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证明—分析法(用)
11.2 分析法、综合法与反证法
由x1,x2∈
0,
2
,x1≠x2知上式显然成立,因此12
[f(x1)+f(x2)]>f
x1
2
x2
.
第第十十四四页,页编,辑编于辑星于期星五期:六二:十二十点五点三十三九十分九。分。
栏目索引
方法三 反证法证题的方法
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 (1)反设:假定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否定命题)成立;(否 定结论) (2)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由此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 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 (推导矛盾) (3)立论:因为推理正确,所以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 原命题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原命题成立.(命题成立)
栏目索引
考向突破
考向一 综合法 例1 (2019届江苏连云港板浦高级中学检测)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 PC⊥底面ABCD,ABCD是直角梯形,AB⊥AD,AB∥CD,AB=2AD=2CD=2, E是PB的中点. (1)求证:EC∥平面PAD; (2)求证:平面EAC⊥平面PBC.
第第三页三,页编,辑编于星辑期于五星:二期十六二:点十三五十九点分三。十九分。
栏目索引
11.2 分析法、综合法与反证法
第第一一页页,编,辑编于辑星于期星五期:六二:十十二点五点三十三九十分九。分。
栏目索引
考向基础
考点清单 考点一 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是① 综合法 和② 分析法 .
(1)综合法: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
一系列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
证明 (1)由(3-m)Sn+2man=m+3,
2014高考数学一轮汇总训练《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理 新人教A版
第六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备考方向要明了][归纳·知识整合]1.直接证明(1)综合法①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②框图表示:P⇒Q1―→Q1⇒Q2―→Q2⇒Q3―→…―→Q n⇒Q(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2)分析法①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②框图表示:Q⇐P1―→P1⇐P2―→P2⇐P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探究] 1.综合法与分析法有什么联系与差异?提示:综合法与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在使用综合法证明时,易出现的错误是因果关系不明确,逻辑表达混乱.分析法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当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证明中需要用哪些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逐步反推,寻求使当前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转化为判定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2.间接证明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探究] 2.在什么情况下可考虑利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提示: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2)若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讨论,而从反面证明,只需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自测·牛刀小试]1.下列表述:①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法;②综合法是顺推法;③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④分析法是逆推法;⑤反证法是间接证法.其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解析:选D 由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的推理过程可知,①②③④⑤都正确. 2.(教材习题改编)要证明3+7<25,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中最合理的是( )A .综合法B .分析法C .反证法D .归纳法解析:选B 要证明3+7<25成立,可采用分析法对不等式两边平方后再证明. 3.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 >b ,那么3a >3b ”假设内容应是( ) A.3a =3bB.3a <3bC.3a =3b 且3a <3b D.3a =3b 或3a <3b解析:选D 假设结论不成立, 即3a >3b 的否定为3a ≤ 3b .4.在不等边三角形中,a 为最大边,要想得到∠A 为钝角的结论,三边a ,b ,c 应满足________.解析:由余弦定理cos A =b 2+c 2-a 22bc<0,所以b 2+c 2-a 2<0,即a 2>b 2+c 2.答案:a 2>b 2+c 25.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 b≥2成立的条件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要使b a +a b ≥2,只要b a >0且a b>0,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有3个. 答案:3[例1] 设a 、b 、c >0,证明a 2b +b 2c +c 2a≥a +b +c .[自主解答] ∵a 、b 、c >0,根据基本不等式,有a 2b +b ≥2a ,b 2c +c ≥2b ,c 2a+a ≥2c . 三式相加:a 2b +b 2c +c 2a +a +b +c ≥2(a +b +c ),即a 2b +b 2c +c 2a≥a +b +c . ———————————————————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保持本例条件不变 ,试证明a 3+b 3+c 3≥13(a 2+b 2+c 2)·(a +b +c ).证明:∵a 、b 、c >0,∴a 2+b 2≥2ab , ∴(a 2+b 2)(a +b )≥2ab (a +b ),∴a 3+b 3+a 2b +ab 2≥2ab (a +b )=2a 2b +2ab 2, ∴a 3+b 3≥a 2b +ab 2.同理,b 3+c 3≥b 2c +bc 2,a 3+c 3≥a 2c +ac 2,将三式相加得,2(a 3+b 3+c 3)≥a 2b +ab 2+b 2c +bc 2+a 2c +ac 2.∴3(a 3+b 3+c 3)≥(a 3+a 2b +a 2c )+(b 3+b 2a +b 2c )+(c 3+c 2a +c 2b )=(a 2+b 2+c 2)(a +b +c ).∴a 3+b 3+c 3≥13(a 2+b 2+c 2)(a +b +c ).1.已知x +y +z =1,求证:x 2+y 2+z 2≥13.证明:∵x 2+y 2≥2xy ,x 2+z 2≥2xz ,y 2+z 2≥2yz , ∴2x 2+2y 2+2z 2≥2xy +2xz +2yz .∴3x 2+3y 2+3z 2≥x 2+y 2+z 2+2xy +2xz +2yz . ∴3(x 2+y 2+z 2)≥(x +y +z )2=1. ∴x 2+y 2+z 2≥13.[例2] 已知函数f (x )=tan x ,x ∈⎝ ⎛⎭⎪⎫0,π2,若x 1,x 2∈⎝⎛⎭⎪⎫0,π2,且x 1≠x 2,求证:12[f (x 1)+f (x 2)]>f ⎝ ⎛⎭⎪⎫x 1+x 22.[自主解答] 要证12[f (x 1)+f (x 2)]>f ⎝ ⎛⎭⎪⎫x 1+x 22, 即证明12(tan x 1+tan x 2)>tan x 1+x 22,只需证明12⎝ ⎛⎭⎪⎫sin x 1cos x 1+sin x 2cos x 2>tan x 1+x 22, 只需证明sin x 1+x 22cos x 1cos x 2>sin x 1+x 21+cos x 1+x 2.由于x 1、x 2∈⎝⎛⎭⎪⎫0,π2,故x 1+x 2∈(0,π).故cos x 1cos x 2>0,sin(x 1+x 2)>0, 1+cos(x 1+x 2)>0,故只需证明1+cos(x 1+x 2)>2cos x 1cos x 2,即证1+cos x 1cos x 2-sin x 1sin x 2>2cos x 1cos x 2, 即证cos(x 1-x 2)<1.这由x 1、x 2∈⎝⎛⎭⎪⎫0,π2,x 1≠x 2知上式是显然成立的.因此,12[f (x 1)+f (x 2)]>f ⎝ ⎛⎭⎪⎫x 1+x 22.———————————————————分析法的适用条件当所证命题不知从何入手时,有时可以运用分析法获得解决,特别是对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行之有效,对含有根式的证明问题要注意分析法的使用.2.已知a >0,求证: a 2+1a 2-2≥a +1a-2.证明:要证 a 2+1a 2-2≥a +1a-2,只要证a 2+1a 2+2≥a +1a+ 2. ∵a >0,故只要证⎝ ⎛⎭⎪⎫a 2+1a 2+22≥⎝⎛⎭⎪⎫a +1a +22,即a 2+1a2+4a 2+1a 2+4≥a 2+2+1a 2+22⎝ ⎛⎭⎪⎫a +1a +2, 从而只要证2a 2+1a 2≥ 2⎝ ⎛⎭⎪⎫a +1a , 只要证4⎝ ⎛⎭⎪⎫a 2+1a 2≥2⎝ ⎛⎭⎪⎫a 2+2+1a 2,即a 2+1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例3] 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S n 是它的前n 项和. (1)求证: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 (2)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自主解答] (1)证明:若{S n }是等比数列,则S 22=S 1·S 3,即a 21(1+q )2=a 1·a 1(1+q +q 2),∵a 1≠0,∴(1+q )2=1+q +q 2,解得q =0,这与q ≠0相矛盾,故数列{S n}不是等比数列.(2)当q=1时,{S n}是等差数列.当q≠1时,{S n}不是等差数列.假设q≠1时,S1,S2,S3成等差数列,即2S2=S1+S3,2a1(1+q)=a1+a1(1+q+q2).由于a1≠0,∴2(1+q)=2+q+q2,即q=q2,∵q≠1,∴q=0,这与q≠0相矛盾.综上可知,当q=1时,{S n}是等差数列;当q≠1时,{S n}不是等差数列.———————————————————1.反证法的解题原则反证法的原理是“正难则反”,即如果正面证明有困难时,或者直接证明需要分多种情况而反面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2.反证法中常见词语的否定形式3.求证:a,b,c为正实数的充要条件是a+b+c>0,且ab+bc+ca>0和abc>0.证明:必要性(直接证法):∵a,b,c为正实数,∴a+b+c>0,ab+bc+ca>0,abc>0,因此必要性成立.充分性(反证法):假设a,b,c是不全为正的实数,由于abc>0,则它们只能是两负一正,不妨设a<0,b<0,c>0.又∵ab+bc+ca>0,∴a(b+c)+bc>0,且bc<0,∴a(b+c)>0.①又a<0,∴b+c<0.而a+b+c>0,∴a+(b+c)>0,∴a>0.这与a<0的假设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成立,即a,b,c均为正实数.另外证明:如果从①处开始,进行如下推理:a+b+c>0,即a+(b+c)>0.又a<0,∴b+c>0.则a(b+c)<0,与①式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成立,即a,b,c均为正实数.3个规律——利用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证题的一般规律(1)综合法证题的一般规律用综合法证明命题时,必须首先找到正确的出发点,也就是能想到从哪里起步,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广泛地联想已知条件所具备的各种性质,逐层推进,从而由已知逐步推出结论.(2)分析法证题的一般规律分析法的思路是逆向思维,用分析法证题必须从结论出发,倒着分析,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应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要严格按分析法的语言表达,下一步是上一步的充分条件.(3)反证法证题的一般规律反证法证题的实质是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成立.反证法的主要依据是逻辑中的排中律,排中律的一般形式是:或者是A,或者是非A.即在同一讨论过程中,A和非A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不能有第三种情况出现.3个注意点——利用反证法证明问题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必须罗列出各种可能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反证都是不完全的;(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相矛盾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易误警示——不等式证明中的易误点[典例] (2011·安徽高考)(1)设x≥1,y≥1,证明x+y+1xy ≤1x+1y+xy;(2)设1<a≤b≤c,证明log a b+log b c+log c a≤log b a+log c b+log a c. 证明:(1)由于x≥1,y≥1,所以x +y +1xy ≤1x +1y+xy ⇐⇒ xy (x +y )+1≤y +x +(xy )2.将上式中的右式减左式,得[y +x +(xy )2]-[xy (x +y )+1]=[(xy )2-1]-[xy ·(x +y )-(x +y )]=(xy +1)(xy -1)-(x +y )(xy -1)=(xy -1)(xy -x -y +1)=(xy -1)(x -1)(y -1).既然x ≥1,y ≥1,所以(xy -1)(x -1)(y -1)≥0,从而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2)设log a b =x ,log b c =y ,由对数的换底公式得 log c a =1xy ,log b a =1x ,log c b =1y,log a c =xy .于是,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即为x +y +1xy ≤1x +1y+xy ,其中x =log a b ≥1,y =log b c ≥1. 故由(1)可知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易误辨析]1.证明问题(1)有两处易误点:①不能利用分析法将其正确转化,从而无法找到证明问题的切入口;②不能灵活运用综合法将作差后的代数式变形(即分解因式),从而导致无法证明不等式成立.2.证明问题(2)时常因忽视条件“1<a ≤b ≤c ”而不能挖掘出其隐含条件,即x =log a b ,y =log b c ,从而无法证明不等式.3.在选择证明方法时,一定要有“综合性选取”的意识,明确数学证明方法不是孤立的,在实际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表述解答或证明过程.[变式训练] 1.设函数f (x )=x n +bx +c (n ∈N *,b ,c ∈R ).(1)设n ≥2,b =1,c =-1,证明:f (x )在区间⎝ ⎛⎭⎪⎫12,1内存在唯一零点;(2)设n 为偶数,|f (-1)|≤1,|f (1)|≤1,求b +3c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1)证明:当b =1,c =-1,n ≥2时,f (x )=x n+x -1.∵f ⎝ ⎛⎭⎪⎫12f (1)=⎝ ⎛⎭⎪⎫12n -12×1<0,∴f (x )在⎝ ⎛⎭⎪⎫12,1内存在零点. 又当x ∈⎝ ⎛⎭⎪⎫12,1时,f ′(x )=nx n -1+1>0,∴f (x )在⎝ ⎛⎭⎪⎫12,1上是单调递增的.∴f (x )在⎝ ⎛⎭⎪⎫12,1内存在唯一零点.(2)法一:由题意知⎩⎪⎨⎪⎧-1≤f -1≤1,-1≤f 1≤1,即⎩⎪⎨⎪⎧0≤b -c ≤2,-2≤b +c ≤0.由图象知,b +3c 在点(0,-2)处取到最小值-6, 在点(0,0)处取到最大值0,故b +3c 的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0. 