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第四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传统文化精华《孝经》全文及白话文(推荐收藏)
01《孝经》概述与背景Chapter《孝经》简介及作者创作背景与历史地位《孝经》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淡薄。
孔子及其弟子为了弘扬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创作了《孝经》。
《孝经》在儒家经典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百行之先,人伦之始”。
孝道思想强调尊敬父母、关爱家人,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思想被广泛推崇和倡导,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孝道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地位02《孝经》核心内容解读Chapter孝道观念阐述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尊敬父母、关爱长辈,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孝经》认为孝道是为人之本,其重要性不亚于忠诚和信义,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实践包括尊敬、关爱、赡养父母等方面,要求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父母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孝经》强调亲子关系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要求父母慈爱子女、子女孝顺父母,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
家庭伦理还包括夫妻关系、兄弟关系等方面,要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关爱、支持,共同营造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
《孝经》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伦理的和谐与稳定对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亲子关系与家庭伦理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01020303《孝经》白话文翻译与赏析Chapter精选篇章白话文翻译《开宗明义章第一》01《天子章第二》02《诸侯章第三》03文学艺术特色分析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严谨的逻辑结构丰富的文化内涵当代价值体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01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02提供个人修养与品德培养指南0304孝道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推广Chapter树立榜样从小事做起强化感恩教育030201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孝心方法企业文化中融入孝道观念实践关爱员工家庭倡导尊老敬老企业可以关注员工家庭状况,为员工解决家庭困难提供支持和帮助,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怀。
《孝经》全文和译文
《孝经》全文和译文《孝经》全文和译文《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经》全文和译文,希望能帮到大家!《孝经》全文和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古诗文网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读解】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
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第一章:开宗明义【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查看详细第二章:天子【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于四海。
蓋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天子真正爱护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任何人;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任何人。
天子竭尽爱...查看详细第三章:诸侯【原文】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蓋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诸侯)处在万民之上而不骄慢,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产生倾覆的危险;节约费用,谨守法度,即使财富充足,也...查看详细第四章:卿大夫【原文】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蓋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卿大夫)非先王规定的服装不敢穿,非先王的礼法言论不敢讲,非先王遵奉的道德行为不敢行。
