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技能

合集下载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实践中,我认为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包括五个环节:问题提出、学生反馈、问题解决、问答互动和问题反思。

首先,问题提出是课堂提问技能的第一个环节。

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表达方式,语言简练清晰,使问题易于理解和回答。

其次,学生反馈是提问技能的第二个环节。

学生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在学生反馈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可以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答案的正确性。

问题解决是提问技能的第三个环节。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解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推动问题的解决。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更多的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中的关键点和义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法。

问答互动是提问技能的第四个环节。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答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问题反思是提问技能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所提问题的设置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通过教学日志、学生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问题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高提问技能的效果和水平。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的实践体会是:问题提出要具有针对性和清晰易懂;学生反馈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问题解决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推动问题的解决;问答互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问题反思是对提问技能进行反思和总结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问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一、提问技能的概念: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提问的技能形成的阶段:第一阶段:“知”是构建提问技能知识阶段。

第二阶段:“能”是在教学中的模仿操作阶段。

第三阶段:“熟”这一阶段是教师提问技能逐步走向熟练的阶段。

第四阶段:“智”是运用提问技能的策略进行教学,也是教师形成自己课堂提问风格,能够自如地进行教学的阶段,要达到“善”问。

即应用诱导、疏导、追问等教学策略,能通过提问和学生开展有效对话。

二、提问的技能:(1)心智技能: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类型的问题,并能够在课堂中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回答问题的对象和方式,能够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反馈和引导。

(2)动作技能: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的语气、表情、停顿、手势、走动等行为。

三、提问技能的功能(1)启发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认知结构内的矛盾,刺激学生去想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2)反馈调控:教师能够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情感、态度及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教师也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回答问题也要给予恰当的反馈,而对学生的反馈具有强化学习的作用。

(3)巩固强化: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针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教师的提问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支持与强化。

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解释内容的重点,引起学生充分的关注;针对易混淆或似是而非之处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厘清概念,明辨是非;分析应用型的提问可以促进知识内化,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介入与追问,可以加深印象,巩固所学,进而拓展引申,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小学老师小学老师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的方法

小学老师小学老师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的方法
问与彼一问紧紧衔接,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案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教读《孔雀东南飞》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刘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的生活经历,意在表明什么? (2)你如何看待刘兰芝的“自求遣归” (3)你如何看待刘兰芝的“严妆”?兰芝与婆婆、小姑的告别说明了什么? 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太守迎娶的豪华排场对塑造刘兰芝形象有何作用? ( 5)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仲卿“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 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兰芝死时却毫不犹豫,为什么? (6)由此你能看出刘兰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堂提问的方法灵活多样,究竟用哪些方法,则要根据 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课堂提问也应是双向 的。
教师课堂提问时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 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仅直接 影响着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而且也影响着学生良好学习习 惯的形成。
2、反问 反问即反过来问,答者变成问者,被问者变成了提问者。 除了“砸缸”,难道“司马光”就没有其他办法救人了吗?
案例
一位老师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当指导学生朗读到“说着,狼 就向小羊扑去。”时,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这句话中的句号该用省 略号。老师反问:哦?为什么呢?学生自信地回答:因为我们还不知道 羊的命运!老师给了学生一个鼓励的微笑:你的发现真有道理!另外一 位学生也肯定地说: 对,可以给我们想象的空间!还有一位学生也肯定 地说:对,这个故事还没完。但是老师又紧接着反问:真的该用省略号 吗?这时有一位学生冷静理智地思考后说:不对,必须用句号!因为这 样善良软弱的小羊的命运,只能被狼吃掉,不可能会有其他结果。
课堂提问的方法

课堂提问技术

课堂提问技术

课堂提问技术
1.设计:备课时认真分析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细心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和水平,以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

2.表述:表述问题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模棱两可。

3.重复和重新表述
4.调焦和重新调焦:灵活调节问题范围大小的技术,用它来缩小问题的难度。

5.倾听:面向学生,目光专注,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主。

6.搁置:不马上回答,等条件成熟时再回答。

7.分配:尽可能多地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共同思考。

8.停顿
9.转引:把一个问题分配给几个同学来回答,可能情况是不会答或不全面,目的是让更多的同学卷入进来,提高参与程度。

10.追问和提示。

没想到光提问就有这么多的学问,我们真的需要学习很多的东西,要努力提高自已的课堂教学技能。

我们无法改变现实,家长需要成绩,考核教师还是要成绩,但是育人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有时学生的学习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那么我们在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之时,也不要忘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特别是在学习上无望的同学,要想办法让他们获得尊严,让他们觉得老师还在关心他,让他觉得在校有一些意义。

