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的定义和起源在对“行动研究”的众多定义中,比较明了的当推行动研究的积极倡导者、英国学者艾略特(J. Elliot, 1991)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这种研究被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组织研究、社区研究、医务护理与教育等。
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行动研究”被定义为:“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Husen, 1985)。
”在行动研究中,被研究者不再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他们成了研究的主体。
通过“研究”和“行动”的双重活动,参与者将研究的发现直接运用于自己的社会实践,进而提高自己改变会现实的行动能力。
研究的目的是唤醒被研究者,使他们觉得更有力量,而不是觉得更加无力,在受到社会体制结构和其他势力的压迫之外还受到研究者权威的进一步压制。
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扮演的只是一个触媒的角色,帮助参与者确认和定义研究的问题、对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自己的思考角度(赖秀芬、郭淑珍,1996)。
“行动研究”这个词语有两个来源(郑金洲,1997)。
一是在1933-1945年间,寇勒(J. Coller)等人在研究如何改善印地安人与非印地安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出的。
他们认为,研究的结果应该为实践者服务,研究者应该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在行动中解决自身的问题。
二是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与其学生在对不同人种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行研究时提出来的。
他们当时与犹太人和黑人合作进行研究,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到研究之中,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反思,力图改变自己的现状。
1946年,勒温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从那时到现在,行动研究经历了从理性的社会管理到反实证方法,然后再到社会变革的历程。
勒温在自己有生之年使用这个方法建立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系统的理论。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一种追求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实践行动和改善实践环境的研究方法。
它旨在通过积极参与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介入,获取和整理实践中的知识,进而推动实践环境和行动者的持续改进。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性:行动研究是一种长期的、系统性的研究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调整与改进,达到对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解决的目的。
2. 参与性: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是实践者的一员,与实践者一同参与问题的解决。
3. 资料收集和分析:行动研究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以获取源于实践的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4. 反思与改进:行动研究要求研究者反思并不断改进他们的行动和实践,通过试验、调整和反馈的方式不断迭代,达到改进实践环境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的几个优点:1. 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合作与互动,使研究成果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反馈机制:行动研究通过实践、反思和改进的循环过程,为实践者提供实时的反馈机制,促使其不断优化和改进实践行为和结果。
3. 参与性和合作性:行动研究要求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进行密切合作,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并提高实践者的参与度和行动能力。
4. 知识生成与共享:行动研究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产生基于实践的知识,并促进这一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推动实践环境和行动者的学习和进步。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行动研究虽然具有很多优点和特点,但也有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行动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对实践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
此外,行动研究的结果可能受到实践者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研究者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什么是行动研究
什么是行动研究,怎样进行行动研究一、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
是通过实践来使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理论得以检验和理论化的过程。
有以下几种特点:1、从研究目的看,为行动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对行动进行研究;3、从研究人员看,是教师进行研究;4、从研究范围看,是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5、从研究的方法看,学习、研究、反思、行动,四位一体。
6、从研究过程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7、从研究结果看,是高质量、高效率,看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1、行动研究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革新必革心”,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
按照行动研究的理念,教师是研究者,不再是单纯的执行任务者,具有了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
行动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师最有效的学习,使课堂实践变为教师最实在的工作空间。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新理念。
2、行动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变为研究者和学习者。
在研究和学习中,教师与专家、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共同合作。
