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儿体质学说谈小儿针刺深浅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针刺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针灸的基本技术之一。
针刺的深浅是治疗的关键,针刺深度的掌握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针刺深浅由针的长度和针刺入的深度决定。
针刺长度越长,深度越深,所产生的刺激作用越强烈。
一般来说,针刺手法要轻、缓、稳,深浅适中,以防止伤及有关重要部位,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对于不同的疾病,针刺的深浅也有所差异,常见疾病的针刺深浅如下:
1. 外感病:一般针刺浅,以不针及筋、骨为原则。
常见的按揭点有阳白、风池、风门、肺俞等。
2. 内伤病:一般针刺深,可刺至肌肉层、浅筋层,用以调节脏器功能。
常见的穴位有胃俞、气海、脾俞、肝俞等。
3. 五官病:一般针刺较浅,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
常见的穴位有目内鼻、听会、颊车、迎香等。
4. 妇科病:一般针灸深入到经穴的深层,以调节女性的生殖系统。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三阴交、血海、卵巢等。
总之,针刺深浅的关键在于科学、严谨地判断病情,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体质特点,合理地选择针灸技术和穴位,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同时,医师在使用针灸前,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以及身体状况,确定刺激的深浅和穴位的选择,对针刺手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处理,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穴位的深度怎样把握
针灸穴位的深度怎样把握1、针灸穴位的深度怎样把握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人喻穴皮肉的深浅。
掌握针刺的深度,应以既要有针下气至感觉,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
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时,还必须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经脉循行深浅、季节时令、医者针法经验和得气的需要等诸多因素作综合考虑,灵活掌握。
老年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
青壮之龄,血气方刚,可适当深之。
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可适当深刺。
凡头面和胸背部腧穴针刺宜浅,四肢和臀腹部腧穴针刺可适当深刺。
经脉较深,刺经可深,络脉较浅,刺络宜浅;阳经属表宜浅刺,阴经属里宜深刺。
针刺深浅必须根据病性病机辨证而施。
针刺手法中的深浅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人体与时令息息相关,针刺必须因时而异。
施针时针下痠麻胀重感应大、出现快的,以及精神紧张、俱怕针刺的患者,针刺应当浅些;感应迟饨或感应小的患者,针刺应当深些。
2、针灸穴位的体位方向针灸时患者选择适宜的体位,对于俞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俞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3、针灸穴位的作用3.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
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3.2、调和阴阳,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3.3、扶正祛邪,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
《内经》对针刺深浅的论述
《内经》对针刺深浅的论述林玉芳;沈卫东;陆欣玲;李一婧;李寅;马文;童秋瑜【摘要】This article was to elucidate that the needling dep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eridian qi, disease location, disease nature and needled area based on the records of needling depth in Nei Jing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Moreover, different depths will produce different therapeutic efficacies;meanwhile, improper depth may lead to grave consequences.%根据《内经》对针刺深浅的论述,阐明针刺深浅与四时经气、病位、病性及针刺的不同部位均有密切关系,且针刺不同深浅亦会产生不同疗效,但针刺的深浅程度把握不好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682-685)【关键词】针刺疗法;《黄帝内经》;文献研究;刺法;针灸学【作者】林玉芳;沈卫东;陆欣玲;李一婧;李寅;马文;童秋瑜【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针刺深浅是影响针刺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针刺疗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针刺疗法中,针刺得气是关键环节,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本文将对针刺得气、深浅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针刺得气的概念针刺得气,是针刺疗法的关键环节之一。
