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腰痛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腰痛案孔某,女,63岁,形体胖壮而结实,面色红黄。
其家虽然远离我诊室50多里路,但因其丈夫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我处治愈而慕名来诊。
2013年1月26日初诊。
患者腰痛4年多,时轻时重,每因劳累而发。
腰痛时则牵掣后项背痛及头痛,腰部怕冷、怕风,全身易汗出,特别是腰痛时更易汗出,平素易乏力。
胃不好时,感觉火往上顶,口偶尔苦,口干,但从来不想喝水,纳一般,眠可,大便干,每日1次,下肢不肿,舌正,水滑舌,右脉沉细,左脉略滑。
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30g,桂枝30g,赤芍30g,干姜20g,红枣20g,白芍60g,石斛20g,怀牛膝20g,丹参20g,焦三仙各10g,威灵仙15g。
6剂,每日1剂,煎服。
3月23日二诊:上药服6剂后,感觉有效,故自行抓药6剂,共服12剂,因服完药后过春节,故中断治疗。
现腰痛明显好转,胃部难受也好转,大便已经正常,仍手足乏力,手腕及足跟无力,眼肿而不清亮。
其腰痛怕冷,怕风、易汗出病史达10多年,看过多名中医,也花了很多钱,没有治愈,服上药后,怕风、易汗出均已治愈,并表达感激之情。
上方改黄芪为60g,改怀牛膝为川牛膝60g,加菟丝子20g,桑寄生20g,续断20g,杜仲20g。
继服6剂。
3月30日三诊:腰痛、背痛基本治愈,手腕、上肢痛也明显好转,乏力好转,舌苔薄黄而略腻,双脉沉弱。
但感眼肿,面部发僵。
上方加麻黄15g以治其眼肿、面僵。
4月6日再诊,上述症状基本消除,嘱上方继服以巩固疗效,可不必再诊。
按:黄芪桂枝五物汤来自《金匮要略》,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什么是血痹呢?《金匮要略》给出的答案是:“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痹者,闭也,不通也,不通则痛,不通也可以见到麻木,故血痹是以疼痛或身体不仁为主症。
黄芪桂枝五物汤(腿无力)
黄芪桂枝五物汤(腿无力)【医案】李某,女,58岁,太原市某校教师。
门诊号: 78253。
1977年5月18日初诊:从1975年9月开始,两下肢疼痛,酸困无力,得热痛减,遇冷痛增,小腿发冷,局部皮色不变,触之不热,无间歇跛行,手心烧,食纳如常,二便一般。
苔白质淡,脉沉紧。
跗阳脉搏动尚正常。
此为素体阳虚,腠理不密,寒湿下侵,流走经络,气血痹阻之痛痹。
治宜温经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
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附子汤加味治之。
处方:黄芪15克桂枝5克炒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秦艽10克独活10克木瓜10克附子10克牛膝10克苍术10克苡仁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口服。
6月15日二诊:上方服6剂,两下肢疼痛及酸困均减轻,较前有力,小腹仍觉发冷,脉沉弱。
再以原方加减。
处方:黄芪24克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秦艽10克独活10克木瓜10克牛膝10克白术10克附子10克苡仁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口服。
6月23日三诊:上方服4剂,患肢冷痛基本消失,但苔白薄腻,脉仍沉迟无力。
上方黄芪改为30克,继服2剂,之后痹证基本治愈。
嘱其仍当避寒保暖,以防复发。
按:本案患者,下肢冷,疼痛不移,得热痛减,遇冷痛增,乃寒气过盛所致。
其舌质淡,苔白,脉沉紧等,亦为寒邪致病之象,故诊为痛痹。
对于寒湿痹证张老常用的坐底方为《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该案所用方中附子大辛大热,走而不守,为退阴寒、益阳火、除寒湿之要药,与桂枝配伍更善散寒温经,为方中君药。
秦艽、独活、木瓜祛风湿,兼可散寒。
苍术、苡仁健脾利湿。
又病久多虚,故用黄芪、当归、川芎、芍药益气养血,牛膝引药下行。
正气充足,邪不可干,气血运行正常,痹阻自通,通则不痛,故痹证得愈。
笔者在整理张老资料中偶然发现一张1979年5月1日张老开的处方 (田某,女,成年),其药物为:当归12克,川芎6克,白芍12克,秦艽9克,桑枝15克,忍冬藤12克,红花5克,川断6克,狗脊12克,桑寄生15克,川牛膝9克,木瓜9克,丝瓜络12克,炙草6克,远志6克,夜交藤15克,黄芪15克,桂枝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黄芪9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歌】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去草增生姜,散寒固表调营卫,麻木不仁可调畅。
【方解】本方是由桂枝加黄芪汤去甘草增生姜而成。
生姜辛温,增加用量则加强散寒作用;甘草甘缓,去之有利于阳气外发。
因此本方适用于荣卫外虚,风寒内侵而致血痹、身体麻木不仁者。
【仲景论述解析】《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解析:阴阳俱微,是指浮沉俱微的脉象,说明荣卫俱虚。
关前(寸脉)以候表,荣卫虚于外,所以寸口关上脉微。
脉小主虚,脉紧为寒,关后(尺脉)以候里,里虚则寒邪内侵,故尺中脉紧。
身体不仁,即身体麻木不仁,类似于今之所称知觉神经麻痹症。
本条所述是由荣卫气虚所致者,此外还有因瘀血或湿气所致者,宜随证加减治之。
风痹痛,血痹痛,如风痹状,是说身体麻痹不仁好像是风痹的样子,而实际是血痹。
