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新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求精神是与生俱来的。
科学教育应该保护并发扬青少年的探究精神。
因此,这套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
例如,全书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如果物体都是一个个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问题就简单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做这样的“点”呢……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高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
通过自己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材安排了几个典型的、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六章第六节“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等。
有些实验,探究性很强,这一点在实验的标题中都明确地标示出来了。
例如: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四节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探究性的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未知的,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老师应该在适当环节给出提示,帮助学生沿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又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例如第三章第四节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对于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教材也用提示的方法,既使学生能够不太困难地走下去,又保持了教学内容的探究性,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等。
●重视实验的教学新教材加强了实验的教学,体现之一是它把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再规定所谓的“必做”实验。
例如第一章中第4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把原来一个研究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变成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未知运动的探索性实验。
还有一点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课程标准》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出硬性的规定。
这样就可以使师生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教学,便于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有利于实验设计的教学,使师生更注重实验中的科学思想,而不是背诵实验的器材、步骤等条文。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以下是对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的综述。
内容概述《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是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程的教材,共分为多个单元,涵盖了力学、能量与功、电学等基础物理概念和原理。
每个单元以引入问题或实际案例的方式展开,配以相应的实验项目、数学推导和题练,力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特点分析1. 组织结构合理:教材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从引入问题开始,逐步展开,以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原理。
2. 知识贯通性强:教材中的各个单元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相互衔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整体结构。
3. 突出实验与实践:教材注重实验的引入和应用,在理论知识的介绍之后,提供相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4. 强调数学方法:教材中的数学推导环节对物理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价值《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对于研究物理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组织结构合理、贯通性强和注重实验与实践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同时,教材中的数学推导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为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是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程的教材。
其合理的组织结构、贯通性强的知识内容以及注重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和研究,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高一物理第三、第四章教材分析
——杆上力的复杂性(各种可能)
弹力沿杆的条件:轻杆、端点自由、端点受力
——现实中弹簧与“轻弹簧”的区别
5. 摩擦力 ——电磁作用力的宏观表现(未研究明) 学说: 凸凹说 粘连说
摩擦因数——与材质、粗糙程度相关, 与速度、面积有关吗?
绝对光滑——有摩擦吗? 【约定:“光滑表面”=“不计摩擦力”】
方法:理想实验——对接斜面实验 逻辑推理(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学史:继承与发展
1.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去维持 2.伽利略:无加速、减速,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 3.笛卡尔:无其他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 4.牛顿:明确“惯性”,“力”(宏观、低速) 5.爱因斯坦:“一个物体在离开其他物体足够远时, 一直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相对论) ——超越了具体的“力”(高速+微观皆适用)
7.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运算法则 矢量——平行四边形法则 合力与分力:等效的计算方法(受力没变) (质心平动——矢量平移)
A B
θ
F1 O B F′ O F2
F1 θ O F2
m F F″
A F=mg
8.物体的平衡条件
A
F 0 M 0
α
B
谨慎出非共点力问题!
