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笔记)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把地球看做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2.类型:二、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缺乏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2)生产者:①定义:能直接利用光能(或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化学能的生物。
⎯⎯⎯⎯⎯ 不同+同种→种群 ⎯⎯⎯→群落 ⎯ 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个体 ⎯⎯⎯②作用:使无机环境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群落。
③同化作用类型:自养型(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等。
④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是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3)消费者:①定义: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依靠生产者的生物。
②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消费者主要是捕食和寄生的生物:牛、菟丝子等)④分类: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二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等⑤地位:非必需,但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4)分解者:①定义: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
②作用:使生物群落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大多数细菌、真菌、部分动物(蚯蚓、蜣螂等)]④地位: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使有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否则会导致垃圾成堆,生态系统崩溃。
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 3、分解作用测定 • 网袋法: • 一般通过埋放装有残落物的网袋以观察土壤动物 的分解作用。 • 网袋具有不同孔径,允许不同大小的土壤动物出 入,从而可估计小型、中型和大型土壤动物对分 解的相对作用,并观察受异化、淋溶和碎裂三个 基本过程所导致的残落物失重量。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P= R × C × 3.7 k
• 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R=相对光合速率; k=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C=水中的 叶绿素含量。
生态系统初级生产
• • • • • • 4、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收获量测定法 氧气测定法 CO2测定法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叶绿素测定法
生态系统次级生产
食物链与营养级
• 2、食物网(food web) •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食物链与营养级
• 3、营养级(trophic levels)
•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所有生物种的 总和。 •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 有超过六级的。
营养级(trophic levels)
• 分解作用过程包括碎裂、异化和淋溶。
生态系统分解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分解者
• 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 • • 动物分四个类群: • ①小型土壤动物(microfauna):包括原生动物、线虫、 轮虫、最小的弹尾和螨; • ②中型土壤动物(mesofauna):包括弹尾、螨、线蚓、 双翅目幼虫和小型甲虫; • ③大型(macrofauna)土壤动物:包括千足虫、等足目 和端足目,蛞蝓、蜗牛; • ④巨型(megafauna)土壤动物:包括蚯蚓等。
• 能量锥体或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X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X围生态系统的空间X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②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学5章

第四节 影响种群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 一、生物因素: • 生物因素对群落结构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最 大作用源于竞争和捕食。 • (一)斗争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物种生态 位分化(差别为—体长分化;体重分化……), 导致资源分隔。 • (二)捕食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决定于泛化或 特化捕食者)--食草(兔)由于吃掉具竞争力 的草,竞争力弱的种增加,所以植物种数增加, 多样性提高(泛化捕食者)。
• (二)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 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 群落环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物种。 • (三)伴生种:伴生种是群落的常见种 类,它与优势种伴生存在,但不起主要 作用。 • (四)偶见种或稀有种:在群落中出现 频率低的种类,常是某一种群本身数量 稀少。 •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群落中可以以不同群 落成员型出现。
• (二)叶片大小、性质及叶面积指数。 (最适叶面积) • 叶面积指数(LAI)=总叶面积(单面积 计算)/单位土地面积,为群落结构主要 指标,另外与群落的生产力直接相关 . • 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 指数的增大而提高。当叶面积增加到一 定的限度后,田间郁闭,光照不足,光 合效率减弱,产量反而下降。
三、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 群落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 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 环境,所以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
四、岛屿与群落结构
• (一)岛屿的种数面积关系迁入的种数因迁入 的距离而异,离迁入源(例如大陆)越近,迁入种越 多。另一方面,灭绝的种数则随岛屿面积而变,岛 屿越小,灭绝得越快。 • (二)MacArthur的平衡学说 • 岛屿上物种数决定于物种的迁入和灭亡的平衡。 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同种或别种迁入 而补偿。初时迁入率高,后来迁入率低,灭亡 率高。 • (三)岛屿与生态自然保护:陆海之岛岛屿理 论对自然保护区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第五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

