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祝福(下)》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2祝福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2祝福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再次阅读《祝福》,并回答以下问题:
-分析祝福者、被祝福者和祝福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探讨祝福习俗在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悲剧。
-描述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包括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探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祝福习俗的短文,从文学角度分析祝福习俗在文中的表现和意义。
3.口语表达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祝福者、被祝福者和祝福的对象,用口语表达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作业反馈:
1.阅读作业:
-批改学生对祝福者、被祝福者和祝福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的分析,指出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
-批改学生对祝福习俗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悲剧的探讨,指出探讨的全面性和深入程度。
2.结构清晰:板书设计应条理分明,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课文背景: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人物形象:分析祝福者、被祝福者和祝福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情节安排:概括课文的重要情节和事件。
-主题思想:阐述课文所表达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探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3.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每个部分都用简洁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反馈方式:
1.书面反馈:通过书面形式,在学生的作业上直接批改和标注,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2.口头反馈:在课堂或课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口头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供改进建议。
3.集体反馈: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中点评,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作业布置与反馈的目的:
1.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祝福》的知识点和技能。

《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共3篇

《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共3篇

《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共3篇《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1《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一、教材分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初步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与分析,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小说的基本特点、分析小说的结构、语言、人物以及小说的主题等。

同时,也为学生的高考备考提供了一定的辅助资料。

二、学生分析1.学生群体分析本文适合高一年级学生学习。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语言,能够自主阅读和分析小说,并能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学生先修知识分析由于小说的特点和结构比较复杂,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学生还应该熟悉小说中的基本人物、情节,对小说的语言和体裁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能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分析。

2.能够解读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人物的性格与性情。

3.能够用具体的细节语言观照小说,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

4.通过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笔。

2.教材准备:学生电子版、课本。

3.其他准备:教师备课书籍、课堂环境布置。

五、教学过程1.导入来龙去脉,简要介绍《祝福》是如何被选入这个单元的,简要叙述小说的基本情节,并让学生试着描绘主人公雅典娜的性格特点。

2.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整章小说,注意到了这篇小说的语言、笔调和叙事方式。

3.讲解主要解释小说中的人物特征、小说情节、语言和符号意义等方面。

4.讨论通过指导和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和思考,逐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交流覆盖。

5.语文教学的应用通过《祝福》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文学、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世界文化、艺术及其内涵等。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小说的基本思想、语言和结构有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在解读、分析小说等方面有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更广阔的视野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入、阅读、讲解、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和表达,促进其对小说的深入理解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 文学手法分析
- 讽刺:祥林嫂遭遇的讽刺性描写
- 对比:祥林嫂前后命运的对比
- 现实主义:真实反映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4. 批判性思维培养
- 社会现象分析:祥林嫂遭遇背后的社会原因
- 人物形象评价: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人物的刻画
5. 文化素养提升
- 封建社会了解: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认识
- 传统文化理解:对封建迷信和人伦关系的思考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 各小组在讨论中能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和思考。
-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紧密,能够互相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和总结。
- 各小组能够通过PPT、报告等形式清晰地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并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随堂测试:
- 学生在随堂测试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回答问题,显示出对《祝福》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阅读一本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并简要分析其文学特点和主题。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反馈)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文学鉴赏能力: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独立欣赏和鉴赏文学作品,提高了文学素养。
2. 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祝福》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同学们学会了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评价问题,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其次,在分析文学手法环节,我发现学生在讨论中虽然能够提出一些观点,但对于鲁迅先生运用讽刺、对比等手法的深层含义还理解不足。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具体案例分析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再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中存在意见分歧,但在总结时未能充分融合不同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在讨论中尊重不同意见,并通过引导他们学会倾听、理解和接纳他人观点,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b.阅读与《祝福》相关的评论和研究文章,了解不同学者对作品的解读和分析。
c.观看与《祝福》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感受作品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方式和艺术效果。
d.参与线上论坛或讨论组,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流对《祝福》的理解和看法,拓宽视野。
2.拓展要求:
a.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此外,通过学习课文《祝福》,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祝福的理解和表达,提高他们的文化理解素养。通过这样的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学习《祝福》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知识,对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有一定的理解。同时,他们应该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象征意义等。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文学鉴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祝福》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祝福》这篇课文的情节、人物描写和象征意义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情节梳理:故事背景和主要事件
-主题探讨:祝福的意义和作者的祝福
b.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学习。
c.要求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总结,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和讨论。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祝福教案教学设计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祝福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高一下册第六单元你假设懂我,该有多好!――?祝愿?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以“懂不懂〞入题,以“该不该撞〞引出争论,以“认不认罪〞进行辩论,以“赎不赎得了罪〞引申,以“死罪〞收尾总结,这条明线带着同学们领悟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缘由——封建礼教。

