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管理法释义(1)完整篇.doc

合集下载

经济法名词解释

经济法名词解释

经济法名词解释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不能简单理解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因为现代法律已将政治、文化等领域都纳入其调整范围。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不能简单理解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因为现代法律已将政治、文化等领域都纳入其调整范围。

经济法调整的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但不能将经济法简单地等同于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因为经济法调整的不是所有的经济关系。

而有特定范围。

同时它不调整人身关系。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但调整经济关系不全是经济法。

因为经济关系体现为多元化的社会关系。

只有当这种社会关系纳入法律调整后才属于法律的调整对象。

即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但现代法律不仅调整经济关系而且调整非经济关系。

如刑法、行政法等也调整一定的经济关系。

因此经济法的概念不是排他的。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但这种法律不是由民法、商法或行政法等单行法来调整的,而是由其专门的法律来调整的。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它并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是以往传统的法律部门(民法、商法等)的分支或横断于传统法律部门而形成的。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产生于资本主义垄断阶段,是对传统法律的修正与补充。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是从宏观上对经济的协调与控制为己任的。

它主要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而且主要是国家同构成国家宏观经济体系的主体之间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在现行法律体系中是独立的,但在历史上并不是从来如此。

在历史上它曾从属于民法或行政法等部门,直到后来才独立成为一个新的法律部门。

单片机,全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微型计算机,通常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一种控制器。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釋1公共物品:昱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以満足社会公共黑要的物品和服氛 公共物品具拥圉E 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基本 待征。

m 卿他性是指无法幷際他人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在生产水平既走的情况下,堵加TS 肖罄者不 会减少其他消黄者的消妾数呈.或肴说许多人可以同时;肖赛同f 品°公共物品不能由市駅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并 且行为。

2成本分析: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称为成本收入分析法。

是将项目的爰益人与支出成本、经莒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星的情况。

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步骤为:(1)根垢政府确走的建设目标• 提出多种备选方宰;(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另忖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赛用并予以加总;(3 )按照赛用高低SE出砖•以供决策考选盘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昱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一种。

是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頂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星政府的m 怖场性再分配活动。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 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彩呃就趣大。

也就是说,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 职自憑强。

在转移性支出中,补助支出的份额最大,从经济彩呵看•也星补助支出最为重要。

5财政补贴:皤价格补贴或财政价格补瓯 星一种彩呵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飒需求 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此外,政府还提供若干形式比较隐菠的补贴,如财政贴 息、税前还贷及税收支出等。

6财政贴息: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

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躺利息■其实质便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 7税前还贷:是财政补碱为隐蔽的一种形式。

政府在计算企业应税所得时■将企业应当归还的躺从中扣去■相应减 小企业纳税基数「其实质便星免去了企业的一部分陽「相当于政府为企业归还了一部分贷款。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全)

1、非市场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保障、管理、法律服务等作用的组织,包括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技术研究、开发和咨询机构、服务机构以及法律服务机构。

2、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3、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4、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

5、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6、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的组织。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此外,非营利性的公共组织也是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形成了所谓的公共事业组织。

7、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8、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9、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10、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交流,互通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11、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12、消极控制就是禁止或限制控制对象发生某些行为,既包括记过、降级、停职、判刑等正式的控制方式,也包括嘲讽、白眼等非正式方式。

财经基础知识第四章公共经济管理

财经基础知识第四章公共经济管理

第四章 公共经济管理
(2)避免政府失灵的对策 1)进行体制改革。 2)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机制。 3)引入利润动机。 4)对国家的税收和支出加以约束。
第四章 公共经济管理
3. 我国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举措
(1)推动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3)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4)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治理 (5)代表公平和正义
2. 经济手段
(1)经济手段的类型 1)价格。 2)税收。 3)信贷。
第四章 公共经济管理
(2)经济手段的功能 1)分配功能。 2)调节功能。 3)控制功能。 4)动力功能。 (3)经济手段的优点
第四章 公共经济管理
3. 法律手段
(1)法律手段的类型 (2)法律手段的特点 1)规范性。 2)强制性。 3)责任性。 4)稳定性。 (3)法律手段的完善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公共经济管理的组织
第四章 公共经济管理
一、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
是指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公共 部门经济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部门与市场之间的结构模式与整个 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二、公共经济管理体系
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公共经济管理,由公共经济管理的组织、目标、政 策、手段等构成的具有完整管理功能的有机整体。
第一节
经济运行中的市场与政府
第四章 公共经济管理
一、市场调节资源配置
1. 资源配置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2. 市场机制
资源配置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实现的。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是通 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 进行配置。

