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校企合作共育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师的“魅力教学”之路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师的“魅力教学”之路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师的“魅力教学”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许多中职学校开始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师们开启了一条“魅力教学”的新路。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优势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课程。

在这样的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师能够直接接触行业需求和最新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能够与企业资源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校企合作模式还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非常有帮助。

二、走上“魅力教学”的路径1.扎实的专业基础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想走上“魅力教学”的路径,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通过参加企业的培训、实习等形式,及时了解行业最新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实验、实训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结合项目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拓展教学视野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该努力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可以参加行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企业实践等形式,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

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机会。

4.建立专业化实训基地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还可以积极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训环境。

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中的热门话题。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校和企业双方带来了双赢的局面。

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校企合作育人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效果。

一、校企合作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1. 实践能力培养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

而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就业竞争力提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对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提前适应市场的需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通过在企业实习的机会,学生可以结识更多的行业人脉,为将来的就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 教学资源共享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吸引高素质的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和实践项目中,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育人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效果1. 项目合作2. 实习就业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的方式选拔优秀的学生,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

3. 培训交流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一些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为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与企业员工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动漫专业项目驱动式教学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教育文档

动漫专业项目驱动式教学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教育文档

动漫专业项目驱动式教学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对发展动漫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2006年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我国发展的若干意见》,财政部专门设立了30亿元人民币的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了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生产、动漫素材库建设、动漫人才培养、建立动漫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以及推动形成成熟的动漫产业链。

石家庄乃至整个河北省动漫产业链一旦形成,其动漫人才的缺口将在3―5万,并且会以每年3000人左右的需求量递增。

目前对河北省的统计调查显示,其从业人员不仅数量上偏少,而且行业经验不足,多数是从动漫爱好者或其他领域转型而来,缺乏系统专业的训练。

省内从事动漫产业的人员有2年以上相关经验的仅占30%,从学历分布状况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约占32%,专科学历的约占54%。

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创意型高技能人才相对缺乏。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数众多的院校纷纷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类的专业与课程。

一、动漫人才培养现状石家庄市现有20多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动漫或相关专业。

其中,本科在校生约1560人,专科在校生约2810人,还远不能满足石家庄动漫产业的发展需求,并且由于受师资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院校都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较多,而工学结合课程较少。

特别是以培养动画中期制作高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由于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专业教材不统一及动漫师资能力水平良莠不齐等现实问题,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因此,具有创意的动漫专业高技能人才相对缺失。

工作中,我们有机会接触一些影视动漫公司的管理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对方反应最多的是应届毕业生无法直接胜任岗位工作要求,进公司后还要进行二次培训。

这无疑加大了公司用人的成本投入,甚至有些新入职员工在培训完以后选择了跳槽到其他公司,这简直成了用人单位的噩梦。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招聘启事的基本要求下面写着要求应聘者具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浅说

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浅说
短 , 全 可 以安 排 一 个 学 生 团 队 , 完 由一 名 或 几 名 教 师 带 队来 承 接 。一 来 锻 炼 学 生
校 企 合 作模 式 较 为单 一 .主要 有 三 种形
式。
公 司 . 况 学 生 的流 动 性 大 , 届 一 届 的 何 一 毕 业 .使 得 有 效 地 管 理 经 验 不 能 得 到 很 好 的 积 累 和 沉 淀 .以 至 于 这 样 的 合 作 模
决 定 了教 师 也 不 能 用 过 多 的 时 间 去 管 理
训 。还要 充 分 利 用 现代 信 息 技 术 , 发 虚 开 拟工厂 、 拟车间 、 拟工艺 、 拟实验 . 虚 虚 虚
不 断 从 各个 角 度 和各 个 方 面 积 极 开 拓学
于I T业 的特 殊 性 少 项 目可 以部 分 或 不 者 全 部 外 包 . 时 候 . 校 就 可 以 承包 的 这 学
企 业 最 看重 的 。因此 . 无 法 获得 更 大 利 在
好 的合 作 关 系 .让学 生 能将 在 学校 所 学
知 识 运 用 到 企业 实 际 运 作 中 去 学 校 尽 可 能多地安排学 生到某一个 企业 实习 .
以 高新 技 术 吸 引企 业 入 驻 学校