【临证思考】本方证多见于慢性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死、风湿病等引起的神经麻痹,而症状表现为表里俱虚。
【辨证要点】肢体麻木不仁,脉虚弱者。
【验案】马某,女,65岁,1955年10月31日初诊。
1965年8月1日跌倒一次,出现四肢不能活动,10多天后恢复活动,但右臂无力,两手麻木不能紧握,口干不思饮,舌苔白少津,脉弦数。
证属荣卫气血俱虚之血搏,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大枣4枚,生石膏30克。
结果:上药服六剂,两手麻木减轻,但仍握不紧。
上方增黄芪为24克,因脉仍数,故仍加生石膏30克。
继服六剂,两手麻木又减,左手已能正常握拳,继续调理之。
刘渡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腰椎管狭窄医案经验
刘渡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腰椎管狭窄医案经验[原方组成用法]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温服七合,日三服。
[原书应用指征]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刘渡舟经方实践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桂枝汤去甘草,加用黄芪而成。
用于营卫气血不足,血脉涩滞不通之证。
临床中凡见肢体肌肉麻木不仁,感觉异常障碍诸疾,均可使用。
腰椎管狭窄李某,男,41岁,干部。
于1986年8月份突然双下肢麻木沉重,渐至活动不利而行动艰难,当地医院诊断“颈椎骨质增生”,并施牵引、按摩、理疗罔效。
于9月上旬来京诊治。
经某医院CT断层检查,诊断:“第2~4腰椎管狹窄”,建议住院手术治疗。
患者因不同意手术,求治于中医。
9月11日,自述双下肢麻木日渐加重,活动甚为不便,且伴颈项强直,头晕目眩,动辄自汗,短气,望其舌质淡白,切其脉弦细无力,刘老诊为营卫失调,气虚不达之证。
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生黄芪50g,桂枝12g,生姜15g,白芍12g,大枣12枚,牛膝10g。
9月17日,服上药6剂,每次药后咽中有热气上冲,周身亦感发热,下肢麻木沉重明显减轻,颈项活动自如,步履日趋稳定,自汗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刘老认为:此荣卫得偕,阳气得通,乃佳兆也。
遂又处:生黄芪50g,桂枝12g,生姜15g,白芍12g,大枣12枚,牛膝10g,木瓜10g。
9月24日,服上药6剂后,双下肢麻木已消失,并能独自行走,近日食纳亦增,精神转佳,唯见头晕,舌淡红,苔稍水滑,脉微弦。
患者要求回家调养,刘老又为其处下方:①白术12g,泽泻18g,3剂。
②生黄芪50g,桂枝12g,生姜15g,白芍12g,大枣12枚,牛膝10g,木瓜10g,6剂。
于1987年3月3日来信,服上药后,诸症皆除,近已上班工作。
按语:《内经》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耳鸣听力下降案11临证病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耳鸣听力下降案11临证病案
张某,男,48岁。
20110813
体貌特征:形中,圆脸,双眼皮,目睛有神
主诉:双耳鸣伴听力下降10年,
大便可,食后腹泻,睡眠可
既往史:幼时打过链霉素。
高血压16年,血压130/90-100mmHg,(雅士达和倍他乐克),脂肪肝,高尿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眼底动脉硬化
生黄芪60 桂枝20赤芍20 葛根60 川芎20 干姜10 红枣20
20110917
药后耳鸣症状几乎消失,血压仍高,睡眠可。
原方续服,隔日一剂。
20111025
主诉:听力略好转,大便畅通,1天1次,纳尚可,无腹胀(此大剂黄芪关键指针),面色暗红,舌干。
原方续服。
按:本案病史较久达10年,黄师治疗此案,从体质入手,从黄芪类方入手,加葛根,川芎增强头部血供,实际有传统用药中的风药上行的思路。
临床本方治疗黄芪体质伴血液运行障碍导致的疾病比较有效,中老年人容易出现。
本例黄芪葛根用量大,以干姜易生姜治其腹泻,是应用的特点。
本方一诊即有明显好转。
效不更方,原方续服,隔日一剂,重药缓攻,以达长期调理的目的。
【黄煌:黄芪桂枝五物汤的6个病案】
【黄煌:黄芪桂枝五物汤的6个病案】今天孙老来我办公室复诊,他告诉我,自从服用汤药以后,体温一直正常,3个月来,从未出现那恼人的高热。
孙老今年已经年近90高龄,虽然有糖尿病、帕金森、房颤、前列腺肥大等病,但脑子不糊涂,身板还硬朗。
但是,去年春天开始,竟然不明原因发高热,发作时寒战,继而汗出而退,几乎每月一发,连续住院多次。
医院先前查不出原因,后来血培养诊断是菌血症,使用了不少抗生素,有效,但好好坏坏,医院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后建议请中医调理。
去年冬天他来诊时,手抖、腿颤,舌苔厚干,舌质暗淡,下肢浮肿,脉缓,时有歇止。
确实是元气大伤。
我用的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生黄芪60克、桂枝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葛根6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
水煎,每剂服用2-3天。
老人服药很认真,坚持服药近三月。
望着老人欢快的神情,我也很高兴。
当我为他诊脉时,老人又告诉我,他本来非常严重的灰指甲也没有了。
他骄傲地伸出那十个指头,指甲居然红润完好。
效果真是不可思议!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我经常用此方治疗身体臃肿龙钟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其身体特征是面色黄暗或暗红,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
