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分离纯化讲解
酶学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主讲教师:赵丹丹
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11
一、预处理和破细胞
4. 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2) ‘‘丙酮干粉’’(acetone powder)处理法 适用于微生物材料 一般程序是先将材料粉碎、分散,然后在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加 入5~10倍预先冷至约-20℃的丙酮,迅速搅拌均匀,随即过滤,最后 低温干燥,研磨过筛 丙酮处理优点: ① 能有效地破坏细胞壁(膜);② 有利于除去大量脂类物质,以免 它在以后的步骤产生干扰;③ 能使某些膜结合酶易于溶解;④ 丙酮 干粉含水量低,便于保存。 缺点:丙酮可能引起某些酶变性失效。
主讲教师:赵丹丹
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7
第二节 酶的抽提
抽提的要求是要将尽可能多的酶、 尽量少的杂质从原料引入溶液。
主要内容:预处理和破细胞
抽提
浓缩
一、预处理和破细胞
着手酶的提取前,通常应先对酶的原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Pretreatmention)。例如: (1) 动物材料要先剔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血污等 ; (2) 油质种子最好先用乙醚等脱脂; (3) 种子研磨前应去壳,以免丹宁等物质着色污染; (4) 对于微生物材料则应将菌体和发酵介质加以分离。 2. 在这些预处理后,尽可能以非常新鲜的状态直接应用; 否则,应将 完整材料立即冰冻保存。
最终目的( 获得高度纯净的酶制剂 )
整个工作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1) 抽提(extraction):是要将酶从原料中抽提出来作成酶溶液;
(2) 纯化(purification):是将酶和杂质分离开来,或者选择地将酶从 包含杂质的溶液中分离出来,或者选择地将杂质从酶溶液中移除出去;
(3) 制剂(preparation):是要将纯化的酶作成一定形式的制剂。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酶的分离纯化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即抽提、纯化、结晶或制剂。
首先将所需的酶从原料中引入溶液,此时不可避免地夹带着一些杂质,然后再将此酶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分离出来,或者从此溶液中选择性地除去杂质,然后制成纯化的酶。
关键词:酶抽提纯化结晶制剂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盐析亲和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生物细胞产生的酶有两类:一类由细胞内产生后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作用的酶,称为细胞外酶。
这类酶大都是水解酶,如酶法生产葡萄糖所用的两种淀粉酶,就是由枯草杆菌和根酶发酵过程中分泌的。
这类酶一般含量较高,容易得到;另一类酶在细胞内产生后并不分泌到细胞外,而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称为细胞内酶,如柠檬酸、肌苷酸、味精的发酵生产所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就是在多种酶催化下在细胞内进行的,在类酶在细胞内往往与细胞结构结合,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催化的反应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使许多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酶的来源多为生物细胞。
生物细胞内产生的总的酶量虽然是很高的,但每一种酶的含量却很低,如胰脏中期消化作用的水解酶种类很多,但各种酶的含量却差别很大。
因此,在提取某一种酶时,首先应当根据需要,选择含此酶最丰富的材料,如胰脏是提取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淀粉酶和脂酶的好材料。
由于从动物内脏或植物果实中提取酶制剂受到原料的限制,如不能综合利用,成本又很大。
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酶制剂。
从微生物中来生产酶制剂的优点有很多,既不受气候地理条件限制,而且动植物体内酶大都可以在微生物中找到,微生物繁殖快,产酶量又丰富,还可以通过选育菌种来提高产量,用廉价原料可以大量生产。
由于在生物组织中,除了我们所需要的某一种酶之外,往往还有许多其它酶和一般蛋白质以及其他杂质,因此为制取某酶制剂时,必须经过分纯化的手续。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容易变性,所以在酶的提纯过程中应避免用强酸强碱,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
酶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
