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生平及其联结说(推荐)

合集下载

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联结理论的哲学思想来自洛克的经验论——“所有的知识都从经验和环境中获得。

”联结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

在教育界,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的观点影响较大。

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学习的联结—试误说是指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他自称其学习理论为“联结主义”,把学习看作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建立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生前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他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于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心理实验,1898年完成并随后发表了《动物的智慧》。

在桑代克的大量动物实验中,其中以猫解决疑难笼的实验最为成功。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是猫,实验仪器是他精心设计的迷笼。

实验过程是将一只饿猫关入迷笼,笼外放有一片鱼,笼外的鱼片对猫产生极大的诱惑力。

饿猫想要吃到鱼片,就必须学会开门闩。

最初,猫在笼里乱咬、乱抓、乱摇,分辨不出打开笼的门闩。

后来偶然碰到门闩,笼门启开,猫出笼吃到了鱼。

实验者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过一天,再将饿猫关进笼中继续做类似实验。

猫仍需经过乱抓乱跳,最后才能打开笼门吃到食物,不过所花的时间少了。

如果连续实验多次,所需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

最后,猫一进笼就会立即开门闩。

这表明猫已分辨出门闩(S)这个刺激以及开门(R)这个反应,并在S和R之间建立了巩固的联结。

刺激情境(如迷笼的门)是原因,反应(如打开笼门)是结果。

情境与反应之间是一种直接的因果关系。

(一)桑代克的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根据动物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学习的过程和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明确提出“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

为了说明桑代克的这种见解,首先要明确他所说“联结”、“情境与“反应”的含义。

桑代克认为,“联结’也就是“连结、“联合”、“链锁”、“关系”或“倾向”的意思。

丰要是强调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合。

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反复作用的过程而形成的。

桑代克依据其实验结果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并总结出了以下原理。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2)联结-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效果律,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如果得到满意的结果则其联结就会增强,如果得到烦恼的结果则其联结就会削弱。

练习律,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如果经常练习和运用则联结的力量就会逐渐增大,如果不练习和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消退。

准备律,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处于某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尝试与错误学习模式是从动物实验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对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仍具有借鉴意义。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者得到消极后果。

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
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此外,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

桑代克人物及其理论

桑代克人物及其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创立;学习迁移;教育测验; 评价
桑代克人物介绍及评价
生平;著作;评价;参考文献
桑代克首次使用实验法取代自然观察研究动物心理
介绍桑代克迷笼实验

桑代克第一次用实验法取代了自然观察法研究动物心理。动物心 理学的研究始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他提出动物心理与人类心理有连续 性的问题。在桑代克之前,人们大多采用轶事法和报告法,他们绝大 部分是靠自然观察来进行研究。

联结主义心理学理论
桑代克的教育学习观
一、学习的实质 在于形成一定的 联结
二、联结—试误 学习的基本规律
四、桑代克学习 理论在教育过程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用
三、创建教育心 理学;设计教育 测验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第2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三、创建教育心理学,设计心理测验

桑代克总结以往教育心理学的探索,确立了教育 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确定了教育心理学最基本 的三个部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别差异, 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效果率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景做出特 定反应之后,如果得到满意的结果其联结就会增强,如果 得到烦恼的结果则其联结就会削弱。 练习率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如果经常练习和运用则联结的力量就会逐渐增强,如果不 练习和运用则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直至消退。 准备率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事前处于某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不实现则感 到烦恼;当次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会烦恼。(举例)
桑代克 人物及其理论
桑代克(1874~1949) 美 国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 动物心理实验的鼻祖,联结 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创建教 育心理学,设计心理测验, 成为美国教育心理测验运动 的领袖之一。

桑代克

桑代克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桑代克(EdwardL.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87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

1891年进威斯莱大学学习,临毕业前一年开始学习心理学。

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跟着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做研究。

1896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

以后得到卡特尔的帮助,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189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讲师。

1903年升为该院心理学教授。

在任教期间,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把对动物研究的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以后越来越多地用人做被试者,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成为心理测验运动的领导人物。

此外,还创建并主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培养了大批教师、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

桑代克在学院任教40年之久,于1940年退休。

1942年返回哈佛大学任詹姆士讲座教授,以此纪念40年前支持他进行小鸡实验的大师——詹姆士。

1949年逝世。

桑代克的著作很多。

他发表了507篇论著,其中有许多是巨著和专著,比较著名的有:《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8年)、《智力测验法》(1904年)、《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13年)、《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年)、《课程研究》(1928年)、《成人学习》(1928年)、《教育之基本原理》(1929年)、《人类的学习》(1931年)和《人性与社会秩序》(1939年)等等。

