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习题
生物的种群与生态测试题

生物的种群与生态测试题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物的存在和繁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种群和生态系统。
对于生物的种群与生态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还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来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最接近“J”型?()A 大熊猫B 蝗虫C 鲸鱼D 东北虎2、一个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指数增长,其增长曲线的特点是()A 起始增长很慢B 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 增长速率保持不变D 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3、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不包括()A 出生率和死亡率B 迁入率和迁出率C 年龄组成D 性别比例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 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5、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B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类C 一块稻田里的所有青蛙D 一个公园里的所有花卉6、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年龄组成属于()A 增长型B 稳定型C 衰退型D 不确定型7、种群的“J”型增长数学模型公式为 Nt =N0λt ,其中λ表示()A 种群的起始数量B 环境容纳量C 种群的增长率D 时间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环境条件有关C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D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一个群落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种群9、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 种群密度B 物种丰富度C 种间关系D 群落的演替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D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1、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2020-2021学年 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生态系统的结构 作业

课时跟踪检测( 七)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卵、幼虫、蛹和成虫②某一池塘的全部生物③亚马逊丛林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④长白山上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③④①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选C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①符合种群的概念;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②符合群落的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③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正确。
2.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A.蚯蚓B.硅藻C.硝化细菌D.酵母菌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上述生物中,只有硅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虽然是生产者,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蚯蚓和酵母菌都是分解者。
3.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细菌、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解析:选A蓝细菌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蓝细菌和腐生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还有属于消费者的,故a包含d,b包含e,d和e属于c,A正确;B、C、D错误。
4.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中,至少具有的营养级数目和螳螂在此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分别是()A.3个、第二营养级B.3个、第三营养级C.4个、第二营养级D.4个、第三营养级解析:选D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该成语中隐含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故该食物链至少有4个营养级,螳螂是第三营养级。
5.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A.每种生物都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B.每种生物都限定在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C.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解析:选C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不能将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A错误;在食物网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同时存在多种种间关系,B错误;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C正确;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是不断增加的,D错误。
生物练习题生态系统的组成练习题

生物练习题生态系统的组成练习题生物练习题: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环境因素组成的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单位。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生态位等多个层次。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来考察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概念。
练习题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2. 什么是生物群落?3. 什么是生物种群?4. 什么是生物个体?5. 什么是生态位?6. 描述一下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二: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1. 生态系统是由哪些层次结构组成的?2. 描述一下生物群落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
3. 生物种群是如何与生物个体相关联的?4. 生态位如何影响生物个体之间的互动?练习题三:能量流与物质循环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哪里?2. 描述一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路径。
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什么?4. 生物体内的营养循环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何联系?练习题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脆弱性1.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描述一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
3.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什么影响?4. 解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对其稳定性的重要性。
练习题五: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如何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描述一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和可能的方法。
3. 为什么保护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答案解析:练习题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因素(水、土壤、气候等)。
2. 生物群落是不同种群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共同生活的总体。
3. 生物种群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同种个体们彼此之间形成的群落。
4. 生物个体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单位,可以指一个微生物、一棵树或一只动物等。
5. 生态位是指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种群,在共享资源的情况下所占据的具体位置和角色。
6. 不同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通过食物链、营养循环等方式进行能量与物质的转化与传递。
高考生物复习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配餐作业(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1.(2018·洛阳市统考一)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B.森林群落中各类生物的垂直分层都由阳光条件直接决定C.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消失解析限制社鼠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除了食物以外,还有天敌、生存空间等,因此食物充足时社鼠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A错误;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由阳光条件直接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由食物、栖息空间直接决定,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C错误;初生演替往往是一个优势种代替另一个优势种的过程,D正确。
答案 D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⑤解析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①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菟丝子是消费者,③错误;蚯蚓等腐食性动物是分解者,④错误;异养型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⑤错误。
答案 A3.(2017·山东四市联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解析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故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故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故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故D错误。
答案 C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难度较小。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知识点一 种 群1.种是生物分类等级的最小单位。
如桃树是生物的一个种,即一个物种。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1)生物种群密度是描述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不相同。
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单位面积或体积 (2)性别比例=雄性个体数雌性个体数(3)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新个体数。
出生率=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4)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死亡率=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5)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增加;反之数量减少。
种群中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
所以种群动态变化与种群年龄结构关系极大。
知识点二 群 落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简称群落。
(1)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
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例】(2012·衢州)衢州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列自然景观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B .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C .开化古田山中所有生物D .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例】(2011·衢州)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B .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C .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例】(2012·宁波)2012年2月16日,某县警方发现一村民关养着三只形似猫头鹰的受伤的动物。
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0.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捕捞呢)A.即将增长的水平 B.1/4K的水平 C.1/2K的水平 D.K的水平11.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
种群与群落测试题

