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

合集下载

霍乱诊断和治疗

霍乱诊断和治疗

尿常规
多数病人尿液呈酸性, 比重为1.010~ 多数病人尿液呈酸性 , 比重为 ~ 1.025 之间,可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 之间,可有蛋白、红细胞、 及管型。 及管型。
血生化
血清钾、钠在疾病补液前多在正常范围, 血清钾、钠在疾病补液前多在正常范围, 补液后普遍降低, 补液后普遍降低 , 但氯化物多数高于正 结合力降低。 常,尿素氮增加,CO2结合力降低。 尿素氮增加,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大便常规 血液生化 血清学检查
血常规
因病人脱水致使血液浓缩, 因病人脱水致使血液浓缩 , 使红细胞压积和 血浆比重开高。周围血液除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血浆比重开高。 相 对 增 高 外 , 白 细 胞 也 可 增 至 ( 10 ~ 30 ) ×109/L,分类见中性细胞及大单核细胞增多。 ,分类见中性细胞及大单核细胞增多。
临床分型
根据病情可分为轻、 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型。极少 重三型。 数病人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发生循环衰 竭而死亡,称为“暴发型” 竭而死亡,称为“暴发型”或“干性霍 乱”。
1、轻型 、
病人稍感不适,每日腹泻数次, 病人稍感不适,每日腹泻数次,一般不 超过10次 , 大便稀薄 , 有粪质 , 无脱水 超过 次 大便稀薄, 有粪质, 表现, 血压、 脉博正常, 表现 , 血压 、 脉博正常 , 尿量无明显减 天内恢复。 少。病程短,多于3~5天内恢复。 病程短,多于 ~ 天内恢复
鉴别诊断
一、急性胃肠炎 二、急性细菌痢疾
治疗原则
• • • • 严格隔离 及时补液 辅以抗菌 对症治疗
一般处理
霍乱属甲类传染病, 霍乱属甲类传染病,应对患者进行严密隔 直至症状消失6天后 天后、 离,直至症状消失 天后、粪便细菌培养连 次阴性。 续3次阴性。对患者泻吐物及食具等均须彻 次阴性 底消毒。 可给予流质饮食, 底消毒 。 可给予流质饮食 , 但剧烈呕吐者 禁食,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 禁食 , 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 , 重症患者应 注意保暖、给氧、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保暖、给氧、监测生命体征。

霍乱的诊断与治疗

霍乱的诊断与治疗

霍乱诊断与治疗霍乱(cholera )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

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为特征。

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

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1.病人急性期病人频繁的腹泻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病菌,极易污染周围环境,是重要的传染源。

但轻型病人由于及时就诊的少,临床上又易误诊和漏诊,不易被发现。

这些病人不仅可排菌,且可自由活动,广为传播,其流行病学意义更大。

2.带菌者包括潜伏期带菌者、病后带菌者(恢复期带菌和慢性带菌)和健康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

(三)人群易感性和抵抗力人群普遍易感。

但受胃酸及免疫能力等影响。

感染霍乱弧菌后可在肠道局部产生分泌性抗体lgA,在血清中产生凝集素、杀弧菌抗体和抗毒素抗体。

该肠道局部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联合作用,可使病后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但并不排除极少数人病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二.临床表现(一)潜伏期绝大多数为1~2日,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日~6日。

(二)前驱期大多数病例起病急,无明显前驱期,仅少数患者起病较缓,于发病前1日~2日可有头昏、疲倦、腹胀和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

(三)泻吐期起病突然,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大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腹部隐痛或腹部饱胀感,个别可有阵发性绞痛。

每日大便数次至十数次或更多,少数重型患者粪便从肛门可直流而出,无法计数。

排便后一般有腹部轻快感。

大便性状初为稀便,后即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为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血性)。