2、以“别人怎么评价祥林嫂〞——“祥林嫂自己怎样评价自己〞——“祥林嫂如何评价别人〞为暗线,理解“评价〞其实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环境的道理。

3、品尝鲁迅小说的语言,学会“用文本支撑观点〞的表达技巧,学会深度品读。

4、课堂侧重“品读、辩论、句子写作〞三个维度使同学对小说解读力量有所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是:我们对评价他人生活的看法。

确实,他人生活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可以去评价他人生活,同时,我们也正受到他人对我们的评价。

在他人对我们的生活评价时,我们总盼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懂得。

这让我想到了莫言先生的?你假设懂我,该有多好?这首诗,它特别契合今日我们要讲的仆人公祥林嫂在祝愿之夜临死之前的心理——你们假设懂我,该有多好。

你假设懂我,该有多好莫言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

我把最肤浅的隐秘放在那里。

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或深或浅,盖上布,以为不存在。

我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那里。

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喝下的冰冷的水,酝酿成的热泪。

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

……一路走来,你假设懂我,该有多好。

师点拨:是啊,你假设懂我,该有多好。

世间多一份懂,就多一份善意,多一条出路。

世间少一份懂,就多一份恶意,多一条死路。

二、走进女人的世界1、那么我们来看看祥林嫂其次次进入鲁镇后,以祥林嫂为中心的女人的世界。

有哪些女人的角色呢?①众女人们②柳妈③四婶④祥林嫂我们给这些女人加一个身份,使她们和祥林嫂的关系变得恰当点。

①女邻居们②闺蜜柳妈③女领导四婶④祥林嫂自己2、探究女人们懂不懂祥林嫂祥林嫂首先是个女人,女人的世界,你懂吗?作为女人,首先盼望得到同性的认可。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祝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祝福》》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祝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准确把握祥造成林嫂悲剧的原因;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点拨、分析、研讨【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小说背景;2、研习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结构;3、准确拼读字词。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呐喊〉自序》,文章不但告诉了我们年轻的鲁迅先生的曲折的生活经历,而且告诉了我们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过程。

鲁迅先生最终写起小说来,既是他的文学报国之梦的延续,也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他既要唤醒那些愚昧麻木的民众,也要慰藉在寂寞里奔驰的革命勇士,于是就有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初中我们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是鲁迅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鲁迅一生有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收有1918---1922年间创作的小说)、《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11篇小说)、《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收入1922---1935年间的作品。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决没有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祥林嫂的形象。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12.《祝福》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12.《祝福》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细读语言重复与留白,鉴赏人物形象————以《祝福》教学为例【教学目标】一、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二、让学生置身语言情境,初步感知后深入探究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将感悟作品和感受生活相结合,通过解读文本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升华认识,形成自我的判断,用文字或语言的形式培养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置身小说情境中,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的重复与留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发下的导学案。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置身小说语言情境,通过揣摩人物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通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质,进一步探究小说主旨。

导入:情境任务:揭开封建礼教的假面祥林嫂那么虔诚地信仰着封建礼教,却受到了周围人的逼迫与审判,她为保卫贞节留下的伤疤被鲁镇人当成“耻辱的记号”,她倾其所有的救赎被一笔勾销。

