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处理的技巧

合集下载

浅谈教材的处理策略

浅谈教材的处理策略

浅谈教材的处理策略一堂课的好与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处理是否适当。

因为处理好教材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而想要上好每一堂课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如何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这个问题得不到落实,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有质的飞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教材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处理教材指的是什么?处理教材就是指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过程。

这个处理过程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对教材理解的要求是把教材吃透钻深,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

而我们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则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与重组,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各教学步骤之间、各重点内容之间的过渡环节,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是备课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的关键步骤。

因此,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必须了解和把握教材分析及处理的基本观念和策略。

在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我们一些老师对教材理解的误区。

一、一些老师认为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钻研教材内容,传递教材信息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也只是围绕着感知、理解、记诵教材而展开。

而新理念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不能把教材当成是“法定”文件,使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导致教学过程的封闭、僵化、死板,师生沦为课本的附庸,教材的奴仆,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我们应该做的恰恰是让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教师打造和提供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试论初中语文教师处理教材的技巧

试论初中语文教师处理教材的技巧

再通过整合 《 三峡》 《 短文两篇》 ( 八年级
下) 《 雷 电颂 》 等课 文 。 使 学生对文 章的理
解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 , 并 主动学
对于同一单元 的所有课文 , 教师不能 逐篇孤立地进行教学 , 而要 审视分析它们
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 再根 据每一课 的教学 目标 , 给学生规 律性 、 科学性 的语言文字
而加深对文言字词 的精确理解。 三、 了解单元 内课文编排 目的 。 实现 课文之间的整 合
基础教 育新课程 改革对语 文教师 的
教 学技能尤其是 处理教材 的技能提 出了 更 高 的要求 。新 的语 文课 程标 准提 出 :
复 朗读 , 品味其 中的语 言美 , 由此产 生对 文章 的欣赏之情 。到 了八九年级时 , 教师
“ 夫子何命焉为 ? ” ) , 而到了第六单元 战国
时期 的《 曹刿论战》 中, 就演变为只用“ 焉” 表 示疑 问助词 ( 如“ 肉食 者谋 之 , 又何 间 焉? ” ) 。 通过这样的 比较 , 学生更容易了解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3 ) 4B 0 一
七 年级上册 为例 , 第一、 第二单元 的所有 课 文都 与 “ 热 爱生命 ” 有关 , 根 据课 文特 点, 在教 学 中可将其 归为 “ 生命 意识” “ 生
掌握课 文的编排 目的 , 教师才能把握课文
与课 文 之 间人 物 传 记 的不 同写 法 , 有意识 地 在 教 学 时 分 析 能 表 现 人 物 不 同 侧 面 的
第三单元由 5 篇写人物 的课文组成 , 教 师
应从这些名人传记式的课文中发 现规律 ,

对初中语文教材处理的几种做法

对初中语文教材处理的几种做法

对初中语文教材处理的几种做法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就得不断更新、变化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地探求新知,进而迷恋学习,愉快地进行学习。

因此,教材的处理就要有讲究,要深挖课文的内蕴,教出每篇课文的不同特色来。

关键词:教材处理做法抓住特点找准切入点什么是教材处理,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

教材处理的根本原那么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试验本〕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防止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根底功力,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宏观把握的指导下,对教材的微观处理在教学实践中显得具体而重要。

一、要突出文体特点九年义务教材的三、四册分别确定了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侧重点;五、六册也提出了“培养文学欣赏的能力〞。

这是按文体特点来编排的,教学中必须按这个原那么,抓住文体特点实现教学目标。

每种文体都有各自的知识点,如记叙文要掌握记叙的要素,理清记叙线索,把握中心思想,学习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文要求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把握说明顺序的安排,体会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要求掌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理解概括、严密的语言特点等等。

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属于文学体裁,从欣赏的角度提出了不同要求。

总之,教学重点、教学法那么和方法要依不同文章体裁而变化,不能各类课文均套用一个模式。

二、找准切入点〔一〕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结构,如果再加上主语“祥子〞,谓语“拉车〞,便清楚了祥子是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我们不仅要问这是为什么,再深入探究便能了解文章的主旨。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看标题就可以知道作者把父亲的背影作为表达的主脑,沿着标题追问:这是父亲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时的背影?这背影凝聚了父子之间怎样的感情?经过这样追问,学生很快就把握了全文的主旨。

问题教材处置方案怎么写

问题教材处置方案怎么写

问题教材处置方案怎么写在学习、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教材存在问题,比如内容错误、过时等。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和质量,需要对这些问题教材进行处置。