所以,不合礼法的...查看详细第五章:士【原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它强调了孝道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们传承的优良传统。
下面是《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第一章孝的定义亲亲者,爱也;尊长者,敬也;兄弟者,友也;子孙者,顺也。
Translation:亲亲者,爱也;因为亲人是我们所爱的人。
尊长者,敬也;因为尊重长者是我们的义务。
兄弟者,友也;因为我们的兄弟是我们的朋友。
子孙者,顺也;因为我们要顺从我们的父母和祖先。
第二章父母之恩父母之于子,犹手之于足也。
Translation:父母对于子女的恩情,就像手对于脚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章孝的奉行君子有三戒:小心齐,戒之在口;恭承敬,戒之在色;宽柔信,戒之在言。
Translation:君子有三种戒律:言行要合一,要有所提防;恭敬尊重,不妄言不妄动;温柔善良,信守承诺。
第四章孝道的重要性父母在,不远游;渐孝悌,谏不入。
Translation:在父母身边时不要轻易离开,每天慢慢地学习孝顺和弟道,并向父母提出正确的建议,即使他们不采纳也要付诸实践。
第五章孝心要如何体现父母呼,应勿缓,嘱托多,谨为之。
Translation:当父母呼唤时,应该立刻回应,当他们嘱托时,一定要认真听取并尽力为之。
第六章孝顺的四项任务父母之年,不可不给;弟之欲,不可不从;孝之事,天下之重事;穷则独善其身,不息於人。
Translation:父母年迈时一定要照顾,兄弟有所愿望时应该尽力帮助,孝敬父母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如果真的生活困难了,也要不离不弃,尽可能地照顾自己。
第七章孝道和仁道的关系仁者爱人,以爱众为德;孝者爱亲,以爱一人为仁。
Translation:仁者的义务是关心别人,以关爱他人的行动表现道德;孝者的义务是关心家人,以关心家人的行动表现仁德。
第八章劝人行孝尔子既成,夫婴儿之未孝,何营之有?Translation:为人父母之前,如果你连孝都不懂得,又怎么能高妙地塑造家风?。
孝经全文译文(必备15篇)
孝经全文译文(必备15篇)孝经全文译文第1篇【原文】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
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译文】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
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
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
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
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
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於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品读】孔子:‘上古的圣明之君,父天母地。
所以对于天地父母,是同样的看待。
如事父孝,那就是效法天的光明。
事母孝,那就是效法地的明察。
推孝为悌,宗族长幼,都顺于礼,故上下的大小官员和老百姓,都被感化而能自治。
照这样的一切顺序,人道已尽到好处了,人君如能效法天明,那天时自顺,效法地察,那地道自审,这样以来,神明自然就会彰显护佑。
所以说天子的地位,就算最崇高的了。
但是还有比他更高的,这就是说:还有父亲的缘故。
天子是全民的领袖,谁能先于他呢?但是还有比他更先的,这就是说:还有兄长的缘故。
照这样的关系看来,天子不但不自以为尊,还要尊其父。
不但不自以为先,还要先其兄。
由是伯、叔、兄、弟,都是祖先的后代。
《孝经》全文(注音+朗诵+释义)
《孝经》全文(注音+朗诵+释义)《孝经》全文(注音)开k āi 宗z ōng 明m íng 义y ì章zh āng 第d ì一y ī仲zh òng 尼n í居j ū,曾c éng 子z ǐ持ch í。
子z ǐ曰yu ē:“先xi ān 王w áng 有y ǒu 至zh ì德d é要y ào 道d ào ,以y ǐ顺sh ùn 天ti ān 下xi à,民m ín 用y òng 和h é睦m ù,上sh àng 下xi à无w ú怨yu àn 。
汝r ǔ知zh ī之zh ī乎h ū?”曾c éng 子z ǐ避b ì席x í曰yu ē:“参c ān 不b ù敏m ǐn ,何h é足z ú以y ǐ知zh ī之zh ī?”子z ǐ曰yu ē:“夫f ū孝xi ào ,德d é之zh ī本b ěn 也y ě,教ji ào 之zh ī所su ǒ由y óu 生sh ēng 也y ě。
复f ù坐zu ò,吾w ú语y ǔ汝r ǔ。
” “身体sh ēnt ǐ发f ā肤f ū,受sh òu 之zh ī父母f ùm ǔ,不b ù敢g ǎn 毁hu ǐ伤sh āng ,孝xi ào 之zh ī始sh ǐ也y ě。
立l ì身sh ēn 行h áng 道d ào ,扬y áng 名m íng 于y ú后h òu 世sh ì,以y ǐ显xi ǎn 父f ù母m ǔ,孝xi ào 之zh ī终zh ōng 也y ě。
蒙学经典《孝经》全文及译文
蒙学经典《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在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是伦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专注于论述孝道,被广泛认为是十三经之一。
在东汉时期,这本书被官方指定为必读教材,从皇室到普通百姓,都必须要阅读。
第一:开宗明义章【原文】: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
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离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说:“学生曾参愚昧,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
你坐下,我现在就跟你讲!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