日渐深入的教育改革使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计划、新的教学方法和设施等不断出现,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新、在情感与技能上适应,并需要教师对之做出评价,这种压力成为许多教师从事研究的动因。
可以认为,行动研究是培养和促成“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3、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改革教师在充满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不断开展行动研究,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行为,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些教改经验,丰富和充实学科理论体系,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必将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
什么叫行动研究
什么叫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种操作范式。
有以下几种特点:1、从研究目的看,为行动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对行动进行研究;3、从研究人员看,是教师进行研究;4、从研究范围看,是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5、从研究的方法看,学习、研究、反思、行动,四为一体。
6、从研究过程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7、从研究结果看,是高质量、高效率,看学生的发展。
第三点:怎样开展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的程序。
1、做好划,定好方向;2、加强实施,进行反思;3、总结提高,改善行动。
其中重点是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的关键环节,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合理性、有效性的追求,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怎样反思呢?(1)反思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成功率;(2)反思自己的真个教育事业以及生活环境。
二、行动研究的类别。
有三点:移植、教历和案例。
三、行动研究的重点。
应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科研兴课。
要解决课堂教学的十大形式,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这里不在一一罗列。
四、新动研究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一共有6个方面的关系:1、行动和研究的关系;2、理论导向和行动实践的关系;3、课题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关系;4、个体研究和合作研究的关系;5、体会性成果和概括性成果的关系;6、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系。
“以能为本,以勤为先,以研为导,以创为先。
”十六字是行动研究纲领。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根据网上资料整理)一、行动研究法的起源“行动研究”是二战时期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考尔(John 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来的。
那时,在一般科研工作者看来,“行动”与“研究”是由不同的人所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前者指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后者指受到专门训练的研究者的专业探究活动,两者并不相干。
而考尔、勒温在各自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仅凭个人兴趣搞科研,仅仅是为“出书”作研究,那么其研究工作就不足以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实际工作者如果不研究自己身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又得不到研究者的帮助,光有一腔“热情”,那么他们就无法作出“有条理有成效的行动”。
第八章 行动研究
三个月后,他们又聚集在一起,对各 自的研究发现进行讨论和分析。
针对问题,他们决定尝试采取一 系列不同的行动策略。
与此同时,他们将所发生的事情
详细地记录下来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激 发男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的教师尝试着每天至少对每一位男生至少表扬 一次。
有的教师定期对男生进行家访,与他们的父母交 谈。 有的教师鼓励男生的父亲更经常地到学校来参加 活动。
他们决定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
他们阅读有关文献
他们通过访谈和发问卷向家长、教师、男女生 了解情况 他们在课堂上观察男生在不同时间有什么不 同的行为,与女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他们观察男女生对不同学习科目的不同反应
他们观察不同教师在使用不同教学方法时男女 生的不同行为表现
在整个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 随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到日志中,同 时写下自己对有关问题的反思。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第八章: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 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 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 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 究方法。 行动研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呢?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 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 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 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次。
8.1 行动研究的概述
教育技术行动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要提高教育技术行动研究的层次 水平,应当注意: (1)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学习与进修,提高理 论思维的水平。 (2)促进中小学教师与校长、与专业研究工 作者的合作,促进参与研究的教师之间的相互交 流,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家庭、社区丰富多样 的互动。 (3)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技术。 (4)强化自我反思与批判意识。