本文就是探讨如何写问题教材处置方案。

1. 确定问题教材在实施问题教材处置方案前,首先需要确定问题教材。

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对比教材版本、请教专家等多种方式进行确认。

2. 分析问题一旦确定问题教材,就需要对其进行问题分析。

可以将问题分为内容错误、过时、不适用、缺失、冲突等多种类型,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3. 制定方案制定问题教材处置方案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问题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比如,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删除错误或重复的内容2.更改过时的内容,加入最新的信息3.调整内容结构,使之更加紧凑、易读4.补充缺失的内容,增强教材完整性5.解决冲突内容,保持教材的连贯性4. 实行方案制定问题教材处置方案后,就需要实施该方案。

在实施前,需要将方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让相关人员清楚方案的思路和操作步骤。

同时,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5. 验收效果在实施完方案后,还需要对操作效果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是否彻底解决问题、是否符合教材的质量要求、是否满足用户需求等。

如果发现问题或用户反馈不满意,还需要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6. 总结对问题教材的处置,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动,更重要的是其意义。

问题教材的及时处置,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也可以促进学校、机构的发展。

因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研究与处理教材的方法(可打印修改)

研究与处理教材的方法(可打印修改)

研究与处理教材的方法(一)转变观念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的供教师展开讲述、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的材料。

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如文字印刷材料、电子音像材料、实物材料等,都要视其为教材,甚至有人把教具也包括在教材的概念之内,因为教具是非常直观化的教材,是教材的物化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的含义是很广泛的。

虽然新教材的编写、出版单位不同,但它们都是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然而,如果教师仍然以旧的教材观去驾驭这些教材,那么,这些教材的各种新功能将无法发挥。

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才能把握和使用好这些“课改”教材,实施好新课程。

要用好新教材,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特别是树立起新的教材观。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新教材观有四个方面的内涵:1.教材是需要师生去加工和创造的原始材料教材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优质的教材,除了涵盖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外,还应该提供有助于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学习策略,呈现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

教材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被师生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个性化地实施教的方法,对教材作革新性和创造性的使用。

2.教材是传承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和引导学生情感态度的凭借教材不再只是知识的代名词,教材构建的不只是抽象的知识框架,而应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现实与想像、情感态度与创新精神等等共同构建起的宏伟大厦。

教学中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因素,培养学生全面能力。

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要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启发和引导。

3.教材实施是“弹性”和开放性的新教材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适度训练的前提下,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弹性”。

其目的是满足不同地区的学校和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开发课程和自主创造留下必要的空间,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试论初中语文教师处理教材的技巧

试论初中语文教师处理教材的技巧

试论初中语文教师处理教材的技巧【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处理整合创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尤其是处理教材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由此可见,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

要让语文课以独特风貌吸引初中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材处理技能。

一、全局把握,分析各册教材,实现统揽式教学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语文教师应由此出发,思考该如何让学生在三年初中学习时间里更好地提高语文能力。

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有“全局观”,应对初中各册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关于听说读写的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体系。

以阅读教学为例,七年级要求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对阅读方面没有做详细具体的要求,而八九年级则要求学生逐步按“理解方法→阅读的不同方法→不同体裁的阅读方法”的步骤来掌握阅读的相关知识。

因此,在教授七年级语文教材时,教师应尽量避免对课文作条分缕析的讲解,或者是把课文剖析得支离破碎,让学生丝毫体会不到阅读的美感和兴趣,而应主要从朗读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否则,到了八九年级,教师真正向学生传授相关的阅读理解技能时,学生将会出现排斥心理,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教师应根据整个教材体系安排对各册教材进行巧妙整合。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的教学中,通过整合《春》《济南的冬天》《秋天》《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等课文,选取其中一些优美的片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语言美,由此产生对文章的欣赏之情。

到了八九年级时,教师再通过整合《三峡》《短文两篇》(八年级下)《雷电颂》等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并主动学习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更深层次的阅读打下基础。

教材处理的技巧 余映潮

教材处理的技巧 余映潮

教材处理的技巧余映潮就日常教学而言,“教材处理”就是“课文处理”,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利用。

教材处理的目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

下面的一些说法都属于“教材处理”所研究的内容: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精读,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专题研讨,一课多案……教材处理研究的着眼点,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进行整合并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力点,是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

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训练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教材处理的基本理念是,加强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简化头绪,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优化教材处理的终极目的,是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积累、落实语言学用、训练学生技能;是利用课文组织起有训练力度的课堂活动。

教师的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关键;没有教师对课文精细优美的研读,就没有优美得当的教材处理。

所以新课标很关注语文教师教材研究与把握能力的提升,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处理”主要综合地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

如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短文、文体特征不同的各类课文的教学处理等。

第二,单篇课文的剪裁取舍。

如全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知识内容的线条式处理、精美之处的板块式处理、突现目标的要点式处理;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美点的选择与突破等。