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
《诗经·大雅》说:'常常怀念祖先的恩泽,念念不忘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德行’。
”第二:天子章【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前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天子真正爱护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任何人;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任何人。
天子竭尽爱护尊敬来侍奉双亲,将这种道德教育推广到天下百姓,让四海之民都能起而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尚书·吕刑》说:“天子有爱敬父母的善德,天下万民都会仰赖他。
诸德之本《孝经》全文及译文(收藏版)
诸德之本《孝经》全文及译文(收藏版)《孝经》全文及译文一、开宗明义二、天子章三、诸侯章四、卿、大夫章五、士章六、庶人章七、三才章八、孝治章九、圣治章十、纪孝行章十一、五刑章十二、广要道章十三、广至德章十四、广扬名章十五、谏诤章十六、感应章十七、事君章十八、丧亲章附录《孝经》《孝经》——中国儒家经典《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为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卿大夫章第四》原文翻译及赏析
《孝经卿大夫章第四》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孝经卿大夫章第四》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孝经卿大夫》是《孝经》第四章。
孝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孝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孝经第四章:原文与译文的解读》《孝经》第四章的原文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呀,一个人要是爱自己的父母,就不会厌恶别人;要是敬重自己的父母,就不会怠慢别人。
当你把对父母的爱和敬都做到极致的时候呢,这种德行就能够影响到百姓,在四海之内成为典范。
这就是天子的孝道。
就好比一颗大树,树干粗壮健康,它的枝叶就会茂盛,能给周围带来阴凉。
天子就是那树干,他对父母的爱敬就是养分,滋养出的德行使百姓受益,就像枝叶下的生灵得到阴凉一样。
这难道不是很妙的一种关系吗?爱自己的父母,这是很自然的情感。
我们想想,父母生养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一步都有他们的身影。
我们对父母的爱,就应该像涓涓细流,源源不断。
可是啊,要是只把爱放在自己父母身上,对外人却恶语相向、态度傲慢,那这爱就有点狭隘了。
就像一个小池塘,只装自己家的水,不让外面的水流进来,也不让里面的水流出去,时间长了,水就会发臭。
真正的爱,应该像江河一样,包容且广阔。
敬父母也是一样的道理。
父母的经验、智慧,值得我们敬重。
我们敬重父母,就会养成一种谦逊的态度。
这种态度带到与别人的相处中,就不会轻易地怠慢他人。
你看啊,那些在家庭里对父母恭恭敬敬的人,出去和朋友交往,往往也会比较有礼貌,能尊重他人的想法。
这就像是一种无声的传递,好的品德从家庭这个小圈子,慢慢扩散到社会这个大圈子里。
天子的孝道意义可就更大了。
天子处于高位,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众人关注着。
他要是能把对父母的爱敬做到位,那百姓们就会效仿。
这就如同羊群里的头羊,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天子行孝,就像是在整个国家播下了善良和美好的种子。
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整个国家都会充满积极向上的氛围。
再看看《甫刑》里说的“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家庭教育圣经-父母卷上-第四章
第四章卷四子上百善孝为先【原文】《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又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以顺则逆,民无则焉。
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
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又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孟子曰:“不孝有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夫为人子,而事亲或亏,虽有他善累百,不能掩也,可不慎乎!【译述】《孝经》说:“孝顺,就像天上日月运行一样是永恒的规律,也像地上万物生长一样是不变的法则,更是天下民众的行为准则。
天地间的规律,万民都要遵循。
”又说:“不喜爱自己的亲人却去喜爱他人,这叫做违背道德;不敬重自己的父母却敬重别人,这是违反礼法。
君王训导万民要尊敬爱戴父母,而有的人却违背道德和礼法,这种人即使能得志,君子也不以此为贵。
”又说:“五种刑罚的罪状包括三千条,而其中罪恶最大的就是不孝。
”孟子说:“不孝顺有五种情状:好逸恶劳,不顾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第一种不孝;沉湎于赌博和酗酒,不顾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第二种不孝;贪图钱财,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却不顾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第三种不孝;寻欢作乐,给父母带来耻辱,这是第四种不孝;喜欢打架斗殴而危及父母,这是第五种不孝。