行动研究中公
行动研究中公一、行动研究的定义行动研究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的研究方法。
二、行动研究的特点1、目标在于改善实践本身和优化实务工作者的工作情境,而不是理论建构。
2. 对象是行动者的实践情境。
3. 研究者就是实务工作者,他们通过研究与行动的配合,提高改造社会实践的能力。
4.研究者与行动者进行伙伴式合作,边行动边研究。
5. 研究成果的应用者就是实务工作者和研究者本身,并体现出即时性。
6. 研究效果用于解决实践问题,促进实务工作者的自我教育和工作反思,增强其实践能力。
三、行动研究的类型1.按照侧重点分类:一是行动者用科学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
二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
三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反思。
2.根据参与者对自己行动的反思分类:一是“行动中认识”。
二是“行动中反思”。
三是“对行动进行反思”。
难词详解释义:“行动中认识”“行动中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行动中认识”,对实践者例行式行动进行的研究,通过观察和反思了解其无法清楚地用语言表达的内隐性知识。
“行动中反思”,对特定情境进行反思式交谈,促使参与者将思考转换为行动,比较不同策略,提炼相同因素,排除不恰当做法。
“对行动进行反思”,参与者用口语明白地建构或形成知识,把自己抽离出行动,对自己行动进行反思,从而强化了他们对自己行动的细微分析,将其内隐知识明朗化。
四、对行动研究的评价1.行动研究将行动和研究整合起来,克服了其他研究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不足。
2.行动研究注重个性化和深人化,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至少是伙伴式工作关系。
3.研究者就是行动者或者被研究者,可以通过这种角色互换来分享感受和经验。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行动研究(field research):以行动为对象的研究方法,或者说是“人的行动”。
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系统的研究与改变,促使个人和群体自觉地理解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改善现状,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
从内容上看,行动研究关注的是直接实践领域中的问题;从研究主体上看,行动研究既可以是由实践工作者主持的也可以是由学术机构发起和资助的;从研究成果形式上看,行动研究的成果往往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从研究目的上看,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通过行动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行动研究具有如下优势:行动研究具有高度的直接性。
从本质上讲,行动研究就是面向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直接针对特定情境中的具体行动。
由于行动研究所涉及的都是具体行动,因此,行动研究具有高度的直接性,它要求研究者必须直接深入实际,深入到具体的场景和情境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去观察、去了解、去感悟,这种直接性更符合改善生活质量的需要。
行动研究具有高度的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行动研究把握问题的立足点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整体或全局的视角考虑行动研究的对象。
行动研究是一种方法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把复杂多变的问题转化为相对稳定的系统问题,在系统中找规律、寻对策。
行动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项措施都必须围绕行动研究的对象,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内在的联系,以期获得事物的普遍性认识。
行动研究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互动性是指行动研究在方法上鼓励公众参与、强调研究对象的自我反思、重视非正式团体的意见、追求人们在情境中的合作等。
在进行行动研究时,参与者可以是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或民间团体、个人,在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建立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双向交流沟通机制。
行动研究注重问题的实际背景,强调基层民众的参与、直接体验和积极反馈,以群体合作代替个人努力,从而避免了传统科学研究单打独斗的弊端。
同时,行动研究又不排斥专业知识分子的介入,尤其是那些能够敏锐洞悉问题核心、准确掌控研究焦点、切中要害的智囊型专家的参与,对增加行动研究的科学含量无疑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行动研究
第一点属于对行动研究的误解,行动研究的出发点并不是 将结果扩大化,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它以解决问题 为出发点的;第三点属于对行动研究误用后产生效果的批 评,并不是行动研究本身的弊端。第二与第四点倒是与行 动研究自身的缺陷密切相关。
参考书籍: 参考书籍:
《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陈向明 《行动研究》宋虎平 《教育行动研究研究导论--理论与实务》吴明隆 《行动研究指导》郑金洲 《行动研究与学校发展》[美]Richard Sagor 《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汪利兵 《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美]
行动研究的发展历程
低落阶段: 低落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 20世纪50年代末, 教育研究移植了工业管理中的“研 世纪50年代末 究(research)--开发(development)--推广(diffusion)” 模式。强化了理论构建工作由专家、学者承担, 将理论付 诸实践由教育工作者(教师)完成, 对实践效果的评估由专 业人士做出的理念。这一理念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 基本前提假设与行动研究格格不入, 直接遏制了行动研究 运动的发展。因此,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美国教育行 动研究连同进步教育运动一起衰落了。
行动研究的特点
行动研究与传统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同的特点,分别表现在 以下10个方面。 1.研究的目的--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2.研究的情境--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 3.研究的主体--实践工作者 4.研究的应用者--行动研究者 5.研究的过程--重视协同合作
行动研究的特点
6.问题的解决--立即应用性 7.结果的推论--情境特定性 8.研究的效益--解决问题与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9.研究的理论基础--人的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10.研究的方法--广泛兼容性