在这里,周围人俨然以道德裁判自居,那么他们自身的言行符合礼教的道德要求吗?请你进入鲁镇,当一次封建礼教的道德裁判,评判他们的言行是否符合礼教的道德要求。

·评判名单评判对象:1.四叔四婶 2.祥林嫂婆婆 3.卫老婆子 4.闲人 5.柳妈 6.庙祝·教学环节环节一:细读人物语言的重复与留白,探讨人物形象。

环节二:通过评判结果,总结祥林嫂悲剧的外因。

一、细读重复与留白,探讨人物形象1.四叔四婶:决定祥林嫂的去留初到鲁镇:极重礼教习俗的四叔四婶嫌恶她的寡妇身份,但看她“安分耐劳”,将她留下。

再到鲁镇:因雇工的难求、祥林嫂一人顶几人的实惠而收留了她。

当祥林嫂呆滞健忘,便打发她走。

四叔四婶的思想游走在封建礼教与经济利益之间:在封建礼教的外衣下,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利益;如果物质利益达不到预期,就利用维护封建礼教的幌子,名正言顺地向世人解释残忍的举动。

补写潜台词·活动: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语境,补写鲁四老爷的未尽之语。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祝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具体为第十二课《祝福》。该章节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
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情节,把握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福”字的多次出现,以及与之相关的细节描写。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部分,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为了创造一个适合学习和讨论的环境,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布置。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祝福》相关的装饰,如挂上一些祝福习俗的图片或装饰品,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参与度。
2.象征手法的分析:
-象征手法的定义:象征手法是一种文学手法,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代表或暗示另一抽象概念或深层意义。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例如,“福”字的多次出现,代表了祥林嫂对幸福的追求和对命运的诅咒。
3.文本解读技巧:
-细节描写的重要性:通过对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人物关系分析: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4.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注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感受作者的语言表达艺术。
-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了解课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表达能力提升:
-朗读练习:通过朗读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
-写作练习:通过撰写关于课文的主题论文或感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3)能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鲁迅先生在这篇小说中的写作特点。

(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3. 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领悟鲁迅先生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概述《祝福》的内容和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领悟鲁迅先生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拓展阅读(1)推荐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与交流。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祝福》,总结课文内容和精神内涵。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新人教必修

祝福教学目标: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三课时预习指导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见前面教学目的,可以板书)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掌握作品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人物描写和语言特色。

(3)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认识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 作品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

2.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人物描写和语言特色。

3. 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人物描写和语言特色在作品中的表现和作用。

3.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祝福》文本2. 相关资料: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介绍、作品背景资料等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引发学生对《祝福》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人物描写和语言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人物描写和语言特色。

(2)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意义。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后,进行点评和解答。

6.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2)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关注人生。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高中语文】《祝福》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1)

【高中语文】《祝福》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1)

《祝福》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这一体裁。

课标解读:课标中关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的表述:(1)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教材分析】《祝福》体现了鲁迅小说“为人生"的宗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但与《呐喊》时期的作品相比,小说中的“我”对思想文化启蒙和社会改革的前景显得更加犹疑,思想与行动也更加软弱。

学习时,要结合小说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思考祥林嫂不幸遭遇的社会根源,深人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还要注意小说的细节描写,欣赏小说简练的叙述语言和生动的人物对话。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故事情节,掌握倒叙手法的作用;2.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初步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3.初探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初步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2.初探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情境导入】从文字角度来看女子的地位。

《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 掌握小说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子;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 重要的词汇和句子;3. 文学审美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 课堂演示与小组合作相结合;3.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问答学生自己组成小组,互相提问对小说《祝福》是否有所了解并回答。

2. 课堂讲解教师介绍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 学生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小说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详细的读书笔记,并就读书笔记和个人见解讨论。

第二课时1. 课前提问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有关小说《祝福》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其中的内在含义。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基于讲解与讨论得出的结论,进行小组合作,分别分析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并做出总结性的报告。

3. 班级分享每个小组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汇报,并进行班级分享和交流。

第三课时1. 课前问答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游戏: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图像化,并让学生一起完成这个互动游戏。

