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聚丙烯材料改性

合集下载

聚丙烯PP改性料的收缩率综述

聚丙烯PP改性料的收缩率综述

聚丙烯改性料的收缩率控制是聚丙烯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收缩率控制的好对聚丙烯改性料的推广使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特别是利用改性聚丙烯取代传统的工程塑料,收缩率这一点显得十分重要。

聚丙烯改性在国内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对聚丙烯改性理化性能的研究报导也很多,但对收缩率问题则很少有专门的报导。

本人集多年的实践经验就聚丙烯改性料的收缩率控制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聚丙烯(PP)辽阳石油化纤总公司;高密度聚乙烯(HDPE)辽阳石油化纤总公司 POE 美国杜邦公司; EPDM 荷兰DSM公司; SBS 岳阳石化总厂玻纤上海耀华;碳酸钙营口大石桥;滑石粉海城金新云母粉河北;助剂市售;低密度聚乙烯(LDPE)燕山石化 1.2 试验设备及仪器挤出机 TM40MVC/D-40 意大利MARIS; 注塑机 TP120T 北京信冠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熔融指数仪μPXRZ-400C 吉林大学科教仪器厂; 卡尺; 检测方法: ASTM D955 1.3 试样制备和检测方法原料混合----挤出造粒----注塑打样(放置24h)----收缩率检测(环境温度为23℃)注塑条件:温度170℃---190℃压力80 2. 结果讨论聚丙烯的收缩成型大是聚丙烯本身的一大缺点,这主要是由于聚丙烯的高结晶度所致。

结晶后的聚丙烯比重增大、体积缩小。

结晶度为0%和100%时其比重分别为0.851和0.936。

因此纯PP的成型收缩一般在1.7---2.2之间。

控制聚丙烯的成型收缩率主要是控制其原料成型时的结晶度:结晶度越小其成型收缩率也越小;反之,结晶度越高则成型收缩率也越大。

在聚丙烯改性塑料中,由于各种改性剂的加入都不同程度的破坏了聚丙烯原有的结晶度,从而改变了聚丙烯原有的成型收缩率。

2.1 橡胶对聚丙烯收缩率的影响图1所示橡胶对PP改性料成型收缩率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橡胶含量的增大,成型收缩率呈下降趋势。

聚丙烯改性的主要的几种方法

聚丙烯改性的主要的几种方法

聚丙烯改性的主要的几种方法聚丙烯(PP)是一种重要的塑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隔热性能,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器、纺织、建筑等领域。

然而,PP在一些方面的性能仍然有待改善,这就要求对PP进行适当的改性。

以下是聚丙烯改性的几种主要方法。

1.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改性是通过向聚丙烯中添加各种添加剂,如增塑剂、抗氧剂、阻燃剂、光稳定剂等,来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添加剂可以提高聚丙烯的柔软度、耐热性、阻燃性等,从而扩展了聚丙烯的应用范围。

2.共混改性:共混改性是将聚丙烯与其他聚合物进行物理混合,在共混体系中形成相容相并形成新的材料。

常用的共混改性体系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共混体系等。

共混改性可以综合利用不同聚合物的优点,改善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冲击性等。

3.界面改性:界面改性是通过在聚丙烯和填充剂之间插入界面剂,来增强聚丙烯与填充剂之间的相容性。

常用的界面改性剂有硅烷偶联剂、聚合物接枝剂等。

界面改性可以改善聚丙烯的强度、韧性、耐冲击性和耐热性等性能。

4.离子辐射改性:离子辐射改性是通过辐射聚丙烯,引入交联结构或引发化学反应,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辐射改性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的强度、热稳定性、抗老化性能等。

5.高分子改性:高分子改性是将聚丙烯与其他高分子化合物进行共聚或接枝反应,形成新的共聚物或共聚物接枝聚合物。

常用的高分子改性剂有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等。

高分子改性可以改善聚丙烯的强度、韧性、耐热性和低温性能。

总之,聚丙烯改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添加剂、共混、界面、辐射和高分子改性等不同途径来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这些改性方法可以提高聚丙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冲击性等,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关于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的现代研究

关于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的现代研究

关于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的现代研究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在工农业中应用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塑料是高分子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PP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强度,也应该有良好的韧性。

因此对通用大品种树脂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开展改性研究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前言众所周知,PP和PE是重要的通用大品种树脂,聚丙烯(PP)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但脆性和低温抗冲击性能差。

聚乙烯(PE)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化学性、耐低温性和良好的加工流动性等特点,但耐热性差、耐大气老化性能差以及易应力开裂等缺点也相当突出。

因此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改性研究已经成为目前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聚丙烯(PP)与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进行研究与探讨。

1 聚烯烃概述1.1 聚丙烯聚丙烯(即)是非常重要的廉价通用高分子材料,它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广泛用于薄膜、管材、板材、注射产品及中空制品中。

聚丙烯相对低的价格和适宜的特性提高了它的市场效能,不仅用做其他材料的替代物,而且也不断地开发出一些新的应用[1]。

1.2 聚乙烯聚乙烯工艺化已有60多年的歷史,聚乙烯现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品种繁多的最重要的合成树脂之一。

其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开发,现在已能生产各种类型和品级的聚乙烯树脂,可以做成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系列制品。

在满足最终用途的前提下,与其他聚合物和非聚合物材料相比,聚乙烯树脂以其价廉质优而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已发展成生产量大、用途宽广的最重要的一类通用树脂。

