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工作投入度1
《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B.一切人的行为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A.面谈法B.电话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案例研究法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D.按人的行为模式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知觉B.角色冲突C.角色期待D.角色定式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群体促进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D.责任分摊效应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A.集束式B.流言式C.偶然式D.链式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A.聪明能干B.热情C.刻苦认真D.有责任心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A.冲突有害无益B.冲突应当避免C.冲突有利无害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
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A.技术能力B.交际能力C.行政管理能力D.沟通能力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B.任务式管理C.中间型管理D.团队式管理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A.指令型领导B.说服式领导C.参与式领导D.授权式领导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 )A.可行性原则B.对比择优原则C.信息健全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A.人际关系导向型B.任务导向型C.目标达成型D.任务结构型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B.赫兹伯格C.亚当斯D.斯金纳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A. E高×V高=M高B. E高×V低=M高C. E低×V高=M低D. E低×V低=M低17.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 )A.期望理论B.双因素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ERG理论18.以下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A.巴纳德B.西蒙C.钱德勒D.韦伯19.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 )A.物质象征B.文字和标识C.仪式D.语言20.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PM领导行为评价法的C因素是指领导者的( )A.个人品德B.工作绩效C.决策能力D.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积极组织行为学背景下的工作投入
向 的人 力资源 优势 和心 理资 本 的研 究和 应用 。这 些优 势和 资源 具有
具有 促进作 用 。
可测 性 、开发 性和 有效 治理 性 ,它 们对 实现 绩效 改善 这一 组织 目标 供 了确 认工 作投 入驱 力 的评估 工 具 ,并 为组织 设计 增进 员 工工作 投
相 关研 究 有 力 的 显示 ,积 极 组 织 现 象 对解 释 组 织 结 果 变量 具 为 关键词 ,在 美 国心理 学会 数据 库 中搜 索发 现 ,仅 有6 篇相 关 内容 1
积极 组织行 学(OB 及其 附加价值 P )
能 、乐观 、希 望 、恢 复 力等 个体 资源 在应 对组 织 要求 或创造 绩效 中
的作 用。 它引入 了聚 焦 于积 极组 织行 为 的健康 模 式 ,推动 了组 织行
为学 的发展 。
积极 组织 行为 学( o i e O g n ain l e a i ) P si ra i t a B h v r t v z o o 是积 极心理
有独 特作 用。 Fe r k o rd i s n& L s d (0 5对 商 业 团队进 行 的一项 的科 学论 文 。显 然 ,工作 投入 的 学术 研究 与它 在企 业 中的热 度严 重 c o a a2 0 )
开创 性研 究证 实 。团 队成 员之 间的积 极 沟通 与支 持 的表达 是 区分蓬 脱 节 ,这 也是 该领 域研 究罹 待发 展 的重要 原 因。 勃 发展 团队与 日渐 衰 弱团 队的 重要 指标 。对 口头 报告 的分 析表 明,
学 方法兴 起 的产物 ,它强调 将 组织 中个体 的 积极 特征 、状 态和 行 为 作 为研究 对 象的 重要 价值 (uh n L ta s& Y u s f 0 7 ,是 对积 极取 o s e, 0 ) 2
工作投入的名词解释
工作投入的名词解释工作投入,又称为工作参与度或工作投入度,是指个体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精力、专注和投入程度。
它是衡量个体对工作的认可程度和主动参与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个体的工作表现和组织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在现代职场环境中,人们对工作投入的深入研究已成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热门议题。
工作投入既包括个体在工作中投入的数量,也包括质量。
量的方面,它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来衡量。
比如,个体是否主动加班、是否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是否抽出时间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等等。
质的方面,它可以通过个体对工作的关注度、专注度和积极度来衡量。
比如,个体是否对工作感到满足和乐趣、是否敢于挑战和创新、是否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等等。
工作投入的高低对于个体和组织都有重要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高度的工作投入意味着个体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工作乐趣和成就感,提高个体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
此外,高度的工作投入还意味着个体更愿意承担额外的工作责任和压力,提高工作效能和绩效,从而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激励。
对于组织而言,高度的工作投入意味着员工的高度责任心和效能,能够提高团队合作和协作,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性发展。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体的工作投入程度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工作投入的重要因素。
如果个体对工作缺乏兴趣或者感到不满意,工作投入程度往往会下降,影响工作表现。
其次,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也会对工作投入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参与和创新,领导者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激励,那么工作投入往往会更高。