1、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指 A A、细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 B、细菌、真菌等寄生生物 C、所有微生物 D 以动物、植物残体为生的生物
2.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 态系统( ) C A.水藻、鸟 B.小鱼、大鱼 C.小草、昆虫、细菌 D.水藻、虾
3、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标志是 C A、生物种类减少 B、食物网复杂化 C、 生产者遭到严重破坏 D、分解者增多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
生 产 者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遗 体
食物、氧气、栖所
消 费 者
传粉、受精、种子传播
遗 体
呼 吸
分解者
(CO2) (CO2)
无机环境
(CO2)
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关系
生产者
呼吸 作用 光合 作用
无机环境
遗体、排遗物
消费者
分解者
请用线条将其中的联系表示出来
猪笼草
四 3.猫头鹰共占有_ _ _ _个营养极,它们分别是_ 三、四、五、六 _ _ _
4.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_ 生物群落 _ _ _ _ 5.图中箭头除表示相关两种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外,还 表示生态系统中_ _ 能量 _ _ _ _流动的方向. _ _
1.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 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 摄食有机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它( D ) A.是生产者 B.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C.是分解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2.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 ) A.硝化细菌、紫菜、地衣 B.木耳、团藻、白菜 C.衣藻、小麦、醋酸菌 D.海带、苹果树、酵母菌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

现在是14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海洋动物摄食的基本类型和食性分化
动物食性的基本类型 1、按照食物的性质分:
种间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关系(即食物关
系)上,也表现在生存空间及其他方面的相互依 赖,相互上,如竞争及各种共生现象。
现在是10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种间关系的意义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把群落中各种生物联系
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生命之网。群落中的
物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现在是11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3、冗余种:从群落中被去除时,它的功能作用可被其他物种所取
代而不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并非真正的“多 余”。
现在是8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四、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1、季节演替(seasonal succession) 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
(主要是优势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 叫季节演替。
动物食性的特化程度: 表示动物取食的食物种类的多少。取食
食物种类越少(狭食性动物stenophagous), 其特化的程度就越高;取食的食物种类越多 (广食性动物euryphagous),食物的特化程度
就越不明显。
现在是19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动物食性的特化是其对生活条件和种间食物竞争的 适应,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2) 被食者的保护适应 机械保护:体表长刺、棘、毛等,乌贼的烟幕, 电鳐放电等; 化学保护:分泌毒素,例如许多海洋鱼类; 保护色:透明(水母类)、变色(适应环境,比目鱼)、 隐蔽色(与环境相同)、警戒色(热带毒鱼); 拟态:体形与体色模仿环境和天敌; 假死:海参排脏、蟹类自切等。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生物群落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相互依存的各种生物种群。
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赖。
一、生态系统的构成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是由各种不同物种所组成的。
这些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2. 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内的各种非生物要素如水、土壤、气候等,被称为环境因子。
这些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着各个物种的生存和活动。
太阳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其他物种使用。
二、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1. 生境提供:生态系统为生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不同生物种类对于环境因子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适合树木和森林动物的生存,而湿地生态系统则适合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
2. 物种相互作用:在生物群落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
例如,食物链中的食物关系使得生物群落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适应性强的物种可以控制其他物种的数量,维持整个生物群落的平衡。
3.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性依赖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拥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对外部压力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4. 气候调节:生态系统通过作为碳汇调节气候。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同时,森林等生态系统还能够保持水源,缓解洪涝和干旱问题。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保护与恢复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腐生动物 如蚯蚓、白蚁、蜣螂 (屎克螂)
如果没有了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会怎样?
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1)绿色植物;(2)自养型细菌:硝化细菌。
3、消费者:属异养型生物 (1)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举例 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除此,还有哪些是异养型生物?
