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公共治理_从_善政_走向_善治_

合集下载

社区治理网考作业1详解

社区治理网考作业1详解

社区治理网考作业1详解第一篇:社区治理网考作业1详解社区治理网考作业1详解判断题1.社区是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社区问题是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上的表现,需要靠政府出面来应对解决。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情感性、扩散性、特殊性、先赋性、集体性、稳定性。

× 单位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从外部输入种种现代化因素,包括经济模式、社会价值观念、发展战略、科学技术等。

√ 6.中国城市基层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

√ 2.3.4.5.7.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8.统治的主体是社会的公共机构,治理的主体是私人机构。

× 9.社会解组就是失去规则,它有三种形式:无规则、文化冲突、崩溃。

√10.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单项选择题1.德国社会学家(A 腾尼斯)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B美国学者华伦)。

3.(C 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

4.(A美国学者法林)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

5.1989年,(C世界银行)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21世纪的公共治理_从_善政_走向_善治_

21世纪的公共治理_从_善政_走向_善治_

2011年10月刊改革与开放21世纪的公共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杨宇(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进入21世纪公民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善治”也因此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话语,实现从“善政”到“善治”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Enter twenty-first Century citizens against government abili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good governance"has also become the important Chinese academic discourse,implementation from"good government"to"good governance"change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关键词:公共治理善政善治Key words:public governance good government good governance作者简介:杨宇(1984-),男,黑龙江庆安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D63【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0-0070-011989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此后治理一词便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治理成为学术界最流行的理论之一。

从政治学意义上讲,治理指的是公共权威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公共治理就是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去意识形态的公共行政,强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用。

公共治理是公共权力向社会的一种回归,它代表着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社会之前的一种良好合作关系。

从“善政”走向“善治”

从“善政”走向“善治”

从“善政”走向“善治”作者:吴涛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第23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明确了保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化路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时明确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中国法治建设从“善政”走向“善治”指明了方向。

“善政”是对政府治理的要求,自从有了国家及其政府以来,“善政”便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治理模式。

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我国逐步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围绕如何将政府建设成为真正的“法治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

总体而言,法治政府建设以来成效显著,但鉴于是在“善政”的单向维度下展开的,政府自我改革和创新的力度有限,政府治理效能不足,政府的法治建设状况与民众的期望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

为了回应社会对法治的期盼和渴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路径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法治政府不再是“善政”模式下政府单向维度的自我改良,而成为“善治”语境下“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共同治理过程。

因此,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就成为今后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和方向。

“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

“善治”的基本内涵中合法性和法治是首要因素,从“善政”走向“善治”,首先必须建立完善法治体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才能确保“善治”实现。

“善治”是多维度的治理体系,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既是这一现代治理体系的领导者和引领者,也是这一现代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因此“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断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作者:张瑞瑞韩东来源:《学理论·下》2018年第05期摘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政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想的最好践行。

本文从共同发展理念在教学中的内在植入、教师和学生深入社会宣传“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激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题研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学生的国际项目交流等方面着手助力“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发展方向。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执政方略的提出,是对人类政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想的最好践行。

中国高校大学生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大,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传播者和践行者。

中国大学生在高校是先进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1]。

高校大学生认同、奉行、推进“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执行这一政治理念和目标的巨大推动力,是构建良好政治环境的重要保证。

高校思政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宣传的最有效阵地,通过“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讲授,能助力“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施。

一、教育内容1.“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地位。

实现振兴和发展是许多国家一贯贯彻的,并被广泛认同的最基本国策。

这种国家政策仅仅局限于自己国家的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为了自己的发展,也会限制或打压别的国家的发展。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创性的,它以全新的政治理念、政治目标、政治途径等区别于以往的执政理念、目标和途径。

这一执政的理念、目标是崭新的,具有开创性。

实现人类大同,往往被视为遥不可及的镜中月和水中花。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向人类大同迈出的破门一步,是最具有人类温情,最具人性光辉的执政理念、目标和途径。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创之举,是大同之路,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大同理想[2]践行的最有力举措。

公共治理(课件整理)

公共治理(课件整理)

一、公共治理的概念与原则目前,公共治理(Public governance)虽然已经成为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中一个常用的、时髦的概念,但它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一个新术语。

