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中走来的黄土高原

合集下载

地质学中风化形成的黄土概念

地质学中风化形成的黄土概念

地质学中风化形成的黄土概念
在地质学中,黄土是一种沉积物,通常由风力搬运形成。

它通常是由黄色粉土沉积物组成,这些沉积物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形成。

黄土是原生的,成厚层连续分布,掩覆在低分水岭、山坡、丘陵等地形上,常与基岩不整合接触。

黄土无层理,常含有古土壤层及钙质结核层,垂直节理发育,并常形成陡壁。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种特殊地貌,它是几百万年的“沙尘暴”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祥地。

因此,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黄土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是什么歌的歌词_范琳琳《黄土高坡》歌词简谱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是什么歌的歌词_范琳琳《黄土高坡》歌词简谱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是什么歌的歌词_范琳琳《黄土高坡》歌词简谱范琳琳演唱的《黄土高坡》勾起人们对充满理想的八十年代美好回忆。

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高亢豪放的歌声,昂扬的生命激情,改造人生命运的热望在无尽思索中滚滚向前。

下面是范琳琳演唱的《黄土高坡》歌词,一起来看看。

歌曲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四季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

歌曲简谱歌曲影响2008年CCTV纪念改革开放歌声飘过三十年大型演唱会上,主持人用这样的词为歌曲《黄土高坡》作序,【中国新音乐之所以后来被称为“西北风”,源于一首歌,这首歌的歌词有一句就是“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西北风起源于1987年,风行于1988年,据说《黄土高坡》这首歌曲苏越在1987就已经写好,但由于一些原因,没有拿出来唱,后来苏越的前妻张静林认为这是一首好歌,鼓励苏越公开,并亲自带头演唱。

张静林虽然不是红歌星,甚至于不是专业歌手,但她当时却是一个明星,她因在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饰演晴雯,给电视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张静林演唱的《黄土高坡》同样给电视观众留下很好的印象。

张静林首版《黄土高坡》首唱于1988年年初的一场大型文艺晚会《同一祖先》,这场晚会由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之后,这台晚会的磁带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

但,晴雯版的《黄土高坡》虽然给电视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却没有真正地流行开来。

原因在于:1、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首歌曲的流行由多种因素决定,电视与音像市场如果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不能真正成功;2、西北风之所以被称为音乐革命,不仅仅要有好的歌曲,还要有具备相应能力的歌手演唱才能出彩。

形容黄土高原的优美句子

形容黄土高原的优美句子

形容黄土高原的优美句子
1. 那黄土高原啊,就像一片被时间遗忘的古老画卷,难道不是吗?你看那千沟万壑,像不像岁月雕刻的痕迹!比如站在高处眺望,那一道道沟壑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2. 黄土高原,简直是大地的杰作,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连绵起伏的山丘,不就如同波澜壮阔的海洋吗?就像人们在其间穿梭,犹如在海浪中起伏。

3. 嘿,黄土高原的天空那叫一个湛蓝啊,这是多么令人陶醉啊!那澄澈的蓝和黄土的质朴相互映衬,不正像质朴的农民与广阔的天地吗?仿佛在告诉你生活的纯粹。

4. 你瞧那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多有特色呀,难道不是吗?就像一个个温暖的小窝,给人们带来家的感觉,就如同小时候在奶奶家一样亲切。

5. 黄土高原的夜晚啊,宁静而神秘,可不是嘛!那点点繁星好似镶嵌在天幕上的宝石,这不就像我们心中那些珍贵的梦想吗?仿佛能让人沉醉其中。

6. 哇塞,黄土高原的风啊,带着一种别样的气息,真的呢!它吹过脸庞,就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好比小时候在田野里奔跑时的感觉。

7. 黄土高原的景色,那是独一无二的呀,这还用说吗?那雄浑壮阔的气势,不正像英勇的战士吗?仿佛在展示着它的坚韧与力量。

8. 嘿呀,黄土高原的四季变换,那可真是精彩极了,可不是嘛!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热烈、秋天的丰收、冬天的静谧,这不就像人生的不同阶段吗?仿佛每一季都有独特的故事。

9. 黄土高原的人们啊,是那么的热情好客,真的呀!他们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就如同在寒冷的冬天遇到了一团火。

10. 看看那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是多么震撼人心啊,难道不是吗?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好比一场惊心动魄的视觉盛宴。

形容黄土高原的句子

形容黄土高原的句子

形容黄土高原的句子
首先,黄土高原的地貌是独特而壮观的。

这里的土地呈现出黄色,因为土壤中富含铁氧化物,给人一种金黄色的感觉。

地势平坦,起伏不大,远处的山峦苍翠,近处的黄土铺陈,构成了一幅独特的
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黄土高原的地貌更显得壮美而神秘。

