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心理学第二讲 智力与创造力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存在。 智力的实质可有来自心理测量学的证据证明。 对某一特定符号系统编码的敏感性。
18
评价:尽管带有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些痕迹, 但在更宏观的水平上进行,且更多地从各 专门领域所需的专长角度来研究智力,与 当代认知心理学有密切联系。
19
20
3.2 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
戴斯等人(J. P. Das,J. A. Naglieri)于1990年 提出人类智能活动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智力模 型:“计划-注意-同时性-继时性加工”模型 (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Model),即PASS模 型。
数量、机械信息、空间能力和手工操作等; (4)第四层次指各种特殊因素s因素)。1415
3 现代智力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一直颇受指责。原因如下: (1)建构结构理论的方法学(以因素分析法为核心) 存在某些先天不足。 (2)这些智力结构理论难以得到整合。 (3)根据这些理论编制的智力测验,也只停留在测 量各种反映个体差异的智能构成因素上,难以对内 在心理过程作进一步揭示。
该理论认为,智力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即注意 -唤醒系统、同时性-继时编码加工系统、最高 层次的计划系统。
21
22
3.3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美 国 耶 鲁 大 学 的 斯 腾 伯 格 ( R. J.
Sternberg)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 元理论”。 该理论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情境亚理论、 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个体面临一个相对(但非 完全)新颖的任务或情境时,或在特定任 务或情境的自动化操作过程中,其智力才 能更好地表现出来。
25
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联系起来, 回答了“智力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的核心。 成分亚理论有三种成分: (1)元成分; (2)操作成分; (3)知识获得成分。
12
13
2.5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 E. Vernon)于1960年认 为智力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
他把智力划分为四个层次: (1)最高层次是智力的普遍因素(g因素); (2)第二层次分为两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方
面的因素、机械和操作方面的因素; (3)第三层次分为几个小因素群,即言语理解、
Dennis(1996)说:“目前心理学界对智力的具 体含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是一个难 以回答的问题。”
3
2 经典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研究有两大模式:心理地图模式 与计算模式。
心理地图模式得出智力的结构理论(经典 智力理论);计算模式得出智力的信息加 工理论(现代智力理论)。
7
2.1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C. E. Spearman)在因 素分析的基础上,于1927 年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 素理论。他认为,智力由 一种单一的g因素(一般因 素)和一系列s因素(特殊 因素)构成。
8
2.2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卡特尔(R. B. Cattell)认为,有两个一般智力 因素,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数 25
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
16 24 34
50
年龄
图2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
10
2.3 瑟斯顿的基本心理能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 L. Thurstone)认为, 存在7种“基本能力”:计算、语词流畅、语词理 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瑟斯顿的智力理论成了后来多重智力理论的前身。 这一理论还支持学生在某些智力方面表现出不足,
16
3.1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H. Gardner,1983,1993)认为, 人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 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 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
1998年,他又提出,人的智力除前述七种 外,还包括自然智力。
17
判断的标准
脑损伤的潜在独立性。 存在具备该智力的非典型性人群。 智力至最终专长间,有一明确的发展历程。 可以确定该智力的进化历史。 可以通过个体差异间的实验性研究来确定这种能
23
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 解释如下问题:哪些行为对个体而言是智慧的行 为?这些行为在何处才显示出智慧?
斯腾伯格认为,情境智力行为包括三个方面: (1)对现实环境的适应; (2)对更优环境的选择; (3)改造现实环境,使之更适合自己的能力、兴
趣或价值取向。
24
经验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 联系起来,回答“行为何时才是智慧的” 这一问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讲 智 力与创造力
本讲纲要
• 智力本质属性的研究 • 经典智力理论 • 现代智力理论 • 创造力及对其的理解
2
智力:没有谜底的谜面
Sternberg(2003)认为:“智力是一个很难琢 磨的概念。”
Murphy(1991)指出:“很难有一个人们共同 认可的智力定义(既准确又实用)。”
26
27
4 智力的测量
4.1 比率智商 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Binet)开创了智力
的科学测量。 比纳智力测验由一系列难度不同的题目组
成,依据完成这个难度系列中题目的多少, 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年龄,称之为心 理年龄。
28
例如: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那 么他的心理年龄就是10岁,如果他还通过11岁组 的部分项目,他的智力年龄就大于10岁,可能是 10岁4个月或10岁6个月。
但在另一些方面往往又很优异的现象。
11
2.4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 P. Guilford)否认g 因素的存在,坚持智力因素的独立性。
他认为,智力结构应该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 维度去考虑。
操作,即心理活动或过程;产物,即心理加工所 得到的结果;内容,即心理加工的信息材料类型。
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 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它排除了文 化因素,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因而被 称作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 背景中习得的,是流体智力过去应用的结果,如 在学校学习获得的词汇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9
相 100
对 75 平 均 50
18
评价:尽管带有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些痕迹, 但在更宏观的水平上进行,且更多地从各 专门领域所需的专长角度来研究智力,与 当代认知心理学有密切联系。
19
20
3.2 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
戴斯等人(J. P. Das,J. A. Naglieri)于1990年 提出人类智能活动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智力模 型:“计划-注意-同时性-继时性加工”模型 (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Model),即PASS模 型。
数量、机械信息、空间能力和手工操作等; (4)第四层次指各种特殊因素s因素)。1415
3 现代智力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一直颇受指责。原因如下: (1)建构结构理论的方法学(以因素分析法为核心) 存在某些先天不足。 (2)这些智力结构理论难以得到整合。 (3)根据这些理论编制的智力测验,也只停留在测 量各种反映个体差异的智能构成因素上,难以对内 在心理过程作进一步揭示。
该理论认为,智力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即注意 -唤醒系统、同时性-继时编码加工系统、最高 层次的计划系统。
21
22
3.3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美 国 耶 鲁 大 学 的 斯 腾 伯 格 ( R. J.