大便镜检无脓细胞。

少数患者有恶心。

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食物残渣,继为水样,与大便性状相仿。

一般无发热,少数可有低热。

儿童发热较成人多见。

此期可持续数小时至2日~3日不等。

(四)脱水虚脱期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及电解质丧失,可产生以下临床表现。

霍乱的诊断与治疗

霍乱的诊断与治疗


Company Logo
(一)典型病人:
3.反应期及恢复期 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病人 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温回升,逐渐恢复正 常。约1/3病人出现发热性反应,以儿童多见, 其原因可能由于循环改善后残留肠毒素被吸收 所致。发热持续1—3日可自行消退。

Company Logo
(四)血清学检查
霍乱病后不久,可在血清中出现抗菌的凝集素、 杀弧菌抗体及抗毒抗体。抗菌抗体多数在发病 第5日即可出现,在第10—15日达高峰,而抗 毒抗体出现时间较晚,一个月达高峰。因而临 床血清学检测常用凝集试验和杀弧菌试验,双 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即有追溯性诊断 意义。
乳酸增加 代谢性酸中毒

Company Logo
(三)病理解剖
死亡病人的主要病理变化为严重脱水现象:尸 僵出现较早,皮肤干燥发绀,皮下组织及肌肉 干瘪。内脏浆膜无光泽,肠内积满米泔状液体, 胆囊内充满粘稠胆汁。心、肝、脾等脏器体积 缩小,肾脏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浊肿,变性 及坏死。其他脏器也见出血或变性。死于尿毒 症者更为明显。

Company Logo
(三)流行特点
O139流行特征: 疫情来势凶猛,传播快,散发为主。经水和食 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与O1群无交叉免疫。

Company Logo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Company Logo
(二)流行环节
1.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

Company Logo
(二)流行环节
2.传播途径 霍乱的传播途径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 触和苍蝇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或蔓延,水 产品 中的鱼及贝壳类传播作用亦大。
Company Logo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主讲人:参会人员:会议地址:会议时间:会议内容: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

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防疫措施霍乱就是由01群与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得急性肠道传染病就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得甲类传染病。

1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得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得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

病人得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2诊断标准2。

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a。

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就是腓肠肌)得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她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

2确定诊断标准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b。

霍乱流行期间得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

1a)粪便培养01群与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她原因可查者c.在流行期间得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3临床分型标准3、1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3.2中型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

3。

3重型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得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霍乱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霍乱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霍乱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时隔六个月我国再现霍乱病例27日,国家疾控局发布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在甲类传染病报告中,有3例为霍乱弧菌感染,是自2022年10月我国出现霍乱弧菌感染病例后,时隔6个月再次出现相关病例。

有专家就此表示,我国的霍乱感染基本是散发病例,不必过于担心。

霍乱的疾病简介根据临床表现常可将霍乱患者分为典型病例(中、重型)、非典型病例(轻型)及中毒型病例(干性霍乱),分述如下。

一、典型病例(中、重型):有典型的腹泻和呕吐症状,其中中型霍乱患者腹泻每日达10~20次,为水样或“米泔水”样便,量多,有明显失水体征。

血压下降,收缩压在70~90mmHg,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500ml以下。

重型患者除有典型腹泻(20次/天以上)和呕吐症状外,存在严重失水,因而出现循环衰竭。

表现为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低于70mmHg或不能测出。

24小时尿量50ml以下。

二、非典型病例(轻型):起病缓慢,腹泻每日不超过10次,为稀便或稀水样便,一般不伴呕吐,持续腹泻3~5天后恢复。

无明显脱水表现。

三、中毒型病例(干性霍乱):其特点是起病很急,尚未见泻吐即已死于循环衰竭,故又称“干性霍乱”。

霍乱病程不长,轻型无并发症者,平均3~7日内恢复,个别病例腹泻可持续1周左右,并发尿毒症者恢复期可延至2周以上。

霍乱的症状最急性型一般发生在本病流行的开始阶段,比如从外地或市场上购入禽霍乱病鸡,第2天就能爆发本病,这时鸡群中有的鸡突然死亡,死亡的病鸡基本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急性型最急性型病鸡没有死亡便转入急性型,病鸡表现精神萎顿,呼吸急促,有时张嘴呼吸并发出咯咯声。