2. 课堂技能演示学生通过小说情节的图像化呈现,进行技能演示,同一时间段内,其他学生要称赞他们的表演,培养学生的文艺审美和批判性思维。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并就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指导。

五、教具准备:1. 课件;2. 小说《祝福》;3. 读书笔记本。

六、课后作业1. 总结性报告,对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做出个人见解;2. 教师留给学生一些关于小说《祝福》的问题,在下一次上课时,学生要做出个人答案和小组分析报告;3. 学生布置作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一个关于小说的读后感,并进行班级分享。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祝福(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祝福(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祝福(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品味描写人物的几个细节,欣赏本文的重复艺术。

讨论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自身原因。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语: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的人物,而是集中了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物的共同特点,经过艺术虚构而被创造出来的典型形象。

恩格斯说:“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分析描写人物的几处细节。

先请同学们说说值得发掘的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1、对祥林嫂的三次集中的外貌描写A、第一次来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死了丈夫,不堪婆家虐待,逃出来的。

健壮朴实勤劳温顺,抗拒着人生灾难,对生活抱有希望。

B、第二次来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死了第二个丈夫,失去了儿子,族家大伯收房子,被赶出婆家。

还是白描手法,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被逼改嫁又丧夫丧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意志的支柱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动摇,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C、死前:“头发已经全白”——从某种角度讲,头发是命运和年龄的标志。

脸上“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黄中带黑”,完全是一副死相;连“悲哀的神色”也没有了,说明她已没有什么表情了。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轮,转的意思;间或,说明她的眼睛长时间是呆滞的。

(练习)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因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祝福(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品味描写人物的几个细节,欣赏本文的重复艺术。

讨论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自身原因。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语: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的人物,而是集中了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物的共同特点,经过艺术虚构而被创造出来的典型形象。

恩格斯说:“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分析描写人物的几处细节。

先请同学们说说值得发掘的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1、对祥林嫂的三次集中的外貌描写A、第一次来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死了丈夫,不堪婆家虐待,逃出来的。

健壮朴实勤劳温顺,抗拒着人生灾难,对生活抱有希望。

B、第二次来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死了第二个丈夫,失去了儿子,族家大伯收房子,被赶出婆家。

还是白描手法,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被逼改嫁又丧夫丧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意志的支柱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动摇,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C、死前:“头发已经全白”——从某种角度讲,头发是命运和年龄的标志。

脸上“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黄中带黑”,完全是一副死相;连“悲哀的神色”也没有了,说明她已没有什么表情了。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轮,转的意思;间或,说明她的眼睛长时间是呆滞的。

(练习)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因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已经”二字表明祥林嫂做乞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是此时此地的事,因此也不能省略。

长期经受严重的打击和折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

对生活已绝望。

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妇女形象。

鲁迅先生所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祥林嫂身心备受摧残,特别是眼睛的变化,最能表现祥林嫂精神的痛苦。

写眼睛的地方还有: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麻木)捐门槛——分外有神(有希望)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向绝境的过程。

2、三次悲痛的诉说。

祥林嫂内心极度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内心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

A、在鲁家,听众是四婶和卫老婆子。

“我真傻,真的,”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四婶眼圈就有些红了。

说明祥林嫂的不幸遭遇的确令人同情。

B、在镇上,听众是镇上的人们。

“我真傻,真的,” 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练习)“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

“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以他人的痛苦,填补了自己空虚的生活。

这说明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

C、“我真傻,真的,”听众仍是镇上的人们。

人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

“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是的。

”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对祥林嫂毫无同情,而是唾弃和厌烦,充分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们的麻木和自私,弱者的无奈和无助。

(练习)87段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

3、鲁四老爷的三次责骂A、“可恶!然而……”“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书面语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B、“可恶!”“然而……”“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道貌岸然。

C、“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

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中,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

这样“罪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是更显得与这个社会作对吗?所以他要愤愤然地骂祥林嫂“谬种”。