此方服用后大多患者气力增进,浮肿消退。
所以,我将黄芪桂枝五物汤看做是一种调体方。
孙老恼人的发热,应该与其年老体质下降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不是退热方,也不识血中的细菌为何物,也不知灰指甲是真菌作祟,但此方能够增强体质,是治本方。
难怪孙老服用此方以后,许多症状消失了。
他还告诉我,现在每天能写字半小时,手抖也大大好转了。
治病必求其本,这是古训。
本在哪?对慢性病来说,本在体质。
黄芪桂枝五物汤,效果不可思议,取效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31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31例【方药】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处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二) 【解说】本方主治血痹之证。
血痹乃由阳气不足,营卫不和,复感风邪,致营血运行不畅,痹阻于肌肤所致,《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谓“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也。
临床以肌肉或皮肤麻木不仁为特征。
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调营血,和卫阳。
本方为桂枝汤之变方,即由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畅行气血。
去甘草之壅滞,且倍生姜加黄芪,目的在于走表益卫,通阳逐痹,此《内经》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之意。
临床上,凡营卫不调,气血痹阻之证,皆可使用本方。
【运用】一、血痹岳美中医案:郭某某,女性,33岁,北京某厂干部。
于1973年6月间,因难产使用产钳,女婴虽取下无恙,但出血达1800毫升之多,当时昏迷,在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产院用冰袋敷镇止血,6个小时,血始止住。
极端贫血,血色素3克,需要输血,一时不易找到同血型的供血者,只输了400毫升,以后自觉周身麻痹不遂,医治未效,在弥月内于6月28日即勉强支持来求诊治。
患者脉现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是产后重型血虚现象,中医诊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和营以治之。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尖9克,白芍9克,大枣4枚(擘),生姜18克。
水煎温服。
7月2日二诊:上方服3剂,脉虚小紧象渐去,汗出,周身麻痹已去,惟余左胁及手仍麻,恐出汗多伤津,用玉屏风散加白芍、大枣作汤剂,以和阳养阴。
处方:生黄芪24克,白术30克,防风9克,杭白芍9克,大枣4枚(擘)。
水煎温服。
7月13日三诊:服上方10剂,汗出止,胁痛愈,右脉有力,左偏小,食指与小指作麻兼微痛,左臂亦痛,是心血仍虚而运行稍滞,用三痹汤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一头晕1.融某,男,61岁。
患头晕病史三年之久,近年来自觉左太阳穴处如虫蚁爬行状,左侧肢体麻木不仁,经多方医治无效。
脉浮大无力,舌苔薄白。
生黄芪40克桂枝12克生姜12克白芍12克大枣7枚六剂。
服药后头晕明显好转,太阳穴处虫蚁爬行感消失,肢体麻木亦减轻。
乃改用黄芪为50克,另加当归10克,再进六剂后,诸症全部消失。
三个月后追访,未见反复。
(足厥阴肝经上达颠顶,肝开窍于目,故肝血不足,不能濡养,则头晕眼花,即血中的营养物质不够。
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则肢体无力,运动失灵,手足震颤,肌肤麻木,拒挛抽搐,屈伸不利。
部分身体出现血虚证状,一定是血管堵塞了。
脉无力,表心阳虚,阳虚寒凝,血不养筋,头目等。
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2.颈性眩晕《四川中医》(1993,5:26):某女,67岁。
患者于5月前晨起突发头晕目眩,约半小时后自行缓解,以后每于劳累后发生短暂性眩晕。
现症:头晕目眩.头枕隐痛,颈项酸痛,上肢麻木,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疲乏无力,舌质淡,舌尖边多紫斑,苔薄白。
颈椎正侧位片示:第5、6颈椎体前缘唇样变。
脑血流图示:枕乳导联两侧波幅不对称。
诊断为颈性眩晕。
证属气虚血瘀。
治宗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葛根、川芎,每日工剂煎服,服6剂后,症状减轻,继服6剂,诸症均失。
复查脑血流图已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头晕目眩:血虚不能濡养,或血液中的氧气,营养物质不足,代谢不完全产物堆积。
头枕隐痛,颈项酸痛:血虚,颈项部毛细血管,肌肉痉挛,以减少氧气,营养物质的消耗,稍微转动,引起疼痛。
恶心呕吐,血虚生成不完全代谢产物,胸闷气短,血虚不能完全带走二氧化碳。
疲乏无力:血虚带给肌肉细胞的氧气,营养物质少。
)二血痹1.《四川中医》(1983,5:27):刘某。
患四肢麻木1年余,夜晚尤甚。
用维生素Bl:与维生素B,肌肉注射60余日,疗效不明显。
后改为针灸治疗,初针有小效,继之无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验案5则
( 中 国人 民解放 军第 3 0 2医 院中西 结合 肝病诊 疗 与研究 中心 , 北京 , 1 0 0 0 3 9 )