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到 哪里去了? 被细菌、真菌等分解了。
归类:腐生生物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分解者
归还无机环境
(联系无机界 和有机界的
腐生细菌 如枯草杆菌
必备成分) 举例 腐生真菌 如霉菌、蘑菇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
二、分类
农田生态系统
1.人工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十分突出)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自然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产氧气最多)
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动物
寄生的微生物 和植物,如菟 丝子
营腐生生活 的细菌和真 菌
腐生生活的 动物,如蚯 蚓、蜣螂等
地位
生态系统的 基石
生态系统 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 关键 成分
制造有机物,
储存 能量,为
加快生态系统 中 物质循环 , 分解有机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概述一、生物群落的定义及特征地球上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活着不同生物的组合,所谓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或biocoenosis)是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或自然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紧密程度不同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成分、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
生物群落由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组成。
群落与环境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自然整体。
由生物群落和它们的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或者说整个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那一部分就是生物群落。
不过,一个生态系统可能包含有若干不同等级的群落。
因此,生物群落这个概念可以用来指明各种不同大小及自然特征的生物集合。
由于环境可大可小,因此生物群落是一个非常泛指的概念。
人们将那些具有充分大的范围、其组成结构有一定的完整性(有自养成分、异养成分及营养循环功能)可独立存在的生物集合称为主要群落(major community),而将那些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于邻近群落(如能量摄取来源于其他群落)的生物集合体称为次要群落(minor community)。
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的边界较为明显(如池塘、湖泊、岛屿)。
更多的情况是群落之间的环境梯度连续缓慢地变化,群落的边界就不明显(如陆地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之间,海洋潮间带与陆地、潮间带与浅海之间的边界)。
虽然群落间常常不存在明显的边界(其中的生物组成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但经过分析,仍然可以把它们划分开来。
所以也可将群落定义为:“群落就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一群生物,它们彼此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借助生态学调查能够与其他类群相区别”。
群落在外界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以相对稳定的组成出现。
群落中各物种间产生很多相互适应的特征(动物与植物、捕食者与被食者、寄生物与寄主、竞争者、同居者等)。
第五章昆虫群落生态学

主要与食物、微气候有关
6
水生植物的成层性
7
二、群落的水平结构
概念: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镶嵌性(mosaic)和小群落(microcoense) 环境异质性 、种子的散播方式、动物的选择性
采食等影响。 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
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个演替的终点 为顶极群落
结构完善、资源利用有效、群落稳定
演替过程中动物种类随群落而变 化
19
第四节 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
⒈生物多样性概念 2.生物多样性描述方法 3.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4.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5.生物多样性--中国在行动!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
H
施药前 0.4 0.3 0.1 0.15 0.05 1.3923
施药后 0 0 0.4 0.4 0.2 1.0549
群落2前 0.8 0.2 0.05 0.03 0.02 0.909
后 0 0 0 0.9 0.1 0.3551
3、稳定群落抗干扰能力强,在引进天敌时应考虑
物种多样性
5. 生物多样性--中国在行动! 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植物
其中:Ni为第I类群个体数,N为个体总数
相似性系数:Cs=2j/(a+b)
式中:j为两个群落或样地共有的物种数;a 和b分别为样地A和样地B的物种数
三、物种多样性指数
Simpson指数:D=1-ΣPi2 Shannon-Weiner指数 H =-ΣPilnPi
上二式中P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 例,Pi=Ni/N。
仅20世纪,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永远 从地球上消失了,许多生物还没有来得及被 鉴定就灭绝了。目前,有593鸟、400多兽、 209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正濒 于灭绝。面对这些另人心惊的数字,如果不 采取有效行动,谁能保证最后灭绝的不是我 们人类自己!