得气是指在针刺时,通过调节针尖所在穴位的气场,使患者的气血运行畅通,疾病得到治疗。
同时,针刺得气还可以刺激机体的防御能力,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得气的方法包括调气、引气、透气等等。
不同的气脉、穴位得气的方法也不同,需要针灸师综合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灵活的针刺方案。
二、深浅对治疗的影响针刺得气的深浅对治疗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深浅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及体质来确定。
1、浅刺浅刺需要掌握好刺入皮肤的深度,刺入皮下1mm左右即可,不影响正常的出血和代谢。
浅刺可以刺激经络及其周围的神经和肌肉,调节局部气血运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浅刺适用于脏腑互通、气血畅通、局部有虚实之分的疾病,例如头痛、眩晕、失眠等。
2、中刺中刺是指针尖刺到肌肉及其以下的浅层组织中,深度约为1-2cm。
中刺可以刺激局部神经、血管、组织、淋巴等结构,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中刺适用于肌肉劳损、筋骨疼痛、皮肤病等。
3、深刺深刺是指针尖刺入肌层深部或达到脏器上部的穴位,深度一般大于3cm。
深刺可以刺激深层肌肉的神经、血管、组织等结构,产生更强的治疗效果,但风险也相对较大。
因此,深刺应谨慎使用,适用于内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三、针刺深度与疾病的关系1、表浅疾病表浅疾病往往与精神、情绪、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针刺时选择浅刺,可以刺激局部的神经、血管、经络等结构,促进气血运行,调节患者的精神、情绪等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如针刺风池穴、太阳穴、四神聪等穴位可以缓解头部的疼痛、眩晕等症状。
2、内脏疾病内脏疾病的治疗需要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选择不同深度的针灸方法。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4.经络经络在人体的分布和属性是有深有浅,属阴属阳之不同。古代文献认为经脉较深,刺经可深,络脉较浅,刺络宜浅;阳经属表宜浅刺,阴经属里宜深刺。如《灵枢·阴阳清浊》所云:“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大凡循行于肘臂、腿膝部位的经脉较深,故刺之宜深;循行于腕踝、指蹠部位的经脉较浅,故刺之应浅。
一.针刺的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根据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
1.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腧穴。
2.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8.针感施针时针下痠麻胀重感应大、出现快的,以及精神紧张、俱怕针刺的患者,针刺应当浅些;感应迟饨或感应小的患者,针刺应当深些。正如《针灸大成》所说:“凡刺浅深,惊针则止”,意思是说针刺深浅从针感来讲,以得气为度。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这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而言、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延髓部、眼区、胸腹、背腰部的腧穴,由于穴位所在处有重要脏腑、器官,更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防针刺意外的发生。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指其皮肤表面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腧穴看作是一个小点,而应有一个立体的腧穴概念。临床上针刺同一个腧穴,如果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那么刺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刺感应和治疗的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针刺操作的熟练程度,是与其能否恰当地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密切相关的。临证时所取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主要根据施术部位、治疗需要、患者体质体形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如何决定针刺的深浅
如何决定针刺的深浅针灸临床上如何决定针刺的深浅?看看经典是如何记载的吧!一、针刺深浅的错误,引起的针害《灵枢.官针》:“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
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
失针之宜。
大者大泻,小者不移。
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二、病在何处,即针在何处《灵枢.终始》“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素问.调经论》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素问》中治疗此种微风即采用轻刺透皮---针刺非常之浅,因为在皮守皮吗!所以,病在筋要扎在肌肉层,病在骨头要深刺至骨。
