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6_病人心里与医患关系
2020医疗招聘考试医学心理学资料: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2020医疗招聘考试医学心理学资料: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如今在后“疫”时代,医患关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和谐的状态。
因为有媒体做医患沟通的中介,让普通人看见了那些默默付出的和病毒赛跑的医护人员,让普通人听见了那些在抗疫前线医护人员赤诚的内心。
当然,平日的医护人员也一样默默付出值得尊重,却为什么会有令人紧张的医患关系存在呢?这就要提到沟通了,医患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沟通。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一方是帮助者,一方是急需帮助者,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心境,但相同的目的是维护患者健康。
究竟该如何沟通,才能真正有效的交流信息和善意,这里面的方法与技巧,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患者的病情有轻重,所以我们有不同模式的医患关系。
第一种模式是主动-被动型。
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比如患者神志不清、休克、痴呆或患有某些精神疾病。
对于此类患者,在医患关系中,我们医护人员属于主动或支配地位,而病人则是完全被动的。
在此类情景中,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将患者安排妥当。
其特征是医护人员为服务对象做什么。
第二种模式是指导-合作型。
适用于急性和外科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这时,我们医护的形象是一个指导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适合的健康教育,告诉患者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
其特征是医护人员教会服务对象做什么。
第三种模式是共同参与型。
适用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慢性疾病患者。
这个时期,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决策和治疗护理过程。
其特征是医护人员帮助服务对象自我恢复。
了解三种不同模式的医患关系,是为了掌握共性和个性。
针对相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阶段,或不同患者的相同病情阶段,我们医护是什么样的角色,该如何帮助患者,这是我们医护人员要明确的。
另外三种模式里,沟通都是交往的主要形式和方法,通过沟通,医患传递信息、交换意见。
那么如何做,才能真正有效的沟通呢?我们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治疗性会谈,医患围绕与病人健康有关的内容进行沟通,共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开始-正式-结束。
医学心理学大纲
1.掌握医患关系的概念。
2.了解医患关系的两种形式与水平。
3.掌握医患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4.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
5.学会处理病人常见心理问题。
【内容】
1.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两个水平、医患交往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医患关系模式。
2.病人心理 病人和病人角色概述、病人的心理需要、病人常见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
3.心理测验概述 心理测验的定义,心理测验的类别,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4.智力测验 韦克斯勒量表、比奈量表、比奈量表和韦克斯勒量表性能比较。
5.人格测验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加州人格测验(CPI)、艾森克人格量表(EPQ)。
6.投射测验 洛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影响个体应激反应的因素有哪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最影响你的应激反应的因素是哪些?
2.谈谈心理应激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什么叫“心理防御机制”?思考如何合理应用这些心理防御机制。
4.面对心理应激源,我们该如何积极有效的应对?
第六章 医患关系与病人心理
4.如何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
5.如何对心身疾病进行护理?