第五节酶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1一、酶的分离、纯化•:一类由细胞内产生然后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作用胞外酶生然后分到行作的酶,这类酶大多都是水解酶类。
•胞内酶:另一类酶在细胞内合成后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这类酶数量较多。
的多2一般原则:般原则:防止强酸、强碱, 要求加入的化学试剂不使酶变性;在低温下操作,全部操作在低温0~4℃;在分离提纯过程中避免剧烈搅拌 在分离提纯过程中,避免剧烈搅拌;在提纯溶剂中加一些保护剂如少量EDTA 在提纯溶剂中加一些保护剂,如少量EDTA、少量β-巯基乙醇;在不破坏所需酶的条件下,可使用各种“激烈的烈”的手段。
3酶的分离提纯三个基本环节:第一抽提,即把酶从材料转入溶剂中制成酶溶液;第二纯化,即把杂质从酶溶液中除掉或从酶溶液中把酶分离出来;第三制剂,即将酶制成各种剂型。
在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每步都须做三件事:第一第,测定酶活力(IU/ml);第二,测定蛋白质含量(mg/ml);第三,测量体积(ml)。
4基本操作程序微生物、动物、选材植物加入提取液抽提胞内酶先破碎抽提先净化处理再沉淀法分离离子交析分离纯化换层析,凝胶过滤,液相色谱,亲和色谱和超滤等5(一)酶的抽提()酶的抽提1、破碎细胞对于细胞外酶可用水缓冲液浸泡过对于细胞外酶可用水、缓冲液浸泡过滤后,可得粗抽提液。
对于细胞内酶要破碎细胞、动物细胞较易破碎,通常用匀浆器捣碎机,制成较易破碎,通常用匀浆器、捣碎机,制成匀浆离心后可得酶抽提液。
细菌细胞壁较厚,需用超声波、溶胞壁较声溶菌酶等抽提。
酶等提62、酶的抽提酶的抽提一般的酶可用稀酸或稀碱的水溶液抽提出来。
抽提条件:提出来抽提条件⑴抽提溶的pH选择应该在酶的pH稳定,并离范围之内,并且最好远离等电点。
低温下抽提⑵低温下抽提(0~40C)7(二)酶的纯化()酶的纯化抽提液中除含有所需有酶外,还含有其它大抽提液中除含有所需有酶外还含有其它大分子物质。
常用分离纯化的方法:①溶解度②电荷性质③大小或质量④亲和部位。
分离纯化一种酶的方法
分离纯化一种酶的方法分离纯化一种酶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实现这一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酶的方法。
1.固定相吸附色谱法固定相吸附色谱法是最常用的酶纯化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酶进行吸附,然后使用缓冲溶液洗脱的方式分离纯化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选择一种适合酶吸附的固定相,例如亲和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或凝胶等。
通过在不同的条件下洗脱,可以逐步去除非目标蛋白质,最终得到纯化的酶。
2.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常用的可以选择性地与酶相互作用的方法。
在亲和层析法中,可以通过与酶相互作用的特定亲和剂将酶从复杂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例如,可以根据酶与金属离子的亲和性,使用金属离子柱进行层析。
亲和层析法通常需要先对亲和剂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加载样品和适当的洗脱剂来纯化酶。
3.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一种基于酶的大小差异来分离纯化的方法。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适用于分离不同分子量的酶。
在凝胶过滤法中,通过将混合物通过一系列的凝胶分离层来分离不同大小的分子。
酶分子会在凝胶中被阻止,而较小的分子可以通过凝胶透析孔隙。
通过控制凝胶的孔隙大小,可以选择性地纯化酶。
4.电泳法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酶分离纯化方法,尤其适用于具有不同电荷的酶。
在电泳法中,通过在电场中施加电压,根据不同酶的迁移速度将酶分离出来。
根据酶的等电点和电荷性质,可以选择凝胶电泳或者等电聚焦电泳来分离纯化酶。
电泳法的一个重要应用是SDS-PAGE,它从凝胶中获得酶的纯化和分析。
5.超滤法超滤法是一种可以根据酶的分子量选择性地分离纯化酶的方法。
在超滤法中,通过将混合物通过一系列合适孔径的滤膜,可以将酶与其他较小分子分离开来。
较大分子(包括酶)会被限制在滤膜上方,而较小分子则可以通过滤膜,从而实现分离纯化酶的目的。
综上所述,分离纯化酶的方法有很多种。
选择适用的方法取决于酶的性质、目标和需求。
常用的方法包括固定相吸附色谱法、亲和层析法、凝胶过滤法、电泳法和超滤法。
酶分离纯化的步骤主要原理
酶分离纯化的步骤主要原理
酶的纯化和分离是通过一系列步骤实现的,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细胞破碎:首先需要将含有酶的细胞破碎,以释放酶分子。
这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超声波或搅拌)或化学方法(如溶解细胞膜)实现。
2. 酶的特异性沉淀:根据酶的特性和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使酶与其他杂质分子分离。
常用的方法包括沉淀、沉降和离心。
例如,可以通过加入特定的沉淀剂或改变pH值来使酶沉淀,从而将其与其他溶液中的物质分离。
3. 过滤和超滤:利用不同孔径的滤膜,可以通过过滤和超滤方法去除较大分子,如蛋白质碎片和细胞残渣。
4.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酶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的方法。
