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
考点04 图表文结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考点04 图表文结合1.考情探究(考点分布、命题规律与备考策略)2.考点梳理(图表与表格的类型、作用、读懂方法)3.好题冲关(基础、提升、真题)1. 考点分布【命题规律】①形式上,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②特点分析,表格、图片等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大,能综合检测考生捕捉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考生可以通过图文转化,全面了解材料中的栏目、类别、数据等信息。
例如由图到文的转换,一般来说流程如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备考策略】1.注意审题,明确题型考什么。
本题是概括内容和图表相结合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基础上对三则材料简单概括,筛选整合,并简单概括的能力。
2.联系语境,解决实际问题。
3.整理信息,形成规范答案。
注意观点要鲜明,观点要有论据,语言要简洁,表述要清晰、概括性强,论据要丰富、充分。
一、常见图表类型1.柱状图柱状图是一种常见且简洁直观的图表类型,适用于展示数据的数量或变化趋势。
柱状图通常由垂直或水平的柱形表示数据,并根据高度或长度表示数值大小。
它能够清晰地比较不同类别或时间段的数据。
2.折线图折线图以折线的形式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是观察数据随时间、类别或其他变量而变化的有效工具。
折线图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发现和理解数据的趋势、周期性以及可能的异常情况。
3.饼图饼图是一种以扇形展示各部分相对比例的图表类型,适用于展示数据的相对比例和组成部分的占比关系。
饼图直观地呈现了各部分数据之间的相对比例,方便人们快速理解整体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图表作用1. 直观展示数据:图表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数据,使得复杂的数据集易于理解。
通过图形、颜色、大小等视觉元素,图表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系,帮助用户更快地获取数据的主要特征。
2. 辅助决策分析:在商业、科研、教育等领域,图表常被用来辅助决策分析。
通过对图表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用户可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异常值和潜在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专题二_图表信息型问题_PPT - 复制
(三)函数类图表信息题
跟踪训练· A、B两地的路程为240千米,某经销商每天都要用汽车 已知
或火车将x吨保鲜品一次性由A地运往B地,受各种因素限制,下一周只 能采用汽车和火车中的一种进行运输,且须提前预订. 现在有货运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表,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的函数图象(如图13中①),上周货运量折线统计图(如图13中 ②)等信息如下: S(千米) 货运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表
运输工 具
汽车
运输费单 价 元/(吨• 千米)
冷藏单价 元/(吨• 时)
固定费用
火车 200 汽车 120
元/次
200
2
5
火车
1.6
5
2280
O
2 图13①
t(时)
(2)设每天用汽车和火车运输的总费用分别为y汽 60 100 ⑴汽车的速度为_____千米/时,火车的速度为______千米/时; (元)和y火(元),分别求y汽、y火与x的函数关系 式(不必写出x的取值范围)及x为何值时y汽>y火; (总费用=运输费+冷藏费+固定费用)
作品成绩扇形统计图
100分 10% 90分 30% 80分 % 70分 20% 60分 %
(1)求本次抽取了多少份作品,并补全两幅统 计图; (2)已知该校收到参赛作品共900份,请估计 该校学生比赛成绩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 作品有多少份?