其次,黄土高原的气候是干旱而多风的。

由于地处内陆,受到
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这里的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气候干燥。

尤其是夏季,高温干燥,酷热难耐,成为这片土地的主要气候特征。

而且,黄土高原的风大,常常刮起黄沙,使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黄
土的味道。

再者,黄土高原的植被较为贫瘠,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这里的
植被以草原为主,分布着一些耐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在黄土高原
的草原上,可以看到牛羊悠闲地吃草,远处的风车在风中旋转,构
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光。

最后,黄土高原的人文景观同样令人着迷。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
史文化,多民族和睦共处。

在这片土地上,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村落,古老的城堡,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

这些都展现了黄土高
原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总的来说,形容黄土高原的句子,可以从地貌、气候、植被、人文等多个方面入手,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黄土高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地方,值得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黄土高原,让这片土地的美丽得到更多的发现和传播。

描写黄土高原的短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黄土高原的短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黄土高原的短句子唯美(篇一)黄土高原,素有“黄河母亲河上的大厨房”之称,其山川壮美、风光旖旎。

下面是对黄土高原的描写,唯美而又富有诗意的50句短句子:1. 我踏上黄土高原,感受大地如诗如画的气息。

2. 风吹草低见牛羊,黄土高原是生命的诗篇。

3. 雁过黄河时,带走了万年的古老和苍凉。

4. 山如黛色,水如琉璃,黄土高原一片神奇的色彩。

5. 纵观黄土高原,低矮的山脉在阳光下犹如金字塔。

6. 黄土高原的田野,宛如一幅大地的彩绘。

7. 晨曦洒满黄土高原,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朝气。

8. 泥土的芬芳,如诗如画地弥漫在黄土高原。

9. 夏日的阳光洒满了黄土高原,大地散发出欣欣向荣的气息。

10. 在黄土高原的怀抱中,我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11. 万紫千红的花海中,黄土高原是一片撩人心弦的诗意。

12. 走进黄土高原,仿佛置身于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之中。

13. 黄河奔流不息,傍晚的阳光将黄土高原染成了一片金色。

14. 龙门石窟中的佛陀,见证了黄土高原的厚重历史。

15. 黄土高原的风,吹拂着每一个生命,传递着生命的力量。

16. 黄土高原的夜,星光璀璨,宛如一幅宇宙的画卷。

17. 黄土高原的雨,轻柔而洁净,滋润着这片土地的心灵。

18. 山水交错,黄土高原是大自然写就的最美乐章。

19. 黄土高原的天空,湛蓝如洗,让人痴迷于它的纯净美。

20. 黄土高原的风景,像细腻的水墨画,让人沉浸其中。

21. 黄土高原的秋天,红叶飘落,如烈火燃烧一般美丽。

22. 黄土高原的冬天,雪花纷飞,白茫茫一片宛如童话世界。

23. 黄土高原的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画卷展开。

24. 层峦叠嶂的黄土高原,是神奇自然创造的杰作。

25. 漫步黄土高原,感受大自然无尽的艳丽与魅力。

26. 黄土高原的日出,霞光万道,犹如仙境般美丽。

27. 宁静的夜晚,月光洒满黄土高原,静谧而祥和。

28. 黄土高原的人们,勤劳而朴实,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29. 我站在黄土高原的边缘,俯瞰着这片奇幻的大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6.3.1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6.3.1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练能力 1 B
2C
练素养 1 见习题
3A 4 B 8 见习题
答案显示
5D
3D
4 B 5 见习题
练基础
读图6-3-6,回答1~2题。
1. 甲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和行政中心是( B )
A. 晋—太原 B. 陕或秦—西安
【点拨】甲是 陕西省,简称 陕或秦,行政
C. 宁—银川
中心是西安。
D. 冀—石家庄
练基础
2. 阴影部分所处的地形区是( A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河套平原
【点拨】阴影部分地处陕西省 北部,为黄土高原。
练基础
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剪纸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
习俗和风情等。读图6-3-7,回答3~5题。
3. 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A )
A. 窑洞
练能力
2. 图中的省区有地坑院分布的 是( C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点拨】地坑院分布在黄土 高原,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 原,即丙。甲是贵州省,乙 是辽宁省,丁是青海省。
练能力
【中考·邵阳】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 环境日益改善。读图6-3-10,回答3~4题。 3. 图中阴影区黄土层深厚,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列有关黄
④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黄土不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练素养
【点拨】第(1)题,读图可知,地表景观自西向东分别是戈 壁、沙漠、黄土,颗粒物也呈现越来越细的变化特点。第 (2)题,四条证据分别证明了黄土是风吹来的,黄土的运动 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来源于中亚、蒙古高原一带, 黄土不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练素养

从风中走来的高原

从风中走来的高原

地质奇观从风中走来的高原文/章秉辰作者简介 章秉辰,正高级工程师,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