法二:由题意知-1≤f (1)=1+b +c ≤1, 即-2≤b +c ≤0,① -1≤f (-1)=1-b +c ≤1, 即-2≤-b +c ≤0,② ①×2+②得-6≤2(b +c )+(-b +c )=b +3c ≤0,当b =0,c =-2时,b +3c =-6;当b =c =0时,b +3c =0, 所以b +3c 的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0.法三:由题意知⎩⎪⎨⎪⎧f -1=1-b +c ,f 1=1+b +c ,解得b =f 1-f -12,c =f 1+f -1-22,∴b +3c =2f (1)+f (-1)-3.又∵-1≤f (-1)≤1,-1≤f (1)≤1,∴-6≤b +3c ≤0, 当b =0,c =-2时,b +3c =-6;当b =c =0时,b +3c =0, 所以b +3c 的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已知函数f (x )=⎝ ⎛⎭⎪⎫12x ,a ,b 为正实数,A =f ⎝ ⎛⎭⎪⎫a +b 2,B =f (ab ),C =f ⎝ ⎛⎭⎪⎫2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 .A ≤B ≤C B .A ≤C ≤B C .B ≤C ≤AD .C ≤B ≤A解析:选 Aa +b2≥ab ≥2ab a +b ,又f (x )=⎝ ⎛⎭⎪⎫12x 在R 上是单调减函数,故f ⎝ ⎛⎭⎪⎫a +b 2≤f (ab )≤f ⎝⎛⎭⎪⎫2ab a +b .2.(2013·成都模拟)设a ,b ∈R ,则“a +b =1”是“4ab ≤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若“a +b =1”,则4ab =4a (1-a )=-4⎝ ⎛⎭⎪⎫a -122+1≤1;若“4ab ≤1”,取a =-4,b =1,a +b =-3,即“a +b =1”不成立;则“a +b =1”是“4ab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若P =a +a +7,Q =a +3+a +4(a ≥0),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 ) A .P >Q B .P =QC .P <QD .由a 的取值确定解析:选C 假设P <Q ,要证P <Q ,只要证P 2<Q 2,只要证:2a +7+2a a +7<2a +7+2a +3a +4,只要证a 2+7a <a 2+7a +12,只要证0<12, ∵0<12成立,∴P <Q 成立.4.(2013·银川模拟)设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给出下列判断: ①(a -b )2+(b -c )2+(c -a )2≠0; ②a >b ,a <b 及a =b 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③a ≠c ,b ≠c ,a ≠b 不能同时成立, 其中正确判断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D .3解析:选C ①②正确;③中,a ≠b ,b ≠c ,a ≠c 可以同时成立,如a =1,b =2,c =3,故正确的判断有2个.5.不相等的三个正数a ,b ,c 成等差数列,并且x 是a ,b 的等比中项,y 是b ,c 的等比中项,则x 2,b 2,y 2三数( )A .成等比数列而非等差数列B .成等差数列而非等比数列C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D .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解析:选B 由已知条件,可得⎩⎪⎨⎪⎧a +c =2b , ①x 2=ab , ②y 2=bc . ③由②③得⎩⎪⎨⎪⎧a =x 2b,c =y2b ,代入①,得x 2b +y 2b=2b ,即x 2+y 2=2b 2.故x 2,b 2,y 2成等差数列.6.在R 上定义运算:⎪⎪⎪⎪⎪⎪ab cd =ad -bc .若不等式⎪⎪⎪⎪⎪⎪x -1 a -2a +1 x ≥1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最大值为( )A .-12B .-32C.12D.32解析:选D 据已知定义可得不等式x 2-x -a 2+a +1≥0恒成立,故Δ=1-4(-a 2+a +1)≤0,解得-12≤a ≤32,故a 的最大值为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7.某同学准备用反证法证明如下一个问题:函数f (x )在[0,1]上有意义,且f (0)=f (1),如果对于不同的x 1,x 2∈[0,1],都有|f (x 1)-f (x 2)|<|x 1-x 2|,求证:|f (x 1)-f (x 2)|<12.那么他的反设应该是________.答案:“∃x 1,x 2∈[0,1],使得|f (x 1)-f (x 2)|<|x 1-x 2|则|f (x 1)-f (x 2)|≥12”8.(2013·株洲模拟)已知a ,b ,μ∈(0,+∞)且1a +9b=1,则使得a +b ≥μ恒成立的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a ,b ∈(0,+∞)且1a +9b=1,∴a +b =(a +b )⎝ ⎛⎭⎪⎫1a +9b =10+⎝ ⎛⎭⎪⎫9a b+b a ≥10+29=16,∴a +b 的最小值为16.∴要使a +b ≥μ恒成立,需16≥μ,∴0<μ≤16. 答案:(0,16]9.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 ,使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法一:(补集法)令⎩⎪⎨⎪⎧f -1=-2p 2+p +1≤0,f 1=-2p 2-3p +9≤0,解得p ≤-3或p ≥32,故满足条件的p 的范围为⎝ ⎛⎭⎪⎫-3,32. 法二:(直接法)依题意有f (-1)>0或f (1)>0, 即2p 2-p -1<0或2p 2+3p -9<0, 得-12<p <1或-3<p <32,故满足条件的p 的取值范围是⎝ ⎛⎭⎪⎫-3,32.答案:⎝⎛⎭⎪⎫-3,3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0.已知a >0,1b -1a>1,求证:1+a >11-b. 证明:∵1b -1a>1,a >0,∴0<b <1, 要证1+a >11-b ,只需证1+a ·1-b >1, 只需证1+a -b -ab >1,只需证a -b -ab >0, 即a -b ab >1,即1b -1a>1. 这是已知条件,所以原不等式成立.1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2)设b n =S nn(n ∈N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解:(1)由已知得⎩⎨⎧a 1=2+1,3a 1+3d =9+32,解得d =2,故a n =2n -1+2,S n =n (n +2).(2)证明:由(1)得b n =S nn=n + 2.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q =b p b r . 即(q +2)2=(p +2)(r +2). ∴(q 2-pr )+2(2q -p -r )=0.∵p ,q ,r ∈N *,∴⎩⎪⎨⎪⎧q 2-pr =0,2q -p -r =0.∴⎝⎛⎭⎪⎫p +r 22=pr ,(p -r )2=0.∴p =r . 与p ≠r 矛盾.∴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12.已知{a n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a 1=1,且点(a n ,a n +1)(n ∈N *)在函数y =x 2+1的图象上.(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满足b 1=1,b n +1=b n +2a n , 求证:b n ·b n +2<b 2n +1.解:(1)由已知得a n +1=a n +1,则a n +1-a n =1,又a 1=1,所以数列{a n }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a n =1+(n -1)×1=n .(2)由(1)知,a n =n ,从而b n +1-b n =2n.b n =(b n -b n -1)+(b n -1-b n -2)+…+(b 2-b 1)+b 1=2n -1+2n -2+…+2+1=1-2n1-2=2n-1.因为b n ·b n +2-b 2n +1=(2n -1)(2n +2-1)-(2n +1-1)2=(22n +2-2n +2-2n +1)-(22n +2-2·2n +1+1)=-2n<0, 所以b n ·b n +2<b 2n +1.1.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 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证明:要证lg 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只需证lg ⎝⎛⎭⎪⎫a +b 2·b +c 2·c +a 2>lg(a ·b ·c ),只需证a +b 2·b +c 2·c +a2>abc .(中间结果)∵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由基本不等式得:a +b2≥ab >0,b +c2≥bc >0,c +a2≥ac >0,且上三式中由于a ,b ,c 不全相等,故等号不同时成立. ∴a +b 2·b +c 2·c +a2>a ·b ·c .(中间结果)∴lg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2.如图,已知BE ,CF 分别为△ABC 的边AC ,AB 上的高,G 为EF 的中点,H 为BC 的中点.求证:HG ⊥EF .证明:连接HE ,HF ,由CF ⊥AB ,且H 是BC 的中点,可知FH 是Rt△BCF 斜边上的中线,所以HF =12BC .同理可证HE =12BC .所以HF =HE ,从而△EHF 为等腰三角形. 又G 为EF 的中点,所以HG ⊥EF .3.已知a 1+a 2+a 3+a 4>100,求证:a 1,a 2,a 3,a 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 证明:假设a 1,a 2,a 3,a 4均不大于25,即a 1≤25,a 2≤25,a 3≤25,a 4≤25, 则a 1+a 2+a 3+a 4≤25+25+25+25=100, 这与已知a 1+a 2+a 3+a 4>100矛盾,故假设错误. 所以a 1,a 2,a 3,a 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4.如图,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 和DCEF 不在同一平面内,M ,N 分别为AB ,DF 的中点.(1)若CD =2,平面ABCD ⊥平面DCEF ,求直线MN 的长; (2)用反证法证明:直线ME 与BN 是两条异面直线.解:(1)如图,取CD 的中点G ,连接MG ,NG . 因为ABCD ,DCEF 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 所以MG ⊥CD ,MG =2,NG = 2. 因为平面ABCD ⊥平面DCEF , 所以MG ⊥平面DCEF ,可得MG ⊥NG . 所以MN =MG 2+NG 2= 6.(2)证明:假设直线ME与BN共面,则AB⊂平面MBEN,且平面MBEN与平面DCEF交于EN,由已知,两正方形不共面,故AB ⊄平面DCEF.又AB∥CD,所以AB∥平面DCEF,而EN为平面MBEN与平面DCEF的交线,所以AB∥EN.又AB∥CD∥EF,所以EN∥EF,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ME与BN不共面,它们是异面直线.。
高中数学 第5章 推理与证明 5.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5.2.1 直接证明:分析法与综合法讲义(
5.2.1 直接证明:分析法与综合法[读教材·填要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分析法定义 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的问题,称为综合法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称为分析法特点从“已知”看“可知”,由因导果,寻找必要条件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寻找充分条件[小问题·大思维]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提示: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因为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于合情推理中的“猜想”.2.综合法与分析法有什么区别?提示: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向未知,每步寻找的是必要条件;分析法是从待求结论出发,逐步靠拢已知,每步寻找的是充分条件.综合法的应用已知a ,b 是正数,且a +b =1,求证:1a +1b≥4.[自主解答] 法一:∵a ,b ∈R +且a +b =1, ∴a +b ≥2ab . ∴ab ≤12.∴1a +1b =a +b ab =1ab≥4.当且仅当a =b =12时,取“=”号.法二:∵a ,b ∈R +, ∴a +b ≥2ab >0,1a +1b ≥21ab>0.∴(a +b )⎝ ⎛⎭⎪⎫1a +1b ≥4.又因为a +b =1, ∴1a +1b≥4.当且仅当a =b =12时,取“=”号.法三:∵a ,b ∈R +,且a +b =1, ∴1a +1b =a +b a +a +b b=1+b a +ab +1≥2+2a b ·ba=4. 当且仅当a =b =12时,取“=”号.保持例题条件不变,求证:4a +1b≥9.证明:法一:∵a >0,b >0,且a +b =1. ∴4a +1b=4a +b a +a +b b =4+4b a +ab+1 ≥5+24b a ·ab=5+4=9.当且仅当4b a =a b ,即a =2b =23时等号成立.法二:∵a >0,b >0,且a +b =1. ∴4a +1b=(a +b )·⎝ ⎛⎭⎪⎫4a +1b =4+4b a +a b+1≥5+24b a ·ab=5+4=9.当且仅当4b a =a b ,即a =2b =23时等号成立.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1)分析条件,选择方向:确定已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合理选择相关定义、定理等. (2)转化条件,组织过程:将条件合理转化,书写出严密的证明过程. 特别地,根据题目特点选取合适的证法可以简化解题过程.1.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2=b (b +c ),求证:A =2B . 证明:∵a 2=b (b +c ),∴cos A =b 2+c 2-a 22bc =b 2+c 2-b 2+bc 2bc =c -b 2b,cos 2B =2cos 2B -1=2⎝ ⎛⎭⎪⎫a 2+c 2-b 22ac 2-1=2⎝ ⎛⎭⎪⎫b +c 2a 2-1=b +c 2-2b b +c 2b b +c =c -b 2b , ∴cos A =cos 2B .又A ,B 是三角形的内角,∴A =2B .分析法的应用当a +b >0时,求证:a 2+b 2≥22(a +b ). [自主解答] 要证 a 2+b 2≥22(a +b ), 只需证(a 2+b 2)2≥⎣⎢⎡⎦⎥⎤22a +b 2, 即证a 2+b 2≥12(a 2+b 2+2ab ),即证a 2+b 2≥2ab .因为a 2+b 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所以a 2+b 2≥22(a +b )成立.综上所述,不等式得证.分析法的证明过程及书写形式(1)证明过程:确定结论与已知条件间的联系,合理选择相关定义、定理对结论进行转化,直到获得一个显而易见的命题即可.(2)书写形式:要证…,只需证…,即证…,然后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所以结论成立.2.已知a>6,求证:a-3-a-4<a-5-a-6.证明:法一:要证a-3-a-4<a-5-a-6,只需证a-3+a-6<a-5+a-4⇐(a-3+a-6)2<(a-5+a-4)2⇐2a-9+2a-3a-6<2a-9+2a-5a-4⇐a-3a-6<a-5a-4⇐(a-3)(a-6)<(a-5)(a-4)⇐18<20,因为18<20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a-3-a-4<a-5-a-6成立.法二:要证a-3-a-4<a-5-a-6,只需证1a-3+a-4<1a-5+a-6,只需证a-3+a-4>a-5+a-6.∵a>6,∴a-3>0,a-4>0,a-5>0,a-6>0.又∵a-3>a-5,∴a-3>a-5,同理有a-4>a-6,则a-3+a-4>a-5+a-6.∴a-3-a-4<a-5-a-6.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综合应用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为等差数列,且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求证:(a+b)-1+(b+c)-1=3(a+b+c)-1.