作品份数条形统计图
份数 48 36 24 12 0 6 60 70 80 90 100 成绩/分 24 12
42
36
本题利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 作品成绩扇形统计图 统计图呈现问题信息,我们 100分 只要结合统计的有关知识, 10% 90分 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 30% 5 整理,就可以计算出答案 60分
完整word版,全国卷历史41题开放性试题必胜技方法(技巧)
全国卷历史41题开放性试题必胜技方法开放题常见三大类型:1、提取信息说明类;2、观点论证类;3、自拟论题类。
类型一:提取信息说明类(一般要求提取两项信息)基本思路:A.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信息)(尽量从宏观方面和整体材料入手)B.说明为什么(论证)答题模式:信息1——说明1;信息2——说明2例1: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第1页共24页第2页共24页问题: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类型二:观点论证类此类试题要求考生阐释题目中呈现出的观点,而不要求考生自行建构新的观点。
这些题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考生只需要明确选择(概括)其中一种即可。
解题思路:第一步:要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及态度。
不能写“我同意材料中的观点或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即:我同意(不同意)……(写出具体的观点,观点表述要准确且简洁),不要对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要么赞同,要么不赞同,选其一)。
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要反对或否定作者的观点(一般原则是选择赞同的观点进行论证难度要低一些。
因为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找正面的史实比较容易,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利用价值高,论证过程简单;反面论证驳斥作者的观点难度较大(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近代的还是古代的,中国的还是世界的),观点的提出也应符合题目时空要求。
第二步: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并至少选用两个史实,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第三步:总结重申自己的观点,呼应论题。
(造一个和论点意思相近的句子)答题模式:表明观点(态度)+史实论证+小结(呼应观点)例2:(2012全国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专题指导与训练
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专项指导——观点评论类(一)【题型特点】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下面以两道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典型例题】例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题思路解析: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第一段材料;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第二段材料。
题型03 表格信息类选择题(2大类型解题技巧)-2024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3 表格信息类选择题(2大类型解题技巧)-2024年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1.生物体内参与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可由单体聚合而成,构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和连接键以及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试剂等信息如下表。
A.①可以是淀粉或糖原B.②是氨基酸,③是肽键,⑤是碱基C.②和⑤都含有C、H、O、N元素D.④可以是双缩脲试剂,⑥可以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2.不同细胞的几种生物膜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见表。
蛋白质A.蛋白质和脂质是生物膜不可或缺的成分,二者的运动构成膜的流动性B.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二者膜上的糖类有关C.哺乳动物红细胞的质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具有膜融合现象D.表内所列的生物膜中,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最复杂,神经鞘细胞质膜的功能最简单3.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
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4.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B.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C.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5.血脑屏障的生物膜体系在控制物质运输方式上与细胞膜类似。
下表中相关物质不可能存在的运输方式是()6.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对生物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下表对教材中相关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A B.B C.C D.D7.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全国卷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
全国卷⾼考历史⼩论⽂题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考历史⼩论⽂题型介绍,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论⽂技巧总介绍历史⼩论⽂写作,必须具备三要素,那就是论点、论据、论证。
但是,⾼考试题中往往有严格的字数限制(200~250字),要写好这篇⼩论⽂,尽可能拿到更多分数,建议考⽣从以下⼏⽅⾯⼊⼿解题。
(⼀)认真审题,读懂设问,明确观点,把握⽅向写历史论⽂⾸先是要确⽴观点。
有些题⽬所提供的材料中已明确观点,⽐较简单明了;有些是需要根据所给材料提炼观点;还有些题⽬要求更⾼,是根据材料,寻找论述⽅向,⾃⼰确⽴观点。
⽆论是哪⼀类型题⽬,关键是要读清楚设问,寻找材料关键词,提炼概括,亮明观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围绕论点,慎选史实在选择论据的时候,⼀定要注意史实论据的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
“⼀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
”选择史实材料的主旨必须与论点吻合,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
此外,⼏乎所有的论述题都要求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切勿⼩看“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两个短语,它意味着要求考⽣在论证观点、选史实时,必须⼀⽅⾯充分利⽤材料中的史实,另⼀⽅⾯还要把我们教材中所学过的能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挖掘出来,简单说来,论据即“材料史实+所学史实”。
(三)谋篇布局,注意⾓度,史论结合,梳理结构历史⼩论⽂总体结构通常为:总论点—分论点1—分论点2—结论。
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定要根据题⽬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地阐述。
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诸多⽅⾯来分析问题,可以⽤历史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还可以⽤不同的史观来分析问题。
但更需要考⽣结合题⽬材料本⾝所提⽰的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充分论证,逻辑清晰,语⾔精炼,学科表述最后,就是考⽣把论点论据紧密整合撰写成⽂。
⼀定要牢记紧扣主题,观点先写,论据紧跟,论据不能空洞重复,客观分析,最后⼀句话结论,揭⽰历史规律。
⾏⽂要注意论⽂化,⽤历史学科语⾔表述,⽽不要⽤政治或⽂学语⾔,更不要滥⽤⽂艺性的修饰语,不然是徒费⽂字,⽆分可得。