2 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方法2.1 塑料增韧PP采用塑料类作为PP增韧改性的改性剂,不仅可以达到增韧的目的,而且可使材料的耐磨性、染色性等得到改善,且价格低廉。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结论:PA6的韧性和强度都很高,PA6用量的增加可以提 高改性PP的韧性和强度。PA6的最佳用量是15份。
当加入PP-g-MAH后,PP/PA6共混 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提 高。这是因为两者共混时相互排 斥,难以互容。加入PP-g-MAH使 得两个不相容聚合物通过亲和力 取得协同效应,增加了相容性, 所以混合的更均匀,从而改善共 混物各方面的性能。
PP/LDPE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与LDPE含量的关系
12
10
熔体流动速率(g/10min)
8
6
210℃
4
230℃
2
0 0
20
40
60
80
100
LDPE含量/%
的PP/PE共混物中,TAIC主要分布在PP/PE 共混物的相界面。由辐射引发的TAIC参与的界面反应 ,增强了不相容共混物的相间粘接,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 性,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通过改性,可以使PP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聚丙烯的改性方法
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 表面改性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增强填充改性 共聚改性 接枝改性 交联PP
这里主要讲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PP共混改性是物理改性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它是指用其他塑料、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混入PP中较大的 晶球内,以此改善PP的韧性和低温脆性。按共混物组成可 分为塑一塑共混及橡一塑共混体系,其中较常见的是PP/ 高密度聚乙烯(HDPE)、PP/低密度聚乙烯LDPE)、PP/尼 龙等体系。常用的橡胶增韧PP体系有PP/EPR(乙丙橡胶)、 PP/EPDM(一元乙丙橡胶)、PP/SBS(苯乙烯一丁二烯.苯 乙烯热塑性弹性体)、PP/BR(顺丁橡胶)和PP/POE等。PP 还可采用三元共混体系,此时某些共混改性剂对改善PP的 脆化温度有协同效应,即三元共混体系的抗冲击性能及其 他各项力学性能均优于二元体系。

pp增韧及pp、pe共混

pp增韧及pp、pe共混

PP增韧及PE/PP共混改性研究摘要:从塑料增韧聚丙烯(PP)体系(主要是与PE共混)、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体系以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体系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采用塑料类作为改性剂增韧PP,虽可增韧,但是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往往要大量使用改性剂或添加相容剂。

PE 增韧P P 的效果取决于共混物中PE 的用量, 当PE 质量分数达到25%~40 %时, 共混物既有良好的韧性和拉伸强度,又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使用橡胶或者热望性弹性体与PP共混增韧效果最为明显。

但由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体系在冲击强度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刚性等性能的损失。

此外,还就近年发展起来的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机理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关量词:聚丙烯增韧聚乙烯共混改性聚丙烯(PP)是通用热塑性树脂中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PP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有着优异的综合性能。

而其亟待克服的最为突出的缺点是它的缺口敏感性显著,即缺口冲击强度较低,尤其在低温时更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增韧。

PP共混增韧方法以其效果显著、工业化投资少且迅速易行等特点而广为应用。

共混增韧改性是指用其他塑料或弹性体等作为改性剂与PP共混,以此改善PP的韧性。

常用的改性材料主要分为塑料、橡胶或弹性体以及无机刚性粒子等几类。

1.塑料增韧PP体系采用塑料类作为PP增韧的改性剂.不仅可以达到增韧的目的,而且可使材料的耐磨性、染色性等得到改善,且价格较为低廉。

应用较多的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ILD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聚酰胺(PA)等。

但由于他们与PP的不相容性,要使体系达到较高的韧性往往需要加大改性剂用量或添加相容剂。

1.1PP/聚乙烯(PE)1.1.1 高密度聚乙烯结构、性能及应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在每1000个碳原子中含有不多于5个支链的线型分子所组成的聚合物。

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改性聚丙烯(PP)

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改性聚丙烯(PP)

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改性聚丙烯(PP)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聚丙烯的性能以及聚合物共混改性的方法;了解标准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并掌握简单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为毕业论文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聚丙烯(PP)的合成和应用可以追溯到上1950年,一位名叫Natta 教授成功地在实验室合成聚丙烯[1]。

大半个世纪过去,几代科研人员的投入大量精力,已经把聚丙烯从实验室产品开发成为富有功能的合成树脂的主导成员。

现今,聚丙烯是热塑性树脂中发展很成熟的种类之一。

我国对聚丙烯的基础性研究已有半个世纪,生产技术从催化剂的获得到聚合工艺的精进,以及新产品和新应用领域的开发都有很大进步,然而,同国外同行研究成绩相比,我国从聚丙烯产品的开发到应用均还存在差距,因此,聚丙烯领域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空间[2]。

聚丙烯与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 组成五大通用塑料,其增长速度最快、开发潜力最大的一类树脂[3]。

聚丙烯作为热塑性树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并且价格低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到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聚丙烯(PP)具有比重小、耐热性好、耐腐蚀性好、成型加工容易、力学性能优异且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1],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生产和使用,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成为第二大塑料品种[2]。

聚丙烯的优点得以让其迅速发展,但同时聚丙烯的缺点却也限制了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比如聚丙烯强度不高、易老化、易燃、韧性差、耐寒性差、低温易脆断、成型收缩率大、抗蠕变性能差、制品尺寸稳定性差、易产生翘曲变形等等[3]。

