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

合集下载

静待花开时,我们在等什么

静待花开时,我们在等什么

卷*****************首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写了一本书《园丁与木匠》,呼应了我们文化里把孩子比作祖国的花朵,而教师和家长是园丁的隐喻。

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把孩子当作木头,制作成桌椅;我们则期待自己像园丁那样,根据不同花朵的特性去培育,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在面对诸多“别人家的孩子”以及剧场效应下,我们不可避免地被全民焦虑的时代所挟持。

这时候,静待花开更显弥足珍贵。

静待花开时,我们在等什么?如果我们还是期待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来开花,可能我们依旧没有跳出木匠思维。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种子,可能永远不开花,它本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还有一些植物,最初的生命是向下生长,不发芽不冒尖,如竹子。

真正静待的前提是接纳孩子,接纳他的独特或平凡。

每一棵草都有权利向往春天。

让我们怀着对孩子及其童年的珍视和尊重,观察眼前这个孩子,了解并理解他的个性、优缺点,提供丰富、积极、及时的回应。

孩子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需要风,也需要几只“害虫”。

静待的背后还需要默默耕耘,支持和引导孩子,这些都需要智慧。

现代社会,我们时常被裹挟,时常催促孩子,你怎么这么慢,你怎么还没有学会,你怎么还不“开花”……如果我们的期待和爱成为压力而不是动力,我们就可能不自觉地拔苗助长,我们以为在施肥,但可能施的是抑制剂。

当然,孩子与花朵仍是不同的。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甚至巧思,他不是一棵不动的植物,也不会乖乖等你修剪,甚至他会跳出你的盆,打碎你的盆……这也恰恰是我们需要静待的原因,每个孩子都充满无限可能性,不是我们可以定义和限定的,让他们自由地成为自己吧。

静待花开时,我们在等什么文/苏雪云父母孩子2021.4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家庭教育——家长如何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家庭教育——家长如何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家长如何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又与大家在寒假生活半月谈见面了。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家长如何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首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性格活泼,目光所及都是阳光在跳舞、树叶在歌唱,世间万物就像是万花筒在他的眼前炸开了花;他擅长于绘画,更确切地讲,他颇具绘画天赋,挥毫间完成的作品赢得了所有人的喝彩。

这是不是各位家长理想中的又可爱又优秀的孩子?与此同时,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生性好动,目光总是流连在教室外的花草飞鸟上,窗外的世界远比教室内的知识更能够吸引他,他脑子里充满各种令人咋舌的鬼点子,他告诉你,字母在跳舞,书本在漂浮,他的成绩排在班上倒数第一;听到这儿,这是不是所有家长都为之头疼的小捣蛋鬼?如果这时候,我告诉您,以上两个孩子是同一人,您一定会大为吃惊:一个完美的孩子怎会是一个调皮捣蛋鬼?这位男孩正是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的男主:伊桑。

影片中的伊桑患有阅读障碍症,在父母亲的不理解和指责中越发否定自我,继而封闭内心,他的生活被蒙上了一层雾霾,即使他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也无法从紧密的暗沉中刺出属于自己的光。

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何我们会对一个孩子做出两种完全相悖的评价?什么叫做完美?完美的标准是谁来设定的?怎样的孩子才能称得上完美?或许有人会说,电影的情节为了跌宕起伏而故设冲突,现实世界中没有这样既完美又不完美的孩子。

那么让我们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来,分享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

有位高二学生小A突然不愿意到校上学,大家都很吃惊,因为小A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完美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上游,自律自强,与人和善。

与其家长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了其内心深深的焦虑:我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这个样子”,顾名思义,已经不再符合家长心目中的孩子应该有的完美人设。

经过深入交流,我们得知,小A从小到大就没让父母烦过神,所有其他孩子身上出现过的叛逆好斗、过密交往、学业波动等等都不曾在他身上出现过。

第3课《接纳自我》教案

第3课《接纳自我》教案

第三课《接纳自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知道什么是情绪。

2、自我了解是一个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的感受和看法。

3、自我肯定则是在了解自己后,能够接纳自己,并且乐于做自己。

4、一个肯定自我价值的人,比较容易建立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力。

5、挖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自我形象,并学习尊重以及欣赏别人。

教学重难点:对自我的情绪管理教学步骤:(与读书同时进行)一、精致地描述情绪的表现,比如“快乐”时我蹦呀蹦!“悲伤”“我好想哭哦,一直哭一直哭......”;“生气”时“我的肚子里象装着一个大火球,”;我很善良,“我对一切都很友好”。

诉说孩子的苦恼,比如:孩子做事常常不小心,走在平路上会摔一跤,穿衣服不分正反;有的孩子在群体里有不相容的情况,表现出一些攻击行为;有的孩子做事情缺少自信、往往会有受挫感;有的孩子注意力与多数孩子相比,显得发展缓慢;还有的孩子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与他人交流……二、怎样处理这些情绪:“快乐”时与人分享,“和朋友们一起玩”,“和奶奶一起烤出香喷喷的小饼”;而“悲伤”时“找个朋友说说话”,“我会去大浴缸里洗最喜欢的泡泡浴”;生气时“来一次深呼吸”;我的善良就是“我愿意做点什么,我原野帮助妈妈打扫房间”,“在好朋友伤心的时候,给他一个大大的暖暖的拥抱”。