高考化学图表信息类题解题方法指导9页word
图表类题目解题方法指导高考能力解读: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高考试卷中图表信息题的比例比较大。
一、图象语言1.单一曲线型例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12N2(g)+CO2(g)△H=-373.4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例2: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K(B)(填“>”、“<”或“=”)。
2.多重曲线型例3: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 2C(g) △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例4:可逆反应mA(g)+nB(g) pC(g) △H<0中m、n、p为系数,且m+n>p。
分析下列图,在平衡体系中A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解决图象题的基本思路: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意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专题05:信息类文本分析图表(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第一章信息类文本阅读分析图表一、图表知识回顾图表——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如统计表、饼状图、柱状图等。
表文转换涉及表格文字转换、柱形图表文字转换、曲线图表文字转换、饼式图表文字转换等。
图表能够展现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
它能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的规律。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
常见的图表形式有柱状图、表格、饼状图、曲线图等。
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题型一柱状图柱状图类题目将数据以直观的柱状图或直方图呈现出来,用坐标表示两个或多个关系项来向阅读者介绍或展示某个情况。
考生须认真理解题意,搞清关系,然后准确地把握住规律,解决问题。
[解题技法]从柱体高低找差距,分析概括得结论。
解答柱状图表类图文转换题,要关注以下两点:1.分析题干要求,定向归纳概括题干的要求,决定了分析、概括的方向问题。
2.细致观察图表,找出发展趋势对柱形图的观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柱形代表的数据,二是柱形与坐标联系后体现的意义。
当然,有些柱形图本身就是通过对比表现数据的。
对于这类题目,除了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外,还要分析放到一块的柱形图通过对比体现的意义。
例:某初中学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
要求:不能出现数字。
(改编自2019年4月11日《中国教育报》)【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要求,定向归纳概括本题所给图表是有关某校初中学生“喜欢的榜样类型”的柱状图,要求根据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
第二步:观察图表,找出趋势根据图表统计结果可知,学生所喜欢的榜样类型“父母、师长、同学”“影视明星”“英模劳模”“科学家”“政商界精英”的比例均不足50%,且依次减少;有近15%的学生“没有榜样”。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二、图表信息提取类图表信息提取类的考查方式经常以表格、地图、统计图、柱型图、曲线图等形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节就此专题进行讲解。
一、表格式表格式的解题技巧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
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析】一是划分层次: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星期日为第一层次;星期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第二层次。
二是合并同类项:星期日、星期日合并,因为1995年后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劳动节、国庆节合并,因为2000年后小长假出现或增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合并,因为2008年后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
三是时间分析:与1950年比较,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这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等有关。
【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8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2016·河北唐山二模·4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图表解析
图表题解题技巧近几年高考题最后一题多为图表题,且多为考察经济常识知识方面的题目。
下面结合2002年、2003年高考图表题谈谈这类题目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从考察的内容看,图表题多为反映国家经济生活中长期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2002年的我国的国民收入、居民的投资方式及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问题,2003年的消费与投资问题,追溯2001年的“三农”问题;从题型结构看,一般均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图表,题干相对比较复杂,在考试到了量后阶段,考生高度紧张,又碰到这样一道复杂的图表题,如果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周密的分析,很容易铸成大错;从考察的能力来看,图表题主要考察考生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设问的方式来看,第一问大多为“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或“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二问多为“上述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第三问多为“有什么意义”、“如何解决(措施)”、“谈谈你的看法(实质还是谈为什么或措施)”。
做好图表题,审题最为关键。
审题要审好两大方面,第一方面,先审设问,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的放矢,节约时间。
审设问时,得弄清它问的是什么,是问“分别反映什么现象”还是“共同说明什么问题”?是问“意义”还是谈“措施”或“看法”?千万别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第二方面审题干,审题干要审三个方面:首先审标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标题向我们指明了图表本身说的是什么问题,它对于我们回答第一问“反映了什么现象”非常重要,对标题从常识角度结合图表内容稍加改造就会是我们的答案,比如:2002年图表题,表一的标题既然讲的是“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的总体情况”,无非可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去归纳;表二的标题既然讲的是“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情况”,无非可从“结构呈现出一元化还是多元化”去归纳;表三的标题既然讲的是“规模增长情况”,无非可从“规模是大还是小”去归纳。
原来得分就这么容易,真是难以令人置信!!!其次审图表本身,横看看,纵看看,多角度比较比较,答题时不能漏掉重要的信息点。
高考历史加分宝: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三):修改建议类(含解析)
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三)——修改建议类高考历史41题主观题越来越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利用正确的史观,做到论从史出才是解答的关键。
既然是修改,就可以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
但这只是基础思路,具体方法需要从实际训练中总结。
典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题思路解析: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第二步,抓材料关键信息——1960年,抗日战争第三步,分析材料——结合设问要求对材料整体进行分析,从“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可以看出编者站在革命史观上分析问题。