桑代克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动物与人类的学习心理。

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育来改变人性,并且发表了许多专门的著作,被誉为美国动物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他在动物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独特研究,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被译成中文,对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也有很深的影响。

联结派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派学习理论(⾏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美国⼼理学家桑代克于 1898年提出联结说。

他在猫解决疑难笼问题中认为猫学到的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即 S-R之间的联结。

并通过尝试与错误来说明学习过程中的这种缓慢⽽不规则的变化,学习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形成的。

他提出了学习的三⼤定律练习率,效果率,准备率。

他认为,⼈性是先天形成的刺激或情景与反应间的联结,这些联结是教育的起点。

他重视个体差异,提出学习率要在具体实施中考虑个体差异,学校⼯作应努⼒消除差异上的问题和进⾏职业指导。

(⼆)斯⾦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美国⼼理学家斯⾦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在学习中收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产⽣愉快,甚⾄令学⽣反感;学⽣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达到学习⽬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

斯⾦纳根据⾃⼰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压杆取⾷试验)。

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学习获得经验的主要途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中可以⾃发地做出多种⾏为,如果其中某个⾏为得到了强化,该⾏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的概率就会提⾼。

不断强化的结果会形成在该情境中采⽤该⾏为的⼀种趋势,形成了情境与反应的联系,这就是有机体的学习。

这种由于⾏动的结果得到强化⽽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系的过程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个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主要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的过程。

(三)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是美国新⾏为主义的代表⼈物之⼀,他的思想受到⾏为主义、格式塔⼼理学派、麦孤独的策动⼼理学和吴伟⼠的动⼒⼼理学的影响,具有⼀定的复杂性,但是他始终坚持⾏为主义的⽴场。

他反对分⼦⾏为,提出整体⾏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介变量,即注重有机体⾃⾝的内部状态。

此外,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从⽽提出了“期待”、“位置学习”和“潜伏学习”三个概念。

桑代克生平及其联结说(推荐)

桑代克生平及其联结说(推荐)

桑代克⽣平及其联结说(推荐)桑代克桑代克·爱德华·李(Thorndike EdwardLee,1874—1949年) 美国⼼理学家。

桑代克1874年⽣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威廉斯堡,他在哈佛⼤学求学期间受到威廉·詹姆斯的启迪,对动物的智⼒问题产⽣了兴趣。

他开始研究⼩鸡的智⼒问题。

1898年桑代克获得博⼠学位。

他的博⼠论⽂题为:《动物的智⼒,关于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这篇著述以后成了美国⼼理学界有关学习问题的⼤量研究的出发点。

桑代克从英国动物⼼理学家康韦·劳埃德·摩根那⾥借⽤了尝试和错误的概念。

当动物处在⼀种完全陌⽣的情境中,它总是通过探索进⾏试探,直到最后偶然地发现了正确的答案。

这类⾏为完全不同于对情境的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则是⼈所特有的智慧的特点。

桑代克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终⽣所从事的关于⼈类学习问题的研究(例如,关于阅读和计算的研究)。

桑代克的主要著作有:《⼼理和社会测量理论引论》(1904年);《动物智⼒——实验研究报告》(1911年);《智⼒测量》(1926年);《⼈类的学习》(1931年);《需要、兴趣和态度的⼼理学》(1935年);《⼈性和社会秩序》(1940年);《⼈类和⼈类的劳动》(1943年);《联结主义者⼼理学论⽂选》(1949年)。

参考⽂献直接:(法)《⼼理学百科词典》,1980年。

间接:徐世京,⼼理学家传略,上海⼈民出版社,1986年04⽉第1版,第298页。

⼀、桑代克的联结说桑代克(E.L.Thomdike,1874-1949)是美国著名⼼理学家,他采⽤实证主义的取向,使教育⼼理学研究⾛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个系统论述教育⼼理学的⼼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理学之⽗”。

(⼀)动物实验桑代克是最早⽤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理学家。

他从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理的实验研究,最著名的动物学习实验是猫开笼取⾷的实验(图 3.2)。

心理学先贤们的故事17--桑代克

心理学先贤们的故事17--桑代克

心理学先贤们的故事17--桑代克桑代克1.生平:1874年-1949年。

2.尊称: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创立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创立者、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故事:桑代克于1874年出生于美国麻省,父亲刚开始做律师,后来又做了牧师。