因此,对聚丙烯的改性势在必行。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国内外就开始针对聚丙烯的缺点、对其如何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聚丙烯进行改性,提高了聚丙烯的性能,大大扩展了聚丙烯的应用范围[4-5]。

对聚丙烯的改性方法可划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有共聚、接枝、交联等,物理改性有共混、填充、增强等。

(整理)聚丙烯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

(整理)聚丙烯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

聚丙烯表面改性技术与应用周清 6120805020530. 引言聚丙烯(PP)作为通用塑料,以产量大、应用面广以及物美价廉而著称,但聚丙烯具有非极性和结晶性,表面与极性聚合物、无机填料及增强材料等相容性差,导致其染色性、粘接性、抗静电性、亲水性也较差,这些缺点制约了聚丙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聚丙烯的表面改性和功能化处理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改性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接枝极性单体,如马来酸酐和丙烯酸等,以及带有第二官能团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脂等;是改善PP表面性状性的主要手段,可以提高PP材料与其他极性的界面作用力,增强其亲水性、染色性能、黏结性能和共混高聚物之间的相容性等。

本文主要就聚丙烯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及改性聚丙烯的应用作简单地介绍。

1. 高能辐照表面处理法辐照接枝法是用高能射线照射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再与活性单体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

与其它接枝法比较,辐照接枝法的优点在于适合各种化学、物理性质稳定的树脂,能够快速且均一地产生活性自由基,而且不需加化学引发剂,不过该方法成本较高。

根据利用辐照获得接枝活性点的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同时辐照和预辐照两种方法,同时辐照法是将反应单体和PP接枝基体同时放置在辐照环境中,这样在基体上形成活性点的同时就可以进行接枝反应。

预辐照法就是首先辐照PP,使其表面带有活性点,然后再和单体反应。

比较两种方法,预辐照技术更能减少单体均聚物的生成。

辐照接枝法在改善膜或纤维的表面极性方面应用广泛[1]。

除了对基材进行辐照引发接枝反应外,通过异相引发接枝[2]还有学者研究出利用预辐照对聚乙烯进行处理,再使用经过辐照处理的聚乙烯作为聚丙烯的熔融接枝反应的引发剂来引发聚丙烯接枝丙烯酸,经反应挤出制备出高性能的聚丙烯接枝丙烯酸共聚物。

这种异相引发接枝反应很好的控制了聚丙烯在熔融接枝中的降解副反应,极大的保存了基材优异的力学性能。

1.1 γ-射线辐照接枝法γ-射线辐照属于高能物理法,利用60Co-γ射线对原纤维基材进行处理,进而与单体进行接枝反应得到所需要的接枝产物。

PP聚丙烯再生料PE聚乙烯交联改性探讨--PE塑料-PP论坛_包装印刷360

PP聚丙烯再生料PE聚乙烯交联改性探讨--PE塑料-PP论坛_包装印刷360

PP聚丙烯再生料PE聚乙烯交联改性探讨聚乙烯再生料可以进行交联改性,提高其拉伸强度和模量,以及耐热性、耐候性、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等。

交联的程度不同,其力学改性程度也不同,聚乙烯再生料在充分交联后形成三维结构,从热塑性塑料变为热固性塑料,力学性能大大改善,对于回收聚乙烯再生料来说,只需使之轻度交联,即可保持其热塑性能的同时又适当提高其力学性能,而且回收的聚乙烯再生料制品再废弃后还可再生利用。

聚乙烯再生料的交联改性有化学交联和辐射交联两种,聚乙烯再生料主要采用化学交联法。

化学交联所用的交联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二异丙苯)等。

操作步骤是:用挤出tIL将过氧化二异丙苯和粉碎后的聚乙烯再生料废旧料进行混合,在适当的高温下进行交联,温度控制在170--180度,所得到的粒料就是轻度交联改性的聚乙烯再生料,用这种料加工生成的制品不仅力学性能有所提高,而且仍保持了热塑加工特性。

所用挤出机的螺杆长径比以35为宜。

交联改性聚乙烯再生料有两种加工成型方法:1、在聚乙烯再生料软化点之上使之充分塑化,同时混入交联剂,在交联剂的分解温度之下进行造粒,在模压工艺中使交联反应与成型一步完成。

2、在交联剂分解温度以下制成坯型,再加热到产生交联反应的温度之上完成固化,此法为两步法。

塑编制品的原料主要是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其辅助原料一般有改性剂、润滑剂、色母等。

根据塑编制品的用途不同,对原料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用高密度聚乙烯编织的筒布手感、柔软性、耐低温性均较好。

而聚丙烯的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故塑编制品广泛采用聚丙烯作为主要原料。

塑料制品的成型为挤出成型。

为了保证扁丝乱型加工件的质量,一般选择熔体流动速率(MFR)恰当的原料。

通常用于塑编的聚丙烯熔体流动速率在2~5g/10min之间。

熔融指数小,扁丝强度高,但成型困难;反之,则扁丝强度低,成型较容易。

若在配方中加入大量填充改性剂,则会降低物料在成型过程上的流动性,可加入少量的增塑剂或润滑剂以提高其流动性。

聚丙烯(PP)改性的主要的几种方法

聚丙烯(PP)改性的主要的几种方法

聚丙烯(PP)改性的主要的几种方法我们都知道,普通塑料往往有自己的特点和缺陷,当需要克服其缺陷时,我们往往是通过改性来予以克的。

聚丙烯(PP)最然具有耐热、耐腐蚀,制品可用蒸汽消毒密度小、是最轻的通用塑料等突出优点。

但其也有耐低温冲击性差,较易老化等缺陷。

而克服聚丙烯(PP)这些些缺陷,我们也是通过改性的方式来改变聚丙烯(PP)塑料的性能,以达到生产应用的要求。

通过改性的聚丙烯(PP)得到的塑料我们称之为聚丙烯(PP)改性塑料。

聚丙烯(PP)改性塑料,顾名思义是基于聚丙烯原料对其性能和其他方面的一些改进,如增强聚丙烯材料的冲击,拉伸强度,弹性等。

聚丙烯塑料原料的具体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接枝改性接枝改性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现已开发出相关产品。