所谓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因此在目录中编者加大对中共的肯定和对国民党的否定,如“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我们知道国共合作,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日战争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可以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从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删除“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一目,可列举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等史实来说明;还可以删除“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一目,可从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开展民主运动,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来说明。
◆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示例1: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2分)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图表信息题(含答案)
二轮专题复习-- 图表信息题图表信息题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是通过图象、图形及表格等形式给出信息的一种新题型,在解决图表信息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细读图表:(1)注重整体阅读。
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大体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2)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注”“数字单位”等。
2、审清要求:图表题往往对答题有一定的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
题目要求包往往括字数句数限制、比较对象、变化情况等。
3、准确表达解答图表题需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类型之一图形信息题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找规律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解决图形问题的时候应从图形的个数、形状以及图形的简单性质入手。
1.(沈阳市)观察下列图形的构成规律,根据此规律,第8个图形中有个圆.2.(聊城市)如下左图是某广场用地板铺设的部分图案,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板砖,周围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砖.从里向外的第1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6个正三角形,第2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18个正三角形,依此递推,第8层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是()A.54个B.90个C.102个D.114个3.(·桂林市)如上右图,矩形A1B1C1D1的面积为4,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2B2C2D2,再顺次连结四边形A2B2C2D2四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3B3C3D3,依此类推,求四边形A n B n C n D n,的面积是。
内部,画1条射线,可得3个锐角;4(·襄樊市)如图,在锐角AOB94xyOPD CBA画2条不同射线,可得6个锐角;画3条不同射线,可得10个锐角;……照此规律,画10条不同射线,可得锐角个.类型之二图象信息题此类题目以图象的形式出现,有时用函数图象的形式出现,有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现,需要要把所给的图象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加工,再合成.5.(•莆田市)如图表示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线从甲港出发到乙港行驶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轮船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C.轮船比快艇先出发2小时B.快艇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D.快艇不能赶上轮船6.(•滨州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的面积是()A.10B.16C.18D.207.(·龙岩市)下表为抄录北京奥运会官方票务网公布的三种球类比赛的部分门票价格,某公司购买的门票种类、数量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如下图.依据上列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观看男篮比赛的门票有张;观看乒乓球比赛的门票占全部门票的 %;(2)公司决定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把门票分配给100名员工,在看不到门票的条件下,每人抽取一张(假设所有的门票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且充分洗匀),问员工小亮抽到足球门票的概率是;(3)若购买乒乓球门票的总款数占全部门票总款数的81,试求每张乒乓球门票的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二、图表信息提取类图表信息提取类的考查方式经常以表格、地图、统计图、柱型图、曲线图等形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节就此专题进行讲解。
一、表格式表格式的解题技巧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
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考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节假日变化【解析】观察表2,找出我国节假日变化的趋势,例如从1950年与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从2008年开始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选取任一趋势,结合史实对变化趋势的原因进行说明。
【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8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2016·黑龙江大庆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1949—2022年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一览表赛会\年份1949—19891990 2008 2010 2011 2015 2019 2022亚运会-北京广州杭州夏季奥运会-北京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海世界田径锦标赛-北京男篮世界杯-北京南京等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表2能够反映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12分)【考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解析】根据图表分析得出:从1949到2022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89年,并没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在中国举办;第二阶段:1989—2022年,可以看到中国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种类不断增多,而且在2022年出现一年举办两次大型体育赛事的现象,不难看出时间的临界点即是对外开放。
因此,根据分析,趋势很容易总结:改革开放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种类增多或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频次增加。