病鸡表现口渴,并从口腔和鼻孔中流出粘稠的混有泡沫的黏液。

病鸡常排出黄色、灰白色或黄绿色稀便,眼圈发干呈青紫色,体温升高到43-44℃,一般经1-3天死亡。

慢性型由急性型病鸡没有死亡而变为慢性型。

也有些鸡从表面看是健康鸡,一旦遇到气候变化、饲养变化等不利因素,就显现禽霍乱症状而发生死亡。

霍乱 病情说明指导书

霍乱 病情说明指导书

霍乱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霍乱概述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引起霍乱的菌群包括O1群和O139血清群,O1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霍乱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能引起大流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

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

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剧烈的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可导致循环衰竭。

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英文名称:cholera。

其它名称:时疫霍乱、真霍乱。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传染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剧烈腹泻伴呕吐、脱水、肌肉痉挛。

主要病因: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生化检查、粪便涂片染色、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快速辅助检测、PCR 检测、血清免疫学检查。

重要提醒: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隔离,以免病情加重和疾病播散。

临床分类:1、轻型(非典型)主要见于O1群霍乱,大部分仅轻度腹泻,极少伴有呕吐,大便每日2~10次,可为软便、稀便、黄水样便,个别可带黏液伴血丝,一般无发热,无腹痛及里急后重。

少数有隐约腹痛或低度发热,甚或阵发性绞痛。

儿童可有高热。

病程约在3~5天内恢复。

2、中型(即典型)腹泻次数较多,达每日10~20次,大便呈米汤水状,有一定程度脱水,血压下降,收缩压70~80mmHg,脉细,血浆比重1.031~1.040,24小时尿量在500ml 以下。

3、重型吐泻频繁,脱水重,血压下降,甚至不能测得。

脉速弱,不能触及,血浆比重大于1.041,尿极少或无。

4、暴发型(亦称干性霍乱)是一种特殊类型,以休克起病,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未待吐泻即出现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而死亡。

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

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

《食源性疾病诊断技术规范研讨会》会议材料现有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和规范一、传染性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强制国标)1.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4-1995】2.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3.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6002-1995)4.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0-1997)5.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1-1997)6.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WS 271-2007 )7.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二、食物中毒(非传染病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国标推荐部标)1.食品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2.曼陀罗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3-1996)3.毒麦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4-1996)4.含氰甙类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5-1996)5.桐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6-1996)6.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996)7.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9-1996)8.变质甘蔗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10-1996)9.霉变谷物中呕吐毒素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11-1996)10.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12-1996)1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13-1996)12.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0-1996)1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1-1996)14.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2-1996)15.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3-1996)16.大麻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4-1996)17.食源性急性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5-1996)18.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6-1996)三、其他标准1.旋毛虫病的诊断(WS 369-2012 2012年3月2日卫生部通告)2.囊尾蚴病的诊断(WS 379-2012 2012年6月4日卫生部通告)四、急性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卫办应急发[2011]94号)1.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2.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3.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4.急性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5.急性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6.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7.急性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五、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71号)。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欢迎共阅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4—1995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01393 诊断标准3.1 a. b. 3.2 a. b. c. d. 44.1 轻型正常。

4.2 中型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 ,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4.3 重型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 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4 中毒型(干性霍乱)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5 治疗原则5.1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

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

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5.2 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