每个人都要有自已的教育理想,这样才不会产生职业倦怠,我的教育理想是既能抓好成绩,又能教育好学生,但这并不容易,需要学习,需要实践,需要反思,更需要坚持不懈的追求。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需要教师导答。

导答,就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回答。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喻”,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孔子很善于诱导。

他的学生颜回说:“夫子循循善诱人。

”为了启发学生独立思维,既学会知识,又会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问有导,善于引导,掌握导答技能。

一、定向点拨,启发思维式“定向”,确定的方向、目标;“点拨”,指点、启发、开导。

定向点拨就是教师作为“指路人”、“引导入”,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向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

教师的要求、确定了的方向,就是提问前已设计好的该问题的答案,或者叫正确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提问,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回答,怎样给以引导评价。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着问题,对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离题较远的回答,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式“转换”即改变、改换,换一个话题,从另一个角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

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举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作比较,以便创造一个由未知转化为知的条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如,语文课上让学生回答:“什么叫烘云托月?”学生往往回答不好。

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联想“武松打虎”的片断,问:“写武松,为什么把老虎描写得那么凶残?”学生会豁然开朗。

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关键要把“一”举好。

这里的“一”表示的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又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学生从教师点拨的一点中,能推想到二点、三点,…;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中,得到更多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善于动脑,能够联想的习惯。

三、由此及彼,联系迁移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常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的?”“你能说得更具体/清楚一些吗?”“你能进 一步对自己的回答作出解释吗?”
优点? 可避免学生对问题做表面回答;鼓励学生挖掘问题背
后所隐含的知识点,理解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发展 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使教师 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年、月、日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板书
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请说给大家听
听。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师:你说呢?
(转引)
生2:一年有12个月。
生3:一个月有30天。
生4:不一定,有的是31天。
师:是吗?请举例说说。
(探究)
生5:这个月(指3月)就是31天。
8、倾听:专注、鼓励、不打断(王晞’69-81) 9、搁置; 10、分配:均等地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
机会,使全体学生共同思考的提问技术。 讨论:课堂问题分配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的问题分配极不均等,表现为问题多分
配给成绩好、智商高、性格外向、女性、家 庭背景优越、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举手回答 的学生?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第十一册)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的提问设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记忆性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这幅梅花
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 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 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 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 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 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 怀?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建议收藏)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建议收藏)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

提问技能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提问的手段达到某一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教师掌握提问技能,就能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这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这个目的。

如果提问的质量低劣或提问不得法,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1.提问要有目的性所谓目的性是指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难点、训练重点,要问到关键之处。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围绕课题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叫“将相和”?课文中的“将”和“相”各指的是谁?他们因什么“不和”?又因什么“和”了呢?这一组问题环环相扣,切中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真正起到一问牵全篇的作用,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目的性十分明确。

2.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首先应该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名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如(月光曲)一课,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回签。

问题一:贝多梵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创造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问题二: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穷兄妹俩说了些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能创造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西?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难度不是很大。

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问题二比回答问题一可能容易一些.因为问题二有一个思维的坡度。

所以,我们常说好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3.提回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教师课堂上问得热热闹闹,学生答得痛痛快快,如教学低年级《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描述: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想要葫芦。

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

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

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是什么呢?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课堂提问技巧篇一一、课堂提问要适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答不上来,最后只有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以学生主体的作用。

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那么,如何注意课堂提问难度适中的问题呢?有位教育家说的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

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要精当,以一当十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提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

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地针对性。

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要明确"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问题是现在上课的大多数教师对教学要求了然于心,而学生却心中无数。

这无疑对学生回答课堂提问设置了一道障碍。

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结构。

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宜少不宜多,重点目标不放过,次要目标可灵活,设计问题一方面要紧靠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计划。

教师不应该离开教学的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的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学内容风马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作为一位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提问技能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以下是我对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个环节的实践体会:1. 问题设计:在提问之前,我会仔细思考问题的设计。

我试图设计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也会确保问题与学生已学知识相关,并且能够联系到实际生活和应用场景。