[自主解答] 法一:要证(a+b)-1+(b+c)-1=3(a +b +c )-1, 只需证1a +b +1b +c =3a +b +c, 即证a +b +c a +b +a +b +cb +c=3, 化简,得c a +b +ab +c=1,即c (b +c )+(a +b )a =(a +b )(b +c ). 所以只需证c 2+a 2=b 2+ac .因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所以B =60°,所以cos B =a 2+c 2-b 22ac =12.所以a 2+c 2-b 2=ac ,所以原式成立.法二:因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所以B =60°.由余弦定理,有b 2=c 2+a 2-2ac cos 60°, 所以c 2+a 2=ac +b 2. 两边加ab +bc ,得c (b +c )+a (a +b )=(a +b )(b +c ),两边同时除以(a +b )(b +c ),得ca +b +ab +c=1,所以⎝ ⎛⎭⎪⎫c a +b +1+⎝ ⎛⎭⎪⎫a b +c +1=3. 即1a +b +1b +c =3a +b +c. 所以(a +b )-1+(b +c )-1=3(a +b +c )-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适用X 围 (1)综合法适用的X 围:①定义明确的题型,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求证无条件的等式或不等式问题等; ②已知条件明确,且容易通过找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逼近欲得结论的题型.(2)分析法适用的X围:已知条件不明确,或已知条件简便而结论式子较复杂的问题.3.(1)设x≥1,y≥1,证明:x+y+1xy ≤1x+1y+xy;(2)设1<a≤b≤c,证明:log a b+log b c+log c a≤log b a+log c b+log a c. 证明:(1)由于x≥1,y≥1,所以x+y+1xy≤1x+1y+xy⇔xy(x+y)+1≤y+x+(xy)2.将上式中的右式减左式,得[y+x+(xy)2]-[xy(x+y)+1]=[(xy)2-1]-[xy(x+y)-(x+y)]=(xy+1)(xy-1)-(x+y)(xy-1)=(xy-1)(xy-x-y+1)=(xy-1)(x-1)(y-1).又x≥1,y≥1,所以(xy-1)(x-1)(y-1)≥0,从而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2)设log a b=x,log b c=y,由对数的换底公式得log c a=1xy ,log b a=1x,log c b=1y,log a c=xy.于是,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即为x+y+1xy≤1x+1y+xy,其中x=log a b≥1,y=log b c≥1.故由(1)可知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已知a,b,c∈R且不全相等,求证:a2+b2+c2>ab+bc+ca. [证明] 法一:(分析法)要证a2+b2+c2>ab+bc+ca,只需证2(a2+b2+c2)>2(ab+bc+ca),只需证(a2+b2-2ab)+(b2+c2-2bc)+(c2+a2-2ca)>0,只需证(a -b )2+(b -c )2+(c -a )2>0, 因为a ,b ,c ∈R ,所以(a -b )2≥0,(b -c )2≥0,(c -a )2≥0. 又因为a ,b ,c 不全相等, 所以(a -b )2+(b -c )2+(c -a )2>0. 所以原不等式a 2+b 2+c 2>ab +bc +ca 成立. 法二:(综合法) 因为a ,b ,c ∈R ,所以(a -b )2≥0,(b -c )2≥0,(c -a )2≥0. 又因为a ,b ,c 不全相等, 所以(a -b )2+(b -c )2+(c -a )2>0.所以(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ca )>0. 所以2(a 2+b 2+c 2)>2(ab +bc +ca ). 所以a 2+b 2+c 2>ab +bc +ca .1.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 4θ-sin 4θ=cos 2θ”的证明过程:“cos 4θ-sin 4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此过程应用了( )A .分析法B .综合法C .综合法、分析法综合使用D .间接证明法解析:结合推理及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定义可知,B 正确. 答案:B2.在△ABC 中,若sin B sin C =cos 2A2,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A =B B .A =C C .B =CD .A =B =C解析:∵sin B sin C =cos 2A 2=1+cos A 2=1-cos B +C 2, ∴cos(B +C )=1-2sin B sin C ,∴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2sin B sin C , ∴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cos(B -C )=1.又0<B <π,0<C <π,∴-π<B -C <π,∴B =C . 答案:C3.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求证:b 2-ac <3a ”索的因应是( )A .a -b >0B .a -c >0C .(a -b )(a -c )>0D .(a -b )(a -c )<0解析:b 2-ac <3a ⇔b 2-ac <3a 2⇔(a +c )2-ac <3a 2⇔a 2+2ac +c 2-ac -3a 2<0⇔-2a 2+ac +c 2<0⇔2a 2-ac -c 2>0⇔(a -c )(2a +c )>0⇔(a -c )(a -b )>0. 答案:C4.命题“函数f (x )=x -x ln x 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的证明过程“对函数f (x )=x -x ln x 求导得f ′(x )=-ln x ,当x ∈(0,1)时,f ′(x )=-ln x >0,故函数f (x )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应用了________的证明方法.解析:由证明过程可知,该证明方法为综合法. 答案:综合法5.将下面用分析法证明a 2+b 22≥ab 的步骤补充完整:要证a 2+b 22≥ab ,只需证a 2+b 2≥2ab ,也就是证______,即证________,由于________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答案:a 2+b 2-2ab ≥0 (a -b )2≥0 (a -b )2≥06.已知x >0,y >0,且x +y =1,试分别用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1+1x ⎝⎛⎭⎪⎫1+1y ≥9.证明:法一:(综合法) 左边=⎝ ⎛⎭⎪⎫1+x +y x ⎝ ⎛⎭⎪⎫1+x +y y =⎝ ⎛⎭⎪⎫2+y x ⎝ ⎛⎭⎪⎫2+x y =4+2⎝⎛⎭⎪⎫y x +xy+1≥5+4=9. 当且仅当x =y =12时等号成立.法二:(分析法)要证⎝⎛⎭⎪⎫1+1x ⎝⎛⎭⎪⎫1+1y ≥9成立,∵x ,y ∈R +且x +y =1,∴y =1-x . 只需证明⎝ ⎛⎭⎪⎫1+1x ⎝ ⎛⎭⎪⎫1+11-x ≥9成立,即证(1+x )(1-x +1)≥9x (1-x ), 即证2+x -x 2≥9x -9x 2,即证4x 2-4x +1≥0,即证(2x -1)2≥0,此式显然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一、选择题1.已知a ,b ,c ∈R ,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c 2>bc 2B .若a c >b c,则a >b C .若a 3>b 3且ab <0,则1a >1bD .若a 2>b 2且ab >0,则1a <1b解析:对于A :若c =0,则A 不成立,故A 错; 对于B :若c <0,则B 不成立,B 错; 对于C :若a 3>b 3且ab <0, 则⎩⎪⎨⎪⎧a >0,b <0,所以1a >1b,故C 对;对于D :若⎩⎪⎨⎪⎧a <0,b <0,则D 不成立.答案:C2.设a >0,b >0,若3是3a 与3b的等比中项,则1a +1b的最小值为( )A .8B .4C .1 D.14解析:3是3a 与3b 的等比中项⇒3a ·3b =3⇒3a +b=3⇒a +b =1,因为a >0,b >0,所以ab ≤a +b 2=12⇒ab ≤14, 所以1a +1b =a +b ab =1ab ≥114=4.答案:B3.已知△ABC 中,cos A +cos B >0,则必有( ) A .0<A +B <πB .0<A +B <π2C.π2<A +B <π D.π2≤A +B <π 解析:由cos A +cos B >0,得cos A >-cos B , ∴cos A >cos(π-B ).∵0<A <π,0<B <π,且y =cos x 在x ∈(0,π)上单调递减. ∴A <π-B .∴A +B <π,即0<A +B <π. 答案:A4.已知实数a ,b ,c 满足a +b +c =0,abc >0,则1a +1b +1c的值( )A .一定是正数B .一定是负数C .可能是零D .正、负不能确定解析:∵a +b +c =0,∴(a +b +c )2=0. ∴a 2+b 2+c 2+2(ab +bc +ac )=0. ∴ab +bc +ac =-12(a 2+b 2+c 2)<0.又abc >0,∴1a +1b +1c =ab +bc +acabc<0.答案:B 二、填空题5.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实数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a a +b b >a b +b a ⇔a a -a b >b a -b b ⇔a (a -b )>b (a -b )⇔(a -b )(a -b )>0 ⇔(a +b )(a -b )2>0, 故只需a ≠b 且a ,b 都不小于零即可.答案:a ≥0,b ≥0且a ≠b6.若a =ln 22,b =ln 33,c =ln 55,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解析:利用函数单调性.设f (x )=ln x x ,则f ′(x )=1-ln x x2, ∴0<x <e 时,f ′(x )>0,f (x )单调递增;x >e 时,f ′(x )<0,f (x )单调递减.又a =ln 44,∴b >a >c . 答案:c <a <b7.已知p =a +1a -2(a >2),q =2-a 2+4a -2(a >2),则p 与q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p =a -2+1a -2+2≥2a -2·1a -2+2=4,当且仅当a =3时等号成立. -a 2+4a -2=2-(a -2)2<2,∴q <22=4≤p .答案:p >q8.若对任意x >0,x x 2+3x +1≤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X 围是________. 解析:∵a ≥x x 2+3x +1=1x +1x+3对任意x >0恒成立, 设μ=x +1x+3(x >0). ∴只需a ≥1μ恒成立即可. 又∵μ=x +1x+3≥5,当且仅当x =1时“=”成立. ∴0<1μ≤15.∴a ≥15. 答案:⎣⎢⎡⎭⎪⎫15,+∞ 三、解答题9.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a 1=5,S n +1=2S n +n +5,(n ∈N *).(1)证明数列{a n +1}是等比数列. (2)求a n .解:(1)证明:由条件得S n =2S n -1+(n -1)+5(n ≥2)①又S n +1=2S n +n +5,②②-①得a n +1=2a n +1(n ≥2),所以a n +1+1a n +1=2a n +1+1a n +1=2a n +1a n +1=2. 又n =1时,S 2=2S 1+1+5,且a 1=5,所以a 2=11,所以a 2+1a 1+1=11+15+1=2, 所以数列{a n +1}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因为a 1+1=6,所以a n +1=6×2n -1=3×2n , 所以a n =3×2n -1.10.已知a ,b ,m 为非零实数,且a 2+b 2+2-m =0,1a 2+4b2+1-2m =0. (1)求证:1a 2+4b 2≥9a 2+b 2; (2)求证:m ≥72. 证明:(1)(分析法)要证1a 2+4b 2≥9a 2+b2成立, 只需证⎝ ⎛⎭⎪⎫1a 2+4b 2(a 2+b 2)≥9, 即证1+4+b 2a 2+4a 2b 2≥9,即证b 2a 2+4a 2b2≥4. 根据基本不等式,有b 2a 2+4a 2b2≥2 b 2a 2·4a 2b 2=4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2)(综合法)因为a 2+b 2=m -2,1a 2+4b2=2m -1, 由(1),知(m -2)(2m -1)≥9,即2m 2-5m -7≥0,解得m ≤-1或m ≥72. 因为a 2+b 2=m -2>0,1a 2+4b 2=2m -1>0, 所以m ≥72.。
高一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2+b2=0,则a、b全为0(a、b∈R)”,其反设正确的是()A.a、b至少有一个不为0B.a、b至少有一个为0C.a、b全不为0D.a、b中只有一个为0【答案】A【解析】把要证的结论否定之后,即得所求的反设.解:由于“a、b全为0(a、b∈R)”的否定为:“a、b至少有一个不为0”,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得到“a、b全为0(a、b∈R)”的否定为:“a、b至少有一个不为0”,是解题的关键.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x<y,那么x<y”时,假设的内容应该是()A.x=yB.x<yC.x=y且x<yD.x=y或x>y【答案】D【解析】由于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而“x<y”的否定为:“x≥y ”.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而“x<y”的否定为:“x=y或x >y”,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命题的否定,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和步骤,把要证的结论进行否定,得到要证的结论的反面,是解题的突破口,属于中档题.3.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A=,B=,则()A.A>B B.A<B C.A≥B D.A≤B【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 c<a+b,故 B==<,变形后再放大,可证小于 A.解:∵a、b、c是△ABC的三边长,∴c<a+b,∴B==<==+<+=A,∴B<A,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边长的性质,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的过程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①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A=B=90°不成立;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③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B=90°,正确顺序的序号为()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答案】D【解析】根据反证法的证法步骤知:第一步反设,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B=90°,正确.第二步得出矛盾: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A=B=90°不成立;第三步下结论: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从而得出正确选项.解:根据反证法的证法步骤知: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C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B=90°,正确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A=B=90°不成立;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故顺序的序号为③①②.故选D.点评:反证法是一种简明实用的数学证题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相对于直接证明来讲,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证题方法.其实质是运用“正难则反”的策略,从否定结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5.用反证法证明:“a>b”,应假设为()A.a>b B.a<b C.a=b D.a≤b【答案】D【解析】用反证明法证明,要先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先要否定原命题.