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1

初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1

初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游大林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游大林寺 阅读答案

游大林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游大林寺 阅读答案

游大林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游大林寺阅读答案《游大林寺》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

下面是WTT收集整理关于《游大林寺》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游大林寺》阅读原文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

因口号⑧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历:经过。

③穷远:十分僻远。

④于是:在这里。

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

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⑧口号:随口吟诗。

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

⑩长恨:常恨。

(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12)匡庐:庐山。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

(13)曾:还。

(14)迨:至,到。

(15)垂:将近。

《游大林寺》阅读题目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练习及答案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大林寺[唐] 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注] 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

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

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

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华:_____________(2)造: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11.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出游的行踪。

(2分)12.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答案:8.B9.(1)开花。

(2)到(或“往”)。

10.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11.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12.①大林穷远;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参考译文]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与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后,又登上香炉峰,后在大林寺住宿。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

因口号⑧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答案】 9.B(2分)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华( ) (2)造( )
【答案】1 0.(1)开花(1分) (2)到(或“往”)(1分)
11,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1 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风雨游记 文言文翻译

风雨游记 文言文翻译

风雨游记文言文翻译译文十九日,走出东林寺,顺山麓向西南方行走。

走五里路,跨越广济桥,开始舍弃官道,沿溪岸向东走。

又走二里路,溪流迂回,山峦四合,雾色浓厚有如霏霏小雨。

有一人站立溪口边,问他路,得知由这里向东上山为天池大路,向南转登上石门,是天池寺侧面的小路。

我很熟知石门风景的奇异,路很险要没法攀爬上去,于是请那人做我的向导,相约二位兄长自己到天池寺等待。

于是向南渡过两条小溪,经过报国寺,从青绿色的石条阶上,在芬芳的云气中攀登了五里路,仰望浓雾中有一对石峰高耸兀立,那就是石门了。

一路上由石岩缝隙中进入,又有两座石峰相对着屹立。

路在石峰缝隙中宛转曲折,往下俯瞰陡峻的山涧旁的那些山峰,在铁船峰旁的,都从山涧底高耸屹立,直上云天,并立的山峰距离不过咫尺,争雄竞秀,而层层云烟在重叠的翠峰间缭绕,澄映于四面山峦之外。

山峰下汹涌的涧水,浪如喷雪,声如奔雷,腾空起伏,震荡山谷,人的耳、目因为这些景色而狂喜过望。

石门内对立的双峰倚靠着岩壁,都构筑有层楼高屋。

徽州人邹昌明、毕贯之新修建了精庐,僧人容成在其中焚香修斋醮。

从庵后的小路,又走过一道石门。

都是在石崖上上下攀踏,石磴穷尽则手挽藤条攀援,完全没有藤条的地方则安置木梯登上去。

这样走了二里路,到达狮子岩。

狮子岩下修建有静室。

翻越山岭,路很平坦。

再往上走一里多路,找到了大道,就是从郡城南面来的那条。

经过石阶向上走,一座大殿已在眼前,因为雾浓的缘故,从远处辨认不清。

逼近它看,只见红的柱子、彩漆的栋梁,这就是天池寺了,大概是毁坏后新建盖起来的。

从右边的廊房侧面登上聚仙亭,亭前面有一山崖向外突出来,面向下看,见不到地,叫做文殊台。

走出天池寺,从大路左面登上披霞亭。

由披霞亭侧面的岔路向东爬上山脊,行走三里路,由这里向东再走二里路,就是大林寺;由这里折向北面往西,叫做白鹿升仙台;折向北面再往东,叫做佛手岩。

白鹿升仙台三面岩壁直立,四旁有很多高大的松树,高皇帝(朱元璋)御制的《周颠仙庙碑》在山岩顶上,有石亭覆盖它,形制很古朴。

柳宗元《小石潭记》和白居易《游大林寺序》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和白居易《游大林寺序》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和白居易《游大林寺序》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游大林寺序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至。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乃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一样)B.不可久居.(居住)C.时.节绝晚(季节)D.既而..周览屋壁(不久,一会儿)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三处)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宿大林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大林穷远,人迹罕至。

4.(1)甲文中,描写小石潭的清澈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柳宗元游览完后对小石潭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赏析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赏析

《游大林寺序》唐代白居易余与河南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译文我与河南的元集虚,范阳的张允中,南阳的张深之,广平的宋郁,安定的梁必复,范阳的张特,东林寺的出家人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共十七人,从遗爱寺旁边的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抵达上化成寺,然后在峰顶院歇息一会,再登上香炉峰,在大林寺住宿。