三、通过阅读书籍,帮助孩子了解了他们常常会出现的情绪:快乐、激动、失望、窘迫、生气、悲伤、嫉妒、孤独……通过美丽的图画书告诉孩子们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体会正向的情绪,舒缓不良的情绪,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我意识,让孩子们减少压力,释放自我;同情他人,乐于倾听。

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从孩子的角度帮助他们充分认识、体验、接纳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五、每个孩子总是在不断探索中发现周围的世界,发现自我并逐渐长大成熟。

六、总结:在心理学上,这种对情绪的认识、评价和协调管理能力被称为“情商”(EQ)。

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曾认为,人们首先要认识EQ的重要性,“EQ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15-6-1-接纳孩子平庸的暖心句子

15-6-1-接纳孩子平庸的暖心句子

接纳孩子平庸的暖心句子
1.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呀,平庸又怎样呢?就像那路边的小花,不也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吗?比如咱孩子,虽然成绩一般,但他心地善良啊,这比啥都重要!
2. 咱得接受孩子的平凡呀,难道非要他们都成为人中龙凤吗?就像那夜空的星星,有亮的有暗的,不都在闪耀吗?咱孩子有他自己的节奏,咱就耐心陪着呗!
3. 孩子平庸咋啦?这世界不就是由大多数平凡人组成的嘛!就好比那大海里的水滴,每一滴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呀!咱孩子也一样,他的快乐和成长才是最珍贵的!
4. 别老想着孩子得多么出众呀,接纳他们的平庸才是真爱呢!你看那森林里的树木,有高有矮,不都好好活着嘛!咱孩子也会找到属于他的路!
5. 为啥不能坦然面对孩子的平庸呢?这就像那四季更替,各有各的美好呀!咱孩子虽然不是学霸,但他对画画有热情,这就是他的闪光点啊!
6. 非要孩子出类拔萃才行吗?平庸也有平庸的幸福呀!就像那田野里的小草,默默生长也很可爱呀!咱孩子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7. 接纳孩子的平庸不丢人呀,难道大家都得活成一个样吗?就如同那各种鸟儿,各有各的姿态呀!咱孩子有他的兴趣爱好,这多好!
8. 别逼孩子去追求不平凡啦,平庸也是一种恩赐呢!好比那平凡的日
子,也有温暖的时刻呀!咱孩子的陪伴就是最美好的礼物!
9. 承认孩子平庸很难吗?这就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样呀!就像那普通的石头,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呀!咱孩子的善良就是他最耀眼的光芒!
10. 接纳孩子的平庸吧,这是对他们最大的爱呀!就好像那平凡的生活,也充满了爱与希望呀!咱孩子就是咱生活中的小确幸!
我的观点结论: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价值和道路,平庸并不意味着没有幸福和成功,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接纳,让他们自由地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接纳自己:主题教案分享

幼儿园接纳自己:主题教案分享

知识文章:幼儿园接纳自己:主题教案共享1. 引言在幼儿园中,接纳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共享一个针对幼儿园的主题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接纳自己。

2. 主题教案:幼儿园接纳自己(1)目标: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2)教学内容:a. 了解自己:通过绘画、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优点和喜欢的事物。

b. 接纳自己:借助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c. 积极表达: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自信。

3. 教学活动示例(1)认识自己的活动: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全身像,用绘画展示的方式,了解每个人的外貌特征和身体特点。

(2)接纳自己的故事共享:老师讲述一些关于自信和接纳自己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共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3)积极共享小组讨论:分成小组,鼓励孩子们讨论自己的喜好和梦想,并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总结通过这个主题教案,我们帮助幼儿建立了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学会了接纳自己并更加积极地与他人交流。

这些都是幼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素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健康人格和积极心态。

通过这个主题教案,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认识自己,还学会了接纳自己,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认为这种主题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关注幼儿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关爱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家长的感悟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家长的感悟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家长的感悟1. 咱当家长的得明白,孩子可不是完美的小天使,他们会犯错,会有小脾气。

就像那小树苗,哪能一下子就笔直挺拔呀!我家孩子上次把碗给打碎了,哎呀,我当时就想发火,可后来一想,我小时候不也这样嘛。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就是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呀!2. 你说孩子要是啥都完美了,那还是孩子吗?他们就是在不完美中一点点学习和进步的呀!就好比学走路,哪有不摔跤就会走的呢。

我儿子学骑车的时候总是摔倒,我要是不接纳他的不完美,一味责怪,他还能有勇气继续吗?3. 咱不能总拿别人家孩子的完美来要求自己家孩子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那花园里的花朵,各有各的美。