然而,如果组织缺乏积极的文化氛围和领导者缺乏激励机制,工作投入程度则可能降低。
此外,工作环境的因素,如工作压力、工作安排和团队氛围,也会对工作投入产生影响。
因此,既要鼓励个体提高工作投入,又要关注工作投入的管理和调控。
对于个体而言,提高工作投入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工作动机和意识,增强个体对工作的认同感和满足感,提高工作能力和发展机会。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练习题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组织行为学中,下列哪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在组织中的地位、角色和职责?A. 组织结构B. 组织文化C. 职位特征D. 工作满意度A. 需要层次理论B. 期望理论C. 职位特征模型D. 社会交换理论A. 工作挑战性B. 组织支持C. 同事关系D. 天气状况A. 组织社会化B. 组织学习C. 组织发展D. 组织变革二、填空题1.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分别是:个体层面、______层面、组织层面。
2. 职位特征模型中的五个核心维度包括: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______、反馈程度。
3.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工作挑战性、______、同事关系、薪酬福利等。
三、判断题1. 组织文化对员工的行为没有直接影响。
()2. 职位特征模型认为,工作满意度取决于个体的个人需求。
()3. 组织社会化过程只发生在员工入职初期。
()四、简答题1.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2. 请解释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 组织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有哪些?五、案例分析题1. 小王的工作内容单一,每天重复同样的任务。
2. 小王的直接上级很少给予他工作反馈。
3. 小王发现,与他同岗位的同事薪酬待遇比他高。
4. 小王认为公司管理层不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六、名词解释1. 组织承诺2. 工作投入3. 职业规划4. 团队凝聚力七、论述题1. 论述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
2. 如何通过组织结构设计来提高组织的效率?3. 分析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八、计算题2. 某公司实施绩效奖金制度,员工甲的绩效评分为85分,根据奖金计算公式:绩效奖金 = 基础工资× 绩效评分÷ 100。
若员工甲的基础工资为6000元,请计算其当月绩效奖金。
九、应用题1. 请结合组织行为学理论,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设计一套员工培训方案。
2. 请运用职位特征模型,分析如何提高某岗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1
1.组织效率是指组织管理工作投入的劳动量与劳动效果之间的比率。
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式、工作压力、挑战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
2.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一)决定工作满意度的根本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的根本因素,是人们的各种需要和价值观。
(二)工作五核心因素理查德·哈克曼、爱德华·劳勒等学者在大量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由“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和工作结果反馈五个核心”因素构成的学说。
Herzberg认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为: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条件、环境和设施等;社会因素是指员工对工作单位管理方面的态度,以及对该单位的认同、归属程度;个人心理因素则包括对本职工作意义的看法、态度以及上司的领导风格等。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8年调查发现,薪资、工作忙碌程度、弹性工时、升迁与发展机会、工作稳定度、工作有趣程度、工作自主性、帮助他人机会、对社会贡献是决定员工对工作满意的重要因素。
Bruce和Blackburn,Locke及Vroom认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积极的同事关系是决定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挑战性的工作;公平报酬;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同事关系。
俞文钊对128名合资企业员工的调查中发现,影响合资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领导水平、工作特性、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工作报酬和同事关系。
同时,的研究还发现员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级别、任职年限等人口和职业变量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
舒晓兵等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了组织的结构与倾向、职业发展和工作条件及要求是影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最主要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2. 行动:狭义的行动是指人受其心理、心理安排或客不雅情形的刺激而表示出能被不雅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动除上述能够直截了当不雅察到的外显行动外,还包含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动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动统称为人的行动。
3. 组织行动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情形互相感化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动反响规律性的科学。
4. 感到:是客不雅事物直截了当作于人的感到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它也是客不雅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应情势,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等的反应情势的差不多。
5. 知觉:是在感到的差不多上,把所感到到的客不雅事物的各类个别属性接洽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类属性的组合整体反应。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情形中有关人的知觉,包含对小我、群体和组织特点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本身的心理与行动状况的知觉,经由过程自我知觉发明和明白得本身,从而使本身的行动能更好地适应外界情形的要求。
