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小的维新派得不到同盟者和群众支持。维新运 动兴起之时,中国还没有面向大众的、与资本主 义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事业,也基本上没有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
维新运动便局限于具 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 的知识分子的狭小圈 子里,改革不为大多 数人所理解和支持。 相反,反对改革的言 行在当时有着很深厚 的社会基础。

维 新 派 同 封 建 顽 固 势 力 的 论 战 的 内 容
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维 新 派
“宁可亡国,不可 变法” 兴民权会“大乱四 起”导致外国干涉 而亡
“能变则强,不变则 亡” 兴民权,实行君民 共主的君主立宪制 。 科举制“锢民智”“坏 心术”“滋游手”,“ 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 可”。
康有为故居 -广东南海 市丹灶镇苏 村
康 有 为 铜 像
康氏宗祠
著书立说:宣扬变法维新的理论

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着力引伸和附会孔子的学 说,作为维新的理论依据。其中《新学伪经考》 和《孔子改制考》,对维新运动影响最深。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两书都是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 的进化论和改革思想。这些著作的发表,给了顽 固势力以有力的冲击,为推行维新运动奠定了理 论基础。
(1865—1898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 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 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
谭嗣同字复生,号 壮飞,湖南浏阳人,出 身于官僚家庭。维新运 动的中坚骨干和杰出的 思想家、政治活动家。 是维新领袖人物中最激 进的思想家。1898年慈 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谭嗣同拒绝友人营救。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下,人们逐步认识 到,要救国,只有维新。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 1858 - 1927 年),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 出身官僚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1879 年后,他游历了 香港、上海,目睹资本主义都市文明,阅读了一些西学的书 籍,逐渐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日益衰败的专制要 优越,不能再用旧时代看待“蛮夷”的眼光去衡量它们了, 渐渐地产生了要求改变现状的革新思想。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与杨深秀
“戊戌六君子”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是严重民族危机下的
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是反映资产阶级要求 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是学习西方的思想启 蒙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客观上: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2)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结论:要想争取中国的独立、民主、
富强,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然后走 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 真正实现中国伟大复兴。
戊戌变法属于高层次的近代化活动, 但其生命力为何远逊洋务运动呢?

维新运动缺乏阶级基础。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还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其人数要比其 代表——维新派人数少得多。这使维新运动未能获 得深厚的阶级基础,运动来得快,消逝得也快。
“公车上书”
它既是近代知识分子 登上政治舞台的初次表 现 , 也成为甲午战后中 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

1895 年康有为在京发起公车上书。后来维新派取 得光绪帝支持。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

康有为的维新活动,一开始就抱住孔子的理论权 威和皇帝的政治权威,固然表明他所代表的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但在当时仍不失为一种可 行的斗争策略。
中探索中家出路,逐步前进。尽管历 次努力都失败了,但留下深刻的历史 经验教训,为中国人以后的选择提供 了历史的启示。
历史证明:
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
身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 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 治制度,决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而 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 中国也走不通。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 嗣同、严复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维新派,通过光绪皇帝进行了维新 变法运动,提出了兴民权、启民智、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但运动 不过百日即告失败。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1)19世纪 90年代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加重; 新的民族危机造就了新的民族觉醒;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
戊戌变法时设立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旧址
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关防(满汉文)
京师大学堂门额

这些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 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受到维新派和地主阶级开 明人士的欢迎。
1903年京师大学堂重要教职员合影
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

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训政,并下令拿办康 有为及其弟康广仁,幽囚光绪帝于南海瀛台。9月 28 日,谭嗣同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 康广仁,被斩于菜市口,称“戊戌六君子”。变 法失败。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除。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广东新会人,是康有为的得意门 生和得力助手。自幼接受封建教 育。11岁考中秀才,16岁考中 举人。1890年拜康有为为师。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主要助手 执掌宣传喉舌,主持编辑《万国 公报》、 《时务报》,介绍西学 并与 “经世之学” 相结合,别树一派,鼓吹变法, (1873—1929年) 对推动 维新运动产生巨大影响。



戊戌维新的教训:次登上政治舞台,说 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根本行 不通; 要想使国家复兴,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其统治;
维新失败后,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走上革命道路。此 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起来。


小结: 半个世纪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在黑暗
戊戌维新期间办的报刊
湖南维新派人士左二 为谭嗣同、右二为唐 才常、右四为熊希龄
办学堂:旨在培养青年后续人才
办学会:旨在联络成年知识阶层
办报纸:旨在启发社会一般民众
2. 维新派与守旧派、洋务派的论战
当时,封建守旧派和 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 度的洋务派,利用自 己的地位与权位,指 责维新派; 维新派组织团体,网 罗精英人才,同保守 派进行激烈论战。 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 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 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 夭折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的失败,震撼了中国朝野,知识分 子意识到洋务运动军事至上理念破产,感受到了 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知识分子为民族忧患意识 驱使,向西方寻求“器物”之外的“技”。打破 了传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动摇了 “中学为体”的价值观。于是,一部分资产阶级 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 社会思潮。


维新派爱国的赤诚、救国的迫切无疑为后人 所敬仰,但其失败却使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再 次受挫,中国又失去了一次现代化的机遇。
坚持科举取士制度
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
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 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 的潮流,并且推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高涨。
3.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大,中国 面临的危机日深。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书痛言瓜分 豆剖的危险局势,提出迅速变法自救。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把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身上,虽具有 减少阻力的策略意义,也暴露了其软弱性;
b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戊戌政变前,维新派曾乞求英、 美、日公使支持,结果都落了空; c、惧怕人民群众。致使不流血的维新变法以流血的政变而告 终,证明想用和平的改革使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在中国行不通。
张謇,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重 要代表人物,状元资本家,甲午时 与维新派已有共同语言,但在百日 新政开始前就离开了维新派。
张謇在南通创办的资生铁冶厂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维新思想理论上的不成熟。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 弱小,维新派实际上是由向资产阶级转化的知识 分子和部分倾向改革的官僚组成。他们的思想理 论还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表现在形式上陈 旧、学术上武断、方法上激进。
严复
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中国西学第一人 中 国 的 盗


他从西方盗来《天演论》的火种, 欲使中国人民在火光中觉醒,也 在火光中得到新生。


“《天演论》是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 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 ——胡适 中国的思想界为之燃起一场熊熊大火,中国的爱国者 为之奔走驰命。 于是维新变法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容闳 梁启超 郑观应 王韬 康有为

维新派组织上不成熟,康有为书生气太重,缺乏 政治素养,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经 验这一点上维新派远逊于洋务派,除了宣传外, 其他工作做得很少,一旦厄运临头,便束手无策。 当时社会舆论对维新派很轻视。
维新派的最高领导光绪皇帝权力 极为有限,无法领导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包括经济、军事、文教、 政治等各个方面。
类别 政治方面 颁布的新法 允许民官上书言事 改革的旧制 1. 改顶订律例 2. 裁撤冗员 3. 澄清吏治 取消旗人由国 家供养的特权, 令其自谋计生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1. 中央设立话务铁路局、农工商总 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 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1.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兵轮,扩建海军
2、向皇帝上书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 1891年后,他在广州开设“万木草 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 千秋等人。 1895年5月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 言书,即“公车上书”。 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 帝的赞许。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 再次上书请求变法。
19世纪末中国面 临的瓜分危机
德国在胶州湾租 借地发行的邮票

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变法从此 正式开始,直到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 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童年的光绪在骑马
光绪帝与他喜爱的珍妃
光绪的瑾妃

6 月 16 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具体 步骤和措施。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 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