枝 1 5 g , 白芍 2 0 g , 山药 1 5 g , 黄柏 1 0 g , 知母 1 5 g , 生姜 8 g , 大 枣
5枚 。7剂 , 水煎 , 每 天 1剂 , 早 晚 分服 。服 药 7剂 后 , 患者 症 状 减轻 , 但 仍 然入 睡 困难。 守上 方 改桂 枝 1 0 g , 加 酸 枣 仁
范某 , 女, 5 7岁 , 2 0 1 3年 6月 2 3 日初 诊 。3个 月前 出现
山药 扶 温 , 专 于温 阳助 气 , 开 窍宣 闭 ; 白芍 、 大枣益 阴和血 , 调 和
阴阳 。全 方合 用 , 标 本兼 治 , 相 得益 彰 。
后 随访 , 患者 不 适 症 状 均 消失 。
微 涩而 紧之血 痹证 。《 素问 ・ 痹论 》 载: “ 营气 虚 , 则 不仁” , 用黄 芪 桂 枝 五 物 汤 , 黄芪合桂枝益气通 阳,
芍 药养 血合 营 , 姜、 枣 调 和 营卫 , 故 用 黄芪 桂 枝 五 物
按: 围绝 经期 是妇 女 一 生必 然 度 过 的一 个 生 理
痛、 喜按 , 按之痛 减 , 经西 药对症 治疗 ( 具体 用 药不详 ) 后痛
减 。后 自觉 下腹 部 隐痛 , 遇 寒 加 重 得 热 则 舒 缓 。7 d前 因过 食 凉物 , 致腹痛 、 腹 泻加 重, 并 伴神 疲 气短 、 腹 部微 胀 , 大便
溏 泄 。 自行 服 用 “ 香砂 六 君 汤” 未 效 。 就 诊 时 患 者 慢 性 病
3 慢性 结肠 炎
李 某, 男, 2 6岁, 于2 0 1 2年 9月 2 3日初诊 。腹痛 、 腹泻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配方、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配方、医案【组成】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分2次温服,每日1剂。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胶原组织病变,一般认为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周身关节酸胀窜痛,对称累及肩、肘、腕、髋、膝、踝等大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阴雨天症状加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萎缩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肯定,具有关节炎病变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早期有游走性的关节肿痛和运动障碍,晚期有关节僵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
一般认为气血营卫内虚是其内因,风寒湿诸邪及外伤是其外因,气候变化,居住环境及过劳体虚常是诱发因素。
本病中医属“历节风”、“痛风”、“痹证”等范畴。
临床可分行痹、着痹、痛痹,临床均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1)根据《湖北中医杂志》1995,6:11,覃厚华报道: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痛痹114例。
结果:显效111例,无效3例。
最多服药120剂,最少服药2剂(药酒剂),平均服5.6剂。
处方:黄芪30克,骨碎补30克,白芍30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续断15克,桂枝10克,炙草10克,生姜10克。
加减:若是湿邪偏重,加桃仁15克,防己15克;风邪偏重加防风15克。
文火,水煎服,每日3次,每日1剂。
(2)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5):350,柴可夫等报道: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合中药外洗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
结果:36例中,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薏苡仁15克,鸡血滕15克,雷公藤15克。
加减:上肢痛加桑枝10克,片姜黄10克;下肢痛加川牛膝10克,防己10克;腰膝痛加续断10克,狗脊10克,桑寄生10克;关节肿胀加萆薢10克,木通6克;疼痛严重加川乌10克,草乌10克。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治验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治验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为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治血痹之要方。
笔者在临床中按其组方要义,以本方为主加减治疗内、妇、儿科等多种疾病,疗效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验案3则报道如下。
1 新生儿硬肿症朱某,男,10d,于2008年12月26日初诊。
其父诉:3天前,因气候寒冷,保暖不当,次日发现小儿欠温,四肢冰冷,面部、双侧肩臂部及臀部皮肤青紫僵硬。
遂到县人民医院救治,诊为新生儿硬肿症,给予抗炎,提供热量,保温等治疗,病情稍好转,但疗效不显。
查见:小儿面色暗淡,唇色苍白,四肢发凉,周身欠温,神志清楚、双侧肩臂、臀腿部皮肤青紫,肌肤僵硬不能捏起,指纹暗紫。
治以温经散寒通络,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10g,桂枝6g,白芍6g,生姜8g,大枣10g,细辛1g,木通6g,赤芍5g,红花4g,甘草3g,2天1剂,取水500mL,煎煮10min,取汁100mL,加适量蜂蜜调匀,每次10~20mL喂服,1天4~5次,并注意患儿保温。
