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课件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 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 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 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 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
抒托 情物 的言 区志 别与
借 景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 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为虚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2013届诗歌鉴赏专题(四)表达技巧(教师版)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四)(教师版)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考点分析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从语言的运用上看,每种文体都有一种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文章的内容事物: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语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记叙文常用叙述、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写景、写人、记事;议论文则以议论为主,发表作者对某事、对某物的看法、态度等;诗歌散文则以抒情为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凭借某事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因此,诗歌对表达方式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抒情方法上。
抒情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其特点是抒情时感情强烈、直露,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撼人心,容易把握。
本考点近几年出现频率仅次于间接抒情,要特别注意。
间接抒情往往依托于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事、写景、状物或论理中抒发情感,使情感含而不露,意味深长,含蓄隽永。
常见方式包括: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主观感情,感情附着于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既描写景物,又表达情感。
我国古典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2、即物抒情: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蕴含深厚,情深意远,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
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理想、人格、观点等寄托在某种细致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就是咏怀,两者合二为一,这类诗歌常称为咏物诗。
咏物诗有两个特征:一是一首诗只咏一至两个对象;二是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做到“神似”。
这种委婉含蓄的言志方式能将不便或不愿直说的情感表达出来,隽永深刻,耐读而有深意。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上课
8、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 船” 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2、 “终岁不闻丝竹声”、“ 门前冷落 鞍马稀”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13、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Hale Waihona Puke 、 修 辞 手 法1、比喻 2、拟人 3、对偶 4、对比 5、夸张 6、用典 7、双关 8、互文
1、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
景。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 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赋比兴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 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 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如《诗经.氓》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第三章首句)“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
情所起到的作用。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 巧(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表达技巧
一、鉴赏修辞手法 二、鉴赏表达方式 三、鉴赏表现手法 四、鉴赏构思技巧
(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等)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 辞手法。 (3)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思 想情感。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
万能公式1表现手法2内容——结合问题相关内容分析,得出答案。
表现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效果: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的特征,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用形成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态情感:表现了什么情况下(思想内容)的(具体)情感孤独、寂寞、悲伤、愁苦、苦闷、失落、惆怅凄凉、孤傲、喜悦、激昂、昂仰、自信等常见思想内容: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例:与朋友离别的悲伤忧愁之情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孤独惆怅之情羁旅在外,渴望回家的孤独失落之情。
戍边战士厌倦战争思归思情的悲凉孤独。
渴望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的苦闷彷徨。
等等语言表达格式: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1、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即事感怀2、描写: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虚实结合(实写—虚写),动静结合(动景—静景),白描—渲染,正面—侧面,空间顺序(近景—远景、高—低),细节描写,点面结合,3、议论:4、记叙: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用典、设问、反问、反复、双关、借代、对偶、排比、互文、叠字、顶真、通感三、其它表现手法:赋、比、兴;象征、抑扬变化、联想和想象等。
四、结构形式: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5、送别:离别的依依不舍、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分析技巧型答题格式提问格式:试分析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何效果。
(俺的定稿)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常用手法和常见题型。
2、掌握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的常用手法和常见题型。
2、表达技巧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三、教学过程【自学质疑】【精讲点拨】表达技巧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见《步步高》第147页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鉴赏·修辞【自学质疑】【精讲点拨】【例题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忧国忧君忧民之情。
(步骤三)请概括答题步骤: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 (2009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案】(1)借代,反问【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考点32: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原卷版)
考点32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一、必备知识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和评价技巧效果等。
下面将高考常考的表达技巧以图表方式列出,以便考生对此有一个系统直观的理解。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烘托、比兴、用典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点面结合构思技巧: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1.比 喻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 拟(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得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夸张。
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知识点总结及训练 (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总结性资料,请妥善保存修辞手法【知识卡片】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比喻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拟人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对比比喻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纱》)比喻对偶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用典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互文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互文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比喻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拟人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
顶针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拟人比喻通感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设问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拟人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比喻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夸张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借代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设问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对偶夸张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借代25、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反问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夸张借代27、举酒欲饮无管弦。
借代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比喻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
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
——《凭栏人·春思》反语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1)高三语文备课组第八周主备人:司徒彩芙一、学习要求:1.熟练掌握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种类与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题型。
2. 掌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类答题技巧二、课前预习:熟记几种常见的表达技巧。
见《全优课堂》P154-156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艺术构思(结构技巧)等的统称。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借代、夸张、对偶、互文、设问、反问、双关、对比……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①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②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衬托、渲染、烘托、白描、细节描写、色彩搭配3、表现手法(狭义的)①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②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③对比、衬托、象征、用典、抑扬、联想、想象……4、艺术构思(结构特点)开门见山小中见大对面落笔层层深入伏笔铺垫欲扬先抑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三、课堂实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试分析这首诗主要艺术手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四、课后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试分析最后两句诗中意象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1答案课堂实战答案1、答:采用了拟人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上课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表达技巧
一、鉴赏修辞手法 二、鉴赏表达方式 三、鉴赏表现手法 四、鉴赏构思技巧
设问方式: 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情感
1、这首诗(句、联)运用了哪种(些)修辞(描写、抒 情)手法?