多篇课文的提炼组合。

如比较式教学、联读式教学、穿插式教学、印证式教学的教材处理;与课文阅读有关的单元复习课、期中期末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综合性活动课乃至作文指导课的教材处理等。

教材处理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的教学能力。

浅谈语文教材的处理方式

浅谈语文教材的处理方式

浅谈语文教材的处理方式语文教材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如教材的名称所暗示的那样,它们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和思考技能的基本资源。

在处理语文教材时,需要采用一种组合的方法来支持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思考技能的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创造出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

这意味着,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单元的构成和目标,并利用教育技术来提供学生需要的课堂和家庭资源。

因此,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在单元的开始和结束时提供一个与学生需要的技能发展目标相符的简洁的摘要。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每个单元的主要观点和技能。

其次,教材的讲解应该更倾向于实用性。

实用主义思想旨在最大化学生在实践中使用技能的能力,因此,与其讲解教材的概念和理论,教师更应该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况下使用这些概念和理论的技能与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小说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索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并在真实世界中进一步探究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应用。

此外,教师可以更多地涉及跨学科教学的思想,使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

语文教材往往涉及到历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领域,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些机会,使学生能够将语文及相关知识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认知。

最后,教师还需要注意到,以传统模式为基础的课文是不足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的。

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在教学中引入新鲜的想法、视角和文本,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相关的活动或作业,让学生探究如何在这些新兴的环境中运用语言和思维技能。

最后,处理语文教材的方式因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需求而异。

教师需要对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学情提供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写作和思考技能的发展。

如何处理教材、教参、教辅资料?

如何处理教材、教参、教辅资料?

如何处理教材、教参、教辅资料?狭义的教材(教科书)、教参(教学参考书)、教辅资料(教学辅助训练书)三位一体,是为了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教师处理教材、教参、教学资料及其之间关系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一、教材是个特殊的例子教材是个例子,但它是个特殊的例子,它特殊在科学性、系统性、稳定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威性上。

教师对待教材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内化教材,改编教材。

1.认识并把握教材的特性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凭借。

任何优秀的学科教材,一定有其个性,更有其共性。

教师对此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科学性是教材的第一属性。

教材之所以是教材,就因为它自身是科学的并借以传承科学。

无论是自然类学科教材还是人文类学科教材,都必须有真正体现、传达学科内在精神的科学性。

科学性保证了教材的神圣与纯洁。

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掌握教材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系统性是教材的教学特性。

教材之所以可以用来有效地实施教学,是因为教材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具备了符合学科发展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编排序列。

反之,教学就会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系统性保证了同一本学科教材内部以及各学段、各学年之间同一学科教材的连续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秘诀就是:做好衔接,循序渐进。

稳定性是教材的必要保证。

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自然带来了教材的稳定性。

正是教材的稳定性使得教师钻研教材成为现实可能并获得了实践的意义。

各科教材在长期实践中都需要有所变动,但是,变动过大、变动过于频繁的教材一定不是优秀教材。

权威性是教材的社会属性。

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稳定性,使得一代一代的师生,对教材有一种自然的认同、尊重,也共同在教材那里找到智慧和精神的共鸣。

优秀的教材从来积极鼓励师生反叛权威,但这也正是优秀教材的权威性所在。

2.不断提升驾驭教材的境界优秀的教材值得教师终生去研读,而任何一个教师终其一生,都必然行走在“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内化教材——改编教材”这条道路的全程上或是某些阶段上。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xx小学 xxx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课堂教学应注意什么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经历、校内集体备课活动,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怎样处理好教材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备好课备课是深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加强教学,首先要加强备课。

我认为备课包括的范围很广,教师阅读参考书和业务报刊,广积资料,以及教师进修自学,平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备课要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作业,备教学设计,课中调整,课后反思。

结合自己平时备课的经验和收获以及备课出现的不足,下面我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自己对“备”的见解。

(一)、备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是备课的依据,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备课必须准确体现课标的理念,符合课标的要求。

明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阶段性目标,课程标准中涉及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及建议,要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确定教学任务和目标,包括教学总时数、周时数、章节(单元)的教学进度日程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安排,小结、测试安排,做到“心中有标”。

(二)、备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备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

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凭借,记得《课标》中曾指出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一理念,所以我在使用教材时,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所教学生的特点,也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如果学生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就要对教学难度予以适度的提升,比如在做练习时,可在最后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拓展思维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挑战”;如果学生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就要考虑是否变换设计角度与思路,降低内容的难度与坡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成功,激发良好的学习意愿。

创造性使用教材还包括扬弃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某些做法,使之更加完善,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总之,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灵活运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