第十四章 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行动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人为了提高 生产能力、行动的合理性、自身社会实践 或教育实践的公平性,以提高他们对这些 实践和实践环节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自我 反思与质询。—凯米斯(S. Kemmis) 行动研究的主体——“身处社会中的人”, 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学生、校长、家 长和其他社会成员”
1. 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行动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
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 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一动态结合与 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 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三、行动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 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 行动。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 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 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 施。
三、行动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模式及实施
行动研究的几种主要模式
1. 2. 3. 4. 5. 6. “勒温—科利” 模式 “凯米斯” 模式 埃利奥特模式 埃巴特模式 卡尔霍恩模式 米尔斯模式
“勒温-科利”模式
计划(planning)—调查(fact-finding)—实施(execution)
计划
执行(行动)
研究: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者和专家对 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
教育行动研究,强调首先是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师从发现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在实践中研究“实践”,改善 “实践”,并通过“改善‘实践’”加深教师对自身实践 环节的反思,提升实践者自身的专业素养,甚至谋求自身 的“解放”。
第八章行动研究
三、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 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 ⒈ 拟定课题,明确目标 例如,一项探讨如何利用语文多媒体教学软 件《扩展阅读》在小学中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提 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目的不是 探讨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而是具体如何效使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扩展阅读》,发挥它的作用并 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建议。
麦柯南行动研究模式:时间进程模式
⒋ 埃利奥特行动研究模式
模式包括几个循环,每个循 环包含有:
确定初步设想,对设想进行 考察,即通过分析资料判断设想 是否合理。 如果认为基本合理,则制定 总体计划,在总体实施计划中同 时考虑打算进行几个行动步骤的 计划,然后先进行第一个行动, 并对第一个行动进行监测,了解 其效果,根据监测获得的资料, 分析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修 改总体计划,尤其是对下一次的 行动步骤做出调整。
⒉ 提出总体实施方案 包括试验对象、试验周期、实施环境、教学资源的 选取和确定研究的人员组成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课题负责人: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与 学生,行动的实践者和参与性观察者; 研究者,制定 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也是参与性观察者; 教育行 政人员和其他任课教师,观察者之一。 ⒊ 设计第一次行动“计划”并进行行动 根据实施方案,设计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进行教 学的策略和教学过程的“计划”,并在实验班中实施第 一次“行动”(不是只局限在一节课,可以是一个单元 或一个阶段)。
观察的内容有: 第一,行动背景因素及其制约方式。 第二,行动过程,包括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方式参与 了计划的实施,使用了哪些材料,安排了哪些主要活动, 有无意外的变化。干扰,如何排除等等。 第三,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 的和消极的。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的有效性的基础 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的和怎样 带来的观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了什么样的 效果的直接依据。这些材料对于效果分析来讲是缺一不 可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六章 行动研究
2、搜集资料
首先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材料收集的内容和角度。即选择 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容易介入,材料具备丰富的角度。
• 资料的搜集一般有如下途径: • (1)观察和考察。即直接参与被总结对象的实际活动,
通过参加活动,亲身体验、感受整体的氛围,获得最直接 的感性材料。如总结者在通过听课就可以了解到教师的教 育观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师生关系,学校的管理水平等 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积累可以使总结者形成丰富的、 生动的、真实的表象。
四、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 • (一)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 • 首先,需要总结的一般是那些在客观上已取得良
好效果的经验。收集事物变化的前后形成鲜明反 差的事实材料
• 其次,应该包括反映工作过程的事实,这样才能 展示事物发展的全貌,使人们了解“经验”形成 中各种条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界定问题 领域焦点 二.规划教育行动研究方 案进度策略步骤方法
五.实施评鉴 回馈修正
再思考 反省 讨论
再规划 理解 学习 第二循环的行动研究(初步行动后的再反思)
六.修正问题领域与焦点 七.修正所规划的教育行动方寀
十.再度评鉴回馈
再思考 反省 讨论 再规划 理解 学习
初步文献探讨 与评估可能限 制.确定有无能 力解决 如何监控行动结果?