解:用反证明法证明,要先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先要否定原命题,故用反证法证明:“a>b”,应假设为“a≤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证法的解题过程和证明方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6.关于综合法和分析法说法错误的是()A.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B.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C.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D.综合法和分析法都是因果分别互推的两头凑法【答案】D【解析】根据综合法、分析法的定义可得结论.解:根据综合法的定义可得,综合法是执因导果法,是顺推法;根据分析法的定义可得,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是直接证法.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法、分析法的定义,属于基础题.7.某同学证明+<+的过程如下:∵﹣>﹣>0,∴<,∴<,∴+<+,则该学生采用的证明方法是()A.综合法B.比较法C.反证法D.分析法【答案】A【解析】从推理过程(是“执因索果”还是“执果索因”)即可得到答案.解:从推理形式来看,从﹣>﹣>0入手,推出<,继而得到<,最后得到+<+,是“执因索果”,是综合法证明,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综合法与分析法,掌握二者的推理形式(“执因索果”为综合法,“执果索因”为分析法)是关键,属于中档题.8.要证:a2+b2﹣1﹣a2b2≤0,只要证明()A.2ab﹣1﹣a2b2≤0B.a2+b2﹣1﹣≤0C.﹣1﹣a2b2≤0D.(a2﹣1)(b2﹣1)≥0【答案】D【解析】将左边因式分解,即可得出结论.解:要证:a2+b2﹣1﹣a2b2≤0,只要证明(a2﹣1)(1﹣b2)≤0,只要证明(a2﹣1)(b2﹣1)≥0.故选:D.点评:综合法(由因导果)证明不等式、分析法(执果索因)证明不等式.9.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综合法、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方法B.综合法是直接证法、分析法是间接证法C.综合法、分析法所用语气都是肯定的D.综合法、分析法所用语气都是假定的【答案】A【解析】根据综合法、分析法的定义与证题思路,可得结论.解:综合法(由因导果)证明不等式、分析法(执果索因)证明不等式,是直接证明的方法.故选:A.点评:综合法(由因导果)证明不等式、分析法(执果索因)证明不等式.10.求证:+>.证明:因为+和都是正数,所以为了证明+>,只需证明(+)2>()2,展开得5+2>5,即2>0,显然成立,所以不等式+>.上述证明过程应用了()A.综合法B.分析法C.综合法、分析法混合D.间接证法【答案】B【解析】分析法是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分析法是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找到使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有的问题.解:分析法是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结合证明过程,证明过程应用了分析法.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分析法的概念要熟悉,搞清分析法证题的理论依据,掌握分析法的证11.下列对分析法表述正确的是;(填上你认为正确的全部序号)①由因导果的推法;②执果索因的推法;③因果分别互推的两头凑法;④逆命题的证明方法.【答案】②【解析】根据分析法的定义可得,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解:根据分析法的定义可得,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是直接证法.故答案为: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的定义,属于基础题.12.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4θ﹣sin4θ=cos2θ”的证明:“cos4θ﹣sin4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过程应用了()A.分析发B.综合法C.综合法、分析法结合使用D.间接证法【答案】B【解析】在推理的过程中使用了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以及余弦的倍角公式,符合综合法的证明过程.解:在证明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公式和结论,有平方差公式,同角的关系式,所以在证明过程中,使用了综合法的证明方法.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证明方法的选择和判断,比较基础.13.证明不等式的最适合的方法是()A.综合法B.分析法C.间接证法D.合情推理法【答案】B【解析】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要证<,即证9+2<9+2,故只要证<,即证14<18,此种证明方法是分析法.解:要证明不等式,只要证<,即证9+2<9+2,故只要证<,即证14<18.以上证明不等式所用的最适合的方法是分析法.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法和综合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比较大小的方法.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由果索因”,逆向逐步找这个不等式成立需要具备的充分条件,分析法──通过对事物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属于中档题.14.设()A.都大于2B.至少有一个大于2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解析】假设:中都小于2,则,但由于=≥2+2+2=6,出现矛盾,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解:由于=≥2+2+2=6,∴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故选C.点评:分析法──通过对事物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由果索因”,逆向逐步找这个不等式成立需要具备的充分条件;综合法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借助其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其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15.已知函数f(x)=|sinx|的图象与直线y=kx(k>0)有且仅有三个交点,交点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为α,.则()A.A>B B.A<BC.A=B D.A与B的大小不确定【答案】C【解析】作出函数f(x)=|sinx|的图象,利用函数f(x)=|sinx|的图象与直线y=kx(k>0)有且仅有三个交点,确定切点坐标,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解:作出函数f(x)=|sinx|的图象与直线y=kx(k>0)的图象,如图所示,要使两个函数有且仅有三个交点,则由图象可知,直线在()内与f(x)相切.设切点为A(α,﹣sinα),当x∈()时,f(x)=|sinx|=﹣sinx,此时f'(x)=﹣cosx,x∈().∴﹣cos,即α=tanα,∴==.即A=B.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设函数f(x)=,类比课本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计算f(﹣5)+f(﹣4)+f(﹣3))+…+f(0))+f(1))+…+f(5)+f(6)的值为()A.B.C.3D.【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方法﹣倒序相加法,观察所求式子的特点,应先求f(x)+f(1﹣x)的值.解:∵f(x)=∴f(x)+f(1﹣x)=+=+==,即f(﹣5)+f(6)=,f(﹣4)+f(5)=,f(﹣3)+f(4)=,f(﹣2)+f(3)=,f(﹣1)+f(2)=,f(0)+f(1)=,∴所求的式子值为3 .故选C.点评:本题为规律性的题目,要善于观察式子的特点,并且此题给出了明确的方法,从而降低了本题难度.17.(2014•北京)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则这一组学生最多有()A.2人B.3人C.4人D.5人【答案】B【解析】分别用ABC分别表示优秀、及格和不及格,根据题干中的内容推出文成绩得A,B,C 的学生各最多只有1个,继而推得学生的人数.解:用ABC分别表示优秀、及格和不及格,显然语文成绩得A的学生最多只有1个,语文成绩得B得也最多只有一个,得C最多只有一个,因此学生最多只有3人,显然(AC)(BB)(CA)满足条件,故学生最多有3个.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情推理,关键是找到语句中的关键词,培养了推理论证的能力.18.(2014•揭阳三模)对于正实数α,Mα为满足下述条件的函数f(x)构成的集合:∀x1,x2∈R且x2>x1,有﹣α(x2﹣x1)<f(x2)﹣f(x1)<α(x2﹣x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若f(x)∈Mα1,g(x)Mα2,则f(x)•g(x)∈Mα1•α2B.若f(x)∈Mα1,g(x)∈Mα2,且g(x)≠0,则C.若f(x)∈Mα1,g(x)∈Mα2,则f(x)+g(x)∈Mα1+α2D.若f(x)∈Mα1,g(x)∈Mα2,且α1>α2,则f(x)﹣g(x)∈Mα1﹣α2【答案】C【解析】对于﹣α(x2﹣x1)<f(x2)﹣f(x1)<α(x2﹣x1).变形有,令,不妨设f(x)∈Mα1,g(x))∈Mα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得f(x)+g(x)∈Mα1+α2.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解:对于﹣α(x2﹣x1)<f(x2)﹣f(x1)<α(x2﹣x1),即有,令,有﹣α<k<α,不妨设f(x)∈Mα1,g(x))∈Mα2,即有﹣α1<kf<α1,﹣α2<kg<α2,因此有﹣α1﹣α2<kf+kg<α1+α2,因此有f(x)+g(x)∈Mα1+α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函数恒成立问题,在能力上主要考查对新信息的理解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9.(2014•枣庄一模)在实数集R中定义一种运算“*”,对任意a,b∈R,a*b为唯一确定的实数,且具有性质:(1)对任意a∈R,a*0=a;(2)对任意a,b∈R,a*b=ab+(a*0)+(b*0).则函数f(x)=(e x)*的最小值为()A.2B.3C.6D.8【答案】B【解析】根据性质,f(x)=(e x)*=1+e x+,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解:根据性质,f(x)=(e x)*=1+e x+≥1+2=3,当且仅当e x=时,f(x)=(e x)*的最小值为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新定义,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正确理解新定义是关键.20.(2014•泸州一模)一支人数是5的倍数且不少于1000人的游行队伍,若按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差3人;若按每横排3人编队,最后差2人;若按每横排2人编队,最后差1人.则这只游行队伍的最少人数是()A.1025B.1035C.1045D.1055【答案】C【解析】由已知可设这只游行队伍的最少人数是n,则n﹣1是2,3,4的公倍数,即12的倍数,且n为5和倍数,进而可得答案.解:设这只游行队伍的最少人数是n∵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差3人;若按每横排3人编队,最后差2人;若按每横排2人编队,最后差1人.∴n﹣1是2,3,4的公倍数,即12的倍数即n﹣1=1008+12k,k∈N则n=1009+12k,k∈N又∵n为5的倍数故当k=3时,1045是满足条件的最少人数故选C点评:本题是典型的“韩信点兵”问题,解答的关键是将问题转化为公倍数问题.。
2.2.2反证法
所以假设不成立, 是有理数成立。 所以假设不成立,2是有理数成立。
应用反证法的情形: 应用反证法的情形: (1)直接证明困难; (1)直接证明困难; 直接证明困难 (2)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 (2)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 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 (3)结论为“至少” (3)结论为“至少”、“至多”、“有无穷多个 结论为 至多” 这一类的命题; 这一类的命题; (4)结论为 唯一”类的命题。 (4)结论为 “唯一”类的命题。
正难则反! 正难则反
推理 合情推理 (归纳、类比) 归纳、类比) 证明 直接证明 分析法、综合法) (分析法、综合法) 间接证明 反证法) (反证法) 演绎推理 三段论) (三段论)
数学—公理化思想 数学 公理化思想
分析:假设C没有撒谎, 则C真. 分析:假设C没有撒谎, 那么A假且B - - 那么A假且B假; 由 A假 , 知 B真 . 这与B假矛盾. 这与B假矛盾. 那么假设C没有撒谎不成立, 那么假设C没有撒谎不成立, 必定是在撒谎. 则C必定是在撒谎.
引例2: 引例 :
将9个球分别染成红色或白色。那么 个球分别染成红色或白色。 无论怎样染,至少有5个球是同色的。 无论怎样染,至少有5个球是同色的。你 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 不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 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 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的方法。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的方法。 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的方法
经过正确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 因此说明假设错 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 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 这样的证明 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方法叫做反证法 归谬法)。 反证法( 方法叫做反证法(归谬法)。 其过程包括: 其过程包括:
直接证明
证:连结AC,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AB∥CD,BC ∥ DA, 故 因为 所以 故 ∠1=∠2,∠3=∠4 AC=CA △ABC≌△CDA AB=CD,BC=DA
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结论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的一般形式:
本题条件 已知定义 本题结论 已知公理 已知定理
“执果索因”
从问题的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上溯, 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分析法. 要证: 要证: 格 式 只要证: 只需证: 显然成立 上述各步均可逆
所以 结论成立
推证过程: 结论
所以 结论成立
已知条件
变式1 :如图,已知AB,CD交于点O, 例1
已知a1 , a2 ,, an R , 且a1a2 an 1, 求证:( a1 )(1 a2 ) (1 an ) 2 1
求证:CE DF.
n
ACO BDO,AE BF,
从例1中可以看出,
分析法解题方向较为明确,利于寻找解题思路; 综合法条理清晰,宜于表述.
a+b 回顾基本不等式: 2
ab
(a>0,b>0)的证明.
综合法 证明: 因为;( a b ) 0
2
分析法 a+b ab 证明:要证; 2 只需证;a + b 2 ab
所以 a + b 2 ab 0 所以 a + b 2 ab
a+b ab 成立 所以 2
只需证;a + b 2 ab 0
因此,在实际解题中,通常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 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题过程.