第九章 变态心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变态心理(异常心理)的概念与判断标准问题。
2.了解和思考异常心理的病因学和病理机制问题。
3.掌握医学心理学关于变态心理的分类体系及主要临床表现。
【内容】
1.变态心理学概述 变态心理的界定,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变态心理学的分类问题。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四章医患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的挑战
医疗资源的不足、医疗纠纷的增多、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等都是当前医患关系面临的挑战。
医患关系的现状与发展
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
加强医患沟通,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满足患者需求等。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患关系将越来越注重人本关怀,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更加注重预防和保健,以及更加深入的医疗合作模式等。
实例1
某社区医院通过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加强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更好的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实例2
良好医患关系的实例分析
案例1
某医院因为医生疏忽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事故,医院对事故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和妥善的处理,对涉事医生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加强了医院内部管理。
案例2
某三甲医院因为患者不信任医生而拒绝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最终导致病情恶化并死亡。这个案例提示我们要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努力方向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使命与努力方向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患关系的定义与特点
1
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2
3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促进患者康复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促进医学教育和研究,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推动医学发展
分工明确
医疗团队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交流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共同解决医疗问题。
交流与沟通
医疗团队与合作
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医学心理学 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ESC键回总目录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医患关系的作用及意义
良好医患关系是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新医学模式 要求医疗活动从生理、心理、社会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 题。 良好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可增强 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采集病 史资料,还可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争取患者在医 疗活动中的配合。 良好医患关系可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健康恢 复:可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调节情绪状态,并通过 心理-生理反应提高抗病力。
ESC键回总目录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的交往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的实质 是医护人员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摆脱病痛, 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过程。 医患关系有以下特征: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 病人建康为目的;是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是以患者 为中心的人际关系。
ESC键回总目录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第二节 医患关系
•
人际关系及相关概念
人际关系就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
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 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 机和意向做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 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人们通过对自己 的认知形成自我概念和自尊,即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医学心理学 第9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病人心理(病人心理概述)
五、病人的遵医行为
1、影响病人遵医行为的因素
(1)医患关系 (2)认知偏差 (3)疗效不佳 (4)以往的治疗经验 (5)经济原因 (6)继发获益
五、病人的遵医行为
2、提高遵医率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用病人能够听得懂的方式,耐心说明 医嘱,讲清楚不及时治疗的后果。 (3)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在不违背治疗原则 的前提下,考虑病人的经济能力。 (4)必要时同病人订立口头或书面的协议, 要求病人家属协助监督医嘱的执行情况。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社会知觉偏差
3、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亦称“第 一印象效应”。指第一次交往中形成的印象 对以后的交往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即心理 学上所讲的前摄作用。