教材处理的原则、

教材处理的原则、
▪ 就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 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
▪ 要具备“三力”,即吸引学生参与的牵引力; 在教学过程方面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 在课堂活动方面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 的凝聚力。
《雪》教学片段:
主问题: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特点 不同,所以写法也有所不同。你能结合课 文内容具体说说吗?
关于“话题讨 论”
▪ “话题讨论”,其实就是教材处理的“无提 问设计”。
▪ 教材解读既然可以“提问”,那么,也应 该可以“不问”。
▪ 课堂可以没有“提问”,但是必须有“问 题” ,这个“问题”,就是提炼出的“话 题”。
▪ 教师可以“不问”,但是必须“有为”。 话题讨论的推进,教师责无旁贷。
读写结合
教材处理的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文体性原则 ▪ 个体性原则 ▪ 过程性原则 ▪ 节奏性原则
▪ 整体性原则,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 的能力”。
▪ 就是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 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 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反复认 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 是一个教材、教师、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互 动生成的过程。(“结论”本身也是一个 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的过程。)
▪ 是一个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所谓“过程原则”,不是不要结论, 而是要重视得到结论的过程。
结论是“方向”,是“目标”,我 们更要关注的是:走向结论的那个“过 程”。
比如: 《祝福》的教材处理,与“结论”
▪ 前三段喜爱中有惋惜;后三段赞颂中含敬 仰。
关于“板块式”
▪ 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 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 切关联的教学“板块”。

浅谈语文教材的处理方式

浅谈语文教材的处理方式

浅谈语文教材的处理方式作者:刘莉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04期【摘要】教材处理要讲究艺术,只有深入挖掘教材,才能利用好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本文利用《藤野先生》一课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材的处理方式,得出了处理教材的方法。

【关键词】教材处理;结合文本;找切入点;资料辅助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个例子组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本文结合《藤野先生》一课,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单元提示,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我们的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开始都有单元提示,而这个单元提示是我们了解整个单元体系的法宝。

在单元提示中提到本单元涉及回忆性散文与传记两种文体,而《藤野先生》正是回忆性散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渗透。

首先,回忆性说明所写的内容是过去的事情,而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贵在有我”,那么,在文中作者除了描写过去的事情还要涉及自己的情感渗透,通过分析单元提示,我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

同时,单元提示中向我们提出了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

这就指点我们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对这一目标进行训练。

二、借助预习提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教材在每课的课文之前都有预习提示,而在预习提示中都会设计一两个与文本有关的问题,同时也会告知学习者读书的方法。

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与方法指导学生走进文本。

三、结合课后题,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把握本课教材中涉及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可以让学生从粗浅的阅读,到深入地了解文本;从只了解作者一件事,到对作者人生经历的了解;从作者的人生感悟,到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启示。

这样的课后题设计,正是对文本层层深入的体会,教师可以把课后题中的问题,穿插到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进一步对文本有所了解。

四、对于文本要合理取舍,大胆创新对于教材我们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对所有的问题都去做细致的讲解和分析,通常都会顾此失彼。

语文教材怎样处理好

语文教材怎样处理好

•••••••••••••••••语文教材怎样处理好语文教材怎样处理好师院李静在语文教学指导当中,发现教师上不好课的根本问题不是出在驾驭课堂上,而是出在教材处理上,不够得当。

教师们在备课时,考虑了很多,把教参所提供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生怕有一点给学生遗漏。

以至于一节课上下来,很费劲。

却不一定能使学生训练到位。

听过许多随堂课,与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对比分析,就可以看出:一堂好课,成功的基础与教材处理的得当与否是分不开的。

普通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对高考这根指挥棒与教学艺术之间的度不敢妄自菲薄,也就不敢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文体、内容等特点上出发去处理教材;更不要说根据当代学生的思想实际、发展水平去大胆地裁汰教材,有选择性地为己所用了。

教育前辈叶老说得好:教材是个例子。

如何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是摆在21世纪教师面前,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这个问题得不到落实,就会有如瓶颈,阻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不能处理好教材,不能用好教材,教学就会犹如一张网、一团麻,是很难做到纲举而目张的。

现以浙江版教材为例,将教学指导实践中发现的教材教例处理问题,加以比较、分析、说明,希望对教师们的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

1、处理教材要找到能落实目标的语言点上浙江版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第八册第四单元《春天的雨点》。

有位老师大胆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找出主要人物后,自由上黑板写自己对人物的突出感受。

学生从自己的认知年龄出发,都积极地跑上来,板书了自己对达丽玛这名学生不认真听课的心理认识。

如"后悔"、"伤心"、"出神"等词语。

教师只好顺着学生的思路去讲"学生--达丽玛"。

结果冲淡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偏离了这堂课的主旨。

本来,如果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敏锐地应用教学机智及时加以引导,也可以使学生关注的热点转移到教师乌汉娜对学生的关心上,但是由于教师缺乏这种教学机智,也没有很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加之教学时间安排也不允许,就使一堂课因开放,而无法收拢。