二、能力培养目标
• 能够对物体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 • 能够巧妙的选择研究对象 • 能够正确的进行力的计算
2.力的分类 效果分类:拉力、压力、动力、阻力…… 接触与否:接触力、非接触力(场力) 本质属性:强相互作用力
电磁相互作用力——弹力、摩擦力 弱相互作用力 万有引力——重力 【上位概念,在第一节不当,不易做深入讨论】
3.重力 传统:实为“视重” (以地球为参照系) —— 与超、失重在本 质上特征一样 【如果把重力直接定义 为地球引力,而其它运 动中的表现都定义为 “视重”,重力的概念 将变得更加清晰简单】
高中物理新教材
高中物理新教材篇一:浅谈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浅谈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姓名:陈林学号:作为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一年半的新老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有许多自己的感悟,结合同事的一些分析和看法,浅谈我们高中物理老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新教材呢?首先我们来了解老教材和新教材的区别。
一、新老教材的优缺点对比1、老教材逻辑强,新教材板块化凌乱在老教材中每章每节都按照一定的逻辑先后顺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条理性;而新教材中有些节先后顺序是有些逻辑问题的,这样也会加大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难度,例如新教材必修2中第五章的第五节向心加速度和第六节向心力就存在这个逻辑问题,其一是先有向心加速度还是先有向心力呢,答案肯定是先有力才有对应的加速度;另外由于向心力比向心加速度更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因此先讲向心力学生理解后很自然就理解了向心加速度,但是反过来学习却会增加难度。
2、老教材中学科间交叉很好,新教材却很差在老教材中学生学习v-t图像的斜率问题时数学上一定是在数学上已经学习了函数斜率之后,学科间交叉的非常合理,但是新教材中却是物理上先使用斜率问题,数学上后来才学,这无形之中加大了物理教学的难度和学生学好物理的难度。
再如高中物理中需要求解很多的方程组,学生数学能力不够总解不出来,而且物理还要经常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用到数学的十字交叉法,但是很多学生却没学习过,这是什么情况?物理老师还得时常客串数学老师教数学。
3、老教材死板,新教材更新颖在老教材中图片很少,导致除了学习知识还是知识,但新教材中引入了更多的漂亮新奇的图片,课外知识,新科技和新实验等等,这点上会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新教材太过于简单,学生往往能听懂却发现一道题都不会做,在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变的今天,这绝对是不可能长久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几乎所有教师都会在课本基础上加上很多重要的比较难的相关知识点,重新走上叫老教材的老路,从这点上看,新教材又是失败的。
高一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分析与选择
高一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分析与选择2023年,高中物理教育将在全球范围内迎来新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物理学已经成为了许多前沿科技、新兴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因此,我们在选择高一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时,需要注重其教育质量和实用性。
首先,我们要考虑教材的教育质量。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它的成果对科技进步、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本质量上乘的物理教材。
教材应该涵盖基础理论、应用技能和实践应用。
同时,教材也应该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能够让我们更全面、更充分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各种理论和概念。
其次,我们要考虑教材的实用性。
在物理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实际探究,才能真正地理解物理学中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物理学的教材。
教材应该包含大量的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同时也应该提供适当的实践指导。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在将来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物理学知识。
综合考虑以上两点,我认为“物理(必修)高一上册”(人教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物理教材。
首先,该教材具有很高的教育质量。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涵盖了整个高中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知识,同时也加入了大量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的前沿内容。
其次,该教材非常注重实践应用。
在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等,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学的各个方面。
此外,该教材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探究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如果要进一步加强物理教育的质量,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广信息化和创新教育。
现在的物理教育还很强调记忆和口语,对于实践的关注程度并不足够,教学模式也并没有太大的变革。
如果能够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VR、AR等先进的技术,能够更好地创造出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体验,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条理化的帮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023年,我们期望物理教育能够在综合质量和实用性上更上一层楼,并且能够更加积极地发展信息化和创新教育,进一步培养高素质的物理人才。
高中物理教材全解(上)
高中物理教材全解(上)篇一: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高中物理内容可概括为四个部分分别是:1.力和运动2.动量和能量3.电磁场4.近代物理、振动和波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第一部分: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没学好高中物理肯定学不好。
一方面在高中学习中主要是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这部分的学习是这2者的基础;另一方面力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物理题目的能力,思维模型的建立很有帮助,力学是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渡。
所以这部分内容必须学习扎实。
1.运动学(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运动的描述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加速度直线运匀速直线运动s=vt ,s-t图,(a=0)vt?v0?at,s?v0t?1at2动2典型的直线运动规律v?vt 2t vt2?v0?2as,s?02 匀变速直线运动v - t图自由落体(a=g)特例竖直上抛(a=g)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难点:追及、相遇问题2.静力学(必修1 第二章:力;第四章:物体的平衡)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使物体发生形变概念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分类力重力: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性质:弹力: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力的分解|F1-F2|≤F合≤F1+F2重点:弹力、重力、摩擦力;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3.动力学(必修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重点:牛顿第二定律;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曲线运动(必修2 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