公共经济管理法释义(三).doc

公共经济管理法释义(三).doc

公共经济管理法释义(三)-(四)《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第6条(关于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的概括性规定)1. 关联理论本条是关于限制外商投资项目的规定,涉及基于本国的产业、安全和环境等考虑限制外资准入的问题。

条文中列举的产业领域明显区别于鼓励类的产业项目,它们或者技术上比较落后,或者对于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比较大,或者需要特殊的政策措施保护,或者根据对外开放的步伐要求量力而行逐步为之。

由于其特殊性,国家对于这类产业领域的外资进入采取限制的态度,结合实际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逐步、适度开放。

2. 规范阐释本条规定了五个方面限制外商进入的产业领域,《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其细化为13个方面,即: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规定限制的其他产业。

其中每一个具体的产业项目,又有相关的细目规定。

3. 关联案例三九与日本八九联手展业。

2003年春节前夕,三九企业集团总裁赵新先与日本规模最大的连锁药店之一的八九君泽株式会社社长石田共同宣布,双方将全面合作在中国拓展医药连锁产业。

八九选择与三九合作,除了三九是中国中药第一品牌之外,它看中的是三九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强大网络。

三九连锁药店已建成门店近千家,分布在全国15个省份的20多个城市,其成长迅速,业绩稳定上升。

三九选择八九,则是提升三九连锁药店经营规模、经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将会推动三九的中药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为它开拓日本市场奠定了基础,八九君泽是日本最大的连锁药业集团——威露西阿集团的核心企业,该集团拥有1500家连锁药店,销售网覆盖全日本。

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规定,关于药品的批发、零售和物流配送属于限制类的项目,但是,鉴于中国市场的诱惑,国外医药连锁企业纷纷谋划各自的中国攻略,积极抢滩中国医药市场,中国医药零售业重组是大势所趋。

公共管理类 经济管理-解释说明

公共管理类 经济管理-解释说明

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主题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和概括。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的内容:1.1 概述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领域。

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经济管理的作用和影响力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经济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与经济管理的关系以及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经济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协调的管理活动。

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策略和政策,经济管理旨在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公共管理则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对公共事务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的过程。

公共管理与经济管理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经济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管理则为经济管理提供了法律框架、政策指导和公共资源支持。

其次,经济管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首先,经济管理的良好实践能够推动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其次,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改善社会福利和民生水平。

通过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的福祉。

同时,经济管理还能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防范和化解社会经济风险,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公共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经济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与经济管理的关系以及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并为未来的公共管理提供启示和展望。

1.2 文章结构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会介绍本文的章节分布和内容安排。

本文一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我们会概述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第11章 公共经济管理法的一般原理

第11章 公共经济管理法的一般原理
18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 资本开拓海外市场,国家社会化管理职能初步 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公共经济管理职能从 社会化大分工中自然成长起来,同时企业,行 业内部的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管理关系被外部化. 随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国家将承担起更多的 经济调节职能.
二,公共经济管理法的地位 (二)公共经济管理法的性质
?这是指在公共经济管理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中要贯彻对等与合作的理念从而在具体的公共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中建立起以市场原则公共利益认同原则对等原则基础上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公共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11章 公共经济管理法的一般原理 11章
[重点问题] 重点问题]
公共经济管理法的Biblioteka 念 公共经济管理法的性质 公共经济管理法的地位 公共经济管理法的原则
第一节 公共经济管理法的概念和地位 一,公共经济管理法的概念
经济管理包括私人对其财产和经济事务的管理 和国家对财产和经济事务的公共管理.后者即 所谓公共经济管理. 公共经济管理法是调整公共经济管理关系或公 共经济管理中形成的有关经济关系,在经济法 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二,公共经济管理法的地位 (一)公共经济管理法的产生
三,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或经济的因素必 然要引进公共管理及法律制度.在公共经 济管理的立法,执法,司法中也要引入选 择,竞争和市场激励因素. 公共经济管理法的公平原则需要和效率相 协调.
四,政府主导与司法审查相结 合的原则
公共经济管理关系直接体现国家意志,国 家意志具有主导作用,同时受到具体当事 人的意志选择性的制约. 要促进国家与相对人的激励相容,保证政 府限权守信,除政府自觉以外,还必须建 立责任政府,包括对任何公共经济管理行 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共享管理办法》的解读