8. 价值不雅:是人们对客不雅事物(包含人、物、事)在知足主不雅须要方面的有效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判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不雅点和信念,是世界不雅的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
9. 立场:是小我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判和行动偏向。
10. 工作立场: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判与行动偏向。
11. 工作介入度:是指职员对本身工作的承认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尴尬刁难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小我所具有的各类心理特点和意识偏向的较稳固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小我神经由程的特点相接洽的行动特点。
14. 才能:是小我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点。
15.性格:是小我对实际的稳固立场和适应化的行动方法。
16. 操纵方位论:是指小我行动可否达到某种成果靠那方面缘故操纵的看法。
17. 制造性行动:是指人那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必定目标和操纵或调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动。
组织行为学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态度与工作满意度引言工作满意度是衡量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的指标,而组织行为学态度则是员工对组织的信任、承诺和参与度的体现。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积极的组织行为学态度往往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利润。
本文将探讨组织行为学态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组织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态度的核心概念组织行为学态度涵盖了员工对组织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
情感方面包括员工对组织的喜爱程度,认知方面指的是员工对组织的知觉和看法,而行为方面则是员工在组织中的参与程度。
组织情感组织情感是指员工对组织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当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尊重和支持时,他们往往会对组织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组织认知组织认知是指员工对组织的知觉和看法。
当员工认为组织是一个公平、公正和有发展机会的地方时,他们往往会对组织抱有积极的态度,从而增加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员工在组织中的参与程度。
当员工能够积极参与组织的活动、发表意见并参与决策时,他们往往会对组织抱有更高的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态度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表明,组织行为学态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系。
一个积极的组织行为学态度能够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工作并提高工作绩效。
首先,一个积极的组织行为学态度可以促进员工对组织的信任感。
当员工认为组织是值得信赖的,并且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会更加放心地投入工作,从而增加工作满意度。
其次,一个积极的组织行为学态度可以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承诺。
当员工对组织抱有承诺感时,他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从而提升工作满意度。
此外,一个积极的组织行为学态度可以增加员工的参与度。
当员工能够积极参与组织的活动、发表意见并参与决策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和重视,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一个积极的组织行为学态度对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员工对组织的信任感、增加员工的承诺度以及促进员工的参与度,进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一、组织1、组织的涵义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根据该界定,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组织和管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二、组织行为的涵义组织行为: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可以从三个意义上来理解,或者说组织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个人的所作所为;第二个层次是群体行为,个体总是生活与工作在群体之中,当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他们的行为与独处时是不同的,所以研究组织中人行为规律,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行为,而且还要研究聚集在一起的人的行为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整个组织的行为,也就是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的涵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理解、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理解、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其本质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是管理学的两大支柱,而组织行为学则集中了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2.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他建立在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他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4.工业心理学:是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5.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6.心理测试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测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7.