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股骨颈骨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股骨颈骨折

儿童股骨颈骨折相对少见,约占全部儿童骨折的1%。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也可见于病理骨折。

近年来,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但并发症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骺板早闭以及不愈合的发生率仍相对较高。

流行病学

相关疾病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骺板早闭、单房性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脊髓脊膜膨出、成骨不全症、股骨粗隆间骨折、关节脱位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

儿童股骨颈骨折多由严重创伤(车祸、高处摔下或从自行车跌下)造成。这种损伤机制占所有股骨颈骨折的85%~90%。大约30%的病例有伴发的严重损伤,以腹腔或盆腔内脏器的损伤以及头部损伤最常见。由于这些伴随损伤,任何股骨颈骨折都应当仔细检查。仅少部分患儿的股骨颈骨折由轻度创伤造成,常在骨折部位有原发的病理损害,如单房性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脊髓脊膜膨出以及成骨不全症。1岁以下婴儿的股骨颈骨折可由虐待导致。

病理1

股骨近端在出生时仅有一个骨骺,后来分化成两个独立的骨化中心—股骨头骨骺和转子骨骺。股骨头的二次骨化中心生后4~6个月时出现,大转子的二次骨化中心4岁左右时出现。股骨颈干角在出生时为135°,在1~3岁增加到约145°,在骨骼发育成熟后逐渐变为130°。出生时股骨的前倾角大约为30°,在骨骼发育成熟后减小到平均10.4°。转子骨骺在16~18岁闭合,股骨近端骨骺18岁左右闭合。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前股骨近端骨骺的生长紊乱可能导致股骨颈干角、前倾角的不正常以及关节转子距离变短。股骨近端骨骺的生长约占下肢长度的15%。因此,股骨近端的生长紊乱可能导致轻度的下肢长短不齐。

由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高,因而了解股骨近端的血管解剖很重要。股骨近端的血供主要来自股深动脉的两个分支,分别为旋股内侧和旋股外侧动脉,两个分支起自髂腰肌的腱性部分水平。旋股外侧动脉向后到股骨颈后方,旋股内侧动脉到股骨颈的前方。出生时,旋股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骨骺的前外侧、大转子的大部分和股骨头的前内侧。旋股内侧动脉供应骨骺的后内侧、后侧骨骺、大转子的后侧。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支在转子间线的前外侧发出分支穿入大转子的外侧和前外侧。直到5~6岁,这个分支仍供应着股骨近端骨骺前方的大部分区域。

圆韧带动脉供应股骨头内侧的一小块区域。生后血管穿过骨骺,在15~18个月时逐渐消失,没有血管通过骺板。股骨近端的主要血供来自旋股内侧动脉。该血管在髂腰肌腱的后方走行到股骨近端的内侧,位于小转子和关节囊内下方之间。它有两条主要的分支,即后下分支(沿着股骨颈后下缘走行)和后上分支(沿股骨颈的上缘走行)。

3岁时,旋股外侧动脉对股骨近端的血液供应减少。股骨近端骨骺全部血供都来自骺外侧血管,由旋股内侧动脉发出。Ogden认为后下分支和后上分支在股骨头的血供中都有重要作用。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很少在关节囊内走行,因此关节囊切开并不危害股骨头的血供。

临床类型和分类1

Delbet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将儿童股骨颈骨折分为四型

Ⅰ型(股骨头骨骺分离)是急性股骨头骨骺创伤性分离。这种损伤与Salter-Harris型骨骺损伤相似,占股骨颈的10%。此型损伤多见于幼儿(小于2岁)和5~10岁的儿童。新生儿的骨和骨骺分离,常见于臀位分娩之后,易被误诊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周之后有大量骨痂形成时才能正确认识。这种损伤通常是由严重创伤所致,如被机动车撞伤或由高处摔下,但也有报道虐待儿童导致骨折发生。60%以上的患儿有伴随损伤,骨盆骨折(常为双侧)最为多见。治疗效果不佳,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为20%~100%。

Ⅱ型(经颈型骨折)骨折通过股骨颈的中部。这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儿童股骨颈的40%~50%。该型骨折由严重的创伤所致,通常就诊时骨折已有明显移位。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股骨头坏死,文献报道可以达到50%。近年,随治疗方法的改进,如抽空关节内的血肿,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其他并发症包括骨折再移位、延迟愈合、不愈合、髋内翻畸形、骨骺早闭等。

Ⅲ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骨折通过股骨颈的基底。该型骨折发生率为25%-35%。合并股骨头坏死约为20%-25%,同损伤时骨折的移位程度有关。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位于大、小转子之间,发生率为6%-15%。此型合并股骨头坏死小于10%,预后最好。