2. 问题引导:当我提出问题时,我会运用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思考。

我可能会提供一些线索、提示或示例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

我还会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观点,以促进合作和集体思考。

3. 问题分析: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会仔细分析他们的回答。

如果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我也会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4. 问题展开:一旦学生回答正确,我会进一步展开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

我可能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问题总结:在问题解决过程结束时,我会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进行总结。

我会强调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思考和探索相关问题。

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并激励他们在学习中持续进步。

通过实践这五个环节,我发现提问技能对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有效。

它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问技能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教学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学提问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能的一种能力.它具有表达、激励、启迪、感化等作用。

教学提问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特别地提问。

其典型的问题是“对不对”“是不是”。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但对思维活动要求很低,在课堂上提这种类型的问题,易出现齐声回答的场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的正确性,难以一一分辨,也不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因为有的学生即使存在问题,也有可能像猜谜一样猜中答案。

二、叙述性问题。

其典型的问题是“是什么”。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所提的问题作出完整、准确的叙述性回答。

这种回答基本上是教学内容的再现。

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记忆、背诵就可以作出正确的答案,教师也易于对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作出判断,但追求的是唯一正确答案。

三、述理性问题。

其典型的问题是“为什么”。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讲清道理,说出理由,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对这种问题的回答,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再现,一部分是教学内容在应用过程中进行推理、思维的结果。

学生仅用记忆背诵就不易作出正确回答,而只有通过推理判断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正确解答。

四、以散性问题。

其典型的问题是“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思路,还有哪些可能性?”“还什么不同的想法?”它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解法。

对这种问题的回答,学生单凭机械的记忆,背诵是很难作出正确回答的。

而只能在进行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作出回答并显示创造性思维成果。

要激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在提问判断性和叙述性问题的同时,注意设计述理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并提高这两类问题在整个课堂提问中的比重。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1。

课堂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技能

一、提问的形式:直问、曲问、追问、比较问、是非问等。

二、提问的类型:从提问要求回答的内容来看,提问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记忆型提问,要求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来回答。

2.了解型提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感知的能力,为其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3.理解型提问,要求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出规律性的认识,主要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来理解文章的能力。

4.运用型提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5.评析型提问,要求学生对文章(或全篇、或局部、或内容、或形式)进行欣赏、鉴别和评论。

三、提问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引入、介入和结束三段。

图示如下:①教师提出问题②学生最初的反应回答——引入③决定选择相应行动(意图决定) (提示、追问等)④采取相应行动——介入⑤学生再次反应回答⑥评价、确认、归纳总结——结束1.在引入阶段,教师的主要技能是提出问题;它要求:①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要根据目的提出相应类型的问题。

②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

③提问要难易适度,适应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

④提问要注意问题排列的顺序。

⑤提问要斟酌语言。

2.介入阶段包括两个要素: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回答作一番思考,想一想应当怎么办,我们简称之为意图决定;然后再采取相应行动,主要是提示、追问等。

意图决定取决于对学生反应、回答的正确分析。

学生的反应、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回答基本正确②答非所问,回答完全错误③回答没有错误,但不够完整、全面(其原因主要有:思路有误、知识错误、认识有误、没有全局观念、忽略了关键或重要的内容、综合概括不准等)④没有反应⑤回答“超前”(教师计划需几步才能得出结论,他却“一步到位”了)⑥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针对学生的反应回答情况,采取相应行动主要有提示、追问、再次提问等。

提示可以有以下几种:①提示学生理解提问的内容、目的②提示相关知识③提示注意关键、重要的内容④提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等追问主要有:①追问答案的来由(你是怎样分析的?为什么?)②为使回答明确、深刻而作的追问(这说明了什么?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再次提问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修正问题、调整问题和重复问题等。

第五讲提问技能介绍

第五讲提问技能介绍

(2)对比理解的提问。 例如:这么一只调皮、活泼、可爱的猴子 ,惹得甲板上的水手都笑了,为什么孩子 却哭笑不得?