原因的分析可从经济实力、政府政策、国际影响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的社会化等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种类增多或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频次增加。
(4分)原因:(8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扩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上,竞技体育成绩突出;群众性体育不断开展;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取得成功。
(此示例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赋分。
)二、地图式地图式一般以中外古近进行对比,这一般涉及到社会的转型。
解答此类题型一看文字,二看时间,三析转型。
如有小图,大图小图结合看,小图往往可以看出不同。
1.(2013·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两副图片反映了从东汉到唐开元年间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具体的变迁是什么,找准变化,然后再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说明原因。
例如可以从汉代唐代地方区划分布的区域分析变化,并结合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这一史实予以说明变化的原因。
还可从地方州名与道名角度分析变迁,并结合山川地理形势说明变迁的原因。
【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我们认为,除“参考答案”提供的两个角度外,考生还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作答:信息1:汉代各州范围较大,唐代长江流域各道范围较小;说明1:唐代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中央对长江流域控制加强。
信息2:与汉代相比,唐代南方地区行政区划明显增加;说明2:中央管辖版图扩大,唐代行政区划更加发展。
信息3:吐蕃、南诏、流求出现在唐代版图中。
说明3:汉至唐边疆民族关系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强,民族进一步交流、融合。
信息4:从汉代的交州到唐代的岭南道,、所辖范围变化不大:说明4:说明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2.(2016•山东菏泽高三3月高考模拟•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1929—1946年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放战争【解析】本题为提取图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类型题目,此类题目所给图片隐含信息丰富,提取并不难,难点在于利用所学知识说明提取的信息,本题中可以从区域位置的变化来进行提取信息并予以说明,如从中共控制区域的变化来思考,或从根据地的发展情况来考虑,或从中共实力的角度都可以,以中共控制的趋于为例,信息:中共控制下的主要区域由中国南部地区转移到北部地区。
说明:红军长征胜利,中共实现了战略转移;抗战时期八路军主要在华北开辟了大片抗日根据地。
【答案】示例一:信息:中共控制下的主要区域由中国南部地区转移到北部地区。
说明:红军长征胜利,中共实现了战略转移;抗战时期八路军主要在华北开辟了大片抗日根据地。
(6分)示例二:信息: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得到极大的发展,区域和面积得以扩大。
说明:在抗日战争中,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敌后,建立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力量得以壮大。
(6分)示例三:信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由在农村寻求突破到捍卫解放区的领导权。
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敌人在中心城市力量强大,农村力量相对薄弱;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依靠美帝国主义支持来发动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抢夺胜利果实。
(6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其中信息2分,说明4分。
)三、柱型式柱型式的解题技巧为分阶段、看趋势、析时间。
1.(2016·广东惠州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2000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2010)。
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
纵坐标单位是1990 Int.GK$(International Geary—Khamis dollars),横坐标单位是年(year)。
从上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古代中国的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第一小问信息,可以对比1~1000年、1500~1820年和2000年西欧、中国和世界人均GDP的变化;第二小问说明,需要对前者的变化分析原因,分析的角度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考虑。
【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提取信息准确,有比较变化。
(4分)说明原因多角度,符合史实。
(8分)示例一:信息:1500~1820年间西欧的人均GDP呈上升趋势,并超越中国。
说明:西欧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民主思想的发展。
中国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
示例二:信息:2000年西欧、中国、世界GDP都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
说明:欧盟的建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示例三:信息:1~1000年西欧的人均GDP有所下降,中国的人均GDP有所上升。
说明:西欧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战乱不断,经济衰退;中国经历了汉唐宋大一统的局面,政局相对平稳;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进步,小农经济发达;江南大开发,海外贸易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四、折线图1.(2016•福建厦门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其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总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根据图11 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城市、农村或两者对比,截取任一时段说明其变化趋势及原因。
(说明:要求史实清楚,逻辑严密,论证合理)【考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解析】首先,选取一段来作为比较对象,如:1978年——1984年,写明农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城市基本持平即可;第二,分别论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如:农村受人民公社化影响,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生活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权责明确,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持续发展,食物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比重不断下降,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第三,可以进行简要小结,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趋势描述准确,史实运用合理充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二等(9—7分):趋势描述比较准确,史实运用比较合理充分,逻辑比较严密,论证比较充分,表述比较清楚。
三等(6—4分):趋势描述基本准确,史实运用基本合理充分,逻辑基本严密,论证、表述基本清楚。
四等(3—0分):能够描述一种趋势,但未能运用史实予以论证,或论证存在史实错误,逻辑混乱,表述不清。
2.(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6年高考模拟考试二•41)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