共享管理办法》的解读

共享管理办法》的解读文档模板范本共享管理办法解读一、前言共享经济近年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然而,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管理和监管问题。

为此,本文旨在对《共享管理办法》进行解读,为相关企业和管理机构在实践中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立法背景2016年5月30日,国务院印发《推进共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7号),提出了共享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其中,明确了要制定《共享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和《共享经济管理办法》,为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于2018年6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共享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和《共享管理办法》,正式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三、主要内容1. 共享经济定义本办法对共享经济进行了明确定义,即指依托互联网平台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将闲置资源或者生产要素通过借用、租赁、共同使用等方式进行共享和流通,促进社会协同效应的新型经济形式。

2. 运营主体管理本办法规定,共享经济平台运营主体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经营许可,建立健全用户身份认证、信息安全保护、投诉反馈机制等制度,对平台上的信息和交易进行有效管理。

3. 用户权益保护本办法强调,共享经济平台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用户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竞争权、合法权益等基本权益。

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风险提示和违规处理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4. 信息公示和信用评价本办法规定,共享经济平台应当向社会公示平台信息、服务标准、交易规则等相关信息,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并采取多种方式对经营主体和用户的信用进行评估,强化经营和使用者的诚信意识。

5. 管理与监管本办法明确了相关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共享经济平台的监管职责,要求加强监管和服务配套建设,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四、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 《共享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 《共享管理办法》3. 共享经济平台的营业执照和相关经营许可证明材料4. 共享经济平台的用户身份认证和交易信息管理制度文件5. 消费者投诉反馈处理记录和违规处理记录等相关资料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共享经济:依托互联网平台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将闲置资源或者生产要素通过借用、租赁、共同使用等方式进行共享和流通,促进社会协同效应的新型经济形式。

《经济法》(经工管)法理

《经济法》(经工管)法理

06 跨国经济交易与争端解决 机制
国际贸易惯例及规则简介
1 2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详细阐述了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贸易术语和交货条 件。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为国际货物销售提供了统一的法律规则,促进了 国际贸易的发展。
3
国际贸易支付规则
包括信用证、托收等支付方式的规定,确保了国 际贸易资金的安全和顺畅。
02 03
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效力
集体合同是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 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的书面协议。集 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关系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形式,两者在效力上 相互补充。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02 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公司法律制度概述
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 经济组织。
公司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需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公司的种类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公司的权利和义务
享有自主经营权、财产权等,同时承担社会 责任和法定义务。
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国内外经济法发展概况
国内发展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法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 、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同时,我国经济法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理论体系。
国外发展概况
在国外,经济法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模式。一 些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早期就开始注重运用法律手段 调整经济关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济法体系。而一 些发展中国家则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 本国国情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经济法。当前,随着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 密,经济法在国际层面上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完整版)经济法名词解释(最完整)

(完整版)经济法名词解释(最完整)

经济法名词解释1)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2)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范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是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4)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具有的自己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5)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6)经济职权:是指国家机关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时依法享有的权利。

7)公司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于公司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公司法既是组织法,也是行为法,但主要是组织法。

8)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9)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投资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10)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可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11)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12)发起设立:是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方式之一,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

13)募集设立:是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方式之一,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

14)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15)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登记成立的公司。

外国公司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6)母公司(子公司):根据公司在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