我女儿数学不太好,但她画画很棒啊,我为啥要因为数学去否定她呢?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才能看到他们真正的闪光点呀!4. 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吗?那我们为啥不能宽容对待孩子呢?上次我家孩子考试没考好,哭着回来,我抱着他说没关系,咱下次努力。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是给他们爱和鼓励呀!5. 孩子的不完美其实也是他们可爱的地方呀!他们偶尔的倔强、调皮,不正是童年的色彩吗?我外甥有次非要穿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出门,大家都笑了,可这就是孩子呀!接纳他们的不完美,就是享受他们的童真呀!6. 要是孩子处处完美,那多无趣呀!他们的不完美才让生活充满惊喜和挑战呢。

我女儿有次自己做了个歪歪扭扭的蛋糕给我,我感动得不行,这就是她不完美却珍贵的心意呀!7. 不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那不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吗?孩子就是在成长中不断变好的呀!我邻居总是对孩子很苛刻,孩子都变得不自信了,多可怜呀。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就是给他们快乐的源泉呀!8. 孩子的不完美也是他们需要我们的地方呀!就像那小帆船需要港湾。

我儿子每次犯错后那小心翼翼的眼神,真让我心疼,我要让他知道我接纳他的一切呀!9. 咱可别因为孩子的不完美就着急上火,那多不值得呀!他们会慢慢进步的。

我家孩子以前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现在都能大大方方表演了,这都是因为我接纳了他呀!10.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就是爱他们本来的样子呀!这很难做到吗?我朋友总是抱怨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我就想问她,你自己就完美吗?别对孩子那么苛刻呀!我的观点结论: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是家长必须要学会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爱和宽容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也能收获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什么叫自我接纳以及自我接纳的方法

什么叫自我接纳以及自我接纳的方法

什么叫接纳自己以及自我接纳的方法自我接纳,这个词早已不陌生。

很多人都听说过它,有人正在为了践行它而经历内心的波折,有人正困惑于“自我接纳是不是放任自己”,还有人在苦苦寻找自我接纳的方法——对探索自我有追求的人们常常问:我知道要自我接纳,可是要如何才能做到自我接纳呢?有什么方法吗?自我接纳的力量自我接纳的人,喜欢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自己足够的接纳,他接纳自己的所有,接纳自己的身体,接纳自己的灵魂,接纳与他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正是这种对自己的无条件接纳,使我们迸发出令人吃惊的人格魅力,激励了在痛苦和黑暗中迷茫的自己。

什么是自我接纳?“自我接纳”是:“对自己一切特征的接受”。

“自我接纳”不是对自己的放任,而是对自己的负责。

自我接纳的目的是让自己正视并拥抱真实的自己,去进一步完善自己。

不能自我接纳或不能完全自我接纳的人,常常也无法体验到充分的幸福感和成功感。

因为不能自我接纳会导致深深的自卑感,无论他们在客观上显得多么的优秀多么的成功,都是如此。

那些明明脸蛋漂亮身材修长的女孩却总是想去整容,那些明明已在大企业身居要职收入不菲的男人却依然感到低微渺小,都是不能自我接纳所致,而不是他们不识好歹。

人们越是感到社会不够接纳自己,负面情绪就越严重,幸福感越降低。

当人们感到社会不接纳自己时,那往往是他不能自我接纳的外化,即所谓的“自我证实”。

比如一个自认为是失败者的人,在开始做某事之前就总是担心自己将再次失败,并由这种担心发展出焦虑的情绪来,众所周知的是焦虑之下人最容易犯错,于是他一次次地证明了自己是失败者。

以此类推,可以想见,一个总是担心周围人不欢迎自己的人,由于过多在意周围人的反应而显得紧张不安,或太希望被人喜欢而显得曲意逢迎,或总是释放类似“我是不受欢迎的人”的信息而被别人的潜意识接收到,最后别人真的就不喜欢他了。

此外,当一个人自我接纳程度不足够时,他将花费更多的精力用于处理内心的纠结,从而影响他在社会竞争中的发挥,在获取物质财富、情感关系和个人成就方面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个人读接纳孩子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个人读接纳孩子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个人读接纳孩子心得体会范文5篇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

明确的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论,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在暑假里,我读了小巫的《接纳孩子》,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案,针对家长常犯的急躁、焦虑情绪,结合家长提问最多的儿童安全感、自主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以及性意识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劝解。

虽说《接纳孩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具有启发意义!在这里,我谈一谈读了这本书之后一些浅薄的感受!一、接纳并尊重孩子的天性我们接触到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年龄段、有着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个性千差万别!作为老师就要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接纳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一方面我们要用欣赏得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宝贝都有他们的可爱之处,我们要以发现“美”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够让孩子的不足遮住我们的眼光,只见沙子不见金子!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孩子的“错误”。

据书本所说,孩子“黏人”、不听话、发脾气、贪玩、“自私”、“没规矩”等等表现其实都是对外界环境做出的正常反应,都有其合理性,我们要学会去接纳孩子的各种表现,宽容孩子的过错,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特别是宣泄坏情绪、鼓励孩子说出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问题。