华师版初中科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1.(2017•温州)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A. 生物圈B. 生态系统C. 群落D. 种群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一块面积为2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动物数量调查,结果为蝗虫15 只,蚂蚁100只,蜗牛5只,蜜蜂21只,其中种群密度最小的是( )A. 蝗虫B. 蚂蚁C. 蜜蜂D. 蜗牛3.下列能够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的是( )A. 一群鹿中有个子高的和个子矮的小鹿B.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 森林中的树木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杂草D.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4.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群个体数量在自然状况下的增长规律的是( )A. B. C. D.5.一片森林中,有树木、杂草、昆虫、鸟、鼠等动植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 )A. 一个种群B. 一个物种C. 一个生物群落D. 以上都不是6.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A. 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B. 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C. 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D. 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7.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的鸡、鱼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以上都不是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B. 森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C. 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同种个体D.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9.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 森林中有分层现象,草原上没有分层现象D. 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10.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B. 一个种群内的生物形态结构相似C. 种群的生活范围应超过1平方千米D. 种群是生物分类单位11.下列不属于群落特点的是( )A. 群落由种群组成B. 群落一般是很大的,至少在一平方千米以上C. 群落一般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 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2.下列有关森林中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森林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森林中的动物一般随植物呈垂直分布C.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森林群落D. 森林中的乔木适应环境能力最强,苔藓和地衣适应环境能力最差13.观察酵母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B.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C. 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中山公园里全部的植物B. 大雁山中全部的蛇及其生存的环境C. 一个山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D. 一个山林里全部的金丝雀15.生活在一片森林里的所有植物属于( )A. 一个群落B. 一个种群C. 一个种D. 一片植被16.下列叙述中正确理解种群概念的是()A.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B. 种群的范围可以在一平方米以内C. 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一定相同D. 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17.下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 )A. 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B. 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C. 肺炎患者肺部所有的肺炎双球菌D.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18.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
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概论

食物网:许多长短不一的食物 链互相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关系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
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 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 捕食食物链都以生产者为食物链的 起点。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
寄生食物链: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 它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起点,继 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 病毒。后者与前者是寄生性关系 。
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意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形象体现。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 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反映了生态系统 中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各 生物成分间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和物质循环正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揭示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 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物种数目: 个体数量: 生殖力: 个体体积: 觅食范围: 搜索能力: 行为复杂度: 取食专一性: 寿命:
多→少 多→少 高→低 小→大(一般) 小→大 弱→强 低→高 弱→强 短→长
(三)生态系统的空间与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成层性) 水平结构(镶嵌性) 时间结构 季节动态(季相) 年变化
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 依存的统一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复合 体。 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 沙漠~ 苔原~ 小树林 一颗树
地球生物圈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 淡水~ 最高级 高级
中级
小型
微生 态系统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 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池塘生态系统图解
归类:自养生物(主要是植物) 生 产 者 举例:光能自养型:植物、蓝藻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