采用固相接枝法对等规pp进行改性得到mpp,然后对mpp进行氯化即可获得mcpp固体粉状树脂。

氯化改性后的树脂附着力强,接伸模量提高,易于与其他树脂共混;而且由于改性使pp的结晶受到破坏,极性增加,从而可溶于某些溶剂,制得不同浓度的mcpp溶液。

mpp的用途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工程塑料的耐冲击性能。

用mpp作相容剂,制得的pp与其他塑料的共混物冲击强度提高2~3倍,可用作抗冲击壳体材料;二、是exfer塑料公司开发的dexpro合金,即为聚酰胺和pp在相容剂存在下的合金,现已商品化;三、是用作热塑料粉末涂料,用于金属底材表面,起到防腐和抵抗化学药品的作用。

日本nozagl-giz牌号产品就是pp与尼龙的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耐化学药品和耐油性能,尤其是具有极佳的耐氯化钾性能三是提高pp填料的粘合性。

mpp的引入可提高填料与pp的相容性,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材料的整体热稳定性和局部抗热能力;四、是mpp也应用于自由基活性废料的固化。

此外,mpp还可用于提高pp纤维的可染色性和塑料制品的可装饰,制造可蒸煮的包装材料等。

mcpp的用途主要有:一、是用于制备塑料制品用底漆和塑料表面装饰涂料的附着力促进剂,特别是轿车保险杠、轮毂盖、电视机机壳等民用与工业用塑料器具的涂装;二、是大量用作塑料表面印刷油墨树脂;三、是用作防腐涂料树脂,用于钢屠、铝材等材料重防腐领域。

关于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的现代研究

关于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的现代研究

关于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的现代研究作者:赵艳张滨茹杨伟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7年第29期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在工农业中应用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塑料是高分子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PP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强度,也应该有良好的韧性。

因此对通用大品种树脂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开展改性研究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前言众所周知,PP和PE是重要的通用大品种树脂,聚丙烯(PP)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但脆性和低温抗冲击性能差。

聚乙烯(PE)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化学性、耐低温性和良好的加工流动性等特点,但耐热性差、耐大气老化性能差以及易应力开裂等缺点也相当突出。

因此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改性研究已经成为目前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聚丙烯(PP)与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进行研究与探讨。

1 聚烯烃概述1.1 聚丙烯聚丙烯(即)是非常重要的廉价通用高分子材料,它具有比重小、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能突出、较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广泛用于薄膜、管材、板材、注射产品及中空制品中。

聚丙烯相对低的价格和适宜的特性提高了它的市场效能,不仅用做其他材料的替代物,而且也不断地开发出一些新的应用[1]。

1.2 聚乙烯聚乙烯工艺化已有60多年的历史,聚乙烯现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品种繁多的最重要的合成树脂之一。

其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开发,现在已能生产各种类型和品级的聚乙烯树脂,可以做成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系列制品。

在满足最终用途的前提下,与其他聚合物和非聚合物材料相比,聚乙烯树脂以其价廉质优而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已发展成生产量大、用途宽广的最重要的一类通用树脂。

2 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改性方法2.1 塑料增韧PP采用塑料类作为PP增韧改性的改性剂,不仅可以达到增韧的目的,而且可使材料的耐磨性、染色性等得到改善,且价格低廉。

PP改性

PP改性

PP改性前言: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塑料,它的耐腐蚀性、耐折叠性和电绝缘性好,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由于聚乙烯,而且价格低廉,容易加工,顾广泛应用。

但是聚乙烯的抗冲击强度不够高,低温下发脆。

为了提高它的韧性,常常将聚丙烯和橡胶弹性体共混改善提高它的韧性。

同其他塑料一样,聚丙烯容易燃烧。

对其进行阻燃改性最常用的方法是把无机阻燃剂填充到聚合物基体中赋予聚合物以阻燃性。

关键词:第一部分聚丙烯改性(一)聚丙烯改性原理介绍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塑料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刚才、水泥、木材并列成为四大基本材料。

随塑料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和深化,给塑料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如:耐老化、阻燃、抗静电、降低成本、增强、增韧,而要开发一种全新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以满足这些要求,耗资巨大,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而采用塑料改性则常常很容易实现。

塑料改性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在塑料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常把塑料改性方法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大类。

所谓化学改性,原则上是指在高分子化合物主链或侧链上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性能或全新的功能。

这种化学反应有的是在高分子化合物形成时进行的,有的则是在已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链上再进行,通常提到的化学改性方法是指嵌段共聚、接枝共聚、交联或降解等。

而物理改性原则上应当是指在整个改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仅仅依靠各组分本身的物理特性、力学形变特性、形态的变化等实现其性能的改善或获得新的功能。

