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
文学概论(1)考试重点
文学概论1、名词解释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解答: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两个分支关系密切,指导和制约着其他分支;与其他分支相比,文学理论侧重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的四要素,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构成;文学理论的任务:本质论、发展论对应“文学是活动”,创作论、构成论、接受论对应“四要素”。
(3)文学理论的的品格(特点):实践性和综合性。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七大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文学心理学中,有德国学者立普斯的“移情”说、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文学社会学中,有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即“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强调鉴赏作品要了解作者和时代。
4、怎样理解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劳动)→人属于自然又超越自然→人的感觉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感觉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亦即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创造和欣赏)的对象化(作品、评论)。
5、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兰塞姆)6、文学活动的发生:几种假说: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无意识欲望升华说、多因说)。
7、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锻炼人的大脑与肢体,使人从一般动物界中分离出来)(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文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思考与练习及答案(上)《文学概论》试题(第一到八章)第一章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艺家是。
2、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
3、面对创作—作品-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艺术消费这统一的文学活动系统,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视角和方法融合在一起的理论是。
4、在西方文论中,有名的“直觉”说是由意大利美学家提出的。
5、美国著名学者、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进行了区别。
6、诞生于马克思主义为文艺学开辟了新篇章。
7、文学社会学在中国可以上溯到孟子的说。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一题6分。
)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批评4、文学史5、文学社会学三、判断(10分,每一题5分。
)1、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有文学活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四、论述题(50分,每一题25分。
)1、阐述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划分依据是什么?第二章一、填空(10分,每一空1分。
)1、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首次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2、完整地提出并论述“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是西方和东方信仰的学者。
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的认识。
4、马克思主义认为,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
5、宣扬形式对内容的超越,往往用现代语言学来解释文学的本质的是。
6、人本主义的文论把作为文论研究的核心。
7、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以作为理论指南。
8、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体现时代精神。
9、马克思、恩格斯总结西方19世纪以前的文学实践,批判继承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文学理论。
10、20世纪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理论教程》第六章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
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创见。
为了理解文学生产的性质与特征,本章将根据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通过对文学生产与物质生产、文学生产与一般精神生产以及其他艺术生产的联系和区别、文学生产中主客体的内涵关系等问题的阐述,予以揭示和说明。
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本节概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将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的同时,明确地将它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并指出,它们“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
为此,要理解文学创造的性质特征,就笔削弄清精神生产的一般特征,进而弄清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知识点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是人类的两种生产活动。
在其中,精神生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不同历史形态下精神生产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根本上说是被物质生产所决定的。
但是,另一方面,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精神生产的上述特征,是理解文学创造特征的一个重要层次。
知识点2: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一)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文学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掌握,文学产品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
文学当然包含着科学认识的因素,但这种认识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即审美化了,这正是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区别于科学生产的特质。
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它虽然常常要借助于审美形式去征服人,但实质上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
而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则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
(二)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就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童庆炳版文学理论第一章至第十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形态一、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联系,他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来看:1、文学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
2、它作为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3、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4、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
5、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二、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的依据: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是做简单说明。
答: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是一种“人学”。
2、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和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3、艺术生产论,文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的发展把文学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造过程。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三、所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其次,必须以马恩创立的,有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第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实际相结合。
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怎样体现时代精神: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第三,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六、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七、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第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感觉则可以突破这种束缚来进行自由创造,其中就包括文学创造。