作用: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蛇
兔
鹰
植物
狐 鼠
共有5条食物链
蛇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 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思考: 此食物网 中共有几 条食物链?
草 草 草
兔 狐 兔 猫头鹰 鼠 狐
草
草 草 草 草 草
鼠
鼠
猫头鹰
蛇 猫头鹰 吃虫的鸟 青蛙 蜘蛛 猫头鹰 蛇 青蛙 猫头鹰 猫头鹰 蛇 猫头鹰
食草昆虫 食草昆虫 食草昆虫 食草昆虫
生物圈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哪个生态系统最不容易受破坏,即最稳定?
森林生态系统
哪些生态系统生物种类非常丰富?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哪个生态系统最容易受破坏,稳定性最差?
哪个生态系统动物生活习性是奔跑穴居的? 哪个生态系统人的作用最为突出?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绝大多数细菌是分解者,少数是生产者,如:硝化细 菌、硫细菌、铁细菌、固氮菌等。
2、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
绝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 少数是分解者,如:屎克螂, 蚯蚓、秃鹫等。
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分析 它们之间的关系?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是一 个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生产者是主要成分。
环境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H2S ,SO2,SO42- 大气
食物链
食物链(food chain)和营养级(trophic level)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 营养关系中形成的一环套一环似链条式的 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然后一 级一级地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食物链上 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阶层或营养级,指 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 和。
2024/4/8
食物链的类型
➢ 捕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又称捕食食 物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草食动 物、各级食肉动物。
牧草→ 羊、牛→ 狼
以绿色植物为起点,是活的生物体。 ➢ 腐食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又称碎屑食
物链,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
染物转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2024/4/8
§4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物质循环:生物 ← →环境 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等,构成信息网。
2024/4/8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流和物流间的关系
(据周立志)
生态系 统的营 养结构 (物质 循环)
2024/4/8
澳大利亚进口屎克螂
因牛粪覆盖每年损毁牧场3600万亩 60年代,澳大利亚引入了 羚羊粪蜣(Onthophagus gazella)和 神农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等异地金龟, 对分解牛粪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2024/4/8
主要环境组分
辐射 大气 水体 土壤
2024/4/8
2024/4/8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六大组成成分
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 非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特定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类的生物个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群体。
一个生物群落通常由多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竞争、共生等方式相互联系。
生物群落的形成和演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气候、土壤、水域等因素会对生物群落的分布和组成产生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植被茂盛、物种多样性高,与气候和土壤的特点密切相关。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如何相互作用也是生态学关注的焦点。
生物个体之间通过食物链、竞争、共生等方式相互影响,这些相互作用也决定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例如,食物链中的狮子捕食羚羊,羚羊也影响植被的生长,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对环境起到重要的生态服务作用。
它们参与物质循环、净化水源、保持土壤肥力等生态功能,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氧气水平的稳定等都是生物群落为人类社会提供的重要价值。
保护和管理生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
生物群落中的种类繁多,相互依存,保护一个生态系统意味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生物群落的意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总之,生物群落是地球上生命的基本单位之一,其形成和演变是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深入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和作用,我们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群系,由各种生物种群、非生物要素和能量流构成。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它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对生态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一、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生物群落通常是由几个物种组成的,它们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群落。
在一个生物群落中,不同类型的物种可能会占据不同的地位,但它们都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方面相互联系,并对该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典型的生物群落成分:1.原始生产者: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并且通过光合作用生成食物和氧气,维持着食物网络的起点。
2.消费者:它们是吃生产者和其他消费者的动物,一般分为三类传统分类:a.食草动物:如大象、水牛。
b.食肉动物:如在食物链顶端的狮子、虎。
c.杂食动物:如猴子、鸟类。
3.分解者:它们吃已死的动物或植物,并将其分解成化学物质,如氮和磷,这些化学物质很重要,它们维持群落的生命和运转。
二、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性生物群落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的中心地位。
生物群落结构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它们产生的作用如下:1.维持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最终会到达消费者层面,生物群落结构提供了一个框架来支持能量的流动。
2.保持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结构中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生态平衡。