所以我们临床上,皮肤病要用梅花针扣刺,颈椎病、腰椎病要扎在肌肉层或骨头上。
三,一般穴位的针刺方法《灵枢.官针》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利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
故嫩法附: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探之,以下谷气。
此之谓也。
《灵枢.终始》凡刺之属。
三刺至谷气。
(义如下文)邪辟妄合。
阴阳易居。
逆顺相反沉浮异处。
四时不得。
稽留淫。
(六句言病变也。
凡此者。
皆须用针。
治以三刺之法。
则诸病可去也。
)故一刺则阳邪出。
(初刺之在于浅近。
故可出阳分之邪。
)再刺则阴邪出。
(再刺之在于深远故可出阴分之邪。
)三刺则谷气至。
谷气至而止。
所为谷气至者。
已补而实。
已泻而虚。
故以知谷气至也。
四,病邪不同,针刺深浅不同《素问.针解》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
《灵枢.小针解》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
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
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针刺得气是指针刺入皮肤后,患者感到一种疼痛或压迫感造成的不适感。
深浅的针刺得气与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是因为中医学认为,许多病症与人体经络、气血运行有关,通过针刺,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平衡气血的目的。
首先,针刺得气的深浅可能与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不足或阻滞会导致脉搏微弱或不畅,表现为气血虚弱或郁滞的病症。
当针刺进入皮肤时,若针刺得气感觉浅且欠缺力度,可能是因为患者气血虚弱,气血运行不畅。
反之,若针刺得气感觉深且有力度,可能是因为患者气血充实,气血运行畅通。
其次,针刺得气的深浅也与针刺的穴位选择和针刺的技巧有关。
中医学中的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经络具有一定的深浅层次。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深浅层次。
针刺时,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刺的目的和针刺的适应症选择不同的穴位。
针刺得气的深浅可能因穴位的深浅而有所变化。
同时,针刺的技巧也对针刺得气的深浅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针刺时的插针深浅和旋转针的速度都会影响针刺得气的感觉。
最后,针刺得气的深浅与疾病的关系也是需要注意的。
中医学认为,不同的疾病反映了人体不同系统的功能异常,因此,针刺得气的深浅也能反映出人体相应系统的功能状态。
例如,对于一些气血虚弱的疾病,针刺得气可能感觉浅,并且持续时间较短。
而对于一些气血郁滞的疾病,针刺得气可能感觉深,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因此,通过针刺得气的深浅,可以帮助中医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和人体的病理变化。
总之,针刺得气的深浅与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它可能反映出患者自身身体状况的特点,也可能与针刺的穴位选择和技巧有关。
通过观察针刺得气的深浅,可以帮助中医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指导针灸治疗,达到调节气血平衡的目的。
针灸基本功:针刺的深浅及注意事项
针灸基本功:针刺的深浅及注意事项如果您喜欢我的⽂章,请长按“”给我⼀个“太棒了”,⾮常感谢您的⽀持!针刺深浅,各有分⼨,书本上颇不⼀致,⽽且⽳道繁多,不易记忆。
临床医⽣由于师承不同,经验各异,有⼈但求安全,如蜻蜓点⽔,不及分⼨,效果⽋佳;有⼈要求速效,⼿重刺深,超过限度,不惟徒伤肌⾁,⽽且容易发⽣医疗事故。
《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其理,⽆过其道……深浅不得,反为⼤贼。
”这是说针刺深浅要适度,如果深浅不恰当,反⽽有害。
《灵枢·逆顺肥瘦》说:“年质壮⼤,⾎⽓充盈,肤⾰坚固,因加以邪。
刺此者,深⽽留之”;“瘦⼈者,⽪薄⾊少,⾁廉廉然……刺此者,浅⽽疾之”;“婴⼉者,其⾁脆,⾎少,⽓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疾发针,⽇再可也。
”这是说明,针刺必须按体质强弱肥瘦的不同,来决定针刺的深浅和强度,对婴幼⼉宜轻刺,如病情需要,⼀⽇针⼆次或⼏次也可以。
进针的深度古⼈常以天、⼈、地来区分。
天部相当于真⽪下,⼈部相当于肌层,地部相当于肌层以下的部位。
现代针灸临床上⼀般把针刺深度分为浅刺和深刺两种。
浅刺是指针刺到⽪内或⽪下的部位,针刺时不产⽣酸、⿇、沉、胀的感觉。
浅刺法最早记载见于《内经》⼀书,内经将浅刺法分为⽑刺、半刺、浮刺和直针刺等法。
现代临床上常⽤的⽪内针、腕踝针、⽪肤针、挑刺法、三棱针点刺法、⽳位埋线和经络疗法等都是在《内经》浅刺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临床实践证明,浅刺法是⼀种有效的针刺⽅法,各科都有它的适应证,特别是近⼏年来浅刺法的临床应⽤⽇趋⼴泛。
深刺是指针刺到肌层或肌层以下⽽⾔,针刺时患者有酸、⿇、沉、胀的感觉。
深刺法,《内经》有分刺、短刺、输刺、俞刺、关刺、恢刺的记载。
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指深刺的意思,这些不同的深刺⽅法是根据病证的性质和不同的针刺部位⽽设的。
如输刺是深刺⽽快出针的⼀种深刺针法,适⽤于⽓盛有热的病证;关刺是在四肢筋的尽端处深刺,由于筋尽处都在关节附近,故称关刺。
针灸治疗时针刺的深度如何决定?