第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第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八、合目的性: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需要而设计的,就是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九、合规律性: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
十、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动物的感觉只能是出于所属的种的尺度,因此它是遗传机能赋予的感性的感觉;人的感觉除此之外还与后天的学习、思考、锻炼相关,他在具有感性形式的同时,又积淀着理性的内容。
中国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问答试从学科的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总的来说,文学理论具有包容性、实践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这三个特性可以从它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的三个角度加以说明。
其一、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领域,它研究的客体是文学活动,而文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本身又从属于社会生活这个大系统,对文学活动中复杂关系的探讨与阐释,需要借助多重视角、多种方法、多个形态。
其二、文学理论研究的客体是文学活动,而文学活动这一客体的不同方面、侧面、层次、因素、阶段、关系,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目前为止,任何一家的文学理论都没有囊括全部对象。
这样使得文学理论显得庞杂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其三、文学理论是文学活动中实践的总结,文学活动中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永远是运动的、变化的,所以文学理论要密切联系文学实践,反过来还要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对文学活动的归纳与总结,总要依据一定的哲学、政治、道德、伦理、宗教观念,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什么样的文学实践进入其理论视野、用什么观点去阐释它、提倡什么艺术趣味、欣赏哪类作品,这些都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解释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问答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答: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的理解具有科学性、发展性的特点。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吸收了人类文化的精髓,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文学现象,把文学作为人的生活活动的一个子系统,全面论述它与人的其它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在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指的是作家与作品、作家与读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这种双向运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
1.作家影响作品:作家作为文学创造的主体,通过个人的经
历、观察和想象,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转化为作品
中的语言、故事和形象等元素。
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对作品
的表达和结构产生影响,塑造作品的风格、主题和情感色
彩。
2.作品反过来影响作家:一旦作品创作完成,并被读者阅读
和评价,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以及思想观点都会对作家的
创作产生影响。
作品的反响和反馈可以激发作家的进一步
思考和创作灵感,或者引发对自己作品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3.作家与读者的互动:通过作品,作家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
种特殊的互动关系。
读者通过阅读作品,理解和感受作家
的观点、情感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思考。
读者的反馈和解读
也会对作家产生影响,作家从读者的反馈中了解到他们对
作品的理解、评价和倾向,这可能影响到作家在后续创作
中的选择和方向。
因此,文学创造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主体作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作品成为主体表达的一种载体,并与读者形成互动,读者通过阅读与作品进
行对话,并将自己的观点与体验带入作品的解读中。
这种双向运动促进了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和演变。
文学概论简答
简答题一、什么是再现说?1. 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 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 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二、什么是表现说?1. 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流露。
2. 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 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
4. 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
三、什么是实用说?1. 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2. 保守的一面,文学成为麻痹人精神,维护统治。
3. 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解放,推动社会前进。
四、什么是客观说?1. 将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2. 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独立的存在体。
五、什么是体验说?1. 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和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再创造。
2. 只有读者参与,文本才成为作品,才完成文学的创造。
六、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 时代原因。
2. 自身发展的原因。
“模仿—表现—变形—装饰”发展趋势。
3. 与人的观点不同及其变化有关。
七、什么是文学,怎么理解文学定义?1.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2. 文学是一种文化模式。
3.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4. 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5. 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6.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八、什么是文学的文化意义?1. 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2. 叩问人生的意义;3.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4. 憧憬人类的未来。
九、文学的文化意义是怎样发现的?1. 通过有效的阅读。
2. 品质阅读。
3. 价值阅读。
一、什么是文学文本?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1. 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冠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 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阅读的语言形态。
3. 文学作品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 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在认识关系中,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把握 是通过概念和逻辑思维去实现的。
认识【追求真理】所要反应的是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和 本质,概念才具有普遍性意义,才有助于深刻揭示规 律和接近事物的本质,所以,认识认识主体必须扬弃 客体的个别性,超越客体的个别形式而不能停留在感 性直观的水平上。 创作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始终是以一种感性直观 的思维方式。
文学概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1.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2.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马克思说过。。。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 产主体…
进一步阐释主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和相互作用 的问题。{刘备,诸葛亮}
关 系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哲学】
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主要活动,物质实践,科学认识,价值 判断。3种方式,同样的主客体之间也形成了这3种关系。 物质实践关系—主客体之间人与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过程【实 践】
认识关系---主体对客体的信息接收和在思维中加工处理信息并 获取真理知识的过程【追求和探索真理】
