古诗诵读 江上渔者_教案1
《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
5.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由“鱼”引出“渔”。
2.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较深,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岳阳楼记》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他留下来的诗文有356篇。
二、熟读古诗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学好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
)2.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出没(mò)鲈(lú)鱼风波(bō)(2)同桌互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班组评议。
(4)教师范读。
(5)师生对读。
三、明诗意1.默读古诗,圈出不明白的字词。
2.全班交流重点字词的解释。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鲈鱼:一种头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3.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思考:古诗中写了哪些人?4.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5.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1)学习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师:你们看,每天江上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第【1】篇〗《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熟读成诵。
掌握“江、但、出没”等字的意思。
理解本诗采用的对比手法,把握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吟诵法。
合作探究法。
画面想象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走进作者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015年,其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1043年,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被贬出京。
1052年,改知颍州,于途中逝世,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
三、吟诵古诗1.读诵古诗,熟悉内容。
2.根据背景,初步理解。
江南水乡的渔民以捕鱼为生,鲈鱼的鲜美让人趋之若鹜,但这一点却在无形中加重了渔民的辛劳,这首诗反映的应该是此地的社会现实。
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人,从小对江南渔民的生活现状知之甚深。
当他看到江上的吃鱼人和在风浪中穿梭的渔舟,不禁想到鲈鱼之美是靠捕鱼人的辛苦换来的,便创作出言简义丰、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表达其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关心。
3.再次吟诵,体会感悟。
4.解读题目,加深理解。
“江”即指长江,在古诗文中,用“江”而不具体说明具体江名者,一般指长江,就像“河”即黄河一样。
“渔者”即捕鱼之人。
诗题一作《赠钓者》,意在反映江上渔民的辛劳,表达对出没于风浪之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以及对“只爱鲈鱼美”的来往客人的劝诫之意。
5. 三吟背诵,逐字理解。
[1] 江:即长江,意寓最大的江。
[2]但:只。
[3]鲈鱼:意寓美味。
源自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汉书》载西晋张翰(江苏吴江人)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怀念家乡莼菜、鲈鱼,作诗《思吴江歌》(又名《秋风歌》):“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江上渔者》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难点: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
(板书课题)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
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2.交流反馈。
(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利用图片和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使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江上渔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描写江上渔者捕鱼的诗。
诗中通过描绘江上渔者的辛勤劳动和江上景色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渔者的同情和敬意。
2.2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上渔者》。
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图像,展示江上渔者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江上渔者的工作和生活的艰辛。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江上渔者》,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3.3 生词与短语学习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3.4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古诗《江上渔者》的朗读和背诵。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4.2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优质教案
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熟练背通。
语言运用:能够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
思维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审美创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感要最深的诗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课由十首古诗组成,本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了十首古诗词。
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堂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写作背景:《采薇》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时所写。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
《清平乐》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关注诗词文化:古诗词演读着历史、传播着文明、代表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展现着中华民族深沉的人文情怀。
关注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不同,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不同,同时,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之应有的主动性,多数学生是“会默、不懂”的状态,对古诗词的理解浅尝辄止,探索不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意,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分享等方式,增加学生对作者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 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江上渔者在恶劣天气中捕鱼的情景,通过对比岸上人的欢乐与江上渔者的辛苦,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的意象,深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江上渔者捕鱼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人民的艰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意,帮助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总结。
5. 背诵诗歌:学生集体背诵诗歌,巩固记忆,提高语文素养。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增加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积累。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江上渔者》2. 作者:范仲淹3. 诗意概括:对比岸上人的欢乐与江上渔者的辛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4. 重点词语:江上、渔者、风波、一叶舟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教案
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0课时第五课时江上渔者【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习古诗并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激发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由“鱼”引出“渔”,区分“鱼”和“渔”的字形。
