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中位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形、中位线
【知识概要】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等腰梯形判定和性质定理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类似.
通过作辅助线,把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是解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常用的辅助线的作法是:
1.平移腰:过一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
2.平移对角线:过一顶点作一条对角线的平行线;
3.过底的顶点作另一底的垂线.
熟悉以下基本图形、基本结论
【课堂练习】
1.(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D=2∠B,若AD=a ,AB=b,则CD的长是.
思路点拨平移腰,构造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注平移腰、平移对角线的作用在于,能得到长度为梯形上下底之差或之和的线段,能把题
设条件集中到同一三角形中来.
2.(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已知一个梯形的4条边的长分别为1、2、3、4,则此梯形的面积等于()
10
A.4 B.6 C.82 D.2
3
思路点拨给出4条线段,要构成梯形需满足一定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可能的上、下底.注给出4条线段不一定能构成梯形,需满足一定的条件,讨论的方法是通过平移腰,把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讨论,请读者思考,设为梯形的上、下底,c、为腰,那么a、b、c、d满足怎样的条件?
3.(1)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E是梯形外一点,且EA=ED,求证:EB=EC (2)请你将(1)中的“等腰梯形”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余条件不变,使结论“EB=EC”仍
然成立,再根据改编后的问题画图形,并说明理由.
4. 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BC ∥AD ,AD=3,BC=6,高h =2,P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直线m 过P 点,且m ∥DC 交梯形另外一边于E ,若BP=x ,梯形位于直线m 左侧的图形面积为y (1)当3 (2)当0≤x ≤3时,求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3)若梯形ABCD 的面积为S ,当y=S 2 1时,求x 的值. 5.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CD ∥AB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AOD=120°,点S 、P 、Q 分别为OD 、OA 、BC 的中点. (1)判断△SPQ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AB=5,CD=3,求△PQS 的面积; (3) 8 7 = ∆∆AOD PQS S S ,求AB CD 的值. 6.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一边,在△ABC外作正方形ACDC和CBFG,点P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到AB的距离是AB的一半. 7.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CD=3cm,∠C=60°,BD⊥CD, (1)求BC、AD的长度. (2)若点P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秒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C开始沿CD边向点D以lcm/秒的速度运动,当P、Q分别从B、C同时出发时,写出五边形ABPQD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不包含点P在B、C两点的情况); (3)在(2)的前提下,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线段PQ把梯形ABCD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5?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如图2-44所示.ABCD是梯形,AD∥BC,AD<BC,AB=AC且AB⊥AC,BD=BC,AC,BD交于O.求∠BCD的度数. 分析由于△BCD是等腰三角形,若能确定顶点∠CBD的度数,则底角∠BCD可求.由等腰Rt△ABC可求知斜边BC(即BD)的长.又梯形的高,即Rt△ABC斜边上的中线也可求出.通过添辅助线可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BCD的度数. 解过D作DE⊥EC于E,则DE的长度即为等腰Rt△ABC斜边上的高AF.设AB=a,由于△ABF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知AF2+BF2=AB2,即 又BC2=AB2+AC2=2AB2=2a2, 由于BC=DB,所以,在Rt△BED中, 从而∠EBD=30°(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等于斜边一半定理的逆定理).在△CBD 中, 9.如图2-45所示.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DC=135°,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N,交AB延长线于F,垂足为M.求证:AD=BF. 分析MF是D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ND=NC.由AD∥BC及∠ADC=135°知,∠ C=45°,从而∠NDC=45°,∠DNC=90°,所以ABND是矩形,进而推知△BF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AD=BN=BF. 证连接DN.因为N是线段DC的垂直平分线MF上的一点,所以ND=NC.由已知,AD∥BC及∠ADC=135°知∠C=45°,从而∠NDC=45°. 在△NDC中,∠DNC=90°(=∠DNB), 所以ABND是矩形,所以AF∥ND,∠F=∠DNM=45°. △BNF是一个含有锐角45°的直角三角形,所以BN=BF.又AD=BN, 所以AD=BF. 10.如图2-46所示.直角梯形ABCD中,∠C=90°,AD∥BC,AD+BC=AB,E是CD的中点.若AD=2,BC=8,求△ABE的面积. 分析由于AB=AD+BC,即一腰AB的长等于两底长之和,它启发我们利用梯形的中位线性质(这个性质在教材中是梯形的重要性质,我们将在下一讲中深入研究它,这里只引用它的结论).取腰AB的中点F, (或BC).过A引AG⊥BC于G,交EF于H,则AH,GH分别是△AEF与△BEF的高,所以 AG2=AB2-BG2=(8+2)2-(8-2)2=100-36=64, 所以AG=8.这样S△ABE(=S△AEF+S△BEF)可求. 解取AB中点F,连接EF.由梯形中位线性质知EF∥AD(或BC), 过A作AG⊥BC于G,交EF于H.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知,AH=GH且AH,GH 均垂直于EF.在Rt△ABG中,由勾股定理知 AG2=AB2-BG2=(AD+BC)2-(BC-AD)2 =102-62=82, 所以AG=8,从而AH=GH=4,所以S△ABE=S△AEF+S△BEF 11.如图2-47所示.四边形ABCF中,AB∥DF,∠1=∠2,AC=DF,F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