口服补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1章。

霍乱及其诊断与治疗

霍乱及其诊断与治疗

生化试验
氧化酶试验:可区分肠杆菌科细菌 粘丝试验:有助糖铁和三糖铁琼脂:可用于排除假单胞菌属及部分肠杆菌科细菌
赖氨酸铁琼脂:有于筛选气单胞菌属和不产生赖氨酸脱羧酶的其它弧菌 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试验:O1群90%以上敏感(大部分O139具抗性) V-P试验:大多数埃尔托型阳性;古典型少数例外均阴性;O139多阳性
由于肠道内分泌的液体中阴、阳离子总量相等,造成大量等 渗性 液体丢失,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 病理改变:肠上皮杯状细胞粘液明显减少,肠腺、微绒毛轻度扩张, 粘膜固有层轻度水肿 病理解剖见严重脱水:尸体速僵、皮肤发绀、手指皱缩、皮下组 织及肌肉极度干瘪 胃肠道浆膜层干燥、深红,肠粘膜发炎松驰,无溃疡;肠内充满 米泔水样液体、偶见血水样物 肠道内淋巴滤泡显著肿大 胆囊充满粘稠胆汁 心、肝、脾等脏器多缩小 肾无炎性变化,肾小球及间质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 胀变性及坏死
二、临床学
(一)、临床分期:泻吐期、脱水期、恢复期三期
霍乱的潜伏期多为1-2天,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6天。 1、泻吐期:持续数小时至2-3天(不等) 大多数病例无明显前驱期,起病急;多以剧烈的腹泻开始 继以呕吐;少数先吐后泻 多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少数腹部隐痛或腹部饱胀感;个别 阵发性绞痛 腹泻一日数次或更多;重者粪便从肛门流出,无法计数;排 便后一般有腹部轻快感 初为稀便后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多见,少数为米泔 水样或洗肉水样。便(镜)检无脓细胞 少数有恶心。呕吐呈喷射状,初为食物残碴继为水样,与大 便性状相仿 一般无发热、少有低热;儿童发热较成人多见 2、脱水期:其表现由泻吐造成水-电解质丢失引起 (1)、一般表现:神态不安、表情淡漠或惊恐,眼窝深陷
弱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碱性琼脂 碱性胆盐琼脂 (五)、生化特性 糖发酵 发酵、产酸不产气 葡萄糖 麦芽糖 甘露糖 蔗糖 半乳糖 果糖 糊精 可溶性淀粉 迟缓发酵 乳糖 不发酵 阿拉伯糖 卫茅醇 水杨素 木胶糖 肌醇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4—1995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

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 临床分型标准4.1 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简述霍乱的诊断标准

简述霍乱的诊断标准

简述霍乱的诊断标准
霍乱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又称肠道传染病。

霍乱诊断是建立在对肠道病变和与致病
因子有关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上的。

霍乱症状大多是针对肠道道部位而发展的,典型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呕吐水样粪及腹痛。

大多数情况下,发病前1--3天的体温将升高至38℃及以上,且多数病人有持续的腹泻。

如果这样的症状再添加上发烧、头痛、乏力和恶心,那么可以推断得出霍乱的可能性。

但是,无论霍乱有多少类似腹泻的症状,最终的诊断还是要以实验室结果为准。

诊断霍乱
的实验室检查包括霍乱沙门氏菌的粪便菌群和/或血清试验。

接种霍乱灭活疫苗的人们也可能出现发烧和腹泻,因此在诊断时要考虑接种及既往的
接种史。

血清学检查的结果反映的是当前的抗体水平,而粪便学检查才能有效确定病毒的
存在和病原体的菌落形成。

最初,病人可能排泄潜血但未排出大量血性粪便,因此,例行血检和尿检可用来监测
体征和症状,也可以帮助诊断霍乱。

用霍乱标准诊断法来鉴别霍乱,首先要确定病人当前或最近曾经患有腹泻,以及实验
室检查的原因。

腹泻可以是排出多彩舌及脱水至脸色苍白,大量的血性或水性的粪便,或
者有严重的肠炎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的原因可以是:血清中抗体的增加,粪便中发现霍乱
沙门氏菌的见出现,以及病毒的检测。

诊断霍乱的关键是及早确诊,应及时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并考虑接种史。

经过结合
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便可以决定某一病人体内是否发生霍乱。

因此,正确准确的诊断霍乱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是捍卫患者的健康的重要步骤。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4—1995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

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 临床分型标准4.1 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0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