2、这首诗(句、联)是如何抒情(怎样表达情感)的? 3、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句、联)。 4、有人认为某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曲径通幽”的特
问题:这首诗用哪些手法表现雨后池
塘水面的平静的?
参考答案
1.比喻,水面好像轻轻磨过的镜面一样,形 象生动地表现水面的清澈平静。 表达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2.以动衬静 。“水面平”、“明镜”、“照 檐楹”等是静态, “垂杨舞” “万点声” 等是动态。以动衬静,突出了雨后池塘的 平静。表现作者雨后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也无风雨也无晴。
6、用典 《京口北固亭怀古》
叙述
议论 说明
动静结合 化动为静 化静为动
二
以动衬静 视听结合 虚实结合
、 表 达
描写 手法
观察角度不同 色彩渲染 白描 细节描写 正侧描写
方
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 手法
间 借景抒情 接 情景交融 抒 寓情于景 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正衬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a.用了反衬手法。 b.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
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以动衬静。 c.两处反衬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环境
之静。 e.表达作者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上课实用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 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 “行人” 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 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 致。
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义,其弦外之音又 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者是唐代的人,写的却是三国的人和 事,很显然不是为写古而写古这么简单。诗的 前四句主要是叙事,后四句主要是抒情。刘禹 锡写此诗时,正处于藩镇势力意欲抬头之时。 刘禹锡此诗的确有所指。 答案 1、用了借古讽今的方法 2、诗歌借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无情嘲讽 了割据一方的藩镇。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就像 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它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 的命运。 3、表达了作者对藩镇割据的痛恨。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
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 象。
(2010· 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 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 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 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 动静相衬等)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王益均【考点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所谓鉴赏,实际就是对作品进行“品评”。
鉴赏的前提是鉴别,而鉴别则是与阅读中的理解相关联的,离开了理解就无从鉴别: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达到某种美的享受。
鉴赏的目的是批评,批评也是—种审美活动,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审美判断,评价作品的高下优劣得失,或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某种新的感受和认识。
鉴赏与阅读,密不可分,可以说,鉴赏的每一内容无不以阅渎理解为基础;而阅读的每个环节,也无不可提到鉴赏的高度。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以抒情和描写为主)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3、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夸张)解说: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目的:①引导学生建构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知识体系。
②培养并增强学生针对性作答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典例分析,引导学生完善表达技巧知识体系的建构。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针对性作答的能力。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高考命题透视1.命题特点:①古代诗歌鉴赏在具体内容上,侧重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考查。
对表达技巧的考查是古代诗词鉴赏题中命题的重点之一。
②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题中往往综合考查,很少单独命题。
2.备考建议:完善知识结构,加强技巧训练。
3.答题建议:读懂诗词,立足文本;读懂题干,有的放矢。
二、典例分析1、高考真题演练【2017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思考: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2、归纳答题思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第一步:明手法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该手法在诗文中如何运用。
第三步:析效果指出该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怎样的感情。
3、习题解析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叙述与对比”手法的特色。
解答时,对“叙述手法”可以从叙述角度、叙述顺序、叙述特点等角度分析,首先指出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叙述顺序,有什么样的叙述特点,然后分别指出其表达效果。
(出示参考答案)对“对比手法”的分析则要先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用到对比手法的具体内容,逐一列出,然后再分析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突出了怎样的主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出示参考答案)4、出示完整版参考答案,研读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又主要包括描写方法和抒情方式。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也是表现手法)、用典抒情、理趣诗等。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3、“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二、间接抒情(一)、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析】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公开课课件]_67PPT学习教案
特别提醒:此题如果问“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还应答
出①多角度写景:触觉,视觉;静景,动景。②拟人等
。
第13页/共15页
温馨提醒—
—
表现手法的使用 往往是综合性的, 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 具体,不能脱离 诗句本身架空分 析。
三峡吟(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⑴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 第二首借典故写愁。 ⑵第一首以“那堪”直抒愁怀;第二首以理写愁, 辨析猿声“不自愁”,第愁12页在/共1人5页心。
)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行文结构等某一个角度。
②审范围: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可依范围而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看修辞”意即鉴赏诗歌技巧时首先、优先从修辞方法角度
切入。“整体看手法”意即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优先从表
现手法角度切入。
③审数量:即要分清题干中的“一”与“多”、“主”与“次”的
总结概括要力求 准确,反复筛选 第14页/共15页
用词。
第6页/共15页
小结: 梳理知识点“表达技巧”
1、认识: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法 ”“写作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于同义词。但从实际命题 和答题来看,又要注意审清要求,准确判断。
2、审题:
①审角度:鉴赏“表达技巧”解题时须注意审清提问角度。一种
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总结)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总结)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之风。