专业从事地学科普旅游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云台山、王屋山、郑州黄河等数十家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

主编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种科普宣传片拍摄30余部。

据说,从太空观看地球,在中国的腹地,可以看到一块形状神似人胃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被地质学家们亲切地称为“地球胃”。

有学者研究认为:在汉语词典里,“胃”又叫“肚”,意为“肉身中的田土”,即胃是人身上的“国土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球胃”便是“地球体”上的“土地中心”。

说起黄土大家并不陌生,说起它的科学定义可能会让人颇感意外,因为并不是所有黄色的土状物都能叫黄土。

被誉为地学泰斗、“黄土”之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先生,曾给黄土下过科学定义:“黄土”特指“以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的、黄色粉质、富含碳酸盐岩并具有大空隙的土状沉积物”。

具体地说,就是指以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构成黄土高原的黄土为代表。

而那些外貌与黄土相似,非风力搬运,由流水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具有层理和砾石夹层的粉土状或次生黄土沉积物,只能称之为黄土状岩石了。

那么,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黄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科学故事呢?黄土与黄土高原从大约距今260万年开始的第四纪,生物界的面貌已接近现代,在这260多万年的环境变迁中,地球上留下了各种记载环境变迁的印记。

分布在中国北方黄地磁极性转换,以及地磁漂移等信息,是研究地球环境的理想对象。

有人曾形象地指出,第四纪以来古气候环境的历史信息是藏在大自然用密码写成的一本本“秘笈”中的,其中一本是深海沉积物,一本是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还有一本就是中国黄土高原的黄土。

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沉积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研究对象,中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一页一页地解释和读懂这本“黄土秘笈”。

黄土高原风成说的依据

黄土高原风成说的依据

黄土高原风成说的依据
黄土高原是中国主要的黄土地带,因其中含有丰富的黄土而得名。

由于该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形为高原,而且风速较快,因此,黄土
高原的黄土层经过了长期风力侵蚀和侵蚀作用,形成了大面积的风蚀
地貌。

根据风成说,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由风力在长期的侵蚀过程中
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风力将黄土高原的表面颗粒物带到了更远离
中心地带的地方,形成了更薄的表层,而地表下的黄土则更加致密。

此外,风成说还指出,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因为其质地特殊,具有
一定的保水能力,能够保存水分,形成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直接影响了当地
的温度和降雨量。

总之,黄土高原的风成说是对该地区地貌和生态系统发展历程的
一种较为科学和完整的解释。

陕北黄土高原景色描写

陕北黄土高原景色描写

陕北黄土高原景色描写有:
1.陕北黄土高原,一片广袤而壮观的景象。

远处的山峦起伏,黄
土覆盖着大地,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

2.站在高处俯瞰,黄土高原的景色尽收眼底。

一片片黄色的土地,
如同金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3.这里的天空湛蓝如洗,云朵洁白如棉。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
上,给这片黄土高原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

4.风吹过黄土高原,卷起一片片黄色的尘土。

这些尘土在空中飘
舞,仿佛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在舞蹈。

5.在黄土高原上漫步,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这里没
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和节奏。

6.黄土高原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

树木发芽,花朵绽放,给
这片黄色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7.夏天是黄土高原最美丽的季节。

阳光明媚,气温适宜,人们可
以在这里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8.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摇曳生姿,农民们忙
碌着收割庄稼,一片丰收的景象。

9.冬天是黄土高原最宁静的季节。

大雪覆盖着大地,一片银白的
世界展现在眼前。

10.陕北黄土高原是一块充满生命力的土地。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文化底蕴,是一块值得人们珍惜和保护的土地。

黄土高原的形成

黄土高原的形成

黄土高原的形成大约在八百万年以前,黄土高原地区是一片汪洋的湖泊,其西起青海日月山,东到河南洛阳,南至陕西秦岭,北到陕北长城,湖面辽阔,水如汪洋,面积有如今的六个渤海之大,可称其为黄土原湖。

在这巨大湖泊的西岸,是一片广阔的沙漠,南边和东边是一片荒芜的山,那时期,地球上的天气干燥而寒冷,到处吹着强劲的狂风,狂风吹起地上的沙土和尘粉,漫天飞扬的沙尘被吹落到黄土原湖湖泊,把湖水搅得十分浑浊。

慢慢的,沙尘沉到湖底,一点一点,一层一层的累积起来,天长日久,经过上千万年的积累,湖底的积尘日渐丰厚起来,积了几百米至上千米,由于这一地质时期十分寒冷,大陆上吹的是干寒的西北风,所以风沙尘粉多是由西北向东南运行,在尘粉的运行过程中,大的颗粒总是要先落下来,中小的和小的依次后落下来,落进了广袤的黄土原湖,这样在这湖泊的底部就形成了依西向东,泥土层由粗到细的格局,靠近西北部的地方,泥的颗粒较粗一些,靠近东南部的地方,泥土颗粒依次较细。