二、行动研究的含义:
(1)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景的研究,是以改善社会 情景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 向。(艾略特J.Elliot,1991)
• (2)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 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 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 究。(Husen:《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985)
的人员就是应用研究结果的人员,有时也会透过 专家的协助。 ★三、强调问题解决的立即性,而且是一個循环的 历程,在研究的历程中不断的检讨、修改、创造。 四、行动研究的情境就是实际的工作情境。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行动研究又称“参与观察”或“干中学”。
是指组织一个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和受过训练的学生所组成的队伍,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下相互作用,从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此种研究模式由美国行为科学家洛钦斯(R·L·Loggetts)于上世纪40年代提出。
1。
行动研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1)行动研究方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即易获得科研人员和工人的合作,使双方的经验能够充分交流,同时为解决工人们的实际困难提供了切实的办法。
(2)因为是通过改进现有的工厂生产系统来获取最佳效果,因而在开始时也可以不做调查研究就加以利用,这对于企业来说,节省了资金。
(3)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利用比较容易。
2。
行动研究的步骤3。
选择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4。
检测与评估5。
完善计划和措施 11。
行动研究的设计原则13。
怎样进行行动研究14。
影响行动研究方案可行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5。
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是选题的关键问题,一般而言,选题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是否有市场需求,能否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内容新颖独特;(4)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5)社会适宜性强; (6)体现先进生产力水平;(7)技术上有创新性,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8)需要与可能相结合;(9)能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10)受到主管部门重视。
16。
研究的变量主要有哪些类型19。
根据调查问卷表中的相应题目,你认为你最可能选择什么类型的自我暴露? 20。
当我们完成了前面的阶段之后,第三步的任务就是分析和评价这一阶段的调查结果,这一阶段应该重点进行调查结果的分析,尤其是归纳调查结果的时候,需要更多地运用抽样推断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你认为调查结果在总体中的比例是多少呢? 21。
简述行动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
22。
某课题采用全面质量管理( TQM)的方法研究,为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应将研究的内容、范围、假设、假设的检验方法等有关信息向被试讲清楚,并对他们提出必要的技术和方法上的指导。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名词解释
行动研究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注重通过实践参与和反思来改进社会问题,以实际行动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中的介入来生成知识,并推动社会变革。
行动研究的核心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参与: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者的实践参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交流,并在实践中识别和解决问题。
2. 反思和批判:行动研究鼓励研究者对实践进行反思和批判,通过分析和评估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找出改进方法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和调整。
3. 合作合谋:行动研究强调合作与合谋精神,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并在实践中共同实施和改进。
4. 循环反馈:行动研究采用循环反馈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者在实践中进行数据收集,然后将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再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实践,并继续循环进行,以不断改进实践和研究。
5. 社会变革:行动研究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变革,通过实践和研究的结合,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状况,促进社会发展。
行动研究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研究对象、问题和环境。
它不仅可以用于学术研究,还可以应用于社会工作、教育、组织发展等实践领域,为改进社会实践和推动社会变革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第十四章 行动研究法
2、应用性原则:
• 实施行动研究,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大小关 键看其成果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归根到底要接受社会的或教育的实践检验。 主要看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改进了 教育教学现状,是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再学习、再实践、再创 造。(前提是科学性)
3、合作原则
• • • •
(1)所有参与研究者必须完成角色转换。 (2)大力提倡有情出演、淡泊名利。 (3)争鸣不争锋,辩论不辩解,批评不批判。 (4)所有参与者要静得下心来、沉得下气去、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教育科研不允许失 败,但也不允许感情代替理智、主观代替客观、 臆断代替事实。
4、动态原则:
• 加强操作程序各个环节间的信息的及时反 馈。所谓信息的及时反馈就是要尽量缩短 信息反馈时程。因为,用系统论的观点来 分析,行动研究属于负反馈类型。只有缩 短信息反馈时程,系统才能及时依靠反馈 信息,修正或调整由于干扰所引起的偏差。
案例1:
• • • • • • • • 生物教学行动研究: 1、初诊:教学效果不理想 2、初步研究:1、请教老教师;2、访谈学生 3、制定行动计划:1、初阅“兴趣”资料;2、编制 问卷,了解学生意愿;3、征询领导支持 4、建立假设,进行研究:直接经验缺乏 5、采取具体行动: 1、增加生物课时;2、带领学生课堂实验;3、增加 课外活动次数 6、评价行动效果:
• 行动研究法被国际公认为心理学家勒温于1944 年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创立的方法。 • 勒温认为:
– “没有无研究的行动,也没有无行动的研究。”
• 提出: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 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 方法。