针灸治疗时针刺的深度如何决定?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在针灸治疗中,针刺的深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那么,针灸治疗时针刺的深度究竟是如何决定的呢?首先,患者的年龄和体质是决定针刺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由于他们的身体较为娇嫩或虚弱,针刺深度通常较浅。
儿童的身体还在生长发育阶段,经络和脏腑相对脆弱,过深的针刺可能会对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而老年人的气血逐渐衰退,身体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过深的针刺可能导致身体难以承受。
相比之下,中青年人体质较为强壮,经络气血旺盛,对针刺的耐受性较好,在适当的部位可以进行相对较深的针刺。
患者的身体部位也是决定针刺深度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头面部和胸背部等部位,由于内部有重要的脏器和神经血管,针刺深度较浅,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组织结构。
例如,在针刺头部穴位时,通常只需刺入很浅的深度就能达到治疗效果。
而四肢和臀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由于组织较为疏松,血管和神经分布相对较少,可以进行相对较深的针刺。
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穴位和病情来精确控制针刺深度。
病情的性质和轻重程度同样会影响针刺的深度。
对于一些表浅的病症,如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针刺深度较浅即可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而对于一些深层的病症,如关节疼痛、肌肉劳损等,可能需要较深的针刺来刺激深层的经络和穴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病情如何,都不能盲目追求深度,而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针刺。
穴位的特性也是决定针刺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穴位在人体中的位置、组织结构和功能都有所不同,因此针刺深度也各有差异。
有些穴位位于肌肉浅薄处,如少商穴、商阳穴等,针刺深度较浅;而有些穴位位于肌肉丰厚处,如环跳穴、足三里穴等,可以进行相对较深的针刺。
此外,一些穴位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如内关穴位于两筋之间,针刺时需要注意掌握深度和角度,以免损伤周围的组织。
黄贵生老师谈:针刺的深浅与灸法原则
黄贵生老师谈:针刺的深浅与灸法原则[巨灵针灸]广东狮岭黄贵生9:30:42 《针灸甲乙经》上记载:★中脘:一名太仓,胃募也,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
刺入一寸二分,灸七壮。
★关元:小肠募也,一名次门,在脐下三寸,足三阴,任脉之会。
刺入二寸,留七呼,灸七壮。
中脘,可以刺入一寸二分,关元可以刺入二寸。
★但是我们在临床上,会发现这两个穴位,各穴的深度其实不一样的,我一般刺任脉的穴位,慢进针,遇到阻力就停止进针,为什么有这样的刺法呢?★胃气足的人,中脘的穴位高,胃气不足的人,中脘的穴位低。
中脘的穴位高的人,浅刺即中。
中脘的穴位低的人,要深刺方中。
有的人,胃寒极的人,几乎刺到脊梁骨都没有阻力的感觉。
★中脘的位置太过低的人,再刺中脘,也没有太大的效果了。
这个时候,改灸法。
这个即是《灵枢经》里头说的,下陷则灸之。
长期的灸,或者夏秋之季,灸300壮,一直灸到中脘穴的位置上移到一寸二分以上为好。
★一般呢,关元和中脘一起灸了,道理讲起来一堆,有空再讲了。
关元也是一样。
:★关元穴下陷,这个人的身体就不太好了,灸关元有一点要留意的,习惯自慰的男女,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男人的那个命根,女人的那个地方,会极度的痒,第二天男人会有遗精,女人则有白带,不必惊慌,灸至100壮后,这些自然消失,随着中脘和关元穴位的位置上升,身体里头的病邪也随之被艾气冲出来。
巨灵针灸叩建改管理员9:48:02灸的壮数是一天天递增的吗?还是一次灸这么多壮?陕西—李小伟 9:48:17我以前灸,第二天就出现了遗精,那个时候就没敢继续灸。
[巨灵针灸]广东狮岭黄贵生9:49:50★腹部开始逐渐变暖,一般是一天五十壮,一个周就是300壮了。
如果是要灸到腹中大热,就要灸到500壮以上了,我说的这个灸法,不是隔姜灸哈,是扶阳灸。
★灸的期间不可以吃生冷,杜绝房事。
大病,尤其是要命的病,灸至千壮。
一直灸到中脘穴的位置上移到二寸为好,你怎么知道这个中脘穴的位置往上移动了呢?你往中脘穴刺,遇阻即止,就既可以知道穴位的深度。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针刺得气是中医学中的一个诊断术语,指的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气息变化的现象。
气息变化既可以是在针刺的时候,也可以是在针刺后的某个时间点。
气息变化的深浅
可以反映出疾病的情况,因此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针刺得气的深浅可以反映出疾病的寒热程度。
中医认为,寒热是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针刺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气息变化,且气息变化比较轻微,表明疾病主要是寒邪所致。
相反,如果气息变化较为剧烈,那么疾病多为热病。
从针刺得气的深浅可以初步判断疾病
的寒热属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观察针刺得气的深浅,可以初步判断
疾病的寒热属性、阴阳失衡情况和实虚程度,为后续的治疗选择提供指导。
针刺得气只是
中医诊断中的一个方面,还需结合其他症状、舌诊、脉诊等综合分析,才能更准确地判断
