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播音创作教学大纲范文模板

播音创作教学大纲范文模板

---播音创作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播音创作2. 课程代码:XXX3. 学分:XXX4. 教学对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5. 学时安排:XXX课时6. 教学周数:XXX周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播音创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理解不同体裁、风格播音作品的创作特点。

- 熟悉播音创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播音创作的实践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传达和形象塑造能力。

-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播音创作概述- 播音创作的定义与分类 - 播音创作的原则与要求2. 播音创作的基本要素- 语言表达- 情感传达- 形象塑造- 逻辑思维3. 播音创作的具体技巧- 语音技巧- 语调技巧- 语气技巧- 气息控制- 声音塑造4. 不同体裁的播音创作- 新闻播音创作- 广告播音创作- 节目主持创作- 影视配音创作5. 播音创作的实际操作- 稿件分析- 播音实践- 作品评价与反馈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演练法4. 小组讨论法5. 实践操作法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作业(30%):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篇幅的播音创作作品。

3. 期末考试(40%):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播音创作基础》、《播音创作原理与实训》等。

2. 教学参考书:《播音主持艺术教程》、《播音创作案例解析》等。

3. 实践平台:播音实验室、模拟播控室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此处列出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包括每周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使其更符合您的教学需求和课程特色。

09344《播音创作基础》自考教学大纲

09344《播音创作基础》自考教学大纲

09344《播音创作基础》自考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内容包括有声语言表达从理解、感受到表达的内、外部技巧的学习和训练。

详解了创作依据的准备方法,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课程体现了统一性与规范性相结合,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典型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学习和训练,消化、理解有声语言表达的理论知识,获得相应的语言表达技能。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使考生能够在充分理解播音创作理论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播音创作理论的基本概念、创作过程和语言表达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播音创作实践,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在自己原有知识储备和语言功力的基础上,调动一切手段,开阔思路,用脑用心,动笔动口,提高对稿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案头准备,掌握准确,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播音创作,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把内部语言外化为情声和谐的有声语言,全力投入驾驭节目的进程中。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播音创作基础》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播音学的其他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播音导论》《播音发声》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即兴口语表达》、《文体播音》以及《播音主持艺术》互相衔接配合。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准备稿件的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稿件的准备在播音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掌握播音工作正确的创作方法、基本要求和规律,养成认真分析稿件的好习惯,熟练运用“备稿六步”对稿件进行“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创作与表达,从而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稿件内容,圆满完成播音任务,实现电台、电视台的宣传目的。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教学大纲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教学大纲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教学大纲第一章播音主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1.1 播音主持的定义与概述
- 播音主持的概念与特点
- 播音主持的职责与要求
1.2 声音基础知识
- 音高与音色的认识与辨析
- 声音的音量与节奏掌控
1.3 发声与咬字训练
- 声带的使用与呼吸技巧
- 清晰准确地发声和咬字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播音主持的写作与编导技巧
2.1 文稿撰写技巧
- 文稿结构与内容要点
- 文字表达的准确与流畅
2.2 文稿语言的特点
- 语言简练明了,恰当得体
- 避免长句和生僻用词
2.3 编导技巧
- 脚本的编写与改编
- 节目的时长控制与内容组织
第三章播音主持的演绎与表达能力培养3.1 语言表达技巧
- 抑扬顿挫的运用
- 语调的掌控与情感的表达
3.2 身体语言与仪表
- 姿势与手势的运用
- 衣着与形象的搭配
3.3 情绪管理与情感交流
- 情绪的调控与应变能力
- 与听众的情感沟通与互动
第四章播音主持的实践与评估
4.1 模拟演练与实习
- 基础演练与模拟直播
- 实际电台、电视台实习经验分享
4.2 评估与反馈
- 音频/视频回放与点评
- 同行评议与自我评价
4.3 成果展示与总结
- 自己的录音/录像作品展示
- 主持能力的成长总结与规划
结语
通过本大纲的学习,广大学员将能够全面了解播音主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写作与编导的关键技术,培养自信的演绎与表达能力,为成为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一个持续学习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希望学员能够在不断探索中迈向更高的创作高度。

《播音创作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播音创作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播音创作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21808课程名称:播音创作基础英文名称: Broadcasting Creation Fundamentals实验总学时:80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类别:专业课先修课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总体目的:《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基础课。