灵活处理教材的六种方法

灵活处理教材的六种方法

8cm ² 灵活处理教材的六种方法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得靠教师的善于应用。

”初中数学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食粮”。

但,食粮只有被消化,并转化为人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才有了价值。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将教材的情景、内容、呈现方式、要求等进行改造,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价值。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六种处理教材的方法。

一、更换教材虽以学生为主体,但往往很难兼顾地区差异、城乡差别和学生个性的不同。

它所采用的问题情景有时不一定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有时却重复出现多次,不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偶尔有的情景还会使学生产生误示。

为了使教材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要对教材的有关问题情景进行更换。

【例1】 在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教材的引例是:现有一块长7.5 dm ,宽5dm 的木板,能否用如图(见图1)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²和18dm ²的正方形木板?教材给出引例的的目的是呈现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并让学生将整式加减法运算的经验和方法迁移到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中来。

但教材给出的图形容易使学生产生误示,认为可以截出这两个正方形。

我们在教材提出的问题懂得启发下,对原题进行了更换:如图(见图2)现有一个面积为32cm ²的大正方形S 1 ,能否在这个大正方形上截出面积分别为8cm ²和18cm ²的小正方形?(不拼接)这样的更换,一是减少了计算量,学生只需直接化简二次根式;二是更加直观了,有利于启发学生求出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之和再求其与大正方形边长之差。

这样就使学生在迁移、归纳总结中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二、增补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但不是全部。

同时,教材也只是一个例子,它本身带有一定的层式性或滞后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程的要求,补充适当的问题、方法和活动等,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技巧分享与解读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技巧分享与解读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技巧分享与解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和头疼。

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就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数学难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技巧,旨在帮助大家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一、理清问题难点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理清问题的难点所在。

有时候问题的表述会比较复杂,容易让人产生迷惑。

这时候我们可以先将问题分解,将其拆解成一连串简单的小问题。

通过解决这些小问题,逐步逼近原问题的解答。

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一道题目是:小明在农田里遇到一群鸟,他数了一下,发现其中两只鸟的数量是其他鸟的数量的一半加1,问他一共数了多少只鸟?这道题难点在于如何找到数量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先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鸟的数量是其他鸟数量的一半加1,那么剩下的鸟数量应该是多少呢?通过类似的思考,我们可以逐步逼近问题的解答。

二、建立数学模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或方程,从而更方便地进行计算和求解。

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一道题目是:有一条长为10米的绳子,要用它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比两个等腰边的和多2米,求两个等腰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我们可以先设两个等腰边的长度为x,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建立方程。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比两个等腰边的和多2米,所以10 = 2x + 2 + 2。

通过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求得两个等腰边的长度。

三、善于利用已知条件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

通过分析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从而简化解题的过程。

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一道题目是:一个数减去它的1/4等于24,求这个数是多少?我们可以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建立方程。

x - 1/4x = 24。

通过化简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求得这个数是多少。

语文课堂的教材处理

语文课堂的教材处理

语文课堂的教材处理摘要:有效的教材处理是真正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而有效的教材处理需要三个方面的前提,一是教师树立“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理念,二是教师具有研读课文、赏读课文、巧读课文的方法与能力,三是教师具备有趣、有效地设计课堂学生活动的技巧。

关键词:语文课堂钻研教材优化处理有效的教材处理是真正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三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一是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理念,二是教师一定要具有研读课文、赏读课文、巧读课文的方法与能力,三是教师要具备有理地、有趣地、有效地设计课堂学生活动的技巧。

也就是说,要将教师“教”的活动科学地、巧妙地“变”为学生的活动,教师讲析的主要内容应由学生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读出来,找出来,析出来,悟出来,练出来,品出来。

请看余映潮执教的《天上的街市》,主导教法是美读。

第一步,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教师范读并提示: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读出韵脚。

学生自读。

第二步,讨论──品析诗的图画美。

教师启发:《天上的街市》的画面是很美的,几乎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的画面。

下面请同学们用“美在……”这个短语,就诗的内容,说一句话。

教者小结,讲析诗的表达内容。

第三步,品味──感受诗的情感美。

教师在范读带读的基础上启发:诗的情感,显露于诗的字里行间,表现出微波荡漾的感情,浅吟低唱的韵味。

请读出第一节的惊喜,第二节的赞美,第三节的欢乐,第四节的甜美。

第四步,引导美读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两首诗中的韵味和风格,要求读出《蝶》豪放雄浑的气魄。

最后,教师小结:我们在读诗和散文时,就是要进行美读。

美读,就是要体味音乐美,品析图画美,感受情感美。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者设计的四个主问题,对全文内容的统领作用和对教学过程的贯穿作用。