– 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 – 研究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 – 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 – 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实施; – 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 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 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 具体表现为: * 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 * 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 *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 学校管理评价; * 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 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1. 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听起来有点儿高深,但其实就是一种在实际行动中学习和改进的方法。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学校里,老师们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太给力,于是决定采取行动来改变这一切。
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观察、反思,还要制定计划、实施,然后再看看效果如何。
就像是在做一道数学题,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调整,最后找到最合适的解法。
2. 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2.1 确定问题首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出问题。
就好比你家的水龙头漏水,你得先搞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
在教育环境中,老师们会和学生、家长、同事们聊一聊,收集意见,找到那些令人抓狂的难点。
可能是课堂参与度低,也可能是某个知识点总是弄不明白。
总之,问题得找准,才能对症下药。
2.2 制定计划找到了问题,接下来就得想办法了。
就像做菜,你得先准备好材料,再决定怎么烹饪。
在这个阶段,老师们会制定出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
比如,如果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总是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计划可能包括引入一些有趣的解题方法,或者组织小组讨论,让大家互相帮助。
这个计划得详细,目标得明确,不能说“我要让大家变得更聪明”,得具体到“下周我们要完成三道新的练习题”。
2.3 实施行动好了,计划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动手实施啦!这一步就像是正式开锅煮菜,不动手怎么知道味道?在课堂上,老师们会根据之前制定的计划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观察他们的反应。
这时候,老师就变成了“现场导演”,要随时调整表演,以确保每个“演员”都能发挥出色。
3. 观察与反思3.1 收集反馈实施之后,不能就此打住。
就像煮菜得尝味道,行动研究也需要不断地收集反馈。
老师们可以通过问卷、讨论、观察等方式,看看学生们的表现如何。
是不是有些学生依然懵懂无知,或者他们是不是对新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反馈就像调味品,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效果。
3.2 反思与调整最后一步,反思与调整。
经过一轮行动后,老师们要坐下来,好好想一想:这次的行动究竟有效吗?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地方可能做得不错,但也可能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提纲)一、主要内容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选题行动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的方案和计划(略)数据分析(略)撰写研究报告案例分析二、什么是行动研究1.含义“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研究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
定义之一:埃巴特(Ebbutt,D.,1985)则将行动研究视作是由众多参与者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及其对这些行动结果的反思来提高教育实践的系统研究。
三、行动研究的类型由于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袁振国,1999),所以对行动研究的认识也尚未达到一致。
①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也就是说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
②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action)也就是行动者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此时行动研究被视作教师或其他实际工作者对实际问题的研究③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也就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以达到改进行动的目的。
四、行动研究一般过程的设计凯米斯行动研究模型(1985)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模型行动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调查研究↓重新确认问题↓制定行动计划或措施↓实施计划↓观察收集数据↓反思与评价效果↓撰写研究报告发现问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为什么?提出假设:1.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所以不爱学习;2.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太少,所以气氛显得沉闷。
调查研究:我仔细观察教学过程,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或实施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学好英语有良好的动机和兴趣,问题出在我的教学方法上。
因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我多采用讲解语法和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参与的机会只占课堂教学的百分之二十。
学生表示他们很愿意学好英语只是不知道如何学。
第8章_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
寻找研究的起点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发展行动策略
成功
行动策略的实施与检验 不成功
教师行动研究一般过程
步骤1:找到研究的起点 三种研究的起点(Marion Dadds,1985): 1.从一个兴趣出发。 2从一个困难出发。 3从一种不明的情况出发。
发现问题
1.我想要增进„. 2.有某些人对„不悦,我能„加以改善吗? 3„十分困扰我„. 4.我有一个想法想在班上试试看„. 5.我看到书上说„.(听演讲、同事说„)的经验 似乎值得一试 6.我被分配到必须„
行动研究法