二、鼓励孩子孩子做的事都是凭着天性出发,但孩子们都有显示自己特长的性格,喜欢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更喜欢家长和老师少批评自己。

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把表扬和批评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他们自然向上的心理特点,培养出孩子自信、自强的性格特点。

比如:孩子表现好的事情给予她表扬,做错事的时候就鼓励他扬长避短。

用鼓励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这本书中有很多是面对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对我们有帮助的经验,也可以通过案例更好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句理解接纳孩子情绪的话

三句理解接纳孩子情绪的话

三句理解接纳孩子情绪的话孩子的情绪真是一个小宇宙,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看着他们的小脸蛋上挂着笑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闪闪发光;但突然之间,哭声、尖叫声又能把这个小宇宙搅得天翻地覆。

这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真是要好好动动脑筋,想想该怎么接纳他们的情绪。

毕竟,情绪这东西就像天气,有阴有晴,谁也没法预测。

我们不能让孩子觉得他们的情绪是个禁忌,反而要让他们知道,哎,这很正常呀。

听他们说话,别急着打断。

孩子们只需要一个倾诉的机会,哪怕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也要认真听,像个好朋友那样。

听着听着,发现他们其实在说的就是“我很烦”、“我不喜欢”这些简单明了的心情。

我们可以蹲下来,跟他们平视,轻声说:“哦,听起来你真的很生气啊。

”孩子们的情绪就像小溪水,流动而又真实。

他们需要知道,你在这儿,愿意和他们一起经历这一切。

然后,我们还得告诉他们,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

今天你可能特别开心,明天就可能因为一根小棍子而郁闷,没关系,这就是生活。

我们可以这样说:“哎呀,生气的时候,有时候就像小龙虾翻了个身,翻来翻去就是不愿意。

可你知道吗?翻一翻,还是能回到正常的!”这样的话,不仅幽默,孩子们也会觉得你懂他们的感受。

毕竟,谁能不在生活的洪流中跌倒几次呢?关键是我们要教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才是勇敢的小战士。

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用简单的方式表达情绪。

比如说,画画、唱歌、跳舞,这些都是好主意。

给孩子提供一个释放情绪的渠道,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我们可以说:“如果你觉得生气,那就拿起画笔,画个大大的‘生气’脸!或者编个小故事,把这些烦心事都写出来,看看是不是好玩得很。

”孩子们一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毕竟谁不喜欢有趣的事情呢?这也让他们知道,哎,原来情绪是可以被表达的,不用憋在心里。

处理情绪的时候,别忘了幽默感的重要性。

面对孩子的哭闹,有时候我们也要来点搞笑的。

可以试着模仿他们的哭声,或者用夸张的动作让他们哈哈大笑。

比如说:“哇,你这是在练习外星人的语言吗?来,跟我一起学!”这样的互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甚至会忘记刚才的烦恼。

儿童叛逆心理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儿童叛逆心理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关于孩子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而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这不完全是坏事。

最起码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主体意识增强了。

然而,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却变得非常的着急和不知所措。

的确,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困扰着孩子自己,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我们每个人都总在矛盾中生活,谁也摆脱不掉矛盾。

我们只能正视它,解决它。

我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或许对需要帮助的家长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叛逆心理的成因分析叛逆心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它是孩子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产生反抗的心理。

也就是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

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你让我信这,我偏信那;叛逆心理的显著标志就是对所有的问题回答都是否定回答,其本质就是要摆脱一切干扰甚至帮助,来寻求人格的自我独立,是强烈要求成熟的心理能量的增长,是一件好的事情,无须恐慌,正确的引导会造就一个人才,错误的压迫会毁灭一个人。

那么叛逆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叛逆心理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

只是我们父母没有发现并及时进行引导罢了。

直到孩子发展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方感事情的严重,弄得家长们是措手不及。

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了他们自己不同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

如果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逆反心理的形成,与青春期家长与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直接的关系。

如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某些事物被禁止,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处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讽刺、挖苦、体罚等,都会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当青少年找不到良策去排解这种不断积蓄的压力时便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他们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的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

钱志亮了解生命接纳儿童心得

钱志亮了解生命接纳儿童心得

钱志亮了解生命接纳儿童心得假期我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聆听了全国教育名家钱志亮的讲座,让我重新思考了师生关系。

虽然这个话题已是老生常谈,但听过专家的讲座后我却感到“常谈常新”。

我觉得要解放学生个性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如果像钱教授讲的敬畏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珍惜每一个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赏识他们每一个优点、宽容他们的每一个缺点,孩子们一定会更加亲师、敬师、爱师、信师。

这种爱的宽松必定会影响孩子心灵的成长。

体会之一:要有爱生心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希望。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而我们的学生,则是这“人”之中“最脆弱”的脆弱者。

所以我们要关爱学生,关爱一切学生。

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是一种“大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教师的神圣也正在这里。