近几年在高考题中,常与动能定理、电磁场综合考察)重点: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天体运动(必修2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材与旧教材的比较(精华版)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材与旧教材的比较作者:王祝敖( 高中物理河北衡水物理一班)评论数/ 浏览数: 2 / 117 发表日期:2021-07-22 10:31:30从20XX年9 月河北省一般高中高一同学全面使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作为老师最需要适应新课程,重新学习,懂得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方法,重新备课,制作课件;由于新课改要求一般高中的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实行学分制,并且国家训练部批准全国各地60 套普通高中试验教材编写立项,因此,这次课程改革与以往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为了能较好把握这次课改的理念,下面就经全国中学校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即将投入使用的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与之对应的20XX 年版的旧教材内容加以比较;1 教材学问结构编排的比较在学问结构编排上,与03 年版旧教材就存在较大差异:在详细的每节内容编排上,两本教材各具特点;表 1 列出两本教材在新教材必修 1 中的对应内容的详细编排说明;从表中的结构上看,旧教材先讲“力”,再讲“直线运动”,然后讲描述力与运动关系的“牛顿运动定律”,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是从“力”跳动到好像毫无关系的“直线运动”中去,这种割裂的排列次序忽略了同学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同学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新教材就从与中学学问连接紧密的“运动”讲起,引入争论问题的科学方法,逐步过渡到难度稍大的“匀变速运动”,之后才讲解“力”,最终争论“运动和力的关系”,整体上有先分后总的感觉,结构比较科学,并且探究性强,突出了对同学争论问题的科学方法的培育;从新教材的详细学问结构编排看,人教版具有从一般到特别,从整体到局部的特点;比如: 先讲匀变速直线运动,后讲其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先讲基本作用力,后讲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力,先依次讲解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后,再详细分析受力与运动情形的关系;这种编排有利于同学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点,并在对详细问题的分析中加以应用;在力的部分,是由探究弹力,争论摩擦力等再过渡到争论各种受力的方法上,在牛顿运动定律的部分,是由伽利略的抱负试验动身,去寻求力和运动的关系,获得科学规律;这种支配就是从生活角度动身,从详细的形象思新教材03 年版旧教材章节章节力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重力时间和位移弹力运动的描述力速度摩擦力试验测速度力的合成加速度力的分解机械运动试验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位移和时间匀变速线运动能研究直线运动加速度速度与时间运动规律位移与时间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争论牛顿第肯定律重力与基本相互作用运动状态转变弹力牛顿其次定律摩擦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相互作用力的合成力学单位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力的分解惯性系学问定律适用范畴牛顿第肯定律共点力的平稳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共点力的平稳条件应用牛顿其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稳力学单位制有固定转轴的物体的平稳牛顿第三定律受力与运动情形关系分析力矩平稳条件的应用共点力的平稳条件,超重与失重维到抽象的特点概括和规律应用,从易到难,降低了以往的教学中一个规律的实例变成同学学习的难点的可能性,有利于同学调适认知;新教材在学问结构编排上都力求防止对学问连贯性的割裂,在次序上表达了不同的认知特点;2 教材出现形式的比较新教材不仅在学问结构编排上与旧教材有很大差异,而且在出现形式上也更新奇活泼,富有剧烈的吸引力;第一,在版式设计上,两本教材都留有批注空间,突出重点;所不同的是,人教版新教材的暖色调就给人比较亲切的感觉,各种淡彩的印刷,就给入耳目一新的清爽感,更显活泼;老师使用教材时,可以适当考虑颜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并指导同学利用好教材;再者,在插图设计上,新旧教材也各不相同;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插图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把古今中外,宏观与微观,过去与现在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学问和科技成果生动形象地层现在同学面前;旧教材中照片较少,多是绘制插图,虽然可以把抽象内容直观化,但缺乏真实性,同学学习时简单产生纸上谈兵的感觉;而两本新教材的照片都比较多,有很强的真实感,特别对同学,更增加一份亲切的吸引力;而漫画的加入,就是人教版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好玩的漫画人物,场景和对话,能充分吸引同学的留意力,激发学习的爱好,增加奇怪心和动手实践的欲望;因此,在新教材的使用中,老师假如能结合所选用的新教材插图的不同特色,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物理现象,来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信任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3 教材功能的比较随着训练理念的不断进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教材的内容支配和出现形式的转变,都是为教材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服务的;现代物理教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在传授物理学问,培育同学智能的同时,帮忙同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将同学培育成具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对社会高度负责的高素养的人才;03 年版的旧教材已经开头融合STS 的内容,开头留意科技与社会的结合,新教材就更好地融合了相关内容;比如:人教版开设的“科学闲逛”栏目,就是结合教材学问点,来介绍最新的科技进展,仍有“桥梁的争论”课题的提出,让同学利用所学的力学学问对身边的各种桥梁进行分析和争论;开设“实践和拓展”栏目,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生产生活,去丰富和实践自己所学的学问;另外,仍在课后配套练习的编制上做了较大的改动,增加了大量实际问题,让同学去摸索和争论;并且,为了更好地培育符合现代社会进展需要的高素养的人才,新教材都增加学科专业英语的基础内容,对物理的专业术语都有英语对比便利老师实行双语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学目的也由传统的“授之以鱼”而逐步转为授之以渔”,新教材在讲解学问点时都具备明显的探究性,都期望让同学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学问的学习,仍能从中锤炼自己的才能,形成现代人才应当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相比较而言,人教版新教材的说理性更强,各种争论和试验的仪器要求不高,利于普遍推广;新教材中学问点的学习多从观看摸索,试验探究开头,在争论沟通,实践拓展和网络资料查询指引中终止,结合较为先进的仪器和手段,进行各种现象及科学学问的争论,这种编排更有利于对同学争论问题的方法的培养;。
高一物理教案(精选7篇)
高一物理教案(精选7篇)高一物理教案全册篇一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一册(必修)的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七节内容。