随着千万年的风吹,湖底的泥土愈来愈厚,在水面涌浪的感应力和重力作用下,泥沙颗粒排布也越来越紧密,这就为以后黄土的坚硬打下了基础。

当大暴雨的季节,强大的山洪又会带着山石和鹅卵石以及更粗大的沙粒奔向湖区,将这些石块粗沙平布在已积堆好的靠近湖边的粘土层上,而大暴雨过后,风沙尘粒又天长地久的落在湖中,将那些石块粗沙蒙盖好,靠近湖边的地区经常这样反复着,以至可以形成几层这样的泥层土、石层结构,这种运动大约持续了上千万年。

慢慢的,地球上的气候变得暖和起来,风暴渐渐的不那么强劲了,吹入湖中的泥灰也就越来越少了,天气的变暖,使湖边也就渐渐长起了青草植被,湖中也慢慢有了贝类等小生物,大约2000万年以前,这里便有了数量众多的生物,而且有了大象犀牛等热带动物,动物们常常在了湖边嬉戏,游玩进食,偶而间有些死去的动物在湖边被泥沙埋起来,继而变成了化石。

时间在推移,地球在变化,大约1500万年前的时候,这里的地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南印度洋推来的地球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发生碰撞,以至把整个湖区慢慢的推升起来,湖的底部被抬高了,湖水便-渉而下,向东方的底洼地区涌去,流向东海。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黄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那么,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形成: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黄土高原由黄变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坚持不懈在陕北黄土高原开展生态治理,特别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逆转。

蒙蒙细雨中,层叠起伏的黄土高坡云雾缭绕,满目的林草仿佛为大地铺上了绿毯。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周年总结大会8日在吴起县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这样评价:“退耕还林使吴起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地处黄土高原的吴起县,是1935年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

记者10年前初次来到这里采访时,只能在个别流域看到少许绿色,多数山山峁峁因为开垦种粮而满眼土黄。

为了走出“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从1998年起,吴起县启动了以封禁造林为主题的绿色革命,当年就在留够口粮田的前提下,将155.5万亩坡耕地一次性全部退耕。

10年前,尽管家里有60多亩耕地,吴起县吴仓堡乡周关村村民贺建清一家7口人的日子并不好过,靠天吃饭粮食收成没保障,因为学生上学和家人看病还欠了几万元的债务。

描写黄土高原的段落

描写黄土高原的段落

描写黄土高原的段落以下是五个描写黄土高原的段落及其赏析:1. 厚实的黄土层,历经千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独特地貌。

站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回声,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赏析: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来形容其崎岖不平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同时,通过“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回声”这句话,作者将读者带入了对这片土地历史沉淀的想象之中。

2. 黄土高原上,一片片金色的麦田如同大地的指纹,诉说着农民的辛勤与希望。

远处的窑洞点缀在山坡上,宛如一颗颗明珠,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

赏析:这段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麦田比作大地的指纹,强调了农民劳动的辛勤和对丰收的期望。

同时,将窑洞比喻成明珠,赋予了它们生命,使其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3. 春天,黄土高原上的杏花如雪般绽放,粉色的花瓣与黄土的底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这段话通过“如雪般绽放”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杏花盛开的美景。

同时,用“粉色的花瓣与黄土的底色相互映衬”来突出色彩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4. 夏日的黄土高原,骄阳似火,炎热难耐。

然而,在那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却有着一片绿洲,给人带来一丝凉意。

赏析:这段话用“骄阳似火”来形容黄土高原夏季的炎热,与后文“绿洲带来的凉意”形成对比,突显出黄土高原在恶劣环境下仍有生机和希望。

5. 秋天,黄土高原上的高粱熟了,红彤彤的穗子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赏析:这段话用“红彤彤的穗子在微风中摇曳”来描绘高粱成熟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同时,“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一拟人化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们的喜悦之情。

地理风貌: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地理风貌: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理风貌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西部,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地理风貌独特的地方。

在这里,沟壑纵横,黄土层深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理风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基本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物质为主的高原,其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一米之间。

由于黄土的颗粒细、密度大、孔隙多等特点,使得黄土具有很强的侵蚀性。

在这里,由于地形的特殊,黄土的侵蚀作用非常明显,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貌。

这些沟壑纵横交错,如同一张张巨大的网覆盖在黄土高原上,使得这里的地形变得异常复杂。

当我们走进黄土高原,我们会发现这里的地形非常独特。

在高原上,你会看到许多深浅不一的沟壑,有的宽阔如河谷,有的狭窄如巷道。

这些沟壑的形状各异,有的呈直线状,有的呈曲线状,有的则呈不规则状。

这些沟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黄土的侵蚀作用和流水的作用。

当水流冲刷黄土时,会形成许多小沟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沟壑会逐渐汇集成大沟壑,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沟壑纵横的地貌。

