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片致重症药物性多形红斑1例
拉莫三嗪片致重症药物性多形红斑1例
拉莫三嗪片致重症药物性多形红斑1例摘要】本文报道1例拉莫三嗪片致重症药物性多形红斑。
用药前,需必须综合衡量用药的得益与风险;用药中,需告知患者密切关注自身药物反应,特别皮肤系统;用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以防诱发癫痫。
【关键词】拉莫三嗪药物性多形红斑【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304-01One case of severe drug-induced erythema multiforme caused by lamotrigineRong Yuyi(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 City,Guangdong Zhuhai,51902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ports one case of severe drug-induced erythema multiforme caused by lamotrigine. Benefit and risks must be integrated before treatment; Patients should be informed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drug reactions, particularly skin system;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pilepsy, patients used corticosteroids need to b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state.【key words】lamotrigine drug-induced erythema multiforme一、病例患者,男,29岁。
因1天前手、足掌侧出现大量红斑,肿痛明显,影响行走及手部运动。
阿莫西林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阿莫西林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曹燕平
【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4(011)001
【摘要】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全身红斑痛痒6天人院。
患者6天前因“感冒”服用阿莫西林2粒,3次/日,2天后手足出现红斑并逐渐增多,遍布全身,自觉痛痒难忍,口唇红肿,口腔粘膜糜烂、疼痛,影响进食。
患者既往有接触性皮炎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9.6℃,急性病容。
心肺腹(-)。
血尿常规未发现【总页数】1页(P46-46)
【作者】曹燕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深联医院皮肤科,广东,深圳,5181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1;R758.61
【相关文献】
1.阿莫西林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J], 曹燕平
2.了哥王片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伴药物性肝损伤1例 [J], 刘梦醒;陈永刚;罗季;王俊龙;孙辉;陈洁
3.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的护理 [J], 马维莎; 张桂兰; 陈祖琨; 罗恒萍; 钱晓曦; 王烁颖
4.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的护理 [J], 马维莎; 张桂兰; 陈祖琨; 罗恒萍; 钱晓曦; 王烁颖
5.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不良反应差异分析 [J], 鄢清元;徐俐瑜;雷招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拉莫三嗪过敏致重症剥脱性皮炎1例报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63期 199·病例报告·1病历摘要患者李XX,女,26岁,双胞胎,汉族,已婚,于13岁时出现癫痫大发作,到省三级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经检查发现头顶部左侧皮质层有1cm×1cm大小的包块,考虑为癫痫原发病灶,后行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术后病检提示为脑组织钙化组织,术后长期口服丙戊酸钠片抗癫痫治疗,效果较好。
2013年10月,国家抗癫痫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到我院进行义诊活动,该患者因已结婚,欲生育孩子,故到我院就诊,经专家检查后建议暂停服丙戊酸钠片,改为口服拉莫三嗪,可能对生育影响相对较小。
患者于2014年1月改用拉莫三嗪口服,按照国家抗癫痫协会组织的专家的用药指导意见、首次从小剂量开始口服,逐渐增量到维持量。
用药1月后患者全身出现对称性散在的红色丘疹,起初呈猩红热样,并迅速传播全身、逐渐增多变为水疱,皮肤发痒后患者出现嗜睡、发烧、疲惫等症状。
因当时在牧区入工,故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误诊为水痘,给以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治疗5d,病情未缓解。
且逐渐加重,全身出现大面积皮肤剥脱症状,故到我院住院治疗。
依据患者相关病史以及口服药物的有关信息,诊断为过敏性剥脱性皮炎,过敏源为拉莫三嗪[1-2]。
立即给以停用拉莫三嗪药物口服,继续改用丙戊酸钠片口服,抗癫痫治疗,化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同时给以静点地塞米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药物治疗[3]。
治疗5d,患者皮疹减少,部分开始结痂、皮肤发痒、嗜睡、发烧、疲惫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10d后全身皮疹结痂、并逐渐消退,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患者1月后复诊,检查色素沉着完全消失,病情痊愈。
2讨论拉莫三嗪为苯三嗪类抗癫痫药物,为电压敏感性钠通道阻滞剂,作用机制为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N和P型钙离子通道,减少钠通道的钠内流而增加神经元的稳定性,减少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及门冬氨酸的释放,降低快速点燃神经元的发放频率[4-6]。
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及处理分析
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及处理分析目的:观察口服拉莫三嗪片致皮肤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对策,为临床口服拉莫三嗪片服药指导提供借鉴。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服用拉莫三嗪片的患者1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对这些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整理,同时对临床上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拉莫三嗪片可以致身体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皮肤各类型的过敏反应是主要不良反应,临床上可以表现为皮疹、斑丘疹、单纯麻疹型、红斑型药疹等,严重者皮肤可以出现溃破、剥脱。