测试法信度:也叫可靠性,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8.测试法效度:指心理测试法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验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9.问卷调查法:是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的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10.面谈法:是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1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12.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13.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14.自我知觉:指主体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15.晕轮效应:指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他以事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错觉16.价值观: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17.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18.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19.工作态度:指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20.工作参与度: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21.气质:是与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22.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里特征23.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4.知觉防御: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25.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26.投射: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创造性行为: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有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27.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专业*/性格*等28.弹性组织结构:组织的框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跟随客观环境的改变有所改边的29.事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的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30.事业生涯的开发:指未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级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开发性活动31.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32.事业生涯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单位/要负担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开发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33.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34.群体: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35.正式群体:指由组织结构确顶定的,职务分配很明显的群体36.非正式群体:指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认的联盟,他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37.群体结构:指塑造群体成员的行为,使我们有可能解释和预测群体本身的绩效38.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39.角色:指人们对在某一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40.心理契约:指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不成文的约定,雇主和雇员之间也存在这种心理契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行为:是指有机体的所作所为以及活动,及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做出的反应。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方式,是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在下级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计划:是一种普遍的和连续的执行功能,它包含复杂的领悟,分析,理性思考,沟通,决策和执行的过程。
威胁:是对将要做出对对方不利的事情的一种言语表述,是迫使对方答应自己要求或进行合作的一种手段。
威胁时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对于解决冲突,达成合作,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内酬:是指在工作进行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他与工作任务同步。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气质: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竞争:是指与合作对应的行为,人们为了各种不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改进的协同活动。
一般来说,合作有两种形式,多个人合作完成一件事,每个人承担一部分工作,这叫分工;几个人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一项活动,这叫互助。
分工和互助是合作的两种形式。
冲突:我们把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组织行为学
5、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主体的主观性: (2)知觉对象的客观性: (3)环境因素: 6、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2)整体性:
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知觉整体性最常见的例子是面试 官根据求职者简历中的内容,进 而对求职者作出整体的判断。
(3)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读懂上司 的命令内涵,正确理解上司的意图。
(2)Y理论假定人都是勤奋积极的, 激励的重点应该从鼓舞士气、设定 目标入手。