疾病的性质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针刺得气-深浅-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针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透过手法与针头对穴位进行针刺,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不同深浅的针刺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本文将探讨针刺深浅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深针与浅针的概念深针适用于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患者。
深针一般指穴位深达到肌肉或筋膜层,或达到骨骼。
这种深度的针刺可以直接刺激人体内部脏器和神经,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可以改善气血不畅,调理机能,消除疼痛,加速恢复。
浅针适用于疾病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
浅针一般指穴位只刺及皮肤表层或者一些不到深部的浅层穴位。
这种深度的针刺可以刺激皮肤,激活局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状况,有助于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深浅针的适用范围深浅针的适用范围跟疾病种类有关。
例如针对肌肉骨骼方面的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深针可以刺激深层肌肉组织,有效放松肌肉,改善韧带或肌肉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产生的改变,带来显著的疼痛缓解、肌肉松弛等治疗效果。
而针对疾病轻微的患者如肩周炎、腰扭伤,浅针可以有效调整患处的局部气血,缓解疼痛。
另外,患者的身体构成也是深浅针的考虑因素之一。
正常的体格,越肥胖体质越强壮的人,越需要深针。
而瘦小体质和体质较弱的人则适用浅层针刺。
深浅针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深针和浅针的数量和间隔时间也需要详细考虑。
深针刺激面部等位置必须谨慎,一些穴位如风池、肺俞、大肠俞等,都有较大的刺激效应,在使用时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支持。
总之,针刺深浅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深层针刺或浅层针刺,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支持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人们也应逐步提高对传统中医针刺治疗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地甄别和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针灸学之针刺法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中医针灸学之针刺法的方向、角度和深度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是关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的重要环节。
临床上,同一腧穴,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的不同,产生的针感强度、感传方向及治疗效果均有明显差异。
故治疗时应根据施术穴位的位置、病位病性、病人体质和应用的针刺手法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针刺方向针刺方向是指针尖所朝的方向。
针刺方向的正确与否,影响着针刺的刺激量,是决定针刺量效的因素之一,从而影响疗效。
确定针刺的方向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方面:1.依经络循行定方向根据治疗需要使用的针刺补泻手法,采用顺经络而刺的补法;或逆经络而刺的泻法。
如实施“迎随补泻”手法,补法针尖须与经脉循行的方向一致;泻法针尖与经脉循行方向相反。
2.依腧穴位置定方向根据腧穴的局部解剖,针刺某些穴位时,必须朝向某一特定方向进针。
如哑门穴,针尖应朝下颌方向缓慢刺入;廉泉穴,针尖应朝向舌根方向缓慢刺入;背部第1侧线腧穴,针尖应朝向脊柱方向等。
3.依病性病位定方向根据病情的治疗需要,病位的深浅不同;病性的虚实;选择针刺方向朝向阳经刺或朝向阴经而刺。
同时,为使针感达到病变所在的部位,即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针尖应朝向病所。
针刺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
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治疗要求而确定的。
一般分直刺、斜刺、平刺3种:1.直刺: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0左右垂直刺入。
适用于人体大部分的腧穴。
尤其是肌肉较为丰厚的部位,如四肢、腰臀、腹部的穴位。
2.斜刺: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0左右倾斜刺。
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处的腧穴,如胸背部腧穴;3.平刺: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0左右沿皮刺入。
又称横刺、沿皮刺。
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或为避开血管、骨骼、疤痕部位而采用此法。
针刺深度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的深浅度。
《素问·刺要论》曰:“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致其理,…浅深不得,反为大贼。
”说明针刺的深浅必须得当。