它的出现,标志着政治观念的演变,即从传统的政治(政府)统治逐步演变为现代政治(政府)管理,再转向治理、善治、公共管理。

这种概念上的转换,既有政府管理观念自身不断创新的原因,也是社会环境推动的结果。

1.统治与管理统治是掌握了政治权力的阶级对另一个接受权力支配的阶级实行专断的、按照少数权力精英的意志开展的统领、指挥和管辖的行动。

管理是指政治统治者的地位保护和阶级统治功能逐渐淡化(文明),代之以把行政权力主要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利等方面的政治意志执行过程。

2.治理、善治与公共管理(1)治理对于什么是治理,众多机构和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界定。

比较典型的是全球治理协会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

全球治理协会的定义是:治理是个人与机构、官方与私人治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多种多样互相冲突的利益集团可以借此走到一起,找到合作的办法。

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是对立的或各异的利益彼此适应,也可以是采取合作的行动。

它既包括为保证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体制,也包括人们同意或接受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安排。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是:治理是运用政治权威管理和控制国家资源,以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具体而言,治理指由许多不具备明确的等级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作以解决冲突的工作方式,它灵活地反映着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甚至个人态度。

以上定义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治理理论的主要特征,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我调节的协作方式。

即国家(政府)、组织、个人之间通过谈判实现自动协调目的的方式。

第二,多样化的行动者。

国家(政府)责任范围逐渐缩小而公民享有更多的责任,包括政府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以及广大公众都可以参与治理。

第三,互动过程。

政府公信力与公共治理

政府公信力与公共治理
维普资讯
天 府 新论 20 年第 5 06 期
政府公信 力与公共治理
政府公信 力- 5公共治理
林 安 红
[ 摘要]诚 信 ,是人 在 社会 生活 中最 为重要 的规 范和 准则之 一 。公 共 治 理是 一 个合 作 治理 的模 式 ,这一 特征 决定 了道 德 因素在 这种 治理 活动 中的重要 意 义。 目前 ,在 我 国整 个公 共 治 理体 系的诚 信 系统 中,政 府公信 力作为 最重要 的 一环 ,在一 些 方 面存 在 不 同程度 的不足 ,甚
“ 治理”所追求 的是最 大限度地增进公 共利益 ,社 会治理 主
有死 ,民无信不立” 人而无信 ,不知其 可也 ” ,“ ,指 出诚 信
是人立身处 世的根 本原 则。不仅 如此 。它还 是治 国的根本 出发点 , “ 千乘 之 国” 导 ,应 该 “ 事 而信 ” 敬 ,认 为 “ 主忠 信 ’ “ 而有信 ”是 “ 事” 的前提 。墨子说 : “ 不信 , 言 成 言 者 ,行不果 ” 。庄子说 :“ 不精 不诚 ,不能 动人” 。韩 非子说 “ 巧诈不如拙诚 ” 。管 子说 : “ 诚信 者 ,天 下之结 也” ,这句 话可谓代表了先秦诸子 的共识 。 先秦 以思 、孟为代 表的 第二 代 儒学 ,更 是 把 “ 诚” 当
[ 中图分类号 ]D3 [ 0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4"63 ( 0 ) 5 8—0 0 "03 2 6 0—05 5 0- - 0
作天道 ,把 “ 思诚 ” 当作 人道 ,认 为做到诚 乃是 人生 之 大

诚 信 、 政 府 公 信 力 与 公 共 治 理
乐 。以苟 子为代表 的第 三代儒 学 更进 一步 提 出了 “ 信 生 诚 神’ “ 、 诚信 如神” 的命题 。 自秦 至汉 ,随 着独尊儒 术思 想

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问题与对策

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问题与对策

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问题与对策我国的社区工作发展存在着政府工作“基层化”、社区工作“机关化”、社区工作者的“非专业化”等问题,在今后的社区发展中需要政府走出“善政”走向“善治”,社区的服务理念需要从“机关型”转向“服务型”,同时培养专业技能与专业服务兼备的社区工作者,使社区工作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标签:社区工作;专业化;社区发展;社区工作者我国社区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社区安全、清洁、社区文娱、社区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在社区工作专业化道路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政府干预、工作的机关化、社区工作者的非专业化等。

本文将对社区工作发展专业化道路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社区工作专业化的概念界定及其意义1.社区社会工作对于社区社会工作(简称社区工作)的涵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予以界定,从而使社区工作这个概念包含越来越多的内容。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社区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狭义的社区工作则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1]。