”做为人子,在侍奉父母方面如果做得不够,即便其他的长处优点再多,也不能掩盖他的罪过。
所以为人子女能不小心谨慎吗?以父母之乐为乐,以父母之忧为忧【原文】《经》曰:“君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译述】《孝经》说:“君子侍奉父母亲,平日家居要尽量做到恭敬,赡养父母要让父母得到欢乐,父母生病了就要忧虑,父母去世就要表现得十分哀痛,祭祀父母时要非常严肃。
”养父母而不恭敬,何异于养犬马【原文】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孝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全称为《关于孝道的经典》,也称为《二十四孝经》。
它早在汉代已经形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推崇孝道、教育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爱,需先尽。
兄道友,弟道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之谓,人之情。
进必趋,退必追,唯人是,不可食。
亲不近,邻不远,礼远不穷,不行不远。
凡言听之,信之守之,高声勿以扰,快色勿以陵。
定交至,交则信,言而有信,行而有验。
虽有枯木,不失其本,孝之人,必有余庆。
《孝经》译文:父母召唤时,要立刻回应,父母命令时,要迅速行动;父母教导时,要虔诚倾听,父母爱护时,要勤恳回报。
兄长要当好朋友,弟弟要心存敬意,长幼有序,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主人要尊敬仆从,臣子要忠诚效劳,这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进餐时要匆匆赶去,退场时要追赶离去的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不自欺。
亲人不要走得太近,邻居也不要走得太远,遵守礼仪,有时候不见面也不会疏远。
任何话都要听进去,信守诺言,说话不要大声喧哗,笑容也不要过分自傲。
交朋友要讲究真诚,信任对方,讲话有信誉,行动要受检验。
虽然有干枯朽木,也不会失去其本质,孝子必然会得到意外的回报。
总的来说,《孝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思想,蕴含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家庭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父母是我们最亲密和最重要的亲人,在家庭教育中必须强调孝心和顺从,这是整个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
另外,《孝经》还强调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主仆之间要互相尊敬,从而加强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建构。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当更加重视家风教育和社会道德建构,才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孝经》第四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孝经》第四章:原文、译文及故事《孝经》第四章:原文、译文及故事导读:本文《孝经》第四章:原文、译文及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卿、大夫章第四【原文】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
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著意考虑也不会越轨。
於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
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
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品读】卿、大夫在社会中是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帮助君王制定政策,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辅助君王治理国家,有效地把君王的思想贯穿下去,对下是全国行政的枢纽,是具体执行者,卿、大夫在言语上、行动上要和于礼法,起到示范人群的作用,所以地位也很高。
仅次于诸侯。
【故事】彩衣娱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孝经》第四章:卿大夫.._原文_译文_解读
《孝经》第四章:卿大夫【解读】这一章是讲述卿大夫的孝道。
卿大夫从服饰、言论、行动等方面都必须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礼制,为民众作出表率,才能保全宗庙及祭祀,以事奉国君、服务百姓。
【原文】非先王之法服(1),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2),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3),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口无择言(4),身无择行(5)。
言满天下无口过(6),行满天下无怨恶(7)。
三者(8)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9)。
蓋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10):“夙夜匪懈(11),以事一人。
”【译文】(卿大夫)非先王规定的服装不敢穿,非先王的礼法言论不敢讲,非先王遵奉的道德行为不敢行。
所以,不合礼法的话不讲,不合道德的行为不行。
口中没有不合乎礼法之言,自身没有不合乎礼法之行,纵使言语传遍天下,也不会口中有失,即使所作所为天下皆知,也不会有怨恨厌恶。
“服饰、言语、行为”,三者都能完备无缺,然后就能守住其祭祀先祖的宗庙。