这些不良反应各自的发生率不同,与在患者年龄、性别及服药情况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对于口服拉莫三嗪片所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给予基本的对症治疗多可缓解,有些患者需要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结论:临床医师在应用拉莫三嗪片治疗时,应重视药物带来的皮肤不良反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及服药情况,以求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标签:拉莫三嗪片;不良反应;处理分析拉莫三嗪片(LTG)俗称利必通,是临床上的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
其主要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对反复放电有抑制作用,也可能作用于谷氨酸相关神经递质;可稳定突触前膜,抑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释放;从而起到治疗癫痫的作用[2]。
随着其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的不断肯定,拉莫三嗪片在临床上顽固性癫痫的治疗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临床上报导的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
各项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在口服拉莫三嗪片所致的各类不良反应中,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
本研究收集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口服拉莫三嗪片治疗的患者178例,统计其皮肤不良反应,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服药情况的相关性,并统计临床上对于皮肤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并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及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服用拉莫三嗪片的患者1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所有的患者诊断明确,具备服药指征,同时所有患者对病情及服药情况知情理解,并签字为证。
拉莫三嗪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死亡1例报告
拉莫三嗪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死亡1例报告张琪;王蓉;张生燕;邓晖;江新梅【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30)003【摘要】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其疗效和耐受性较传统抗癫痫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药疹、头晕头痛、共济失调、视物模糊及复视、虚弱乏力等,其中药疹最常见,多为轻至中度,一般持续1~2w后消退,引起重型药疹并不多见。
剥脱性皮炎又称为红皮病,是其重型药疹之一,表现为严重而广泛的全身或局部皮肤剥脱,临床起初可呈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并迅速传播全身,可发生水疱,糜烂和结痂,常伴有发热、支气管炎、中毒性肝炎,白细胞显著升高、降低或者缺乏,严重者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现将拉莫三嗪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死亡1例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270)【作者】张琪;王蓉;张生燕;邓晖;江新梅【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5.3【相关文献】1.阿莫西林过敏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死亡1例护理教训 [J], 高凤兰;冀雅杰;李英芝2.药物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并肺纤维化1例报告 [J], 崔晓聪;郑桂凤3.舒乐安定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报告 [J], 张小明4.拉莫三嗪片致剥脱性皮炎1例 [J], 王星5.拉莫三嗪致重症剥脱性皮炎1例 [J], 王秀丽;赵智峰;刘世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拉莫三嗪过敏1例
常, 患 者安 静 入 睡 。第 二 天 , 患 者体 温 又 回升 , 查血 常规 正 常 , 无 一般 感 冒症状 , 排 除感 冒发 热 。 考 虑 与拉 莫 三 嗪 过敏 有 关 , 但 由于 未 出现 皮 疹 而予 以否定 。服 用 拉 莫 三 嗪 的患 者 出现 发 热 , 一 定
第3 5卷
第 2期
青 海 医 学 院 学 报
J OU R NAL OF QI NG HAI ME D I C A L C OL L E GE
Vo 1 . 3 5 No . 2 201 4
2 01 4正
拉 莫 三 嗪 过 敏 1例
郭 明英 , 赵 春梅 , 李 生菊 , 吴 辉 ( 青 海省 第 三人 民医院 )
伴有 皮 疹 。
拉莫 三 嗪主要 成 分 为 拉 莫 三 嗪 C, 其 化学 名 称 为3 , 5一二 氨基 一6一( 2 , 3一二 氯 苯基 )一a s 一三 吖 嗪, 是一 种封 闭 电压 应用 依 从 性 的钠 离 子高 通 道 阻 滞 剂 。在培 养 的神 经 细胞 中 , 它 产 生 一 种应 用 和 电 压 依从 性 阻滞持 续 的 反复 放 电 , 同时 抑 制病 理 性 谷 氨酸 释放 ( 这种 氨基 酸 对癫 痫 发 作 的形 成起 着 关 键 性 的作用 ) 也 抑 制 谷 氨 酸诱 发 的 动 作 电位 的 爆 发 。 其作 用原 理也 均与低 热发 生无关 。
郭 明英 ( 1 9 6 8~) , 女, 汉族 , 青海籍 , 副 主任护师
患者 服用 拉莫 三嗪治 疗后 出现低 热者 未见 。本 例提 示服 用拉 莫三 嗪 出现 低热 且 排 除 其他 原 因时 ,
拉莫三嗪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拉莫三嗪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胡建伟;潘惠;魏英;杨忠【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1页(P282-282)【关键词】拉莫三嗪;药疹;病例报道【作者】胡建伟;潘惠;魏英;杨忠【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常熟 215500;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常熟 215500;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常熟 215500;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常熟 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051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因“服用拉莫三嗪片后全身瘙痒2 d”入院。
患者有双相障碍病史10年,曾多次在我院住院治疗,2007年开始使用拉莫三嗪(商品名:利必通)联合奥氮平治疗,初次服用拉莫三嗪时严格按照拉莫三嗪说明书推荐的方法缓慢加量至100 mg/d,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其后长期服用拉莫三嗪100 mg/d,奥氮平10 mg/d维持治疗。
