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桃花源记》复习要点.pptx
合集下载
中考一轮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1)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 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
(2)它又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 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空 想。
桃源有缺陷 小国寡民、原始农耕是幻想 落后闭塞、消极遁世有局限
4.第重9篇点实桃花词源记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缘溪行 (3)落英缤纷 (4)欲穷其林 (5)仿佛若有光 (6)便舍船 (7)才通人 (8)复行数十步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穷:尽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 真切 舍:动词,舍掉 才:仅仅、只 复:又
(第99)篇豁桃然花开源记朗 (10)屋舍俨然 (11)桑竹之属 (12)阡陌交通 (13)鸡犬相闻 (14)悉如外人 (15)黄发垂髫
怡然:快乐的样子 具:详细 咸:全,都 遂:于是、就 闻:知道,了解 叹惋:感叹惋惜 延:邀请 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不必
第9篇 桃花源记
(25)便扶向路 (26)及郡下 (27)诣太守 (28)寻向所志 (29)欣然规往 (30)未果 (31)寻病终 (32)后遂无问津者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及:到 诣:拜访 寻:寻找 规:打算,计划 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 “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开朗:开阔敞亮 舍:名词,房屋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闻:听到 悉: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第9篇 桃花源记
(16)并怡然自乐 (17)具答之 (18)咸来问讯 (19)遂与外人间隔 (2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1)皆叹惋 (2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3)此中人语云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义:连词,表条件关系
(2)它又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 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空 想。
桃源有缺陷 小国寡民、原始农耕是幻想 落后闭塞、消极遁世有局限
4.第重9篇点实桃花词源记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缘溪行 (3)落英缤纷 (4)欲穷其林 (5)仿佛若有光 (6)便舍船 (7)才通人 (8)复行数十步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穷:尽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 真切 舍:动词,舍掉 才:仅仅、只 复:又
(第99)篇豁桃然花开源记朗 (10)屋舍俨然 (11)桑竹之属 (12)阡陌交通 (13)鸡犬相闻 (14)悉如外人 (15)黄发垂髫
怡然:快乐的样子 具:详细 咸:全,都 遂:于是、就 闻:知道,了解 叹惋:感叹惋惜 延:邀请 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不必
第9篇 桃花源记
(25)便扶向路 (26)及郡下 (27)诣太守 (28)寻向所志 (29)欣然规往 (30)未果 (31)寻病终 (32)后遂无问津者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及:到 诣:拜访 寻:寻找 规:打算,计划 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 “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开朗:开阔敞亮 舍:名词,房屋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闻:听到 悉: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第9篇 桃花源记
(16)并怡然自乐 (17)具答之 (18)咸来问讯 (19)遂与外人间隔 (2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1)皆叹惋 (2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3)此中人语云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义:连词,表条件关系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ppt课件
志[F]:标志、标记 规:计划、打算 寻[F]:随即,不久 问津:问路
2.句子翻译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便沿着来时的路,处处做标记。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
3.文意理解 (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 内容?
(1)“如此”是代词,指代内容如下:①发现桃源 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2)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 样写有什么用意?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做饭招待他。 (5)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与外面人断绝了往来。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 说魏朝和晋朝了。
3.文意理解 (1)写出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
(2)“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 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 面?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 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富足 。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有什么作用?
“忽”字表现出了渔人遇见桃花源的偶然性,也为 下文他人的寻之未果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 详写桃花源中的生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写渔人进 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
中考复习《桃花源记》26页PPT
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要___通__邀__,意思为:___邀__请__
2.古今异义 (1)豁然开.朗.
古义:__宽___阔___明__亮
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2)阡陌交.通.