2.师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3.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者”意思是“……的人”,“渔者”就是捕鱼的人。
4.齐读课题。
课题的意思就是——江上捕鱼的人。
5.简介范仲淹。
《岳阳楼记》里流传至今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二、读诗解意。
1.读这首古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由朗读。
3.学生朗读,评价。
4.学生齐读。
5.解词连句知大意。
(1)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若隐若现,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了解诗句意思。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滔滔风浪中若隐若现,多么惊险啊!6.齐读古诗。
三、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引导学生想象场景)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停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他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
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上渔者》全诗,感受作者范仲淹对渔民的同情和关怀。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描绘的渔民生活,体会诗人对渔民的同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
(2)请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范仲淹,他有哪些著名的诗句?2.解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江上渔者》,注意节奏和韵律。
(2)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如“箬笠”“蓑衣”等。
3.分析诗歌意象(1)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如“江水”“风浪”“渔船”等。
(2)分析这些景物在诗中的作用,如何表现渔民的艰辛生活。
4.体会诗人情感(1)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讨论:诗人为什么会对渔民产生同情?这种情感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5.分析表现手法(1)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对比手法,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对比。
(2)分析这种对比手法如何突显诗人的情感。
(1)请同学们谈谈对本诗的理解和感悟。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渔民生活的诗句?分享一下。
四、作业布置1.背诵《江上渔者》全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较为深入,能够体会到诗人对渔民的同情。
2.在分析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时,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3.作业布置合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4.不足之处:在分析诗歌意象时,部分同学对景物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资源1.古诗《江上渔者》原文及注释。
2.诗人范仲淹的简介。
3.与《江上渔者》相关的诗歌及图片。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对渔夫劳动的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描绘的江上景色和渔夫的劳动情景。
(2)体会作者对渔夫劳动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江上渔者》、生词卡片、图片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上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上景色的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教师选取重点短语,学生跟读并运用到句子中。
4. 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景象和渔夫的劳动情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或写作,表达对江上渔者的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江上渔者》。
2. 写一篇关于江上渔者的短文,描述渔夫的劳动情景和作者的感悟。
3. 调查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劳动情况和感受,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出没风波里”所描绘的危险场景,以及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关切之情。
体会诗歌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意境进行想象和描述。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诗人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渔民的生活,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江上捕鱼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渔民的工作场景。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渔民的工作辛苦吗?为什么?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江上渔者》,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渔者”“但”“爱”“出没”等。
让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和完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出没风波里”所描绘的危险情景。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说“但爱鲈鱼美”?这与后面的“出没风波里”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讨论: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教师总结:诗人通过对比吃鱼的享受和捕鱼的艰辛,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想象意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诵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6、背诵诗歌学生自由背诵诗歌。
小组内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江上渔者》优秀教案(精选5篇)
《江上渔者》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上渔者》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上渔者》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
(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
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
江上渔者教案(精选3篇)
江上渔者教案江上渔者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上渔者教案(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上渔者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由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教学重点: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范仲淹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2、师:请生默读课文,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文中提到的大诗人——范仲淹你们了解多少呢?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
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渔民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4.结合实际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古诗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悯农(其二)》一诗,引出新课。
导语:同学们,大家对《悯农(其二)》这首古诗还有印象吗?谁能背一背?(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原诗。
)读了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
)的确,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
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首表现劳动人民的艰辛的古诗。
(教师板书诗题:江上渔者。
)二、理解诗题,初步感知1.读诗题,理解诗题。
明确:“江上”点明了地点,“渔者”即打鱼的人,合起来就是“在江上打鱼的人”的意思。
2.简介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南城人。