教师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教育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中渐渐长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能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如何热爱儿童。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相对于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真诚、和谐,教师所有的教育技巧都显得那么苍白和脆弱。

宽容和爱,才是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爱的表达应该既是无微不至的、真诚的,又是不由自主的。

当我们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需要倾注自己的情感与爱心时,把学生的快乐成长当作自己的幸福时,那么我们便会把对学生的关怀当作自己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就会把每一颗心灵作为自己思考、研究、倾听和欣赏的对象,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学生需要在爱的沐浴中成长,在爱的体验中体会到尊重、信任、理解、关爱、宽容、友善,得到激励与感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丰富的情感体验。

爱生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可以成为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钥匙,点燃学生心灵的一堆火焰。

教师愈热爱学生,愈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师生间的真挚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如何教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

如何教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

如何教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沟通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教会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是他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同学,良好的沟通能力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以及处理各种关系。

本文将探讨一些教导孩子有效沟通技巧的方法。

一、倾听的重要性在教育孩子沟通技巧时,首先要强调的是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只有通过倾听,孩子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为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引导:1. 起身示范: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来教导孩子如何倾听。

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保持专注,用心聆听孩子的话语,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2. 帮助孩子发展专注力:专注是倾听的重要前提。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并告诉他们专注的重要性。

3. 鼓励孩子提问:提问是倾听与主动参与的重要手段。

鼓励孩子主动提问,帮助他们理解对方的意思,并加深对话的交流。

二、表达的艺术除了倾听,表达也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表达,孩子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使他人更好地理解他们。

以下是一些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方法:1. 鼓励孩子讲故事:讲故事是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去叙述经历或感受,同时家长可以适时提供一些合理的问题,帮助孩子提高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思维。

2. 角色扮演: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语言能力,还可以学习倾听和回应他人的技巧。

3. 创设情境:创设各种情境并引导孩子进行表达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或写作,并对他们的表达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尊重与包容尊重和包容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石,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沟通技巧的关键。

在教导孩子沟通技巧时,家长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接纳孩子的情绪:沟通过程中,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各种情绪,包括愤怒、沮丧、兴奋等。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平时作业二1【简答题】.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

(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

(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

(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2【简答题】.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1)食物喂养(2)生活起居(3)卫生护理(4)疾病防治3【简答题】.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4【简答题】.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1)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的运用感官和发展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2) 教育任务:身体发展的任务:身体健康,情绪安定、愉快;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了解必要的安全自护常识;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认知发展的任务: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孩子是天地间最可爱的小天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下面将从理解孩子个性的重要性、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的方法以及提高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能力等方面,分享一些关于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的宝贵经验。

理解孩子个性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特点。

理解孩子个性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通过理解并接纳孩子的个性,父母能够更好地与孩子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关系。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接纳和认可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并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最后,理解孩子个性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引导孩子发展和成长。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兴趣,只有了解孩子的个性,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孩子的教育与培养。

接纳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的方法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

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其次,要学会积极的表达和赞赏。

当孩子做出一些积极的表现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价值。

同时,也要学会宽容和包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或者有一些不成熟的行为,此时我们应该宽容地接纳他们,并教导他们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最后,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无论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什么,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有信心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提高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也是接纳孩子个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能力,首先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时间。

我们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

其次,要注重倾听。

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如何指导孩子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它反映了我们对环境和事件的感受和反应。

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是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的基石,它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并以积极、健康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一、认识情绪:打开情绪的宝盒1. 为情绪贴上标签:孩子在最初可能无法清楚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自身的情绪变化,例如:“你看起来有些气恼,发生了什么事?”,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2. 建立情绪认知库:通过图画、故事、游戏等,向孩子介绍常见的情绪,例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指导孩子描述每种情绪的特点,包括它在身体上的表现,以及脸部表情、肢体语言等。

3. 记录情绪的轨迹:鼓励孩子记录一天的情绪变化,并尝试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这也有助于孩子了解不同情绪之间的关联,以及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二、接纳情绪:尊重情绪,拥抱感受1. 肯定情绪的价值:告诉孩子,所有情绪都是正常的,没有好坏之分。

即使是负面情绪也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自身需求。

2. 不压抑情绪,不逃避情绪:帮助和鼓励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或逃避。

允许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光明正大地表达情绪,例如痛哭、发泄。

3. 理解情绪的短暂性:情绪是暂时的,不会永远持续。

当孩子陷入负面情绪时,帮助孩子认识到情绪是暂时的,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褪散。

鼓励他们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沦于情绪。

三、调节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技能1. 深呼吸技巧:教孩子简单的深呼吸技巧,帮助他们在情绪激动时放松身心,平复情绪。

2. 正向思维: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 转移注意力:引导孩子参与有趣的活动,比如阅读、运动、绘画等,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中转移出来。

四、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成为孩子情绪接受的港湾1. 家长情绪示范:家长要积极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向孩子展示如何有效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亲子关系接纳孩子的句子