物理改性的方法有填充改性、共混改性两大类,人们通常吧具有增强效果的填充改性单独列出,称之为增强改性。

填充改性就是在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加入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是塑料制品的原料成本降低而达到增量的目的,或使塑料制品上午性能呢个有明显改变,即使在牺牲某些性能的同时,使人们所希望的另一些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增强改性往往是通过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以及云母硅灰石等具有特大长径或径厚比的填料加入到塑料中,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贡献。

再生聚丙烯(PP)塑料的改性利用

再生聚丙烯(PP)塑料的改性利用

增强改性回收PP的拉伸强度较低,一般制品在18~25MPa左右,用短玻璃纤维(SGF)增强后,其拉伸强度可达30~35MPa左右。

为了改进纤维与树脂的界面性能,常用偶联剂如KH550、KH560、 KH570等,偶联剂的用量一般是纤维含量的0.2%一1.5%,对不同情况有必要试验确定。

聚丙烯的氯化回收PP也可像回收PE一样进行氯化,氯化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

如APP经氯化可得到氯化APP(CAPP),它具有优良的粘结性能,可制造粘结剂,用于粘结PE、PVC、PA、金属等材料,如用作包装复合膜、双层PP膜、PP膜—纸、PP膜—铝箔等的粘合剂。

此外,CAPP也可以用作涂料、印刷油墨及极性树脂的加工助剂等。

聚丙烯的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化学改性还有接枝、嵌段等共聚改性。

聚丙烯接枝改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聚丙烯与金属、极性塑料、无机填料的粘结性或增溶性。

所用的接枝单体一般是丙烯酸及其酯类、马来酸酐及其酯类、马来酰亚胺类等。

接枝的方法有:①溶液法,在溶剂中加入过氧化物引发剂进行共聚;②辐射法,在高能射线下接枝;③熔融混炼法,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于熔融状态下混炼,进行接枝,常常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

接枝改性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接枝物的物化性能有关,也与接枝物的含量、接枝链的长度等有关,其基本性能与聚丙烯相似,但与极性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橡胶等的相容性可大大提高,接枝PP的结晶度和熔点随接枝物含量的提高而下降,透明性和低温热封性却提高。

南京塑泰专业生产马来酸酐接枝PP.回收聚丙烯的交联改性回收聚丙烯也可像聚乙烯一样进行交联改性,改性的机理同前面介绍的聚乙烯交联相近。

聚丙烯的催化裂解和热裂解聚丙烯在380~C左右裂解,可进行热裂解和催化裂解。

用硅/铝粉末(Si02/Al:03)作催化剂,催化剂可与裂解产物的气相和液相接触。

研究表明,用液相接触催化剂方法,可得到69%的液体产物,具有沸点30~270℃的,2〃C6到n-C1s石蜡油;气相接触催化,可获得54%(质量分数)液体产物,而且得到产物的速度要低得多。

改性聚丙烯八大应用领域

改性聚丙烯八大应用领域

改性聚丙烯八大应用领域一、以PP为载体的碳酸钙填充母料碳酸钙填充母料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诞生以来,已为塑料加工行业和全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年产量达一百多万吨,是改性塑料重要的品种之一。

填充母料的载体最初使用的是聚丙烯聚合时的副产物——无规聚丙烯(APP),故亦称之为APP母料。

后因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技术改造,无规聚丙烯的来源枯竭,而碳酸钙作为合成树脂紧缺年代的替代物,市场需求旺盛。

在此背景下以聚乙烯树脂为载体的碳酸钙填充母料应运而生,如LDPE1F7B至今仍然是多数填充母料的主要原料。

由于填充母料的主要用途是聚丙烯编织袋用的扁丝和打包带,从价格、相容性和扁丝强度等方面考虑,使用聚丙烯为载体树脂更适合于此种填充母料。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的轻工业部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率先推出以粉状聚丙烯为载体树脂的碳酸钙填充母料,称之为PPM母料,并于一九九二年获得国家级新产品称号。

PPM母料以小本体PP粉料为载体,在价格上比起1F7B等PE 树脂有显著优势,至今也仍保持着1000元/吨以上的差价。

同时PP 本身的密度低,意味着相同质量的树脂有更多数量的聚合物承担载体树脂的任务。

此外PP的强度高于PE,同样情况下可使扁丝、打包带等具有更高的强度,见表13、表14。

到及扁丝、打包带等制品类似的结果,即将PP为载体树脂的填充母料及其它树脂为载体的填充母料相比,按QB 1126-91《聚烯烃填充母料》行业标准规定制成的注塑样条中,当配方相同、制样设备、条件相同时,PP为载体的填充母料效果最好,见表15。

①粉状PP比粒状PP更便宜,更易及碳酸钙混合均匀,应优先使用。

②粉状PP的熔体流动速率不宜过大,4~10g/10min为好。

③粉状PP中没有加入抗氧剂、润滑剂等助剂,必须适量添加。

④粉状PP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降解,放出酸味,因此一定要问清生产时间,并及时使用,最好在聚合出后的一个月内用完。

⑤以粉状PP为载体的碳酸钙填充母料可以使用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加工,碳酸钙的比例可以达到80%以上。