主要讲授基于党性原则这一根本创作原则基础上的播音主持正确创作道路,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外部技巧,播音主持创作从理解、感受到表达的原理规律探究,状态路径寻找,样式方法总结。

(一)对学生的要求:遵守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实验之前要事先预习,做好相关准备;熟练进行计算机录音软件操作;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展开竞争。

(二)对教师的要求:熟悉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做好演示和课堂组织;及时听评作业。

(三)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硬件:适合语音实验的录音室,配备Inter Pentium processor T4200(2.0 GHz,800 MHz FSB ,1MB L2 cache)及1 GBD DR2 Memory的配置(或高于此配置)的多媒体个人计算机一台,装有高品质的声卡、话筒、音响、显卡、显示器、SATA技术型硬盘,并配备调音台,音视频连接装置。

上镜实验时,需要摄像机一台,16G以上存储卡,三角架、云台及相关音视频连接装置。

软件:每台多媒体电脑装有专业音频制作软件,音视频播放软件。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名称:准备稿件的方法实验内容:运用备稿六步分析法,对《中国石拱桥》进行层次、主题、背景、目的、重点及基调的分析实验,并写出备稿分析笔记。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学时:2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备稿六步分析法,并将分析结果落实到稿件播读创作中,使播读内容层次更清晰,主题更突出,目的更明确。

实验条件:硬件:多媒体个人计算机一台,装有高品质的声卡、话筒、音响、显卡、显示器、SATA技术型硬盘,并配备调音台,音视频连接装置。

《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21808课程名称:播音创作基础英文名称:Broadcasting Pronunciation Creative Basics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128学时学分:8学分适用对象: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二、课程简介《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立足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工作的实际,同时借鉴新闻传播学的相关规律以及语言学和艺术学的相关知识,以有声语言表达为核心,以有稿播音训练为主要方式,主要介绍播音创作的正确道路、播音创作的基本规律、准备稿件的方法、有声语言表达中调动内在感情的技巧如:情景再现、内在语和对象感以及使语言更为生动传神的外部技巧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

本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的即兴口语训练和广播电视播音打下基础。

Broadcasting Pronunciation Creative Basics is not only a professional introductory course of Broadcasting and conduct, but also a Core curriculum of Broadcasting and conduct. According the fact of Broadcasting and conduct , the course borrow the laws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relerant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and art, in spoken word expressing as the core, to manuscript Broadcasting training as the method, Introduce right way to Broadcasting creating and basic law of Broadcasting creating and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work and skills for arousing feelings, for example, Imagining the scene, Inner language and Perception others and external skills for our language vivid, for example, standstill. accent. tone. rhythm and so on. The course provide general systemic basic skills for spoken word expressing of Broadcasting and conduct, For impromptu spoken language training and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lay a found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基础课。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播音创作基础理论》大纲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本课要使学生了解广播电视播音创作的内涵和创作基础理论的概貌。

2)教学要求:本科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播音导论”“播音发声”等课程之后,进入本课,应该进一步领会创作基础理论的框架,初步明确“播音”、“创作”、“理论”、“基础”这几个核心概念,并理清其来龙去脉和传承关系,为后续课程的系统学习做好学理和术用两方面准备。

3)教学重点:认识基本概念的发展历程;把握创作要素的生成条件。

4)教学难点:学生的有声语言表达实践不足,理解过程容易从概念到概念。

应该注意深入浅出,避免空泛枯燥。

5)课时分配:大课周2课时。

6)教学内容:《播音创作基础》这门课,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63级播音班开始讲授,那时叫做“语言逻辑”,内容相当简单;1977级播音班时改称“播音基础”,教材仍是打印稿;到1985年,正式出版,1990年,更名为“播音创作基础”。

播音成为一个专业,进入高等学府,有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教材、专著,这说明广播电视需要,社会承认,说明这个专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节播音定位广播电台、电视台经常说“现在开始播音”,那是指全天的播出过程。

我们说的播音,专指在镜头前、话筒前由专职人员进行的有声语言创作活动,还指镜头前、话筒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工种或岗位。

所谓专职人员,主要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体育解说员”、“配音员”等。

他们有上岗证,有岗位资质,有话语权力,有播音专业技术职务(也有一些具有编辑、记者的专业技术职务)。

他们的共同职责是:在广播电视传播中,以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出声露面,驾驭节目进程。