亲子关系接纳孩子的句子

亲子关系接纳孩子的句子
1. 接纳孩子,不就是让他们做最真实的自己吗?就像那自由自在的小鸟,在天空中尽情翱翔。

想想看,当孩子兴致勃勃地给你展示他那有些笨拙的画作时,你是不是该满心欢喜地欣赏,而不是挑三拣四呀!
2. 亲子关系里接纳孩子难道不是非常重要的吗?这就好比给种子提供适宜的土壤让它茁壮成长呀!当孩子哭着跑过来找你倾诉委屈时,你是不是得张开双臂拥抱他,告诉他你懂他呀!
3. 接纳孩子不就是爱他们本来的样子吗?就像太阳无条件地照耀大地。

有一次孩子犯错了,战战兢兢地看你,你是不是该温和地对他说没关系,而不是一味地责骂呢?
4. 接纳孩子不就是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吗?如同树根稳稳地扎根于地下。

看到孩子想尝试新事物时,你是不是该鼓励他大胆去做呀,而不是泼冷水说不行呢!
5. 接纳孩子不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吗?恰似大海包容万物。

当孩子说他想学吉他而不是你希望的钢琴时,你是不是应该尊重他,而不是强行要求呢!
6. 接纳孩子就是要理解他们呀,这不就是帮他们搭起通往快乐的桥梁吗?孩子闹情绪不肯吃饭时,你难道不该耐心询问而不是不耐烦地呵斥吗?
7. 接纳孩子不就是陪着他们一起成长吗?仿佛星星一直陪伴着月亮。

孩子比赛失利了,灰心丧气,你是不是要给他加油打气,告诉他下次一定行呀!
8. 接纳孩子不就是接受他们的不完美吗?犹如大地承载万物的各种形态。

当孩子偶尔调皮捣蛋时,你是不是不该大发雷霆,而是笑着引导他们呀!
9. 接纳孩子是多么重要啊!这是亲子关系的基石呀!所以当孩子有奇思妙想时,我们要热烈回应,而不是冷漠对待,对吧?
我的观点结论:接纳孩子就是要从心底尊重、理解、爱护他们,让他们在充满爱的氛围中自由成长,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小学生如何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

小学生如何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

小学生如何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培养自信、积极表达四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如何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

一、认识自己在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之前,小学生需要先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接受这些特点。

孩子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认识自己,比如进行自我反思、参加集体活动、与他人交流等。

通过这些方式,他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运动、艺术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形成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二、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是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的基础。

小学生需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不同之处并不意味着不好或低人一等。

同时,他们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接受这些不足。

家长和老师在这个阶段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不要过分苛求自己,而是鼓励他们努力改进自己。

三、培养自信培养自信是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增加自信心。

例如,多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成果,表扬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进步等。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夸奖孩子们付出努力的行为,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

通过这些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小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增强,从而更好地接纳自己。

四、积极表达积极表达是小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孩子们可以通过演讲、义卖、参加文艺汇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同时,他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需求。

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不抑制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总之,小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培养自信和积极表达,他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接纳能力,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我一直非常欣赏契诃夫戏剧作品中的“生活流”。

生活表面上拉拉杂杂,日复一日,但平静重复的日常之下却蕴藏着巨大的洪流。

我生性敏感,对这洪流倍感敬畏,因此我虽不是信徒,却很虔诚。

比如对待孩子,我一直在努力做个好妈妈。

三年多的亲身体验,令我一次次打破自己的既定观念,使亲子教育这几个字渐渐指向了我自己。

尽管我也能举出很多自己干得漂亮的细节,但如今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我却想说,过去的自己仿佛包裹着一层层由焦虑、虚荣、自卑、控制欲、逆反心共同浇筑成的坚硬外壳,而当我做妈妈三年之后,才开始亲手拎起锤头,努力地砸向自己……听起来不那么愉快,但我知道这是重生般的幸运。

所以,我今年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努力与自己坦诚相见。

而这要从我和两岁多的女儿之间爆发的几次冲突说起。

2014年初,我和两岁半的女儿之间频繁地爆发着冲突,印象很深的有两次。

一次是洗澡的时候,我要先进行A后进行B,而她想要的顺序和我相反。

我讲了几次道理后她依然坚持先做B后做A。

我火了,大声问她:“你能不能听懂我说话!”那是个神奇的瞬间,就在我吼出这句话的同时,内心有一个声音问我:“那你能不能听懂她说话?!”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在控制她,她的顺序虽不科学,但并不涉及原则问题,依了她也不会怎样。

洗完澡她哭得非常伤心,我抱着她也哭了。

我想,很多时候我所谓的有效沟通,是以她听了我的话为判断标准的——我说了她听了,就是沟通成功,我说了她没听,就是无效沟通。

多么霸道的想法!第二次,因为她大冬天频繁赤脚踩在地板上,我多次劝阻无效,怕她受凉,就想把她抱到床上去,她在挣扎中狠狠地撞到了我的下巴,那一撞,不但下巴疼,理智也被撞碎了,委屈愤怒喷薄而出,我抓起她狠狠地丢在床上,心里却是无限凄凉。

