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语言暴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最伤害孩子的话潜伏在家庭的语言暴力

不知道以下的声音你是否熟悉——

父母之间相互指责

“你怎么这么没眼力劲儿,没看见被没叠,地没擦呀?你说你,一个大男人成天待在家里,有什么出息?一瞅你我就来气,外面不成,回家也不干呀?你说,我哪儿指得上你……”

“怎么了,又喝酒了吧?你说你跟你那帮狐朋狗友成天混在一起有什么出息?我看着他们没一个顺眼的,你呀,这辈子算没什么指望了!”

“就不爱跟你回去,一看见你爸妈我就来气,上次我就嫌有一道菜不好吃,这下他倒没完了,唠叨了那么多,你爸还添油加醋,哦,来你们家我就是受气的呀?”

“哪儿那么多废话呀?!”

“我就讨厌你成天挞拉个脸,跟谁欠了你似的,有话就说,有屁快放!”

——母亲:“你成天就知道自己的工作,从来不管儿子,现在他几门功课不及格了。”

——父亲:“养这个家容易吗?我没日没夜地忙,为了什么?叫你少打打牌,多管管儿子,一上牌桌就下不来。”

——儿子:“别吵了!你们看看人家的爸爸、妈妈,谁像你们只照顾自己!我不及格就是你们害的! ”……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从而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就越是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对子女来说,更会形成一种只知道埋怨外界的人格特点。

宋老师特别提醒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说话、听孩子说话、理解孩子说话。许多家庭教育问题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家长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所以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话不要乱说如:

侮辱讽刺型语言暴力的施暴者通常会对施暴对象使用一些蔑视、侮辱、讽刺性的话语,他们的本意是希望以此激起孩子的羞耻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典型的话语如:

(1)你简直是个废物/饭桶/白痴!

(2)你可真行/真不简单/真厉害!(用其反语义)

(3)你这个无用的东西/不孝顺的孩子!!

(4)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就是不长记性,你的脑袋长到屁股了去了吧?

但事实上,这种类型的语言暴力对施暴对象的伤害最为严重,矛头直指施暴对象的自尊}L}和人格,从最本质的层面对施暴对象造成伤害,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受到这种语言暴力以后,激起的却是施暴对象对自我和他人的敌意,而且会产生自我谴责、自暴自弃或以过激行动反抗、抵制教育,严重影响了施暴对象的心理健康。

贬低压抑型有些施暴者面对施暴对象时,其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常常用贬低、压抑方式发泄对施暴对象的不满,尤其是在批评的过程中,总爱加用“从来”、“每次”、“总是”等夸大的字眼来表示全面而彻底的否定。典型话语:

(1)你根本不是读书/画画/弹钢琴的料!

(2)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重点班/研究生,太阳从西边出来!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更笨的了!

这样做的后果,会让施暴对象形成一种低能力的知觉,而且很容易泛化使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得了,长大以后也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施暴者带给施暴对象的无能力感会毁掉其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经常会在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中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典型话语如:“你们班的某某同学都不学习比你考得好,看来你就是不行!”“某某人都是个弱智,人家还会这些题目呢,你怎么就不会?我看你比弱智都傻!”等等。利用身边的孩子进行比较从而对自己的孩子造成贬低压抑,比单纯地进行贬低压抑更能打击孩子的情绪,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因为这种方式一般是找一个在某方面在这个小区或者班级已经很差的孩子来进行比较,自己的孩子本身已经认同了对方的低评价,而家长对其进行的更低评价会让他们产生自己是最差的这种感觉,长期这样做就会让孩子彻底从内心丧失了在某方面赶超的希望,从而造成终身的伤害。

因此,施暴者对施暴对象的这种武断而粗鲁的态度,会给孩子或学生的生命首先涂抹上了一层沉重的“黑色”。

威胁恐吓型有些施暴者常用威胁性的话语恐吓施暴对象,尤其是对于一些年纪很小、对语言缺乏判断力的幼小孩子。典型话语:

(1)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

(2)告诉你,你再不听话/再不睡觉/下次再考成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3)做不完作业,不许吃饭、不许睡觉!

如果施暴对象只是偶然听到父母讲这类话,精神压力会很快解除,对孩子的危害比较轻;但是,如果父母的语言习惯很难改变,常常是在过程中已习惯于使用这类威胁性的语言,这就会使孩子的心理形成长期的压力,产生担惊受怕的情绪,不敢积极地行动,对其生命潜能产生了终身压抑,将来面临单位的上级、权势部门等等也会产生精神压力和主观上的害怕情绪,将会严重影响其将来的个人成长和事业。

抱怨哀求型施暴者面对施暴对象犯错误时,通常会表现出消极无力的心态来,尤其是一些在施暴者看来无可奈何的错误。典型话语如:

(1)求求你别这样行吗!

(2)求你让我们省点心好不好?

(3)我走/求你转个学,行不行?我实在教不了你了!

(4)你太不懂事了,太不听话了,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倒霉鬼?!

(5)妈妈打你,都是为了好!

(6)妈妈生你的时候,别提多受罪了,差点儿要了我的命!

(7)这孩子就这样,什么都听不进去,还跟我撒谎,你说,我养他/她有什么用?

这类话语对施暴对象的心灵具有很强的杀伤力。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中,这类情况相当多见。我们认为,这类语言在当时或许能够起到一点作用,尤其是对已懂事的孩子,但施暴对象难以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因而无法发自内,L}地对父母或者老师表达自己的歉疚,这会让施暴对象体验到一种无力量感,无法知道以后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强迫关怀型这种类型的语言暴力主要发生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目前,我国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在城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表现为时时刻刻都要用语言将孩子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时时处处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从而使孩子失去了主体性和自我选择的权利。父母用自己的理性干预孩子发展,依其经验、理念去建立孩子的生活,用自己的意愿去控制孩子的发展方向,剥夺了孩子切身体验生活的权利,将来孩子步入社会会难以真正独立。

——“反正我尽到我的责任了,你爱学不学!”有这么一句话,前面所有的教育都白搭了!孩子可能反而在心里反弹一句:“我就不学了!看你把我怎么着!”

——有的母亲批评了孩子之后叹口气:“哎,都怪你妈命不好哦!”这下孩子更有借口了。——有的父亲教育完孩子说一句:“看你这个样子,不成器的东西!”

另外,类似的话还有:“爱管闲事”、“傻瓜”、“没用的东西”、“去,上一边去,快点。”“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玩的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长大不会有出息的。”“我再也不想看见你了,你怎么这么烦?……”这些话都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教育的结果适得其反。

七成家庭存在子女成长问题

据统计显示,约有73%的中国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子女成长问题。而不善于与孩子对话,是中国近3亿家庭所共有的问题。家长与孩子对话的结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吓死孩子”。子女大量的心理问题就源于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并且在持续的“语言软暴力”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被延续、固化甚至激化。

代沟问题应引起家长重视

为解决教育的代沟问题,宋承昊说,采用″情感牵引教育法″能够改善并促进沟通。他以曾辅导过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式的教育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换句话来说,对孩子怎样说、说什么,这是沟通的重点。而只有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才能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