高中数学新湘教版选修2-2 直接证明:分析法与综合法
6.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6.2.1 直接证明:分析法与综合法[读教材·填要点]综合法和分析法[小问题·大思维]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提示: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因为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于合情推理中的“猜想”.2.综合法与分析法有什么区别?提示: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向未知,每步寻找的是必要条件;分析法是从待求结论出发,逐步靠拢已知,每步寻找的是充分条件.已知a ,b 是正数,且a +b =1,求证:1a +1b ≥4.[自主解答] 法一:∵a ,b ∈R +且a +b =1, ∴a +b ≥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ab ≤12.∴1a +1b =a +b ab =1ab ≥4. 法二:∵a ,b ∈R +,∴a +b ≥2ab >0,1a +1b ≥21ab>0,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a +b )⎝⎛⎭⎫1a +1b ≥4. 又∵a +b =1,∴1a +1b≥4.法三:∵a ,b ∈R +,且a +b =1, ∴1a +1b =a +b a +a +b b =1+b a +ab +1≥2+2a b ·b a =4.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保持例题条件不变,求证:4a +1b ≥9.证明:法一:∵a >0,b >0,且a +b =1. ∴4a +1b =4(a +b )a +a +bb =4+4b a +a b +1 ≥5+24b a ·ab =5+4=9.当且仅当4b a =a b ,即a =2b =23时等号成立.法二:∵a >0,b >0,且a +b =1. ∴4a +1b =(a +b )·⎝⎛⎭⎫4a +1b =4+4b a +a b +1 ≥5+24b a ·ab =5+4=9.当且仅当4b a =a b ,即a =2b =23时等号成立.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1)分析条件,选择方向:确定已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合理选择相关定义、定理等. (2)转化条件,组织过程:将条件合理转化,书写出严密的证明过程. 特别地,根据题目特点选取合适的证法可以简化解题过程.1.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2=b (b +c ),求证:A =2B . 证明:∵a 2=b (b +c ),∴cos A =b 2+c 2-a 22bc =b 2+c 2-(b 2+bc )2bc =c -b 2b,cos 2B =2cos 2B -1=2⎝⎛⎭⎫a 2+c 2-b 22ac 2-1=2⎝⎛⎭⎫b +c 2a 2-1=(b +c )2-2b (b +c )2b (b +c )=c -b 2b ,∴cos A =cos 2B .又A ,B 是三角形的内角,∴A =2B .当a +b [自主解答] 要证 a 2+b 2≥22(a +b ), 只需证(a 2+b 2)2≥⎣⎡⎦⎤22(a +b )2, 即证a 2+b 2≥12(a 2+b 2+2ab ),即证a 2+b 2≥2ab .因为a 2+b 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所以a 2+b 2≥22(a +b )成立. 综上所述,不等式得证.分析法的证明过程及书写形式(1)证明过程:确定结论与已知条件间的联系,合理选择相关定义、定理对结论进行转化,直到获得一个显而易见的命题即可.(2)书写形式:要证…,只需证…,即证…,然后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所以结论 成立.2.已知a >6,求证:a -3-a -4<a -5-a -6. 证明:法一:要证a -3-a -4<a -5-a -6, 只需证a -3+a -6<a -5+a -4 ⇐(a -3+a -6)2<(a -5+a -4)2⇐2a -9+2(a -3)(a -6)<2a -9+2(a -5)(a -4) ⇐(a -3)(a -6)<(a -5)(a -4) ⇐(a -3)(a -6)<(a -5)(a -4) ⇐18<20.因为18<20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a -3-a -4<a -5-a -6成立. 法二:要证a -3-a -4<a -5-a -6, 只需证1a -3+a -4<1a -5+a -6,只需证a -3+a -4>a -5+a -6. ∵a >6,∴a -3>0,a -4>0,a -5>0,a -6>0. 又∵a -3>a -5,∴a -3>a -5, 同理有a -4>a -6,则a -3+a -4>a -5+a -6. ∴a -3-a -4<a -5-a -6.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为等差数列,且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求证:(a +b )-1+(b +c )-1=3(a +b +c )-1.[自主解答] 法一:要证(a +b )-1+(b +c )-1=3(a +b +c )-1,只需证1a +b +1b +c =3a +b +c, 即证a +b +c a +b +a +b +c b +c =3,化简,得c a +b +a b +c=1,即c (b +c )+(a +b )a =(a +b )(b +c ). 所以只需证c 2+a 2=b 2+ac .因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所以B =60°, 所以cos B =a 2+c 2-b 22ac =12.所以a 2+c 2-b 2=ac ,所以原式成立.法二:因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所以B =60°. 由余弦定理,有b 2=c 2+a 2-2ac cos 60°, 所以c 2+a 2=ac +b 2. 两边加ab +bc ,得c (b +c )+a (a +b )=(a +b )(b +c ),两边同时除以(a +b )(b +c ),得 c a +b +a b +c=1, 所以⎝⎛⎭⎫c a +b +1+⎝⎛⎭⎫ab +c +1=3.即1a +b +1b +c =3a +b +c. 所以(a +b )-1+(b +c )-1=3(a +b +c )-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适用范围(1)综合法适用的范围:①定义明确的题型,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求证无条件的等式或不等式问题等;②已知条件明确,且容易通过找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逼近欲得结论的题型. (2)分析法适用的范围:已知条件不明确,或已知条件简便而结论式子较复杂的问题.3.(1)设x ≥1,y ≥1,证明:x +y +1xy ≤1x +1y +xy ;(2)设1<a ≤b ≤c ,证明:log a b +log b c +log c a ≤log b a +log c b +log a c . 证明:(1)由于x ≥1,y ≥1,所以 x +y +1xy ≤1x +1y +xy ⇔xy (x +y )+1≤y +x +(xy )2. 将上式中的右式减左式,得 [y +x +(xy )2]-[xy (x +y )+1] =[(xy )2-1]-[xy (x +y )-(x +y )] =(xy +1)(xy -1)-(x +y )(xy -1)=(xy -1)(xy -x -y +1)=(xy -1)(x -1)(y -1). 又x ≥1,y ≥1,所以(xy -1)(x -1)(y -1)≥0, 从而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2)设log a b =x ,log b c =y ,由对数的换底公式得 log c a =1xy ,log b a =1x ,log c b =1y ,log a c =xy . 于是,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即为x +y +1xy ≤1x +1y +xy ,其中x =log a b ≥1,y =log b c ≥1. 故由(1)可知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已知a ,b ,c ∈R 且不全相等,求证:a 2+b 2+c 2>ab +bc +ca . [证明] 法一:(分析法) 要证a 2+b 2+c 2>ab +bc +ca , 只需证2(a 2+b 2+c 2)>2(ab +bc +ca ),只需证(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ca )>0, 只需证(a -b )2+(b -c )2+(c -a )2>0, 因为a ,b ,c ∈R ,所以(a -b )2≥0,(b -c )2≥0,(c -a )2≥0. 又因为a ,b ,c 不全相等, 所以(a -b )2+(b -c )2+(c -a )2>0.所以原不等式a 2+b 2+c 2>ab +bc +ca 成立. 法二:(综合法) 因为a ,b ,c ∈R ,所以(a -b )2≥0,(b -c )2≥0,(c -a )2≥0. 又因为a ,b ,c 不全相等, 所以(a -b )2+(b -c )2+(c -a )2>0.所以(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ca )>0. 所以2(a 2+b 2+c 2)>2(ab +bc +ca ). 所以a 2+b 2+c 2>ab +bc +ca .1.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 4θ-sin 4θ=cos 2θ”的证明过程:“cos 4θ-sin 4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此过程应用了( )A .分析法B .综合法C .综合法、分析法综合使用D .间接证明法解析:结合推理及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定义可知,B 正确. 答案:B2.在△ABC 中,若sin B sin C =cos 2A2,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A =BB .A =CC .B =CD .A =B =C解析:∵sin B sin C =cos 2A 2=1+cos A 2=1-cos (B +C )2,∴cos(B +C )=1-2sin B sin C ,∴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2sin B sin C , ∴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cos(B -C )=1. 又0<B <π,0<C <π, ∴-π<B -C <π,∴B =C . 答案:C3.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求证: b 2-ac <3a ”索的因应是( )A .a -b >0B .a -c >0C .(a -b )(a -c )>0D .(a -b )(a -c )<0解析:b 2-ac <3a ⇔b 2-ac <3a 2⇔(a +c )2-ac <3a 2 ⇔a 2+2ac +c 2-ac -3a 2<0 ⇔-2a 2+ac +c 2<0 ⇔2a 2-ac -c 2>0⇔(a -c )(2a +c )>0⇔(a -c )(a -b )>0. 故选C. 答案:C4.命题“函数f (x )=x -x ln x 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的证明过程“对函数f (x )=x - x ln x 求导得f ′(x )=-ln x ,当x ∈(0,1)时,f ′(x )=-ln x >0,故函数f (x )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应用了________的证明方法.解析:由证明过程可知,该证明方法为综合法. 答案:综合法5.将下面用分析法证明a 2+b 22≥ab 的步骤补充完整:要证a 2+b 22≥ab ,只需证a 2+b 2≥2ab ,也就是证______,即证________,由于________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答案:a 2+b 2-2ab ≥0 (a -b )2≥0 (a -b )2≥06.已知x >0,y >0,且x +y =1,试分别用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1+1x ⎝⎛⎭⎫1+1y ≥9. 证明:法一:(综合法)左边=⎝⎛⎭⎫1+x +y x ⎝⎛⎭⎫1+x +y y =⎝⎛⎭⎫2+y x ⎝⎛⎭⎫2+x y=4+2⎝⎛⎭⎫y x +x y +1≥5+4=9.法二:(分析法)要证⎝⎛⎭⎫1+1x ⎝⎛⎭⎫1+1y ≥9成立, ∵x ,y ∈R +且x +y =1,∴y =1-x . 只需证明⎝⎛⎭⎫1+1x ⎝⎛⎭⎫1+11-x ≥9成立, 即证(1+x )(1-x +1)≥9x (1-x ),即证2+x -x 2≥9x -9x 2,即证4x 2-4x +1≥0, 即证(2x -1)2≥0,此式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一、选择题1.已知a ,b ,c ∈R ,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c 2>bc 2 B .若a c >bc ,则a >bC .若a 3>b 3且ab <0,则1a >1b D .若a 2>b 2且ab >0,则1a <1b解析:对于A :若c =0,则A 不成立,故A 错; 对于B :若c <0,则B 不成立,B 错; 对于C :若a 3>b 3且ab <0,则⎩⎪⎨⎪⎧a >0,b <0,所以1a >1b ,故C 对;对于D :若⎩⎪⎨⎪⎧a <0,b <0,则D 不成立.答案:C2.设a >0,b >0,若3是3a 与3b 的等比中项,则1a +1b 的最小值为( ) A .8 B .4 C .1D .14解析:3是3a 与3b 的等比中项⇒3a ·3b =3⇒3a +b =3⇒a +b =1,因为a >0,b >0,所以ab ≤a +b 2=12⇒ab ≤14, 所以1a +1b =a +b ab =1ab ≥114=4.答案:B3.已知△ABC 中,cos A +cos B >0,则必有( ) A .0<A +B <πB .0<A +B <π2C.π2<A +B <πD.π2≤A +B <π 解析:由cos A +cos B >0,得cos A >-cos B , ∴cos A >cos(π-B ). ∵0<A <π,0<B <π,且y =cos x 在x ∈(0,π)上单调递减. ∴A <π-B .∴A +B <π,即0<A +B <π. 答案:A4.已知实数a ,b ,c 满足a +b +c =0,abc >0,则1a +1b +1c 的值( )A .一定是正数B .一定是负数C .可能是零D .正、负不能确定解析:∵a +b +c =0,∴(a +b +c )2=0. ∴a 2+b 2+c 2+2(ab +bc +ac )=0. ∴ab +bc +ac =-12(a 2+b 2+c 2)<0.又abc >0,∴1a +1b +1c =ab +bc +acabc <0. 答案:B 二、填空题5.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实数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a a +b b >a b +b a ⇔a a -a b >b a -b b ⇔a (a -b )>b (a -b ) ⇔(a -b )(a -b )>0 ⇔(a +b )(a -b )2>0,故只需a ≠b 且a ,b 都不小于零即可. 答案:a ≥0,b ≥0且a ≠b 6.若a =ln 22,b =ln 33,c =ln 55,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利用函数单调性.设f (x )=ln xx ,则f ′(x )=1-ln x x 2,∴0<x <e 时,f ′(x )>0,f (x )单调递增; x >e 时,f ′(x )<0,f (x )单调递减. 又a =ln 44,∴b >a >c .答案:c <a <b7.已知p =a +1a -2(a >2),q =2-a 2+4a -2(a >2),则p 与q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解析:p =a -2+1a -2+2≥2(a -2)·1a -2+2=4,-a 2+4a -2=2-(a -2)2<2,∴q <22=4≤p . 答案:p >q 8.若对任意x >0,xx 2+3x +1≤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a ≥xx 2+3x +1=1x +1x +3对任意x >0恒成立, 设μ=x +1x +3(x >0).∴只需a ≥1μ恒成立即可.又∵μ=x +1x +3≥5,当且仅当x =1时“=”成立.∴0<1μ≤15.∴a ≥15.答案:⎣⎡⎭⎫15,+∞ 三、解答题9.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a 1=5,S n +1=2S n +n +5,(n ∈N *). (1)证明数列{a n +1}是等比数列. (2)求a n .解:(1)证明:由条件得S n =2S n -1+(n -1)+5(n ≥2)①又S n +1=2S n +n +5,②②-①得a n +1=2a n +1(n ≥2),所以a n +1+1a n +1=(2a n +1)+1a n +1=2(a n +1)a n +1=2. 又n =1时,S 2=2S 1+1+5,且a 1=5,所以a 2=11,所以a 2+1a 1+1=11+15+1=2, 所以数列{a n +1}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因为a 1+1=6,所以a n +1=6×2n -1=3×2n , 所以a n =3×2n -1.10.已知a ,b ,m 为非零实数,且a 2+b 2+2-m =0,1a 2+4b 2+1-2m =0. (1)求证:1a 2+4b 2≥9a 2+b 2; (2)求证:m ≥72. 证明:(1)(分析法)要证1a 2+4b 2≥9a 2+b 2成立, 只需证⎝⎛⎭⎫1a 2+4b 2(a 2+b 2)≥9,即证1+4+b 2a 2+4a 2b 2≥9,即证b 2a 2+4a 2b 2≥4. 根据基本不等式,有b 2a 2+4a 2b 2≥2 b 2a 2·4a 2b 2=4成立, 当且仅当b 2=2a 2时等号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2)(综合法)因为a 2+b 2=m -2,1a 2+4b2=2m -1, 由(1),知(m -2)(2m -1)≥9,即2m 2-5m -7≥0,解得m ≤-1或m ≥72. 因为a 2+b 2=m -2>0,1a 2+4b2=2m -1>0, 所以m ≥7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_知识讲解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要点梳理】要点一:直接证明直接证明最常见的两种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它们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不同的推理方法. 综合法定义:一般地,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经过演绎推理,一步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我们把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基本思路:执因索果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它是由已知走向求证,即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导出待证结论或需求的问题.