本文则重点研究狭义的社区工作。

2.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所谓社区工作专业化,指的就是社区工作从目前比较普遍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走向专业化的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工作者主要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担任[2]。

从概念中可以看出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包括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人员及机构的专业化。

1972年香港正式宣布实行社会工作专业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是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和里程碑。

香港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由此进入了“提供多元服务,引进社工专业”的新阶段[3]。

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在建设专业化的人员队伍及专业服务的道路上,可以借鉴西方及香港在社区工作中的服务模式和理念,结合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工作专业化道路。

从“善政”到“善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从“善政”到“善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维普资讯
, ,

构建和谐社会 的必 由之路
周 海 华


“ 善政 ”的局 限性 越来 越
I 个 要素 :法 度 严 明 、吏 治 清 廉 、 行政 行 政 经 济 迈 向 法 冶 经 济 。政 府 对 经 济 的 几 效 葺 高效 、行 政 服 务 良好 等 。这 样 的 “ i 善 管 理 , 已 从 过 去 依 靠 行 政 力 量 强 制 干 预

构 建 社 会 £ 义 和 谐 社 会 , 要 求 我
政 ” 始 终 公 民 对 政 府 的 期 望 和 理 想 。 但 走 上 r依 靠 法 律 、遵 循 市场 经 济 规 律 的
在 时 的 中 目 社 会 , 对 “ 政 ” 的 向 住 l 宏观 调控 管 理 。 在 我 们 的 经 济 管 理 格 局 善 是 ‘ 目青愿 。 f }l 日益 完 善 .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建 设 取 得
和 谐 社 会 的 政 治 实 践 中 日益 显 现 出 来 。
发挥 社 团 、 行 业 组 织 和 社 会 中 介组 织 提
改 革开 放 2 o年 来 ,r 国经济 已逐 步从 供 服务 、 反映 诉求 、规 范 行为的 作 用 ,形 } 】
括纪律规 定,义包括工作流 程) ,就
得 卜分 重要 了。 尤其 是 党委 办 公 宅 ,其 性 质 决 定 了它 是 一 最 讲 纪 律 、 最 讲 个
决策 论 坛
念 ,不断 加 强 办 公 室 制 度建 设 ,在 日常 出 勤 、督促 检 查 、文秘 服 务 、保 密工 作 、 财 务 管 理 、 后 勤 服 务 等 各 方 面 都 建 立 起 完 善 的 规 章 制 度 , 构 成 一 个 严 密 的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作者:曹卫明来源:《管理观察》2014年第20期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和挖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环境,适应新的国内国际形式发展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有效整合协调政府职能,实现改革发展的各项目标,最终完全实现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方式常态化,使制度的力量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善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职能转化,由“善政”走向“善治”的根本转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会议发布的《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备和现代化,是我党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

在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朝气活力的根本保证。

1.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

对这个新目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国家治理的概念所包括的内涵是全面的,是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治理体制;第二,国家治理所达到的制度目标是成熟的。

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社会制度是否完善、定型的重要标志,而不是缺乏定势、变来变去的体制机制;第三,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治理与管理、管制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党、政府、人大、政协、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治理,十八大提出的协商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一环;第四,国家治理的方式是法治的,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治理方式是法治化的,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领域,“治理”(governance)一词十分流行。

它表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government)走向治理(governance),从善政(good government)走向善治(good governance),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治理(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从民族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

国家现在已经不可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解决所有问题了,国家的行动能力受到限制。

与统治(government)不同,治理(governance)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实现。

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表明,在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立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即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后者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

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

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不再是中央集权,而权力分散;不再是监督,而合同包工;不再是由国家进行再分配,而是国家只负责管理;不再是行政部门的管理,而是根据市场原则的管理。

治理是一种政治管理过程,像政府统治一样,治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但是,其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统治的权威主要源于政府和法规命令,治理的权威则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