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
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波动知识时重要的是要会确定波的总的运动情况,即由波长,频率和波速等物理量来表征运动情况,而不是确定单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发展学生智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2)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本节课教材大纲要求,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了解机械波的种类及其传播特征;初步了解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及归纳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探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2) 重点,难点分析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波动过程的细节不容易体现出来,教学过程通过课件模拟物理过程的方法进行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获得较直观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激发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教法与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教学须让学生们参与以探究为目标的研究活动,使他们同老师和学生一起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
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法,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有着丰富生活体会的学生往往对波动形成的物理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能认识机械波这一特殊的运动形式,教学中可以渗透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法指导,思维启发,和师生的情感交流。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物理教师的教学目的物理教师,他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知识,教知识是必需做的,但更主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教学教给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教给他们怎样用知识去改造和利用自然,使他们逐渐形成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他应该是使学生们对知识产生兴趣的导游,是学生们遇到困难时的助手。
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知识,代替学生克服困难。
●新课程常用的一些教学方式1。
将学生放在知识的面前,让学生通过自学把没有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来,通过推理推导出来。
,这种方式教学时间上会用得多一些,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好处,习惯于这种方法后,进度就会加快;2举例子时,让学生来解释原因,然后自己再把学生们的结果理顺到正确的道路上。
鼓励学生们参与知识的归纳推理,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但仍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3。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或老师的一些说法,如果哪位同学提出了与老师或与课本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但不能苟同学生的错误,可以在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争议以明确事非,理顺学生的思维,让正确的东西凸现出来。
4。
新课程的一个目的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负担的填压式的教学,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应该改变。
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到一条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会知识的方法5.倡导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探究质量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已的思维,动手实验,查阅文献等,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高中阶段更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质量。
●人教版新教材特点已获批准并出版的新编教材至少有5个版本人教版新教材1.与原教材相比较体系基本相同,如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仍是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2。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物理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__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力的定义;能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写出向心力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与学习,相互联系,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概念前后联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通过向心力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容易让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材全面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
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而前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仅研究单个物体或系统的运动,为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3)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操作实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现象的解释,培养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操作实验,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树立踏实、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2)通过创设情境,激发热爱物理学的情感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并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明确“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一、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已形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概念,但印象并不深刻。
尽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对规律的理解很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定律来弥补已有的缺陷。
2.能力方面: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好奇、积极且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验探究方法。
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感兴趣,因此应多设计各种实验及探究活动以激发其兴趣二、教法与学法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通过直观演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思维。