桑代克小时候非常害羞、喜欢独处,但特别有学习天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891年,桑代克进入了卫斯理大学,主修英文。

在上大学期间,他研读了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一书后,从此他喜欢上了心理学。

1896年桑代克在哈佛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1897年又获得硕士学位。

桑代克的博士课题研究是“鸡的直觉及智力行为”,他完成了著名的迷笼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

1899年,桑代克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心理学讲师。

在卡特尔的指导下,桑代克把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身上,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心理测验等领域。

在桑代克的学术生涯中,共出了507种书、专著和学术论文,这创世纪的记录,可能除了皮亚杰之外,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1949年离世,享年75岁。

4.学术贡献(1)桑代克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桑代克发展了古典联想主义心理学,建立了自己的联想主义心理学说。

其结论大多是建立在心理实验的基础上,这使他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对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桑代克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按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

其提出形成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后来桑代克认为奖赏的效果比惩罚的效果更好,而特别强调奖赏的作用。

桑代克首先注意到奖赏的强化学习作用,为后来强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开辟了途径。

(3)桑代克创立的联结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学派。

“联结”原指实验动物对笼内情境感觉和反应动作的冲动之间形成的联系或联想。

联结不仅动物有,人也有。

桑代克理论成果

桑代克理论成果

桑代克理论成果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理学的知识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其中对于各个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的考查一直以来都是考查的重点。

一、人物介绍爱德华·李·桑代克(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二、主要理论(一)尝试错误说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学习心理。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饿猫学习如何逃出迷笼获得食物的实验,根据一系列的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

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

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把从动物的实验研究中所揭示的种种规律应用于人类的学习,认为人的学习可塑性要比动物大得多,行为也更复杂,但也是基于本能,以刺激反应的联结为准则的。

基于实验,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规律: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学习者如果做好了与之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实际的教学之中老师搞“突袭”,如上一节课结束时跟学生说下节课老师会讲授新内容,让学生做好预习,下节课刚上课却跟学生说要进行测验,这就是违背了桑代克的准备律。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在教学中老师会运用到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就是练习律的实际应用。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例如当学生获得好的成绩之后,老师、家长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这就是符合桑代克的效果律的做法。

(二)共同要素说传统教育中的形式训练说认为,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智官能,具有较好的某种官能在所有的情境中都能表现良好的功能。

桑代克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桑代克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桑代克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嘿,今天咱来聊聊桑代克联结说!你想想啊,就好比搭积木,每一块积木放对了位置,整个结构就更稳固。

桑代克联结说也差不多是这么个道理!
它说的首先就是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哎呀,这就好像你每天走的那条路和你对这条路的熟悉感,走得多了,就自然而然联结起来啦!比如说,你经常去一家咖啡店,那时间久了,你一想到要喝咖啡,是不是马上就会想到那家店呀!
然后呢,联结是通过试误建立的。

就如同小孩子学走路,那不得摔几个跟头才能走稳嘛!像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一开始那是摇摇晃晃,摔倒了无数次,可不就是在一次次试误中,才慢慢学会的嘛!
桑代克还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呢!准备律不就像是比赛前的热身嘛,不做好准备可不行!练习律呢,就好比健身,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有效果呀。

效果律嘛,简单说就是有了好的结果会让你更愿意去做啦,就像考试得了高分会让你更有动力学习一样!
你说这桑代克联结说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它真的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是怎么一回事呢!。

桑代克

桑代克

(1)准备律
桑代克讲的准备不是指学习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而是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
练习律有两种形式: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一 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
(3)效果律
决定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机体的行为后果。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 行为会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桑代克经典实验
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 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 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 • 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习的三大原理:
桑代克在观察动物的试误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了影响刺激与反应间联结 能否建立的三大原理,它们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主要代表著作:
• 《动物智慧》 (1911) • 《教育心理学》 (三卷本 ,1903/1913-1914) • 《智力测验》 (1927) • 《人类的学习》 (1931) • 《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 理学》(1935) • 《人类与社会秩序》 ( 1940)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引:联结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 引
走进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桑代克的生平及著作
• 桑代克 (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 学家,动物心理学的 开创者,心理学联结 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 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 习的定律,包括练习 律和效果律等。1912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 会主席,1917年当选 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桑代克理论

桑代克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1874一1949),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他采用迷津和迷笼实验,研究了小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活动,观察动物是如何学会走出迷津或逃出迷宠的,并在这些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理论。

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他完成了名为《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中的实验研究》的博士论文。