校的学术氛 围一直是 企业所羡慕 的 . 相

曩 一
黧慧

每 个 企 业 实 际 能 容
加 强 实 训 实 习基 地 建 设 是 中高 等 职 业 院校 改善 办 学 条 件 、 显 办 学 特 色 、 彰 提 高 教 学 质量 的重 点 要 按 照教 育 规 律 和
市场规则 . 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 本
的 生 产 活 动 受 到 学 校 日常 管 理 的制 约 .

校企合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校企合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校企合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摘要】校企合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校企合作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以及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接着探讨了校企合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具体的应用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成果评估来展示其有效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校企合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指出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清晰地了解校企合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职计算机教学, 应用策略, 模式分析, 现状分析, 案例分析, 成果评估, 作用, 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领域的需求愈发增长。

而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急需引入校企合作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和学生的技术水平。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积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技能、知识和素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将企业资源引入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教育边界,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技能培训和学习体验。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提升就业能力,也可以促进校企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推动行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模式分析、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具体应用策略、案例分析和成果评估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模式和策略。

1.2 研究意义中职计算机教学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培养的学生往往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

校企合作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模式,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行业资源。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校企合作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中职教育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和借鉴。

谈动漫专业校企合作

谈动漫专业校企合作

谈动漫专业的校企合作摘要:动漫产业发展中,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共享,提升品牌,完善产业链,实现扩张,提高竞争力,成为较好的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促进动漫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动漫专业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18动漫产业发展中,学校和企业应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不仅可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动漫人才培养成本的分担,也可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规模扩张,提高竞争力。

1 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当前,动漫人才的紧缺已成为限制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

而动漫人才的来源无非来自学校教育和社会、企业培训,如何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动漫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

动漫专业是一个理论不难,而需要大量实践操作、经验积累和沉淀的行业。

校企合作首先是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当教师自身已接触和面向市场时,他们也就提高了同时把握市场需求和教学的能力,可以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市场接轨,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这样教师就可以用现实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或开展实习实训,更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就可能真正带出一些课题和论文出来,而不是“生编硬造、纸上谈兵”。

企业优秀的动漫专家也可以到学校中开办讲座和授课,弥补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不足。

同时,高校教师对企业而言,基本上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性高层次人才,可以弥补企业高端人才的不足。

他们可以成为企业高端人才的补充或人力储备,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灵活机动地快速整编,可以使企业能在行业衰退期收缩自如抗风险,而在复苏和发展期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及业务拓展,可以提高企业对动漫产业的研发能力。

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能力和多学科优势帮助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弥补企业知识宽度、广度的不足,帮助企业实现老员工的知识更新和提升或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不局限于动漫基本技术的培训,也包括经营理念、管理知识、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的培训。

(曹宁科)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曹宁科)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灵宝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曹宁科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重点,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我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可行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教学主体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其他专业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高,凭借一些粗浅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校企合作是一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新路子。

目前校企合作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探讨,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的,形成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产学合作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1.学校发展的必然需要。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中等职业学校就应该加强对市场行业的研究,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而要与市场行业“零距离”接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双方资源共享,有利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则可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2.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目前,高素质劳动者的缺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同时,企业需要培养认同自己企业文化的员工,而企业文化的渗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在较长时间的训练中让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从而认同企业文化。

这就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需要企业积极地参与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为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教学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展开教学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探讨了建立产教科研创协同机制、构建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优化教学方法、实践案例分析以及成果评估与展望。

通过对产教科创协同模式有效性、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建设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得出了结论。