树脂上的离子可吸附酶,而其他杂质则被洗脱。
5.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通过酶与特定配体之间的亲和力实现分离的方法。
配体可以是酶的底物、抗体或其他具有与酶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
酶与配体结合后,可以用洗脱剂将酶从亲和层析柱上洗脱。
6. 凝胶过滤层析: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酶的分子大小和形状实现分离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孔径的凝胶、调节操作条件,可以将酶与其他分子分开。
7. 高效液相层析:高效液相层析(HPLC)是一种高效的液相分离技术。
通过调节流动相和固定相的性质,利用酶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8. 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电泳平台上的电场作用下,根据酶的电荷、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离。
以上步骤和原理可以根据酶的特性和所需纯度的要求进行组合和调整,以实现酶的有效纯化和分离。
酶的分离 纯化
(2-4)
若酶的总浓度用[E]t表示,那么 [E]= [E]t-[ES],代入式(2-4)并整理得
(2-5)
由于酶的反应速度与[ES]成正比,所以
V = k3 [ES] 将(2-5)代入(2-6),得
(2-6)
(2-7)
第一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当底物浓度很高时,所有酶都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ES,则[E]t=[ES]。此时 反应速度达到最大Vmax,即
整理上式可得 Km= [S] 由此可以看出,Km的物理意义就是当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一半时的 底物浓度,其单位与物质摩尔浓度单位相同,用mol/L表示。Km数值大小与酶的浓 度无关,是酶反应的特性常数。不同酶的Km值不同,且同一酶在不同的底物下,其 Km值也不同。米氏常数可由实验测得,也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得:
Vmax= k3 [ES]= k3[E]t
(2-8)
(2-7)除以(2-8),并整理得
(2-9)
这就是米-曼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又称为米氏方程,式中的 Km是一常数值,称为米氏常数。在特殊情况下,当v = Vmax时,米氏方程可转化为下 式:
第一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三章 酶的分离纯化
酶分离纯化的目的
酶分离纯化的目的是使酶制剂 产品达到应用所需的纯度。
分离纯化过程包括3个基本步骤:
1 抽提 2 纯化 3 制剂
Crude product concentration versus selling price (Dwyer, 1984)
第一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对许多酶的性质的观察和研究得知,在低的底物浓度[S]下,反应速度(v)直接 与底物浓度[S]成正比;在高底物浓度[S]下,速度趋向于最大值(Vmax),此时反应速 度与底物浓度[S]无关(如图2-1)。
酶的分离纯化
第三章酶的分离纯化第三章酶的分离纯化第一节酶分离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及步骤第二节细胞破碎第三节酶的抽提第四节酶的纯化第五节酶的纯度与产量第六节酶的剂型与保存第一节酶分离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及步骤1926年Summer制备了第一个结晶酶,自此以后,酶分离纯化工作进展很快,现已有数以百计的酶制成了结晶,相当数量的酶达到了高度纯净,并根据酶的作用特点,理化性质、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分离纯化方法、试剂和设备。
一、基本原则二、酶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为了能成功地进行酶的分离纯化,需注意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 防止酶变性失效防止酶变性失效是酶分离纯化工作很重要的问题,这一点在纯化后期尤为突出。
一般地,凡是用以预防蛋白质变性的方法与措施,都可考虑用于酶分离纯化工作中。
常见的措施有:(1)低温:除少数例外,所有操作应在低温下进行,有有机溶剂存在时,更应注意。
二、酶分离纯化的步骤酶分离纯化时,一般要经过如下步骤:1. 细胞破碎:除在体液中提取酶或胞外酶,一般都要进行细胞破碎,促使胞内酶溶出,以利于抽提。
2. 抽提3. 纯化下面分节对这三个基本环节加以介绍第二节细胞破碎细胞破碎的方法很多,有机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学破碎法和酶学破碎法。
一、机械破碎法二、物理破碎法三、化学破碎法四、酶学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机械破碎法,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 机械捣碎法:利用高速组织捣碎机的高速旋转叶片所产生的剪切力,将组织细胞破碎,转速可高达10000r/min。