前些年,对于什么是播音员、什么是节目主持人争论较大,这些年,已经很少提及了。

至今,节目主持人的概念,并无公认的科学表述。

因为,“无稿”、“参与采编”、“谈话语体”等,都无法同播音员概念加以明确划分,二者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原则的不同”。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教学大纲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教学大纲

一、创作准备的概念 二、创作准备的对象和依据第二节创作准备的内容 一、广义背稿 二、狭义背稿 第三节创作准备的基本方法:背稿六步 、 —*、一二、四、五、六、 第四节实例分析与训练 一、实例分析 二、核心训练材料 三、补充训练材料 第四章播音感受与播音主持创作的内部技巧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保持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是播音与主持语言创作的内部技巧,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内部技巧的涵盖与 作用,初步掌握播音感受的要义和内部技巧的运用。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的概念及其运用方法。 四、教学时数:6学时五、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播音感受 一、播音感受的概念 二、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 三、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第二节情景再现 一、情景再现的概念 二、情景再现的过程 三、情景再现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四、实例分析与训练 第三节内在语 一、内在语的理解 二、内在语的类型 三、内在语的把握与运用
二、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语言表达基础》、《广播电视 播音主持创作》等课程紧密衔接,使学生有效整合语音与发声学知识和情感表达技巧,培养艺术审美与有声语言情 感表达能力,为学生进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创作》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三、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播音主《语言士夫特点和相互联系;构成播音主持语言的基本形态。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播音主持语言六个方面的特点及其内涵 一、“三性”: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
二、“三感”: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 第二节实践创作中如何体现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 一、深入理解稿件和话题 二、具体感受稿件和话题 三、语言表达应注意的问题 四、训练要点与提示第三章创作准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创作准备的重要性,掌播音创作前准备稿件的步骤、方法和要求,并能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加以运 用。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备稿步骤及其方法和要求。 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作准备的概念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大纲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大纲
3.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六、教学资源
1.教学设施:配备专业的播音室、录音室、演播室等教学设施,确保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播音室:配置先进的音频设备,满足学生播音训练需求。
-录音室:提供专业录音设备,供学生进行音频作品的录制与剪辑。
-演播室:模拟真实演播环境,进行电视节目主持与新媒体主持的实践训练。
-定期进行教学检查,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2.促进师生互动,加强教学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
-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学术研究与交流
1.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提升学术水平。
-支持教师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参与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举办各类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创建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
十七、学生管理与指导
1.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制定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学生权利与义务。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能力。
2.教学内容:结合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教材选用:选用权威、前沿的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
-课程案例:引入行业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和操作能力。
七、教学管理
1.实施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2.建立奖励与资助体系,激励学生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以有声语言表达础理论和创作技巧为核心,讲授了播音主持创作的特点和规律,通过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基本播音技巧,逐步建立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创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与《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语言表达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创作》等课程紧密衔接,使学生有效整合语音与发声学知识和情感表达技巧,培养艺术审美与有声语言情感表达能力,为学生进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创作》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一般规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以播音主持创作的原则和方法为主线,全面讲解播音主持创作从理解、感受到表达的一般原理,使学生在语音与发声的基础上,掌握专业能力,熟练运用播音主持的创作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播音主持创作。

四、先行课程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
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计学时24学时,1.5学分,每周2学时。

六、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与实践辅导相结合。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出勤10%,平时作业20%,期末汇报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播音创作基础》.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18
(二)参考资料:
1.《播音创作基础》.张颂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1.《实用播音教程第二册》.付程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2.《播音语言表达技巧》.柴璠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3.《播音员主持人稿件表达方法与技巧》.贾宁等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第一章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播音主持是凸显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活动,弄清创作者应该遵循怎样的创作道路、如何进行创作的基本问题,每一次创作活动都要面对以什么为创作原则、达到什么样的创作目标的实际问题。