高二生物 种群和生物群落测试题一、选择题(1~15每题2分,16~21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 .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 .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3.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A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 .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 .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 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 .50只 B .42只 C .92只 D .160只5.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3A .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 B .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 .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D .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6.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B .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总呈现S 型C .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D .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 7.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选择题版)

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是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下面是对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其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 ④计算种群密度 ⑤挖出所有个体
A. ①②③④ B.①⑤②③④ C.②⑤③④ D.①③②④
3.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助 B.种内斗争 C.种间竞争 D.互利共生
4.图甲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与图乙中的哪个坐标曲线相符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选择题测试
细心审题,仔细判断,争取全对。人人都能成为选择题高手!
一.单项选择题(2*34=68分)
1.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① 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
5. 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
2/m)调查数据。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强化练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1.(2020河北张家口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物种丰富度B.种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结构和范围边界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循环的过程2.(2020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二上月考,)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溶解氧越多C.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D.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比较低3.(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中,)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4.(2020湖北四校联考高二上月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毋覆巢,毋杀孩虫”描述了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的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竞争关系C.“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的是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5.(2020河南焦作高三三模,)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
必修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试题

训练(十二)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渔网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C.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生物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D.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密度的大小和天敌数目的多少都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会漏掉较多的鱼,常使调査值偏小,A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B正确;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
天敌数量增多会降低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
]2.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量一半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越来越小B.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D.种内斗争越来越弱C[依题意,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量一半时,即超过K/2时,受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环境阻力会越来越大,种内斗争会越来越激烈,致使种群的出生率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升高,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
]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如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会使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的结构变的更简单,如过量砍伐树木,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但前一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在此阶段将会下降,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使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也会发生演替,只是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原来有差别而已,D错误。
5.1种群和群落 课时训练(含答案) (1)

5.1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2.在上塘龙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木、鸟、昆虫、蛇等生物,这些生物统称为()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3.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指示,强调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其中“青山”上的所有植物构成了一个()A.种群B.植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4.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5.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B.图甲中ABC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C.图甲中能量沿着食物链A→B→C流动,其中图乙中的b对应的是图甲中的A D.若图乙中b数量大量减少,则最初一段时间内a数量增加、c数量减少6.三月下旬, 春暖花开, 油菜田里花儿盛开, 一片金黄, 蜜蜂在忙碌。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片田里的全部油菜可构成一个群落B.油菜花花冠鲜艳,花蜜鲜美,可吸引昆虫,这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适应现象C.在这片田里,油菜是自养生物,是该农田发展方向的决定性生物D.照射在这片田里的全部太阳光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7.某同学为了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把整个学校的生物作为研究对象,他研究的群体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自然环境8.蚊川书院校内河面上铺设了生态浮床(如图),种植水生美人蕉、铜钱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A.种群B.植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9.下列选项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率B.性别比例C.分层结构D.年龄结构10.杭州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生物)第11讲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2021届九年级中考科学(华东师大版)复习习题训练