3、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
保健因素:缺失会导致情绪不满,但是 满足则不会激发积极性。例如:工资,工 作环境。
激励因素:满足则会激发工作积极性。 如:工作成就,赞赏等。
4、奥德弗ERG理论: 人的需要包括生存、关系与成长,是马斯 洛需要理论的简化。 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 需要包括权力、亲和和成就的需要。 成就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6、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用目标来激励员工。
3、近因效应:最近发生的事对人们的印象形成 比较深的影响。 例:平时比较懒的人,最近起得比较早,主动 打扫卫生,大家就会对他慢慢改观。
4、晕轮现象:在了解了对方某一个特征之后, 就由此对他作出全面评价。 例:一看简历做得很乱,就说,这个人不行。 这其实是犯了“以偏盖全”的毛病。
5、投射效应: 即由己及人。 父母常会有“望子成龙”的心态。
组织行为学
个人情况简介
王栋,男,陕西西 安人,2002年毕业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旅游 管理教育专业,本科学 历,高校讲师、中级经 济师(人力资源专业) 职称,2008年2月入职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2011、2017年获校级 “优秀教师”称号。
项目1 组织行为学导论
一、组织: 1、定义:
组织行为学要点
组织⾏为学要点第⼀章:导论1.管理者的⾓⾊观:明茨伯格提出包括:⼈际⾓⾊信息⾓⾊决策⾓⾊2.管理者的活动观: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论是有效的管理者还是成功的管理者,⼈际技能都很重要3.狭义的组织⾏为学:1953年提出4.组织⾏为学模型:⾃变量、因变量(⾃变量引起因变量)。
⾃变量包括:个体⽔平变量、群体⽔平变量、组织⽔平变量。
因变量包括:⽣产率、流动率、缺勤率。
第⼆章:个体⾏为基础1.个体包括:传记特征、⼈格、能⼒、学习,四个⾃变量。
特别注意传记特征中年龄对流动率(负相关),缺勤率(可避免:负相关不可避免:正相关),⽣产率的影响(⽆关)、⼯作满意度:(专业⼈员:正相关⾮专业⼈员:中年时期下降,以后升⾼。
2.个性⼼理特征:包括能⼒⼈格3.多元智⼒理论:唐纳德1983 包括:7个维度:语⾔智⼒、逻辑-数学智⼒、空间智⼒、⾳乐智⼒、⾝体运动智⼒、社交智⼒、⾃知智⼒。
4.⼈格特质:⽤以描述个体⾏为的⼀些持久(时间延续性)稳定(情境⼀致性)的特点,是决定个体⾏为的基本特质,是⼈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格所常⽤的基本单位。
5.⼈格决定因素:遗传(双⽣⼦研究)、⽣理因素、环境因素、情境。
6.奥尔波特⼈格特质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特质(⾸要特质、中⼼特质、次要特质他们对⼈格的决定性依次降低)7.MBTI:4个维度,16种⼈格。
精⼒⽀配:I(内倾)/E(外倾)认识世界N(直觉)/S(感觉)判断事物T(思考)/F(情感)⽣活态度J(判断)/P(知觉)8.⼈格特质对组织⾏为学的影响:1> ⾃我监控:指个体对⾃⾝的⼼理与⾏为的主动掌握,调整⾃⼰的动机与⾏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标的⾃我实现过程。
(即根据不同情境调整⾃⼰)2> A型⼈格:较具进取⼼、侵略性、⾃信⼼、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3> 控制点:内控外控: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些内在原因(如能⼒,努⼒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以外的因素9.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听取发⽣在他⼈⾝上的事情⽽学习。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得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外,还包括内隐地心理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4,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4、多学科相交叉性是指在多种原有学科的相互交叉重叠的边缘发展起来的新科学。
5、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地观察员。
他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收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
2、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重点概念整理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重点概念整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问题的学科,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互动和决策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重点概念进行整理。
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作用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员工和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
通过研究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以及组织内部的构造、沟通和决策方式,组织行为学可以为组织提供有效管理员工和优化组织绩效的方法。
二、员工行为1. 个体决策行为:研究个人在组织中的决策过程和行为,包括认知偏差、决策风格和决策方法等。
2. 工作满意度:研究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工作内容的挑战性、工作环境和薪酬福利等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3. 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员工在组织中的额外角色行为,包括帮助同事、积极参与和组织忠诚等。
4. 工作倦怠:研究员工的疲劳和无动力现象,包括身心疲惫、工作投入度下降等。
5. 组织公平感:研究员工对组织的公平感知,包括薪酬公平、晋升公平和公平分配资源等。
三、组织结构和设计1. 组织结构:研究组织的分工、权力关系和沟通渠道等方面,包括分工原则、权威关系和平行组织等。
2. 组织文化:研究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包括组织文化的类型、形成和管理等。
3. 组织变革:研究组织在变革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包括变革管理、组织创新和组织学习等。
四、领导与权威1. 领导风格:研究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包括任务导向型、关系导向型和变革型领导等。
2. 领导权力:研究领导者的权力来源和运用方式,包括权威型、赏罚型和专家型权力等。
3. 领导行为:研究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决策和行为方式,包括参与型决策、支持型行为和激励型行为等。
五、团队和协作1. 团队动力学:研究团队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团队凝聚力、角色分配和冲突解决等。
2. 团队决策:研究团队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包括团队协商、共识和决策质量等。