经济法梳理精选全文

经济法梳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经济法重点梳理名词解释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等公共权力组织为社会公共利益而干预市场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各种经济法律规范之中的,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宏观调控法: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市场规制法:调整政府等公共权力组织在市场规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违背公序良俗、诚实守信、商业道德的竞争行为。

商业贿赂: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质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市场混淆行为:经营者他人仿冒识别性标识从事市场交易,引起公众混淆,造成或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认的行为。

误导性商业宣传行为:经营者在商品上、或者以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特点、价格、产地、使用方法等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行为。

商业诋毁行为: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不当有奖推销:经营者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消费者: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消费的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居民。

经营者:向消费者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市场主体。

产品缺陷: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产品瑕疵:广义是指产品不符合其应当具有的质量要求,狭义指一般性的质量问题,如产品的外观,使用性能等方面。

经营者集中: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垄断协议: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旨在排除、限制竞争或者实际上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管理(讲义)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管理(讲义)

第一部分市场经济第一节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一、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和组织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

经济体制的要素包括:产权组织形式,经济运行机制,收入分配方式,经济决策结构,经济管理组织,政府调控手段等。

根据以上要素,可将当代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分为四种主要类型:(1)自由市场经济;(2)社会市场经济;(3)政府导向市场经济;(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生产关系制度体系的总和,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从广义上讲,经济学也根据人类谋生的不同方式,对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进行以下划分:(1)以生产方法为标准,分为渔猎社会、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

(2)以交换方式为标准,分为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电子经济。

(3)以交换范围为标准,分为家庭经济、城市经济、国家经济、区域经济、世界经济(全球经济)。

(4)以生产要素为标准,分为资源密集型经济、劳动密集型经济、资本密集型经济、技术密集型经济、碉识密集型经济。

(5)以经济成长为标准,分为传统农业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碉量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相互依存,经济制度都有一定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也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制度。

一般来说,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但反过来经济体制也制约经济制度,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起决定作用。

同一经济制度可以采用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实现形式也可用于不同的经济制度。

二、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去,生最佳的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1)计划配置资源方式,即以国家计划为中心,用行政指令的办法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社会经济资源分配。

(2)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即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公共经济管理

公共经济管理

公共经济管理
公共经济管理,是一个涉及公共经济活动的宏观性的经济管理,它的核心是实现公共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公共经济管理包括国家的公共政策设定,包括税收、财政、金融、贸易、产业及人口等政策;资源管理,包括自然资源、金融资源、技术资源等;以及有效的公共经济服务,包括社会保障、供给管理、政府采购、投资、财政债务管理及公共管理服务等。

通过完善公共经济管理,既可以提高政府的效能,又可以合理分配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改善社会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公共经济管理是一种涉及公共经济活动的宏观性经济管理,目的在于实现公共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公共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doc 5页)

公共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doc 5页)

公共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定义公共部门经济学,又称政府经济学,它是由(公共)财政学发展而来的。

在有些学者眼里,(公共)财政学、政府经济学和公共部门经济学是同一个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的名称;而在另一些学者眼里,它们是同一个研究领域的不同名称。

公共部门的核心部分是政府,所以“公共部门经济学”也被称为“政府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是既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构成公共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在当前,建立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公共经济管理,是我国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既年青,又古老。

它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在西方诞生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它的前身是财政学,而财政学的思想源远流长。

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财政学的诞生,以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问世作为标志。

在该书中,斯密论述了财政学的许多基本原理。

他认为,国家职能是保护社会不受侵犯,保护个人不受侵犯和压迫,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与之相对应,国家的主要财政支出包括国防费、司法费、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等;而为了保证财政支出,就必须有财政收入。

后来,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财政学都深受斯密思想的影响。

直到20世纪30年代财政学一直是在斯密的思想框架下发展的。

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革命及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为财政学提供了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新的理论基础,并拓展了财政学的研究主题,特别是对政府经济活动的研究。