价值关系—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 要作出体验性评价的过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艹,,审美活动。。价值评价活动【科学认识,价值评价】 文学创造—审美活动? 文学欣赏—审美活动。。文学创造 主体—作家是审美者,是审美价值的评价者和创造者,客 体首先是作为主体的审美和评价对象,作为审美的价值客 体。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 成的审美价值评价关系。
文 学 创 造 不 同 于 认 识 关 系
主客体关系的的特征
1.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 的评价以感情体验为心里特 征。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
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其基本形式: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3文学活动:是人类一种高级特殊的精神活动。
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产生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2马克思文学理论:从人类学观点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产生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得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A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B坚持中国特色C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的确证;2文学活动的要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3文学活动的起源:巫术发生说(巫术意义的产生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宗教发生说(艺术当成一种宗教);游戏发生说(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劳动发生说:A劳动提供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B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C劳动构成了文学描述的主要内容D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发展的原因: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二、文学活动的构成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
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
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
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作品是使上述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四者是相互依存、无法分割的,因此,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和把握中,才能准确地认识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一)世界和作者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这是摹仿论、再现论的立论依据。
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反映活动。
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创作主体,通过创作作品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这是表现说、抒情说的理论依据。
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作者的心灵、情感表现活动。
(二)作品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究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这是语言形式本体论的立论基础。
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创造活动。
(三)读者读者是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作者创作的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这是接受美学、读者反映论的理论基础。
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活动。
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1、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巫术仪式发生说。
宗教发生说。
游戏发生说。
2、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1、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或外部规律经济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决定因素。
但经济、物质生产与文学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往往存在着不平衡关系。
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也是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3第三编 文学创造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3第三编文学创造第三编文学创造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1、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精神生产的产生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物质生产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以西方精神史为例;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2、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物质生产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 精神生产实质上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化的制约;精神生产却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1、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文学与科学的区别:科学反映活动立足于客体,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其成果是人的情绪、情感的物化形态。
文学和宗教的区别:相似性: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宗教:以虚幻的唯心主义为基础-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文学:以现实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发现、认识、回归世界-导向体现人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2、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话语生产文学创造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但不止是以话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话语系统,是通过创造性话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生产。
文学理论(童庆炳)名词解释--简答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精神活动。
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这几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答复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文学做为活动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证。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四种理论视角〕:作者〔主体〕、世界〔基础〕、作品〔中介〕、读者〔最终完成〕关系:对话性结构,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交往结构,不是彼此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文学概论,讲义,第七章 文学创作
第七章文学创作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作家的创作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因而不能视为纯粹个人的事情:他主要是为社会为他人而不仅仅是为自己进行创作活动的,因此是承担着社会责任的。
这样文学创作本身的复杂性与社会需求两方面都向作家们提出了高要求:他们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与独特素质的一类人,否则就无法承担作为作家所应有的责任。
那么作家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呢?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为社会所认可的作家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修养,二是作家的独特素质。
一、文化修养作为从事高层次精神生产活动的人,作家无疑应该有较好的文化修养。
对于作家来说,必要的文化修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应该有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技能。
②具备较高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一个境界较高的人。
③对文学有特殊爱好。
二、作家的独特素质即使一个人有很好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也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很好的人格修养,并且非常喜欢文学艺术,他要想成为一个作家也还有是不够的。
作为作家还需要一些独特的素质。