3. 团队效能:研究团队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绩效,包括任务效能和社会效能等。
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预防策略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预防策略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职业倦怠是指工作中的降低热情和投入程度以及对工作的消极情绪,它不仅对员工个人而言是一种压力,也对组织的效率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提升组织绩效,研究与应用组织行为学中的预防策略对于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职业倦怠的成因,并结合组织行为学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预防策略。
1. 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职业倦怠具有复杂多样的成因,它的发展过程受到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的因素影响。
1.1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指与个体有关的特质、态度和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因素:-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过大往往会使员工感到疲累和无力应对,进而导致倦怠。
- 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内容、环境、薪酬等方面的不满意会增加职业倦怠的风险。
- 工作投入度:缺乏对工作的投入和积极参与可能导致倦怠。
- 工作冲突:工作与个人生活、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会产生额外的压力,加剧职业倦怠。
1.2 组织因素组织因素是指与工作环境、管理措施等组织层面相关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组织因素:- 工作负荷:过高或过低的工作负荷都可能导致员工倦怠。
- 缺乏奖励与认可:缺乏合理的奖励机制和认可制度会削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 组织支持:员工在工作中得到组织的支持和关怀有助于降低倦怠感。
- 缺乏发展机会: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资源可能导致职业倦怠。
2. 组织行为学的预防策略为了应对职业倦怠问题,组织行为学提供了多种预防策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管理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减少倦怠感。
2.1 工作设计通过优化工作设计,使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和意义感,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投入度和满意度。
以下是一些工作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分配任务:合理分配任务,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工作负荷。
- 工作反馈:定期给予员工工作表现的反馈,增加员工的成就感。
- 工作自主性:提供一定的自主性和决策权,增强员工的参与感。
2.2 组织文化与氛围组织文化与氛围是员工倦怠感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组织文化和氛围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减轻压力。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1(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研究下列哪方面?______SSS_SINGLE_SELA 一切人的心理活动B 一切人的行为C 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D 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分值: 1答案:C[解析] 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范围与行为科学不同,行为科学要研究一切人的行为规律性,而组织行为学只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______SSS_SINGLE_SELA 心理学B 社会学C 人类学D 政治学分值: 1答案:A[解析] 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心理学是以人的心理现象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3.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不包括______SSS_SINGLE_SELA 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 收集资料的主观性C 分析方法的系统性D 结论的再现性分值: 1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特征,属于识记的内容。
要熟记此知识点。
4.社会知觉是指______SSS_SINGLE_SELA 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B 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知觉C 对人与物关系的知觉D 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分值: 1答案:A[解析] 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称为社会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就是一种社会知觉。
5.在1992年以来,企业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使经营活动适应市场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这种经营管理价值观就是______ SSS_SINGLE_SELA 最大利润价值观B 生产型价值观C 生产经营型价值观D 经营价值观分值: 1答案:D[解析] 从1992年党的14次代表大会开始,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经营实体,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市场竞争,达到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组织行为学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的关系分析
组织行为学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的关系分析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以及组织对这种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而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工作本身、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环境的感受和评价程度。
员工绩效则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成果。