一直以来,我都很排斥长辈们苦口婆心地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可是我现在又在重走老路,做着为了女儿好的事,却因不被领情而伤心(起止是不领情,简直就是招来女儿的反感)。

我为什么辛辛苦苦付出却走上了怨妇之路?我的问题出在哪?我想还是在控制——无意识、不自觉的控制,打着“为了你好”的幌子控制孩子(表面是爱,实质是控制),控制不成便觉得失败、被辜负、委屈、愤怒,我这个妈妈看上去很辛苦,一心为孩子,实际上很多时候都只是在无效地消耗自己而已。

为什么我总是无意识的控制她?我读了那么多教育名著,却在女儿两岁之后,依然会在第一时间应激反应一般的选择控制她。

“她不按我说的做我担心她会怎样怎样”,这个未知的“怎样”仿佛可以摧毁一切的预言,令我焦虑,令我不自觉地要“为她好”,不自觉地以此为由去控制她,强迫她。

我很少完整的想过,那个“怎样”真的发生会带来什么后果,其实大部分时候,不过是一场感冒,一点小伤,一次批评,又能怎样呢?再继续追问,要应付感冒、小伤以及批评,需要付出心力、体力、时间,可能还要被埋怨没有用心带孩子,这些是与孩子无关的另外一层焦虑——疲惫、对负面评价的在意。

我想是我自己被这并不清晰的未知搞得失控了。

我自己是失控的,才会通过控制外界来寻求平衡。

就像一个溺水的人会本能地抓住身边另一个人来求生一样。

而起初我在控制她时,认为这是在管教,后来我感觉这种管教也很像是发泄。

究竟是以负面的形式管教,还是以管教的名义发泄,连我自己也搞不清了。

每次“管教”之后,我都会隐隐感到这是有问题的——她迟早有一天会不吃这套。

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相当一部分时候,我冲她发脾气,是因为我累了。

但我却连跟家人争取一些休息时间的沟通能力都不具备。

我总是忍,然后爆发,如此循环。

我相信科学的人际关系法则是普遍适用的,这世界上不存在只跟儿女相处和谐的父母,与成人沟通有碍,迟早也会与儿女沟通不畅。

而这种忍耐、爆发、控制欲等等混乱状况的根本,在于和孩子(也可以说是和任何人)之间界限不清,以至于并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尊重。

在怀孕之前我就开始读育儿书,有些当时读来觉得难以做到的事,做了妈妈后大都做到了,而当初觉得最浅显的道理,却在当妈妈快三年的时候,才发现如此之难。

比如,尊重和界限。

在被她撞痛的那个晚上,我在黑暗中思考了很久,我突然不再热衷于那些看起来充满智慧的育儿方法了,当缺乏尊重时,再智慧的方法也不过是为了帮助自己控制孩子,而尊重存在时,用什么方法都不重要,得到尊重的孩子一定会成长得不错。

更何况,任何方法都会有不奏效的时候。

而如何理清我和女儿之间的界限,做到互相尊重,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我想,要理清界限,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从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认识自己的内心开始。

于是,就在2014年初,我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计划:这一年,我要认真的关注自己的内心、情绪、界限,把关注的焦点从女儿身上转移到我自己身上。

但那一刻,我并不清楚这么做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变化。

主要来讲,这一年我做了两件事。

一是留意自己负面的言行,二是每次做错什么事,比如发了脾气之后,我不再盲目自责,而是跟自己进行一些列的自问自答。

我发现,当女儿两岁多以后,随着她的自我意识和行动力的增强,我渐渐抛却了许多宽容和接纳,每天都会无意识地说出很多很多负面的话。

我会对她说:你看,都是你……你看!我说不要这样吧!你就是不听……快点!听到没有……我也会用赌气一样的语气对她的坚持表示同意,以至于她迫于我的情绪的压力而哭着服从我……我在不断地催促、埋怨、强迫、威胁……一点点蚕食她内心的阳光。

客观来说,有些错误的出现,不能都怪她,但我却仗着自己是大人,第一时间全部埋怨到她身上,我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一直非常害怕被否定被埋怨,但当有一个比我弱的人出现时,我就变成了我害怕的那种人。

就像压抑许久的一种宣泄,这是我对于自己失控的另一部分。

因为害怕被否定和埋怨,所以会努力做到更好,而这个“做到更好”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少受一些埋怨,多得一些肯定。

而我为什么这么希望被肯定呢?因为无力自我肯定吧,我一直难以拥有稳定合理的自我认知,因此也没有自信,不喜欢当下的自己,情绪一直在外界的肯定或否定中摇摆不定,要么就是处在等待被评价的惶恐之中。

我遇到过很多带孩子的大人,他们经常在第一时间指责自己的孩子不懂事、没礼貌,他们急于在外人面前表白自己的态度,以力争让对方相信,孩子眼下的某个行为可不是我教的,他不懂事,我还是懂事的。