2014年初患者自行停药,至7月份患者在受到刺激后病情复发,表现兴奋话多,忙碌,做事无头绪,家属于2014年8月10日起擅自给予患者服用“奥氮平片10 mg/d,拉莫三嗪片100 mg/d”,患者症状稍有好转,服药1周后患者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至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考虑拉莫三嗪过敏,停用拉莫三嗪,并予以对症处理,患者全身皮疹略有好转。
2014年8月21日,因患者兴奋症状进一步加剧,家属感觉单用奥氮平无法控制病情,再次擅自给予“拉莫三嗪片50 mg/d”治疗。
2 d后患者自诉全身瘙痒难过,遂入院治疗。
入院查体:患者全身密集分布大小不等暗红色丘疹、斑丘疹,皮疹以面部、躯干为著,背部皮疹融合成片,未见水疱;体温36.5℃。
血常规:白细胞3.08×109/L,中性粒细胞1.96×109/L,淋巴细胞0.87×109/L,红细胞3.70×1012/L,血红蛋白 117 g/L,血小板242×109/L;肝功能 ALT 83 U/L,AST 51 U/L。
拉莫三嗪可能诱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病例专栏·拉莫三嗪可能诱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裴得玉,伍卫摘要: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类由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过度炎症反应的急危重症疾病,儿童较成人常见。
本文报告1例癫痫性精神病患者在使用拉莫三嗪等抗癫痫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发热、皮疹,外周血两系减少(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受损,脾大,铁蛋白增加,骨髓穿刺发现嗜血细胞,明确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本病例提出了拉莫三嗪可能导致严重免疫系统反应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多症,早期快速鉴别、诊断、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结局。
关键词: 拉莫三嗪; 免疫系统; 噬血细胞综合征中图分类号: R749.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0)04 0315 03Lamotriginemayinducehemophagocyticsyndrome:Acasereport PEIDe yu,WUWei.Departmentofpsychiatry,GongAnCountyPeople'sHospital,Hubei434300,ChinaAbstract: Hemophagocyticsyndromeisakindofacuteandcriticaldiseasewithexcessiveinflammatoryreactioncausedbyprimaryorsecondaryimmuneabnormalities.Itismorecommoninchildrenthaninadults.Thispaperreportsacaseofepilepticpsychosiswhosufferedfromrepeatedfeverandrash,decreasedperipheralbloodlineages(leukocytesandplatelets),impairedliverfunction,splenomegaly,increasedferritin,hemophiliafoundbybonemarrowpunctureduringthetreatmentwithlamotrigineandotherantiepilepticdrugs.Thediagno siswashemophagocyticsyndrome,andthetreatmenteffectwassatisfactorywithglucocorticoids.Thiscasesug geststhatlamotriginemaycausesevereimmunesystemreaction 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Earlyandrapididentification,diagnosisandtreatment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patient'sprognosis.Keywords: lamotrigine; immunesystem; hemophagocyticsyndrome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免疫介导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疾病,是一类由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儿童较成人常见,若不能得到有效救治,预后极差,往往早期死亡[1]。
拉莫三嗪片致儿童严重药疹一例
分级系统,是评价肝功能储备、肝硬化程度的良好指标。
随着分级的升高,肝脏代偿功能也越差。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TC、TG、HDL、LDL、ApoA1和ApoB水平在临床分期和Child-Pug h分级上,其水平的变化能够反映肝功能的状态,并可帮助了解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
TC、HDL、ApoA1较T G、LDL、ApoB在评价肝硬化的肝功能状态及其变化方面更敏感。
参考文献1肖建美,潭丽芳,曹海燕.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中原医刊,2005,32(22):7512叶文桃,周宇.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脂蛋白载脂蛋白的相关性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1,17(4):291-29213吴丽芳,陈学权,柏圣还.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4):223-22414陈文彬.诊断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收稿日期:2006-07-10)作者简介:田景波,男,1971年2月生,主治医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66042#病例报告#拉莫三嗪片致儿童严重药疹一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0045)胡利华患儿女,14岁。
体重63kg,11岁始患癫痫,共发作4次。
于2005年11月16日始患儿一直服用拉莫三嗪片(利必通)治疗。
开始服用剂量为50mg/d,此后服药日剂量每10d增加25mg,直至达到100mg/d。
于2005年12月31日患儿出现发热、咽痛、流涕等/上感0症状,自服阿莫西林及对乙酰氨基酚后好转。
但2006年1月2日患儿面部出现粟粒大小红色皮疹,伴轻痒。
皮疹逐日增多,融合成片,并渐向下发展,累及躯干、四肢。
患儿于2006年1月9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血象白细胞1219@109/L,予头孢呋辛115g、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2d未见明显好转而转入病房。
入院时患儿全身密集分布013~015cm大小红色丘疹、斑丘疹,压之褪色,皮疹以面部、躯干为著,面颊部、背部皮疹融合成片,未见水疱。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合并全血细胞减少1例报道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合并全血细胞减少1例报道杜鹃吴美军毛有胜宋秋荷•(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九江332000)DOI : 10.19435/j . 1672-1721.2020.32.080重症药疹是皮损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 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是其中的一种,病情危重,易出现严重 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本研究将临床上所见i 例合并有全血细 胞减少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的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81岁,因“全身红斑伴足底血疱4 d ”人院。