教师要善于用主问题来牵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用主问题来结构学生的课中活动,用主问题来制约课堂上无序、零碎、频繁的问答,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如何处理教材

如何处理教材

教材的处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所凭借的材料.材料是同一的,但教师之间的教学效果却千差万别,其中缘由除了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外,教师在处理教材能力上的差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能否把握、应用好教材,使其所蕴含的内容、思想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保障. <共2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我觉得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读懂教材,没有真正理解教材,在课堂上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读懂了教材,才能灵活处理教材;只有深入,才能浅出,深入就是读懂教材,就是钻研教材;浅出,就是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把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转变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的行为,进而达到让学生的认知水平随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为了达到课堂教学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必须对教材有一个新的再认识,为此,我从《先进的教育策略》中摘录下来一段话与同行交流,和老师们共勉: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权威",而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劳动的"平台".因此,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决定教材地位和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师生的教学意识.教学不仅要发现教材的"原义"而且要体会教材对师生的作用.从本质上说,教材的教育意义全是由师生的体验构成的.只有教师把教材内容改造为具体、生动、鲜活的情境,静态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展示出生成过程,学生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把教材内容"内化"自己的经验.我们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教材"是为教教材而教教材.教材是目的;"用教材教"是用教材促进人的发展,教材是手段,是教学用的材料.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不要教材,因为教材是引导学生生活、学习、人格建构和发展的范例,是学生认知、分析和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灵活处理教材,下面我就《怎样灵活处理教材》谈一点不成熟的拙见:一、创设情境,把静态的知识转化到动态的的情境中去.我们知道,数学因其固有的抽象性的特点,使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但如果把抽象的、缺乏生动的数学放在充满活力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或从实践到数学的过程,枯燥可以转化为生动,厌学可以转化为乐学.1.灵活利用主题图创设情境.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设计了主题图,目的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具体的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和事,来学习数学.当然不是教材中的每一幅图都对我们的教学有用,因此,教学时我们必须灵活处理和利用.如某位老师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对主题图的处理就很好.她把"百羊图"处理为三个环节,变静态为动态,先课件出示10只羊在草地上吃草,问,这是多少只羊,得出10里面有十个一,这里不仅仅是复习旧知识,更重要的是为紧接着要学习的"100里面有十个十"或"十个十是100"打下基础,预先给予了孕伏;接着课件再出示草地上有很多只羊在吃草.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有多少只羊,造成:一是因为猜测的结果不一样所形成的课堂上的认知冲突,二是感觉密密麻麻的一大群羊就是数起来也不方便,课件显示把10只10只的小羊圈在一起的情境让学生一十一十的先后数出54、87、……100各数,较好的让学生在动态中认识100以内的数,也象明白十个一是10那样明白十个十是100;然后再让学生实践操作数小棒,进一步深化100以内数的认识,建立起新的认识结构.2.善于通过开展活动创设情境.其实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通过开展活动,师生交往的过程.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可以放在活动中去学习的.比如在活动中数数、在活动中计算、在活动中操作、在活动去观察、去发现等.利用踢毽可以数数,用扑克牌斗"24"可以培养学生计算的敏捷性,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观察发现每个物体的面都是有大小的,如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的.关于这一点,,几年前,听过吴正宪老师一节"求平均数"的课堂教学,感受颇深,教学中,吴老师以她崭新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发展中的课改,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成功的案例.例如:她为了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问题,改变常规例题的呈现方式,集活动性、趣味性、生活性于一体,作了一个计时拍皮球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收集到"求平均数"问题所需用的原始的数据,并使学生在观察中得出〔甲队:10+10+9=29;乙队:6+7+11=24〕甲队获胜的结论.正当甲队在Yes 声中欢呼雀跃,乙队在沮丧中面带愧色之际,吴老师从学生动态的表情中,寻找新的教学起点提出:如果老师加入乙队拍球,〔教师拍球〕并以拍8次的成绩记入乙队拍球的总数,现在老师宣布,乙队获胜,课堂愕然,片刻之后,学生纷纷举手,提出反对的意见:"老师,我反对!老师,我有意见!老师这样不公平,乙队多一个人……"抓住学生群情活跃,思维愤悱的最佳教学时机,吴老师提出:你认为怎样才公平?获胜的应该是哪一个队?由于学生有实际拍球的经历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提出求出每个队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至此,教学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运用这个方法,通过练习,对"平均数问题"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欣赏中,人们深刻的感受到,吴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在活动中不断追求学生生成发展的过程,教学的结果表明,学生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纯数学的"平均数等于总数除以份数",而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数学模型.吴老师的课严肃的向人们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等,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经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巧妙利用教材的安排创设情境.教材中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法则、定义和某些单位的统一等都是利用安排的情境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比如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内容的安排,分三步揭示面积的概念.教材中出现了三组情境图.第一组黑板面和电视机屏幕比较大小,意在使学生明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可以知道两个平面的大小;第二组让学生掌握用重叠的方法可以知道两个平面的大小;第三组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当学生明显的感觉到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和重叠的方法都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时,抓住学习过程的悬念,教学在这里一是揭示"面积"的概念,二是为下一步学习面积单位打下伏笔.二、精设练习,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放在多彩的练习中学习.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练习的形式很多,它包括操作、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等.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往往都是后一个知识是在前一个知识的基础上延伸或派生出来的,即前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后一个知识是前一个知识的发展,教学时我们可以用练习把所有相关的知识起来,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新知,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学中练习的设计非常重要.下面就如何从三个方面来设计练习谈点看法:1.精心设计好基础练习,通过旧知的迁移学习新知.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来突破学习的难度,教学中我们常常采取通过复习旧知来引入新知,复习旧知,就是为学习新知搭桥铺路,让学生觉得新知不新,而它只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旧知的延伸罢了.《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如某老师所上的四年级"乘法分配律"就充分利用了旧知的迁移来学习新知的.她设计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块长方形绿地的周长"的基础练习,因为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已经学过,学生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所以,她在让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观察这两个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虽然呈现的方式不同,但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得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这样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新知、去发现规律.在设计基础练习时,要注意找准知识的结合点,注意旧知与新知的密切联系.2.注意设计好阶段性练习,在巩固中学习新知.人教版实验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一些新内容都放在学生的练习中,让学生去独立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老师说——教材处理研究,基本上不登语文教学研究的大雅之堂。