除了沟壑纵横的地形外,黄土高原还有许多其他独特的地理特征。

在这里,你会看到许多独特的黄土地貌,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柱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黄土的沉积和侵蚀作用。

在黄土高原上,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加之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使得黄土更容易被侵蚀和移动。

当风吹过黄土地时,会形成许多奇特的形状和结构,如柱状、蘑菇状、蜂窝状等,这些地貌也成为了黄土高原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自然景观外,黄土高原还有许多人文景观。

在这里,你会看到许多古老的村落和窑洞建筑。

这些村落和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黄土高原人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勇气。

此外,黄土高原还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民依靠着丰富的土地资源,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土豆等。

这些农作物不仅养育了当地人民,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总之,黄土高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戈壁沙漠等干旱地区,白天和夜晚气温相差非常大,而岩石内部不同矿物的热胀冷缩程度不一样,长期反复膨胀、收缩作用,彼此之间的联系就变得松了,从而开裂、剥落,产生沙粒和粉尘。

沙漠中的砂粒被风长年累月地吹来吹去,互相碰撞打击,产生许多细小的尖角颗粒,它们就是形成黄土的主要物质。

西北风从坡上刮过,沙尘被卷上大空飞向远方,越细的沙尘飘得越远。

中国的黄土堆积区域,正是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粉尘降落的地方。

在中国地图上,大致可以自西向东看到戈壁一沙漠一黄土这样岩石沉降颗粒逐渐变小的顺序。

黄土高原,是几百万年的“沙尘暴”堆积的结果。

在我国,黄土遍及陕西、宁夏、山西、河南、甘肃、新疆、内蒙古和辽宁等地,分布面积达44万多平方千米。

在这些地区,黄土的发育程度不完全相同,据勘察,有的地方厚度仅10余米,有些地方黄土厚度局部达到400多米,以西北地区和黄河中游一带发育最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地形: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

2.土壤质量:黄土结构疏松,多孔、垂直裂缝;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3.降水: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暴雨较多。

4.植被:植被严重破坏,大部分地区地表裸露。

二、人为原因: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森林砍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

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档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风成说的证据

黄土风成说的证据

黄土风成说的证据
黄土高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一个地理区域,被誉为“黄土戈壁”。

在这片土地上,有世界上最壮观的黄土地貌,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一
直是中国农业的重要产区。

黄土高原风成,是指由风力来移动黄土而形成的地貌。

在黄土高
原上,由于水的流失非常快,土地十分贫瘠,但是同时也使得黄土高
原沿袭了几万年的风成地貌。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无数带着凿刻痕迹
的花岗石,或是被风雕塑成奇形异状的石头。

黄土风成是山脉、河谷、盆地等复杂地形因自然风蚀作用而构成
的地貌形态,它不仅形成了古老的黄土高原,而且也成为了生态功能区,对于黄土高原的环境恢复和生态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土风成是黄河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古人将风
成地貌从出土文物到人类文明发展的演变等方面都加以了解和掌握。

黄土风成的存在证实了孟子云“做好中国的风土人情”这一观点。

同时,也向我们证明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当今社会发展中必须得
以实现的一件大事。

在黄土高原上,风成地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悠久的历史渲染
成了它独特的自然风景。

让我们一起珍惜美丽的黄土高原,保护生态
环境,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的黄土高原四字词语

()的黄土高原四字词语

()的黄土高原四字词语1. 广袤无垠- 意思: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

- 出处:无特定出处,是常用的汉语词汇。

- 近义词:一望无际、无边无际。

- 造句:站在黄土高原的塬上,眼前是广袤无垠的土地,让人顿感自身的渺小。

- 小片段:“你看这黄土高原,真是广袤无垠啊!”老张站在高高的山峁上,向身边的小李感叹道。

“是啊,老张,这一眼都看不到边呢,就像大海一样,只不过这里是黄色的海洋。

”小李回应着。

老张又说:“在这样广阔的土地上,咱们老祖宗可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你说是不是很了不起?”“那当然了,这么大的地方,孕育出的文化肯定是博大精深的。

”老张最后说道:“这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就是我们永远的根啊。

”2. 千沟万壑- 意思:形容沟壑极多。

- 出处:无确切出处,为描绘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常用词。

- 近义词:纵横交错。

- 造句: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像是大地沧桑的皱纹。

- 小片段:“哥,这黄土高原怎么到处都是沟沟坎坎的呀?”小弟弟好奇地问。

“这就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啊,弟弟。

你看这些沟就像大地的伤痕一样,每一道都有着岁月的故事呢。

”哥哥耐心地解释。

“那这些沟是怎么来的呢?”弟弟继续追问。

“那是经过很多很多年,风吹雨打,水流冲刷才形成的。

这就像我们人脸上慢慢长出皱纹一样,是时间留下的痕迹。

”哥哥回答。

“哇,好神奇啊,原来黄土高原的这些沟这么有意义呢。

”弟弟感叹道。

3. 支离破碎- 意思: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 出处:清·魏僖《尧峰文钞·答陈霭公论文书一》:“而及其求之以道,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尽决去圣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篱。

