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第5课光与热教学建议教科版

合集下载

第5课 《光与热》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  《光与热》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光与热》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重点】1.知道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2.根据自然规律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夏天天气炎热,在大树下的人们纷纷说坐在这里好凉快啊,而在阳光下的交警叔叔却说真热啊!为什么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他们有些感到热,有些感到凉快呢?生:回答。

小结:说明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温暖!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光与热。

【板书课题】光与热二、光的强弱与温度1.同学们,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

我们认为光强,温度高。

【板书光强温度高】2.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是不是真像我们猜测的那样呢?【板书?】我们还需要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出示材料】如果老师给你提供五面平面镜,一个温度计,你们会怎么设计实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小组讨论很热烈,想必有了非常棒的计划。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先分享?要点:想怎么得到强弱不同的光;怎么操作。

3.【出示图片】在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反射后的光斑亮度来判断光的强弱,光斑越亮,说明光越强。

4.测量温度,需要把光反射到温度计的哪个部位?为什么?生:回答。

温度计使用时还要注意什么?生:回答。

5.【出示表格】等一下我们就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分别测出没有镜子、一面镜子、三面镜子、五面镜子时的温度。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光与热》教学设计_0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光与热》教学设计_0

《光与热》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水平,获取科学知识。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

研究的是光与热的关系。

这里的光主要指的是太阳光,光与热有什么关系呢?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太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材上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的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

而通过两年的学习,五年级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使用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而本课因为学生天天接触到光,对于光能够产生热,有自己的亲自体会,生活中他们也利用过光的原理玩过一些游戏等,所以本课的教学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关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很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观察、测量阴影下、阳光下、不同面镜子反射光和凸透镜聚光等多种阳光的强度和温度,对比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4、能够对实验结果和假设实行对比。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2、理解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材料准备1、每小组一支温度计、实验记录单、一个放大镜、五面小镜子。

第5课 《光与热》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光与热》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光与热》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重点】1.知道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2.根据自然规律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疑问(预设:1分钟,室内)课前将手机架放置在讲台上,给学生在之后设计实验时一个暗示。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我们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

现在,老师给大家都准备了小镜子,大家动手玩一玩。

2.教师顺势提问: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会玩,把几面镜子反射的光集中在一起了。

这些光会聚在一起会产生什么现象?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前认知概念,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设:5分钟,室内)1.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结合亲身体会自由发言,提出猜想。

真是这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光与热》。

(板书:5.光与热)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并不需要急于回答,而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期待。

2. 同学们已经谈了许多生活中的感受,但是用什么更具有说服力的科学方法来验证我们对光与热关系的猜想和感受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让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3.学生分小组开始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拿着镜子操作一下,他们会发现手持镜子难以会聚光线。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光与热》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光与热》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光与热》精品教案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二单元第5课《光与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能说出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能通过实验说出光线强,温度就高;光线弱,温度就低。

3.能知道凸透镜和凹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能对光与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能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认识到生活中的现象背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2.能发现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环节内容1.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太阳在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生活中,我们知道很多物体都像太阳一样会发光。

但是物体在发光的同时,是否都在产生着热量呢?科学家们把光源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热光源,发光又发热,如白炽灯、点燃的蜡烛、酒精灯等;一类是冷光源,它们发光但不发热,比如萤火虫、水银灯等。

2.探索新知热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

但是强光和弱光带给我们的热量一样吗?光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没有关系呢?谁能说下你的猜想?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阳光下我们觉得热,但背阴处就比较凉爽。

瓦数越高的电灯泡,靠近它时,我们能感受到越大的热量。

所以强光和弱光带给我们的热量不一样。

那光的强度与温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实验前老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1.在一天当中,什么时候阳光强?2.同一时刻,我们怎样形成弱光和强光呢?在一天当中,正午时分阳光最强。