前者以强制为主,后者以自愿为主。

2018年秋《市政学

2018年秋《市政学

2018年秋《市政学2018年秋《市政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现代环境污染的核心是(B )A. 自然环境污染B. 城市环境污染C. 人工环境污染D. 城市大气污染2.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 B )A. 政党组织B. 行政机关C. 社区组织D. 立法机关3.法国的城市普遍实行的市政体制是( D )A. 人民代表大会制B. 市议会制C. 议会市长制D. 市长议会制4.在我国,市政府中承担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部门是( C )A. 城市规划司B. 城市土地管理局C. 城市规划管理局D. 国家建设部5.我国城市主要的社会救济制度是( D )A. 养老保险制度B. 失业保险制度C. 医疗保险制度D.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我国城市居住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 A )年A. 70B. 60C. 50D. 407.下列各项,不属于市政的特点的是( C )A、政治性B、动态性C、独立性D、历史性8. 城市最主要的特征是( A )A. 聚集性B. 社会性C. 经济性D. 系统性9.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 B )A. 工业化B. 农业发展C. 第三产业发展D. 市场化10. 城市化的后续动力是( A )A、工业化B、市场化C、农业的发展D、第三产业的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1.我国城市人口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BCD )A.城市人口总量增加B.城市人口老龄化C.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D.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断增加E.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2. 我国城市教育基本制度主要有( ABCDE )A.学校教育制度B.义务教育制度C.职业和成人教育制度D.教育管理制度E.学业证书和学位制度3、传统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有(AB )A.政企职责不分B.条块分割,城乡分割C.忽视市场作用D.分配平均主义E.排斥非公有制经济4、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可以把城市划分为(ABCE )A.直辖市B.副省级市C.地级市D.副地级市E.县级市5、我国市领导县的主要类型有(ACE )A.地市合并型B.划县入市型C.升市领县型D.县市合并型E.撤县升市型三、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城市产生的条件答:(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生产的社会经济基础(2)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了城市发展(3)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是城市生产的重要条件。

城市社区管理试卷及答案

城市社区管理试卷及答案

城市社区管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城市社区管理的主旨是()A.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 促进城市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

C. 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

D. 提高公共管理效能。

2. 社区的核心内容是()。

A.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

B. 邻里互助C. 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D. 生活在该地域的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3. 居委会的选举中,必须贯彻()原则A.专业管理原则B.综合服务原则C.社会化原则D.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4.社区管理的性质是()A.行政管理 B. 条块结合的管理C. 群众性的自我管理D. 物业管理5.社区中介组织的主要功能是()。

A.指导居委会开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其他工作B.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的分解和强化C、参与决策制定程序 D. 负责街道城市监察管理6.志愿组织的目标在于()。

A.服务和奉献公共需求和利益 B 自我治理C、非利润分配性 D 非政府性7.(),既是社区管理发展的动力,也是社区管理追求的目标A. 民政部门主管居委会工作B、社区居民的参与C、政府的行政动员 D.以上皆是8.社区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A.社区成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法律、民主、教育等一时的加强。

B.自然环境保护、环境绿化、文物保护、景观设置。

C.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的实施。

D.人际关系的改善。

9.社区建设的基本方法是()A. 管理组织间关系的联动性B.管理组织既有全面性C.管理机制具有能动性D.发展民主10.社区生活秩序的参与和社区生活环境的参与,属于()A.社区经济参与 B.社区文化参与C.社区社会参与D.社会政治参与二、多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1.改善政府在城市社区管理上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包括从“善政”走向“善治”。