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喜好弹琴、读书,擅长创作诗词、散文。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4.教师范读,提示易读错的字音,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节奏。
(课件出示)5.指名朗读诗歌。
预设: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如果有读错的地方,帮忙指正。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句1.解词连句知大意。
(1)教师出示补充注释。
(课件出示)(2)学生自由朗读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分组交流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诗歌的主要意思。
译文示例:江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大家都只爱鲈鱼鲜美的味道,可渔民们的一叶小舟,就要为了捕鱼而在风浪中出没。
2.引导学生自由抒发自己对渔民的感受。
交流示例:生1:渔民完全是为生活所迫,才冒着船毁人亡的危险在江中打鱼的。
生2: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鲈鱼捕捉不易,渔民的生活很艰辛。
3.教师小结。
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歌中饱含了诗人对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也带有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江上渔者》是部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的第五首诗歌。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设计基于点拨式吟诵教学基础上的替换式吟诵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出入短韵长。
(入声字已用红色标注)2、对照注释,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尤其是“但”字古今意义不同。
3、通过吟咏,从四个入声字和婉转的上声韵的韵字里感受范仲淹对民生的关切与看到劳动人民命悬一线的痛苦。
4、吟诵积累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含义并积累诗歌。
【教学难点】对声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简介诗人引入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叫范仲淹。
2、出示范仲淹生平事迹,指名读。
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1015n年进士,为官敢于直言,三次被贬,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后又带领军队在西北边关抵御西夏。
范仲淹是一位胸怀大志、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善作散文和诗词,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3、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范仲淹,他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二、解诗题1、出示题目:请孩子们读一读诗歌题目。
2、我们来看看题目的意思。
师出示:“长江”“捕鱼的人”两个注释,请一位孩子对照注释讲讲题目的意思。
师补充:在古诗文中,用“江”而不具体说明江名的,一般指长江。
三、读诵诗歌1、请孩子们听读诵录音两遍后自读诗歌,注意以下几点: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特别注意“鲈”字的边声母,多音字“没”在这首诗里读“mò”。
3)读出“一、叶、出、没”四个入声字的短促。
4)读出上声韵的婉转并拖长。
2、指名反馈,师生正音。
3、齐诵诗歌。
四、理解文意1、请孩子们对照注释,同桌一人一句,逐句理解诗歌字面意思。
特别注意“但”字古今意义的不同。
2、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3、带着对文意的理解再次读诵诗歌。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江上渔者》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渔者的生活特点和江上景色描绘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渔者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读:课文《江上渔者》是一首描绘江上渔者生活和景色的古诗。
通过对渔者辛勤劳动和江上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渔者的敬意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难点:掌握渔者的生活特点和江上景色描绘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上渔者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渔者的生活特点和江上景色的描绘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幅江上渔者图。
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并和家人分享课文内容。
4.2 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写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江上渔者》全文。
5.2 教学图片或视频:江上渔者的图片或视频。
5.3 生词和短语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生词和短语。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学生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6.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学生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江上渔者》的诗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渔民的深切同情,培育学生热爱自然、尊重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析:《江上渔者》是唐代诗人范仲淹的作品,描绘了江上渔民的艰辛生活。
2. 字词讲解:重点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如“江上”、“渔者”、“风波”等。
3.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江水悠悠”、“风波不断”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2. 文学鉴赏方法的掌握。
二、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2. 学生对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背景及鉴赏方法。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文,感受韵律美。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板书:重点词语、诗句的书写。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 简介诗人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提问:你们对江上渔者有什么印象?二、朗读诗文1. 学生朗读诗文,感受韵律美。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句。
三、文本解析1. 分析诗文的意象、修辞手法。
2. 讲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一、课后作业1. 背诵诗文。
二、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诗文背诵、心得体会质量等。
3. 小组评价:小组讨论成果的创意和深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一、教学拓展1. 介绍范仲淹的其他诗作,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范仲淹的文学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诵读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认识“渔、者、但、君”4个生字。
2.了解古诗的大意。
能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意,能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渔”。
1.由“鱼”字引出“渔”。
板书“鱼”认读:添上三点水。
2.复习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渔”,了解意思。
3.开火车读,区分“鱼”和“渔”的字形。
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4.讲述“渔者”的意思。
5.揭题:江上渔者。
读题。
二、学习古诗,了解大意。
1.出示古诗,配图。
师范读,古诗中写到了哪些人?
2.反馈交流:
古诗中写到了哪些人?自由读。
3.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1)学习: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看图想一想,这些人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谁来赞美一下鲈鱼的鲜美?
学习生字“但”。
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2)学习: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看图想一想: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你知道吗?学习生字“君”“没”
出示句子:你们看呀,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