为及时发现霍乱疫情,科学、规范、有序地做好防控工作,依据《十堰市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霍乱疫情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是依法防治、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医院成立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应急处理专家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疫情控制的组织动员、协调有关部门的人员、经费和各种药物和物资等方面工作。

专家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疫情判定并组织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

组长由院长承担,分管院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药学、后勤等部门首席负责人及部分临床科室专家。

三、疫情分级与判定1、疫情分级I级:我市辖区内发生输入性病例,但无续发病例。

∏级:我市辖区内发生1例霍乱病例。

In级:我市辖区内以县为单位5天内发生1例以上的霍乱病例。

2、疫情判定各科室医务人员根据《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见附件1),发现霍乱疑似病例后,立即报告公卫科或医院总值班,由公卫科或医院总值班报告医院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召集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成员会诊,对病例进行诊断。

疫情的分级由上级部门确定。

四、预案启动和终止标准1、预案启动标准我院发现霍乱(疑似)病人或我市启动霍乱应急预案后,医院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我院启动本预案。

2、预案终止标准上级有关部门宣布终止全市预案,或我院首先发现的霍乱疫情被排除后,医院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终止本预案。

五、疫情的搜索与报告1、加强肠道门诊工作。

门诊部负责组织人员将腹泻病人规范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就诊;肠道门诊接诊人员对腹泻病人要做好登记报告、采便送检和及时治疗,发现疑似病人时要立即隔离留验。

2、各科对收治的症状疑似霍乱的腹泻病人要开展霍乱弧菌筛查工作;在本预案启动期间,各科对收治的所有腹泻病人常规开展霍乱弧菌筛查工作。

对可疑霍乱和确诊霍乱病例的处理要求

对可疑霍乱和确诊霍乱病例的处理要求

对可疑霍乱和确诊霍乱病例的处理要求
(参照霍乱诊断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
1、对疑似霍乱的处理
发现疑似霍乱时,应迅速电话报告疫情,保留好标本以备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结果,做好污染环境的彻底消毒,随后补报疫情报告卡。

在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时,应同时向医院有关部门报告,并注意执行传染病保密制度,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

2、对密切接触者的处理
对霍乱的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留观,留便化验,登记,投放预防药物,待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来医院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3、对确诊霍乱病例的处理
(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迅速向所属区、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疫情;
(2)保留好初次分离的标本平皿,以备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
(3)医院应负责查找病人,对查找到的病人采取临时、相应的隔离、控制措施,待疾控人员到达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复核;
(4)确诊病人应就地隔离治疗。

对症状严重的病人和便培养阳性的病例应选用敏感抗生素,并给予有效的补液治疗。

(5)通知病人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果病人已返回原籍,通知原籍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协查。

霍乱防治规范

霍乱防治规范

霍乱(Cholera)(一)定义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

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肌肉痉挛,严贡者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二)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史(1)生活在霍乱流行区、或5天内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5天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饮食史。

(2)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

2、临床表现(1)轻型病例无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常无发热和里急后重表现。

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部隐痛或饱胀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

(2)中、重型病例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一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胖肠肌)等休克表现:(3)中毒型病例为一较罕见(干性霍乱),在霍乱流行期出现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3、实验室检查(1)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

(2)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I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

(3)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探乱毒素基因亚单位(CTxA ) PCR检测阳性。

(4)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阳性(三)鉴别诊断霍乱属于毒素介导性腹泻,须与其它病原体所引起的肠毒素性、侵袭性急性感染性腹泻病相鉴别,如急性菌痢、大肠杆菌性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病毒性胃肠炎等。

(四)治疗本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辅以杭菌治疗及对症处理。

1.一般处理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本病列为甲类传染病,故对患者应严密隔离,至症状消失b天后,粪便培养致病菌连续3次阴性为比二对患者吐泻物及食具等均须彻底消毒。

可给予流质饮食,但剧烈呕吐者禁食,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重症者应注意保暖、给氧、监测生命体征。

2.补液疗法合理的补液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霍乱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霍乱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霍乱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是病菌在肠道内繁殖产生肠毒素。