大林寺在僻远之处,人迹罕到。

寺周围有许多清澈的流水、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和细瘦的竹子。

寺里只有板隔的房间和木制的器具,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由于山高地深,季节转换得很迟,按时令已是初夏四月,天气还像正二月一般。

梨树、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的村落都不一样,初到这儿恍忽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于是我口占绝句一首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会儿我们遍观了房间的墙壁,看见萧存郎中、魏弘简郎中、李渤补阙三人留下的姓名和文句,于是与集虚他们叹道:这里确是庐山首屈一指的地方。

由驿路到寺门,还不足半日的路程,但自从萧、魏、李三人到此游览之后,至今相隔将近二十年了,二十年间这里一片寂寥,再也没有来游览的人。

游大林寺文言文特点

游大林寺文言文特点

游大林寺文言文特点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白居易游大林寺的行踪】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游大林寺的行踪】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游大林寺的行踪】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导读: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是他写《琵琶行》同时。

游大林寺白居易(唐)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

因口号⑧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历:经过。

③穷远:十分僻远。

④于是:在这里。

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

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⑧口号:随口吟诗。

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

⑩长恨:常恨。

(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12)匡庐:庐山。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

(13)曾:还。

(14)迨:至,到。

(15)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答案】9.B(2分)【解析】此句意思为: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

游大林寺 白居易

游大林寺 白居易

游大林寺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偏僻),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深幽),时节绝(极)晚。

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随口吟出)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将近)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浏览题诗的雅事了)。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注] 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

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

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

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译文: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与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后,又登上香炉峰,后在大林寺住宿。

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

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寺中仅有木板屋与木器,寺僧都是海东人。

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

当时已是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树刚开花,涧中水草还很短小;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

刚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

因而随口赋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然后遍览寺壁,看到郎中萧存、魏弘简,补阙李渤三人的姓名与文句。

于是对元集虚等感叹道:此地的风景实在是庐山第一境。

由驿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卷1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卷1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卷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余尝游大林寺,在钟山之阴,盖禅林也。

寺中多古木,皆千岁以上。

松柏森森,郁郁葱葱,如烟如雾。

寺后有大池,池中多荷,夏日盛开,清香扑鼻。

寺前有溪,溪水潺潺,清澈见底。

山泉石上,绿苔满布,苔上有时隐时现的小草,绿意盎然。

登寺后,可览钟山全景,烟雨朦胧,令人神往。

【译文】我曾游览过大林寺,位于钟山的北面,是一座佛教禅林。

寺中有很多古树,都是千年以上的古木。

松柏茂密,郁郁葱葱,宛如烟雾弥漫,云雾缭绕。

寺后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中生长着许多荷花,夏日盛开,香气扑鼻。

寺前有一条溪流,溪水潺潺,清澈见底。

山泉石上,绿苔遍布,苔上时不时地露出一些小草,生机盎然。

登上寺后,可以观赏到钟山的全景,烟雨蒙蒙,令人陶醉。

【原文】寺内僧人皆和蔼可亲,善谈佛法。

余与僧人谈笑风生,颇得禅意。

寺中有一宝塔,高耸入云,塔尖直插云霄。

塔下有一座大钟,钟声悠扬,响彻山谷。

余观寺内景象,宛如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译文】寺中的僧人皆和蔼可亲,善于谈论佛法。

我与僧人谈笑风生,深感禅意。

寺中有一座宝塔,高耸入云,塔尖直插云霄。

塔下有一口大钟,钟声悠扬,响彻山谷。

我观看寺内景象,宛如仙境,令人陶醉不已。

【原文】夜幕降临,余独步寺内,月色皎洁,银辉洒满大地。

寺内僧人敲钟,钟声悠扬,仿佛在为众生祈福。

余静心聆听,感悟人生,仿佛置身于极乐世界。

【译文】夜幕降临,我独自漫步在寺内,月色皎洁,银辉洒满大地。

寺中的僧人敲响钟声,钟声悠扬,仿佛在为众生祈福。

我静心聆听,感悟人生,仿佛置身于极乐世界。

【原文】游览大林寺,使我领悟到佛教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此行虽短,却让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追求人生的真谛。

游览大林寺,使我领悟到佛教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此次旅行虽然短暂,却让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追求人生的真谛。