2.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4.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两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6.动静结合:诗中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7.虚实结合:虚与实互相联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了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8.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9.白描与工笔:白描手法,只用线条勾画,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酒,回味无穷。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
10.对比:让事物、形象、情感表现更鲜明、突出。
11.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2.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动衬静。
13.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 (共54张)
2、通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 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
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 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疑"字, 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 (通感),别具一格。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 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 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用典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 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 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 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 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 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 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的反映。
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
在,以昔衬今,表现出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独的 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三)表现手法
1、赋比兴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 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 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4、借代
“绿肥红瘦”中,“绿”“红” 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 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5、夸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考纲解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构思)的使用。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和诗歌语言相关的问题。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要求考生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知识准备】表达技巧的类型: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因事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咏史抒怀】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白描、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先总后分、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一、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抒情方式)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一)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古与“令”字通,使)无绝衰。
山无陵(líng,山峰、山头),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又如李清照《武陵春》三四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纵笔直抒,揭示一切悲苦的原因是“物是人非”,即山河依旧,人事皆非,这深重的国难,怎不使人感到“事事休”呢?所以词人沉痛地说“欲语泪先流”。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尾联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度概括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它表现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感情炽烈、悲怆,充满着人生哲理。
(二)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地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抒情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
在叙事中,寓含着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再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手段,情景交融是效果)“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在古典诗歌中,写景就是抒发情感。
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的前六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描写的景物画面自然恬淡、幽美迷人,表现了诗人要与友人一同幽居的情思,是借景抒情。
如李白的《菩萨蛮》前四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山用“寒”来形容,不单说明节令是秋天,更主要的是表现女主人冷落、孤独、寂寞的心情。
碧色用“伤心”来形容,极言山色深碧,同时又是表现看山人的心情,伤心已极,山色也就具有了悲伤的色彩。
这里既写了情,又写了景,用的是融情于景。
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三、四两句,由写自然景观转移到写具有人文景观特征的庙宇,这一转就巧妙地揉进了历史的沧桑,也自然地融进了诗人对南朝朝政的讥讽与批判。
用的是融情于景。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疏淡几笔,描绘了一幅动人的长亭送别图,碧云密布,黄花遍地,西风凄紧,北雁南归。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堪称精妙绝伦。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
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例如:李忱的《瀑布联句》中“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
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托物言志,以梅花自喻,用梅花象征了自己孤高正直的气节。
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又如骆宾王《狱中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咏物诗,名为咏蝉,实为自表心迹。
诗人抒写了因无罪被诬,无人相信自己的高洁而为之辩白的忧愤。
但忧愤之中又有着超然的心态,不愿与俗流为伍。
又如虞世南的《蝉》“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4、借史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
附:【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情关系】1、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①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如《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再如《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这后四句,写边防将士的昂扬斗志,风格豪放,气宇沉雄,令人鼓舞,一点也没有愁眉苦脸的样子。
但是,这样的豪情正是借助于前面的哀景反衬出来的。
景象愈是凄烈荒凉,愈反衬出百折不回的英雄气魄。
若改成丽日晴天,春风和畅,反而衬托不出雄伟博大的气象来。
哀景对于反衬某些豪情是有特殊妙用的。
《诗经?采薇》篇中更是有情、景反衬的经典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
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