临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甜水样大便、脱水、肌肉痉挛为特征。

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和酸中毒而死亡。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注意流行季节与流行区、接触史、接种史等。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5d,多数为1〜3d,典型病例临床分为三期。

(1)泻吐期:大多数病例突起剧烈腹泻,继而呕吐。

腹泻为无痛性,亦无里急后重。

每日大便可数次至数十次,甚至不可计数,大便性状初为黄色稀水样,量多,转而变为米潜水样。

呕吐为喷射状、次数不等,也渐呈米潜水样。

此期持续数小时,多不超过2d。

除0139型霍乱弧菌引起者外,多无发热。

(2)脱水期:由于持续而频繁的呕吐与腹泻,患者迅速出现失水和循环衰竭。

可有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声音嘶哑,口渴,呼吸短促,脉搏细小,心音微弱,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

由于低钠常引起腹直肌及腓肠肌痉挛。

由于低钾可致肠鸣音减弱,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患者可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衰竭表现。

此期持续数小时至2〜3d。

(3)恢复期:脱水纠正后,患者迅速恢复。

吐泻停止,体温、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尿量增多。

临床上通常根据脱水程度将霍乱分为轻、中、重三型。

除此以外还有暴发型(极罕见),其特点是起病急,尚未见吐泻即死于循环衰竭,故又称干性霍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

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和管型。

血浆比重与血细胞比容升高,血钾、钠、氯及CO2结合力降低,尿素氮增加。

吐泻物直接涂片或镜检容易找到弧菌。

荧光抗体技术检查可获得较快速的病原学结果。

碱性蛋白脱水增菌后进一步培养有助于确诊、鉴别和分型。

血凝集试验效价达到L80以上或有动态升高。

4.确诊标准有下列两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霍乱:①有腹泻、呕吐等症状,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霍乱弧菌阳性者;②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检出01群和(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d内有腹泻症状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4—1995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

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 临床分型标准4.1 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4.2 中型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4.3 重型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4 中毒型(干性霍乱)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5 治疗原则5.1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

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

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5.2 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

口服补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1章。

5.3 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输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2章。

5.4 在液体疗法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

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连服3天。

常用抗菌药物及剂量可参考附录E。

6 解除隔离标准6.1 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6.2 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七天。

6.3 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七天阴性,每周培养胆汁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观察。

7 疫点疫区处理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

对从首例病人检出的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生物分型。

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下列规定处理。

如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7.1 疫点、疫区的划定a. 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同一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户为范围。

b. 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

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

7.2 疫点处理a. 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于6h内,农村于12h 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

b. 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

转送病人时对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运送病人的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

c. 疫点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消毒。

d. 验便:对疫点内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一次。

第一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

e. 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和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连服2天。

常用抗菌药物及服用剂量参考附录E。

7.3 疫点的解除:在传染源隔离后,疫点内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

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5日内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

7.4 疫区处理:加强饮用水消毒和水源管理、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及时发现传染源,按7.2规定处理,防止传播。

附录A病原学检查(补充件)A1 标本的收集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亦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采取。

A2 标本的送检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

不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

标本与保存液比例约为1∶5。

A3 分离培养A3.1 直接分离培养:急性期病人水样大便标本在增菌培养的同时可取其粘液絮片或用棉拭子直接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

目前常用的强选择性培养基有庆大霉素琼脂、4号琼脂和TCBS琼脂等。

A3.2 增菌后分离培养:所有粪便标本都应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放37℃增菌6~8h后,从菌膜下表层取一接种环培养物,划线接种于强选择性琼脂平皿。

A3.3 鉴定:自分离培养基上挑取可疑菌落与01群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及0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

玻片凝集用血清的效价一般应为1∶40~1∶50。

如可疑菌落在血清中很快(一般在10s内)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凝集,在生理盐水中不凝集者判为阳性。