明确坚持正
确的创作道路是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理论中首要的命题,也是播音主持创作实践中不能须臾离开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如何理解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
一、创作原则
二、创作属性
三、创作源泉
四、创作过程
五、创作标准
六、创作任务
第二节、坚持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的重要性
一、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反映了创作活动的本质与内在联系
二、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指导着创作活动的方式与具体实践
三、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决定了创作活动的呈现与最终效果
第二章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播音创作中,有声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自觉做到在语言表达中保持普通话语音的标准,剔除生活用语的芜杂性和随意性,充分掌握播音语言的特点,能够在“规定空间”里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提高有声语言传播的质量与效应。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播音主持语言六大特点和相互联系;构成播音主持语言的基本形态。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播音主持语言六个方面的特点及其内涵
一、“三性”: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
二、“三感”: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
第二节实践创作中如何体现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
一、深入理解稿件和话题
二、具体感受稿件和话题
三、语言表达应注意的问题
四、训练要点与提示
第三章创作准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创作准备的重要性,掌播音创作前准备稿件的步骤、方法和要求,并能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备稿步骤及其方法和要求。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作准备的概念
一、创作准备的概念
二、创作准备的对象和依据
第二节创作准备的内容
一、广义背稿
二、狭义背稿
第三节创作准备的基本方法:背稿六步
一、层次
二、主题
三、背景
四、目的
五、重点
六、基调
第四节实例分析与训练
一、实例分析
二、核心训练材料
三、补充训练材料
第四章播音感受与播音主持创作的内部技巧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保持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是播音与主持语言创作的内部技巧,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内部技巧的涵盖与作用,初步掌握播音感受的要义和内部技巧的运用。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的概念及其运用方法。

四、教学时数:6学时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播音感受
一、播音感受的概念
二、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
三、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第二节情景再现
一、情景再现的概念
二、情景再现的过程
三、情景再现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实例分析与训练
第三节内在语
一、内在语的理解
二、内在语的类型
三、内在语的把握与运用
四、实例分析与训练
第四节对象感
一、对象感的概念与特点
二、对传播对象的设想与分析
三、对象感的获得与应用
四、实例分析与训练
第五章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含义,在播音创作中能够准确有效地运用上述技巧。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时数:8学时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停连
一、停连的含义和作用
二、停连的运用原则
三、停连位置的确定及种类
四、停连的处理方法
五、实例分析与训练
第二节重音
一、重音的概念
二、重音的类型、性质和重音的位置
三、重音表达的方法
四、实例分析和练习
第三节语气
一、语气的构成
二、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三、语气的声音形式
四、播音、主持中的语气运用
五、实例分析和练习
第四节节奏
一、节奏的概念
二、节奏的运用方法
三、实例分析和练习
第六章话语样式和话语体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理解话语样式和话语体式,掌握话语样式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弄清话语体式和话语样式一方面注重有声语言的形式特点,另一方面注重声音形式与语言环境的契合,避免为形式而形式。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掌握话语样式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话语样式的内涵
一、如何理解话语样式
二、话语样式的内在依据——语境
三、话语样式的外部表现——一定的声音形式
第二节话语样式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一、话语样式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二、话语样式的融合
第三节话语体式和话语样态
一、话语体式
二、话语样态
第四节实例分析与训练
一、实例分析
二、核心训练材料
三、补充训练材料
第七章播音员主持人的创作状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播音状态的含义与作用,初步掌握通过自我调适建立良好播音状态的方法路径。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获得良好播音状态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时数:1学时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播音状态的重要性
一、正面示例的解析
二、反面事例的解析
第二节获得良好播音状态的方法
一、心态与体态
二、声音形式与语言表达
三、克服和纠正不正确的状态
第八章播音主持表达规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认识思维反应律、词语感受律、对比推进律、情声和谐律、呼吸自如律、自我调检律,理解掌握如何遵循以上六律。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综合掌握运用播音主持表达六个基本规律。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思维反应律
一、什么是思维反应律
二、思维反应律的指导意义
三、如何遵循思维反应律
第二节词语感受律
一、什么是词语感受律
二、词语感受律的指导意义
三、如何遵循词语感受律
第三节对比推进律
一、什么是对比推进律
二、对比推进律的指导意义
三、如何遵循对比推进律
第四节情声和谐律
一、什么是情声和谐律
二、情声和谐律的指导意义
三、如何遵循情声和谐律
第五节呼吸自如律
一、什么是呼吸自如律
二、呼吸自如律的指导意义
三、如何遵循呼吸自如律
第六节自我调检律
一、什么是自我调检律
二、自我调检律的指导意义
三、如何遵循自我调检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