本文旨在为“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产教科研创协同机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和改进,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产教科创、协同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教学研究、产教科研创协同机制、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教学方法、实践案例分析、成果评估、产教科创协同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机类专业作为当今社会中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之一,每年毕业生数量庞大,但是与此企业反映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产教科研创四位一体协同机制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类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引入更多实践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建立产教科研创协同机制,构建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优化教学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进行成果评估,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促进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建设,推动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教学研究,旨在促进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教学模式,深入分析该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支持和借鉴经验。

动漫校企合作方案范文3篇_策划方案_

动漫校企合作方案范文3篇_策划方案_

动漫校企合作方案范文3篇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下面是动漫校企合作方案范文,欢迎参阅。

动漫校企合作方案范文1一、合作目的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加强在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宗旨,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完善学校“美术、艺术”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培养和专业教学研究。

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合作原则(一)互利原则。

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就业能力与就业机会,我公司( )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建立专业的影像动画培训班,课余培训在校和社会专业人才合作共赢利。

(二)互动原则。

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学校与我公司( )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合作模式(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成立一个“数码运营中心”)职能:1/承接广告、媒体制作、艺术创作等商业需求2/举办培训班,给在校学生和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技能提升培养(可分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3/给学校的对应专业学生做实训的场所,真正的把所学习的知识利用起来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我公司在视频专业领域人员经验和各种代理厂家产品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在学校建立“苹果校园体验中心”通过建立体验中心,让学生和教师能最快速和最直接的接触到,苹果的新科技和新设计产品。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提升在电子艺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

(三)勤工俭学:给有需要的学生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岗前培训。

应企业要求送进企业对上岗前进行岗位上岗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以品牌专业建设推动中职教学质量提升

以品牌专业建设推动中职教学质量提升

以品牌专业建设推动中职教学质量提升作者:雷丽芳来源:《广西教育·B版》2024年第06期摘要: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动漫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应以打造计算机动漫品牌专业群为核心,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提炼总结出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计算机;动漫专业;品牌专业群;中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7-0009-04广西华侨学校(以下简称华侨学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办学实力雄厚,为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群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全面保障。

华侨学校于2019年12月全面启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群项目建设工作,建构了以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为核心,包括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专业在内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群。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重构课程体系架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打造特色教学基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全方位提升了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

经过三年建设,现已成功打造成定位准确、人才培养质量优异、产教研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华文+动漫”国际化传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品牌专业群。

打造品牌专业群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教育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养、高技能的计算机动漫人才,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一体两翼,四方驱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动漫专业群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技术传授,内容包括动画原理、角色设计、场景布置、特效制作等,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模式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忽视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跟上行业发展变化;三是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技能积累;四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有限,影响人才培养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详细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与更新、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以及合作共赢机制建立。

在总结了校企合作教学的价值,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与产业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内容设计、更新、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合作共赢、机制建立、教学价值、发展趋势、建议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实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企业对拥有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有着强烈的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将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当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和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我国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更好地整合校企资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1.2 研究意义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将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知识体系。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及时获得来自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有效调整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校园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学校和企业搭建经济合作的桥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2 0 1 1年 的 校 企 合 作 委 员 会 年 会 上 与 友 谊 股 份 有 限 公 司签 订 《 委托 培养协议 》 , 为友谊 公 司定 向培养会 计 、
市 场 营销 、 物流管理 、 机电技术应用 、 制 冷 和 空 调 设 备 运 行 与 维 修 等 专 业 的技 术 人 才 。
1 . 专 业 建设 委 员会 专 业 建 设 委 员会 是 在 学 校 和 企 业 的 共 同组 织 下 , 以行 业 专 家 、 企业技术人员 、 教育专家 、 学 科 带 头 人 和 专 业 骨 干 教 师共 同 组 建 而 成 的 。通 过 召 开 年 会 , 根据社 会需要 , 共 同探 讨 专 业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方 向 , 在 利 用
教学资源 , 配置实训设备 , 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 的研讨 , 解 决专业 建设 和教学改革 中存在 的 问 题 。根 据 专 业 需 求 , 合理规划校 内外实训基地 、 优化师资队伍 , 指导本专业学生开展社会培训和 实训工作 。 以学 校 计 算 机 动 漫 与游 戏 制作 专 业 为 例 , 该 专 业 原 建 设 方 向定 位 于 影 视 动 漫 , 侧 重 于 图形 图像 处 理 和 影 视 后 期 编 辑 。但 是 随 着 专 业 需 求 和社 会 需 要 的 改 变 , 以 及适 应 天 津 市 和 全 国 技 能 大 赛 的要 求 , 该 专 业 建 设 方 向在 原 有 基 础 上 调 整 为 工 程 动 漫 , 授 课 内容 侧 重 于 工 业 产 品 设 计 和 工 业 产 品模 型 制 作 。