3、运用式提问 例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 )成峰,远( )近( )高( )低( ) ( )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

4、分析式提问 例如:在讲《詹天佑》一文后可以提问: “这篇文章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 ,来表现他是一个爱国工程师。却用了很 大篇幅写帝国主义的阻挠和自然条件的恶 劣,这与文章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二)提问的要点
1.在课前,教师必须设计好关键问题或主 问题。 2.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人能力特 征,设计多种认知水平的问题,使多数学 生能参与应答。 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 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 答及处理方法。 5.凡是已形成的提问框架,要注意单个问 题之间前后的内在联系,问题排列符合学 生的思维进程。 6.对学生回答的反应,应坚持以表扬为主的 原则。


3.适时性原则 特级教师霍懋征在《谈课堂提问》中说:“我教 《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学生对中朝人民用鲜 血凝成的友谊不很清楚。根据这一难点,我让学 生通过表情朗读、复述,了解阿妈妮,、大嫂、 小金花三个人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志愿军战士 的关心、爱护,然后提问:那你们说说志愿军为 了抗美援朝又做了什么呢?


5、综合式提问 《富饶的西沙群岛》,主要是按空间结构组织全文的:(总说)—— 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远景),详写西沙群岛的富饶,略写 美丽;第23课是《美丽的小兴安岭》,学习此篇课文,便可以借助此 前学习过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秋天的雨》、 《颐和园》、《赵州桥》,特别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利 用已有的阅读知识经验及编者撰写的第六单元提示,阅读《美丽的小 兴安岭》的文题和第一、二段的文意,推测下文写什么和按什么顺序 写。如果教师此前使学生懂得了按时间、空间、总分总的结构组织全 文,懂得文题是文章的窗口,那么学生会比较顺利地推测出下文是按 春夏秋冬四季描写小兴安岭,主要是写美丽与富饶,并进一步懂得这 类文字的结构主要是根据所写事物固有特点安排的。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观察三维标题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观察三维标题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观察三维标题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

2.启发思维,主动学习提问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

学生的学习是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

提问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等。

3、清理思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每一科目的教学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相互联系,并以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

提问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稳过渡。

4、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相活动的有效手段,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流露情感、发表看法、与老师和班级其他成员沟通交流的机会。

学生通过聆听他人对问题的回答,展开争论,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理解、记忆。

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5、培养能力、提高能力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并给学生适宜的紧张度,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组织语言,以便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6.反馈信息、促进交流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直接、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进度。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一、提问技能的意义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的手段,通过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达到检查教学、学习知识、巩固知识、促进思维、培养能力等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它是课堂诸项教学技能中的重点,既渗透于各项教学基本技能的运用之中,又统领各项教学基本技能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问技能的作用1、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2、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3、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4、提问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提问能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三、提问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1、问点准确。

2、问度适宜。

3、问面普遍。

4、问机得当。

5、问法灵活。

四、提问技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乱。

提问目的不明确,为提问而提问,随意发问。

2、虚。

提问的目的达不到,落不实。

3、浅。

问题过浅,没有启发性,引不起学生思考。

4、散。

重要问题没有经过整体设计,没有主线,形不成系例。

5、板。

提问缺少技巧,方法不灵活。

五、提问的主要类型1、突破式提问。

2、揭疑式提问。

3、比较式提问。

4、诱导式提问。

5、追踪式提问。

6、迂回式提问。

六、提问技能的训练1、提问技能训练目标。

(1)掌握提问技能的有关理论,全面理解提问技能的意义,作用和应用要求。

(2)能够结合教学实际,遵照课堂提问的原则独立设计出问点准确、问度适宜、灵活多样的问题。

(3)掌握提问的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能适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善于启发诱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能够准确、客观地依据提问技能的评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提问技能,并能修正不足,逐步完善。

2、提问技能训练建议。

(1)搞好提问设计。

1、研究教材,明确目标。

2、理解原则,掌握标准。

3、优化思路,编好程序。

(2)研究提问技巧。

1、正确处理反馈信息。

2、学会启发和诱导。

3、掌握提问的技巧。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基本概念
1、定义:课堂提问是教师依据课程的 理念和课程教学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 问题的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重 点提出问题,激励和启发学生思考,引 导学生得出结论或提出看法,从而加深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获 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的教学行 为和手段。
提问: 1.是师生在课堂里互相交流的一种形式。 2.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策略。 3.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技能。
3应用性提问
这类提问是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 识或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如让学生 运用有关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等来 分析文章的有关段落、语句,或是运 用构词的知识来解释新的词语等。 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 是:应用、运用、分类、选择、举例 等。
4分析性提问
(1)要素分析;
(2)关系分析;
(3)组织原理分析:对使信息组合成整 体的组织体制、系统安排和结构联系进行 分析。
功能:
(1)获取信息 (2)引起学生注意 (3)激发学习兴趣 (4)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5)表达对学生的关心 (6)了解观点和态度 (7)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8)评估语言掌握情况 (9)鼓励学生思考问题
提问的类型
1.回忆型提问 回忆事实性问题 无法检查理解情况
2理解性提问
(1)一般理解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 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 (2)深入理解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 括段意、中心思想等; (3)对比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事件、人物、 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对比。 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用你 自己的话叙述、概括、解释、比较、对照等。
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 为什么、什么因素(2)推理想象:由已知推未知。 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 关键词是:预见、写出、如 果……会……、总结等。