服2剂后,患处皮肤转软,色泽转红,体温回升。
守上方再用2剂,诸恙愈。
现患儿已周岁,健康活泼。
按:亲生儿硬肿症属祖国医学“五硬”证之一,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衰,或因生后受寒,以致阳气不运,肌肤失于温煦而成。
此患儿新生不久,气血未充,元阳不振,感受寒邪,寒凝血涩,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能达表,致使皮肤僵硬,故属阳气虚、寒凝血涩之证。
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益气温经,助阳达表,并配以赤芍、木通、红花以活血通阳。
气血运行如常,肌肤得以温煦而寒去病愈。
2 月经后期胡某,女,29岁,于2007年4月24日初诊。
经期推后至50余日左右1次达年余。
患者1a前,因下乡工作,冒雨涉水,致月经推后,初起推后8~9日,后延至50余日一至,量少色淡,伴畏寒肢冷,少腹冷痛,曾先后觅医诊治不效。
邀妇产科医师会诊,妇检提示:宫颈轻度糜烂,余未见异常。
B超检查:未见异常。
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右尺部微涩。
【黄芪桂枝五物汤:手脚麻木及诸多病症】
【黄芪桂枝五物汤:手脚麻木及诸多病症】很多种中老年人在上了年纪之后都会出现手麻或脚麻的情况,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正常的衰老现象,只要多加休息就可以自动消失。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手脚麻木的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本来只有一个手指头麻,到最后变成了整个手麻。
过度劳累有可能会导致手脚麻木,但是这属于生理性麻木,只要多加休息麻木感就能自动消失,但是如果长期出现手脚麻木,很有可能是气血淤堵所致。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专治手麻、脚麻的方子,这个方子来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用过都说好。
《金匮要略》里面是这样写的“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用通俗的话来理解就是:血液流通不畅,阳气和阴气都很虚弱,就好像被风麻痹了一样,这个时候可以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主治。
这个方子的药材有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红枣。
黄芪9g、白芍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干10g,分成7份,每天早上饭后喝一剂即可,等着7剂药都喝完,你会发现手脚麻木的症状明显好了很多。
身边有很多朋友,都试过这个方子。
这个方子的原理是什么呢?黄芪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药材,很多人都喜欢用黄芪泡水或煲汤喝。
黄芪的主要作用就是补气、健脾和生阳,经常被用于改善因为气虚导致各种病症,而手麻、脚麻多半都是因为气血不畅,黄芪刚好可以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效果。
桂枝指的就是桂树上那一撮嫩绿的树枝,有很好的生发作用,同时还能温经通络、助阳化气,在中医里面经常被用来治疗关节不利、屈伸不利等不适。
白芍的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养血调经、活血活络、疏通筋骨,我们常常在柴胡散以及逍遥丸里面看到它的存在,对于情绪急躁、肝气郁结的人来说,白芍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疏散作用。
生姜大家都知道,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在这个方子里面主要起一个助推的作用,帮助温暖我们的经脉,促进气血的流通。
红枣也有很好的养心补血的效果。
方子虽然简单,但是配伍得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
胡希恕忌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胡希恕忌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组成】生黄芪15g,桂枝9g,白芍9g,生姜9g,苍术9g,茯苓9g,防己9g,大枣4枚。
【功用】调养荣卫,祛风散邪,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适应证】关节痛、麻,血痹。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马某,女,65岁。
初诊日期1965年10月31日。
右上下肢关节痛、两手麻木3个月。
今年8月1日不慎跌倒,发生四肢不能动,十几天后虽能动,但出现右肩关节、右下肢痛,两手麻木不能紧握,汗出恶风,舌苔白,脉弦细。
此血痹之病,属太阳表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苓术防己方证:生黄芪15g,桂枝9g,白芍9g,生姜9g,苍术9g,茯苓9g,防己9g,大枣4枚。
结果:11月6日复诊,上药服6剂,汗出减少,右上肢痛减,两手麻木皆减轻,但仍握拳不紧,右臂时感刺痛。
仍继服上方增生黄芪为24g。
11月20日三诊,汗出已很少,两手麻木明显减轻,左手已能正常握拳,右手仍不能紧握,右臂外侧刺痛减,仍继服上方2剂,诸症已。
【解读赏析】《金匮要略》谓:“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谓:“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