善治的基本要素包括()A.透明性 B. 合法性 C. 责任性 D. 法制E、回应F、有效2.社区的特征包括()几方面。

中国政治改革的走向--由善政到善治之路分析

中国政治改革的走向--由善政到善治之路分析

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对于 自己来说都是善莫大焉。但
是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后 , 善政 的理念 在 世 界各 国 的 政 治实 践 发 展 中遭 到 了各 种 各 样 的 “ 严 峻挑 战” , “ 挑战” 的核 心 便 是 善 治 。 中 国政 治 学 家 俞 可 平 教
授认为, 所谓 善 治 , 就 是有 效 的治理 、 良好 的治 理 , 概
化, 取 得 了令人 震 惊 的成 功 。 中国的改 革开放 过程 , 不仅 仅是 经济 一个 领 域 进 步 的 过程 , 同 时也 是 政 治 领域进 步 的 过 程 。2 0世 纪 8 O年 代 以来 , 中 国 政 治
中出现 的党政适 度 分离 、 培 育公 民社会 、 把建 立社 会 主 义法治 国家 作 为政 治 发 展 的 目标 、 扩 大直 接 选 举 和 自治 的范 围 、 政 企分 开 、 地 方政 府治 理机 制创新 等
善政 与善治
中应有 之义 和必 然要 求 , 也是 当代 民主 新 的 实 现 形
式 。民主 的重大 意义 之一 就是将 政 治权 力逐 步从 国
政府 的职责是 为公 民提 供 良好 的公共 服务 。 自 从产 生 了 国家和政 府 以后 , 善 政 便 成 为人 们 理 想 的 政 治发展 目标 。善 政 , 从简单 意 义上来 理解 , 就 是指
古 今 中外 , 都没 有什 么大 的 区别 , 一般 都 包括严 密 的
法律 、 清廉 的官 员 、 高 效 率 的政 府 、 高质 量 的公 共 服
的基 础 , 没有 民主便 不 可能有 善 治 。
二、 善 政与 善治 的关 系
务等要 素 。善政 要求 政府 的工 作人 员具 备深厚 的政 治素 养 、 科 学 的执政 理念 、 较强 的执 政能 力 和 良好 的 执政 作风 。政 府机 关 的工 作 人 员若 能够 实 行 善 政 ,

电大专科《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

社区服务与管理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2分,共20分)1.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 B )。

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2.“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A ) 。

A.詹姆斯·N·罗西瑙B.罗纳德·J·格罗索鲁C.保罗·韦普纳D.奥利弗·E威廉姆森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C )。

A.城市最基层的政府机关B.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C.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D.城市社区的社会团体4.党的领导在社区工作中主要体现为( B )。

A.组织领导B.政治领导C.行政领导D.工作领导5.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 B )。

A.2年B.3年C.4年D.5年6.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发生转折的标志是( A )。

A.1987年武汉工作会议B.1993年14部委颁发的加快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意见C.1995年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城市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D.1999年民政部开展全国26个社区建设试验城区试点7.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主要是指( A )。

A.民政部门负责的“三无”对象B.农村“五保对象”C.企业负责的职工福利对象D.城市社区居民8.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对社区内( B )的管理。

A.商用物业B.居住物业C.工业物业D.其他用途物业9.下列关于社区发展的看法,除了( A )外,其他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A.过程说 B.方案说C.运动说 D.方法说10.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是建立在( C )理论基础上的。

善治始于公开

善治始于公开
第一,深化公开内容。对于信息公开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确立的原则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但是实践当中,许多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存在限缩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做法,“政府信息”被限定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全部公开政务信息的情况非常少,大多数部门部分公开或者不予公开。内容公开不全面不完整甚至进行选择性公开,人民群众容易产生猜疑和误解,牢骚和抱怨就会应运而生,政府的公信力自然大打折扣。应本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努力扩大公开范围,确保信息公开准确、全面、及时、有效,尤其是要重视关系公众切身利益、关系政府依法行政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比如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
从被动公开非典疫情到主动公开H7N9禽流感,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我国政府正朝着透明政府和法治政府的道路迈进。然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距离法治政府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实践当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公开内容偏窄、公开流于形式、公开监督缺失等问题。我们绝不应该满足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及时公开,而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做到制度规范化、程序公开化、责任明确化,推动政府信息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力度的公开。
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神秘行政传统源远流长。在我国封建专制社会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观念根深蒂固,形成了“法藏官府,威严莫测”的传统。公开信息、公民参与导致的神秘感消失的社会状况,是我国传统文化公然排斥的,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透明政府的建设和发展。
善治始于公开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政治生活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变革,就是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所谓善治是指治理的最佳状态,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就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善治有赖于公民的自愿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不会有善治,而公民积极参与的当然要求和先决条件则是政府信息公开。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既是善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善治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从“善政”到“善治”:我国城市治理的现代转型

从“善政”到“善治”:我国城市治理的现代转型

问题 , 必须 转 变管 理 模式 , 用新 的 管 理 手 段 , 断 扩 大 采 不
而 言 , 是 百 姓 希 望 有 一 个 好 的 城 市 政 府 , 望 有 一 个 就 希
好的城 市领导 者 。 望有一 支廉 洁有 为的公 务员 队伍 , 希
与 非 政 府 组 织 、 业 和社 会 公 众 之 间 的 广 泛 合 作 , 力 企 大
方 法论 选 择 。
关 键 词 : 政 ; 治 ; 府 职 能 转 变 ; 场 机 制 善 善 政 市 中图 分类 号: 6 1 D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1 0 2 0 ) 6 O 1 一 5 10 — 5 2( 0 6 0 一 l5 O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随着 我 国城 市 社 会 转 型 步 伐 的加
作 的 整 体 性 、 益 性 和 公 平 性 , 仅 仅 依 靠 国 家 和 政 效 而