可疑菌落较多时,应挑选5个以上的菌落逐个进行玻片凝集检查,必要时,取原划线菌落边缘透明部分再做玻片凝集,均为阴性时方可报告未检出01群及0139群霍乱弧菌。

对首发病例菌株需送上一级实验室做进一步鉴定或复查。

附录B血清学检查(参考件)B1 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流行病学追溯诊断,检查抗体的成分为抗菌抗体。

为进行血清学诊断,需要采取病人的双份血清,在发病第1~3天采第一份血清,第15~20天采第二份血清。

检查血清中抗菌抗体常用凝集试验和杀弧菌试验,杀弧菌试验比凝集试验敏感。

B2 试管凝集试验:用生理盐水对倍连续稀释待检血清,每管含稀释血清0.5mL。

将标准菌在营养琼脂上的16~18h培养物用0.2%福尔马林生理盐水制成约含18亿菌/mL(相当于细菌标准比浊管浓度)的悬液,每稀释血清管加0.5mL;另将菌悬液加入0.5mL生理盐水中作对照。

摇匀,置37C3h观察初步结果,再放冰箱(4℃)或室温过夜,观察最后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不出现自然凝集,能使菌凝于管底成伞状,上清半透明者判为++,以能使菌呈++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判为血清凝集效价。

第二份血清效价比第一份血清增长4倍或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B3 杀弧菌抗体检测:可采用改良微量法,检测程序如下:a. 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溶液(TTC)的配制:用无菌蒸馏水配制0.5%(W/V)溶液,加热溶解,置灭菌棕色瓶中,4℃保存备用。

b. 补体指示菌混悬液制备:选取标准01群及0139群霍乱弧菌为指示菌,分别连续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分离2次,选取光滑型菌落2~3个,挑取小量接种于5mL营养肉汤中,37℃培养6h,取0.1mL转种于5mL营养肉汤,37℃培养2h,用分光光度计测定492nm吸光度(OD)值,调整OD值至0.1为原液。

将原液作1∶50稀释后与1∶10补体等量混合,即为补体指示菌混悬液。

c. 待检血清稀释:于经洗涤处理、无水乙醇浸泡5min和紫外灯照射灭菌1h的微量培养板或4×10孔聚苯乙烯塑料板用微量加液滴管每孔加入一滴(0.025mL)灭菌磷酸盐缓冲盐水PBS或生理盐水,再将待测灭活血清一滴(0.025mL)加入每排的第1孔,自第1孔开始作连续对倍稀释至第10孔。

d. 加补体指示菌悬液:于每孔稀释血清加入补体指示菌悬液一滴,加盖,在微型振荡器上振荡1~2min,置37℃水浴箱孵育30min。

e. 加TTC营养肉汤:每孔加入含0.01%TTC的营养肉汤0.15mL(2大滴),混匀后,继续置37℃水浴箱孵育4h。

f. 观察结果:以孔内无颜色变化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被检测标本的杀弧菌抗体滴度,第二份血清效价比第一份血清升高8倍或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附录C01群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参考件)C1 血清分型用普通琼脂或碱性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苔进行血清分型。

分型使用小川型及稻叶型的单价血清作玻片凝集反应。

C1.1 在小川型单价血清凝集,在稻叶型单价血清不凝集者为小川型。

C1.2 在小川型单价血清不凝集,在稻叶型单价血清凝集者为稻叶型。

C1.3 在小川型、稻叶型单价血清均呈明显凝集者为彦岛型。

C2 试管凝集试验用生理盐水自1∶20开始对倍连续稀释01群霍乱多价血清,每管含稀释血清0.5mL。

将被检菌在营养琼脂的16~18h培养物用0.2%福尔马林生理盐水制成每毫升约含18亿菌体(相当于细菌标准比浊管浓度)的悬液,每稀释血清管加入0.5mL;另将菌悬液0.5mL加入0.5mL 生理盐水中作对照。

摇匀,置37℃3h观察初步结果。

再放4℃或室温过夜,观察最后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不出现自然凝集,能使试验菌出现++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凝集滴度,凝集滴度达到或超过血清原效价一半的即可确定为01群霍乱弧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