”《金鉴》谓: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谓:“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
以黄芪为主固表补中,佐以大枣;以桂枝治卫升阳,佐以生姜;以芍药入营理血,共成厥美。
五物而营卫兼理,且表营卫里胃肠亦兼理矣。
推之中风于皮肤肌肉者,亦兼理矣。
固不必多求他法也。
”由于营卫气血不足,已不能濡养肌肤,加上风寒入侵血脉,使血行涩滞,运行不畅,肌肤变得麻木不仁。
本方中黄芪益气实卫;桂枝温经通阳;白芍和营养血;黄芪、桂枝相伍补气通阳;生姜、大枣合用既可调营卫,又可健脾和中,重用生姜可助桂枝以散风寒通血脉。
全方配伍起来,既可温养卫气营血以扶正,又可散风寒、通血脉,祛除邪气。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医案⼀、条⽂字眼“⾎痹”、“⾝体不仁”、“如风痹状”。
⾎痹,⾝体不仁,如风痹状,⼤概是感觉⿇⽊,感觉迟钝,知觉⿇⽊不仁。
⼆、组成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姜六两⼤枣⼗⼆枚上五味,以⽔六升,煮取⼆升,温服七合,⽇三服。
⼀⽅有⼈参。
三、⽅解桂枝汤去⽢草倍⽣姜加黄芪⽽成。
1、炙⽢草,⽢则缓,太壅滞;2、⽣姜散寒散⽔湿除寒湿,桂枝⽣姜⾛⽽灵动,防⽌黄芪补⽽不⾛;3、黄芪,补虚祛风,益⽓固表同时利⽔,可去在表之⽔湿。
黄芪:《本经》:味⽢、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痛、⼤风癞疾;五痔⿏瘘;补虚;⼩⼉百病。
4、⼤枣帮助黄芪滋补营阴⾎分。
5、⽣姜⼤枣保护脾胃。
6、从药证理解本⽅(1)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2)黄芪:益⽓固表;(3)桂枝芍药黄芪相当于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补⽓固表;(4)⽣姜⼤枣⽣津建脾胃;(5)桂枝⽣姜:桂枝⽣姜⾟温⾛串散寒湿⽔饮强卫阳;(6)黄芪芍药⼤枣:益⽓⽣⾎增加营阴的滋养。
四、体质诊断1、桂枝体质(⽩、弱、风)加黄芪体质,(黄芪体质:⾯⾊⽩、浮肿貌、更加怕风、恶风,⽪肤松弛、肚⽪松弛如棉花,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抵抗⼒差—《红楼梦》中贾母是也。
)现代⼈缺少锻炼,吃的多,长得丰满,虚胖、浮肿貌,⾛不了多久就⽓喘。
五、辨证要点1、怕风,⾃汗⽆⼒,⼿脚⿇⽊为主诉,肢体⿇⽊不仁,如⾍爬甚⾄捏抓⽆感觉,⾆质淡、⾆苔⽩滑有津,⼆便正常。
2、⽤于⿇⽊感和感觉迟钝的病证。
使⽤的指征是多汗、汗出则症状加重以及⽪肤有增厚的感觉,⽪肤⾊⽩⽽软,是含黄芪⽅剂的应⽤指征之⼀。
六、病机辨证营卫不和,⽓⾎虚弱。
七、临床运⽤1、下肢⿇⽊疼痛: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四味健步汤;2、夹瘀⾎: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桂枝茯苓丸;3、浮肿:五苓散加黄芪桂枝五物汤,防⼰黄芪汤加防⼰茯苓汤加黄芪桂枝五物汤;4、⿇⽊: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芍药散;5、上肢疼痛⿇⽊:乌头汤加黄芪桂枝五物汤;6、⼼脑⾎管病: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川芎;7、⾯瘫:黄芪桂枝五物汤;8、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术附:伴⾝体疼痛沉重;9、中风后遗半⾝不遂;10、过敏性⿐痒属属于太阳表虚⽓虚者;11、⽪肤病属于太阳表虚⽓虚者;12、颈椎病属于太阳表虚⽓虚者;13、不安腿综合症:腿夜间⿇⽊,酸胀,如蚂蚁爬⾏,不知将腿放哪⾥;14、⼩⼉舞蹈病;15、⾯神经炎;16、颈椎病;17、荨⿇疹;18、产后腿痛,产后中风。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桡神经损伤配方、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桡神经损伤配方、医案
【组成】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桡神经损伤又称桡神经麻痹,多因外伤、挤压及药物对周围神经损害所致。
其主要表现为手腕下垂,五指无力,弯不能伸,手指肌肤麻木,手不能持物等。
该病属于中医“痿证”、“腕垂”等范畴。
其病理特点是邪伤经筋、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等。
根据《中医正骨》1994,6(2):18,张天健报道: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桡神经损伤98例。
经15~30天治疗,痊愈69例,占70.4%;好转18例,占18.3%;无效11例,进行手术松解。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15克,生白芍30克,蜈蚣3条,全虫7克,地龙15克,细辛3克,姜黄15克,大枣5枚,当归20克,甘草3克。
每日1剂,水煎服。
辨证加减:病程长,素质弱,全身无力,合并掌腕关节不能伸直者,加熟地20克,党参15克,鸡血藤30克;畏寒怕冷,手背桡侧皮肤发凉而不汗出者,加制川草、制川乌各10克,威灵仙12克,防风15克。
【彭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手臂疼痛,麻木无力】
【彭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手臂疼痛,麻木无力】