第11讲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地球上所有大熊猫共同组成了一个(B)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2.(2020,开封)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D)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C.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小草及空气D.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3.(2019,天水)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D)A.大树底下好乘凉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森林可保持水土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4.(2020,开封)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B)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第4题图第5题图5.对如图食物网的分析,错误的是(B)A.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加入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若大量捕捉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6.(2020,长沙)《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
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A) A.竞争B.合作C.寄生D.共生7.(2019,咸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B.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C.③、④是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8.(2020,郴州)在一生态系统中,能构成食物链的4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大致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该食物链能量的最终来源是②B.“②→①→④→③”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C.当①的数量大量减少时,短期内对④没有直接影响D.如果有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那么③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9.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资源和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问题B.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可以修复的C.生物圈中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为了人类和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10.(2020,荆门)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
华师版初中科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1.(2017•温州)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A. 生物圈B. 生态系统C. 群落D. 种群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一块面积为2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动物数量调查,结果为蝗虫15 只,蚂蚁100只,蜗牛5只,蜜蜂21只,其中种群密度最小的是( )A. 蝗虫B. 蚂蚁C. 蜜蜂D. 蜗牛3.下列能够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是( )A. 一群鹿中有个子高的和个子矮的小鹿B.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 森林中的树木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杂草D.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4.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群个体数量在自然状况下的增长规律的是( )A. B. C. D.5.一片森林中,有树木、杂草、昆虫、鸟、鼠等动植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 )A. 一个种群B. 一个物种C. 一个生物群落D. 以上都不是6.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A. 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B. 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C. 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D. 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7.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以上都不是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B. 森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C. 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同种个体D.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9.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 森林中有分层现象,草原上没有分层现象D. 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10.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B. 一个种群内的生物形态结构相似C. 种群的生活范围应超过1平方千米D. 种群是生物分类单位11.下列不属于群落特点的是( )A. 群落由种群组成B. 群落一般是很大的,至少在一平方千米以上C. 群落一般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2.下列有关森林中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森林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森林中的动物一般随植物呈垂直分布C.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森林群落D. 森林中的乔木适应环境能力最强,苔藓和地衣适应环境能力最差13.观察酵母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B.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C. 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中山公园里全部的植物B. 大雁山中全部的蛇及其生存的环境C. 一个山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D. 一个山林里全部的金丝雀15.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所有植物属于( )A. 一个群落B. 一个种群C. 一个种D. 一片植被16.下列叙述中正确理解种群概念的是()A.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B. 种群的范围可以在一平方米以内C. 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一定相同D. 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17.下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 )A. 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B. 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C. 肺炎患者肺部所有的肺炎双球菌D.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18.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
种群和群落易错习题