提问的技能有哪些要素?

提问的技能有哪些要素?

提问技能的要素,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所必须具备的主要的成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提问,都要包含这些要素,才能够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技能的要素我们可以归纳为六个要素:核心问题,问题链,提问措词,停顿节奏,合理分配,探寻反馈。

这六个要素就是按照我们从课前准备到最后课后结束,整个这个过程提问所包含的体现主要的内容。

(一)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一节课每个教学目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提问问题设计的主线,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可能有两个或者三个,每一个教学目标就可以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如何来设计核心问题,就确定这个核心问题?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步骤:第一个确定教学目标的认知层次,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要设计到不同的认知层次,第二个根据你对目标认知层次的确定,来分析教学内容;第三个分析教学内容以后,来确定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

1.确定教学目标的认知层次2.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认知层次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选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逆向设计过程法:首先确定期望的结果——你希望学生知道、理解和能够做什么(目标认知层次的具体化)其次,确定哪些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素材3.确定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教学目标是学生要达到的最低要求,因此,教师要考虑对于每个目标,不同程度的学生该怎样来达到这些目标?需要通过几个教学活动来实现?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又是什么?这些教学活动目标要求学生进行哪个层次的认知思维?根据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分析,教师要确定每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设计每个核心问题之前,要问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解决什么教学问题?”4.确定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二>问题链所谓的问题链其实是和核心问题密切相关的,就是要根据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问题。

使所有的问题成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不同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逐步达成对核心问题的共识。

设计问题链的步骤是这样的:1.对核心问题进行分析与核心问题密切相关,是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问题,使所有问题成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不同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逐步达成对核心问题的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提问的技能提问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教学技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教学。

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探求知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一位提问高手,他使用“精神产婆术”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回答,找出学生回答中的缺陷,使其意识到自己结论的荒谬,通过再思索,最终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什么是提问技能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以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提问技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教学行为。

因此,有人称提问是教师的常规武器。

从心理学上讲,推进认识,发展思维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对认识对象发生兴趣,并产生力图了解这一对象的内在愿望——求知欲。

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在心理上产生矛盾时,就会产生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内在要求,其结果是得到一种心理满足。

求知欲的产生来自疑问。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良好方式。

二、提问技能的功能(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进入“愤、悱”状态。

(二)促进学生学习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

(三)平稳过渡每一科目的教学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相互联系,并以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

提问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稳过渡。

(四)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相互活动的有效手段。

(五)培养能力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反馈教学信息提问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

(七)管理课堂教学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

三、课堂提问的类型(一)根据对问题回答的要求不同,可把问题分为四类:1、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

代表性词语是:“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能不能?”、“会不会?”等等。

2、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

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等等。

3、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阐释。

代表性词语是:“为什么?”、“你从中能发现什么?”、“你该如何?”等等。

4、发散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

代表性词语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等等。

(二)根据布鲁姆教学提问模式,可把提问分为六类:1、识记性提问:包括判断提问和回忆提问,是考查识记能力的提问。

对于这类提问,学生只需凭记忆回答。

2、理解性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

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因此,理解性提问是较高级的提问。

3、运用性提问:教师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以达到强化记忆、透彻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

4、分析性提问:要求学生通过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原理分析,对问题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释和阐述。

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类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

5、综合性提问:综合性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教材内容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

这类提问强调对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把原先个别的、分散的内容以创造性方式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找出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新的关系,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

6、评价性提问:评价性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做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

这是一种评论性的提问,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

四、课堂提问的实施1.提问前设计问题注意:(1)问题设计的目的性。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手段,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纯粹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同时,设问还要抓住教材的关键,于重点和难点处设问,以便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2)问题的科学性。