我们可以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照射,来形成弱光和强光。

弱光用一面镜子反射光线,强光用多面镜子反射光线。

解决了光强的问题,那我们怎么知道温度的高低呢?我们在哪里进行实验比较合适呢?一般我们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场地大一些,有一面或几面较长的背阴的墙面更好。

解决了以上问题,大家知道怎么实验了吗?我们可以让一个同学拿着镜子对着太阳,将镜子反射后得到的光照射在墙壁上,用温度计测量光斑的温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2.5、光与热》word教案(1)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2.5、光与热》word教案(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光与热课题光与热计划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从第5课开始,将研究光与热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那么光和热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推测和动手实验验证了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就低。

3.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热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认识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具具备教学准凸镜、凹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子、放大镜。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先提出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前面的想法,最后进行资料拓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老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观察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老师启发:怎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学生归纳实验步骤将本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验证猜测希望通过老师的启发知道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能力。

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1)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的反射光的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名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通过绘制图培养绘图能力。

凸面镜、凹面镜介绍介绍两种镜子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取得。

了解两种镜子的作用及原理。

作业设计作业:光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光与热》教学设计_10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光与热》教学设计_10

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第5课《光与热》说课稿尊敬的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5课《光与热》。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内容的解读与分析(1)教材的背景和目标《光与热》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很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通过用一面平面镜和多面平面镜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使学生知道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围绕教学目标,编者设计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一是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二是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个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里,编者设计用一面平面镜和多面平面镜将光反射在传统温度计的液泡上,观察、比较光的强弱以及温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多面平面镜反射形成的光斑,光强且温度高。

(3)存有的不足:我认为教学设计存有一些不足:1.实验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教材以太阳为光源,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因为天气、场地的影响使探究实验难以展开;2.实验操作困难:学生手拿平面镜反射太阳光时,容易晃动,导致反射光难以长时间稳定地聚在一点;3.实验数据不直观:传统温度计不能够精准的读数,无法清晰准确地显示实验结果。

二、实验教学的改进与优化有鉴于此,我们利用浴霸灯泡、台灯、电子温度计、平面镜组装成了一套新的“光与热演示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注:浴霸灯泡是一种热光源,可用于模拟太阳的发光发热;用平面镜反射光在电子温度计的探头上,电子温度计即可显示温度的变化,从而协助学生理解光的强弱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看实验效果:(1)观察两个电子温度计显示的数据,分别是……(电子温度计显示温度误差允许在1℃左右);(2)接通电源,在一边用一面平面镜将光反射在电子温度计的探头上,同时在另一边用五面平面镜将光集中反射在另一个电子温度计的探头上;(3)我们发现:由五面平面镜反射形成的光斑明显比由一面平面镜反射形成的光斑要强;(4)这时候,两个电子温度计显示的数据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加;(5)(两分钟后)现在,两个电子温度计显示的数据已经相对稳定,由一面平面镜反射光的温度为*℃,由五面平面镜反射光的温度为*℃;通过数据,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由多面平面镜反射形成的光斑,光强且温度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说课稿

科学《光与热》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光与热》。

一、说教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从第5课开始,要着手研究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白炽灯、蜡烛、太阳。

学生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冬日,太阳底下暖洋洋的;夏日,树荫底下比阳光下凉快;手靠近点燃的蜡烛,有热的感觉。

但是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一定很清楚。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并且知道阳光越多、越强,温度就越高;阳光越少、越弱、温度就越低。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部分如何把光线会聚起来,能形成强光和高温。

第一块内容首先初步了解热光源和冷光源,然后推测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高低的关系,接着实践光的多少与强弱的关系,最后探究得出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那怎么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通过玩镜子,初步利用镜子反光的作用,体验汇聚光线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温度计的温度产生变化的过程,发现光与热的关系。

同时,镜子的数量从少到多,不同数量的镜子会聚光线,投射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与一面镜子相比较,又会有怎样的情况出现呢?通过实验、记录、研讨活动,总结自己的实验结论,学生可以认识到镜子数量由少到多,投射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产生的温度有差异,镜子数量少,光线会聚少,温度计显示温度低;镜子数量多,光线会聚多,温度计显示温度高。