种群和群落易错习题编制人:乔志华审核:苏孟立日期: NO: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被合成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6.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7.如右图中的种群Ⅰ和种群Ⅱ分别代表两种鸟在某一地区的种群增长和变动情况,在这两种群落中都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
试问:对这两个种群曲线的解释中哪一个可能最符合实际( )A.种群Ⅰ 表示没有限制的增长,种群Ⅱ 表示有限制的增长B.种群Ⅱ 增长所以受到限制很可能是因为筑巢的位置不当引起的C.在T年时种群Ⅰ 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Ⅱ 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D.在T年时种群I的数量没有超出其食物的来源,种群Ⅱ的数量已超出了食物来源8.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9.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鲤鱼的幼鱼为食1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12.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正确的描述是 ( )O 时间种群数量 K ab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1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 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4.下图表示的是鹞鹰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时的成功概率,并以此表示鸽群的功能。
1.2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 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 种群特征有____、____、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____、___和___等。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
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和研 究的需要而定。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 中的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
14.下列哪组生态学概念能正确地表示彼此 的大小关系( A ) 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生物体→群落→种群→生物圈→生态系统 D.生物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 图中,正确的是( D ) A、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
第2课
(三) 考试说明内容 要求 种群、 2、生物与环境 生物 群落、 1)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a 生态 系统 2)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和生 b 物圈
3、生态系统 1)结合某一具体生态系统,概述其组 成成分、结构和功能 2)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 活实际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7、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 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鼠均以这棵朽 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C ) A、种群 D.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8、如 图所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根据图示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条食物链。 5 草→鼠→蛇→鹰 (2)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 (3)对鹰来说,通过哪条食物链能量损失较少? 草→鼠→鹰或草→兔→鹰 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蛇、 鹰和狐。该食物网中的 鼠、兔 ____会大量增加, 后又减少,达到新的稳 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_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来看,图中还缺少 分解者 的成分有____。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专题复习题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专题复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④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⑤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3.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4.下列关于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
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6.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比较曲线b与曲线a,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7. 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生活在一片草原上的哪些生物可构成一个种群()A.一只蝗虫B.全部蝗虫C.全部昆虫D.全部生物【答案】B【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在相同区域的一群个体,A表示个体,B表示种群,C表示多个种群,D 表示群落,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答案】A【解析】种群表示该区域中的一种生物,群落表示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表示该区域中的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圈是指最大的生态系统。
根据题目意思可知是指所有生物,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B.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小的种群中捕食C.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中捕食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答案】B【解析】捕食者在捕食被捕食者时,主要是捕食其中的老、弱个体,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种群,一般不捕食数量少的种群,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B错误。
4.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他生物C.一块草地的全部蒲公英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答案】C【解析】一定区域内同一种生物个体总和构成种群。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是群落,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不是单一物种,所以不属于种群,一块草地的全部蒲公英是一个种群。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结构层次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花园里的玫瑰、月季、牡丹B.生活在云南地区的滇金丝猴C.生活在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D.植物园中的所有的树木【答案】B【解析】在一定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十月份周测(测试范围: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你能从白熊的体色体形判断它的生活环境吗()A.草原 B.森林 C.荒漠 D.雪地
2.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们基本生活资源严重短缺,卫生条件极度恶化,之后伊拉克南部又爆发势头凶猛的霍乱。
霍乱为一种非常严重的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弧菌。
霍乱病原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何种成分()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浮游生物
C.不同地带中的所有竹蝗
D.同一地带中的全部竹蝗
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5.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 ( ) A.种群的密度 B.种群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6.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是 (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7. 生活在田野中的一只东方田鼠所处的环境是 ( )
①田野中的其他不同种生物②阳光、温度、空气、水和土壤等③田野中的其他东方田鼠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8.在一个成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9.我省近年来在栽培农业方面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和原生于热带地区作物的热潮,并取得了经济效益。
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影响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空气C.温度D.阳光
10.在一个由牧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以下的食物链:牧草→鹿→狼。
假如,把狼全部杀绝,那么,鹿的数量将 ( ) A.先稳定,后一直增加
B.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C.先增加,后减少,再稳定
D.先减少,后增加
11.有三组生物,第一组中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同时增减;第二组中,当第一中生物的数量增加时,第二种生物的数量减少,当第二中生物的数量增加时,第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第三组生物两种生物之间没必然的数量关系。
那么这三组生物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A.捕食、寄生、共生 B.寄生、捕食、共生
C.共生、捕食、寄生 D.寄生、共生、捕食
12.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13.下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这四种条件分别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毒害物质积累
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
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菌株,新菌株能利用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以下哪一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
A.W X Y Z B.X Y Z W C.Y Z W X D.Y X Z W
14.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A.水 B.光照 C.温度 D.无机盐
15.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 → b → 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16.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是因为()
A.食物链中重要一环
B.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C.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D.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关系
17.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
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
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18.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19.在放有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
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
分析,错误的是
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大草履虫放入瓶内第一天起进入快速增长期
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为400
20.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λ表示增长率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60分)
21.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的总和,叫做种群。
种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特征。
22.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________的总和,叫生物群落。
群落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
23.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 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 种群C的密度会_____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图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_______。
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__________(填代号)。
(3) 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填代号)。
24、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
(2)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
只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3)猫头鹰占有____个营养级。
(4)食物网中没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5)从生态因素角度分析,该食物网中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
25. 如图表示陆地上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图中a、b分别表示空气中的两种物质。
问:
(1)图中的箭头“→”表示生物在白天主要吸收和排出物质a和b的情况。
则物质b 是___ ________;
(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26.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光、CO
2
、H
2
O、N
2
组成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正确书写一条图中的食物链。
太阳光H2O CO2 N2
细菌和真菌
蛇
螳螂
黄雀
蝉
绿色植物
12期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 D 4. C 7. D 8. D 10. C
11. B 12. D 14. B 15. C 16. C 20. C
二、简答题
21.同种生物个体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
22.各种生物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23.(1)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2)越来越小 A 增大 B (3)C
)。
24. (1) 非生物 (2) 自动调节(平衡)(3)甲烷(或CH
4
25. (1) 二氧化碳(或CO2);(2) 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
26.(1)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2)(略)
27.(1)B (2)C (3)因为大气中悬浮颗粒的污染物增加,使得森林中树木的树干由过去的第Ⅱ类变成第Ⅳ类,飞蛾是夜间出来活动的,这样白飞蛾更易被天敌所发现和被捕食,而黑飞蛾因与环境的颜色接近不易被发现和捕捉,故数量白飞蛾多。
28.(1)海藻数量越少,河虾数量越少(提示:从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方面回答)
(2)海藻水蛭河虾
(3)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