手臂疼痛,麻木无力,《金匮要略》称作“血痹”,属于少阴病表证、寒证、虚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案例1: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手臂疼痛刘某,男,51岁,左肩部至手臂部酸胀疼痛,抓东西无力,夜间尤剧,左手指明显比右手冷,二便调,舌暗苔腻,脉沉细。
患病已经有两个月。
处方:黄芪9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羌活15克秦艽15克木瓜15克苍术10克姜枣各10克七剂
二诊:上方服后,症状基本缓解。
按语:黄芪桂枝五物汤之辨证要点在于手臂抓东西无力;用方要点在于重用黄芪,元气充足,才能推动血行。
我常加刺五加30克,助黄芪补气,加鸡血藤30克养血。
手臂酸胀,乃为有风湿,可以加秦艽、羌活祛风,苍术、木瓜祛湿。
血痹的病机是血行不畅,如果有肢冷、舌暗等瘀阻现象,则合用桂枝茯苓丸效果更好。
名医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名医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患者刘某,男,45岁。
主诉:乏力、出汗多、腰酸背痛,舌
淡苔白,脉细弱。
查体:体温36.3℃,血压110/70mmHg,心
率72次/分,心肺听诊无异常。
肢体无肌力减退,无肌束震颤,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中医辩证分析认为,该患者为气虚血瘀证。
乏力、出汗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虚症状;腰酸背痛为气滞血瘀症状。
鉴于患者肝脾虚弱,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常用方剂,具有补气扶脾,活血行气的作用。
治疗方案:给予患者黄芪桂枝五物汤,处方如下:
黄芪30g,桂枝10g,茯苓12g,白术9g,党参15g,当归12g,川芎9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山药15g,丹参15g,红
花9g,益母草15g,五味子12g,紫苏叶10g,炙甘草6g。
治疗过程:该患者坚持连续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3个月,每日一剂,每剂煎服,分两次服用。
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该患者乏力症状明显减轻,出汗量减少,腰酸背痛症状明显改善。
辅助检查显示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均正常。
舌淡苔白,脉细弱明显改善。
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该方剂通过补气扶脾、活血行气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气虚症状
和腰酸背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剂中包含多种草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面瘫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面瘫医案
朴某某,女,47岁,朝鲜族,2010年7月9日初诊。
患者两周前,于清晨起床后,突感左侧面部不适,发现饮水时口角漏水,咀嚼食物时食物滞留于左侧齿颊之间,餐后对镜观察,嘴角已明显向右侧歪斜,左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鼓腮时漏气,左侧鼻唇沟明显变浅。
当地卫生院诊为“面神经麻痹”(面瘫),经输液、针灸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今日来院要求服中药治疗。
现诸症如上所述,舌质淡红,舌体略胖,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正气不足,络脉空虚,营卫失调,风邪乘虚而入,伤气血,中脉络,致使气血郁阻,而发斯证。
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35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羌活15克,防风15克,全虫3克(冲服),白僵蚕15克,生姜七片,大枣12枚,5剂,每剂水煎早晚温服。
药尽5剂,饮水时口角漏水消失,诸症明显好转,药已中的,原方继进10剂,诸症消失,康复如初。
告愈。
按:本案属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营卫失调,风邪乘虚而入,伤其气血,阻其脉络,致使气血郁阻,而发斯证。
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阳,行气活血,当归、赤芍养血活血通络,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防风、羌活祛风散邪,全虫、白僵蚕乃虫蚁之属,有活血通络、祛风解痉之功。
诸药合用,阳气通,气血行,风邪祛,脉络通,邪祛正复,其证乃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
摘要:
1.病例介绍
2.诊断结果
3.治疗方法
4.治疗结果
5.讨论与结论
正文: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6 岁,主诉头发脱落严重,头皮瘙痒,油脂分泌多。
经过检查,诊断为脂溢性脱发。
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后效果不佳,于是寻求中医治疗。
2.诊断结果
根据中医诊断,患者属于脾肾阳虚型脱发。
病因为脾肾阳虚,阳气不足,导致毛发失养。
3.治疗方法