古义:____交__错___相___通Βιβλιοθήκη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遂.迷,不复得路 遂:_终___于__
①古义:_妻__子___和___儿__女_____
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②古义:_与___人___世__隔___绝___的__ 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绝境
(4)无.论.魏晋
古义:___不___要__说___,___(_更__)_不_ 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桃花源记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 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 又自号“五柳先生”。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 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作品 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写作特点】
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 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 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复寻“遂迷”、 “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清晰简略。
2.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3.虚实结合的写法。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从和现实相反的 方向去想象,虚构了一个“理想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 术才能。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完整版)PPT课内文言文 下 桃花源记
(2)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尽) (3)处处志之 (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
上一页 下一页
直接默写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上一页 下一页
理解默写 《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 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上一页 下一页
三、结构图解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写作特色
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或: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 文章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未确切指
出年代和地名,渔人也不著姓名,所写桃林奇景也没说 出它的确切地点,在人间似有似无,桃源里是一幅活生 生的人间生活图画,可渔人出而复寻却无迹可找,文末 写真实的历史人物刘子骥“欣然规往”而“未果”,这 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成为“千古之谜” 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现实社会也 像世外桃源一样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属 (1)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名词,类)
(2)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同“嘱”,嘱
托)
(3)属引凄异
(动词,连接)
上一页 下一页
鲜 (1)芳草鲜美 (2)屡见不鲜 (3)陶后鲜有闻
(形容词,鲜艳) (形容词,新鲜) (形容词,少)
足 (1)不足为外人道也 (副词,值得)
(2)先天不足
(形容词,充足)
上一页 下一页
其 中往 来 种 作 ,男女 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 乐。
那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 完全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孩子全都安适愉 快自得其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种作:耕种
劳作。悉(xī):副词,全,都。外人:桃花源以
上一页 下一页
直接默写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上一页 下一页
理解默写 《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 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上一页 下一页
三、结构图解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写作特色
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或: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 文章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未确切指
出年代和地名,渔人也不著姓名,所写桃林奇景也没说 出它的确切地点,在人间似有似无,桃源里是一幅活生 生的人间生活图画,可渔人出而复寻却无迹可找,文末 写真实的历史人物刘子骥“欣然规往”而“未果”,这 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成为“千古之谜” 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现实社会也 像世外桃源一样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属 (1)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名词,类)
(2)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同“嘱”,嘱
托)
(3)属引凄异
(动词,连接)
上一页 下一页
鲜 (1)芳草鲜美 (2)屡见不鲜 (3)陶后鲜有闻
(形容词,鲜艳) (形容词,新鲜) (形容词,少)
足 (1)不足为外人道也 (副词,值得)
(2)先天不足
(形容词,充足)
上一页 下一页
其 中往 来 种 作 ,男女 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 乐。
那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 完全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孩子全都安适愉 快自得其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种作:耕种
劳作。悉(xī):副词,全,都。外人:桃花源以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答案] ①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②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③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④淳朴的社会风尚;⑤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拓展思考题
1.[2022贵港] 请结合文章,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答案] 百姓热情、淳朴,安居乐业,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本文是作者陶渊明退归林下后虚构的一则故事,作者通过本文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①缘:沿着,顺着。
[答案] 桃花林的景色:眼前流淌着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两岸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林里绿草如茵,桃花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
桃花源中的景象:僻静的小路两旁,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拼命地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向行人热情地点头招手。往前走,那平坦开阔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田间农人挥锄劳作。远处,茅草屋前的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和鸡鸣狗吠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悠悠地飘着。 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园。
告诉
5.<zzd>既</zzd>出 既:______
已经
6.<zzd>欣然</zzd>规往 欣然:____________
高兴的样子
句子翻译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案] (溪水)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拓展思考题
1.[2022贵港] 请结合文章,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答案] 百姓热情、淳朴,安居乐业,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本文是作者陶渊明退归林下后虚构的一则故事,作者通过本文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①缘:沿着,顺着。
[答案] 桃花林的景色:眼前流淌着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两岸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林里绿草如茵,桃花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
桃花源中的景象:僻静的小路两旁,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拼命地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向行人热情地点头招手。往前走,那平坦开阔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田间农人挥锄劳作。远处,茅草屋前的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和鸡鸣狗吠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悠悠地飘着。 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园。
告诉
5.<zzd>既</zzd>出 既:______
已经
6.<zzd>欣然</zzd>规往 欣然:____________
高兴的样子
句子翻译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案] (溪水)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桃花源记复习课(好用)ppt课件
31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 多想像的空间,他以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 源外世事变化,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32
4 今天我们应怎样对待陶渊明的这种 政治理想?