常用于动物内脏、植物叶芽等脆嫩组织细胞破碎,也可用于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细胞破碎。
此法在实验宝和生产规模均可采用。
通过温度、压力、声波等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使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该称为物理破碎法。
物理破碎法包括如下几种方法;1. 温度差破碎法:通过温度的突然变化使细胞破碎。
即将冷冻的细胞突然放进较高温度的水中,或将在较高温度中的细胞突然冷冻都可使细胞破坏。
酶的分离纯化
2 建立一个可靠和快速的测活方法 方法专一、灵敏、精确、简便、经济 3. 酶原料的选择 选择目的酶含量丰富的原料,且考虑原料 的来源、取材方便、经济等因素。 4. 酶的提取
5. 酶的提纯
产率=(目的酶的总活力/粗抽提液中目的酶总活 力)*100% 反映提纯过程酶活力的损失情况
提纯倍数=目的酶的比活力/粗抽提液中目的酶比 活力 提纯方法的效率
选择性热变性 选择性酸碱变性 选择性表面变性
5)特殊基团差异: 亲和层析
有的方法是建立在上述二个功能同时起作用。
第三节
方法 盐析 等电点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 复合沉淀
沉淀分离
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的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原理 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以及不同的两性 电解质有不同的等电点 酶与其它杂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在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使它与酶形成复合物而沉淀 下来
葡聚糖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五、离子交换层析
重要而广泛应用的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剂为固定 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 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剂在水中呈不溶解状态,能释放出反离子,同时 与溶液中的其它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相互结合,结合后本身 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1.基本原理
纤维素-O-CH2-COO- ---Na+
1. 动、植物材料
绞肉机切碎,高速组织捣碎机,加砂研磨
2. 微生物材料
霉菌材料比较容易,可通过机械剪切、研磨或加细胞壁溶 解酶解决。 细菌,少量材料常用超声波破碎器和溶菌酶等处理;大量 材料通常采用丙酮干粉法,或采用自溶法。 酵母细胞壁厚较难对付,过去多用自溶法,现在可采用的 办法有: (1)细胞壁溶解酶处理法; (2)盐振荡法; (3)冷热破壁法。
酶的分离
大多数蛋白类酶都溶 于水,而且在低浓度 的盐存在的条件下, 酶的溶解度随盐浓度 的升高而增加,这称 为盐溶现象。
在盐浓度达到某一 界限后,酶的溶解 度随盐浓度升高而 降低,这称为盐析 现象。
举例说明
盐溶液提取
例如,固体发酵生产的麸曲中的淀粉酶、蛋白酶等胞 外酶,用 0.14mol/L 的氯化钠溶液或 0.02~0.05mol/L 的磷酸缓冲液提取;枯草杆菌碱性磷 酸酶用 0.1mol/L 氯化镁溶液提取等。有少数酶,如 霉菌脂肪酶,用清水提取的效果较好。 核酸类酶(R-酶)的提取,一般是在细胞破碎后,用 0.14mol/L 的氯化钠溶液提取,得到核糖核蛋白提取 液,再进一步与蛋白质等杂质分离,而得到酶 RNA。
沉淀分离方法 分离原理
盐析沉淀 法 等电点沉 淀法 有机溶剂 沉淀法 复合沉淀 法
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条件下溶解 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在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 的中性盐,使酶或杂质从溶液中析出沉淀, 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以 及不同的两性电解质有不同的等电点这一特 性,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使酶或杂质沉淀 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利用酶与其它杂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 同,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某种有机溶剂,使酶 或杂质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在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使它与酶形成复合 物而沉淀下来,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三 、离心条件
在离心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好离心 力(或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并且控制好温 度和 pH 值等条件。
1.