人院前 4d 有轻度咳嗽,感乏力,自行口服“复方氨酚烷胺片1片, Bid ”,后全身渐出现红色斑疹,逐渐增多并出现足底血疱,精 神、饮食、睡眠欠佳,既往有中度贫血病史,余无特殊,中度发 热。
专科检查:全身皮肤泛发红色斑疹,斑疹中央颜色较周围 深,部分斑疹中央水疱、破溃糜烂,口腔、眼部、会阴部黏膜可 见糜烂,双足底可见融合成片的大血疱,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见图1、图2、图3)。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80x 109/L 丄;中性粒细胞计数:1.38 x 107L !•;红细胞计数:2.70 x 1012/U ;血红蛋白:82.70g /U ;血小板计数:9x 10714。
抗核 抗体谱(15项):抗A N A 抗体:阳性( + );SS -A 抗体:阳性( + ); SS -B 抗体:阳性( + );抗核抗体(核着丝点型):阳性(1 : 100); 着丝点B 抗体:阳性( + );抗R 〇52抗体:阳性( + );风湿四项: 红细胞沉降率:86 mm /l h 丨。
大小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骨 髓涂片示:骨髓有核细胞细胞增生,部分粒细胞胞浆颗粒增 多、增粗;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减少。
图1全身皮肤泛发红色斑疹,斑疹中央颜色较周围深,部分斑疹中央水疱、破溃糜烂图3足底出现血疱,内含红色血性液体治疗:①I 级护理,流质/半流质饮食。
拉莫三嗪可引起重症多形性红斑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options[J]. Clin opharmacol,2008,31( 2) : 93-96. [4] Hilas O,Charneski L. Lamotrigine-induce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J]. 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7,64( 3) : 273-275.
拉莫三嗪引起的皮肤反应多较轻微,但已有 SJS 及 TEN 等严重皮肤反应的报道,成人发生率为 0. 1% ,儿童发生率高于成 人,不良反应多出现在用药后 8 周内。TGA 于 2010 年 9 月已收到 552 例拉莫三嗪疑似不良反应的报告,其中 43 例为 SJS 和 ( 或) TEN( 约占 8% ) 。SJS 和( 或) TEN 的最初症状表现为不适、发热、头痛和咳嗽,继而突发头颈和上肢躯干及其他部位大面 积斑疹。TEN 的特点是首先出现弥漫性大庖,数天后表皮脱落,皮肤大面积裸露。
c6582. full.
拉莫三嗪可引起重症多形性红斑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 TGA) 在 2010 年 12 月刊出的药品安全简报中指出: 拉莫三嗪( lamotrigine) 可致重症多形性红斑 ( 又名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SJS) 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 [1]。
鉴于严重、潜在的致命性皮疹目前尚无法预测,TGA 提示患者应用拉莫三嗪时一旦出现皮疹,除明确排除反应与拉莫三 嗪无关联外,均应立即停药并就医。病例分析显示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合用会增加发生 SJS 或 TEN 的风险。因此,服用丙戊 酸钠的患者应避免合用大剂量拉莫三嗪,拉莫三嗪单用起始剂量不宜过高、剂量不宜增加过快。 典型病例[2-4]
拉莫三嗪致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 356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V〇1.51 No. 2 Apr. 2019•病例报告•拉莫三嗪致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崔宁迅,朱雪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江苏苏州215025)[关键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拉莫三嗪;人疱疹病毒6型[中图分类号]R725.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7X(2019)02-0356N3doi:10.19723/j. i s s n.1671-167X. 2019.02.029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 i v i t y syndrome,D I H S)为应用致敏药物 2 ~6 周内,主要以急性广泛的皮损(最多见的为麻疹样皮疹)伴发热、淋巴结增大、多脏器受累(肝炎、肾炎、肺 炎)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单核细胞增多等血液学 异常为特征的严重全身性药物反应[1]。
在国内拉 莫三嗪引起成人D I S H有报道,但引起儿童过敏的 报道较少,重庆儿童医院报道22例D I H S住院患儿 中,有3例为拉莫三嗪引起[2],因此,为了提高对儿 童D I H S临床诊治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及时治 疗,防止病情加重,现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期 1例儿童典型拉莫三嗪致D I H S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患儿,女,4岁7个月。
因皮疹10 d,间断发热7 d为主诉入院。
患儿10 d前面部、耳后出现红色散 在斑丘疹,有明显痒感,起疹前1个月因癫痫发作 予加用口服拉莫三嗪,起疹后即自行停药,未予特殊 处理。
7 d前出现发热,最高温度38.5 °C,热前无寒 战,热极无抽搐,无咳嗽咳痰,无气促喘息,无腹胀腹 泻,遂就诊于当地医院,予“林可霉素、地塞米松、头 孢克洛”治疗2 d,患儿仍有发热,且皮疹无明显消 退,遂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 17.98 x109/L,C-反应蛋白(C-reactivv protein,C R P) 4.13 m g/L,血红蛋白131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0.5%,予“头孢美唑、炎琥宁”治疗4 d,期间患儿 体温平稳2 d后又发热,且皮疹加重,蔓延至全身,部分融合成片,痒感加重,无破溃,予“甲泼尼龙”补 液1d,皮疹较前减少。
拉莫三嗪诱发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拉莫三嗪诱发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王媛;张悦;程岩峰;韩秀萍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08(015)011
【摘要】拉莫三嗪是一种新型扰惊厥药,是抗癫痫药物中疗效和耐受比最好的药
物之一。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嗜睡、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皮疹等,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面部皮肤水肿、肢体坏死、光敏性皮炎等。
本例患者为应用拉莫三嗪后出现的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