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经历物理规律形成的全过程。
2023年物理学新教材概述
2023年物理学新教材概述
引言
本文档将对2023年物理学材进行概述,介绍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材内容
- 2023年物理学材将包含多个重要主题,涵盖了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领域。
- 教材将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解释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物理学基础。
- 各章节将提供充分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特点
- 2023年物理学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 教材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包括多媒体资源、互动实验和在线平台等,以提高学生的效果和兴趣。
- 物理学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
讨论和项目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
结论
2023年物理学材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
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物理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一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高中必修本(下册)安排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再次增加感性认识;体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过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列表对比法和图象法;再次领会定义物理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比值法.这就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这节课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从而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本节课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复习初中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奠定基础.本节课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多次应用.因此也可以说,本节课是后续课程的知识准备阶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定义方法;学会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掌握欧姆定律并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进行演示实验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本节课的难点是电阻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尽管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电场一章中已经接触过,但学生由于缺乏较多的感性认识,对此还是比较生疏.从数学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进而认识其代表一个新的物理量,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思维台阶和思维难度.对于电阻的定义式和欧姆定律表达式,从数学角度看只不过略有变形,但它们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义.有些学生常将两种表达式相混,对公式中哪个是常量哪个是变量分辨不清,要注意提醒和纠正.二、关于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有演示实验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给予恰当的思维点拨,必要时可进行大面积课堂提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怎样提出研究课题,怎样进行实验设计,怎样合理选用实验器材,怎样进行实际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及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物理规律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不能任意外推,从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三、对教学过程的构想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1.在引入新课提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不一定让学生回答)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方法论教育,也为过渡到演示实验起承上启下作用.2.对演示实验所需器材及电路的设计可先启发学生思考回答.这样使他们既巩固了实验知识,也调动他们尽早投入积极参与.3.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请两位同学上台协助,同时让其余同学注意观察,也可调动全体学生都来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4.在用列表对比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更直观地显示物理规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教育,使学生对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到此应该达到本节课的第一次高潮,通过提问和画图象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转向高涨.5.在得出电阻概念时,要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来理解电压与电流比值的物理意义.此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应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给予适当的思维点拨.此处节奏应放慢,可提请学生回答或展开讨论,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掀起第二次高潮,也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6.在得出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欧姆定律,这实际上是认识上的又一次升华.要注意阐述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先行总结,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重申时语气要加重,不能轻描淡写.要随即强调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必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任意外推.7.为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自编若干概念题、辨析题进行反馈练习,达到巩固之目的.然后结合课本练习题,熟悉欧姆定律的应用,但占时不宜过长,以免冲淡前面主题.四、授课过程中几点注意事项1.注意在实验演示前对仪表的量程、分度和读数规则进行介绍.2.注意正确规范地进行演示操作,数据不能虚假拼凑.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物理教案篇2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甚至对力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的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也适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教材分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内容分析---2. 摩擦力
教学难点: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分析---3.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