设立组织机构 , 适时调整专业建设 , 完 善订 单培 养
学校 通 过 总 结 已有 的 行 业 办 学 经 验 , 建 立 与行 业 发 展 , 社会 需求相 配套办 学体制机 制 , 充 分 发 挥 行 业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软件技术行业以其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特点,成为了各行各业中的热门行业。

而作为培养软件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领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该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期能够对这一重要话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1. 校企合作模式概述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协议建立起密切联系和长期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多方共赢。

而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校企合作模式更是孕育了一种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创新实践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2.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参与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接触实际的行业需求和技术挑战,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企业导师制度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企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快速地适应行业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2.3 实习基地与产学研结合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资源,不断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学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意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为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做出了贡献。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我深信这一模式的实施对于培养软件技术人才和促进产学研结合具有重大意义。

在我看来,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应该进一步深化,不断完善与优化,以更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

动漫设计与制作,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

动漫设计与制作,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

动漫设计与制作,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群建设等6个方面,19项建设内容,62个任务指标进行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其中2个任务超额完成、最高完成度达200%。

经过近一年建设,本专业在适应动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动漫原创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如下:一、人才培养规格同步产业转型升级,使得高校培养“原画师”成为可能本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支撑平台,人才培养规格由合格动画师提升为成熟动画师,部分学生能成长为合格原画师,并逐步提升原画师比例。

经过一年示范校建设,人才培养规格提升效果初显:1.学生作为动画师整体水平提升:首次参与制作A级水准动画片,平均一次通过率达80%;2012-2013学年共参与完成40集A级水准动画片《翼空之巅》(2013.4.8嘉佳卡通首播)共3670个镜头;2.共有23名在校生在片尾署名,优秀动画师比例同比提升一倍,可提升为原画师的基础人数大幅上升。

获得署名机会的优秀动画师评价标准为:镜头验收一次通过率95%以上,完成工作量超出平均值10%以上。

表1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校生在《翼空之巅》署名情况3.2011级较2010级同期整体技术水平有明显提升:按照企业目前进度,2011级毕业前将完成3部A级水准动画片。

对照2009级毕业生在企业1年后成为原画师的情况来看,2011级毕业时将出现合格原画师。

4.学生原创作品水平大幅提升,在全国大赛中共有38人获11个奖项奖。

占学生总数的15%。

详见下表:表2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2012-2013学年学生校外获奖情况5.就业质量明显提升:按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的学生获得企业认同,入职千骐动漫、咏声文化、蓝弧动漫、图艺动漫、酷狗科技等知名企业的学生比例占总体20%。

以上成效主要得益于本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紧跟产业转型升级。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林晨鹏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产教融合是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手段,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则,由于学校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无缝对接等原因,使得产教融合在实践过程中有着很多问题。

经调查分析得出,成本分担,利益共享,完善政策制度,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产业经济正由“中国制造”阶段过渡到“中国创造”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势在必行,国家提出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同时也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1学校与企业价值取向不同产教融合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和学校,从属的社会系统的不同,企业是产业系统的一部分,而学校隶属教育系统,两者在社会运行中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取向各不相同。