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 们在苦楚中找到寄托,得以抚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退守过去、不思 进取、陶然无为的心思。 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梦想行 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
C.担忧渔人不能照实反映情况 6.将下边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①( )见渔人,( )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①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渔人;渔人;桃花源中人;渔人;②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
35
D
7.文段中“问今是何世……皆叹惋。〞两句话的“问者、不知者、叹惋者〞分别是(
10
发现桃源
再寻桃花源
访问桃源
分开桃 源
11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
。本文以
为线索,按
顺序,记叙了渔人
桃的源愉的快行、愿迹序望文。
的武过陵程渔,人描进画出了一个
分开桃源
发现桃源 再寻桃源
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宽广人民
、
、
的理想社会,反映了
时间 访问桃源
12
文章主旨
作者经过虚拟一个安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画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 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 民厌恶战争的心情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 多想像的空间,他以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 源外世事变化,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32
4 今天我们应怎样对待陶渊明的这种 政治理想?
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 们在苦楚中找到寄托,得以抚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退守过去、不思 进取、陶然无为的心思。 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梦想行 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
C.担忧渔人不能照实反映情况 6.将下边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①( )见渔人,( )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①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渔人;渔人;桃花源中人;渔人;②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
35
D
7.文段中“问今是何世……皆叹惋。〞两句话的“问者、不知者、叹惋者〞分别是(
10
发现桃源
再寻桃花源
访问桃源
分开桃 源
11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
。本文以
为线索,按
顺序,记叙了渔人
桃的源愉的快行、愿迹序望文。
的武过陵程渔,人描进画出了一个
分开桃源
发现桃源 再寻桃源
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宽广人民
、
、
的理想社会,反映了
时间 访问桃源
12
文章主旨
作者经过虚拟一个安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画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 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 民厌恶战争的心情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桃花源记-复习课模板.pptx
人奇(村人) 踪奇(志之,不复得路……)
2019-10-10
感谢你的阅读
11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 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 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 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 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 战乱之苦。
感谢你的阅读
16
7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2019-10-10
感谢你的阅读
10
简答题:
1 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 用? 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
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2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 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请你说说它 “奇”在哪里景?奇 (桃林奇;山洞奇)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间隔 间离断绝
2019-10-10
事物在时空上的距离
感谢你的阅读
8
在括号中填入省略的成分:
1(村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 )村便人要( )渔还人 家,设酒 杀鸡作食。
2 此人一一为(渔人 )具言所 闻,( 村人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 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 )停数日,辞去。
—复习课
2019-10-10
感谢你的阅读
1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huò
kuàng yǎn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qiānmò
tiáo yí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yāo 便要还家
yì 邑人
2019-10-10
感谢你的阅读
11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 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 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 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 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 战乱之苦。
感谢你的阅读
16
7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2019-10-10
感谢你的阅读
10
简答题:
1 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 用? 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
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2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 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请你说说它 “奇”在哪里景?奇 (桃林奇;山洞奇)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间隔 间离断绝
2019-10-10
事物在时空上的距离
感谢你的阅读
8
在括号中填入省略的成分:
1(村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 )村便人要( )渔还人 家,设酒 杀鸡作食。
2 此人一一为(渔人 )具言所 闻,( 村人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 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 )停数日,辞去。
—复习课
2019-10-10
感谢你的阅读
1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huò
kuàng yǎn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qiānmò
tiáo yí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yāo 便要还家
yì 邑人
中考《桃花源记》复习课件(整合)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 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 己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叹息。
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 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上标记。
语句翻译练习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划去,想走 到林子的尽头。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渔人)在 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洞里隐 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那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 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桃花源记
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 陶渊明 , 名 潜 ,字 元亮 ,世 称 靖节先生 ,自号 五柳先生 , 浔阳柴桑人。东晋 (时期)伟大诗 人,他开创了 田园 诗体,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 诗人
先回忆填一填,1分钟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写一写
二、语法知识总结
(一)古今异义: 1、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指各种交通运输事业的总称。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乐也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 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
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例句:菜市场上,那个阿姨的菜看着不是很新鲜, 所以无人问津。
5.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纭飘落的美丽情景。 例句:公园里的梅花伴着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 迷人。
6.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 和睦的景象。
回顾作者:
陶渊明,又名 潜 ,
字元亮 ,谥号 靖节 、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 著 名 山水田园 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爱好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 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 作文,描画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 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 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 《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 渊明集》。