探讨聚丙烯(PP)改性料的收缩率

探讨聚丙烯(PP)改性料的收缩率

聚丙烯是通用塑料中用量较大的品种之一,具有密度小,刚性好,耐挠曲,耐化学腐蚀,绝缘性好等优点。

它的不足之处是低温冲击性能较差、易老化、成型收缩率大。

通过改性可以改善聚丙烯的低温冲击性能、成型收缩和热老化性能。

使聚丙烯的使用范围大辐度扩大,在很多场合取代传统的工程塑料。

聚丙烯原料来源充足,价格便宜,因而近年来在塑料改性行业中聚丙烯改性占据首位,成为改性塑料的主要品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聚丙烯改性料的收缩率控制是聚丙烯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收缩率控制的好对聚丙烯改性料的推广使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特别是利用改性聚丙烯取代传统的工程塑料,收缩率这一点显得十分重要。

聚丙烯改性在国内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对聚丙烯改性理化性能的研究报导也很多,但对收缩率问题则很少有专门的报导。

本人集多年的实践经验就聚丙烯改性料的收缩率控制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1. 试验部分1.1 试验原料聚丙烯(PP)辽阳石油化纤总公司;高密度聚乙烯(HDPE)辽阳石油化纤总公司POE 美国杜邦公司; EPDM 荷兰DSM公司; SBS 岳阳石化总厂玻纤上海耀华;碳酸钙营口大石桥;滑石粉海城金新云母粉河北;助剂市售;低密度聚乙烯(LDPE)燕山石化1.2 试验设备及仪器公司熔融指数仪μPXRZ-400C 吉林大学科教仪器厂; 卡尺; 检测方法: ASTM D9551.3 试样制备和检测方法原料混合----挤出造粒----注塑打样(放置24h)----收缩率检测(环境温度为23℃)注塑条件:温度170℃---190℃ 压力 802. 结果讨论聚丙烯的收缩成型大是聚丙烯本身的一大缺点,这主要是由于聚丙烯的高结晶度所致。

结晶后的聚丙烯比重增大、体积缩小。

结晶度为0%和100%时其比重分别为0.851和0.936。

因此纯PP的成型收缩一般在1.7---2.2之间。

控制聚丙烯的成型收缩率主要是控制其原料成型时的结晶度:结晶度越小其成型收缩率也越小;反之,结晶度越高则成型收缩率也越大。

聚烯烃改性研究

聚烯烃改性研究

二、聚烯烃改性1、聚乙烯改性(1)国际上现用少量高密度聚乙烯掺入到低密度聚乙烯中以达到防止或减少封拈效果。

(2)加入少量(0.05~0.1% )油酸胺化物,可大为减少薄膜封粘。

如果加入0.5~2%的聚丙烯,可提高其透明度(3)用二氧化硅、碳素、粘土、碳酸钙,甚至一些工业废渣作为填充剂,填充量可达1:1,虽增强刚性,但抗张强度、延伸率、抗裂强度却有所下降,然而脆性化温度有所提高。

(4)以交联剂交联改性,为目前欧美研完的一种聚乙烯聚联改性新方法。

交联工艺有下列几种:A、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厂B、叠氦化物交联C、放射线交联D、热交联F、烷硅交联,H 、发泡交联。

(5)光氯化聚乙烯薄膜生产已经工业化,其可分为二种光氯化方法(①日本采用光氯化照射室方法,即将聚乙烯薄膜在照射室内二面用氯气与之接触,并在一面用紫外线照射,这样氯原子不断扩散,紫外线也溅射到薄膜上,即使不直接接触光的面,同样得以光氯化。

②利用透过室方法,即将聚乙烯薄膜在透过室内,在绝对抽真空情况下一面用光照射,仅只有一面与氯气接触,并在同一面用紫外线进行光照。

除上述两种光氯化方法外,若二面同时用紫外线照射,效果更佳。

经光氯化改性的聚乙烯薄膜,改变其表面不活泼而难于印刷的问题,不需进行表面处理即可印刷。

聚丙烯改性聚丙烯(PP)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易于成型加工、产品综合性能优良,用途非常广泛,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塑料品种之一。

但PP 也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缺点是耐寒性差,低温易脆裂;其次是收缩率大,抗蠕变性差,容易产生翘曲变形。

与传统工程塑料相比,PP 还存在耐候性差,涂饰、着色和黏合等二次加工性能差,与其他极性聚合物和无机填料的相容性差等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PP 的高性能化、工程化、功能化是目前改性PP 的主要研究方向。

PP 改性可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主要指共聚、接枝、交联等,通过改变P 的分子结构以达到改性目的。

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简介

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简介

目录一聚丙烯聚丙烯的性能(1)优点1)聚丙烯密度为~cm3,是通用塑料中最轻的一种;2)具有优良的耐热性,长期使用温度可高达100~120℃,无载荷时使用温度可达150℃,是通用塑料中唯一能在水中煮沸,并能经受135℃的消毒温度的品种;3)聚丙烯是一种非极性塑料,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并且结晶度越高,化学稳定性越好,室温下只有强氧化性酸(如发烟硫酸、硝酸)对它有腐蚀作用。

吸水性很小,吸水率不到%;4)力学强度、刚性和耐应力开裂都超过高密度聚乙烯,而且有突出的延伸性和抗弯曲疲劳性能;5)电绝缘性能优良,特别是高频绝缘性好,击穿电压强度也高,加上吸水率低,可用于120℃的无线电、电视的耐热绝缘材料;6)综合性能优异,易加工、生产成本低。

(2)缺点1)聚丙烯的耐低温性能不如聚乙烯,脆化温度约为-30~-10℃,低温甚至室温下的抗冲击性能不佳,低温易脆;2)在成型和使用中易受光、热、氧的作用而老化;3)熔点较低、热变形温度低、抗蠕变性差、尺寸稳定性不好。