基于《黄帝内经》原文浅述针刺深浅之道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3), 491-495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3074基于《黄帝内经》原文浅述针刺深浅之道李 丹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1月26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23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2日摘要《黄帝内经》原文详细描述了针刺的深浅与人体形气、四时经气、脏腑血气、疾病性质紧密相关。
针刺时选择恰当的深度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黄帝内经,针刺深浅,人体形气,脏腑血气,四时经气Based on the Original Text of Huangdi Neijing , the Selection of Acupuncture Depth Is DescribedDan Li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Orthopedics,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Jan. 26th , 2023; accepted: Feb. 23rd , 2023; published: Mar. 2nd , 2023AbstractThe original text of Huangdi Neijing describes in detail that the depth of acupunc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uman body shape, the four seasons of menstruation, the Zang-Fu blood and Qi, and the nature of disease.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depth of acu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KeywordsHuangdi Neijing , Depth of Needle Insertion, Human Body Shape, Zang-Fu Blood and Qi, Four Seasons of Menstruation李丹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黄帝内经》作为医之始祖,是中医学理论与中医防治疾病技术的源泉[1]。
针刺深浅,对疗效影响的一点思考
针刺深浅,对疗效影响的一点思考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大力推广,针灸强大的治疗作用也逐渐被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寻求针灸治已病或者治未病,而非强调用药物。
中医经典原文中写道,说针灸起效之快可以是瞬间,当然这是有条件的,跟施术者的水平息息相关,跟患者本身的身体条件也是关系非常密切。
身体处于比较明显的虚症时,我个人常建议患者先采用中药汤剂调理,待气血不会因为调气而泄气导致气血耗损时才考虑针灸治疗。
打比方说,抽水机抽水时,如果机器里没灌满水,这时水是抽不上来的,只有灌满足够量的水,才能抽水;假如灌水不足,水不但没抽上来,连刚灌进去的水都流失了。
水就好比我们身上的气,针刺的过程就好比抽水过程,气不足,便无力推动血的运行,强硬推动往往得不偿失。
针刺的深浅,病在浅则浅刺,相反则深刺。
结合解剖学,筋膜的其中一个作用便是力的传导,这对气的传导、推动作用能更好的理解,我个人认为筋膜跟气就是同一种物质不同说法或者概念(本人没做过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只是临床感受),人体内,筋膜无处不在,气也是无处不在。
气的流动,在同一层次上是最为顺畅,传导也是最快速的。
假如病损在深层,针刺在浅层,效果有,但较弱,力的传导从浅到深需要时间差,同一层次便能快速传导,直达病灶。
比如,选用三间穴,治疗落枕,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旋转活动受限或是左右侧弯受限还是前屈后仰活动受限,针刺的深浅,决定起效的快慢,扎浅了,或者深了,原本一次的治疗可能要延长至两次、三次甚至更长时间。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临床思考,说得不对之处,望您不吝赐教!。
掌握针刺深浅的客观依据有哪些?
掌握针刺深浅的客观依据有哪些?针刺的深度主要根据穴位所在的解剖特点而定,一般来说,位于头面、胸背、手足等肌肉浅薄或邻近重要脏器的穴位宜浅刺,而腰腹、四肢等肌肉丰厚处的穴位可适当深刺。
但这只是一般的原则,在临床上还应当结合病人的体质强弱、病位深浅、证候虚实和时令冷暖等情况同时考虑,适当掌握针刺深浅和手法强度,以取得良好的效应。
(1)体质强弱人的体质有强弱,体型有肥瘦,年龄有老幼,性别有男女,在生理机能上各有所异,因此针刺的深浅和强度也必须适当变通。
《灵枢·终始》篇说:“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
形,指形体;气,主要指对针刺感应的灵敏度。
《灵枢·逆顺肥瘦》篇曾分析病者的不同体质,对肥人、瘦人、常人(肥瘦适中人)以及壮士、婴儿,其刺法要求有所不同。
肥人和壮士之“重”(凝重)者,即强壮而稳重的人,大多“血浊、气涩”——血液浓度较高,针刺感应不太灵敏且有耐受力,对此可以深刺、留针,甚至是“深而留之,多益其数”。
对于瘦人和壮士之“劲”(轻劲)者,即瘦小而灵巧的人,大多“血清、气滑”——血液浓度不高,针刺感应灵敏(“易脱于气,易失于血”),对此宜浅刺疾出。
一般的人(常人)属于“血气和调”,可以照一般的深浅施治。
小儿由于“肉脆、血少、气弱”,宜用细小的毫针“浅刺而疾发针”——刺得浅而很快起针。
后人根据这一原则做成专用的皮肤针具,初时就称做“小儿针”。
(2)病位深浅疾病的部位有浅有深,病浅刺浅,病深刺深,这是《内经》早已提出来的治则。
《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
”《灵枢·官针》篇说:“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病深针浅,病气不泻……”这就是说:病位浅的,针刺太深,反而损伤正常组织;病位深的,针刺太浅,病邪不得散泄,就起不到治疗效果。