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烝民》说:“要早晚勤奋不懈,来侍奉于天子。
”【注释】(1)先王之法服:先王制定的各种等级的人的规定服饰。
(2)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语,即《诗》《书》等中的言论。
(3)德行:合乎礼乐的道德行为。
(4)择言:择通“殬”〔dù〕,败坏,败言或不合法度的议论。
(5)择行:败坏的德行或不合法度的行为。
(6)言满天下无口过:言满天下,言语传遍天下。
口过,口中有失。
(7)怨恶:怨恨厌恶。
(8)三者:指上文之合于先王的服饰、言语和德行。
(9)宗庙:古代祭祀先人的场所。
(10)诗:下引诗句,见《诗经·大雅·烝民》。
(11)夙夜匪懈:夙,早晨。
夜,晚间。
匪,同“非”,不。
懈,怠惰、松懈。
文昌孝经守身章第四的原文及翻译
文昌孝经守身章第四的原文及翻译文昌孝经守身章第四的原文及翻译【原文】真君曰:所谓孝子,欲体亲心,当先立身①。
立身之基,贵审其守。
无身之始,身于何始?有身之后,身于何育?有挟俱来,不可或昧,当思在我。
设处亲身,爱子之身,胜于己身。
菩菩乳哺,望其萌芽,冀其成材。
寸节肢体,日渐栽培。
何一非亲,身自劳苦,得有此身。
亲爱我身,如是之切。
保此亲身,岂不重大?守此亲身,尤当倍笃。
遵规合矩,如前所为。
矜骄不形②,淫佚③不生,嗜欲必节。
父母之前,声不高厉,气不粗暴④;神色温静,举止持祥。
习久自然。
身有光明,九灵⑤三精,保其吉庆;三尸诸厌⑥,亦化为善。
凡有希求,悉称其愿。
兢兢⑦终身,保此亲体,无亏而归,是谓守身。
苟失其守,块然⑧躯壳,有负父母,生而犹死。
【注释】①立身:安身处世,立身处世。
②不形:不显露。
③淫佚:纵欲放荡。
④粗暴:粗鲁暴躁。
⑤九灵:指身中的九位神灵。
⑥三尸:亦称“三虫”、“三彭”。
道教认为,人体内有三条虫,或称“三尸神”。
⑦兢兢:谨慎小心的样子。
⑧块然:木然无知貌。
【译文】真君说:所谓孝子,要想体恤双亲的心志,首先应当立身处世。
立身的基始,最为重要的是要慎重自己的操守。
没有人身的初始之时,我的身体是从何处而来的呢?有了人身之后,身体又是怎么得以抚育的呢?我有从出生挟持同来的良心,此心不可暗昧,我应当仔细想想。
以父母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想,父母怜爱子女的身体,胜过爱护自己的身体。
艰难地哺乳,期望他渐渐成长,希冀他能够成为有用的人。
一寸一节肢体,日渐栽育培养。
哪一点不是靠双亲勤劳保护,才得以有了我的存在?父母爱我此身,是如此的关切,好好保护此身,怎能不关系重大?守持好双亲给我的身体,尤其应当加倍地坚定。
遵守规则符合规范,效法前人的行为。
骄横傲慢之貌不显,淫欲放荡之心不生,节制自己的不良嗜好和欲望。
在父母面前,声音不要太高,气息不要粗大;神色温柔娴静,行动举止舒缓。
坚持久了就成为自然的事情。
这样,身体就有光明,九灵三精等神就会保佑你吉祥;而三尸等邪神,也会化恶为善。
孝经04
孝经第四集我们继续来研读孝经。
现在就请各位看诸侯章第三,在孝经里面这是第三章,前面是开宗明义章,接着是天子章,现在这里就是诸侯章。
诸侯在那个时候,孔夫子讲孝经的那个时候,各国的君主,包括各国的君主,这叫诸侯。
我把经文,这章经的文字不多,我把它全部读一遍。
诸侯章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孔子在这里,对于各国的君主讲,你做一个国家的君主,这是在上位,在国家之中,你是一个,一国的最高的位置就是在上,在上,居在上位,要知道,凡是居在上位的人,要看他的品德好不好。
品德好,在上位,他自己不骄傲。
如果品德不好的话,位置愈高,对人愈骄傲,觉得人家都比不上他,他比任何人都要高。
所以在这里讲,孔子就说,在上不骄,你是一个国家的君主,你在全国所有人之上,你要注意什么呢,不能骄傲。
不骄傲的时候,高而不危,高就指的上来讲的,位置愈在上,就是愈高。
凡是在高处,都很危险的。
比如说,我们住的房屋,要爬到这个房屋的屋顶上,那很高啊,那就没有平地那么平安,在那上面,不小心就跌下来了。
所以在高处,有危险的。
要在高处使他不危,就是没有危险,那怎么呢,就是不骄傲。
我们在任何一个物体上面,那么高,那是危险,要小心。
在人,在人羣,你在人羣的上位,在高处,那就是说,你做为国的国君,明了道理的人,这是在高处,你在人羣里的高处,人羣高处啊,要不危险的话,就不要骄傲。
所以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虽然是高,但是你不骄傲,很谦虚,那么你就不会有危险。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这个制节,制节就是教我们节制,这指的是什么呢,国君对于国家的财政,怎么样运用呢,你这个国家的财政,都是由全国的民众,向国家缴纳赋税,这个赋税都来自民间,由民间缴到国库里面。
你国库虽然很多,由民众缴来这个赋税,全国的纳税人很多,缴到你国库里面,就是很富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经》第四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导读:本文《孝经》第四章:原文、译文及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
【译文】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
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著意考虑也不会越轨。
於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
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
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品读】
卿、大夫在社会中是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帮助君王制定
政策,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辅助君王治理国家,有效地把君王的思想贯穿下去,对下是全国行政的枢纽,是具体执行者,卿、大夫在言语上、行动上要和于礼法,起到示范人群的作用,所以地位也很高。
仅次于诸侯。
【故事】彩衣娱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