最新游大林寺翻译及赏析

最新游大林寺翻译及赏析

游大林寺翻译及赏析[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

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

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历:经过。

③穷远:十分僻远。

④于是:在这里。

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

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⑧口号:随口吟诗。

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

⑩长恨:常恨。

(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12)匡庐:庐山。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

(13)曾:还。

(14)迨:至,到。

(15)垂:将近。

【参考译文】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

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

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

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

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

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游大林寺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大林寺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大林寺白居易(唐)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②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③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④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

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于是:在这里。

③聚落:村落,村庄。

④匡庐:庐山。

⑤迨:至,到。

(1)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华___ ②造___③垂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2)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答案(1)B(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华:开花.②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造:到、旺.(3)(1)句子翻译为: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2)从交通大道走到大林寺,还不到半天路程。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理解语段意思的能力.文中表明作者游踪的句子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辈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此句的大概意思是: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及鉴赏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及鉴赏

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白居易《游大林寺序》原文及鉴赏【导语】:〔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有七人,自遗爱草堂〔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有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人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国三大诗人,人们尊杜甫为“诗圣”、“诗史”,尊李白为“诗仙”,对白居易称“诗魔”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而李白的.“诗仙”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

因此,学者认为:中国诗坛应该是一圣二仙。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赏析】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游大林寺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游大林寺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游大林寺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游大林寺[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

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

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

后文“化成”指化成寺。

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

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⑴华()⑵造()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12.用自己和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2分)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答案】9.B(2分)10.⑴开花(1分)⑵到(或“往”)(1分)1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2分)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2分)13.⑴大林穷远;⑵名利之诱人也如此!(2分)【参考译文】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19位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游大林寺译文

游大林寺译文

游大林寺译文
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与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后,又登上香炉峰,后在大林寺住宿。

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

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寺中仅有木板屋与木器,寺僧都是海东人。

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

当时已是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树刚开花,涧中水草还很短小;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

刚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

因而随口赋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然后遍览寺壁,看到郎中萧存、魏弘简,补阙李渤三人的姓名与文句。

于是对元集虚等感叹道:此地的风景实在是庐山第一境。

由驿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

唉!可见名利诱惑人到了何等程度啊!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篇一: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原文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

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

因口号⑧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

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 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历:经过。

③穷远:十分僻远。

④于是:在这里。

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

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⑧口号:随口吟诗。

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

⑩ 长恨:常恨。

( 11 )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 12 )匡庐:庐山。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

( 13 )曾:还。

( 14 )迨:至,到。

( 15 )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分)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答案】 9.b(2 分)10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 2 分)(1)华()(2)造()【答案】 1 0.(1)开花( 1分)(2)到(或往)(1分)【解析】(1)华在初中文言文中不常见哟,《淮南子时则训》的桃李始华肯定想不到,但想到一个成语:华而不实了吗?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

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2)造饮辄尽。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此中造译文为:到,往。

11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2 分)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 1 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解析】环:环绕 ,围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

清、苍、短、瘦用组词法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区别,瘦要注意翻译。

12 .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 2 分)【答案】 12 .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2 分)【解析】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将此句翻译一遍就可以了。

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答案】 1 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2 分)【解析】此题不难,失分的原因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此次中考文言文总体不难,去做一下延伸习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参考译文】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

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

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

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

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

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

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

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

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赏析】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是他写《琵琶行》同时。

作品以游踪为线索,重点描绘了大林寺独特的景致:粗笔勾勒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细笔刻画山桃始华,涧草犹短;用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写出其总体特征;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突出其地域特色。

接下来的一首七绝,作者以奇妙之笔抒写情致,把诗人游赏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节,山寺的桃花却开得异常繁盛。

看到花落,我常常怨恨春天归去没处寻找,谁知它竟然转到这人林寺中来了!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感叹:如此胜境,又临近人路,竟然人迹罕至,可见世人是多么热衷于追名逐利而无暇欣赏美景啊!读到此处,人们才知本文旨意。

相关阅读:【篇二: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

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

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

②历:经过。

③穷远:十分僻远。

④于是:在这里。

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

⑥ 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

造,到访。

⑧口号:随口吟诗。

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

⑩长恨:常恨。

(11 )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

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12 )匡庐:庐山。

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篇三: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 11 )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该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

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

一般说,高度每升高 100 米,气温就下降0.6℃。

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

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

庐山海拔高度约 1 400 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 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 1 100 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 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

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自然是无法理解的。

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

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