首因效应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dins,1957) 他编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 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 并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 内向的人。例如: 第一段中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走在 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 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第二段中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 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他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 子打招呼等。
四、病人的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是指个体感到不适、发现 自己具有疾病症状而向医疗机构或医务 人员寻求帮助的行为。
四、病人的求医行为
1、导致求医行为原因
(1)躯体原因。当自我感觉不适或病痛影响社 会生活,个人无法解除; (2)心理原因。现实生活中受到某种精神刺激, 产生心理反应,导致求医行为; (3)社会原因。一些社会公害病、传染病等对 社会人群的保健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 或出于自身保健的需要而导致求医行为。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PPT课件
医护人员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来源,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积极的心态面对
工作中的挑战。
寻求社会支持
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来缓解紧张 情绪;掌握一些有效的应对技巧,如积极应
对问题、改变不良认知等。
放松训练与应对技巧
与家人、朋友、同事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 网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获得情感上 的支持和理解。
医患沟通技巧与策略
01
倾听技巧
医生应积极倾听患者的诉求和 感受,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注 。
02
表达技巧
医生应清晰、准确地表达诊疗 意见和建议,避免使用过于专 业或晦涩的术语。
03
情感支持
医生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 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 恐惧情绪。
04
建立信任
医生应通过诚信、专业和负责 任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起良好 的信任关系。
关注特殊人群
未来医学心理学将更加关注儿童、老年人、残障 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更专业 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对个人成长启示
提升自我认知
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知识,个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特 点和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培养同理心
医学心理学强调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这有助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 培养同理心,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与医 患关系PPT课件
目录
• 医学心理学概述 • 病人心理 • 医患关系 • 心理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 •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调适 • 总结与展望
01
医学心理学概述
医学心理学定义与发展
医学心理学的定义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四章医患关系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四章医患关系一、引言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心理干预对疾病的影响。
医患关系作为医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从医患关系的定义、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改善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医患关系的定义三、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1.医生因素:医生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都会影响医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患者因素:患者的病情、心理素质、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等都会对医患关系产生影响。
3.医疗环境:医疗机构的设施、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都会对医患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4.社会因素:医疗政策、法律法规、社会风气等都会对医患关系产生间接影响。
四、医患关系的作用机制1.情感支持:医患关系中的情感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信息传递: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患者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信任与默契:医患关系中的信任与默契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角色互动:医患关系中的角色互动有助于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应对疾病。
五、改善医患关系的策略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4.完善医疗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5.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医患关系是医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医患关系的定义、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改善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医患关系中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基础医学_医学心理学_第十章 医患关系
第十章医患关系第一节医患关系概述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
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患者健康为目的的。
1.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1)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顺利开展医疗活动的保证。