综合法这种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综合法的思维框图:用P 表示已知条件,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123...i Q i n =(,,,,)为已知的定义、定理、公理等,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11223...n P Q Q Q Q Q Q Q ⇒→⇒→⇒→→⇒(已知) (逐步推导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结论)要点诠释(1)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由因导果,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2)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证明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条理清晰,形式简洁,宜于表达推理的思维轨迹;(3)因用综合法证明命题“若A 则D ”的思考过程可表示为:故要从A 推理到D ,由A 推演出的中间结论未必唯一,如B 、B 1、B 2等,可由B 、B 1、B 2进一步推演出的中间结论则可能更多,如C 、C 1、C 2、C 3、C 4等等.所以如何找到“切入点”和有效的推理途径是有效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瓶颈”.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不等式(1)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2)2a b +≥a ,b ∈R*,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a 2≥0,|a |≥0,(a -b )2≥0;(4)2b a a b +≥(a ,b 同号);2b a a b+≤-(a ,b 异号); (5)a ,b ∈R ,2221()2a b a b +≥+, (6)不等式的性质定理1 对称性:a >b ⇔b <a .定理2 传递性:a b a c b c >⎫⇒>⎬>⎭. 定理3 加法性质:a b a c b c c R >⎫⇒+>+⎬∈⎭. 推论 a b a c b d c d >⎫⇒+>+⎬>⎭. 定理4 乘法性质:0a b ac bc c >⎫⇒>⎬>⎭. 推论1 00a b ac bc c d >>⎫⇒>⎬>>⎭. 推论2 0*n n a b a b n N >>⎫⇒>⎬∈⎭.定理5 开方性质:0*a b n N >>⎫⇒>⎬∈⎭ 分析法定义一般地,从需要证明的命题出发,分析使这个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寻找使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寻求的充分条件显然成立(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或由已知证明成立,从而确定所证的命题成立的一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基本思路:执果索因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它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分析使之成立的条件,即寻求使每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分析法这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分析法的思维框图:用123i P i =L (,,,)表示已知条件和已有的定义、公理、公式、定理等,Q 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用分析法证明可用框图表示为: 11223...Q P P P P P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结论) (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已知)格式: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原不等式得证.要点诠释:(1)分析法是综合法的逆过程,即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充分条件.(2)由于分析法是逆推证明,故在利用分析法证明时应注意逻辑性与规范性,即分析法有独特的表述.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横向联系(1) 综合法是把整个不等式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对欲证不等式的分析、观察,选择恰当不等式作为证题的出发点,其难点在于到底从哪个不等式出发合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正确运用作为定理性质的不等式,还要注意这些不等式进行恰当变形后的利用.分析法的优点是利于思考,因为它方向明确,思路自然,易于掌握,而综合法的优点是宜于表述,条理清晰,形式简洁.我们在证明不等式时,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即从结论出发,逐步缩小范围,进而确定我们所需要的“因”,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证题过程.分析法一般用于综合法难以实施的时候.(2)有不等式的证明,需要把综合法和分析法联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 ;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 .若由P 可以推出Q 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立,这种边分析边综合的证明方法,称之为分析综合法,或称“两头挤法”.分析综合法充分表明分析与综合之间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的终点是综合的起点,综合的终点又成为进一步分析的起点.命题“若P 则Q ”的推演过程可表示为:要点二: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不是从正面确定命题的真实性,而是证明它的反面为假,或改证它的等价命题为真,间接地达到目的,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定义:一般地,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结论不正确,即结论的反面成立,然后利用公理,已知的定义、定理,命题的条件逐步分析,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公理、定理、定义及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盾的结论,以此说明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的基本思路:假设——矛盾——肯定①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②做出与命题结论相矛盾的假设.③由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应用演绎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果.④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做的假定不真,于是原结论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原命题为真.反证法的格式: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则q”时,它的全部过程和逻辑根据可以表示如下:要点诠释:(1)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先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假设”这个新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与定义、公理、定理、已知条件、临时假设等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判定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即证明了命题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2) 反证法的优点:对原结论否定的假定的提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反证法的一般步骤:(1)反设: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归谬:由“反设”出发,通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反设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3)结论: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要点诠释:(1)结论的反面即结论的否定,要特别注意:“都是”的反面为“不都是”,即“至少有一个不是”,不是“都不是”;“都有”的反面为“不都有”,即“至少有一个没有”,不是“都没有”;“都不是”的反面是“部分是或全部是”,即“至少有一个是”,不是“都是”;“都没有”的反面为“部分有或全部有”,即“至少有一个有”,不是“都有”(2)归谬的主要类型:①与已知条件矛盾;②与假设矛盾(自相矛盾);③与定义、定理、公理、事实矛盾.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①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比如“存在性问题、唯一性问题”等;②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比如带有“至少有一个”或“至多有一个”等字样的数学问题.要点诠释:反证法体现出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补集的思想)和以退为进的思维策略,故在解决某些正面思考难度较大和探索型命题时,有独特的效果.【典型例题】【高清课堂:例题1】类型一:综合法证明例1.求证:a4+b4+c4≥abc(a+b+c).【证明】∵a4+b4≥2a2b2,b4+c4≥2b2c2,c4+a4≥2c2a2,∴(a4+b4)+(b4+c4)+(c4+a4)≥2(a2b2+b2c2+c2a2),又∵a2b2+b2c2≥2ab2c,b2c2+c2a2≥2abc2,a2b2+c2a2≥2a2bc,∴2(a2b2+b2c2+c2a2)≥2abc(a+b+c).∴2(a4+b4+c4)≥2abc(a+b+c),即a4+b4+c4≥abc(a+b+c).【总结升华】利用综合法时,从已知出发,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要证明的结论,并且在用均值定理证明不等式时,一要注意均值定理运用的条件,二要运用定理对式子作适当的变形,把式分成若干部分,对每部分运用均值定理后,再把它们相加或相减.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a,b是正数,且a+b=1,求证:114a b+≥.【证明】证法一:∵a,b∈R,且a+b=1,∴2a b ab +≥,∴12ab ≤, ∴1114a b a b ab ab++==≥. 证法二:∵a ,b ∈R +,∴20a b ab +=>,11120a b ab +≥>, ∴11()4a b a b ⎛⎫++≥ ⎪⎝⎭. 又a +b =1,∴114a b+≥. 证法三:1111224a b a b b a a b a b a b a b b a+++=+=+++≥+⋅=.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变式2】求证:5321232log 19log 19log 19++<. 【证明】待证不等式的左端是3个数和的形式,右端是一常数的形式,而左端3个分母的真数相同,由此可联想到公式,1log log a b b a =转化成能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的形式. ∵ 1log log a b b a =, ∴左边∵, ∴5321232log 19log 19log 19++<. 例2.已知数列{a n }中,S n 是它的前n 项和,并且S n +1=4a n +2(n =1,2,…),a 1=1.(1)设b n =a n +1-2a n (n =1,2,…),求证: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2)设2n n na c =(n =1,2,…), 求证:数列{c n }是等差数列. 【证明】(1)∵S n +1=4a n +2,∴S n +2=4a n +1+2,两式相减,得S n +2―S n +1=4a n +1―4a n (n =1,2,3,…),即a n +2=4a n +1―4a n ,变形得a n +2―2a n +1=2(a n +1―2a n ).∵b n =a n +1-2a n (n =1,2,…),∴b n +1=2b n (n =1,2,…).由此可知,数列{b n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由S 2=a 1+a 2=4a 1+2,a 1=1,得a 2=5,b 1=a 2―2a 1=3.故b n =3·2n ―1.(2)∵2n n n a c =(n =1,2,…) ∴11111122222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b c c ++++++--=-== 将b n =3·2n -1代入,得134n n c c +-=(n =1,2,…). 由此可知,数列{c n }是公差34d =的等差数列,它的首项11122a c ==,故3144n c n =-. 【总结升华】本题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数列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实现了数列间的转化,从而使问题获解,综合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数列{}n a 满足15a =, 25a =,116(2)n n n a a a n +-=+≥.求证:{}12n n a a ++是等比数列;【证明】 由a n +1=a n +6a n -1,a n +1+2a n =3(a n +2a n -1) (n ≥2),∵a 1=5,a 2=5∴a 2+2a 1=15,故数列{a n +1+2a n }是以15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变式2】在△ABC 中,若a 2=b (b +c ),求证:A =2B .【证明】∵a 2=b (b +c ),222222()cos 22b c a b c b bc A bc bc+-+-+==, 又222222222()22cos 2cos 12121222()2a c b b c b c b bc c b B B ac a b b c b ⎛⎫+-++---⎛⎫=-=-=-== ⎪ ⎪+⎝⎭⎝⎭,∴cos A =cos2B .又A 、B 是三角形的内角,故A =2B .例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PD =DC ,E 是PC 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点F .求证:(1)P A ∥平面EDB ;(2)PB ⊥平面EFD .【证明】(1)连结AC 交BD 于O ,连结E O .∵底面ABCD 是正方形,∴点O 是AC 的中点,在△P AC 中,E O 是中位线,∴P A ∥E O .而E O ⊂平面EDB 且P A ⊄平面EDB ,∴P A ∥平面EDB .(2)PD ⊥底面ABCD 且DC ⊂底面ABCD ,∴PD ⊥DC .由PD =DC ,可知△P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DE 是斜边PC 上的中线,∴DE ⊥PC .①同样由PD ⊥底面ABCD ,得PD ⊥BC .∵底面ABCD是正方形,∴DC⊥BC,∴BC⊥平面PDC.而DE⊂平面PDC,∴BC⊥DE.②由①和②推得DE⊥平面PBC.而PB⊂平面PBC,∴DE⊥PB.又EF⊥PB且DE∩EF=E,∴PB⊥平面EFD.【总结升华】利用综合法证明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和面面关系的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设在四面体PABC中,90ABC∠=o,PA PB PC==,D是AC的中点.求证:PD垂直于ABC∆所在的平面.【证明】连PD、BD因为BD是Rt ABC∆斜边上的中线,所以DA DC DB==又因为PA PB PC==,而PD是PAD∆、PBD∆、PCD∆的公共边,所以PAD∆≅PBD PCD∆≅∆于是PDA PDB PDC∠=∠=∠,而90PDA PDC∠=∠=o,因此90PDB∠=o∴PD AC⊥,PD BD⊥由此可知PD垂直于ABC∆所在的平面.【变式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SA平面ABCD,且SA=AB,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SC的中点.求证:(1)EF⊥CD;(2)平面SCD⊥平面SCE.【证明】(1)∵SA⊥平面ABCD,F为SC的中点,∴AF为Rt△SAC斜边SC上的中线.∴12AF SC=.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B⊥AB.而由SA ⊥平面ABCD ,得CB ⊥SA ,∴CB ⊥平面SAB .又∵SB ⊂平面SAB ,∴CB ⊥SB .∴BF 为Rt △SBC 的斜边SC 上的中线,∴12BF SC =. ∴AF =BF ,∴△AFB 为等腰三角形.又E 为AB 的中点,∴EF ⊥AB .又CD ∥AB ,∴EF ⊥CD .(2)由已知易得Rt △SAE ≌Rt △CBE ,SE =EC ,即△SEC 是等腰三角形,∴EF ⊥SC .又∵EF ⊥CD 且SC ∩CD =C ,∴EF ⊥平面SCD .又EF ⊂平面SCE ,∴平面SCD ⊥平面SCE .类型二:分析法证明例4. 设0a >、0b >,且a b ≠,用分析法证明:3322a b a b ab ++>.【证明】要证3322a b a b ab +>+成立,只需证33220a b a b ab +--> 成立,即证22()()0a a b b b a -+->成立,即证22()()0a b a b -->成立,也就是要证2()()0a b a b +->成立,因为0a >、0b >,且a b ≠,所以2()()0a b a b +->显然成立,由此原不等式得证.【总结升华】1.在证明过程中,若使用综合法出现困难时,应及时调整思路,分析一下要证明结论成立需要怎样的充分条件是明智之举.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逐步反推,寻找使当前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的方法.2. 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一定要恰当地用好“要证”“只需证”“即证”“也即证”等词语.举一反三:【变式1】设a ,b ,c ,d ∈R ,求证:ac bc +≤【证明】当ac +bc ≤0时,不等式显然成立.当ac +b d >0时,要证明ac bd +只需证明(ac +b d)2≤(a 2+b 2)(c 2+d 2),即证明a 2c 2+2abc d+b 2d 2≤a 2c 2+a 2d 2+b 2c 2+b 2d 2,只需证明2abc d≤a 2d 2+b 2c 2,只需证明(a d -bc )2≥0. 而上式成立,∴2222ac bd a b c d +≤+⋅+成立. 【变式2】求证:123(3)a a a a a --<---≥【证明】分析法: 要证123(3)a a a a a --<---≥成立, 只需证明321(3)a a a a a +-<-+-≥, 两边平方得232(3)232(2)(1)a a a a a a -+-<-+--(3)a ≥, 所以只需证明(3)(2)(1)a a a a -<--(3)a ≥, 两边平方得22332a a a a -<-+,即02<,∵02<恒成立,∴原不等式得证.