离心力
相对离心力
2、离心时间 3、温度和 pH 值
(三 ) 过滤与膜分离
过滤是借助于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 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 过滤介质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滤纸、滤布、 纤维、多孔陶瓷和各种高分子膜等,其中以 各种高分子膜为过滤介质的过滤技术称为膜 分离技术。微滤、超滤、反渗透、透析及电 渗析等都属于膜过滤技术。
酶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
酶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
1、根据酶分子大小和形状的分离方法。
(1)离心分离。
许多酶往往富集于某一特定的细胞器内,先通过离心得到某一特定的亚细胞成分,然后再对某一特定的酶进行纯化。
包括一般离心、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
(2)凝胶过滤。
酶蛋白分子大小不同,大于凝胶孔径的被凝胶排阻,因而在凝胶颗粒间隙中移动,速度较快;小于凝胶孔径的可自由出人凝胶颗粒的小孔内,路径加长,移动缓慢。
这样通过一定长度的凝胶层析柱后,大小不同的酶蛋白分子就被分开了。
(3)透析与超滤。
通过透析可以除去酶液中的盐类、有机溶剂、低分子量的抑制剂等。
超滤指在一定压力下,将溶液强制通过一定孔径的滤膜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2、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分离方法。
(1)离子交换层析。
根据不同的蛋白质与离子交换剂的亲合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层析。
(2)层析聚焦。
层析聚焦层析聚焦类似于等电聚焦,但其连续的pH梯度是在固相离于交换载体上形成的。
(3)电泳。
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蛋白质离于所带净电荷的大小和性质不同,因而其泳动方向和速率也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酶的分离与纯化
● 鹽溶 Salting-in:
加鹽使蛋白質溶入水溶液中
● 鹽析 Salting-out:
加鹽使蛋白質由水溶液中沉澱出來
設計純化步驟時,需考慮下列各項要求
• • • •
a. 高活性 b. 高回收率 c. 高純度 d. 方便與快速
組合純化步驟
• a. 組合標準 • (1) 已知的酵素,可依照已發表的步驟進行, 有問題再作改進。 通常都是以 硫酸銨分劃 - 膠 体過濾 - 離子交換 為骨幹,再加上其它方法, 組成全部流程。 • (2) 對完全未知的酵素,可循此骨幹先試行純 化,看其結果如何再加改進。 • (3) 不要忘記利用該酵素的特殊性質來純化, 如在其 pI 沉澱性、特別的疏水性、有專一的抑 制劑或熱穩定性等。
• 膠体過濾法在操作時,有些內在的問題,會影 響結果的好壞: • (1) 擴散及亂流: 由於是在液相中進行,樣本 在膠柱中的 擴散現象 相當顯著;又因液体在 膠球間流動時,受 重力 及 對流 的影響,會造 成 亂流。 擴散及亂流都會使膠体過濾的解析 力降低甚多。 • (2) 管柱設計不良: 經常是致命的傷害,例如 無效空間 (dead volume) 過大、緩衝液進入膠体 時流動不均、溶離液出口端的管路太長或太粗 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不 論人類或是分子皆同
色谱的类型
. 常用的層析方法
膠體過濾法
• 膠体過濾 属 partition 層析法,流動相為溶離緩 衝液,固定相為膠体孔隙內的緩衝液。 溶質 (樣本蛋白質) 根據其 分子量 的大小,決定分 佈在這兩相的比例。 分子量大的不易進入膠球, 隨流動相溶離;分子量小的,則易竄入膠球內 的固定相,而被延滯流出膠柱 。 分子的 形狀、 大小 均為影響因素,即與其 分子半徑 (Stokes radius) 有關,與分子量不完全成正比關係;但 一般均視蛋白質為球形,故其形狀較無影響 力。
酶工程3 第三章:酶的分离纯化
3.3.1 细胞破碎的方法
机械破碎法 物理破碎法 化学破碎法 酶促破碎法 P72-73
3.3.2酶提取的方法
根据酶的溶解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