【总页数】1页(P55)
【作者】王媛;张悦;程岩峰;韩秀萍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1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
【相关文献】
1.1例幼儿PICC置管期间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引发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的护理[J], 袁理
2.拉莫三嗪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J], 胡建伟;潘惠;魏英;杨忠
3.拉莫三嗪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死亡1例报告 [J], 张琪;王蓉;张生燕;邓晖;江新梅
4.拉莫三嗪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J], 白书仙;张平;贺美林;孔庆云
5.多形红斑型药疹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加重2例 [J], 牛红喜;耿龙;李久宏;宋芳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拉莫三嗪致肝硬化并发癫痫患者严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报告
溃脓,口眼逐渐无法开合,进食困难并失去生活能力,遂经120
急救入本院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7. 2 ℃,脉搏88 次/ min,呼
吸20 次/ min,血压118 / 76 mm Hg。患者神志清楚,周身皮肤潮
红伴大面积红色皮疹,新旧掺杂,脱屑、脓痂、渗液、渗血、溢脓
并存,以颜面部、下颌、颈项为甚,不能言语,双目不能睁,体味
吴国志,等. 拉莫三嗪致肝硬化并发癫痫患者严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 例报告
1907
./0
拉莫三嗪致肝硬化并发癫痫患者严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1 例报告
吴国志1,吴国宏2,张向磊1,丁广智1,王 蕾3
1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消化一科,山东青岛266033; 2 青岛市立医院西院区重症医学科(ICU),山东青岛266071;
于本院急诊诊断为癫痫,行气管插管、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抢救治疗后缓解。出院后口服拉莫三嗪50 , mg 1 次/ d。半个月
前患者出现高热达39 ℃,伴四肢瘙痒,手心少许红疹,后体温
反复达38 ℃以上,出现颜面部、手脚等部位广泛皮疹、肿胀(图
1a),并迅速累及全身(图1b);6 d 前颜面、颈项皮肤开始部分
A case report
, , , , ( , WU Guozhi1 WU Guohong2 ZHANG Xianglei1 DING Guangzhi1 WANG Lei3. 1. First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Haici Hospitao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33 China 2.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West Hospital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 , ; , , , )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China 3.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China
拉莫三嗪致药疹1例
拉莫三嗪致药疹1例王捷【摘要】@@ 患者女,37岁,因患"双相情感障碍"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片0.2~0.4 g、每日3次治疗.2010年9月6日来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次日医师给予拉莫三嗪(商品名为利必通,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批号为ZJ0083)晚12.5 mg口服,服药13 d后改为早12.5 mg、晚12.5 mg 1:3服.服药第18日开始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无皮疹,体温正常.【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2(021)007【总页数】1页(P92-92)【作者】王捷【作者单位】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庆4011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71+.43患者女,37岁,因患“双相情感障碍”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片0.2~0.4 g、每日3次治疗。
2010年9月6日来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次日医师给予拉莫三嗪(商品名为利必通,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批号为ZJ0083)晚12.5 mg口服,服药13 d后改为早12.5 mg、晚12.5 mg口服。
服药第18日开始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无皮疹,体温正常。
服药第22日出现全身皮肤暗红色丘疹,压之褪色。
考虑为拉莫三嗪所致皮疹,立即停药,给予氯苯那敏4 mg口服、每日3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
服药第23日出现发热,测体温39.2℃,全身皮肤呈暗红色丘疹,头面部有呈簇状的小水疱,有剧烈痒痛,咽喉部充血,查血白细胞5.31×109/L,中性粒细胞88.6%。
立即转皮肤科,诊断为拉莫三嗪所致药疹。
给予人血白蛋白、地塞米松以及抗菌、降温、对症治疗,10 d后病情好转。
讨论:拉莫三嗪对癫痫和双相情感障碍均有治疗效果[1-2]。
此患者为中年女性,文献报道,女性服用拉莫三嗪比男性容易引起皮疹[1]。
临床研究发现,拉莫三嗪与丙戊酸盐合用可导致药源性综合征及其他一些副作用;丙戊酸钠可使拉莫三嗪血药稳态浓度增加约40%,故两药合用时应采用小剂量递增方法,拉莫三嗪的初始剂量应为25 mg、隔日1次,2周后加量[3]。
拉莫三嗪诱发SLE1例
拉莫三嗪诱发SLE1例田防震;田华【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06(022)002【摘要】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
全身小关节疼痛,伴发皮疹1年来诊。
4年前患者因癫痫病,开始服用拉莫三嗪,2mg(kg·d),1年多后出现手、腕、膝等关节疼痛,不发热,面部出现红斑、水疱,对光敏感,四肢及手足出现紫癜样皮损。
体格检查:面部见甲盖大小的水肿性红斑、结痂,四肢远端、手足分布瘀点、瘀斑,压痛明显,双手腕关节肿胀。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阳性(1:320斑点型),抗Ro—SSA抗体阳性,抗dsDNA抗体(-),ESR,C 反应蛋白,C3、C4正常,抗心肌磷脂抗体阴性;C蛋白、S蛋白、抗凝血酶-Ⅲ、同型半胱氨酸均正常。
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显示为继发性雷诺氏现象。
X-ray显示手、腕骨量轻度减少,但无明显退变征象。