【变式3】用分析法证明:若a >0,则212122-+≥-+a a a a . 【证明】要证212122-+≥-+a a a a , 只需证212122++≥++aa a a . ∵a >0,∴两边均大于零,因此只需证2222)21()21(++≥++a a a a 只需证)1(222211441222222a a a a a a a a +++++≥++++, 只需证)1(22122a a a a +≥+,只需证)21(2112222++≥+a a a a , 即证2122≥+a a ,它显然成立.∴原不等式成立.例5. 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2b a ++ lg 2c b ++ lg 2a c +>lg a +lg b +lg c . 【证明】要证lg 2b a ++ lg 2c b ++ lg 2a c +>lg a +lg b +lg c , 只需证lg 2b a +·2c b +·2a c +>lg (a ·b ·c ), 只需证2b a +·2c b +·2a c +>abc . 但是,2b a +0>≥ab ,2c b +0>≥bc ,2a c +0>≥ac .且上述三式中的等号不全成立,所以,2b a +·2c b +·2a c +>abc . 因此lg 2b a ++ lg 2c b ++ lg 2a c +>lg a +lg b +lg c . 【总结升华】这个证明中的前半部分用的是分析法,后半部分用的是综合法.在实际证题过程中,分析法与综合法是统一运用的,把分析法和综合法孤立起来运用是脱离实际的.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没有综合也没有分析.问题仅在于,在构建命题的证明路径时,有时分析法居主导地位,综合法伴随着它;有时却刚刚相反,是综合法导主导地位,而分析法伴随着它.举一反三:【变式1】设a 、b 是两个正实数,且a ≠b ,求证:3a +3b >22ab b a +【证明】证明一:(分析法)要证3a +3b >22ab b a +成立,只需证(a +b )( 2a -ab +2b )>ab (a +b )成立,即需证2a -ab +2b >ab 成立.(∵a +b >0)只需证2a -2ab +2b >0成立,即需证()2b a ->0成立. 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 ≠b ,有a -b ≠0,所以()2b a ->0显然成立,由此命题得证. 证明二:(综合法)∵a ≠b ,∴a -b ≠0,∴()2b a ->0,即2a -2ab +2b >0,亦即2a -ab +2b >ab . 由题设条件知,a +b >0,∴(a +b )( 2a -ab +2b )>(a +b )ab即3a +3b >22ab b a +,由此命题得证.【变式2】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13a b b c a b c +=++++ 【证明】要证原式成立,只要证3a b c a b c a b b c +++++=++, 即只要证1c a a b b c+=++ 即只要证2221bc c a ab ab b ac bc+++=+++; 而2A C B +=,所以060B =,由余弦定理得222b a c ac =+-所以222222222221bc c a ab bc c a ab bc c a ab ab b ac bc ab a c ac ac bc ab a c bc+++++++++===+++++-+++++. 类型三:反证法证明例6.【证明】=只需证22≠,即证10≠5≠,即证2125≠,而该式显然成立,≠不成等差数列.=2125≠∵,5≠,10≠∴,即3720+≠,即2≠,∴ ≠∴【总结升华】结论中含有“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此类问题的反面比较具体,适宜应用反证法. 举一反三:【变式1】求证:函数()f x =不是周期函数.【证明】假设()f x =则存在常数T (T≠0)使得对任意x ∈R ,都有成立.上式中含x=0,则有cos01=,2m =π(m ∈z 且m≠0). ①再令x=T ,则有1=,2n =π(n ∈Z 且n ≠0). ②②÷①得:32n m =, 这里,m ,n 为非零整数,故n m为有理数,而32无理数,二者不可能相等. 因此3()cos f x x =不是周期函数.【变式2】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1)求证: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2)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解析】(1)证明:假设{S n }是等比数列,则2213S S S =, 即222111(1)(1)a q a a q q +=⋅++.∵a 1≠0,∴(1+q )2=1+q +q 2.即q =0,与等比数列中公比q ≠0矛盾.故{S n }不是等比数列.(2)解:①当q =1时,S n =na 1,n ∈N*,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②当q ≠1时,{S n }不是等差数列,下面用反证法证明:假设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则S 1,S 2,S 3成等差数列,即2S 2=S 1+S 3,∴2a 1(1+q )=a 1+a 1(1+q +q 2).∵a 1≠0,∴2+2q =1+1+q +q 2,得q =q 2.∵q ≠1,∴q =0,这与等比数列中公比q ≠0矛盾.从而当q ≠1时,{S n }不是等差数列.综上①②可知,当q =1时,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当q ≠1时,数列{S n }不是等差数列.【变式3】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S n 满足S n =2a n -3n (n ∈N *).(1)求证{a n +3}为等比数列,并求{a n }的通项公式;(2)数列{a n }是否存在三项使它们按原顺序可以构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一组适合条件的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 证明:∵S n =2a n -3n (n ∈N *),∴a 1=S 1=2a 1-3,∴a 1=3.又由112323(1)n n n n S a n S a n ++=-⎧⎨=-+⎩得a n +1=S n +1-S n =2a n +1-2a n -3, ∴a n +1+3=2(a n +3),∴{a n +3}是首项为a 1+3=6,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3=6×2n-1,即a n=3(2n-1).(2)解:假设数列{a n}中存在三项a r,a s,a t (r<s<t),它们可以构成等差数列.由(1)知a r<a s<a t,则2a s=a r+a t,∴6(2s-1)=3(2r-1)+3(2t-1),即2s+1=2r+2t,∴2s+1-r=1+2t-r(*)∵r、s、t均为正整数且r<s<t,∴(*)左边为偶数而右边为奇数,∴假设不成立,即数列{a n}不存在三项使它们按原顺序可以构成等差数列.例7. 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a中至少有一个小于或等于14.【证明】证法一:假设三式同时大于14,即1(1)4a b->,1(1)4b c->,1(1)4c a->,三式相乘,得1 (1)(1)(1)64a ab bc c-⋅-⋅->,又211 (1)24a aa a-+⎛⎫-≤=⎪⎝⎭,同理1(1)4b b-≤,1(1)4c c-≤,以上三式相乘,得1 (1)(1)(1)64a ab bc c-⋅-⋅-≤,这与1(1)(1)(1)64a ab bc c-⋅-⋅->矛盾,故结论得证.证法二:假设三式同时大于14.∵0<a<1,∴1-a>0.∴(1)11(1)242a ba b-+≥->=.同理(1)122b c-+≥,(1)122c a-+≥.三式相加,得33 22 >,∴原命题成立.【总结升华】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的问题多用反证法.比如这类带有“至少有一个”等字样的数学问题.举一反三:【变式】已知,,,0,1a b c R a b c abc ∈++==,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32. 【证明】假设,,a b c 都小于或等于32, 因为 1abc =,所以,,a b c 三者同为正或一正两负,又因为0a b c ++=,所以,,a b c 三者中有两负一正,不妨设0,0,0a b c ><<,则1,b c a bc a +=-=由均值不等式得()2b c bc -+≥,即12a a ≥, 解得33273482a ≥≥=,与假设矛盾,所以 ,,ab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32. 例8.已知:直线a 以及A ∉a .求证:经过直线a 和点A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证明】(1)“存在性”,在直线a 上任取两点B 、C ,如图.∵A ∉a ,B ∈a ,C ∈a ,∴A 、B 、C 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A 、B 、C 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B ∈α,C ∈α,∴a ⊂α,即过直线a 和点A 有一个平面α.(2)“唯一性”,假设过直线a 和点A 还有一个平面β.∵A ∉a ,B ∈a ,C ∈a ,∴B ∈β,C ∈β.∴过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有两个平面α、β,这与公理矛盾.∴假设不成立,即过直线a 和点A 不可能还有另一个平面β,而只能有一个平面α.【总结升华】 这里证明“唯一性”时用了反证法.对于“唯一性”问题往往使用反证法进行证明,要注意与“同一法”的区别与联系.举一反三:【变式】求证: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即有两种可能:(1)若直线a 、b 无交点,那么a ∥b ,与已知矛盾;(2)若直线a 、b 不止有一个交点,则至少有两个交点A 和B ,这样同时经过点A 、B 就有两条直线,这与“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相矛盾.综上所述,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考纲传真]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3.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4.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知识通关】1.直接证明(1)综合法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的证明方法.(2)分析法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的证明方法.2.间接证明——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3.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常用结论]利用归纳假设的技巧在推证n=k+1时,可以通过凑、拆、配项等方法用上归纳假设.此时既要看准目标,又要掌握n=k与n=k+1之间的关系.在推证时,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方法都可以应用.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第一步是验证当n =1时结论成立.( )(2)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3)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4)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 >b ”时,应假设“a <b ”.( )[答案](1)× (2)× (3)× (4)×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1-a n +21-a(a ≠1,n ∈N *)”时,在验证n =1成立时,左边应该是( )A .1B .1+aC .1+a +a 2D .1+a +a 2+a 3C3.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 4θ-sin 4θ=cos 2θ”的证明:“cos 4θ-sin 4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过程应用了 ( )A .分析法B .综合法C .综合法、分析法结合使用D .间接证法B4.设a ,b ,c 都是正数,则a +1b ,b +1c ,c +1a 三个数( )A .都大于2B .都小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n -1)2+n 2+(n -1)2+…+22+12=n (2n 2+1)3时,由n =k 的假设到证明n =k +1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 ) A .(k +1)2+2k 2B .(k +1)2+k 2C .(k +1)2D .13(k +1)[2(k +1)2+1] B分析法的应用1.若a ,b ∈(1,+∞),证明a +b <1+ab .[证明] 要证a +b <1+ab ,只需证(a +b )2<(1+ab )2,只需证a +b -1-ab <0,即证(a -1)(1-b )<0.因为a >1,b >1,所以a -1>0,1-b <0,即(a -1)(1-b )<0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2.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1a +b +1b +c =3a +b +c. [证明] 要证1a +b +1b +c =3a +b +c , 即证a +b +c a +b +a +b +c b +c =3,也就是c a +b +a b +c=1, 只需证c (b +c )+a (a +b )=(a +b )(b +c ),需证c 2+a 2=ac +b 2,又△ABC 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故B =60°,由余弦定理,得b 2=c 2+a 2-2ac cos 60°,即b 2=c 2+a 2-ac ,故c 2+a 2=ac +b 2成立.于是原等式成立.[方法总结]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解决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综合法的应用【例1】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3a n -2S n =2.(1)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并求出通项公式a n ;(2)求证:S 2n +1-S n S n +2=4×3n .[证明] (1)因为3a n -2S n =2,所以3a n +1-2S n +1=2,所以3a n +1-3a n -2(S n +1-S n )=0.因为S n +1-S n =a n +1,所以a n +1a n=3,所以{a n }是等比数列. 当n =1时,3a 1-2S 1=2,又S 1=a 1,所以a 1=2.所以{a n }是以2为首项,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 n =2×3n -1.(2)由(1)可得S n =3n -1,S n +1=3n +1-1,S n +2=3n +2-1,故S 2n +1-S n S n +2=(3n +1-1)2-(3n -1)(3n +2-1)=4×3n , 即S 2n +1-S n S n +2=4×3n .[方法总结]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 (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证明:(1)ab +bc +ac ≤13; (2)a 2b +b 2c +c 2a ≥1.[证明] (1)由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ac ,得a 2+b 2+c 2≥ab +bc +ca ,由题设得(a +b +c )2=1,即a 2+b 2+c 2+2ab +2bc +2ca =1.所以3(ab +bc +ca )≤1,即ab +bc +ca ≤13. (2)因为a ,b ,c 均为正数,a 2b +b ≥2a ,b 2c +c ≥2b ,c 2a +a ≥2c ,故a 2b +b 2c +c 2a +(a +b +c )≥2(a +b +c ),即a 2b +b 2c +c 2a ≥a +b +c ,所以a 2b +b 2c +c 2a ≥1.反证法的应用【例2】设a>0,b>0,且a+b=1a+1b.证明:(1)a+b≥2;(2)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证明]由a+b=1a+1b=a+bab,a>0,b>0,得ab=1.(1)由基本不等式及ab=1,有a+b≥2ab=2,即a+b≥2.(2)假设a2+a<2与b2+b<2同时成立,则由a2+a<2及a>0,得0<a<1;同理,0<b<1,从而ab<1,这与ab=1矛盾.故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方法总结]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步骤(1)反设:假定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否定结论)(2)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由此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推导矛盾) (3)立论:因为推理正确,所以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原命题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原命题成立.(命题成立)n n(1)求证:数列{S n}不是等比数列;(2)数列{S n}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解](1)证明:假设数列{S n}是等比数列,则S22=S1S3,即a21(1+q)2=a1·a1·(1+q+q2),因为a1≠0,所以(1+q)2=1+q+q2,即q=0,这与公比q≠0矛盾,所以数列{S n}不是等比数列.(2)当q=1时,S n=na1,故{S n}是等差数列;当q≠1时,{S n}不是等差数列.假设{S n}是等差数列,则2S2=S1+S3,即2a1(1+q)=a1+a1(1+q+q2),得q=0,这与公比q≠0矛盾.综上,当q=1时,数列{S n}是等差数列;当q≠1时,数列{S n}不是等差数列.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例3】 已知f (n )=1+123+133+143+…+1n 3,g (n )=32-12n 2,n ∈N *. (1)当n =1,2,3时,试比较f (n )与g (n )的大小关系;(2)猜想f (n )与g (n )的大小关系,并给出证明.[解] (1)当n =1时,f (1)=1,g (1)=1,所以f (1)=g (1);当n =2时,f (2)=98,g (2)=118,所以f (2)<g (2); 当n =3时,f (3)=251216,g (3)=312216, 所以f (3)<g (3).(2)由(1)猜想,f (n )≤g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2,3时,不等式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 =k (k >3,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123+133+143+…+1k 3<32-12k 2, 则当n =k +1时,f (k +1)=f (k )+1(k +1)3<32-12k 2+1(k +1)3. 