”- 近义词:四分五裂。

- 造句:由于水土流失,部分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支离破碎。

- 小片段:“哎呀,你看这一片,怎么感觉乱糟糟的呢?”老王皱着眉头说。

“这就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后的样子啊,地表变得支离破碎的。

”老赵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可不好啊,像个破碎的拼图一样。

风吹过高山高原的美文

风吹过高山高原的美文

风吹过高山高原的美文大陆心腹的西北区---------风吹来的大高原呼呼的风,吹来一个风筝。

呼呼的风,吹来一片片树叶。

呼呼的风,吹来一个大高原。

哈哈!高原不是轻飘飘的风筝和树叶,怎么会被风吹来呢?可以的!坐落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黄土高原,就是风吹来的。

黄土高原有多大?它东到河北省和山西省交界的太行山,西到甘肃中部的乌鞘岭,北到长城,南到秦岭,总面积有4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境内第三大高原。

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有多厚?这儿的黄土可厚啦!一般有好几十米厚,最厚的地方有的达到200多米,盖住下面起伏不平的地形,到处是一片单调的黄色。

啊,这样大,这样厚的黄土高原,什么风才能吹得动?12级台风也别想吹动它。

如果它真是风吹来的,准是一场人类也没有见过的特大风暴,可以把世界上一切东西都吹起来。

不,世界上没有这样的风,黄土高原不是一场大风吹来的。

黄土高原是一股股西北风,从沙漠里慢慢吹来的。

当西北风刮起的时候,强劲的风掠过松散的沙漠地面,卷起漫天的尘土,经过长途搬运,一直带到这个地方,从半空中洒落下来。

一年年过去,一个个世纪慢慢消逝,黄土越堆越多,就渐渐形成了一大片广阔的黄土高原。

请问,风用了多长时间,才堆成了黄土高原?喔,用的时间可不少!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可以分为三层,下面最古老的一层有上万百年,时间真漫长!风还在堆高黄土高原吗?当然!黄土堆积的过程还在继续呢!瞧吧,刮风的时候,大风卷起黄色的尘暴,把天空也染黄了。

风平息了,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落满了一层黄沙。

如果不用纸把窗缝糊起来,沙子还会落到屋子里来。

这样的现象多么常见啊,这就是黄土堆积的过程。

由于环境被破坏,特别是沙漠边缘的植被被破坏,沙尘暴的天气越来越多了。

沙漠在扩大,黄土在堆积,可要小心呀!。

黄土高原风成说-ppt课件

黄土高原风成说-ppt课件
而是外来的。
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 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 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 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 向东南;
黄土非本地形成是中 亚或蒙古的
黄土高原
乌鞘岭
长城
河口
太 行 山 脉
秦岭
旧孟津
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上、西至乌鞘岭、南至秦 岭、北抵长城。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 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 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 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 之间,最厚在兰州,达 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 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
黄土高原
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
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1.粗大砾石留在原地----戈壁 2.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沙漠 3.细小的尘土 东移南下 黄土层
还有哪方面证据可以支持“风成说”的?
第一条证据“黄土的厚 度均匀”,说明黄土是 从上空吹来的,而不
是流水冲来的;
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 石风化逐渐形成的,
之冠。
海拔 面积 黄土厚度
1000--2000米
黄土6剖4万面平方千米
100米以上
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黄土呢
风成说 •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
”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高原及我国西北等
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源自风吹来的土风成说中亚、蒙古、 我国西北
戈壁 沙漠
太行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风中走来的黄土高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黄土高原黄河离不开黄土,研究黄土进而评说黄河、佐证黄河的形成与黄河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

说起黄土大家并不陌生,说起它的科学定义可能会让人颇感意外,因为并不是所有黄色的土状物都能叫黄土。

被誉为地学泰斗、“黄土”之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先生,曾给黄土下过科学定义,“黄土”特指“以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的、黄色粉质、富含碳酸盐岩并具有大空隙的土状沉积物”。

具体地说就是指以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构成黄土高原的黄土为代表。

而那些外貌与黄土相似,非风力搬运,由流水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具有层理和砾石夹层的粉土状沉积物,只能称之为黄土状岩石了。

黄土地貌1、小黄土大学问(1)地球260万年以来最具特色的沉积物从大约距今260万年开始的第四纪,生物界的面貌已接近现代,在这260多万年的环境变迁中,地球上留下了各种记载环境变迁的印记。