Sternberg)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 元理论”。 该理论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情境亚理论、 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个体面临一个相对(但非 完全)新颖的任务或情境时,或在特定任 务或情境的自动化操作过程中,其智力才 能更好地表现出来。
25
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联系起来, 回答了“智力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的核心。 成分亚理论有三种成分: (1)元成分; (2)操作成分; (3)知识获得成分。
12
13
2.5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 E. Vernon)于1960年认 为智力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
他把智力划分为四个层次: (1)最高层次是智力的普遍因素(g因素); (2)第二层次分为两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方
面的因素、机械和操作方面的因素; (3)第三层次分为几个小因素群,即言语理解、
Dennis(1996)说:“目前心理学界对智力的具 体含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是一个难 以回答的问题。”
3
2 经典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研究有两大模式:心理地图模式 与计算模式。
心理地图模式得出智力的结构理论(经典 智力理论);计算模式得出智力的信息加 工理论(现代智力理论)。
7
2.1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C. E. Spearman)在因 素分析的基础上,于1927 年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 素理论。他认为,智力由 一种单一的g因素(一般因 素)和一系列s因素(特殊 因素)构成。
8
2.2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卡特尔(R. B. Cattell)认为,有两个一般智力 因素,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数 25
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
16 24 34
50
年龄
图2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
10
2.3 瑟斯顿的基本心理能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 L. Thurstone)认为, 存在7种“基本能力”:计算、语词流畅、语词理 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瑟斯顿的智力理论成了后来多重智力理论的前身。 这一理论还支持学生在某些智力方面表现出不足,
16
3.1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H. Gardner,1983,1993)认为, 人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 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 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
1998年,他又提出,人的智力除前述七种 外,还包括自然智力。
17
判断的标准
脑损伤的潜在独立性。 存在具备该智力的非典型性人群。 智力至最终专长间,有一明确的发展历程。 可以确定该智力的进化历史。 可以通过个体差异间的实验性研究来确定这种能
23
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 解释如下问题:哪些行为对个体而言是智慧的行 为?这些行为在何处才显示出智慧?
斯腾伯格认为,情境智力行为包括三个方面: (1)对现实环境的适应; (2)对更优环境的选择; (3)改造现实环境,使之更适合自己的能力、兴
趣或价值取向。
24
经验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 联系起来,回答“行为何时才是智慧的” 这一问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讲 智 力与创造力
本讲纲要
• 智力本质属性的研究 • 经典智力理论 • 现代智力理论 • 创造力及对其的理解
2
智力:没有谜底的谜面
Sternberg(2003)认为:“智力是一个很难琢 磨的概念。”
Murphy(1991)指出:“很难有一个人们共同 认可的智力定义(既准确又实用)。”
26
27
4 智力的测量
4.1 比率智商 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Binet)开创了智力
的科学测量。 比纳智力测验由一系列难度不同的题目组
成,依据完成这个难度系列中题目的多少, 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年龄,称之为心 理年龄。
28
例如: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那 么他的心理年龄就是10岁,如果他还通过11岁组 的部分项目,他的智力年龄就大于10岁,可能是 10岁4个月或10岁6个月。
但在另一些方面往往又很优异的现象。
11
2.4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 P. Guilford)否认g 因素的存在,坚持智力因素的独立性。
他认为,智力结构应该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 维度去考虑。
操作,即心理活动或过程;产物,即心理加工所 得到的结果;内容,即心理加工的信息材料类型。
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 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它排除了文 化因素,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因而被 称作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 背景中习得的,是流体智力过去应用的结果,如 在学校学习获得的词汇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9
相 100
对 75 平 均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