传 统 “ 政 ” 特 征 与 局 限 善 的
府 的计 划 和命 令 等 强 制性 行 政 手 段 并 不能 够 达 到 目 的 , 此传统 “ 政 ” 因 善 日益 显 现 出 它 的局 限性 。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6期
NO. 2 0 6, 0 6






2 0 一l o6 l NO 2 0 V, 0 6
TH E o RY A ND M o DERN I ZA TI N 的现代转型 到 ’我 :
模 式 。 今 中 外 概 莫 能 外 。 善 政 ” g o oen n ) 即 古 “ (o d g v rme t ,
工流动问题 、 土地 合 理 利 用 问 题 、 市 拥 挤 问题 、 会 公 城 社 平 问题 、 境 污 染 问题 等 等 , 是 当 前 城 市 治 理 中 日益 环 都

2020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习题及答案

2020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习题及答案

2020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习题及答案单选题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1.0分)A。

2012年B。

2013年C。

2014年D。

2015年我的答案:C√答对2。

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1.0分)A。

90个B.100个C。

110个D。

120个我的答案:D√答对3.《陕甘宁边区纲领》是在哪一年颁布的?(1。

0分)A.1940年B。

1941年C。

1942年D。

1943年我的答案:B√答对4。

截至2017年,云南省共有()民族自治县(旗).(1.0分)A.4个B.7个C.11个D.29个我的答案:D√答对5.初保村是()传统民居村落。

(1。

0分)A.傣族B。

黎族C.壮族D.回族我的答案:B√答对6.()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1。

0分)A。

坚持党的文化路线B。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D.坚持党的制度路线我的答案:B√答对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哪一年通过的?(1。

0分)A.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1985年我的答案:C√答对8.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1。

0分)A。

浙江省B.贵州省C。

广东省D.陕西省我的答案:C√答对9。

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1。

0分)A。

2010年B。

2011年C。

2012年D.2013年我的答案:B√答对10。

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

0分)B.1945年C.1946年D。

1947年我的答案:D√答对11.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自治州(盟)?(1。

0分)A.10个B。

20个C.30个D.40个我的答案:C√答对12.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形成的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1.0分)A。

“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B.“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C。

“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D。

“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我的答案:A√答对13。

全球治理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及应对

全球治理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及应对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愈来愈充分融入到全球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中,不断加深和其他国家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在这个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全球化浪潮中,既有扬帆前进的动力,又难免遭遇全球治理对国家主权的冲击和影响。

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历史变迁进程,其基本特征就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产生一种内在的、不可分离和日益加强的相互联系。

[1]全球化最初是从经济领域开始,通过降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等方式加强国家间的贸易合作,并在其迅猛的发展态势下,从货物贸易推至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和金融合作,从经济领域到文化、生态环境、资源、公共健康和国际罪行规制等领域,对全球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都产生深远影响。

正如Peter Spiro所言:“全球化是一个如此广泛的现象以至于任何试图对其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描述都是徒劳的。

”[2]全球化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已经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国日益一体化导致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独立程度的降低或者国家主权的式微,甚至有学者指出:“无论人们如何评价全球化,涉及的都是这样一种强势理论:以领土来界定社会领域的时代形象,曾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在各个方面吸引并鼓舞了政治、社会和科学的想象力,如今这种时代形象正在走向解体。

”[3]一、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概念的勃兴全球化是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跨越国界一体化的各种过程。

[4]它对以物理上的领土概念作为社会、文化、经济或政治关系的组织原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纵深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不断调整,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全球治理”之所以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宠儿,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政治生活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人类政治活动的重心正在从统治(government)走向治理(governance),从善政(good government)走向善治(good governance),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治理(governancewithout government),从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