【总页数】2页(P176-177)【作者】田防震;田华【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72000;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许庄医院药剂科,2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拉莫三嗪诱发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J], 王媛;张悦;程岩峰;韩秀萍2.拉莫三嗪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4例临床疗效观察 [J], 郑乃智;王敏;宋旭霞;卢幸明3.拉莫三嗪治疗首次非诱发性癫痫50例临床观察 [J], 陈宗梅;肖远流;吴立宽;林木本4.拉莫三嗪治疗首次非诱发性癫痫50例临床观察 [J], 陈宗梅;肖远流;吴立宽;林木本;;;;;5.拉莫三嗪治疗首次非诱发性癫痫50例临床观察 [J], 陈宗梅;肖远流;吴立宽;林木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功能受损儿童服用拉莫三嗪致皮疹1例
肝功能受损儿童服用拉莫三嗪致皮疹1例
吴珊珊;杨玉仙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0(13)25
【摘要】拉莫三嗪为苯三嗪类新型广谱抗癫痫药,1994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1],2005年在我国上市,主要用于单药治疗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癫痫,或添加治疗2岁以上儿童癫痫及作为一种新型的心境稳定剂治疗成人双相情感障碍。
拉莫三嗪作为抗癫痫药不会引起任何认知上的负面影响[2],被临床广泛使用,但其皮疹的发生率达8%~11%[3-4],限制了使用。
本文就肝功能受损儿童服用拉莫三嗪致全身药物性皮疹1例进行分析、讨论。
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22-123)
【作者】吴珊珊;杨玉仙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药械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拉莫三嗪致儿童肝损害1例
2.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先后致皮疹、红细胞巨幼化及高敏综合征
3.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所致皮疹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4.拉莫三嗪致皮疹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
5.拉莫三嗪致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拉莫三嗪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拉莫三嗪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白书仙;张平;贺美林;孔庆云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11(27)4
【摘要】@@ 由抗癫痫药引起的药疹临床较多见,拉莫三嗪是抗癫痫药物中疗效和耐受比最好的药物之一,其所致药疹约为3%,程度多为轻至中度,持续1到2周后消退,引起的重型药疹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拉莫三嗪引起的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总页数】1页(P270)
【作者】白书仙;张平;贺美林;孔庆云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4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安全性及HPLC法对拉莫三嗪药代动力学、血药水平的分析 [J], 陈雪峰;杨志远;范燕;林建锋;易仕青
2.小剂量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完全控制新诊断癫痫后转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J], 冒文娟;王珊珊;王锋;仲婷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方法及拉莫三嗪个体化用药分析 [J], 李萌; 庄星星; 倪受东; 何勇
4.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 [J], 赵亚铮;李婷婷
5.1例拉莫三嗪过量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J], 李菲;袁妮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拉莫三嗪诱发皮肤不良反应与TCRBV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拉莫三嗪诱发皮肤不良反应与TCRBV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晁丽娜;许贤瑞;王旭;李琪;刘美丽;张庆【期刊名称】《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25)002【摘要】目的研究拉莫三嗪(LTG)激活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而诱发皮肤不良反应(cADRs)的可能致病机制;通过分析在LTG诱发的cADRs (LTG-cADRs)患者与LTG耐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CRBV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LTG-cADRs与T细胞受体β家族V基因(TCRBV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cADRs已治愈达6周以上的LTG-cADRs患者(病例组),依据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1∶1匹配纳入10例LTG耐受者(对照组),分离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PBMCs,给予LTG体外刺激并培养,采用ELISA法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PBMCs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5(IL-5)及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情况,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RT-qPCR)的SYBR Green Ⅰ荧光染料法检测TCRBV基因的表达,比较两组IFN-γ、IL-5及TNF-β水平及TCRBV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细胞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6±0.09) ng/mL、(0.86±0.16) ng/mL,P<0.05].病例组细胞上清液中IL-5和TNF-β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TCRBV11、TCRBV15、TCRBV17、TCRBV18、TCRBV1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78(1.07)、1.83 (2.19)、2.13(3.39)、1.79(1.92)、1.44(1.6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43)、1.08(1.13)、1.05(0.71)、0.96(0.72)、1.01(0.61),均P<o.05].结论 LTG可在体外激活LTG-cADRs患者的PBMCs分泌IFN-γ,提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LTG-cADRs的致病机制.LTG-cADRs可能与TCRBV11、TCRBV15、TCRBV17、TCRBV18、TCRBV19基因的表达相关.