分布在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堆积,在系统记录第四纪260万年以来区域气候变化历史的同时,也记录了古地磁极性转换以及地磁漂移等信息,是地球环境研究的理想对象。

有人曾形象地指出,第四纪以来古气候环境的历史信息是藏在大自然用密码写成的一本本“秘笈”里,其中的一本是深海沉积物,一本是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还有一本就是中国黄土高原的黄土。

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沉积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研究对象,中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一页一页地解释和读懂这本“黄土秘笈”。

黄土与古土壤层(2)黄土高原空间范围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影响,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脉多呈东西和北东-南西走向。

在这种构造格局控制下,在我国境内形成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各具特色的高原,这四大高原中除青藏高原属于第一阶梯外,其余三大高原均位于第二阶梯,其中,黄土高原位于其它三大高原环抱的中间地带。

关于黄土高原空间范围,有几种不同的意见。

其一,强调自然单元的完整性,将黄土高原的范围界定在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吕梁山以西,西界为青藏高原东缘;其二,强调地貌单元的完整性,重点看是否有黄土地貌。

北界为长城,南界为秦岭,东界扩展到太行山以西,西界到日月山,包括日月山和青藏高原东缘之间的区域;其三,把整个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的整个水土流失联系起来。

北界由长城扩展到阴山以南、西北以贺兰山为界线,南界依然是秦岭以北,以东扩展到仍有黄土分布的太行山东麓,西界为日月山以东,包括日月山和青藏高原东缘之间的区域。

无论是哪一种划分方案黄土分布最连续,厚度最大、黄土地貌最典型的吕梁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甘肃临夏以东这个中心地带是不变的,分歧的区域正是这个区域向四周辐射的过渡地带。

通常大家在介绍黄土高原的范围时使用比较多的是“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这种方案。

其实,要认识和理解黄土高原,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分解为“黄土”和“高原”两个基本概念,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覆盖着黄土的高原。

当然不是所有分布着黄土的地域都属于黄土高原,也不是黄土高原范围内所有地域必定有黄土分布,即使在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区也有一些没有黄土保存的基岩山。

黄土高原的四周边界标志中,长城、太行山和秦岭名气都很大,唯有西界的乌鞘岭或日月山大家比较陌生。

乌鞘岭位于甘肃省西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属祁连山东延冷龙岭的分支,最高海拔达4 326米。

乌鞘岭虽然没有青藏高原连绵起伏的群山那么高大,但是相比它南北两侧海拔高度仅有2 000米左右的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来说,乌鞘岭地势的骤然抬升,成为东南方向来的季风吹向西北的最后一道屏障,将跋涉万里远道而来的暖湿气流挡在了山脚下,成为我国腹地东亚季风能够到达的最西端,岭南和岭北一峰之隔,呈现出明显的降水差异。

日月山同样属于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平均海拔4 0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4 877米,长仅90千米。

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属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

黄河与黄土高原范围关系示意图黄土高原东西长1 000余千米,南北宽750千米,地表黄土厚度一般50~80米,海拔高度800~3 000米。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特别利于农耕生产,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等地貌景观,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吨,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常见的黄土地貌科普示意图(3)为什么人们如此重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与极地和深海不同,黄土高原位于人类过去和现在正在居住的地球的陆地表面,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历时最长(约2 200万年)、最完整的古气候环境记录的保存者。

作为大自然留下的三个近代气候环境档案库之一,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在于,这里可供科研的黄土极易获得,而且这里还生活着上亿的人口,他们拥有百万年的历史。

他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需要科学,他们需要认识自己在自然界所处的位置,需要了解祖先和自身所在复杂的环境演化历史。

(4)黄土是怎样形成的?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沙尘暴”进行解释。

形象地说,黄土就是人们常见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沙尘暴形成的。

近年来,人们对北方频发的沙尘暴非常关注,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治理由于不合理利用国土资源而产生的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地,以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沙尘暴的物质成分来看,它与黄土十分接近。

黄土主要由粒径为0.01~0.05 毫米的粉砂级颗粒组成,成分包括石英(约占60%)、长石、云母等和少量重矿物,富含碳酸钙(7%~30%),黄土多大孔隙、松软且具有湿陷性,近年来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黄土是一种风成沉积物。

强大的沙尘暴我国古代称沙尘暴类型的降尘为“雨土”,根据黄土地质学家们的研究资料,自1966年到1999年,174个气象台站共记录了60次能见度在1千米以内、中等严重程度、持续2天以上的沙尘暴。