可见自私冷酷凶残。

三句责骂足以说明鲁四老爷是个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自私凶残且虚伪。

4、四婶的三次断喝“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四婶慌忙的说。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的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在祥林嫂以为赎清罪过,“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时。

潜台词:不论你怎样努力,你都是一个不贞洁的女人,永远得不到饶恕。

第三句谓语提前,凸显了四婶坚决的态度,这次断喝,使祥林嫂彻底明白自己是个不干净的人,不正常的人,使得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足见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无情摧残。

三、分析讨论祥林嫂、鲁四老爷和柳妈的形象,探讨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

(一)分析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自身原因。

理解祥林嫂的几个行为。

撞——自发反抗,不想被人宰割;她也认为改嫁是可耻的,“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道德观念。

捐——用血汗钱赎罪。

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对自己再嫁有种罪恶感。

问——对命运的疑惑,无法解脱,一直饱受精神折磨,想见儿子又惧怕地狱,对鬼神有强烈的恐惧。

【总结】1、相信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思想。

她逃到鲁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她食物不论,干活不停,“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她一人担当”,“然而她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被暴力嫁给贺老六后,新丈夫“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

加上有了孩子,她就又感到满足了,旁人也以为她交了好运。

【总结】2、自觉的奴隶性格。

这种“满足”和“好运”本身就带有悲剧的性质,因为她所感到满足的并非是不受压迫的“人”的地位,而是“安分耐劳”的奴隶式生活。

而最后连做奴隶的资格也被剥夺了。

这种自觉的奴隶性格,正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内在原因。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讨论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分析鲁四老爷和柳妈的形象。

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命题的用意。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客观原因探讨。

1、鲁四老爷形象分析。

思考:小说还有哪些地方对鲁四老爷作较为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鲁四老爷的形象?【明确】1、①和“我”见面时大骂新党: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维护帝制。

而当时已经是共和时代了,可见鲁四老爷还停留在什么时代。

足见他保守、迂腐、反动,反对改革与革命,维护封建旧制度。

②对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寿”,想长寿;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表现其虚伪;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是理学书,可见他对于儒家统治人民的思想顽固坚持。

则点明了他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③鲁四老爷主张:这种人虽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祭祀不能让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杀人的软刀子。

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中,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害怕玷污了祖先。

正因为他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的信心彻底毁灭了。

【小结】鲁四老爷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他迂腐、保守、反动,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一个主要人物。

二、柳妈形象分析。

【明确】关于柳妈的描写有两处:①柳妈奚落祥林嫂再嫁;②柳妈说鬼,动员祥林嫂捐门槛。

提问:柳妈是什么身份的人呢?分析: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

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练习)柳妈是善女人,不杀生,可是为什么奚落祥林嫂再嫁,且认为祥林嫂应该“撞一个死”?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什么?因为柳妈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贞洁”在她心里十分神圣!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可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迷信的鬼神观念也演变成了封建礼教的工具。

民众把佛家的阴间地狱观念与封建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形成一套“阴间报应”思想,这是封建的思想观念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说明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的天罗地网是多么严密,使可怜的祥林嫂无处遁形,并最终从精神上摧毁了她。

在封建道德观念和封建礼教的驱使下,占统治地位的鲁四老爷等人,自然极力维护封建的思想统治,就是普通民众,在两千年封建统治的禁锢下,精神上也受到极大的毒害,往往成为冷漠、残忍的看客和无意识的凶手。

可以说,祥林嫂身边的每个人,几乎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迫害与虐杀祥林嫂的行动中来。

他们都是凶手,又都不是凶手,真正戕害祥林嫂生命的是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观。

封建的政权(鲁四)、族权(婆婆)、夫权(死去的丈夫)、神权(阎罗王)四大绳索编织成严密的网,将祥林嫂捆绑在其中,直至她窒息而死。

其实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负责劝人甘愿被杀,它是以道德产生的舆论来压制人,把人变成非人。

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三、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1、三写祝福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迎接福神的和制作福礼的人对照写,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