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d5b25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0.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针对工业革命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影响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2.难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重要发明。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06c77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7.png)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它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影响和内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PPT,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0c297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6.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了解到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技术创新以及它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有所了解,但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认识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新技术、新现象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氛围。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变化,加深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3.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它为什么会在英国发生?”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76fce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1.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业的变革、铁路交通的发展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革命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深入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
2.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知识。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材和相关教案。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参考资料:准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业的变革、铁路交通的发展等。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f7ea5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b.png)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发明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工业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 工业革命的背景;2. 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3. 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影响。
2.难点:对工业革命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影响。
2.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图片、图表、视频等。
2.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发明和影响,让学生对工业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份关于工业革命主要发明的资料,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发明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提问和讲解,巩固他们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22b6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0.png)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课件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工业革命的 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 生的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 学习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信 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 计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背景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社会变革
01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前的技术积累
03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本 节课的学习重点和任务。
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深入探究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 发明或事件,探讨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意义。鼓励学生 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案例分析
选取几个典型的工业革命时期的案例,如纺织业、蒸汽机 的发明等,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原 因和影响。
作业和测验
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握情况 和应用能力。
项目或作品展示
要求学生完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项目或作品,如研究报告、 创意展示等,以展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及时反馈
在课后或作业批改后,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 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de48c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4.png)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为什么最先从这个国家开始?3.简述珍妮机的发明。
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总结:1.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既是生产领域的变革,也是社会关系的变革。
2.最早从英国开始。
英国在17世纪末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巩固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英国的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料和市场等条件。
3.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
经过几年研究,到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终于发明了手摇纺纱机,他用女儿珍妮的名字把这台机器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被认为是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第一台机器,工业革命从此开始。
过渡:珍妮机发明之后,还出现了以水力驱动机器的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等,但是需要把工厂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使得很多地方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如何解决这一动力问题成为当时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机械师瓦特改造蒸汽机成功。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请同学展示课前准备:简要说明蒸汽机的原理。
公开课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b95eae3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0.png)
公开课教案课题: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标】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森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方面。
(3)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得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超级智囊团”的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工业革命的发明。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了解现代工厂的状况,初步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瓦特改进蒸汽机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解读课标复习导入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荣光面前溯荣光——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原因回顾旧知,归纳总结。
培养学一归纳的能力,知道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二)名词解释:工业革命无限荣光的时代——工业革命的发明1、自主学习,完成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2、以“超级智囊”的身份解决英国工场主约翰的烦恼,巩固对工业革命发明的学习,加强对瓦特改进蒸汽机的认识,体会瓦特等发明家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dd65c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a.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影响;2. 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3. 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影响。
教学准备:1. PPT或教材上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2. 学生笔记本;3. 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在图中或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时期的场景?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场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提出了一些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如此重要?二、知识讲解与整理(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背景,解释工业革命的概念。
2. 通过PPT或教材,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如英国先于其他国家进行工业革命、蒸汽引擎和纺织工业的革命性改变等。
3. 整理学生的笔记,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它带来了哪些重大的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三、影响评价(15分钟)1. 教师提供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然后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3. 教师指导学生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长期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能够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四、小结与提问(5分钟)1. 教师进行一次知识小结,并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之间提问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与反馈(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描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影响。
2. 收集学生作业,进行评讲,并在下节课进行解析和讨论。
3. 进行课后反馈,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教学反思:通过该教案,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影响,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d9a9a0c77da26925c5b03b.png)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一组材料,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讨论
重点
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难点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激趣
导学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恩格斯的名言,
提问:反映的什么历史事件?
反思感悟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指导思考
进行小结
测试反馈
课堂必会卷
指导练习
板书设计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工国家:英国
开始部门:棉纺织业蒸
业标志: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时代汽
革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瓦特改进)特征时
命交通:火车(史蒂芬孙)
影响:创造、战胜、形成代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发明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来源于实
践、创新和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通过对工业革命的
过程和影响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
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合
作
探
究
⑵蒸汽机的应用
2、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19世纪
三、火车和铁路
1、斯蒂芬森发明火车
1825年
2、建设铁路的狂潮:
1830——1851年英国建成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3、铁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完成时间: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6b61d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9.png)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及影响。
2.主要发明及其对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图片、资料和发明成果。
2.视频: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业革命。
3.课前作业: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主要发明及影响,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发明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e7b55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b.png)
优质课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二)地位:1.在九年级上册中,承上启下:新航路的开辟、早起殖民扩张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率先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与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主义在此背景下诞生。
2.在整个世界史中,开启工业化时代: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世界逐渐成为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整体。
认识到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
2.了解珍妮机、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的发明史实。
3.理解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工厂制度的产生。