1936年马尔科的《公共财政学基本原理》一书的英译本在美国的出版,使得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的由欧洲大陆学者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改造过的新财政观(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经济理论等)进入英美财政学者的视野,并使英美的财政学发展逐渐转轨。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财政学最终实现向公共经济学的转变,其主要标志是1959年马斯格雷夫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1964年科尔姆的《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作用理论概论》和1965年约翰森的《公共经济学》三本书的出版。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经济法复习笔记一、名词解释(一)经济法1.经济法的概念(从调整对象的角度):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型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

1)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公共经济管理关系,是在国家经济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2)维护公平竞争关系,是指现代国家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其活力,采取相关措施维护、促进、限制竞争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3)组织管理型的流转和协作关系,是直接体现国家意志而超越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二)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公司必备的规定公司组织及活动的基本原则的书面文件,是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的股东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

《公司法》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三)一人公司《公司法》中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

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四)累积投票制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可以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

《公司法》所称累积投票制,是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五)不正当竞争行为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对违反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但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未作具体规定的,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一、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理。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以下几种表现类型:假冒行为、限购排挤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降价排挤行为、搭售行为、不正当奖售行为、诋毁商誉行为、串通招投标行为、行政垄断行为和地方封锁行为(六)经营者集中1.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1)经营者合并;2)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3)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管理法释义(一)- (一)立法状况《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是一个典型的产业政策法规。

产业政策法是一国有关规划、诱导和干预产业的形成、发展的经济政策及其制订、实施等的法,主要是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法。

其目的在立足于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和经济手段,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指令性计划式微,早在党“十三大”报告中就提出:“计划管理的重点应转向制定产业政策,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产业政策的实现。

”也就是说,国家的规划和计划,将主要通过产业政策来实现,而在法治国家,产业政策也需在法治的条件和框架内贯彻实施,产业政策法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看,我国将以五种加以推动和实现:一是支持性产业政策。

即对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能力、对产业升级能够起重要作用的特定的产业、企业和产品,通过注入资本金、财政贴息、发行债券、债转股等手段来支持其发展。

二是鼓励性产业政策。

对于国家鼓励的传统产业改造,以及成长性的战略产业和战略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用减免税收的办法鼓励其发展。

三是竞争性产业政策。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自然垄断、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外,将大多数行业、企业和产品都纳入市场竞争的范围,在投资税收政策、技术质量标准、竞争法和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创造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

四是限制性产业政策。

对污染环境、技术水平落后、严重供大于求的产业实行限制性产业政策,促使其淘汰。

五是保护性产业政策。

针对农业和服务业这两个国际竞争能力较弱的产业,特别是针对一些幼稚产业,可以实施既不违背世贸组织法律框架,又能顾及我国产业安全,保护幼稚产业以及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鉴于产业政策法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征,它并不宜系统地编纂立法的,但是有关的法律法规为数不少。

1997年,国家计委、经贸委和外经贸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后经修订,该目录及附件由国务院于2002年批准实施。

《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也是国务院于2002年颁行的,它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外商投资项目,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

因此,《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其附件,是一个系统的相互配合的产业政策法规群,学习的时候应该融会贯通,不可顾此失彼。

(二)关联法规阐释1、《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目录中规定的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

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规定限制的其他产业。

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其他行业;国家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规定禁止的其他产业。

以上相同类别中各自包括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这在学习时需要参考具体条文。

同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附件对于鼓励类和限制类的外商投资产业的具体投资比例、投资方式和投资开放时间表,依具体行业领域的不同分别作了规定。

2、《中小企业促进法》该法是一部重要的产业政策立法,2002年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共七章四十五条,其中第一章为总则,第二章为资金扶持,第三章为创业扶持,第四章为技术创新,第五章为市场开拓,第六章为社会服务,第七章为附则。

为了理解和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各项规定,以下关联法规也是值得注意的,大致有:《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国(1998年);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1998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1999年);《科学技术部、财政《关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1999年);(2000年);《关于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的意见》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00年);《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等等。

3、其他相关法规要比较完整地了解产业政策法的情况,以下关联法规也是《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国务院1994年颁行);值得关注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国务院1994年印发);《水利产业政策》(国家计委1997年发布);《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国务院1982年制定,2001年修订);《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国务院1993年制定,2001年修订);《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2001年);《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国务院2000年批准发布);《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2000年),等等。