盐溶液提取法 酸溶液提取法 碱溶液提取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 p76
3.3.3影响酶提取的主要因素
1 提取目标:提高提取率减少酶活损失。 1)温度:温度过高易导至酶失活,应控制在0-
1 分离过程中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会取得 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离心机、过滤机的选择。 采用膜分离技术等。
2. 浓缩与干燥过程尽量使用低温过程减少酶失 活,同时可添加一些保护剂以减少酶失活。
3.4 沉淀分离
沉淀分离方法: 盐析沉淀 等电点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 复合沉淀 选择性变性剂沉淀
收集沉淀
10℃,对于稳定性高的酶提高温度有利于提 取。
2)pH:pH应远离等电点以提高溶解度,但pH 不宜过高或过低,防止酶失活。
3) 提取液用量:用量增加,提取率增加但分离 成本提高。一般为原液的3-5倍
4) 添加保护剂:加入适量的酶作用底物、辅酶 或抗氧化剂可以提高酶稳定性,减少酶活损 失。
提取时的注意事项
N-末端分析 只适用于一条肽链
免疫技术 高度的专一性,但抗血清制备较为麻烦
3.3分离与纯化
分离(提取):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的
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中。
纯化:通常先根据溶解度性质用沉淀的方法
(如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制得粗酶, 再根据酶分子的大小、电荷性质、亲和专一 性,将酶纯化。
过滤
非膜过滤:采用高分子膜以外的物质作为过滤介质 膜过滤:采用各种高分子膜为过滤介质
3.5 离心分离
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 不同大小密度的物质分离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分离纯化步骤及方法
一、步骤
发酵产品
1、酶的提取
固液分离,破碎,抽 提,浓缩
2、初分离
3、 纯化
精制品
4结晶
保藏
酶分离纯化总体步骤
1、酶液的提取
(1)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2)细胞破碎
(1)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离心和过滤。 ➢ 离心分离速度快,效率高,操作时卫生条件
转筒真空过滤器
II
1 2
4 III
6 7
5
3
a.转动盘
b.固定盘
I
1-转筒;2-滤饼;3-割刀;4-分配头;5-吸走滤液的真空凹槽; 6-吸走洗水的真空凹槽;7-通入压缩空气的凹槽I-过滤区; II-洗涤脱水区;III-卸渣区
(2)细胞破碎
❖ 按微生物细胞酶的分布分为三类 ❖ 细胞破碎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
❖ 组织捣碎器:这是一种较剧烈的破碎细胞的 方法,通常可先用家用食品加工机将组织打 碎,然后再用10000r/min~20000r/min 的内刀式组织捣碎机(即高速分散器)将组织 的细胞打碎。
物理破碎
通过各种物理因素 的作用,使组织、 细胞的外层结构破 坏,而使细胞破碎。
冻结-融化法 压榨法 渗透压法 超声波破碎法
纯度要求 极高纯度(>99%)
高纯度(95%-99%)
一般纯度(<95%)
用途 医疗用途
理化性质研究
生产抗原
2、明确目标蛋白与主要杂质的性质
❖ 检测目标酶蛋白稳定条件,至少检测pH 值和离子强度两个条件。
❖ 了解目标酶和杂质的性质:分子大小、 等电点、溶解度等。
3、建立分析方法
❖ 选择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要了解每个纯化步骤 的效率,应具备以下能力:
❖ 外加酶制剂法:利用各种水解酶,如溶菌酶、 纤维素酶、蜗牛酶和酯酶等,于37℃, pH8,处理15分钟,可以专一性地将细胞 壁分解。
二、纯化方法
依据性质
溶解度 分子大小
带电特性 吸附特性 对配体分子 的亲和性
方法
用于粗分 盐析、等电点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
透析、超过滤
用于细分 凝胶过滤
电泳、离子交换层析
有机溶剂处理法:可溶解细胞膜上的脂质化合 物,使细胞膜破坏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能使脂蛋白形成微泡, 使膜的渗透性改变或使之溶解