第二块内容,除了通过多面镜子可以得到强光,还可以用凸透镜或者凹面镜得到强光和高温。

通过用凸透镜和凹面镜的实践,发现它们也能会聚光线。

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这一点光很强,温度很高。

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镜也能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

人们利用凹面镜的能会聚光线的特点,发明了太阳灶,点燃了奥运会圣火。

普利斯特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得到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发现了氧气。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光与热》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单元,本单元共包含两个课题:“光的传播”和“热能的转移”。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热能的转移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光和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不够细致,实验操作不够规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规范操作,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热能的转移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规律2.热能的转移方式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与热。

2.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3.学习热能的转移方式:教师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能转移方式的原理,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三种方式。

4.实践与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课题:《光与热》1.光的传播规律2.热能的转移方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实验操作等。

2.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和热能转移方式的掌握情况。

3.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新观点、新方法。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与热》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热的现象。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并认识热的现象及其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光与热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光的传播规律、热现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传播规律,理解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和探究光与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规律2.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3.热现象的理解和应用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利用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与热的现象。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与热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2.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热源等3.实例材料:生活中的光与热应用案例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阳光透过树叶形成的光斑,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思考。

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PPT展示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现象。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时,光线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5光与热-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5光与热-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光与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科学探究目标: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科学态度: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5、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光强温度就高,从而更好的开发太阳能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准备】小镜子、温度计、放大镜、凸透镜、实验记录单、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好!我是贺家小学的陈老师,今天是第一次和同学们在一起上课,听科学老师说,咱们班的孩子特别热爱科学、尊守纪律而且爱动脑筋。

我想出个谜语考考大家,可以吗?“小飞虫,尾巴明,夜黑闪闪象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

”(萤火虫)像萤火虫这样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叫做冷光源,而像太阳这样发光又发热的光源叫做热光源。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出门散步,而在夏日炎炎的夏天,我们喜欢到树荫下去玩耍?(学生作答)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讨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光与热》(板书)。

二、光的强弱与温度(一)明确问题光的强弱与温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说说你的猜想。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证明猜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

(二)讨论实验材料要完成这样的实验你觉得需要哪些材料?1、光源:太阳如何体现光的强弱呢?(用镜子反光,一面镜子反的光弱一些,四五面镜子反的光强一些。

明确用镜子反射太阳的光来改变光的强弱变化。

)2、温度:用温度计温度计所放的位置,在背光的条件下。

2019-2020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5光与热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验证: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记录我们的数据:八、教学后记附送:2019-2020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的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的原理。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光源、镜子、热源等。

2.实验材料:纸张、塑料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的原理,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的原理。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的原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利用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照明、取暖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和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的原理及其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利用光的传播和热能的传递的原理,提高生活品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光与热》这一单元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光和热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光和热的现象有所了解。

但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光和热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掌握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光和热的奥秘。

2.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光和热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光和热的相关知识,以及实验动画等。

2.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光源、镜子、温度计等。

3.教学素材:收集生活中的光和热的实例,用于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光和热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巩固对光和热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光和热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光和热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5课时 光与热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5课时 光与热教案与反思

第二单元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第5课时光与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过程】一、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二、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三、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四、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五、板书设计光与热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验证: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记录我们的数据【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光和热》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光和热》教学设计

《光和热》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光与热》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本单元前四课重点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从本课开始从不同角度着手研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本课则是通过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的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按照“创设情境——经历探究——建构新知——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设计。

由于学生天天和光接触,他们对光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例如寒冷的冬季在阳光下会感到暖融融的;但炎炎夏季,人们更喜欢待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那么光与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自然会引起他们的思索。

因此,本课就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问题情境引发思考: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作为教师,此时顺势利导,引领孩子们一起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收集数据、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构建起有关光能与热能之间转化规律的科学概念。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设计对比试验的能力,因此有能力进行光和热的探究。