(2)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情绪反应,减轻或消除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减轻痛苦,使其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
(3)有益于保持和增进医患双方的心理健康。
2.医患关系的特点医患关系具有:目的性明确、以患者为中心、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和治疗互动的特点。
3.医患关系模式及影响因素(1)医患关系模式表:医患关系三个基本模式及临床应用1)主动——被动模式:该模式中医务人员处于主动支配地位,患者则完全被动服从,医生有绝对权威性。
这种模式不利于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多适用于意识不清或婴儿患者。
2)指导——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医生起主导作用,患者积极配合。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的医患关系模式,适合于急性患者。
3)共同参与模式:这类模式以医患平等关系为基础,医生与患者都具有治好疾病的共同愿望,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和疾病作斗争。
(2)协调医患关系的原则:强化角色意识、充分理解患者、协调人际关系。
(3)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1)患者方面:缺乏信息、交往障碍、记不住医嘱、遵医行为差或遵医嘱不良、主动性受限。
2)医生方面:同情心不够、信息不足、作风不够严谨。
医患关系的好坏,医生的态度是关键,应该把以医生权威驱使患者的关系改变为以患者为中心,适当指导的关系。
第二节医患关系过程与医患沟通技巧1.医患关系过程医患关系的建立有不同的发展时期,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这个过程分为相互重叠,相互连贯的四期,即前认识期、认识期、运作期、结束期。
(1)前认识期:本期发生在医生与患者接触之前,此时医生的任务是尽可能充分地收集有关患者的健康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准备。
(2)认识期:本期是医患接触并建立关系的初始阶段,主要目标是医患就此熟悉并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医学心理学医患关系
突出表现无价值感和孤独感,有的情感变得幼稚;突 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需要多被看望
门诊患者——急症患者 焦急心理 惧怕心理 依赖心理
门诊患者——慢性患者 抑郁 归因转移 怀疑 角色强化
住院患者 情绪不稳定 主观感觉异常 依赖性增加 猜疑心加重 孤独感加重
外科手术患者
安全感和康复的需要 (最重要、最终目的) 适当的活动和刺激的需要 被尊重与被接纳的需要 获取信息的需要
儿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的心理
突出表现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注意力转移 较快,情感比较外露、直率和单纯,不善于掩饰病情,心 理活动迅速变化,最好允许陪护
青年患者的心理
震惊,怀疑,否认,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体力减弱 时才逐渐默认
外科手术患者
危重患者的心理问题
焦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
处理:心理支持,密切观察以及陪护防止意外; 若出现严重精神病性症状危机如攻击自己或他 人,可给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
临终患者的心理问题
(临终关怀心理学创始人Kubler Ross )
临终患者的心理调适
减轻痛苦 树立信念 关心与体贴 尊重人格 调适关系
24岁,大学生,正在准备考研,近一个月来时常恶心, 头痛,有时呕吐,同学劝其就医,自己不愿就诊,声 称没什么大碍
李某,男,52岁,省厅领导,入院后焦虑不安,烦恼 痛苦,希望医生尽快治疗,好重新工作
赵某,男,65岁,因高血压入院后,得知女儿生了小 孩,偷偷跑出院去看望,结果导致病情加重
24岁,大学生,正在准备考研,近一个月来时常恶心, 头痛,有时呕吐,同学劝其就医,自己不愿就诊,声 称没什么大碍 角色缺如
角色冲突
是指个体在适应患者角色过程中与其病前 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使患者焦虑不安、 烦恼,甚至痛苦。社会角色的重要性、紧迫性 以及个性特征等因素会影响心理冲突的激烈程 度,使患者进入患者角色时发生困难或反复。
《医学心理学》学生课后作业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学心理学》学生课后作业《医学心理学》学生课后作业 (1)一、题目一 (3)1、测验1 (3)(1)人格维度分析 (3)(2)气质特点分析 (3)2、测验2 (4)3、测验3 (5)二、题目二 (6)1、可选择的量表有: (6)2、原因: (6)三、题目三 (6)1、病人的心理需要 (6)2、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7)(1)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 (7)(2)病人的情绪特征 (7)(3)病人的意志行为特点 (7)(4)病人的个性改变 (7)四、题目四 (7)1、医患关系的概念 (7)2、医患关系的特点: (7)五、题目五 (8)1、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及特点 (8)2、影响因素 (9)(1)医师对医患关系影响 (9)(2)患者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9)(3)就医过程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9)(4)社会传媒导向 (9)一、题目一1、测验1测验判断:测验1是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的调查结果。
简要介绍:艾森克人格问卷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编制而成,分儿童(7岁~15岁)与成人(16岁以上)两种版本。
我国龚耀先主持修订的儿童、成人问卷各由88个项目构成。
问卷按E、N、P和L四个量表计分,其中包含三个人格维度:内外向(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和一个效度量表:掩饰性(L)。
特点:量表项目较少,易于测查。
结果分析及解释:(1)人格维度分析①N维度T分:35,表示典型低分神经质特征,情绪稳定,反应慢而且弱,又容易平复,通常是平静的、很难生气。
②E维度T分:40,表示倾向型低分内向特征,安静离群、保守、交游不广、但有挚友,行为不易受冲动影响、瞻前顾后,做事有计划、严谨,生活有规律,倾向悲观,踏实可靠。
③P维度T分:40,表示倾向型低分精神质特征,温柔、善感,比较随和。
④L维度T分:50,表示中间型(掩饰分既不高也不低),受试者测试时部分题目有“考虑社会的评价和期许而未根据实际情况作答”的情况,但是并不频繁发生。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医患关系概述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医患关系概述医患关系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心理学的重要考察内容,为大家总结相关知识点。
(1)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病人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
广义的医患关系其中的医不仅指医生,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以至管理人员:患不仅指病人,还包括与病人有关联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群体。