临床表现1、3

(一)症状体征3

股骨颈骨折后髋部疼痛,髋关节任何方向的主动或被动活动都会引起局部剧烈疼痛,有时疼痛沿股内侧放射到膝部。腹股沟附近有明显压痛和纵轴叩痛,髋关节功能障碍或丧失,不能站立和行走。但部分有嵌入患者仍可短时行走和骑自行车,有移位的骨折患肢呈外旋内收缩短,髋膝关节屈曲畸形。囊内骨折受关节囊的束缚,外旋角度较小(约45°~60°)、囊外骨折则外旋角度较大(可达90°),并可扪及大粗隆上移。

(二)实验室检查

(三)其他辅助检查1

1、X线

髋部正位和侧位X线片,可确定骨折的类型、骨折线的方向、移位的程度、内翻角度、股骨头骨骺的位置。

2、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

无移位骨折或应力骨折能通过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来确认,骨扫描应在创伤后骨折部位的骨代谢增加再检查,这样可以避免假阴性的结果。

3、MRI

MRI是诊断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和应力骨折的最好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可以早期诊断、留院时间短、无放射线损害等优点。MRI的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以及水肿和出血导致的T2加权像高信号。同时,MR还可除外有无骨囊肿等病变。

诊断要点1

常在严重创伤后有髋关节的明显疼痛。病史采集应当包括受伤机制和其他部位疼痛的描述。患儿因髋部疼痛严重,可能不能准确描述其他的疼痛部位。因此,必须仔细检查以除外其他伴随损伤。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和应力骨折占大约30%,可能仅有扭伤或挫伤史,剧烈疼痛不明显。体格检查时,患肢呈外旋和轻度内收畸形,肢体有短缩。局部有压痛,在股骨颈的后方最明显。被动活动肢体明显受限,尤其屈曲、外展和内旋时。无移位的骨折,髋部检查可能体征不明显,在被动活动患肢时仅有轻度不适。

鉴别诊断3

1、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表现与股骨颈骨折大致相同,特别是和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相似。但因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肿胀明显,瘀癍广泛,且压痛多在大粗隆处,而股骨颈骨折肿胀较轻,无瘀癍或少量瘀癍,压痛多在腹股沟中点,必要时可借助X线片确诊。

2、关节脱位

髋关节是一个典型的杵臼关节,它有较深的髋臼,能容纳整个股骨头,且关节外有强大的肌群包围,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关节。髋关节一般不易发生脱位,只有在强大暴力作用下才可能发生,患者多为青壮年,髋关节前脱位因患肢明显较健肢长,很易与股骨颈骨折鉴别。髋关节后脱位大粗隆向后上移位,臀部膨隆,且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和缩短畸形,而股骨颈骨折,患肢呈屈曲,内收-外旋和缩短畸形。同时髋关节后脱位患肢缩短较股骨颈骨折为多且呈弹性固定于畸形位。

并发症及防治1

儿童股骨颈骨折并发症较高,尤其是在有移位的骨折和年龄较大的患儿。随着治疗方法和手术操作技巧的进步,每一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有减少。儿童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包括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不愈合、骨骺早闭。

1、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儿童股骨颈骨折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据报道,Ⅰ、Ⅱ、Ⅲ、Ⅳ型骨折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各自为100%、50%、25%、15%,总的发生率为4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可能是损伤当时(骨折移位)股骨头血供的破坏和髋关节内积血压迫。导致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骨折移位,还包括骨折类型如Ⅰ、Ⅱ型骨折和年龄(超过12岁)。Heiser 等报道无移位的骨折100%预后好,而移位骨折仅有50%。Porringer等报道青少年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30%,而小于12岁的儿童仅有19%。近年,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关节切开减压可以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Cheng等报道10例有移位骨折的患儿(平均12.9岁),7例做了针刺抽吸减压和闭合复位内固定;3例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在平均长达4.6年的随访中没有合并股骨头坏死。Ng和Cole回顾总结了文献并得出这样的结论:髋关节减压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尤其是对Ⅱ、Ⅲ型骨折。因此,作者建议在复位和内固定之后使用18号针经内收肌腱下穿刺减压,以减少骨折血肿的再聚集。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可能在早期出现,主诉为腹股沟区疼痛。X线表现可在伤后2个月就出现,但多在受伤后1年有明显变化。股骨头坏死的X线表现为股骨头骨质减少,之后有硬化,并常常有塌陷和畸形。MRI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最敏感方法,并可明确股骨头和颈受累的程度。同位素骨扫描表现为股骨头和(或)颈部低摄取,在用不锈钢材料固定的髋关节(不能行MRI检查)很有价值。

Ratliff描述了三种形式的股骨头坏死、Ⅰ型是严重广泛的坏死,全部股骨头和近端股骨颈均受累。股骨头坏死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塌陷,从节段性坏死的轻度塌陷到完全的塌陷和半脱位。此型最常见,占50%以上,预后最差。

Ⅱ型股骨头坏死的特点是从股骨颈骨折线到骺板的硬化,但股骨头不受累。Ⅱ型约占25%,预后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