从管治走向善治

从管治走向善治

从"管治"走向"善治"——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开题报告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侯蔚一,研究的背景1,学界的研究现状国外高校的学生工作因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而形成了一些具有区域性或民族性差别的特点,产生了若干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模式.由于社会制度,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这些模式中有的侧重于管理,有的侧重于服务,有的侧重于学生自治.美国高校以"个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推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韩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则实行多元化管理,提倡学生自我管理.在我国,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影响着高校其它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当今社会,学生的思想观念千变万化,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高校的学生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体现学生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强调学生管理中的制度创新以及法治化等方面,上述研究虽然对高校的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工作的理念,转变学生管理的模式,在实际应用上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使得高校学生工作的应然众所周知,实然却不尽如人意. 善治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善治即好的治理,是在寻找克服治理失效的宗旨下创造的,专指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将善治的思想直接应用于实际的最初机构,是诸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类的国际金融组织.在美国,"善治"理论已成功的在教育,减少和制止犯罪,法院改革,医疗保健等方面发挥作用.在菲律宾,农业发展,娱乐设施建设等引入"善治"的治理过程,亦收到显著成效.我国对于善治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介绍及可行性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以政府以及第三部门的管理为主,将善治理论直接应用于高校的学生工作,目前尚未涉及.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直接面对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其重要性无论是在中央或者地方党委,政府层面,还是高校内部,都已经达成了认识上的广泛一致.它关系到培养什么的样的人,由什么样的人接班等重大问题.目前的焦点是如何改善这项工作,从而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本课题的研究,顺应了这样的紧迫之需.高校的学生工作,既不能"全管",也不能"全不管",而应该是一种"不全管"的状态.学生工作的高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于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转变.当前我国高校在学生工作中存在各种现实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治"模式的种种弊端造成的,而要革除这种弊端,就必须变对学生"单向,被动"的管理转变为学校与学生"双向,互动"的合作管理,从而将"管治"模式转变为"善治"模式.本课题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管治"的弊端,借鉴"善治"的理论,提出学校"善治"的设想,通过学校"善治"平台的构筑,来解决新形势下学生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学校与学生的互动,和谐发展.本课题的研究也适应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之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教育理念,德育创新,课程改革,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其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改进也是重要一环.本课题尝试着将善治理论应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以下积极意义:第一,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创新;第二,有利于学生自治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为善治理论在非政府领域的应用提供一条新的探索途径.二,基本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从管理者,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分析学生工作中"管治"的弊端,从而引入"善治"的观点,通过树立民主管理的理念,营造法治化环境等方面来构筑学校"善治"的平台.研究提纲如下:一,"管治"模式的弊端1,教育管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2,规章制度缺少人文关怀3,管理方法尚未脱离简单压制4,管理工作缺乏双向交流5,他律未能转化成为自律二,应用"善治"理论的可能性1,"善治"概述2,"善治"理念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3,高校学生工作可以借鉴"善治"理论三,构筑学校"善治"的模式1,成立学校"善治"的实体2,管理者的指导与监督4,创建良好的"善治"环境5,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当前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存在各种现实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治"模式的种种弊端造成的.本课题的研究从分析"管治"的弊端入手,并把它作为一种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对"善治"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探讨将"善治"理论引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能性,并将其与学生管理的实践相结合,通过成立善治实体,明确善治要素,创造善治环境,教师为学生自治提供指导和监督等方面来构筑学校善治的平台,为实现学校与学生的互动发展创造条件.本课题的主要重点和难点是:第一,对"善治"基本概念的阐释,以及将"善治"理论借鉴到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可能性;第二,"善治"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如何应用,即具体平台的构建.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书刊,杂志,报纸及网络收集资料,进行创造性的分析研究;第二,理性批判法:对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进行分析,对一些认识误区进行理性批判;第三,观察法:对学生的日常言行进行观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一般特点与共性等;第四,访谈法:对部分教师,学生的访谈,寻求学校善治的途径,并探讨其科学性,可行性;第五,问卷调查法:对部分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征求他们对学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课题在分析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管治","善治"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继而围绕课题的前提和目的进行知识的组合,分析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转变的方法和途径,提出自己的对策.四,研究的条件和基础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具有与课题相关的学术或学科背景,分别从事政治学,教育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研究成果丰富,学科关联性强,研究领域的互补性强,可以满足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都主持过省级或学校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均为高校教师,具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查找,调查问卷的分析,外出调研以及论文撰写的时间,具备完成本课题的时间保证.课题负责人及其主要成员多年从事高校学生工作,在学生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前期已作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南通大学图书馆,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资料室能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能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具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的科研设备,具备完成本课题的科研条件.在科研经费的筹措方面,根据课题组主持人所在单位的规定,将给予必要的配套经费,以满足研究的需要.五,研究的进度2007.05—2007.12:收集文献资料,对相关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分析和应用;2008.01—2008.06:针对学生管理问题积极展开研究,撰写论文,完成中期成果,至少发表一篇论文;2008.07—2009.06:对研究结果和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论文,至少再发表一篇论文;2009.07—2009.12:课题的总结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完成结题的相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0月刊
改革与开放
21世纪的公共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
杨宇(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进入21世纪公民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善治”也因此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话语,实现从“善政”
到“善治”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Enter twenty-first Century citizens against government abili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good governance"has also become the important Chinese academic discourse,implementation from"good government"to"good governance"change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关键词:公共治理善政善治
Key words:public governance good government good governance
作者简介:杨宇(1984-),男,黑龙江庆安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0-0070-01
1989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此后治理一词便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治理成为学术界最流行的理论之一。