所以,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为中心的人群的关系。
(2)医患关系的内容①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所谓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即不是关于诊疗实施本身医生与病人的相互关系,而是关于医患交往中的社会、伦理、心理方面的关系。
②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所谓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是指在诊疗措施的决定和执行中医务人员与病人的相互关系。
(3)医患关系基本模式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①主动被动型:医师完全主动,患者完全被动;医师的权威性不受任何怀疑,患者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其特点是医生为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婴儿。
适用于某些特殊病人,如意识严重障碍的病人、婴幼儿病人、危重或休克病人等。
②指导合作型:医师和患者都具有主动性。
医师的意见受到尊重,但患者可有疑问和寻求解释。
其特点是医生教会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儿童适用于急性病病人的医疗过程中。
③共同参与型:医师与患者的主动性等同,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
医师此时的意见常常涉及患者的生活习惯、方式及人际关系调整,患者的配合和自行完成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其特点是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模式的原型是成人成人。
适用于慢性疾病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病人。
【经典例题】下面关于指导合作型的医患关系模式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A.患者无条件地配合医师诊治B.患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C.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自己治疗D.医师虽处指导地位,但患者也有一定主动性E.患者与医师有同等权力和主动性答案:D。
心理学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心理学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1. 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去看医生的经历往往像坐过山车,有时候心情忐忑,有时候却又能开怀大笑。
医患关系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把医生和患者连接在一起。
好的医患关系能让患者更放松,能让医生更投入,哎,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真的是关键中的关键。
想象一下,您走进医院,看到医生面带微笑,心里顿时觉得踏实了不少,这种感觉就像是冬天里的一缕阳光,暖暖的。
1.1 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实,心理因素在医患关系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比如,患者如果因为焦虑而说话不清,医生也可能听得一头雾水,这样一来,沟通就成了个难题。
就好比你在给朋友讲一个笑话,他却没听懂,那尴尬的场面,简直让人无地自容。
因此,良好的沟通,像是一条纽带,能把医患双方的情感拉得更近。
1.2 倾听与理解医生的倾听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有时候,患者只是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甚至没期待得到什么特别的治疗建议。
此时,医生若能耐心地听,给予一些理解与共鸣,患者的心理负担会轻松不少。
就像古话说的,“有话好好说”,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2. 沟通技巧当然,沟通可不是随便聊聊就完事的。
它需要技巧,就像做菜一样,有些配料缺了,味道就会大打折扣。
那么,医患沟通中有哪些技巧呢?2.1 用简单的语言首先,医生在交流时,最好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毕竟,很多医学术语听起来像外星语,患者根本没法跟上。
所以,医生要学会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比如,“你有高血压”不如说成“你的血压有点高,咱们得注意饮食和运动”,这样一来,患者不仅明白了,还能心里有个底,听起来也不那么吓人。
2.2 打破距离感其次,医生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打破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感。
你可以试试开个玩笑,或者聊聊患者的兴趣爱好。
比如,如果你发现患者喜欢钓鱼,就可以问问他最近钓了多少鱼。
这种方式不仅能让患者放松心情,还能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更融洽。
再说了,谁不喜欢和善良的医生聊天呢?3. 医患关系的维护好的医患关系就像一颗小树,需要用心去浇水、施肥,才能茁壮成长。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11章--医患关系
3.沟通技巧
尊重接纳患者 聆听共情能力 明确沟通目标 控制沟通中的信息 把握沟通中的语言、语调和语速 尽可能符合患者的文化背景 确认彼此是否信任真诚
2020/9/9
医学心理学
16
谢谢
2020/9/9
医学心理学
17
医患沟通的层次
知识、 能力、技术
技术关系 (水平)
人际交往
2020/9/9
非技术关系 (水平)
医学心理学
医 疗 效 果
12
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1、心理压力 2、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 3、患者对医疗的期望 4、医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 5、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冲突
2020/9/9
医学心理学
2020/9/9
医学心理学
6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概念
良好医患关系的意义
造就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临床诊疗活动顺利进行 的基础
使患者逐步建立治疗动机 良好医患关系是治疗手段之一 人性化服务的体现
2020/9/9
医学心理学
7
医患关系模式
萨斯(T. Sxas)和霍华德(M. Mohade)1956年 提出,将医患关系分成3种模式: 主动—被动型模式(active-passive mode) 指导—合作型模式(guidance-cooperation mode) 共同参与型模式(mutual participation mode)
❖ 保护和尊重病人的权益 ❖ 医疗保密义务
2020/9/9
医学心理学
4
二、护士角色行为
护士角色:泛指医疗卫生系统中受过护理专业
教育、掌握护理、病房管理知识和技术,并具有 卫生预防工作能力的人员
2020/9/9
医患心理与医患关系
掌握不同的沟通巧
换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
诊疗沟通
病情状况
检查-为什么做检查-可能产生的风险
治疗方案的利弊如何选择—避免风险尊 重事实
预后
掌握不同的沟通巧