《素问·刺齐论》还按人体皮,肉、筋,骨的不同层次,提出“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或是“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家传小儿针刺手法适宜技术
家传小儿针刺手法适宜技术小儿针刺手法吴基厚小儿针刺手法,是针灸疗法手技操作之一种。
我所介绍的这一小儿针刺手法,系家传三代,历时一百余年在临床上运用有效的一些操作法。
它是从“灵枢'刺婴儿法运用体会、改进、发展的产物。
传授时并无记载遗留。
仅在治疗临症时以口傅方式指示运用。
一、小儿针刺法的持针手势:持针的手势,用拇、食两指持着针柄的上端;中指与第四指傍在针柄的下端(如针柄短的,就傍在针体上端的外方),不触及着针体;小指向手背外方翘起,离开针尖(仅针体约四分之一针尖部露出在第四指下面)。
针刺儿童的时候,可将小指紧垫在已消毒穴位外侧的肢体上。
这样,如遇患儿倔强搔动,就可以随其动作而进行针刺。
同时,也易于掌握刺针的深浅度。
二、小儿针刺手法:(1)蜂刺法(原名飞针法)是“九针”中半刺的发展;也可以称它是单独的皮肤针。
适用于头面表部的激发作用。
针刺的手法:在针尖点近皮肤时,将拇、食两指迅速而微捻约45度左右;针尖随着转动而刺入皮肤约半分左右。
一俟针尖刺人皮肤后随转迅速地将针提出,其势好似蜜蜂刺人一样地快速,一刺着人体就飞逝而去,故此以飞针为名。
如刺上额部的穴位,瞬息间能够刺几处。
此法能用于固定的经穴也可用于不固定的皮肤上。
(2)镇解法(原名镇痛解热法)是抑制疼痛和解除发热的“泻法'。
进针的手法:术者可左手的拇指或食指端套上一个指针所用的假指甲做押手(假指甲的做成,详下指针)。
只要用一指的指甲切押住穴位部皮肤针尖靠着指甲而插入皮肤或者用左手拇、食两指捏一个已消毒的干棉球将棉球挟住针尖上方微透出针尖,用较快的手势把针尖插人皮肤。
针刺的手法针尖进入皮肤后,持针的右手拇、食两指绶慢地捻转针柄,使针进入肌肉捻针的角度约在180度左右。
针体进入适当深度,就连续捻转运数次后停止捻针;置针(留针)数秒。
如用指甲切押进针的,此时押手仍须压住;右手把持针柄或者松手,须视当时情况决定。
如用棉球持进针的拇、食两指仍将棉球扶住针体;其余三指,可以按住患儿针部外侧的肢体以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07-08-09
作者简介:张巧凤(1972-),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小儿神经精神康复工作。
从小儿体质学说谈小儿针刺深浅
张巧凤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摘要:通过对小儿体质特点的分析,根据针刺治疗原则,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决定小儿针刺深浅的主要因素,并且浅刺是小儿针刺操作的基础和前提。
具体操作方法则需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结合时令对患儿整体状况进行治疗。
关键词:针刺;小儿体质学说;浅刺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97(2007)06-0008-02
针刺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内容,
小儿针刺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
直是治疗儿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笔者查阅了
大量文献,发现有关小儿针刺理论的论述尚少,因
此本文结合中医儿科理论和针灸推拿学专业5刺
法灸法学6内容,对小儿针刺的深度阐述如下,以
飨读者。
1 小儿体质特点
小儿体质学说源自5内经6,后世历代医家对
其不断补充、归纳、总结,形成许多学术流派,其学
术争鸣实质上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争
鸣[1],故小儿体质特点也就是小儿的生理病理
特点。
1.1 生理特点5灵枢#逆顺肥瘦篇6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0这是中医文献对小儿体质的最早记载。
/肉0、/血0代表机体有形组成物质,即五脏六腑和形体结构,包括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0代表功能活动。
从阴阳属性来划分,/肉0、/血0属阴,/气0属阳。
5小儿病源方论#养子十
法6说:/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脑髓、五
脏六腑、营卫、气血,皆未坚固。
0进一步说明了小
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育不完善。
5温病条
辨#解儿难6将小儿的体质特点概括为/稚阴稚
阳0,充分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在生理功
能上,其发育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阴阳互根互
藏、相生相长,由于阴阳的自和本性和/阴平阳秘0的对立制约属性,小儿时期的这种/稚阳未足,稚阴未长0体质,必然要经过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阶段。
这就导致了小儿/纯阳之体0观点的产生,也就是小儿的另一个生理特点。
所谓/纯阳0,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可见/稚阴稚阳0和/纯阳之体0是小儿体质中的两个方面,从物质和功能上表现为形体稚嫩、阴阳不足,生长旺盛、发育迅速。
1.2 病理特点5医学三字经#小儿6说:/稚阳体,邪易干。
05温病条辨#解儿难6也指出:/脏腑薄,藩篱蔬,易
于传遍;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
0小儿形气未充,外卫功能不足,脏腑娇嫩,不仅发病容易,易于感触,而且传遍迅速,年龄越小越为突出。
古代医家在阴阳方面提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在脏腑方面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从而易感外邪,易患脾胃疾病,易动肝风,且患病后传变迅速,容易发生疾病的寒热虚实互相转化或同时并见,如5小儿药证直诀#原序6曾明确指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0但小儿因脏气清灵,患病时病因单纯,少受七情影响,因此若积极治疗,易于康复,预后一般良好。