聚丙烯链的立体结构丙烯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聚合后,所得聚合物的X射线构型有等规、间规和无规三种。

在PP生产过程中,尽管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和不同的操作条件,但工业PP产品主要是等规PP(含有少量的无规物和间规物)。

聚丙烯的晶体结构PP的晶体类型有以下几种1)单晶:通常只能在极稀溶液或缓慢结晶时得到,是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薄片状晶体;2)球晶:是高聚物结晶最常见的特征形式,当结晶性聚合物从浓溶液析出或熔体冷却结晶时,在不存在应力或流动的情况下都倾向于生成球晶;3)树枝状晶;4)孪晶,等。

聚丙烯的结晶度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参数,聚丙烯的许多宏观物理机械性能都与结晶度直接相关。

聚丙烯的结晶度不仅与分子链的立构规整性有关,而且与结晶条件、是否添加成核剂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聚丙烯改性1、共聚采用共聚技术,改进PP的韧性、流动性等。

2、接枝采用接枝改性制备具有极性的PP,从而提高PP的印刷性、与无机填料的黏结性、与极性聚合物的混合能力、改善抗静电性等。

聚丙烯和聚乙烯熔融接枝改性及增容汇总

聚丙烯和聚乙烯熔融接枝改性及增容汇总

聚丙烯和聚乙烯熔融接枝改性及增容丁生龙柳明珠3(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730000丁生龙男,34岁, 博士生, 现从事高分子改性及加工方面的研究。

3联系人,E 2mail :m2zliu @1631co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98107601552005202228收稿,2005205228接受摘要近年来, 有关高分子改性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热塑性塑料聚丙烯和聚乙烯熔融接枝改性的常用单体、提高接枝率的方法、增容作用和接枝物的表征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聚丙烯聚乙烯熔融接枝丙烯酸马来酸酐Progress in the Modi fication and Compatibility of Polypropylene andPolyethylene in the Melt StateDing Shenglong , Liu 3(C 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 , Abstract Much recently. M odification under meltcondition and PE , both of which belong to the thermal 2plastic , such as the acrylic acid and maleic anhydride and their derivates were The ways of increasing the graft yields and com patibilities ,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ly olefin were als described.K ey w ords P olypropylene , P olyethylene , Melting grafting , Acrylic acid , Maleic anhydride聚丙烯树脂(PP 由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如高抗张强度、压缩强度、刚性、硬度、耐应力开裂等、耐化学腐蚀性、良好的电绝缘性和易于加工成型等性能, 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前途的热塑性塑料之一。

聚丙烯中添加少量聚乙烯拉丝的作用

聚丙烯中添加少量聚乙烯拉丝的作用

聚丙烯中添加少量聚乙烯拉丝的作用节选自《拉丝疑难问题分析及处理》之六十七王永仁《中国塑编》杂志社【湖北来电】我们看到有的塑编企业在拉丝的聚丙烯中添加少量的聚乙烯,请问有何作用?【答疑参考】拉丝的聚丙烯中添加少量的聚乙烯可以起到改性作用,这一点已经被很多塑编企业所证明。

共混是塑编原料改性的基本手段,共混改性就象在铁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碳元素一样,按碳元素的含量可使铁改性成为铸铁、钢。

塑料共混,也是类同这个道理。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是塑编的课题之一,尽管我们塑编企业有很多共混的生产经验,但是能从理论上指导生产还是一个难题。

聚丙烯PP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优良的耐热性能,较好的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刚性等。

但聚丙烯的成型收率大,低温脆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等较差,这些可以通过共混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目前聚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改性的研究和应用得到很大发展,在生产中有了一定的成熟经验。

对于拉丝来讲,聚丙烯中添加少量的聚乙烯有以下几点好处:1、增加韧性抗冲击聚乙烯与聚丙烯共混,因为两者极性相近,具有较好的热力学相容性。

在PP/HDPE共混物中,当HDPE的含量在10%时,它在-200C下的落球冲击强度可比聚丙烯提高八倍以上,可见抗低温性能提高很多。

塑编企业的实践证明,在PP/HDPE共混物中,当HDPE的含量在5%时,扁丝的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生产的编织袋有明显变软的感觉,抗跌落实验性能有所提高。

2、减少扁丝起毛在PP/HDPE共混物中,当HDPE的含量在3~8%时,在40倍显微镜下观察,扁丝的起毛现象明显减少,因此粉尘中扁丝的毛刺也明显减少。

3、减少扁丝劈丝在PP/HDPE共混物中,当HDPE的含量在3~8%时,扁丝劈丝现象有所减少。

用手横向拉扁丝时,比没有共混时,可以感觉到有点拉力。

也可以发现,冷却的薄膜有点柔软,分丝时不容易断丝。

4、编织断丝率少由于增加韧性,扁丝抗冲击;由于减少起毛,扁丝通过各个导丝孔顺利;由于扁丝劈丝少,断丝少;这些因素都使编织时断丝率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40
28.5
17
17.6
18
PP的发泡(连续化工艺)
发泡剂 的溶解
泡核 的形成
泡核 的生长 及稳定
世界上已商品化的最先进的聚丙烯的发泡技术是利用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经丙烷或丁烷发泡来实现的。但是高熔体强度聚丙烯树脂价格较高且使 用易燃的发泡剂, 设备须经特殊的防爆处理, 因此聚丙烯发泡材料的成 本较高,该工艺生产的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市场仍以超过年20%的速度增长.
发泡聚丙烯产品应用