企业是产业系统的主体部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下,以效率优先为原则,决定了其更愿意通过直接获取所需的人才,节约成本,使利益最大化,不愿意通过培训,培养自己的人才,更愿意接收现有人才。

学校是以政府为主导,崇尚公平的行动准则,实行以育人为目标的发展策略。

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需要为全社会提供资源,而不能局限于某个组织或企业。

显而易见,企业与学校在行为准则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着差异,决定了学校更注重社会价值,而企业偏向内部价值,从而两者在合作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偏离。

1.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我国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融合较晚,政府的一些政策推出滞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导致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

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3+1”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3+1”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3+1”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摘要:针对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以IT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三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效果明显,同时对同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108-05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从1999年到2009年的10年间,我国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已达200多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总量的1/3。

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应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缺乏办学经验,在专业特色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根据榆林学院“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为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接壤区中心城市、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和陕西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两基地、一中心’服务,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为满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信息社会对IT人才的需要,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从2005级学生开始,进行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改革思路与措施首先,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基本思想就是把4年的学习分成2个阶段。

第1阶段是学生在大学前3年完成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含专业选修)课程学习;第2阶段是学生从大四开始进入企业实训,结合企业项目和开发平台学习相关的开发工具和技术。

其次,企业负责帮助学生进行8门课程的实践培训,以便与校内相应课程进行学分置换,并指定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并获取学士学位。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校外实训效果,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师资共享
学校和企业互派教师进行 交流学习,提高双方师资 水平,同时为学生提供更 丰富的学习资源。
科研合作
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科研 项目,促进技术创新和成 果转化,提高双方科研水 平。
实践案例分析
某高校与某互联网公司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 。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互联网公司工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计 算机专业人才在数据采集、处理、 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跨界融合趋势明显
计算机专业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 越来越普遍,如计算机与医学、生 物、艺术等领域的结合,产生了新 的职业需求。
人才需求特点
专业技能扎实
综合素质高
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 机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如编程语言 、数据结构、算法等。
共建实验室
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同时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期间了解企业 文化、业务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合作内容与方式0102 Nhomakorabea03
课程设置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 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和 职业素养课程,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引入新技术和新方

学校应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 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验室建设
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 ,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 的实践环境和机会。
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估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计算机专业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备受瞩目的领域之一。

高等职业院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面临着不断改进和革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方面的一种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共同的教学计划、实践课程和项目指导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使学生接受到更全面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出更适应实际工作需求的人才。

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离不开对实际操作和技术实践的掌握。

而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设计相关实训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资源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更能够及时反馈市场变化和实际需求。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学校可以更多地借鉴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这样既可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也能够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渠道。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能够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建立起实际的职业关系。

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为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提高这一模式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校企合作共育模式研究
随着计算机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需求迅速增加,为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人才,校企合作共育已成为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共育的概念、形式、优势、模式等方面入手,探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校企合作共育模式的研究及实践。

一、校企合作共育的概念
校企合作共育是指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达成合作共育的形式,通过共同承担培训任务、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实现经济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即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将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促进学校与行业的协同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的毕业生。

1. 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和学校共同出资、共同组建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2. 企业实践基地模式:学校与企业通过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和教学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企业应用场景模式:学校和企业拥有独特的行业背景和应用场景资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育方案,将学生培养成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4. 企业导师制度模式:企业导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指导和实践,通过导师制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的毕业生。

1.学习资源丰富:校企合作共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内的实际工作情况,提供与学校课程结合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2.企业实践机会:合作企业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技术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就业机会增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有机会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和内部管理制度,积累社会资源,增加求职竞争力。

4.教师实践经验增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业界视野,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由于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和编程能力,所以校企合作共育模式可以采取企业实践基地模式。

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立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和课程教学支持,企业还可以向学校提供相关资源、技术和实际案例,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就学科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学校和企业还可以联合开设相关课程,建立企业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完成相关
项目,学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在实际项目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五、结论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校企合作共育模式是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可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水平奠定基础。

重要的是,这
需要教育界与行业相互合作,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