但由于学生将数据转化成证据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学中应该有意识进行强化训练。

课标要求,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的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的第四部分,呈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并利用科学知识更好地指导工作学习,从中体验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2、教学目标1.知道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2.经历探究光和热的关系的过程,并能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科版科学 五上 2.5 光与热

教科版科学 五上 2.5 光与热

《光与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第5课开始,将研究光与热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白炽灯、蜡烛、太阳。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部分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

学情分析学生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冬日,太阳底下暖洋洋的;夏日,树荫底下比阳光下凉快;手靠近点燃的蜡烛,有热的感觉。

但是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一定很清楚。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4.自觉地将实验结果和假设相对照。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评价任务1.做实验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光的强弱与问题关系的柱状图。

3.认识凹面镜的应用。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小镜子数面、温度计数个、不锈钢勺、放大镜。

教师演示:凹面镜、凸透镜、相关图片或课件(利用凹面镜或凸透镜点火取火,利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蒸煮食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疑导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工是怎么孵化小鸡的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孵化室(亮着电灯)人工孵化小鸡的过程。

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孵化小鸡时都有电灯)师:为什么孵化室都要亮盏电灯呢,这有什么用呢?(让学生纷纷猜测)师: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与热》,探究这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光与热)二、观察实验,探究规律(一)初步感知白炽灯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光与热》教学设计_53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 光  光与热》教学设计_53

《光与热》一、教材分析《光与热》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第五课的内容,前面《光和影》《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反射》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光源,光的传播路径、光的反射及其使用,为本课做了知识铺垫,同时,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将会理解到光与热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与《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打下了基础,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研究光与热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

很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白炽灯、蜡烛、太阳。

学生都有这样的亲自体会:冬日,太阳底下暖洋洋的;夏日,树荫底下比阳光下凉快;手靠近点燃的蜡烛,有热的感觉。

但是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一定很清楚。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部分是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部分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表达与交流、做出解释或结论。

三、教学策略本课采用5E教学模式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很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理解到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科学探究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4、能够对实验结果和假设实行对比。

科学态度:1、理解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2、理解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凹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汇聚光线,我们能够用它们来获得强光和高温。

五、材料准备每小组三支温度计、实验记录单、4~6面小镜子六、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5E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吸引(5min)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光与热》讲到光与热这个话题,老师有个故事跟大家分享,(PPT图片展示:阿基米德)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简单介绍: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他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保卫了自己的国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罗马舰队乘船来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为了抵御敌军的到来,阿基米德号召一群妇女带着镜子来到海岸边,巧妙地将罗马舰队的船帆烧了,船突然烧起来,把罗马军队吓得惊慌失措,掉头就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光与热
(一)背景和目标
从第5课开始,将研究光与热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白炽灯、蜡烛、太阳。

学生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冬日,太阳底下暖洋洋的;夏日,树荫底下比阳光下凉快;手靠近点燃的蜡烛,有热的感觉。

但是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一定很清楚。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部分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

科学概念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自觉地将实验结果和假设相对照。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小镜子数面、温度计数个、不锈钢勺、放大镜。

教师演示:凹面镜、凸透镜、相关图片或课件(利用凹面镜或凸透镜点火取火,利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蒸煮食物)。

(三)教科书说明
“光与热”一课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假设—实验验证—资料拓展的思路编写的。

第一部分: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这句话指出光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热光源,发光又发热,如白炽灯、点燃的蜡烛、酒精灯等,而有的光源是冷光源,发光不发热,比如萤火虫、水银灯、日光灯等。

至于为什么有的光源是热光源,有的光源是冷光源,这是由于它们的发光原理不同。

热光源是高温物体将热能转变为光能,而冷光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电能、化学能等)转变为光能。

那么,“光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应该说对于同一种热光源,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本课重点是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对比实验验证阳光强温度就高,阳光弱温度就低。