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
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健脾益气、温经通络的功效,而真武汤具有温肾助阳、健脾利湿的作用。
两者结合,可以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脱发。
4.治疗结果
患者服用7 剂药后,头皮瘙痒明显减轻,头发脱落明显减少。
继续服用14 剂后,头发脱落基本停止,头皮油脂分泌减少。
经过3 个月的治疗,患者
的头发逐渐恢复生长,疗效显著。
5.讨论与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显著,其作用主要在于温肾助阳、健脾益气、利湿通络。
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毛发生长的环境,从而达到治疗脱发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汗:患者,女,31岁。工人。痢后继见汗出,已两年余。动则大汗淋漓,乍冷乍热,时时恶风,并出现肠鸣,进食不慎即泻,头晕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无力寸浮大。经某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屡治罔效。遂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白术、五味子,水煎4剂,服后自汗明显改善,将桂枝减量,白术增制,使之外助黄耆以固表,内达健脾以收功。继进6剂,肠鸣消失。再进3剂,诸症悉除。
医案8
低热:朱某某,女.35岁,教师。低热2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伴有怯风怕冷,自汗津津,声低气短,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证。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证属气虚身热。拟取甘温除热法,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焦白术、炙甘草。服上方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发。
医案6
胸痹:患者,女,51岁,干部。病初自觉胸闷气短,继则胸前区时感隐痛,并向左肩背放射,遇寒痛甚,已2年余。心电图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予黄耆桂枝五物汤加薤白、炙甘草,共服30余剂,胸痛诸证得以控制,心电图近于正常。
医案7
胃脘痛:患者,女,42岁,工人。胃脘时感隐痛,逢劳遇寒尤甚,已5年许,钡餐透视诊为“胃窦炎”。曾屡服大剂辛热理气之品,渐致腹胀纳呆,大便时溏,周身乏力,舌淡润,脉沉弦迟。方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炙甘草、干姜,服药后,胃痛顿解。酌去干姜,加腹皮与茯苓交替使用,予以健脾,因病陈久,宜缓缓图治。继服20余剂,诸证渐愈。
医案3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一老妪,证见右半身瘫痪,口眼?斜,手足麻木,肌肉不仁,右半身自汗出。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此乃营卫气血虚亏,阳气阻闭,经脉失于营养之证。予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共服15剂,血压:140/90毫米汞柱,脉舌正常。诸症蠲除,一如常人。四年后追访,终未再作。
医案4
血痹:刘某,患四肢麻木一年余,夜晚尤甚。用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1;肌肉注射60余日,疗效不明显。后改为针灸治疗,初针有小效,继之无效。证见气虚懒言,疲乏无力,四肢麻木以上肢较甚,臀部发凉。脉双沉细,舌质淡嫩,苔薄白。取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服15剂,诸证俱蠲。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医案
临床医案
医பைடு நூலகம்1
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邪内侵,营卫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阳虚者,与黄耆五物汤”。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
医案2
真中风:诊得两手脉厚而长,惟左手略兼弦象,两寸稍紧,脉厚者,得土之敦气,厚道足以载福,为长寿之征。但弦为风脉,紧为痛脉,今紧在两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据称手腕及臂上痛,时愈时作,已阅五年之久,且指尖时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减,细察此症,系风在关节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气血与风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觉痛,其妙在于痛处,不难扶正以屏邪,书称中指麻木,三年内防患中风,以中指属手心经故也。今幸麻木之处以食指、拇指为甚,系肺与大肠气之不调,尚无大害,然风善行而变数,必须及早治之,然斯时若肥风药以预防中风,是适招风取中,无异借寇兵而齐盗粮,宜出诸郑重,切勿孟浪以图一逞,宜用黄耆五物汤。黄耆2钱,桂枝尖2钱,生白芍2钱,生姜4钱,大枣2枚,同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