相互作用力有了定性了解,在高中 阶段,需要深化学生的认识,要让 学生通过定量的实验探究过程,进 一步认识牛顿第三定律的价值和意 义。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并获取证据的能力,提升学生基于 证据进行推理的意识和能力。
例 1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 力或减缓振动等)。 例 2 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 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 3 研究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在不同夹角时的合力大小。
运动第(一、二章) 相互作用(三章)
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四章)
第一块学习运动的知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学习质点运动
的概念和规律,包括平衡(没有加速度)和不平衡(有加速度) 两种情况;
第二块主要学习相互作用(力)的知识; 第三块为运动与力,即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学习在不同力 的作用下质点运动的不同特点。 本章主要是第二块内容,这是它在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方面 所起的结构性作用,也是本章在必修1教材中以至于整个高中物理 课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分析—1.重力与弹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定性研究 观察现象 弹力与形变量的定性关系
定量研究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方案 获取数据 数据分析 形成结论
教学内容分析—1.重力与弹力
教学难点: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内容分析---2. 摩擦力
物理教材的新变化
开学之初,终于盼来了修订之后的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物理“二期课改”新教材。
和修订之前的新教材相比,有了很多变化。
1.章节大幅压缩原来的六章内容,在修订之后压缩成了三章。
具体的变化为:原来的“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机械波”三章,合并成为“周期运动”一章;原来的“机械能”一章更名为“功和能”,增加了“功能变化的关系”一节内容;原来的“内能和气体性质”、“能量守恒定律”合并为“气体的性质”一章。
2.知识内容要求降低章节的大幅压缩,必然带来知识内容的要求降低。
举例来说:原来的“匀速圆周运动”一章的知识内容,是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的,包括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天体运动和万有引力等。
在修改之后的教材中,缩减成了两部分内容,主要是原来教材的前两部分,也涉及到一点第三部分的内容。
原来的“机械振动”一章,由简谐运动、振动的描述、共振现象三部分内容组成,现在被缩减为一节课的内容。
3.原有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发生变化在原来的教材中,首先介绍运动学和静力学,有了这样两部分知识基础之后,再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部分就水到渠成了。
以基本的动力学规律为基础,让学生接着学习曲线运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
从能的角度对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的再次研究,开阔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问题时,同学们就可以从运动的角度、受力分析的角度、牛顿运动定律的角度以及功和能的角度分别切入,全面把握这种独特运动的特点。
现在先将振动与波的相关知识讲了之后再去研究功和能,在某些地方分析起来就会感到困惑。
比如说振动过程的能量转化问题,比如说波的特点(传递能量、传递振动形式)的分析等,如何调整原有的教学习惯,重新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振动和波的相关知识,是老师们需要考虑的。
4.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新教材所做的这些变化,从整体上来看,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确保《物理课程标准》中基础学力在教学中的落实。
2022年南京高一教材解读
2022年南京高一教材解读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社版《物理》第一册,共三章,分别为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和第七章《机械能》,每周3.5课时。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目标:以元显恭甩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基准,研究物体搞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辨认出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领域;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动量的观点去处置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第五章《曲线运动》可以分成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诉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制备和水解,用这个方法具体内容研究元显恭甩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就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三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Vergt现象.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自学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叙述的有关科学知识.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第三单元第四节至第六节,自学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科学知识.第七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诉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领域。
第四单元第八节,讲述伯努利方程,为选学内容。
四、教学进度表:时间课题内容器材作业第一周一、曲线运动二、运动的制备和水解第二周三、元显恭甩物体的运动习题课四、匀速圆周运动第三周五、向心力 contribution加速度六、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七、Vergt现象及其应用领域第四周习题课习题课一、行星的运动第五周二、万有引力定律三、引力常量的测定习题课第六周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领域五、人造卫星宇宙速度六、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第七周习题课习题课习题课第八周一、功二、功率三、功和能够第九周习题课四、动能动能定理五、重力势能第十周习题课习题课习题课第十一周六、机械能守恒定律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一、指导思想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分析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分析 课件(共63张PPT)
大小的装置。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分析 课件(共63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分析 课件(共63张PPT)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超重与失重
机动3课时,总计12课时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分析 课件(共63张PPT)
课时数 1 2 2 1 2
1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分析 课件(共63张PPT)
三 、核 心 素 养 分 析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分析 课件(共63张PPT)