%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pathogenesis of lamotrigine (LTG)-induced T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which caused 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 (cADRs).The differences in TCRBV genes expression were analyzed between LTG-cARDs patients and LTG tolerant patients in their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TG-cADRs and TCRBV genes expression.Methods We collected 10 cases of cARDs whose CARDs had been cured for more than 6 weeks as a case group,and 10 LTG tolerant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y 1 ∶ 1 match (according to the case-control study).We separating the PBMCs of these two groups,and gave LTG in vitro stimulation and culture.The levels of IFN-γ,IL-5 and TNF-β which secreted by PBMCs in patients of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measured by ELISA.The expression of TCRBV genes were detected by SYBR Green Ⅰ fluorescent dye method using 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RT-qPCR).The differences in IFN-γ,IL-5 and TNF-β concentrations an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TCRBV gen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IFN-γ [(1.06±0.09) ng/mL] in the supernatant of the c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0.86 ± 0.16) ng/mL],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differences in IL-5 and TNF-β concentration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The median 2-△△ct numerical value of TCRBV11,TCRBV15,TCRBV17,TCRBV18 and TCRBV19 (the interquartile range) in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re 1.78 (1.07) and 1.00 (0.43),1.83 (2.19) and 1.08 (1.13),2.13 (3.39) and 1.05 (0.71),1.79 (1.92) and 0.96 (0.72),1.44 (1.62) and 1.01 (0.61).The relative expressions of TCRBV11,TCRBV15,TCRBV17,TCRBV18 and TCRBV19 in the ca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 LTG can activate PBMCs in LTG-cARDs patients in vitro,which can secret IFN-γ,suggesting that immune responses mediated by T cell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TG-cADRs.LTG-cADR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TCRBV11,TCRBV15,TCRBV17,TCRBV18 and TCRBV19 genes.【总页数】7页(P113-119)【作者】晁丽娜;许贤瑞;王旭;李琪;刘美丽;张庆【作者单位】753200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250000 山东省立医院西院神经电生理科;061000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二科;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相关文献】1.拉莫三嗪诱发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J], 王媛;张悦;程岩峰;韩秀萍2.拉莫三嗪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4例临床疗效观察 [J], 郑乃智;王敏;宋旭霞;卢幸明3.拉莫三嗪治疗首次非诱发性癫痫50例临床观察 [J], 陈宗梅;肖远流;吴立宽;林木本4.拉莫三嗪治疗首次非诱发性癫痫50例临床观察 [J], 陈宗梅;肖远流;吴立宽;林木本;;;;;5.拉莫三嗪治疗首次非诱发性癫痫50例临床观察 [J], 陈宗梅;肖远流;吴立宽;林木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拉莫三嗪药疹处理及提高再次用药成功率的方法探讨
儿童拉莫三嗪药疹处理及提高再次用药成功率的方法探讨周晓华;陈洁玲;林创兴;蔡晓莹;陈派镇;林广裕【期刊名称】《儿科药学杂志》【年(卷),期】2016(22)11【摘要】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抗癫痫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疹及全身性高敏反应时的正确临床处理及提高其再次用药成功率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癫痫门诊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癫痫过程中药疹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结局。
结果:2009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癫痫专科门诊新诊断单独或联合应用拉莫三嗪的242例癫痫患儿中,发生药疹的共20例,发生率8.3%。
20例患儿在第一次发生药疹时一经诊断均立即停药,并视病情分别给予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或甲泼尼龙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病情控制,药疹均于1~2周内消退。
其中第一次发生药疹后4例坚决拒绝再次试用拉莫三嗪,16例在严密观察下由微小剂量0.05 mg/(kg·d)起始再次试用拉莫三嗪,结果仅有2例再发生药疹而不再应用拉莫三嗪,其余14例经3个月至6个月逐渐加量最终成功达到目标剂量。
结论:从小剂量起始用药可减少拉莫三嗪的药疹发生率;拉莫三嗪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疹后及时停药并应用抗组胺药和白三烯拮抗剂治疗,伴有全身性高敏反应者加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均可治愈,不留后遗症或危及生命;对于确实需用拉莫三嗪治疗的患者,药疹痊愈后再次从更小剂量起始用药,大部分患者仍可成功保留拉莫三嗪治疗。