为保证课堂提问的科学性,提问要做到:直截了当,主次分明,围绕问题,范围适中,语言规范,概念准确。

(3)启发性。

例如:“养花都需要什么条件?”这样的问题就不如改为“给你一粒花籽,为了能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你需要为它创造哪些条件呢?”回答这种问题不仅需要记忆,还需要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能力,无疑会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针对性。

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有针对性的设问要求:问题的难易要适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面向全体学生,使多数学生参与,适当兼顾“两头”,并考虑某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

问题设计的难易深浅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5)问题排列的顺序性。

即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对问题进行设计,先提认知理解性问题,然后是分析综合性问题,最后是创设评价性问题。

这样安排提问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学活动层层深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问时在方式方法上注意:(1) 措词措词是指问题设计的语言要准确、明白、简洁,问题的表述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使他们能较快地做出反应。

常有这样的情况,问题抓得很准,但文字表述上有毛病,学生听不明白,因而无从思考,失去目的性而造成胡乱猜想,必然会浪费许多时间。

(2) 突出问题中心(焦点化)所谓焦点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确定问题回答范围的大小。

回答范围大的问题,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而回答范围小的问题,指向性强,能较有效地引入一个课题或帮助学生回忆。

(3) 适当地提示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或者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有一定距离时,教师往往要对学生如何答问,从内容到方法上给以指点,使其阅读、思考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到某些方面,从而得出教师所期望的回答。

教师的这种指点是提示。

(4)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问题在全体学生中分市,以此来鼓励所有学生,使他们感到形成一个答案人人有责,而不仅仅只是几个特殊学生的事。

不仅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参与,从而诊断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查明某个学生学习的困难。

尤其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强迫性的提问也离适当的。

同时要查明不自愿应答行为的原因、学生的背景、教学内容的特点等。

教师提问时的亲切和蔼态度,有助于帮助那些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参与到讨论中来。

(5)恰当的停顿由于学生在反应和表达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有停顿。

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

停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意义。

教师提问后停顿一下,可以环顾全体学生,观察他们对提问的反应。

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

而这些反应给教师提供了信息。

停顿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停顿时间短较,表明问题简单,要求迅速做出回答;停顿时间较长,表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仔细从多方面思考。

3.提问后的评价注意: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

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反应,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分析,而这种分析判断是在转瞬间完成的。

分析学生的回答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分析学生回答的正确程度。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完全正确;基本正确;完全错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回答与预想答案有距离;回答超前,即教师计划两、三步才能达到目的,而他一步到位;学生对提问没有反应等等。

(2)分析学生回答的思路和误答的原因。

不管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应重视对学生思路的分析。

要弄清楚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在什么地方偏离了正确方向,以致离开了预想的答案;还要分析偏离正确方向的原因——或忽略了某些内容;或对某些内容理解不恰当;或没有弄清题意;或判断、推理不合逻辑等等。

只有找准了误答的原因,才会有相应正确的措施。

即使学生回答完全正确,也要分析其思路。

这样做既能帮助回答者本人明确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挖掘他的思维潜力;同时又能帮助其他学生对思维过程的了解,明确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

(3)分析个别学生的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

这种分析的目的是既要考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学生。

个别学生回答得好,那么班上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否也达到这一水平;个别学生回答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他的问题是不是班上大多数学生的问题。

只有搞清楚这些关系,才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否则,或者为了个别人的问题而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或是忽略了全体存在的问题。

总之,既要面向全体,也不能忽视个别学生。

做了以上分析后,教师应立即做出反应,或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地评价,或是对问题本身做调整,再次提问。

评价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确认,即学生的回答是可以接受的,教师要予以确认。

确认的方式有重复学生的回答内容;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转化;对回答做概括;对回答做进一步扩展;对回答思路做分析;对回答方法做出确认。

除教师确认外,还可调动学生群体,师生共同确认。

二是有分寸地肯定或否定,并予以纠正。

评价学生的回答应遵循表扬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即使是回答完全错误,也要注意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以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热情和公正,是使讨论深入下去的重要保证。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做好并不容易。

那种只会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不善于从多方面做确认的反应,缺乏思维的导向;那种语言分寸感差,肯定少否定多,不善于多角度地运用语言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这些现象应尽量避免和克服,使教师的反应更有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师生之间在心理特征、知识能力水平、生活经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距,并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