(3)利用量纲之间的关系推断物理 量之间的关系的思维方法
(1)用启发性的语言、问题以及做一做,推动学生逐 步进行推理分析、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训练思 维,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养成探究的习惯。
(2)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中,完整了解科学家 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加速度与 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 探究,逐步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定律,惯性与质 本的力学实验器材获取数据,能用物理图像描
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加
量,牛顿第二定 述实验数据,能根据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知道 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在这一节对物体惯性的认识可以深入一步,惯性不仅表现在保持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上,也表现在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上。质量就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在此也可以进一步澄清一些对惯性的模糊认识。
2、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学生从形式上比较容易接受,真正理解并可以用来解决一些问题,还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要求过急。
3、本节中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都是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不涉及连接体问题。这一点在教学中应予注意。
【注意】可以做好电磁铁的实验。可以指导学生来完成。
五、力学单位制: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力的方向决定着加速度的方向。
3、教学中应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有明确的认识。首先,要明确定律是对质点说的,公式中的m是质点的质量,a是质点的加速度,F是质点所受的力;第二,要强调F所指的是质点所受的合外力,绝不是所受的几个力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力;第三,定律不仅表述了力和加速度的数量关系,也表明了它们的方向间的关系,即加速度的方向永远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在使用公式F=ma时,要注意各个量的单位。
【注意】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入轨道后,的失重情况的分析。不要讲得太深。
七、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惯性系和非惯性系及惯性力(选学)
对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学生应有认识,在章后的“阅读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给予了说明。请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学生阅读。为以后学习动量守恒定律作铺垫。
第二部分:高一物理新教材第四章《物体的平衡》一章教材分析
2、牛顿第一定律对理解和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十分重要,且由它可以引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的结论在下
一节讲述,因此,应认真从人类认识过程讲起以使学生对此有比较正确和扎实的理解。
页1第
3、学生对惯性容易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教学中要联系实际予以澄清。当然,深入一步的认识有待讲过牛顿第二定律之后。
4节后的“阅读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的贡献”很有启发意义,希望引导学生阅读。
1、主要讲解共点力的平衡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分析。
2、练习力的正交当的介绍连接体的问题分析
页5第
三、牛顿第二定律【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的介绍
1、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是从实验总结出来的,根据大量的实验归纳出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教材分三节由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此有所认识。因此,认真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十分重要。研究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有多种做法,教材中的做法装置比较简单,课堂演示也比较可靠。只是在分析小车受到的页2第
水平拉力时,要注意不使学生产生错误概念,书中用了“可以认为等于砝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在页末加了注。这是一个连接体问题,只有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时,才“可以认为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等于砝码所受重力的大小”而在此处尚无法进行严格讨论。但要让学生知道。
2、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从比例式F∝ma写成等式时要出现比例系数k。要让学生知道k与单位的选择有关。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都选用国际单位时,根据这一公式定义力的单位“牛顿”后,k等于1。并应知道,使k等于1的单位选择不止一种。
【教材教法建议】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惯性的理解
1、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符合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讲授时宜多举实例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且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以使学生澄清日常经验带来的不利干扰,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理解伽利略的伟大之处,以及他的理想实验的重要科学意义。切勿强加灌输。
本节通过一些力学问题的分析解决,既复习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又帮助学生了解单位制,
初步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而本节的重点在单位制,教学中应结合例题给予必要的强调
六、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页4第
进一步熟悉力的正交分解法及教材中60页的阅读材料。了解用动力学方法测物体的质量
在超重和失的讲解中,可以让学生到电梯中去感受真实的超重和失重的情况,也可以搞一个探究性的实验活动。
4对力的独立作用原理,教材在节后的花边框中给了明确的说明,请予以注意
页3第
【注意】教材第52页:例题中首次用到了力的正交分解法,需要向学生渗透,逐渐的培养学生理解正交分解法的意义。
四、牛顿第三定律
1、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学生从形式上记住它,并不十分困难。但要真正理解,特别是在较复杂的问题中正确应用它,还需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深入和提高。初学时要求学生对它有一定的理解,能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就可以。
高一物理新教材分析第一部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教材分析
这一章讲述牛顿的三个基本运动定律,是力学的重点章之一。本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至第五节讲述牛顿的三个基本定律以及力学单位制
第二单元,第六节和第七节,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第三单元,第八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及惯性力(选学),第九节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