下面以新疆为例介绍几例沙尘暴的实例,大家从中可以感受到沙尘暴巨大的威力。

2006年4月9日,从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T70次列车于当晚7时20分运行到新疆小草湖至红层之间时,遭到风力达14级以上的特大沙尘暴狂袭,沙尘暴卷起的沙石将车体运行方向左侧窗户双层钢化玻璃击碎,窗户的玻璃全部损坏,列车到达北京时,车身已是伤痕累累,仅车窗玻璃一次就更换了250块。

2007年2月28日凌晨1时55分左右,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在距离乌鲁木齐以东120千米左右的珍珠泉附近遭遇特大沙尘暴,11节车厢被狂风推翻。

2019年4月6日,新疆阿拉尔市,沙尘暴袭来,整个城市瞬间转入黑夜,市区能见度只有十几米。

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经常遭遇这样的特大沙尘暴的侵袭,地质历史上,特别是新生代以来,由于地球冷暖气候的频繁变化,每当寒冷干燥的冰河时代来临时,这种强大的沙尘暴更是家常便饭。

以近代沙尘暴作为黄土形成过程的参照来研究,黄土高原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实验室。

黄土的发生和沉降记录表明,黄土高原是一个积累了至少2 200万年、基本连续的实验数据的实验室,一个可供重建2 200万年以来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环境演变历史的实验室。

黄土高原这个天然实验室的内容是什么呢?是研究今天干旱化的环境及过去和未来的景象,并为这个地区未来环境可能的演变提供科学的预测。

黄土高原的风尘沉积(黄土和古土壤)可以直接指示其物质来源区的干旱化过程,风力搬运的动力学机制;沉积速率、粒度变化等气候指标还可以和其他两本“秘笈”中的章节相对应。

它可以告诉我们黄土沉积的时空特征和规律,也就是它自己的“历史”,同时帮助我们解读其他两本“秘笈”。

2、身价如此之高的黄土有什么与众不同黄土是优质的土壤,它不仅具备土壤腐殖层、淋溶层、淀积层三层的分层特征,还有其他土壤所不具备的独特品质。

同时,黄土也是一种很肥沃的土层,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

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也给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造成了一些严重的危害,需要科学治理。

要科学地利用黄土,我们必须清楚黄土的特性。

古土壤结构示意图黄土的特性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注意,并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已经把黄土的主要特性归结为5个方面。

(1)多孔性由于黄土主要是由一些极小的粉状颗粒组成,在干燥、半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这些颗粒之间结合得不是很紧密,通常情况下用肉眼就可以看到这些颗粒的大小形状及其颗粒间形状不同的孔隙和孔洞。

所以通常有人将黄土称为大孔土。

一般认为黄土的多孔性与成岩作用、植物根系腐烂和水对黄土的作用等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

典型的黄土孔隙度较高,而黄土状岩石的孔隙度较低。

(2)垂直节理发育黄土地层分布区经常可以见到一些神奇的黄土崖与黄土柱,历经风雨而不倒。

一向以脆弱著称的黄土,为什么会有这种特性,这要归功于黄土中普遍发育的垂直节理的功劳。

深厚的黄土层沿垂直节理劈开后,所形成的陡峻而壮观的黄土崖壁是黄土地区特有的景观。

垂直节理发育,就是典型黄土和黄土状岩石所具有的普遍而特殊的性质。

关于黄土垂直节理的成因,曾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

目前较多研究认为,垂直节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黄土在堆积加厚过程中受重力影响,土粒间上下间距变得愈来愈紧密,而左右间距却保持原状不变。

这样水和空气即沿着抵抗力最小的上下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沿着黄土的垂直管状孔隙不断地作升降运动并反复进行,从而造就了黄土中垂直节理的普遍发育。

垂直节理与黄土崖(3)层理不明显凡是沉积岩一般都应该具有层理,因为任何成因形成的沉积岩,其形成都必须经过沉积物逐步堆积的过程。

黄土既然也属于沉积岩范畴,为什么层理却不明显或不清楚呢?很多学者把黄土无层理或层理不明显,作为黄土风成的标志,而有层理的黄土则认为是水成的依据。

如今,有人提出黄土无论是风成还是水成都应具有层理,其层理之所以不明显,首先,人们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黄土的孔隙性和垂直节理的显著特征上,忽视了对层理的研究;其次,黄土组成物质主要是尘土质物质,它们的成分和粒度相似,在每一次堆积过程中,由于没有明显的成份与间断影响,很难表现出分层的特性,即便有微弱的分层特性,因这些层理非常薄,用肉眼观察是很不明显的;另外,黄土崖壁经过雨水不断淋洗后,常常使表层黄土成泥浆糊状物涂于整个崖壁表面,因而,从外观来看,就再也看不清层理了,就像砖砌的墙壁经过泥浆粉刷再也看不到砖缝一样。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4)透水性较强黄土透水性较强,而黄土状岩石透水性较弱;未沉陷过的黄土透水性较强,沉陷过的黄土透水性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