二、法条阐释(一)《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第1、2、3、12条(目的、依据、制定和修改权限、适用范围等)1. 关联理论该四条涉及产业政策法的一般原理。

关于产业政策法,前面已有定义。

其中产业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的认识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的。

“产业”一词,最早由重农学派提出,当时主要指农业。

资本主义大生产出现以后,产业主要指工业,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服务业和各种非生产性的产业迅速发展,使产业的内涵随之发生了变化,即产业不仅指物质生产部门,而且指所有从事经营活动并提供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群体。

有学者认为,“所谓产业,简单地说,是生产性企业、行业、部门的总称”。

概言之,产业的内涵是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提供同一产品或劳务的企业群体、行业、部门,外延是某类企业群体、行业和部门。

可见,产业涉及到了微观的企业组织、宏观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观的各行业,它是宏观和微观相融合的经济关系。

其次涉及产业政策的概念,争论颇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最早使用产业政策一词,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中。

有学者认为,产业政策是用来改进经济的供给潜力,即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的一切政策手段。

也有学者指出,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对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进行干预,对企业行为进行某些限制和诱导,从而对产业发展方向施加影响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的总和。

还有一种解释是把产业结构政策称为产业政策,这是最狭义的产业政策定义。

应当认为,产业政策是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的,因为产业政策有层次和范围之分。

广义的产业政策从国家整体层面界定,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其他产业政策;其中具有突出意义、最能反映产业政策特点的,则是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展开的各种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法的概念本身,就体现了政策和法在经济领域无时无处不在的互动关系。

产业政策法是产业政策法治化的产物和结果,它具有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主体的法律化,主体行为可问责,行政主导和司法审查作为最终救济手段(这时入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个显著进步和好处)相结合等特征。

2. 规范阐释本规定的目的,就是要在外商投资领域内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目标,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合理地利用外资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服务。

关于本规定的适用范围,它适用于在我国境内投资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项目以及其他形式的外商投资项目。

另外,依据本规定第16条,华侨和港澳台资虽然不属于外商投资的范畴,但又与一般的内国投资有着明显的区别,为了鼓励华侨和港澳台到大陆投资经营,对于他们投资经营的产业项目,比照本规定执行。

产业政策法乃是产业政策的法治化,具有相当强的政策性和经济性,其制定权主体与一般的民事刑事等基本法律相区别,大都为职能管理部门和具体行业主管部门,当然也不排除由国家权力机关制订《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样的法律。

根据规定第3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定和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情况,定期编制和适时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这也可以说是对产业政策立法主体特征的一种解读。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是指导审批外商投资项目的依据,本规定第12条规定,“外商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性质分别由发展计划部门和经贸部门审批、备案;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由外经贸部门审批、备案。

其中,限制类限额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相应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此类项目的审批权不得下放。

属于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开放的外商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涉及配额、许可证的外商投资项目,须先向外经贸部门申请配额、许可证。

法律、行政法规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和办法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诚如本规定将外商投资项目依据其对国民经济的不同作用和影响划分了四个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产业项目的审批机关或部门也是不一样的。

另需注意的是,上述规定中的经贸部门和外经贸部门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已合并成商务部了。

3. 关联案例及其法律适用丽斯美容店无照经营案。

台商王×欲开办一家名为“丽斯”的美容店,在申请办理工商登记时被告知:外商不能经营此业,要办也只能与国内人士合资,并事先取得卫生部门的许可。

王×遂与一位朋友、大陆居民小赵一起,租下一间铺面,并与法国某美容连锁公司签订了特许经营合同,向其交付特许经营加盟费,按照法国公司已经通过的ISO9002认证标准,对铺面进行装修,并办妥卫生部门和消防部门的批文。

当他们准备就绪,到工商行政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时,却正值当地“扫黄打非”,新办美容店“一律停止”。

至此,王×为筹办该店,已放弃原先的工作,并投入巨资,每月还得交租金、给美容师发工资等,情急之下便擅自营业。

不久,在“清理无照经营联合行动”中,“丽斯”美容店被查封,王×被气得生病住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