本文将探讨组织行为学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相关分析。
一、理论基础1.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的形成与个体对工作内容、工作条件以及自我发展的需要满足程度有关。
具体而言,赫茨伯格将工作满意度分为两个因素:动机因素和卫生因素。
动机因素包括个体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和成就感的需求,而卫生因素则包括个体对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机会的需求。
这些因素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2.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绩效评价是基于个体对工作经验和期望的认知。
根据该理论,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工作任务的挑战性、反馈的及时性、资源的配备和团队合作等。
具体而言,如果员工感知到自己的工作具有挑战性,能够获得及时的反馈,并且得到足够的资源和团队合作支持,那么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都将更高。
二、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的关系工作满意度作为员工对工作的评价指标,直接影响着员工的绩效。
以下是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1.积极情绪与创造力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的积极情绪和创造力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当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时,他们会体验到积极情绪,比如愉悦、兴奋和自豪感,这些情绪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对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2.工作动机与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投入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当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做得更好,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投入程度。
这种工作动机和投入将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
3.员工满意度与员工承诺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的承诺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他们对组织的承诺也就越强。
工作投入的研究综述
工作投入的研究综述工作投入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中一个新兴的概念。
Maslach等人(2001)在对工作倦怠(job burnout)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应该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把和工作倦怠相反的积极对立面——工作投入也纳入了研究框架中。
这是受到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影响,传统上。
心理学主要是对人的负面的情况进行研究,而积极心理学认为不应该过分的关注人的负面心理问题,主张心理学需要转向个体的积极力量,用积极的方式解读人的心里现象。
研究表明,积极的工作情绪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因此,在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引入与之对立的、积极方向的工作投入概念,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工作投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一.工作投入的概念Kahn(1990)最早提出了工作投入的概念,他认为工作投入是员工将自我和工作角色相结合。
工作投入较高时,员工会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工作角色当中,并且在工作中展现自我;工作投入较低时,员工将自身剥离在工作角色之外,并且可能产生出离职的意愿。
在此基础上,Kahn将工作投入分为生理(physical)、认知(cognitive)和情绪(emotion)三个维度,生理投入指个体在执行角色任务时能保持生理上的高度卷入;认知投入指个体能够保持认知上的高度活跃及唤醒状态,并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特定工作情境中的角色和使命;情绪投入指个体保持自己与其他人(如同事和上级)的联系以及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
Maslach和Leiter在对工作倦怠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面,工作投入以精力(energy)、卷入(involvement)、和效能(efficacy)为特征,这三个方面刚好和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emotion exhaustion)、疏离感(cynicism)和职业自我效能感低落(lack of professional efficacy)相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特质投入度
• Macey 和Schneider的总结: ——个体能够以一种积极、活跃和有活力
的行为倾向进行工作,并且表现出适应性行 为。
2.2 状态投入度
• 将工作投入度视为一种个体状态的研究, 处于模型的中间位置,既可以作为前因变 量又能作为结果变量。测量内容: 工作满意度 组织承诺 工作卷入 心理授权 正性情感
它的认知和状态层面,而很少涉及工作投入 度的特质和行为。 • 4.2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4.2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 Macey 和Schneider的工作投入度模型是近些年来该领域 中最令人满意的成果。优点: 1 试图解决以往研究中工作投入度概念混淆严重的情况,
提出了特质投入度、状态投入度和行为投入度三个概念。 2 在区分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引
• Macey 和Schneider(2008)指出:只有当工作满意度作 为对工作活力、工作热情以及类似的正性情感状态进行测 量时,它才构成状态投入度的一个方面。即与情感有关的 工作满意度测量才是状态投入度的一部分。
2.2.2 状态投入度与组织承诺
• Macey 和Schneider认为:组织承诺是个体 对组织的正性依恋,可以通过个体在组织 中的努力程度、组织内自豪感以及对组织 的认同感等进行测量,它构成了状态投入 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2.2.1 状态投入度与工作满意度
• Harter,Schmidt和Hayes(2002)将投入度定义为:个 体对工作的满意度、参与度和热情。
• Burke(2005)将投入度定义为:员工对公司、上级、工 作小组、工作环境及工作本身的满意度。
• Erickson(2005)指出:工作投入度高于对工作安排的满 意度或对上级基本的忠诚,它与热情和承诺有关。
• Macey 和Schneider(2008)认为传统意义上的 工作卷入包含了任务投入和工作承诺这两个概念, 是状态投入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2.2.4 状态投入度与心理授权