酶促破碎
通过细胞本身的 酶系或外加酶制 剂的催化作用, 使细胞外层结构 受到破坏,而达 到细胞破碎
自溶法 外加酶制剂法
自溶法:将新鲜的生物材料存放于一定的pH和适 当的温度下,细胞结构在自身所具有的各种水解酶 (如蛋白酶和酯酶等)的作用下发生溶解,使细胞 内含物释放出来。
❖ 渗透压法:先将细胞置于高渗溶液(如蔗糖溶 液)中平衡一段时间后,突然将其转入到低渗 缓冲液和水溶液中,则细胞壁会因渗透压的 突然变化而破碎。此法只适于处理细胞壁比 较脆弱的细胞。
化学破碎
通过各种化学试剂 对细胞膜的作用, 而使细胞破碎
有机溶剂: 甲苯、丙酮 丁醇、氯仿 表面活性剂: Triton曲拉通X、 Tween SDS
第四章 酶制剂的分离纯化
❖ 目的:获得高纯度酶 ❖ 两个基本环节:分离和纯化 ❖ 分离——得到粗酶溶液; ❖ 纯化——得到一定纯度的酶。
第一节 酶分离纯化的策略
(一)基本原则 (二)纯化方法的选择 (三)纯化策略
(一)基本原则:防止酶变性 措施 ➢ 所有操作在低温下进行,4℃左右 ➢ 控制pH值,最好在缓冲溶液中 ➢ 减少泡沫形成,若需搅拌,减慢速度 ➢ 加入金属螯合剂,避免因重金属离子导
使细胞壁或细胞膜破碎,使细胞内的酶得以 释放。对于动植物来源的酶和微生物产胞内 酶的情况,细胞破碎是必要的一步。
1)机械破碎 2)化学破碎 3)酶解破碎 4)物理破碎
机械破碎
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 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DY89-I型 电动玻璃匀浆机
捣碎法 研磨法 匀浆法
细 胞 破 碎 珠
❖ 研磨:将剪碎的动物组织置于研钵或匀浆器 中,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或匀浆。
❖ 反复冻融法:将待破碎的细胞冷至-15℃到 -20℃,然后放于室温(或40℃)迅速融化, 如此反复冻融多次,由于细胞内形成冰粒使 剩余胞液的盐浓度增高而引起细胞溶胀破碎。
❖ 超声波处理法:此法是借助超声波的振 动力破碎细胞壁和细胞器。破碎微生物 细菌和酵母菌时,时间要长一些。
❖ 压榨法:这是一种温和的、彻底破碎细 胞的方法。在1000×105Pa~ 2000×105Pa 的高压下使细胞悬液通过 一个小孔突然释放至常压,细胞将彻底 破碎。
❖ 加压过滤:是以压力泵或压缩空气为过滤推
动力——板框压滤机 ❖ 加压过滤适合于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发
酵液的过滤。
滤浆
滤液 优点:操作灵活,过滤面积大,可承受较大压力; 缺点:劳动强度大,操作不连续,生产效率低。
❖ 真空过滤:
即通过抽真空的方法使过滤介质上下方之间 产生压差,从而推动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截 留大颗粒的过滤方法——真空转鼓过滤机
吸附层析 亲和层析 金属螯合层析
(1)盐析沉淀法
❖ 定义: 是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条件 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在酶液中添 加一定浓度的中性盐,使酶或杂质从溶 液中析出沉淀,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的 过程。
❖ 优点: ①成本低,不需要特别昂贵的设备。 ②操作简单、安全,重现性好。 ③大多数酶在高浓度盐中稳定。
缺点: 分辨率差,纯度低,需要脱盐
好等特点,但是设备投资费用高,能耗较大 ➢ 过滤就是用多孔性介质(滤布)截留固态悬
浮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 发酵液粘度不大时采用过滤操作,可实现大 量连续处理。
滤饼过滤
过滤
悬浮液
滤饼
过滤介质
清液
特点:固体颗粒呈饼层状 沉积于过滤介质的上游一
滤饼过滤 侧,形成滤饼层 。
❖ 重力过滤: 重力过滤即常压过滤,主要的 作用力为液体的重力,滤液靠重力作用通过染 ➢ 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防止水解蛋白质
(二)纯化方法的选择
❖ 评价纯化方法的指标 ➢ 提纯倍数 ➢ 酶活回收率 ➢ 重现性
(三)纯化策略
纯化策略是一个系统化的途径和方法。
❖ 尽量缩减纯化步骤
产 品 获 得 率 %
纯化步骤数
1、设定目标
根据产物的最终用途设定纯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