第二部分:怎样形成强光和获得高温
怎样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方法是分别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进行照射对比。

此外还可以用凹面镜、凸透镜汇集光线得到更强的光。

凹面镜是球面镜的一种,又叫凹镜。

它能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会聚光线。

把凹面镜对着太阳,太阳的平行光射到镜子上,被凹面镜反射后,会会聚在一点(教科书第34页的图1),如果把一块小纸片放在这点上,过一会儿,亮点处的纸就会被烧焦,这一点就是凹面镜的焦点。

我国古代就发现了凹镜的这个特点,把它作为取火的工具。

凸透镜是一类中央比边缘厚的透明的镜子,我们平常用的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凸透镜也能会聚光线,只不过和凹镜的原理不同。

让一束平行光射在凸透镜上,可以看到,光通过凸透镜发生折射以后会会聚于一点(教科书第34页的图2),这一点也能点燃小纸片。

公元前2世纪,就有人用冰作透镜,会聚太阳光取火。

教科书第35页的上图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便携、折叠式太阳灶。

可展可折,方便携带,水壶可放在焦点处。

它利用2~4平方米反光板把太阳光会聚到一点,该点温度最高可达到1 000 °C,烧水做饭、烙饼熬粥、烘干衣服都可以,夏天烧开一壶水只用10分钟。

实践证明,使用太阳灶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目前太阳灶的种类很多,箱式、自动跟踪式、室内太阳灶及可储存能量式太阳灶都有。

教科书第35页介绍了科学家发现氧气的故事。

普里斯特列是18世纪英国著名化学家,1774年,他得到了一个大型凸透镜(当时叫火镜),开始研究某些物质在凸透镜聚光产生的高温下放出的各种气体,从而发现了氧气。

(四)教学建议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稍作一些补充介绍。

指出光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热光源,发光又发热,而有的光源是冷光源,发光不发热。

至于为什么有的光源是热光源,有的光源是冷光源,教师不用给学生介绍。

本课重点是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怎么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方法是分别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将阳光反射到纸上,这样就得到明亮程度不同(也就是强弱不同)的光斑。

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采用的方法是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观察应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这一点学生通过目测比较光斑的明暗,然后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就能知道。

进行这个对比实验,可以有多种安排,比如分别设“不用镜子组”“一面镜子组”“三面镜子组”“五面镜子组”。

各组先把本组数据记在教科书的表格中,然后收集其他组的数据也记在表格中,最后根据大家的数据画出柱状图。

也可以在一个组中进行两种情况的对比,比如两面镜子和四面镜子。

不管哪种方式,几个对比组的镜子数差异大一些较好。

3.实验的成果影响到结论的得出,因此要确保实验的成功。

首先是器材的准备,关键是温度计。

学生用的温度计,一般有些差异。

教师事先要经过挑选和配对,使对比实验中的温度计对同一温度的显示要基本一致。

另外要选择观测的地点,最好是一个比较大的场地,有一面或几面较长的背阴的墙面,能容纳全班所有的实验组,这样的条件比较一致,也便于教师的巡视和管理。

学生的分组分工及相互合作也非常重要。

比如要让4个或5个学生每人手拿一面镜子把光集中到一点,没有很好的合作是不行的。

为了便于把光集中到一点,教师可以在镜子后面粘上一张硬纸片,让镜子能立在地上。

先大致对准某一点,然后再适当地调整角度使光斑重叠在一起。

4.凸透镜和凹面镜也能汇集光线得到强光和光温。

除了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的相关图、文外,教师最好能作演示实验。

有条件的让学生也亲自观察一下这两种镜子的特点,做做实验,这样印象更为深刻。

对于人们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的例子,城市和农村学生的情况可能不同。

一般来说,城市的学生对放大镜能聚光点燃枯叶和纸片比较熟悉,而对用以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比较陌生。

农村的学生可能因为当地使用了太阳灶,情况刚好相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介绍和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