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如下功能:

第一,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第二,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第三,保障人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变态心理学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四类判别标准:(一)医学标准

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其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二)统计学标准

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这种判定方法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统计学标准的普遍性也只是相对的。

(三)内省经验标准

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的经验,所以评定行为的标准也就各不相同。

(四)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郭念锋(1986、1995)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提出以下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

境失去同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在精神科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虽然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

三、判断变态心理的七元素:

(1)痛苦;(2)适应不良;(3)不合理;(4)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5)少见的和非传统的;(6)观察者不适;(7)违反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