专题练习
• 9、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 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
实现的;
•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评,客观 上反应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 有一定的复古偏向。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
句子翻译 1
• 1、初极狭才通人。 •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具:通“俱”,详尽。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5.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纭飘落的美丽情景。 例句:公园里的梅花伴着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 迷人。
6.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 和睦的景象。
回顾作者:
陶渊明,又名 潜 ,
字元亮 ,谥号 靖节 、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 著 名 山水田园 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爱好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 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 作文,描画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 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 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 《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 渊明集》。
专题练习
• 9、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 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
实现的;
•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评,客观 上反应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 有一定的复古偏向。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
句子翻译 1
• 1、初极狭才通人。 •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具:通“俱”,详尽。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例句】有闻而传之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代词,指“这,这些……”“那,那些……”
【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之”做助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记公式:主(名、代)+之+谓(动、形)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做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何陋之有
“之”做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音节助词,一般与表时间词语连用,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做动词,译为“到,往”,助记公式:之+表地点名词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 得埋下了伏笔。
《桃花源记》文言文基础
• 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 新鲜美好源自)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
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 作者如何描写桃花林的?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 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 花源。 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 了铺垫。
•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 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 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 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记复习课 ppt课件
1、缘溪行
古义: 沿,沿着。
缘 今义: 缘故、缘分。
2、芳草鲜美
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 今义: 味道鲜美。
3、不足为 古义:不值得。
外人道也 今义:不充足,不满。
PPT课件
10
(二)古今异义
4、阡陌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交通
今义: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出而复寻桃源
2.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
渔人是在“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情 况下发现桃花林。
PPT课件
23
3.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情况的?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PPT课件
24
6.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社会风尚的语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6、志 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7、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寻找 不久 标记 做标记 放弃、舍弃,动词 房屋,名词
8、同义词: 悉并具咸皆
PPT课件
都
13
(四)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鸡犬相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 到林子的尽头。 2、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竹子 之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都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 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 历过汉朝,更不必说和了。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村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 对外边的人说啊!” 6、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他进出的事情。
,
。
4、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
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
6、
,一览众山小。
7、大漠孤烟直,
。
8、晴川历历汉阳树,
。
9、日暮乡关何处是,
。
10、晴空一鹤排云上,
5. 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9.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的经过。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 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 会的 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 有一 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写作目的: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黑暗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1、《记承天寺夜游》中没有直写月光,却能把月光空明澄澈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名句是:
,
、
,
。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
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3、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 )
的诗句是:
【一词多义】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 对 ,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 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以注释为主)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芳]香花。[落英]落花。[缤纷]繁多样子。[异]感到诧异。[穷]尽,有 走 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 平 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垂髫] 指老 人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叹惋]感叹惊 讶。 [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 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
学海无 涯
(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 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以时间为顺序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在桃花源的见闻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民生活等三个方面描绘了桃源
的美好。
学海无 涯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9. 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作 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1 .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
“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 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③百姓生活富足、和乐。 13.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太守等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将桃花源写得若真若幻,可望而不可即)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现 实社会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隐含了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慨叹。