1903年他又写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后又发展成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于1914年出版。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开始确立,桑代克也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论著有《动物的智慧》(1911)、《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成人的学习》(1928)、《人类的学习》(1931)等。

桑代克是第一个用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来解释学习实质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而建立的。

(试误说)在尝试过程中,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而正确的反应越来越多,最后就形成了一种能够适应环境的联结。

这就是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

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

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

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

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

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

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笼内乱抓,似乎本能地想逃出迷笼。

猫不断地挣扎,可以连续十分钟、八分钟地抓、咬、按、钻。

在这种冲动式挣扎中,猫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偶然一下子抓住绳索,触及按钮或拉动拉环,从而使门打开。

这样反复实验,就可以发现,猫在笼中逐渐地减少和排除了那些不成功的冲动,而成功的动作反应则被愉快地牢记。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一、桑代克的主要观点1、联结主义学习论(1)经典案例:桑代克的联结理论就是根据其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开迷箱的实验。

一只饿猫被关在她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箱门紧闭,箱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箱内有一个开门的旋钮,碰到这个旋钮,门便会启开。

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箱子,只就是在里面乱碰撞,偶然一次碰到旋钮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

经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旋钮以开箱门的行为。

(2)实验结论:①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

动物就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偶然获得成功的,因而学习就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②人与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即尝试与错误学习。

③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猫并非真正“明了”或“领悟”逃脱的方法,它就是通过逐渐铭记正确的反应与逐渐消除不正确的反应而学会的。

[2]2、桑代克的学习律桑代克还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给以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

在这里,桑代克讲的准备不就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也就是必须的),而就是指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动机的准备。

[1](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也就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与使用得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

但在她后来,她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她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就是无效的,重复的练习并不能无条件地增强剌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力量,单纯的练习不一定能引起进步。

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效果律:“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

”即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就是,如果跟随的就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1874一1949),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他采用迷津和迷笼,研究了小鸡、猫、狗等动物的学习活动,观察动物是如何学会走出迷津或逃出迷宠的,并在这些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习理论。

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他完成了名为《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中的实验研究》的博士论文。

1903年他又写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后又发展成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于1914年出版。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开始确立,桑代克也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论著有《动物的智慧》(1911)、《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成人的学习》(1928)、《人类的学习》(1931)等。

桑代克是第一个用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来解释学习实质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而建立的。

在尝试过程中,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而正确的反应越来越多,最后就形成了一种能够适应环境的联结。

这就是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一)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

他曾设计过一种迷笼,动物必须在笼内做完三种不同的反应,即按压机关、抓绳索和技环之后,笼门才能自动打开。

然后他再仔细观察猫是怎样学会开迷笼的。

他看到,猫被放人笼后,总是表现出明显不安,并企图逃出监禁。

它想从空隙中钻出来,抓咬笼内的板条或铁丝,伸出爪子抓那些可以抓到的东西。

当它使某件东西松动或摇晃时,就继续努力去做。

它并不十分注意笼外的食物,而是在笼内乱抓,似乎本能地想逃出迷笼。

猫不断地挣扎,可以连续十分钟、八分钟地抓、咬、按、钻。

在这种冲动式挣扎中,猫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偶然一下子抓住绳索,触及按钮或拉动拉环,从而使门打开。

这样反复实验,就可以发现,猫在笼中逐渐地减少和排除了那些不成功的冲动,而成功的动作反应则被愉快地牢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桑代克和许多早期的行为主义学家们一样,把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在桑代克早期的工作中,他也把大多数行为看作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是根据其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饿猫开迷箱的实验。

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箱里,箱门紧闭,箱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箱内有一个开门的旋钮,碰到这个旋钮,门便会开启。

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箱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旋钮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

经过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旋钮以开箱门的行为。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说,他与桑代克的主要区别在于:桑代克侧重于研究学习的S—R联结,而斯金纳则在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的概念。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学习理论流派介绍一