4.认识到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工厂制度的产生和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探究新知老师: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上给出的材料,这是我们课本上第七单元单元提示上的内容。
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得那些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呢?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根据材料中显示的信息,我们来思考这三个问题?1.为何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2.工业革命的进程如何?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正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预习以及单元提示,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完善内容,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英国开始领域:棉纺织业先看第一个大问题:1.为何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师:预习的同学会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绝大多数都是来在英国,难道是英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聪明吗?生:谈论发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8371e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5.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内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通过对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让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给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激励学生要学会利用科技创造出更多有益的发明。
本课时,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影响,进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探索数码科技等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2.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3.学会利用科技创造有益的发明;4.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1.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问题1)你知道工业革命是什么吗?(问题2)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产方式是什么?2.阅读(时间:15分钟)学生阅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3.讲解与讨论(时间:30分钟)(步骤1)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2)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指导学生整理讨论内容。
4.写作(时间:25分钟)(步骤1)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进行个人写作,重点撰写有关工业革命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步骤2)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5.拓展思路(时间:15分钟)通过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让学生对技术的变革和行业的转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路的讨论,让学生探索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a3e85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f.png)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珍妮机、瓦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观看视频《英国工业博览会》、图片介绍《英国工业博览会》。
视频中维多利亚女皇特别激动,她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呢?大部分学生回答:“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教师讲解:是的!特别的引以为傲,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借此英国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恩格斯这样评价工业革命:“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工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发生在英国?有哪些发明?对英国本国、世界产生哪些影响、启示?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一、不失时机——英国开启工业革命小组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何首先从英国开始?假设我们现在穿越到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情景一:查理是一个英国人,他和我们合作想要开办一个手工工场,需要考虑或准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根据回答归纳出: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这四样是必要要素。
英国具备有上述几要素吗?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归纳1、雄厚的资本:殖民掠夺+三角贸易;2、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本国+殖民地;3、广大的市场:海外殖民地。
除了上述要素外,还有圈地运动使英国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工匠经验的积累为英国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人才、经验。
教师小结:必要条件:资本、劳动力、原料、市场。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6ba25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8.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实的内容,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及其与后续工业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工业革命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其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候?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及其与后续工业革命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cdc6b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e.png)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新课标标准借由对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的了解,初步领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内容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定为工业革命预备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本,发达的工厂手工业给予了技术支撑,这些要素让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出现成为可能。
而推动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诱因还是社会需求。
18 世纪 60 年代,一连串机器发明率先在棉纺织领域崭露头角,新型棉纺机的出现催生了对新动力的需求。
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以蒸汽作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并广泛运用到生产范畴,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促使工业革命能够更迅速地向纵深推进,人类社会迈入“蒸汽时代”。
纺织、采矿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又对运输工具的改进提出了要求。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成功运行,标志着铁路时代的来临,紧密了生产和市场的联系,工业革命拓展到交通运输业。
一系列的发明与技术革新,促使社会生产力迅猛提高,引发了社会全方位的变革,工业化时代降临。
工业社会采用工厂制的大机器生产模式,不但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还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工业社会还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竞争愈发激烈,教育逐步普及,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升。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知悉工业革命的背景,概括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新,明晰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新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家国情怀:领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到此课,对于英国发展相关的历史事件,您还记得哪些?(二)讲授新课1.纺织技术的革新(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对工业革命进行基本概括。
(2)学生活动兴起的国家:英国兴起的行业:工业革命最先在棉纺织业开启兴起的标志: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3)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剖析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的缘由?材料 1: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构建了一个适宜的政治制度,此制度保障社会拥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施展创造能力。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7.2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7.2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bbd81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3.png)
通过完成合作探究二: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创新成果?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主要发明有哪些。
(四)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呢?进入本课第一篇:《创新源于需要》:
通过完成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有哪些,从制度保证、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来分析。
1.通过材料一: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1688年通过光荣革命保住了革命的成果,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
1.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的影响?
出示材料归纳总结: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3)工厂制的特点是:
教学过程
机械动力替代了人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形成规模化生产,生产、销售实行专业化分工,市场范围迅速扩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按产品或工艺分成了生产车间、工段和班组,出现了职能化组织结构。
二、讲授新课:
(一)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二)出示本课的知识体系:
(三)出示两张图片对比,简单分析工业革命就是由手工劳动向大机器生产转变,由手工工场向工厂转变,解释“工业革命”的概念: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c03c6108a1284ac85043bb.png)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在这次博览会上,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在大会开幕词的讲话中反复使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为什么英国女王说这次博览会给英国带来了无上的荣光?从中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史料研读材料一: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材料二: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材料三:由于对传统的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足的流动劳动力……材料四: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和原料……英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94页正文,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有哪些?2.看图学史工业革命中大量的机器被发明出来,上图中的这台机器是谁发明的?结合该机器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机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情景一:因为购买了新机器,我们的小作坊搬迁到离水源较近的地方。
但是水流湍急的地方往往交通不便,要是有机器能够取代水流做动力就好了……上述情景中,作坊主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种“能取代水流做动力”的机器的广泛使用,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情景二:现在我们的作坊搬迁到了城市,我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各位股东们,你们觉得我需要做到哪几点才能保证咱们的作坊越做越好呢?情景三: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工厂建成几层……空气中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情景三中的描述,说明了当时工厂的环境是怎样的?三、火车与铁路观察图片,结合96页“人物扫描”,思考:火车的发明给交通运输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史料研读】材料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73bc6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e.png)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有所了解。
但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教材:准备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资料,以备学生课后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哪个国家?2.呈现(15分钟)采用PPT课件,详细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
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b.主要发明及发明人,如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史蒂芬孙的火车等;c.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ecf13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0.png)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
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政治原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①最早的国家——英国;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山一中教案
工业革命的影响:
1.材料展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图片,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提示:
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
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3.教师提问: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提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
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总结: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四、学以致用,达标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