【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拉莫三嗪;药疹;小剂量【作者】周晓华;陈洁玲;林创兴;蔡晓莹;陈派镇;林广裕【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相关文献】1.拉莫三嗪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J], 胡建伟;潘惠;魏英;杨忠2.拉莫三嗪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死亡1例报告 [J], 张琪;王蓉;张生燕;邓晖;江新梅3.拉莫三嗪致药疹1例 [J], 王捷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方法及拉莫三嗪个体化用药分析 [J], 李萌; 庄星星; 倪受东; 何勇5.拉莫三嗪所致药疹的研究进展 [J], 肖扬;张晓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莫三嗪片致重症药物性多形红斑1例
发表时间:2013-04-16T11:47:20.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容玉仪[导读] 其抗癫痫机制为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稳定细胞膜,抑制异常脑电波的传导。
容玉仪(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珠海 519020)
【摘要】本文报道1例拉莫三嗪片致重症药物性多形红斑。
用药前,需必须综合衡量用药的得益与风险;用药中,需告知患者密切关注自身药物反应,特别皮肤系统;用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以防诱发癫痫。
【关键词】拉莫三嗪药物性多形红斑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304-01 One case of severe drug-induced erythema multiforme caused by lamotrigine Rong Yuyi(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 City,Guangdong Zhuhai,51902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ports one case of severe drug-induced erythema multiforme caused by lamotrigine. Benefit and risks must be integrated before treatment; Patients should be informed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drug reactions, particularly skin syste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pilepsy, patients used corticosteroids need to b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state. 【key words】lamotrigine drug-induced erythema multiforme
一、病例
患者,男,29岁。
因1天前手、足掌侧出现大量红斑,肿痛明显,影响行走及手部运动。
自诉2年前在外院诊断为“癫痫”,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1.0g×bid,维生素B6片”维持治疗,症状控制不佳。
1月前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增用“氯硝西泮片1mg×qn”,20天前自行增服“拉莫三嗪片50mg×bid”后,癫痫未再发作。
患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既往食物、药物过敏史。
门诊以“药物性多形红斑;癫痫”收入院。
患者,T38.3℃,面部红肿,全身泛发类圆性红斑,部分中央有暗红色斑丘疹,呈靶形损害,皮疹一面部、前胸及手足掌侧为重,皮温较高。
手足掌侧肿胀,压痛(+)。
口腔及外阴粘膜未见皮疹。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血常规:WBC3.5G/L,EO:0.04G/L;空腹血糖GLU7.65mmol/L;肝功:ALT 89U/L;C反应蛋白:CRP 35.5mg/L。
乙肝两对半:HBeAb(+);肾功、血沉、大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胸部正位片:心肺隔未见明显异常。
医师考虑为“拉莫三嗪”导致多形红斑过敏性反应。
住院期间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1.0g/次,bid,托吡酯片50mg/次,bid”抗癫痫治疗;给予”阿奇霉素0.5g/天,qd”预防感染;给予静滴甲泼尼龙120mg/天起始剂量逐步递减至60mg/天,连续进行25天抗过敏治疗,患者手足疼痛持续减轻。
出院时,患者全身未见新发的皮损,原有皮疹基本消退。
二、分析
作为新型广谱抗癫痫药,拉莫三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
其抗癫痫机制为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稳定细胞膜,抑制异常脑电波的传导[1]。
由于目前国内拉莫三嗪的用药量正处于上升通道,并且属于长期用药品种,其用药安全性备受关注。
由于拉莫三嗪相关的皮肤反应常在用药开始后的2~8周内发生[2],故本案例中使用拉莫三嗪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合理的时间关系,且该不良反应排除原患疾病及其他治疗的影响,故考虑患者不良反应为拉莫三嗪所致。
多形红斑实质为超敏反应,但具体过程仍不是十分清楚。
目前多认为,多形红斑与药物自身理化性质、特定人群携带的HLA-B*1502基因相关[3]。
常见可引起多形红斑的药物有:卡马西平、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庆大霉素等。
根据拉莫三嗪相关性皮疹的发生特点,临床使用拉莫三嗪过程中应注意:
用药前,临床医师在选用拉莫三嗪前必须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由于本药可引起严重的、致命的皮肤反应,对于涉及高危过敏因素的人群,如:儿科患者、存在多种药物联用的情况、肝肾功能不全或过敏体质患者,必须综合衡量用药的得益与风险。
用药中,由于拉莫三嗪导致皮肤反应可在用药开始后的2~8周内发生,本案例中患者在服用拉莫三嗪20天后出现药物性多形红斑。
并且,据报道拉莫三嗪可导致致命的皮肤反应[2],因此用药前务必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必须密切关注皮肤等系统的反应,在皮肤反应最初的体征出现,而未能发现其他的病因时即应停药[4],并及时就诊。
用药后,拉莫三嗪导致的皮肤及软组织系统不良反应,选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既可实现抗炎抗过敏的治疗目标,又可达到对抗该药引起发热的作用,但是拉莫三嗪不良反应转归时间较长,本案例连续使用甲泼尼龙注射液25天,而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精神失常和癫痫[5],因此,临床医师在停用拉莫三嗪而改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
此外,由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到破坏,细菌极易自皮损处入侵,故常认为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宋唤春. 拉莫三嗪在癫痫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2):967-96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6-47
[3]万宏程,陈凯.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J].2011,10(6):401-403
[4]《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中国国家处方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8-69
[5]中华医学会.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