不是它不雅,而是我们自己对其知之甚少。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学最高雅的教学艺术之一。

它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艺,是一门科学,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必备专业技能。

经过“教材处理”技能训练的语文教师,对高效的阅读教学能有更理性的思考。

教材处理的技巧余映潮就日常教学而言,“教材处理”就是“课文处理”,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利用。

教材处理的目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

下面的一些说法都属于“教材处理”所研究的内容: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精读,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专题研讨,一课多案……教材处理研究的着眼点,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进行整合并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力点,是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

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训练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教材处理的基本理念是,加强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简化头绪,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优化教材处理的终极目的,是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积累、落实语言学用、训练学生技能;是利用课文组织起有训练力度的课堂活动。

教师的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关键;没有教师对课文精细优美的研读,就没有优美得当的教材处理。

所以新课标很关注语文教师教材研究与把握能力的提升,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处理”主要综合地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

如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短文、文体特征不同的各类课文的教学处理等。

第二,单篇课文的剪裁取舍。

如全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知识内容的线条式处理、精美之处的板块式处理、突现目标的要点式处理;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美点的选择与突破等。

第三,多篇课文的提炼组合。

如比较式教学、联读式教学、穿插式教学、印证式教学的教材处理;与课文阅读有关的单元复习课、期中期末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综合性活动课乃至作文指导课的教材处理等。

教材处理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的教学能力。

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素养。

如:能根据课文的篇章特色、文体特色、内容特色以及它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等因素来动态地灵活地确定教材处理的角度。

教材处理的能力,是大面积上语文教师亟待提高的教学能力。

下面我们简说教材处理的几种基本的角度与方法。

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一:整体利用,反复品析“整体利用,反复品析”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课文处理方式,也是最适合一线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

所谓“整体”,是说课文在每一次的阅读品析中都以“全文”的面貌出现;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活动。

这种教材处理方式适用于一般的课文,最适合用于精致的短篇。

这种教材处理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入课文,反复理解课文,反复品析课文,从而学用语言、积累知识、训练技能。

如人教四下《乡村四月》微型课的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创意:运用“整体反复”的教材处理方式,20分钟内完成此诗的品读教学。

第一次活动:课文读背。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吟读课文,读清楚诗句的节奏,读清楚课文“写景”“写人”的层次,读好一个有情味的“又”字;想象诗中的画面并背读本诗。

第二次活动:趣味填写。

教师出示下面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诗句的内容完成如下填写,每条横线上写一个短语(4个字):山原青青,__________。

子规声声,__________。

乡村四月,__________。

忙完养蚕,__________。

学生集体活动,每位学生都要写。

教师组织课中交流活动:山原青青,水光闪闪。

子规声声,细雨霏霏。

乡村四月,少有闲人。

忙完养蚕,又忙插田。

教师顺势展示本诗译文,同学们朗读: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

杜鹃声声啼叫,空中烟雨蒙蒙。

繁忙的四月到了,村里没有一个闲人。

他们刚做完种桑养蚕的事,又赶着去耕田插秧了。

第三次活动:尝试赏析。

教师出示如下内容,请同学们根据本诗的内容对诗歌进行简单的品析:《乡村四月》有()有()有()有()有()有()同学们思考、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进行课中小结:《乡村四月》有(色)有(声)有(静)有(动)有(景)有(情)再次读背本诗,收束此次教学。