①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
②作家对生活中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特征性的、隐含着重要意义的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而一般人对这些则经常是熟视无睹。
③作家对于语言也有着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创作主体是指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
作为作家,除了具备一般的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独特素质,如创作激情、敏锐的观察力、对语言超常的敏感。
总之,作家素质既是一种职业的修养、习惯,又是种个性气质以及其他方面的天赋因素。
它是使作家成为作家的必备要素。
当然,一个天赋并不出色的人,通过艰苦的努力,也能够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而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方面的例子在文学史上也并不鲜见。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文学创作作为精神生产活动亦如其他各种生产活动一样,是一种主体之于客体的加工改造活动。
本质上是由客体到主体,再由主体到客体的双向交流活动。
创作过程也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过程。
文学创造的客体和主体
(二)文学发明中主客体旳双向运动
小结
➢ 文学发明是一种主客体旳双向运动
主体化
客体
主体
客体化
➢ 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旳统一 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旳产品
(一)文学发明中主客体关系旳特点
文学发明中主客体关系旳特征 ➢ 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 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 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
旳纽带
(二)文学发明中主客体旳双向运动
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应客体
➢ 对创作客体旳选择 ➢ 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主体一直受伟大艺术,它旳目旳 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旳画像, 在这里,现象与本质、个别与 规律、直接性与概念旳对立消 除了,以致两者在艺术作品旳 直接印象中融合成一种自发旳 统一体,对接受者来说是一种
不可分割旳整体。
审美
绝句二首(之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文学发明旳主体与客体
——文学发明特殊论(二)
一、文学发明旳客体
(一)文学发明客体旳两种解释
1、客体即“自然”说
古希腊两个画家比赛旳故事。 柏拉图旳三个世界说。 亚里士多德旳三种事件说。 希伯来旳超验世界。
中国古代旳“观物取象”说
画蛇添足旳故事 画家曹不兴屏风上旳苍蝇。 《南柯太守传》里旳淳于棼历
歌德、黑格尔
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旳奴隶,更是自然 旳主人;艺术家旳本事是驾驭自然、发明 自然。
黑格尔:艺术是对自然旳征服,艺术作为 一种想像是真正旳发明。
二、文学发明旳主体
主体即“旁观者”
➢ 毕达哥拉斯、康德、叔本华、闵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布洛(Edward Bullough)
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
有相关背景资料得知: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 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 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 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
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 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 活上放旷不羁。这些都影 响到他的创作。
可见,作家对具 体课题的选择总 是或明或暗地受 到当时社会生活 的情势的规定和 制约,包括政治 的、经济的、文 化的和社会心理、 社会反映对象的。
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地反映客 体
对创造客体的选择上
沈从文《边城》船家少 女翠翠的爱情悲剧 凸显人性的善良美好 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对社会传统美德的讴 歌
红色经典文学(文革 时期)——“伤痕文 学”(文革后)—— “改革文学”(改革 开放时期——网络文 学等
小结:
①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 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 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 客体的审美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主体始终处于主导性、 主动性的地位并显示出能动创造性的特征。
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 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杜牧 可见文学创造
选择了“东风助周郎”的 的主体能主动
史实。
地选择客体和
加工处理客体
的有关信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桥。”
在叙述历史时, 诗人还发表了对 历史事件的看法。
曹雪芹《红楼梦》以 宝黛的爱情悲剧为轴 心 揭示封建贵族阶 级及其家庭的腐朽
鲁迅《阿Q正传》以阿 Q的病态人生 展现 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 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 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 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作家对具 体课题的选择总 是或明或暗地受 到当时社会生活 的情势的规定和 制约,包括政治 的、经济的、文 化的和社会心理、 社会反映对象的。
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地反映客 体
对创造客体的选择上
沈从文《边城》船家少 女翠翠的爱情悲剧 凸显人性的善良美好 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对社会传统美德的讴 歌
历史事件的看法。 诗人观赏了古战 场的遗物,对赤 壁之战发表了独 特的看法,认为 周瑜胜利于侥幸, 同时也抒发了诗 人对国家兴亡的 慨叹。
有相关背景资料得知: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 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 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 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 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 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 活上放旷不羁。这些都影 响到他的创作。
曹雪芹《红楼梦》以 宝黛的爱情悲剧为轴 心 揭示封建贵族阶 级及其家庭的腐朽 鲁迅《阿Q正传》以阿 Q的病态人生 展现 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 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 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 面貌
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地反映客 体
对客体进行变形、情 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杜甫 《春望》) “谁言寸草心,报的 三春晖。”(孟郊 《游子吟》) “我在写《家》的时 候,仿佛在跟一些人 一同受苦,一同在魔 爪下面挣扎。”—— 巴金
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 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杜牧 可见文学创造 选择了“东风助周郎”的 的主体能主动 地选择客体和 史实。 加工处理客体 的有关信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在叙述历史时, 诗人还发表了对 春深锁二桥。”
1.主体即“模仿者” 与“创造者” 2.主体即“旁观者” 与“移情者”
1.客体即“自然说” (泛指社会生活) 2.客体即“情感说”
客体“主观化” ---主体始终受客体 的规定和制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家的选择受社会生 活的规定和制约 诗歌——宋词——元 曲——小说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 展,市民阶层不断扩 大)
红色经典文学(文革 时期)——“伤痕文 学”(文革后)—— “改革文学”(改革 开放时期——网络文 学等
小结:
①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 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 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 客体的审美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主体始终处于主导性、 主动性的地位并显示出能动创造性的特征。 ②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处于非主导的、被动的 地位。但是,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 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 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总之,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客体的 “主体化”,另一方面是主体的“客体化”,这两个方面的统 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文学作品就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 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