没错,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直觉性的选择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无法忠实于自己,更别提在尴尬的时候保护孩子。

第一时间选择在意别人的人,无力定义自己,无力关爱自己。

曾经有一段时间工作很忙,最忙的时候,我忍着不去厕所,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吃饭,我发现,在很多情境下,我都能看到在内心的排序中,自己并不重要。

而当我发现在如此忙碌之中,别人却并没有像我一样付出,为此打破生活规律时,我便心生怨怼,牢骚满腹——这就是我的逻辑。

这不是无私,不是敬业,这是另外一种界限不清的表现。

后来我常想,拜托自己,自私点,爱自己吧。

不要搞得好像全世界都欠了自己一样。

有一些事并没有爆发大的冲突,但也值得借以自察。

有一次,女儿哭着要求我下班去幼儿园接她。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如果她一哭我就答应了她,那以后她天天哭,我就得天天去接她么?所以我平静地拒绝了她,她哭啊哭,直到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看起来我对她的负面情绪给予了充分的接纳,但后来我还是问自己,她哭得那么伤心,而我的第一反应却是戒备、不信任。

这是何故?戒备和不信任割断了我对她内心需求的感受能力,阻碍了我们之间爱的自然流动。

我看到了内心常态化了的焦虑,莫名焦虑。

特别巧的是,第二天她又哭着要求我去接她,这回我决定放松自己,选择相信她的眼泪,相信她真得需要妈妈接她一次,便答应了她。

事实上,她并没有在此后天天哭着要求我去接她,而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提过这样的要求。

后来我想,这种警惕心应该算是伪理智吧,貌似理性,实则还是焦虑在作怪,我处在对失控的恐惧中。

焦虑有时令我无力感受女儿的心。

还有一次,我让女儿收拾她的玩具,她收拾到一半嫌麻烦,就不再收拾了。

我心浮气躁的鼓励了她一阵,等了她一阵,她还是不收拾,然后我就开始威胁她,如果不收拾,我就把乱着的玩具都扔了,并真的开始做扔的动作。

她害怕了,哭着继续收拾完了所有的玩具。

事后我一方面想,总有一天,她会不惧威胁。

另一方面,我问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再等等她?为什么不能相信她可以平复自己?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接纳她的畏难?因为我很担心她真的不再收拾了,收拾玩具的习惯难以养成了,其他事她也不再听我的了……我还是在害怕失控,于是我就用强硬的情绪去控制她。

因为女儿,我还空前的触到了自己孤独而欲求不满的内在。

这事在人格完善的人看来简直就是个笑话,那只是因为她分别在两天晚上临睡前拒绝亲一下我的脸!我因此而伤心了。

我告诉了她我的心情,可是她既害怕却又并不理会我的情绪,只是大声冲我哭喊要求摸妞妞(内蒙方言乳房的叫法)睡觉。

可悲的是,即便她喊得很大声,而我却只是在想,为什么你不在意我的感受,只想着你自己的需求?是的,她喊的时候我在想这个,并不能听到她的声音。

我竟然怀疑跟我骨肉相连的至亲都不爱我!那一刻我看到自己因为自卑而变成了一个“聋子”。

我看到我的身边有一道隐形的围墙,把我和世界隔绝,这道围墙就是不安全感。

事后我想,这很像很多大声争吵的夫妻、亲子,他们冲对方怒吼,大声喊出自己的心声,同时却并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所以,虽然喊得大声却无法使沟通取得成效。

可见,沟通的前提不只是说出来,还要听得见。

听见,需要一颗充盈的心。

除了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观察自己外,在工作中、人际交往中,我也开始留心观察自己,然后,一个内心不堪的我就渐渐呈现出来了,沮丧之余,也十分惊讶,此前我并没有如此清晰地看见过这样的自己。

比如,我发现当我遇到比我富有,比我成功的人时,并不会觉得怎样,我依然会按照自己的交友喜好去选择朋友,但当我遇到气质从容的人时,心里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自卑。

这恰好从反面说明,我最缺乏的,是从容。

就这么反反复复的观察啊,自问自答啊,大约在11月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状态一点点变了,这是非常非常难以描述的一种变化,我一点点认识了自己的同时,内心的许多拧巴渐渐消失了,给予女儿的接纳也逐渐变得不同了。

过去给予女儿的接纳大多出于理性,也就是说,我从理智上明白,她做什么事我应该接纳。

理性层面上的接纳是被动而不稳定的,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当我状态很好的时候,我可以做到接纳,但由于出于理性的接纳事实上是有“容忍”的成分的,因此当我疲惫时,便容易出现从疲于应付到忍无可忍到最终情绪失控的情况,不但无法接纳,连平静的拒绝都做不到。

所以,出于理性的接纳其质量并不稳定。

大概也是出于以上原因,以前我一直很怕别人夸我是好妈妈,我总觉得这听起来像讽刺,因为“好妈妈”等于“太能忍”、“没有自我”。

第二,有些事情,需要用“理智”判断是不是该接纳,这很容易阻断亲子之间情感的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