包 装


包 装

应 用


品 包 装
绝 缘
建 筑
体 育 休 闲
30倍EPP静态压缩曲线
Compression stress (MPa)
0.6 0.5 0.4 0.3 0.2 0.1
Stra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聚乙烯改性材料
聚丙烯改性材料
研究方向
方向定位 研发 “基础研究—中试—产业化”成套核心技术
聚合物发泡技术 超临界流体辅助加工技术
基础研究:泡孔结构调控的实现方法 泡孔结构对聚合物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 发泡珠粒水蒸气成型时的粘结机制
应用研究:聚合物发泡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及工程化应用
以应用为导向,通过解决应用研究中的基础科学问题, 来进一步地服务于工程化应用!
17
超临界流体挤出PP发泡片材
拥有自主搭
PP发泡片材:密度 0.2-0.5 g/cm3 厚度 1 – 3 mm
超临界流体加工平台
超临界微发泡注塑设备
发泡粒子成型机
发泡片材吸塑成型机
釜压发泡设备
泡沫塑料的市场构成
PU PS
PE
PP PVC
Extruded PP XPP发泡片材 PP发泡片材
PP Beads (EPP)
均相成核速率
Jhom N
2γlg exp πm
异相成核速率



3k
TB sys
16πγlg Pbub ,0
3

Psys
2
Jhet

lim
n
n

i 1

N
2 3
Q
θc ,iΔβ n

2γlg
πmF θc ,iΔβ
exp
/en/home/applications/automotive/AutomotivSAE会议于底特律
聚合物发泡原理
gas
+
polymer
超临界流体注入
混合扩散过程 扩散控制
泡孔成型
泡孔成核
EPP的制造与模压成型 (间歇式工艺)
聚丙烯发泡技术---发泡粒子
石化行业-中石化 PP基础原材料
PP发泡工业材料
包装行业
塑机装备制造业
汽车行业
连续化超临界加工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装备要求
• 超临界流体的准确 计量与输送
• 两端开放式系统中 高压环境的建立
• 均相混合体系实现 • 系统的密封与运行
核心技术
• 均相聚合物熔体与超临界流体混合体系 • 强不稳态环境的实现 • 泡孔成核、生长及稳定化
2000吨/年(产业化)
2015
(1)专有发泡分散体系/搅拌---高效分散---高产能 (2)蒸汽自动加热控温策略----±0.1℃ (3)全新设计卸料体系---高效压降控制---高成品率
EPP模压制品
EPP bead foams with foam expansion of 15, 30, 45, and 60 times are available in our lab.
EPP模压制品性能
制品密度
g/l
倍率
压缩强度
psi
@25%
拉伸强度
psi
断裂伸长率
%
(标称应变)
JSP P30
JSP 实测
Kaneka P30
宁波#3珠 宁波#3珠 粒 N16 粒N23
30
31
30
27.6
28
30
29
30
32
32
18.85 20.74 21.75 17.52 17.24
62.35 62.35 62.35 59.45
聚烯烃改性材料进展
2019年11月
报告内容
➢ 聚烯烃材料 ➢ 聚烯烃应用及改性 ➢ 聚烯烃发泡及应用
聚烯烃(PO)
聚烯烃结构
烯烃单体
聚烯烃(PO)
世界主要塑料产品
PVC 19%
ABS 4%
PS 7%
PET
HDPE
7%
17%
LLDPE 11%
PP 24%
World Plastics Demand
PP resin + additives
TP
造粒
Micro-Granulate Dryer
Blowing agent
Water
发泡
Silo
Steam System
Foam Press
成型
聚丙烯发泡粒子(EPP)
EPP = Expanded Polypropylene
PP Pellets Expansion
EPP Beads
Steam Chest Molding
Foam Molded
JSP公司年生产销售超过10万吨的EPP发泡粒子及模压制品 主要用于汽车的保险杠杠芯材料等方面,销售额逾八亿美元.
釜压法EPP的核心技术
PP resin + additives
TP
Blowing agent
微造粒
Micro-Granulate
16πγl3g F
θc ,iΔβ
Stress(MPa) 0.000 0.042 0.063 0.088 0.104 0.115 0.127 0.140 0.154 0.171 0.191 0.216 0.247 0.288 0.344 0.422
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Strain (%)
汽车中的EPP发泡材料
()
LDPE 11%
聚烯烃特点
聚烯烃加工
聚烯烃应用
聚乙烯
聚丙烯
聚烯烃加工改性应用
✓ 填充改性:无机填料及有机调料 ✓ 增韧改性:橡胶及弹性体增韧
刚性粒子增韧 ✓ 共混改性:塑塑及橡塑共混 ✓ 功能改性:抗紫外及防老化
聚烯烃釜内改性应用
✓ 聚烯烃链结构调控 ✓ 聚合工艺研究 ✓ 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剂 ✓ 高性能低成本助剂
Water

发泡



Dryer
20吨/年(中试) 200吨/年(产业化示范) 2000吨/年(产业化)
(1)专用装备---自主设计制造 (2)塑料改性及微造粒技术
(3)专有的聚丙烯CO2釜压发泡工艺
中试设备完善定型
20吨/年(中试)
2010
示范生产线投产
200吨/年(示范线)
2013
量产产线设计及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