采取行动研究法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行动:行动研究是不断的行动,要从行动中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从一系列的 行动中,逐渐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逐渐改 善原有状况。
2.合作:行动研究常称为合作性的行动。它要
求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共同研究,特别是本学校的 人共同研究。有时也可以要求学校的其他人员共 同研究。家长、学生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可以是合 作研究的对象。
行动研究法
3.弹性:行动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只要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一切预定的计划均可以改变。在 行动研究中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可能,确定 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制定研究计 划。死板地坚持原定计划不变是有害的。
4.不断考核或检讨:行动研究要利用多种方法与
工具,不断考查工作的结果,搜集各种情况改善的证 据,测量研究对象发展的程度。在每一个行动之后, 都要予以考核或检讨,以便随时修正行动,促成问题 的妥善解决。
什么是教师行动研究
教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针对教育教学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以谋求解决 之道。 强调通过个人自我及同伴帮助下的持续性 地反思,促进教学的改善与教师的专业成 长。
第十讲 行动研究
策略3:座谈讨论 类似于反思性访谈,但主要用于小组合作 研究。分析性论述要求受访谈者全面思考 访谈的问题。要求:访谈者提出的问题具 有探索性;访谈者不发表个人意见;不做 倾向性评论。
3.研究对象的选择 4. 行动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5. 研究涉及到的人 教育行动研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些可能与 研究有密切关系的人,如校长、其他教师、家长、 学生群体等,行动研究计划应该考虑到如何处理 与这些人的关系,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获得必 要的信息,如何尽量减少它们可能对本研究造成 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使他们配合本研究的正常 进行。
强调广泛的合作 强调使用质的研究方法
(二)行动研究的三种形式
1.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
单个教师通常关心课堂上的变化,对班级 管理、课堂管理问题、教学策略、方法、 学生的学业、行为感兴趣,然后再寻求解 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学生也可直接帮助教 师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如果家长也一同 参与研究,那么家长通常是信息的提供者。 专家可以提供咨询和指导。
4.从学校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整体改革发展是一 体的。教师如果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乃至个 人的命运与学校发展规划及面临的问题结 合在一起是,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有待自己 去解决。
问题的其他可能的来源 (1)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2) 从与学生、同行、专家、家长等的交流 中发现问题 (3) 借用或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来选择 课题 (4) 根据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势和研究的兴趣 选择课题 (5)在已有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扩展, 发现新问题
(四)反思
反思是在行动和观察之后作出的,它既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 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行动研究循环的开始。反思的目的就在 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这种反思大体可以从六个方 面进行: 一是问题界定十分明确?行动研究起点是教师在实践情境中遇 到的问题,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 程及可能影响,必须予以明确界定。 二是行动的操作定义是否清楚?尽管行动研究与传统上的教育 研究相比,具有更大的情境性,但是与研究有关的重要概念, 必须清楚地赋予操作性的定义,把概念的含义清楚地用可操作 的行为表示出来,从而尽量减少主观臆断给研究带来的不良影 响。 三是研究计划是否周详?计划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详细制定 实施步骤,按部就班地予以完成。 四是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 五是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详尽无误?六是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如 何? 六是资mp; KEMMIS)在 1985年对行动研究做了一个比较权威的 界定: 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景中(包括教 育情景),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 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 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 义性、帮助研究者了解实践工作的相关 情景,使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践而有成 效。
第八章行动研究
⒋ 埃利奥特行动研究模式
模式包括几个循环,每个循 环包含有:
确定初步设想,对设想进行 考察,即通过分析资料判断设想 是否合理。
如果认为基本合理,则制定 总体计划,在总体实施计划中同 时考虑打算进行几个行动步骤的 计划,然后先进行第一个行动, 并对第一个行动进行监测,了解 其效果,根据监测获得的资料, 分析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修 改总体计划,尤其是对下一次的 行动步骤做出调整。
⒌ 德金行 动研究模 式
模式包含 计划、行 动、观察 和反省四 个环节。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
以德金(Deakin)行动研究模式为基础讨论行 动研究四个基本环节的作用和内容。
计划、行动、观察和反省四个环节
⒈计划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 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 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 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 第一,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 第二,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 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 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 可以创造条件改变之? 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 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
⒍ 对第一次行动的"反思"评价
任课教师与其他参与观察者(教师)座谈,交流感 受;
研究者与学生座谈;
研究者与行动者交流。
⒎ 制订第二行动方案
根据第一次行动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修正意见, 设计第二次行动方案。