教师在此诗的教学之中,三次整体地利用了课文,组织了三次角度不同的品读活动,教学线条简单,课文充分利用。

这就是“整体处理,反复品析”的教材处理方式。

学生参与了课文读背、诗意理解、内容品析的三次雅致的品读训练活动,有读有背,有读有写,有读有品,积累丰富。

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二:文意把握,片段精读此种教材处理的思路是,对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先引导学生把握文意,这是着眼于“面”的教学;然后选取课文中或一两处、或两三处着需要着重用力、深入品读的部位,进行精段品读,这是突现出“点”的教学。

此称之为“文意把握,片段精读”。

也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前提下,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利用精段品析训练学生能力或者深透理解课文某一方面特点的目的。

“文意把握,片段精读”教材处理手法关注整合教学资源、关注优化教学内容,关注精读课文美段,是一种非常适用于一线教师进行教材处理的基本手法,也是一种能够适用于非常多的课文特别是长篇课文的教材处理方式。

下面我们运用此种方式来设计《海上日出》的教学方案。

海上日出巴金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却没有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躲进云里。

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

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

太阳升起来了,人看不见它。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教学创意: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文意把握,深入课文美段进行品读训练。

教学思路设计:第一步:反复朗读,文意把握。

朗读课文三遍以上,朗读之中穿插字词的认读。

教师出示讨论话题:课文第一段中,“常常”这个词很重要。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基本上知道本文的大意:作者多次欣赏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描绘了晴朗的天气里和有云的日子里清晨日出的壮观景象第二步:片段细读,反复品析教师将课文教学的内容切入到课文的第三段。

组织起如下细读活动:朗读,给画面命名;朗读,分析其描述的顺序;朗读,体味字词句的表现力;朗读,背诵这个文段。

这就是对课文的精彩段落进行细读。

第一,朗读是反复进行的,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内容、体味情感。

第二,“给画面命名”其实就是“概括”训练,“分析顺序”其实就是“分析”训练,“体味字词的表现力”其实就是“品析”训练。

“背诵”就是语言的积累。

这里的教学,充分利用课文的美段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显得深入而扎实。

第三步,学法实践,美段自读。

教师指导学生学用刚才品读课文第三段的方法,自读课文第五段。

此时学生的自读,不仅实践了品读课文美段的一种方法,同时从自我训练的角度指导学生利用课文习练了技能、积累了语言。

运用“文意把握,片段精读”的教材处理方法,我们可以发挥大量课文中精段品读的训练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文阅读训练的价值。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将“片段细读”活动组织得很得体很得法的优秀案例,这也说明教师的教学技能在此方面的欠缺。

运用“美段细读”的手法进行教学,有如下一些“讲究”。

1.讲究教师对课文有精细的阅读,有深刻的理解,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教师自己能对课文的精彩段落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的细读。

2.讲究在整体理解课文之上的选点切入,即教学中的“片段细读”是以整体理解全文作为背景的。

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教学的过程大致上是“整体理解,选点切入,细读美段,照应全篇”。

3.讲究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的视点往往集中在“精美的片段”之上,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表现出浓郁的“语文教学”的气息。

4.讲究从不同的角度、调动各种手段,对所选之“点”进行足够的充分的品味,使之作为语言学习的范例,在学生的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在小学语文叙事写人的作品中,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梁衡先生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赵丽宏的《顶碗少年》、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施耐庵的《景阳冈》、契诃夫《凡卡》、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名篇的教学,都可以用“文意把握,片段细读”的方法进行巧妙而深入的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三:语言训练,一课几学此种教材处理方式的理念是,充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的教学。

这是一种非常实在非常实惠的教材处理方式。

它要求教师对课文进行精细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提炼,特别是语言训练资源的提炼,然后组织“一学”“二学”“三学”“四学”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有趣有味,可以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成为“饱学之士”。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课文《新型玻璃》“语言训练”的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语言训练,一课五学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一:实践一种提取信息的方法。

同学们默读课文,进行“课文概说”的写句活动。

请同学们接着下面句子,提取课文的关键词语,将句子写完整:这篇文章介绍、说明了……同学们进行写句活动,所写的句子内容为:这篇文章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新型玻璃。

教师小结:我们练习了“摘取、组合关键词句概说文意”的读文方法。

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二:知道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

教师出示课文说明的基本内容: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新型玻璃。

请同学们概说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分类别说明”的方法。

请同学们就本册课文的类型进行“分类别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