学习理论流派介绍一

1.桑代克把学习归结为刺激(S)—反应(R)的联结形式。
桑代克以猫学习解决疑难问题为内容,进行了著名的学习实验。
在桑代克看来,“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学习是结合,人之所以长于学习,即因他形成这许多结合”。在猫学习打开疑难笼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尝试与失败,在复杂的刺激情境中发现门闩(S)作为打开笼门的刺激(S)与开门反应(R)形成了巩固的联系,这时学习便产生了。所以在上述实验中可以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因此,人们又称各种联想主义的理论为S—R理论。这种学习过程是渐进的,通过“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故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尝试与错误说(简称试误说)。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3.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1)练习律。指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
练习律又分为应用律和失用律。
应用律是指一个联结的使用(练习),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
失用律是指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减弱这个联结的力量或使之遗忘。
一、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Thormdike,E.L.)的试误说
桑代克(1874—1949)是美国的一位极有声望的心理学家,他曾担任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被公认为联结理论的首创者。他从1896年起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后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及其测量方法。出版了《人类的学习》、《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和著作都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发生过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把他的主要的学习理论概括地介绍于下。
(3)效果律。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满意之感的动作,就会和那一情境发生联系,其结果当这种情境再现时,这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易于重现。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不适之感的动作,就会与那一情境发生分裂,其结果当这种情境再现,这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难于再现。”

桑代克生平及其联结说(推荐)

桑代克生平及其联结说(推荐)

桑代克一、生平概况桑代克·爱德华·李(Thorndike EdwardLee,1874—1949年)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1874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威廉斯堡,他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受到威廉·詹姆斯的启迪,对动物的智力问题产生了兴趣。

他开始研究小鸡的智力问题。

1898年桑代克获得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题为:《动物的智力,关于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这篇著述以后成了美国心理学界有关学习问题的大量研究的出发点。

桑代克从英国动物心理学家康韦·劳埃德·摩根那里借用了尝试和错误的概念。

当动物处在一种完全陌生的情境中,它总是通过探索进行试探,直到最后偶然地发现了正确的答案。

这类行为完全不同于对情境的系统分析,而系统分析则是人所特有的智慧的特点。

桑代克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终生所从事的关于人类学习问题的研究(例如,关于阅读和计算的研究)。

桑代克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和社会测量理论引论》(1904年);《动物智力——实验研究报告》(1911年);《智力测量》(1926年);《人类的学习》(1931年);《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1935年);《人性和社会秩序》(1940年);《人类和人类的劳动》(1943年);《联结主义者心理学论文选》(1949年)。

二、桑代克的联结说桑代克(E.L.Thomdike,1874-1949)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采用实证主义的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一)动物实验桑代克是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

他从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最著名的动物学习实验是猫开笼取食的实验(图3.2)。

他把一只饿猫关入迷笼中,笼外放着鱼、肉等食物,笼中有一个可以打开门闩的装置(一个连着门闩的踏板)。

开始,猫在笼中用爪子够食,失败后,便乱咬、乱抓、乱跑。

桑代克著作及主要内容

桑代克著作及主要内容
桑代克,E.L.,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生于马萨诸塞州 威廉斯堡。1891年入卫斯理大学;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 1896年又在哈佛大学获第二个文学士学位。1897年获得 哥伦比亚大学留地大学女子学院任教, 1900年直至退休的40年间都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 育系任教授,创建并主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
其中《教育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成人学习》 等均有中译本,对20、30年代中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与教 学有较大影响。有人批评桑代克把动物学习的研究用于 人的学习,以及过于强调遗传对个别差异的影响。这是 正确的。桑代克在20世纪初期所作的研究及其成果对教 育心理学的确立是有贡献的。
对塑造师范学院特性有不少贡献。培养了大批教师、教 育行政领导人员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他开展大量研 究工作,所著的三卷《教育心理学》,为建立西方的教 育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的著作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动物的智慧:对 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8)、《教育原理的心理学 基础》(1906)、《个别差异》(1911)、《教育行政》 (1913)、《教育心理学》(1913~1914)、《课程研究》 (1928)、《成人学习》(1928)、《教育基本原理》(1929)。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及其述评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及其述评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有如下几个基本点:第一,在桑代克的学习观点中保留着17、18世纪英国联想主义哲学思想中有关观念联想的某些成分,同时又受到当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情境”“反应”的解释上。

桑代克所用的“情境”一词,虽然有时也称为“刺激”,但其含义同后来行为主义所用的“刺激”一词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桑代克认为,所谓情境,既包括大脑的外部环境刺激,同时也包括“脑内状态”,即思想、感情等。

同样,反应的含义不仅指机体的外显活动变化,还包括观念、意象等“内部反应”。

第二,对联结机制的解释,桑代克完全站在本能主义的立场上。

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即在精子与卵子结合成人时,在人的头脑中各神经元就形成了许多“原本的联结”。

这是“人的本性”,它决定了后天联结的趋向。

因此,桑代克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而不唤起其他联结倾向,或使其他联结倾向减弱。