⒏ 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 价)
通过若干次循环,逐步发现和总结出优化教学的措 施和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研究的定义:1、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最基本的特征是是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从实践中验证理论从而提高教学,并增强对课程、大纲、教学和学习的认识,其结果是教学的改进、更好的诠释和验证现行的教学理论。
(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及其对中国外语研究教学研究的启示——李晓媛,俞理明外语教学2007,28(2):48-52)
2、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百度)
3、从国外对行动研究的不同定义来看,可以把对行动研究的定义分成三类:
一是以科笠为代表的科学的行动研究。
强调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它用统计的方法来验证假设。
二是以埃利奥特为代表的实践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研究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行动研究是旨在提高社会具体情景中的行动质量,是对该社会情景的研究。
三是以凯米斯为代表的批判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
从对行动研究的定义上,可以发现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经历了从强调行动研究的科学性,走向强调其实践性和批判性的过程。
尽管诸种定义表述各异,但所强调的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即强调行动研究以解决现实情况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
我国学者普遍认同行动研究是一种以教育实践工作者为主体进行的研究,它以研究自己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实践为其本质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行动研究是进行教育研究最为恰切的一种方法。
因为行动研究与其他的教育研究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行动研究没什么苛刻的研究条件与严格的研究规范,它的核心的概念是反思,行动研究重在反思,其直接目的不是理论的产出,而是提高与改进教育的质量,具有强烈的实践倾向。
(以校本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蒋菲,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4,4(2):60-62)
4、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主导的课堂研究方法,强调教师作为研究者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分析学习者需求和教师遇到的问题,通过行动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增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专业上的发展。
(基于行动研究的高校外语教学团队建设:元认知策略视角——王晓军,陆建茹,外语界,2014(1):78-87)
5、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6、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与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研究活动。
行动研究: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桥梁式研究方法胡青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广州510420)
行动研究的特点:1、情境性。
强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2、合作性。
在实践活动中,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合作,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3、参与性。
行动研究针对的是实践的活动,也强调结合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
4、自我评价。
问题的解决在不断的反馈和评价中得到优化,从而有计划、有步骤、有反馈的解决问题。
行动研究的特点:1 、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 、研究主体:教师。
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3 、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与专家相结合。
开展群体合作、协同攻关、共同研究。
4 、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
一步步研究、一点点攻克、最终解决问题。
5 、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
6 、价值评估:重在行动。
重在效率。
7 、研究特点:几个人或几个部门合作。
从各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与实际行动、多方合作、全面解决等特点。
8 、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
强调自我反思。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集各种研究方法于一体。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典型就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
9 、研究策略:边教学边研究。
理论与实践间地有效转换。
因枝振叶、沿波溯源、探骊得珠。
10 、研究问题:直接性(师生同步学习);特殊性(冷中求热、热中求冷:记忆、背诵、技能训练);微观性(开口要小、挖掘要深)。
11 、研究环境:课堂。
(广义:学校、家庭、社会)但要以学校课堂作为统摄研究全过程的枢纽
12、行动研究可使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3、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
14、行动研究中的研究者须具有共同的教育典范
15、行动研究中“问题”的性质和范围不一定为教育工作者能力可解决者
行动研究影响(作用)(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研究型教师”、“教师是研究者”的要求,行动研究由此越来越受到关注,被视为实施新课程的途径之一。
我国优秀教师成长的实例表明,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
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发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并不必然使他们发展成为优秀教师。
教学经验只是教师成长的一项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教师参与合作、反思性探究活动的程度才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
由此看来,教师研究、包括行动研究对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的研究已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即让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是改进教与学的途径,是教师发展的有效工具。
有学者总结道,作为教师个体而言,行动研究能促进教师反思、使教师发展新知识、扩展教学策略、使教师获得专业自主。
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位中学教师的案例研究周钧,教师教育研究,2014,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