从政治学意义上讲,治理指的是公共权威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公共治理就是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去意识形态的公共行政,强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用。

公共治理是公共权力向社会的一种回归,它代表着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社会之前的一种良好合作关系。

公共治理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社会。

与传统的公共行政相比,公共治理不再仅仅指望政府去做什么和提供什么,而是希望政府能充分挖掘各种管理和统治工具的潜力;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和能够做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系统合作关系。

它强调的是主体多元、方式民主、管理科学的多方互动的新型治理模式。

公共治理的核心就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福祉。

一、善政与善治
公共生活领域存在着对善的追求,存在着对“善”与“恶”等行为的评判标准,公共生活领域的善就是公共价值。

正如政府的统治有“善政”与“恶政”之分一样,治理亦有“善治”与“恶治”之别。

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罗西瑙认为,“尽管治理与政府统治两者都涉及目的性行为、目标导向的活动和规则体系的含义,但政府统治意味着由正式权力和警察力量支持的活动,以保证其适时制定的政策能够得到执行。

治理则是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的,这个目标未必出自合法的以及规定的职责,而且它也不一定需要依靠强制力量克服挑战而使别人服从”[1]。

政府存在的目的是要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国家和政府出现以后,“善政”便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理想的管理模式,是公民对政府的期望和理想。

“善政”可直译为“良好的政府”、
“良好的统治”或“良好的管理”。

它要求领导干部具有高尚的执政道德、科学的执政理念、较强的执政本领和良好的执政作风。

领导干部能够行善政,于国于民于己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论古今,善政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法度严明、官员清廉、行政高效、服务完善。

但实际上,政府是有限政府,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存在许多限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善政”在世界各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挑战,挑战的核心便是“善治”。

俞可平教授认为,“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进而提出了“善治”的六个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2]。

二、从“善政”走向“善治”
各国政府都希望有更好的治理,实现最大程度的“善治”。

实现“善治”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是“善治”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善政”便是通往善治的关键所在,“善政”是政府转型不可逾越的路径选择,想跳过“善政”直接实现“善治”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政府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善治”。

“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善治”不仅要求要有负责任的政府,也要求政府转变执政理念,同时还要求政府与公民社会积极并且合乎理性地协作和互动。

在中国要想最终实现“善治”的目标,就是要求政府与公民社会协调合作、积极互动、风雨同舟、共担风险,对社会公共生活实施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管理,进而保证政府提供最大化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公民获取最大公共利益。

这也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转型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所在。

在实现“善治”的过程中,“善政”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善政”体系是走向“善治”的关键。

中国政府当前正处在转型时期,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善政”与“善治”的动态平衡。

在中国无论进行怎样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无论在未来会形成何种治理模式,实现从“善政”到“善治”转变基本思路是不能改变的。

只有把握“善政”这条主线,在“善政”中谋求“善治”,才能从根本上妥善化解和处理诸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最终实现公共治理的目标。

俞可平教授给描绘了中国治理变革的主要路线: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

同时,也指出治理改革的重点领域:社会公正、公共服务、社会和谐、生态平衡、官员廉洁、政府创新、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

[3]要实现“善政”与“善治”的协调发展和动态平衡,对于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来说,已经十分清楚,这就是要做到:民主、法治、公平、责任、透明、廉洁、高效、和谐。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9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
[3]俞可平。

中国治理变迁30年[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