[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二)内容要点归纳
用原文语句回答:
1.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
学海无涯
3.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4.有人说,在《桃花源记》中折射着美与丑,请分析你认为桃花源的美与丑 美在桃花源的环境,美丽祥和,没有战乱纷争,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美在桃花源风土 人情,那里的人热情淳朴,待人诚挚。 丑在当世动乱纷争;丑在人民生活痛苦,令桃源人震惊叹惋;丑在世人不守信用,于桃源人 叮嘱而不顾,出了桃源“处处志之”,马上向太守报告,并带人“寻向所志”。
5. 《桃花源记》成为千古传唱的美文原因 寄托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虚实结合的写法,极具文学色彩;语言 精炼优美、自然。
6. 陶渊明的形象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名利,不事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同情劳动人民,痛 恨黑暗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
7. 对联: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个人补充题单部分: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六、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 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 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4.文章结尾写刘子骥要去寻找桃花源,有什么目的? 说明桃花源是高尚的人共同的向往,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用“未果”给桃花源增添了神 秘 色彩。有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更浓了。
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 会?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 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自然环境优美富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社会环 境安定和平、宁静祥和)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自由快 乐)【桃花源美在哪些地方】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社会风尚生活幸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学海无 涯
人间神仙境,世外桃花源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 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 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 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 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 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三、重点句子翻译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 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 历过汉朝,更不必说和了。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村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 对外边的人说啊!” 6、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他进出的事情。
,
。
4、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
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
6、
,一览众山小。
7、大漠孤烟直,
。
8、晴川历历汉阳树,
。
9、日暮乡关何处是,
。
10、晴空一鹤排云上,
5. 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9.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的经过。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 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 会的 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 有一 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写作目的: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黑暗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1、《记承天寺夜游》中没有直写月光,却能把月光空明澄澈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名句是:
,
、
,
。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
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3、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 )
的诗句是:
【一词多义】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 对 ,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 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以注释为主)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芳]香花。[落英]落花。[缤纷]繁多样子。[异]感到诧异。[穷]尽,有 走 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 平 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垂髫] 指老 人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叹惋]感叹惊 讶。 [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 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
学海无 涯
(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 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以时间为顺序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在桃花源的见闻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民生活等三个方面描绘了桃源
的美好。
学海无 涯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9. 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作 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1 .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
“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 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③百姓生活富足、和乐。 13.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太守等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将桃花源写得若真若幻,可望而不可即)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现 实社会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隐含了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慨叹。
[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二)内容要点归纳
用原文语句回答:
1.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
学海无涯
3.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4.有人说,在《桃花源记》中折射着美与丑,请分析你认为桃花源的美与丑 美在桃花源的环境,美丽祥和,没有战乱纷争,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美在桃花源风土 人情,那里的人热情淳朴,待人诚挚。 丑在当世动乱纷争;丑在人民生活痛苦,令桃源人震惊叹惋;丑在世人不守信用,于桃源人 叮嘱而不顾,出了桃源“处处志之”,马上向太守报告,并带人“寻向所志”。
5. 《桃花源记》成为千古传唱的美文原因 寄托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虚实结合的写法,极具文学色彩;语言 精炼优美、自然。
6. 陶渊明的形象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名利,不事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同情劳动人民,痛 恨黑暗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
7. 对联: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个人补充题单部分: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六、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 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 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4.文章结尾写刘子骥要去寻找桃花源,有什么目的? 说明桃花源是高尚的人共同的向往,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用“未果”给桃花源增添了神 秘 色彩。有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更浓了。
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 会?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 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自然环境优美富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社会环 境安定和平、宁静祥和)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自由快 乐)【桃花源美在哪些地方】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社会风尚生活幸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学海无 涯
人间神仙境,世外桃花源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 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 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 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 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 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三、重点句子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