)
8)
2小儿针刺深浅分析
小儿针刺同成人针刺有着共同之处,就是施针前首先要考虑患者体质、病位、病性、病程、针刺部位及时令,其次才能决定针刺深浅、针刺方法、留针时间。
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体质和特别的疾病特点,故针刺也有不同于成人之处。
5灵枢#逆顺肥瘦篇6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刺,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0不仅阐明了小儿的体质特点,也指出了小儿针刺宜浅,一日可针两次,它是小儿针刺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指导原则。
5灵枢#根结第五6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0针灸可以调和阴阳,而/稚阴稚阳0和/纯阳之体0蕴含了小儿阴阳的相对不足与有余及不断地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相生相长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为人体的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具有/阳0的升发特性。
5难经6说:/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
0小儿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体阴而用阳,感受外邪,易从火化,初起多为表实证,属阳。
5灵枢#官针6说: /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
05灵枢#九针十二原6记载/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0也进一步描述了实证、热证的针刺方法与目的,即浅刺皮肤浅表部,使热泄、邪气出。
5灵枢#九针十二原6曰:/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
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
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
无实无虚。
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
0说明病在浅表,针刺过深反而加重病情。
明辨病位,使/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0(5灵枢#寿夭刚柔第六6)。
小儿营卫不固,营为血,营养脏腑;卫为气,抗御外邪。
针刺可调和营卫,从而疏通气血、调整脏腑。
5灵枢#官针篇6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
0小儿五脏强弱不均衡[2],各脏腑通过气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5灵枢#官针篇6的五种针刺方法对应五脏,通过五脏在体之所合,针刺不同的深度与部位,对病位和针刺部位有了更明确的论述。
其肺之应半刺,浅内而疾发针;心之应豹文刺,取经络之血者;肝之应关刺,以取筋痹,慎无出血;脾之应合谷刺,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肾之应输刺,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
小儿以肺、心、肝、脾病变居多,针刺以刺皮、脉、筋、肌为多。
应其生理病理特点而浅刺,既不误泄正气,也不会引邪深入,是小儿针刺宜浅的总体要求与总的要领。
除此之外,为使患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0,施针前必须进行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结合时令等综合分析整体状态。
参考文献:
[1]朱锦善.小儿体质学说的学术争鸣[J].中国中医基础
医学杂志,2003,9(11):14-15.
[2]胡景瑞,侯树平.略述五脏强弱不均衡性是小儿五脏生
理的突出特点[J].1994,7(3):45-46.
Approach acupunct ure dept h fro m constitution theory of child
Zhang Q iao feng
(The Second H ospitalA ffiliated to M edic i n e Co llege i n Shantou Un iversity,515041,Shan tou,Ch i n a)
A bstract:Through ana l y s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ild constitution and on the basis o f pri n ciple of acu-puncture t h erapy and co m binesw ith docum en ts,thinks that the physiolog ical and patho log ica l characteristic of chil d are t h e key factor o f acupuncture depth,m oreover,shall o w needing is t h e basi s and pre m ise o f acupunc-ture.The operation shou l 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nd d ifferentiati n g patho log ica l cond ition in accordance w ith the eight princ i p l e syndro m es and v i s cera,co m binesw it h seasonal changes to treats the whole cond ition of chil d ren.
K ey words:acupuncture;constitution theory o f chil d;shallo w needing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