因为12(k +1)2-⎣⎢⎡⎦⎥⎤12k 2-1(k +1)3 =k +32(k +1)3-12k 2=-3k -12(k +1)3k 2<0, 所以f (k +1)<32-12(k +1)2=g (k +1).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n ∈N *,都有f (n )≤g (n )成立. [方法总结] 1.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应注意的问题(1)当遇到与正整数n 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 =k 成立,推证n =k +1时也成立,证明时用上归纳假设后,可采用分析法、综合法、求差(求商)比较法、放缩法、构造函数法等证明方法.2.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n 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归纳—猜想—证明”,即先由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然后经逻辑推理论证结论的正确性.n n n n +1S 3=15.(1)求a 1,a 2,a 3的值;(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 (1)由S n =2na n +1-3n 2-4n ,得S 2=4a 3-20,S 3=S 2+a 3=5a 3-20.又S 3=15,∴a 3=7,S 2=4a 3-20=8.∵S 2=S 1+a 2=(2a 2-7)+a 2=3a 2-7,∴a 2=5,a 1=S 1=2a 2-7=3.综上知a 1=3,a 2=5,a 3=7.(2)由(1)猜想a n =2n +1(n ∈N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猜想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且k ≥2)时,有a k =2k +1成立,则S k =3+5+7+…+(2k +1)=3+(2k +1)2·k =k (k +2). 又S k =2ka k +1-3k 2-4k ,∴k (k +2)=2ka k +1-3k 2-4k ,解得a k +1=2k +3=2(k +1)+1,即当n =k +1时,猜想成立.由①②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n ∈N *).。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_分析法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_分析法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逻辑学中的两种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是通过事实和逻辑推理直接得出结论的方法,而间接证明则是通过反证法来达到证明的目的。
下面将从分析法的角度来探讨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直接证明是一种简洁明确的证明方法。
它通过逐步展示事实和推理过程,直接地得出结论。
直接证明要求每一步的推理都是严谨和合乎逻辑的,不允许出现漏洞和错误。
直接证明的优点在于它的证明过程清晰明了,逻辑性强,容易理解和接受。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直接证明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证明方法。
其次,直接证明适用于一些直观的、已知的情况。
例如,要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可以通过直接证明来达到目的。
我们可以利用平行线和同位角的性质,逐步推导出对应角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直观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已知的性质,通过推理和演绎可以直接得出结论。
然而,直接证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直接证明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和繁琐。
有时候,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需要证明的结论的复杂性会导致直接证明的推理过程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
在这种情况下,间接证明就可以派上用场。
间接证明是一种通过反证法推导出结论的方法。
它假设待证命题的否定是成立的,然后通过推理和推导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了原命题的正确性。
间接证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化复杂的问题为简单的矛盾,通过推理和演绎来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它可以避免直接证明中的复杂推理和繁琐的计算。
间接证明适用于一些复杂、难以直接证明的问题。
例如,欧几里得几何中的数学定理费马大定理就是一个典型的间接证明的例子。
费马大定理认为不存在任何正整数n大于2的整数解(x,y,z),使得x^n+y^n=z^n成立。
然而,这个定理的直接证明非常困难。
数学家费马通过间接证明的方法证明了该定理的正确性,从而为数学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结起来,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逻辑学中两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知识点+例题+练习
教
学
过
程
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2.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3.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
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
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
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4.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
题进行推理,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
错误的.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填空题
1.(2014·安阳模拟)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________.
①1
a<
1
b;②a+
1
b>b+
1
a;③b+
1
a>a+
1
b;④
b
a<
b+1
a+1
.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N,若ab可被5整除,则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应反设________成立.
3.(2014·上海模拟)“a=1
4”是“对任意正数x,均有x+
a
x≥1”的
________条件.教学效果分析。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6-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文
∴f(0)≥0.于是 f(0)=0.
(2)对于 f(x)=2x,x∈[0,1],f(1)=2 不满足新定义中的条件②, ∴f(x)=2x,(x∈[0,1])不是理想函数. 对于 f(x)=x2,x∈[0,1],显然 f(x)≥0,且 f(1)=1. 任意的 x1,x2∈[0,1],x1+x2≤1, f(x1+x2)-f(x1)-f(x2)=(x1+x2)2-x21-x22=2x1x2≥0, 即 f(x1)+f(x2)≤f(x1+x2). ∴f(x)=x2(x∈[0,1])是理想函数. 对于 f(x)= x,x∈[0,1],显然满足条件①②. 对任意的 x1,x2∈[0,1],x1+x2≤1, 有 f2(x1+x2)-[f(x1)+f(x2)]2=(x1+x2)-(x1+2 x1x2+x2)=-2 x1x2≤0, 即 f2(x1+x2)≤[f(x1)+f(x2)]2.∴f(x1+x2)≤f(x1)+f(x2),不满足条件③. ∴f(x)= x(x∈[0,1])不是理想函数.综上,f(x)=x2(x∈[0,1])是理想函数, f(x)=2x(x∈[0,1])与 f(x)= x(x∈[0,1])不是理想函数.
命题角度2 分析法的应用
典例2
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求证:a+1 b+b+1 c=a+3b+c. 证明 要证a+1 b+b+1 c=a+3b+c,
即证a+a+b+b c+a+b+b+c c=3,
也就是a+c b+b+a c=1,
只需证c(b+c)+a(a+b)=(a+b)(b+c),
2.分析法 (1)定义:从___要__证__明__的__结__论___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__充__分__条__件_,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 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2)框图表示: Q⇐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其中Q表示要证明的结 论). (3)思维过程:执果索因.
数学证明方法
数学证明方法1 直接证明法从正面证明命题真实性的证明方法叫做直接证法.凡是用演绎法证明命题真实性的都是直接证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证明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分析综合法、比较法。
(1)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入手,运用已经学过的公理、定义、定理等进行一步步的推理,一直推到结论为止.这种思维方法叫综合法.这种方法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到可知,从可知到未知的思维过程.(2)分析法:从问题的结论入手,运用已经学过的公理、定义、定理,一步步寻觅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一直“追”到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就是已知条件为止.可见分析法是“执果求因”的思维过程,它与综合法的思维过程相反.分析法属于逻辑方法范畴,它的严谨体现在分析过程步步可逆。
分析法的步骤为未知→需知→已知。
在操作中“要证”、“只要证”、“即要证”这些词语也是不可缺少的。
分析法的书写形式一般为“因为......,为了证明......,只需证明......,即......,因此,只需证明......,因为......成立,所以‘......(结论)’成立”。
(3)分析综合法:把分析法和综合法“联合”起来,从问题的两头向中间“靠拢”,从而发现问题的突破口.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综合法.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往往采用这种思维方法.在证明的过程中,往往分析法、综合法常常是不能分离的。
分析综合法充分表明分析与综合之间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分析的终点是综合的起点,综合的终点又成为进一步分析的起点。
(4)比较法2 间接证明法不是直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而是通过证明论题的否定论题的不真实,或者证明它的等效命题成立,从而肯定论题真实性的证明方法,叫做间接证明法.反证法、同一法、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类比法、换元法、放缩法、判别式法、函数法(1)反证法:反证法就是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综合法和分析法
例1已知a,b>0,求证:a(b2+c2)+b(c2+a2)≥4abc. 证明:∵b2+c2≥2bc,a>0 ∴a(b2+c2)≥2abc
同理,
∵c2+a2≥2ac,b>0
∴b(a2+c2)≥2abc ∴ a(b2+c2)+b(c2+a2)≥4abc
练习1: 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DE∥CA,且交 AB于E(如图).求证:DE=AE
证明数学命题时,还经常从要证的 结论Q出发,反推回去,寻求保证Q成 立的条件,即使Q成立的充分条件P1, 为了证明P1成立,再去寻求P1成立的 充分条件P2;为了证明P2成立,再去寻
求P2成立的充分条件P3…….直至找到
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
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分析法: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 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 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2(cos2α-sin2α)=cos2β-sin2β
即: 2(cos2α-sin2α) cos2α+sin2α
2
=
2
cos2β-sin2β
cos2β+sin2β
1 tan 1 tan = 2 2 1 tan 2(1 tan )
2.分析法:
1 tan2 1 tan2 = 要证: 2 1 tan 2(1 tan2 )
分析: 已知 AD平分∠BAC 已知1
∠1=∠2 ∠1=∠3 DE=AE DE∥CA ∠2=∠3 A B F
E
3 1 2
直接证明(综合法和分析法)
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
n 解: 、 由 an1 an 2n 3 得,(an1 2n1 ) (an 表述解题过程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 2 ) 3,
义知,数列 {an 2n } 是首项为 3,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所以
n ,所以 an 3n 2 an 2 3n n
结论
证法2 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 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 已知条件吻合为止 分析法 推理过程 结论
已知条件
综合法(顺推法)
分析法(逆推法)
分别用综合法和分析法 证明如下例题
例1
如图,已知AB,CD交于点O,ACO BDO,
AE BF,求证:CE DF.
直接证明(回顾小结)
概念
分析法 解题方向比较明确, 综 分 合 析 法 法 综合法
利于寻找解题思路; 条理清晰,易于表述。
通常以分析法寻求 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
表述解题过程
例:在 ABC 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 b、c,且A、B、C成等差数列, a、b、c成等比数列。 求证: ABC 为等边三角形.
例2:
直接证明
ab 2. 若 a 1, b 1, 求证: 1. 1 ab 证 ab a 1 b 1 1 要证 2 2 1 ab a 1 b 1 2 只需证明 a b 2 2 1 a 1 0, b 1 0 1 ab
CO DO EOC FOD EO FO
为了证明
CO DO EO FO
只需
ACO BDO
为了证明
只需证明 AO BO(因为已知 AE BF)
也只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A B C
因为:SA⊥平面ABC成立 所以. AF⊥SC成立
Q P1
P1 P2
P2 P3
…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结论
新课推进 书写格式:
要证
只需证
……
…… 成立 成立
只需证 …… …… 即要证 ……
因为 ……成立,所以 …… 成立.
应用举例
例1 求证 3 7 2 5
解:要证 3 7 2 5 只需证 ( 3 7 )2 (2 5 )2 只需证 只需证 21<25 因为 21<25成立,所以 3 7 2 5 成立.
因为 ( a b )2 0 成立
a+b 所以 2
ab 成立
新课推进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 寻求推证过程中,使每一步结论成立的充 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 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 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的 方法叫做分析法.(也叫逆推证法或执 果索因法). 特点:执果索因. 用框图表示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21 5
练一练:
求证:6 7 2 2 5
应用举例 2 例3:设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且S =2ab, 1 s = (a + b + c), 试证: s < 2a 2 2
s 解:欲证s<2a,只需证 s b
即要证b<s,也即证 即要证b<a+c 因为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所以 b<a+c成立. 故s<2a成立.
复习提问 综合法:
①利用已知条件和已知的定义、定理、公理等, ②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 ③最后推#43;b 回顾基本不等式: 2 的证明过程. a+b ab 要证 2 只需证 a + b 2 ab
提出课题
ab (a>0,b>0)
只需证 a + b 2 ab 0 只需证 ( a b )2 0
1 b (a b c) 2
应用举例
π 例4. 已知α, β≠ kπ+ (k Z),且 2 sinθ+ cosθ= 2sinα sinθ cosθ= sin β
2
1 tan α 1 tan β 求证: = . 2 2 1 + tan α 2(1 + tan β)
2
2
课堂小结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 考方法。 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 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 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 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 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 问题。 对于解答证明来说,分析法表现为执果索 因,综合法表现为由果导因,它们是寻求解题 思路的两种基本思考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应用举例 例2.如图,SA⊥平面ABC,AB⊥BC,过A作 SB的垂线,垂足为E,过E作SC的垂线,垂 S 足为F,求证 AF⊥SC
证明:要证AF⊥SC 只需证:SC⊥平面AEF 只需证:AE⊥SC 只需证:AE⊥平面SBC 只需证:AE⊥BC 只需证:BC⊥平面SAB 只需证:BC⊥SA 只需证:SA⊥平面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