这样,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就完全抹杀了人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而把学习看成是本能的、被动的,或是完全受情境决定的过程。

第三,桑代克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按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学习的过程完全是盲目的或尝试错误的,这就更进一步地抹杀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桑代克提出形成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即所谓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准备律的含义是,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早期的练习律注意到联结的频因效果,认为已经形成的某情境与某反应的联结,经常使用会使联结的力量加强;经常不用,则联结的力量减弱。

到20世纪30年代初,桑代克修改他提出的学习定律,首先放弃了频率因素,认为单纯的反复练习并不能增强其联结,而只有将练习律与效果律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
桑代克·爱德华·李(Thorndike EdwardLee,1874—1949年) 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1874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威廉斯堡,他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受到威廉·詹姆斯的启迪,对动物的智力问题产生了兴趣。

他开始研究小鸡的智力问题。

1898年桑代克获得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题为:《动物的智力,关于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这篇著述以后成了美国心理学界有关学习问题的大量研究的出发点。

桑代克从英国动物心理学家康韦·劳埃德·摩根那里借用了尝试和错误的概念。

当动物处在一种完全陌生的情境中,它总是通过探索进行试探,直到最后偶然地发现了正确的答案。

这类行为完全不同于对情境的系统分析,而系统分析则是人所特有的智慧的特点。

桑代克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终生所从事的关于人类学习问题的研究(例如,关于阅读和计算的研究)。

桑代克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和社会测量理论引论》(1904年);《动物智力——实验研究报告》(1911年);《智力测量》(1926年);《人类的学习》(1931年);《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1935年);《人性和社会秩序》(1940年);《人类和人类的劳动》(1943年);《联结主义者心理学论文选》(1949年)。

参考文献
直接:(法)《心理学百科词典》,1980年。

间接:徐世京,心理学家传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04月第1版,第298页。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E.L.Thomdike,1874-1949)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采用实证主义的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一)动物实验
桑代克是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

他从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最著名的动物学习实验是猫开笼取食的实验(图 3.2)。

他把一只饿猫关入迷笼中,笼外放着鱼、肉等食物,笼中有一个可以打开门闩的装置(一个连着门闩的踏板)。

开始,猫在笼中用爪子够食,失败后,便乱咬、乱抓、乱跑。

后来偶然碰到了踏板,打开了笼门,吃到了食物。

桑代克记录下猫逃出迷笼所花的时间,而后再把它放进笼中,进行下一轮尝试。

如此重复进行多次,可以看到猫逃出笼外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无效动作逐渐被排除。

直到最后,猫一进迷笼,就去按动可以开门的踏板,桑代克用曲线图来表现学习的过程,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作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图3.3)。

(二)学习的联结说
通过这类实验,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情境) —反应(S—R)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

这种刺激—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是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形成的。

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因此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为试误说。

桑代克也以人为被试做了学习实验,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学习规律是共通的,但人能够建立更多的、更为复杂的联结,对各种刺激情境及其要素作出反应的倾向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理智、性格和技能。

(三)学习规律
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3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准备律
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

比如,如果猫吃得很饱,那它就可能不会显示出任何学习逃出迷笼的行为,而是蜷缩着睡觉。

学习者如果有某种反应行为的预备性倾向,当他做出了这种活动时,他就会有满意感;假如不让他做出这种行为,他就会产生烦恼。

学习者没有准备而强制做出某种活动时也会有烦恼感。

准备律实际上体现了学习的动机原则,后来的极端行为主义者批评这一概念的主观色彩太浓。

2.练习律
对于已经形成的某情境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这就是说,重复应用一种受到奖励的正确反应可以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经常不用,则导致这一
联结的减弱或遗忘。

3.效果律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作用。

在对某个情境作出一个反应之后,如果伴随着一种满意的事件(比如猫吃到了食物),那这个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学习者以后就更可能在类似的情境中重复这一反应。

相反,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事件,这个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

桑代克本来认为,奖励和惩罚都可以用来控制行为,奖励可以增强一种S—R联结,惩罚可以减弱一种S —R联结,但后来的实验表明,惩罚并不一定会减弱联结。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他用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结,提出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受到后来的行为主义者的关注。

但他又很强调先天本性以及满意、烦恼、定势(心向) 等因素的影响,这与后来的华生(J.B.Watson)等的行为主义又是不相容的,在这种意义上桑代克又不完全是行为主义者。

桑代克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机械论和简单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也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了。

他热衷于发现普遍适用的学习规律,但这些规律实际上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的学习。

参考文献
陈琦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82-8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