• 心理授权是指员工对于工作及自己在组织 中的角色的知觉或态度,可以对员工进行 内在激励。Spreitzer(1995)认为意义、 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和影响这四个方面 代表了员工愿意投入到工作角色和工作环 境中的一种倾向。
1.工作投入度的研究概况
2.工作投入度的理论模型
-以Macey 和Schneider的模型为例
• 2.1 特质投入度 • 2.2 状态投入度 • 2.3 行为投入度
2.1 特质投入度
是状态和行为投入度的前因变量,包括人格特 征,以及体验到工作投入的情感的倾向。主 要包括四个成份:
正性情感 主动性人格 尽责性 自带目的性人格
2.3.2行为投入度与角色扩张行为
• 角色扩张:指员工选择完成一些超出自己 职责范围的任务。
• Macey 和Schneider(2008)认为角色扩张 代表着在典型的、通常的角色要求的基础 上完成更多的任务,这是行为投入度的一 个方面。角色扩张行为强调的是角色的广 度,而组织公民行为则强调角色的深度。
2.2.3 状态投入度与工作卷入
• 工作卷入:员工在心理上投入到工作中的程度。 • 工作卷入和工作投入度
共性:都强调员工在任务和工作方面的表现。 区别:工作卷入往往仅影响员工与某些工作或任务有关的 变量,如工作承诺,而不会影响与组织有关的变量。工作投 入度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工作本身,还能影响与组织相关 的变量。
2.3 行为投入度
• 行为投入度包括创新行为、积极主动的寻 求为组织多做贡献的机会,以及在合理的 范围内超越组织内一般的期望和要求。
2.3.1 行为投入度与组织公民行为
• 组织公民行为指那些未被正常的报酬体系 所明确直接规定的、员工出于自觉产生的 个体行为。
• Macey 和Schneider(2008)认为工作投入 度表现出的组织公民行为,包括标准和规 范以外的有利于组织行为以及特殊情境下 超越期望的行为。
2.3.3行为投入度与个人主动性
• 个人主动性指个体自发地采取积极的方式, 通过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去完成工作任 务并实现目标的行为特征,包括自发、前 摄行为和持久度三个成分。
• 没想好
2.4 影响工作投入度的环境因素
• 2.4.1工作特征和领导风格
对变革型领导力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员工更多努力的状态投入 度和行为投入度之间的关系。拥有变革型领导力的领导者通 过自身的行为表率,对下属需求的关心来优化组织内的成员 互动。同时通过对组织愿景的共同创造和宣扬,以组织内营 造起变革的氛围,在富有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推动 组织的适应性变革。 Macey 和Schneider(2008)认为在员工从事的工作任务的 性质(如工作自主性、挑战性和多样性更高时)以及领导力 风格(公平、有明确的期望、认可员工的行为)这种情景时, 员工的状态投入度和行为投入度会更高。
入工作特征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作为工作投入度的影响变量。 为实证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方向。
3 未来有关工作投入度的研究应该着重探讨这一概念到底 包含哪些成分,是否有必要将特质、状态和行为三个成分整 合于一个概念之中。有更加清晰的概念之后,工作投入度测 量的研究就可以更容易地展开。
2.1 特质投入度
• 正性情感:体验到正性情感状态的倾向,包括更多的情感 唤起。
• 主动性人格:是特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产物,代表着 个体的一种主动采取行动影响工作环境的稳定倾向。
• 尽责性:包括勤奋和秩序。前者指努力、有进取心、自信 和机智等。
• 自带目的性人格:个体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 趣,这种情绪体验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或事务 中。
3 对Macey 和Schneider模型的批评
• Harter和Schmidt提出:这个模型对一些概 念及其测量做了概念上或逻辑上的区分, 但这些区分却不一定被参与调查的员工所 认识到。
4 研究展望
• 4.1 国内研究 工作投入度与工作卷入这两个概念在使用
时仍然存在混淆。 国内对于工作投入度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
2.2.6 状态投入度与个体卷入
• 个体卷入:员工在心理上投入工作,在工 作中感受到自尊和自我认同感等象征着存 在感的心理状态。
• Macey 和Schneider(2008)给出了状态投 入度和个体卷入的关系:状态投入度还包 括个体在工作中的卷入程度、对工作成果 重要性的感知以及个体认同感的感知。
• Macey 和Schneider(2008)认为工作环境不仅 对状态投入度和行为投入度有主效应,还可能对 特质投入度与状态投入度之间的关系、状态投入 度与行为投入度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3 对Macey 和Schneider模型的批评
• Dalal提出:在以往的研究中,状态往往与 特质进行比较,前者在时间上相对不稳定 而后者相对稳定。因此,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于特质到底有多稳定,而状态到底有多 不稳定?从这个角度看,认知—情感方面 的工作投入度到底是一种状态还是一种特 质,或者是位于两者之间?
2.4.1工作特征和领导风格
• 领导力特性通过员工信任对行为度产生影 响
• Macey 和Schneider(2008)总结:信任感 对领导力行为与行为投入度之间的关系起 中介作用。因此,领导行为在员工中创造 出信任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行为投入度。
2.4.2 人格特质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 研究者们提出的组织认同、基于认同的承诺和情 感承诺等概念都强调了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的匹 配程度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当员工的个人价值与 组织的价值观相吻合时,员工更有可能表现出组 织认同感和承诺感,进而更有可能表现出工作投 入行为。
工作投入度
工作投入度
1. 工作投入度的研究概况 2. 工作投入度的理论模型-以Macey 和 Schneider的模型为例 3. 对Macey 和Schneider的模型的批评 4. 研究展望
1.工作投入度的研究概况
• 对工作投入度的概念至今没有达成统一的 共识,有时用来指代员工态度,有时用来 指代员工绩效,有时是以上几种情况的结 合。
• 由于概念模糊,使用这一概念时,必须明 确说明他们文中的工作投入度是指员工的 心理状态还是行为结果,或是两者的结合。
1.工作投入度的研究概况
• 为了更好地理解工作投入度本身的建构以 及它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需要一个既 包含状态成分又包含行为成分的模型框架。
• Macey和Schneider(2008)提出的工作投 入度模型为解决工作投入度概念模糊的问 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 Macey 和Schneider(2008)的总结:心理 授权构成了状态投入度的另一个方面。
2.2.5 状态投入度与正性情感
• Larsen和Diener认为情感包括唤起和愉悦 两个维度。唤起维度代表了情绪的强度, 愉悦维度代表了情绪的性质。
2.2.5 状态投入度与正性情感
• Macey 和Schneider(2008)的总结:与工 作场合相关的正性情感在状态投入度的概 念和测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相反,对状 态投入度的测量中如果缺少了直接明确的 情感和精力等方面的因素,则这些测量将 无法获取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