病重、病危病人的沟通 选择对象—患者本人—家属 用词注意--言语中肯、同情心 不要夸大、吓唬 不能轻描淡写、要讲明事实 及时沟通
医患沟通的现状
据中国医师协会2014年《医患关系调研 报告》显示:将近4/5的医师认为自己的 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 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达 80%之多
北京医师协会对北京市71家二级以上医 院的统计表明:近3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 员事件502起,致伤、致残90人
医患沟通的现状
医患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适度和距离的原则
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因人而异,选择合适 的沟通距离。如与老年、儿童沟通时距离可 适当近些,以示尊重和亲密,年轻的医务人 员对同龄的异性患者则不宜太近,以免产生 误解。
医患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适度和距离的原则
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沟通时,还要注意不能一味 地使用医学专业语言,以免病人听不懂或闹出 笑话,最好用普通话,特殊情况下可用方言。
医患沟通的心理学技巧
要善于寻找并强调双方的共同点
在和患者沟通中,医务人员要善于通过“ 居住地、爱好、孩子、生活习惯、工作 ”等媒介,努力寻找并强化双方的共同点, 这样一来,就会使患者不自觉地产生一种 “同族意识”,增强彼此的信任。
医患沟通的心理学技巧
要善于利用目光语言
心理学研究证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 光接触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
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 能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 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第六单元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一、病人的心理问题
病人角色
病人角色是以社会角色为基础的,社会角色是社会规定的用于表现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病人角色有以下特点:减免平日“正常”的社会责任;有接受帮助的义务;有恢复健康的责任;有寻求医疗帮助的责任。
病人的心理需要
病人除了具有一般人所共有的多种心理需要外,还具有在疾病状态下的特殊心理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接纳的需要。
2.尊重的需要。
3.提供诊疗信息的需要。
4.安全的需要。
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病人身体上的损伤会直接或者间接造成其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行为退化、愤怒、抑郁和猜疑。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门诊、住院和手术病人
1.门诊病人
门诊病人的心理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1)希望能及时就诊,并得到良好的医护对待。
(2)期盼明确的诊断,以妥善治疗。
(3)急诊病人较普通门诊病人心理反应更强烈。
2.住院病人
(1)环境突变增加了病人的负性心理。
(2)生活方式的不适应。
(3)工作及家庭生活中断易产生自我认同迷失,带来心理压力。
3.手术病人
(1)手术病人的一般心理:手术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生活事件,病人的心理压力很大。
求生的欲望使他们对医务人员产生依赖心理。
(2)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手术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期性,病人的心理负担很重。
(3)术前心理准备:术前心理准备可以调整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认识,缓解心理冲突,使之更容易配合手术,同时也能减轻病人术中的痛苦,促进术后恢复。
4.手术后病人的心理问题
手术前的心理问题通过实施手术而大都解决,或已时过境迁,手术后的各种实际问题便在较长的恢复期内不时出现,如手术之后的疼痛。
如果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应考虑是否为术后抑郁或心理退化所致。
二、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患者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
广义的医患关系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患者为中心的人群的关系。
2.医患关系的模式
医患关系常常用医患关系模式来描述。
此模式根据医生的地位、患者的地位、主动性的程度将医患关
系分为3种类型: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
(1)主动-被动型: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医患关系模型。
医务人员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患者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这种模式在现代医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2)指导-合作型:这是一种构成现代医疗实践医患关系基础的模型,医患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在这种关系中,虽然患者有一定的地位和主动性,但在总体上医患的权利是不平等的。
按照这个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医生的作用占优势,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患者的主动性。
在这种模式中,医生是主角,患者是配角。
目前临床上的医患关系多属于此种模式。
(3)共同参与型:在这种模式的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和患者有近似相等的权利和地位,医生帮助患者进行自疗。
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均属于这种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医生和患者都是主动的,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医务人员应当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不把工作及个人生活中的不愉快发泄到患者身上,这不仅是一种职业的道德要求,也是医务人员保持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医务人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善于使用安慰性、鼓励性和劝说性的语言,对病痛之中的患者进行安慰,这样会使他们感到温暖,心情愉快。
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鼓励实际上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1.语言交流的要领
语言交流的要领是:尊重患者、遵循一定社会语言规范、及时反馈。
2.语言交流的技巧
语言交流的技巧有:倾听、同感反应、控制谈话方向、及时恰当反应、沉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