3.生态红利的维持:通过物种交互作用的发挥,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红利,这些生态红利是对生物群落结构的有效性和动态性的直接反映。
三、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生物群落结构深受环境因素影响,主要的因素如下:1.土壤和气候: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决定了什么样的植物可以生长,气候也会直接影响生物群落的类型和数量。
2.借助物质资本: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资本同样是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要素,例如水、光线、空气、土壤和有机物等。
3.组成成分和压力:生物群落与环境反应和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掠夺和合作等,同时外部人为压力和干扰也会直接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鼯猴
袋貂
鹿猪的相貌奇特。它有鹿一样的角、耳朵和尾巴,身体却是猪的 模样。鹿猪对人类来说是个谜。它出没于亚洲、澳大利亚交界的林 带,是苏拉威西岛独有的动物。 鹿猪做为群居动物,每个群体有2到5只。在茂密的森林里,它们 的行踪很难被发现。鹿猪胆小如鼠,警觉性很高,哪怕最轻微的响 动也会使它们溜之大吉。 二十世纪初,鹿猪还遍布苏拉威西全岛。而现在估计只有4千头 还栖息在一小片雨林里。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开发,丛林已经日益稀 少。鹿猪在野外的生存变得困难重重。
科隆群岛(8000平方公里)
所属国:厄瓜多尔
科隆群岛距南美海岸966公里,是一群火山岛,由7 个大岛、100多个小岛组成,是世界著名的“具有独 特生态系统”的岛屿。 岛上多高山峻岭,许多地方怪石嶙峋,因此,初发现 这个群岛时,称它为“斯坎塔达斯岛”(西班牙语为 “魔鬼岛”)。在科隆群岛上生存有许多很大的乌龟, 所以后来又称它为“加拉帕戈斯群岛”(巨龟之岛)。 厄瓜多尔统治这些岛后,将其改名为“科隆群岛”。 岛上植物有700多种,其中250种是特有种。沿岸干 旱低地疏落分布着仙人掌和灌木丛,高地生长着羊齿 类植物和禾本科草类,介于低地和高地之间地区则覆 盖着森林。动物约有700种,鸟类80种,昆虫众多。
举例: 分布在南亚热带的一些马尾松林,其乔木层以马尾 松占优势,灌木丛以桃金娘占优势,草本层以芒萁 占优势。 各层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起着 构建群落的作用,称为建群种。即马尾松为该群落 的建群种。
(3)亚优势种 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 制群落环境方面也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在复层群落 中,它通常居于较低的亚层。
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平衡模型
迁 入 率 或 灭 绝 率 迁入的 新物种
物种灭绝
随着岛屿 物种数的 增加,新 物种的迁 入率减少
出现在平 衡点处的 物种数
● 出现的物种数
●
与此同时, 随着岛屿上 出现的物种 数增加,物 种的灭绝率 上升 物种库中的 总物种数
3、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 在同样面积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若干小保护区好,这决定 于下列情况: (1)若每一小保护区内都是相同的一些种,那么大保护区能支持 更多的种; (2)从传播流行病而言,隔离的小保护区有更好的防止传播作用; (3)如果在一个相当异质的区域中建立保护区,多个小保护区能 提高空间的异质性,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 (4)对密度低、增长率慢的大型动物,为了保护其遗传性,较大 的保护区是必需的。保护区过小,种群数量过低,可能由于近交 使遗传特征退化,也易于因遗传漂变而丢失优良物种的特征; (5)在各个小保护区之间的“通道”或走廊,对于保护是很有帮 助的,它能减小被灭亡的风险,细长的保护区,有利于迁入。
二、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研究聚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不同种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分析生 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结构、机能、分布、演替 及群落分类、排序等问题。
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一、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 1、群落成员的组成(以植物群落为例) (1)优势种 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对群落的结 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生物种。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 生活能力强。 (2)建群种 把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特征:决定着群落的外貌,而且也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 境和群落中的其他组成成分。
关键种
优势种
海獭
海胆
褐藻
2、群落的生活型组成 生活型谱:是分析一定地区或某一群落内各类生活型的 数量对比关系。 该群落内该生活型的植 物种数 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 100% 该群落内全部生活型的 种数
高位芽植物 热带雨林 (云南西双版纳)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滇西)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北坡) 中温带暗针叶林 (长白山西坡) 温带草原 (东北) 亚高山草甸 (云南东北部) 94.7 地上芽植物 5.3 地面芽植物 0 地下芽植物 0 一年生植物 0
三、群落的垂直结构 主要是指群落成层现象。
D
C
B
A
A草被层;B灌木层;C下木层;D林冠层
四、群落的时间结构 很多环境因素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 节律和季节节律,所以群落结构也随时间而 有明显的变化,这就是群落的时间结构。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五、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1、群落的交错区: 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2、边缘效应: 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 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 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 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 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海 星
荔枝螺
石 鳖
帽 贝
贻 贝
藤 壶
龟 足
图 6.4 Paine 的岩石海岸群落 (引自 Begon et al. 1986)
Paine(1969)在一个海湾的岩石潮间带的试验观察表明:赭色豆海 星取食石鳖、帽贝、藤壶和龟足,在有海星存在的区域,有30个物 种共存,因为它经常取食数量最多的物种。而去除海星的试验区, 则藤壶很快成为优势种。一年后藤壶又被贻贝和龟足所排挤,三年 后群落中的物种从30个减到8个。因此,海星具有控制群落结构稳 定性的能力。
马达加斯加岛 (62万km2)
所属国:马达加斯加
无尾猬是同类古老哺乳动物中仅存下来的最后一 种活标本。马达加斯加岛与世隔绝的环境,成了 幸存的无尾猬的家园。无尾猬天生不适于爬行, 却生来能预防不测。事实上,它身上的刺可以防 御跌落下来时不堪设想的后果。 指猴原本也是马达加斯加岛上一种非常厉害的动 物,恼怒时会发出金属刮玻璃似的难听的声音, 谁敢侵犯它们定会遭到强烈反击。指猴只爱吃昆 虫的幼虫、小甲虫,特别是蛀干害虫,其习性颇 似树木医生——啄木鸟。但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 坏,指猴已于20世纪60年代野生灭绝。
第五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物群落及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组成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
第一节 生物群落及群落生态学
一、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定义 一定空间和一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生物种类组成、具有一 定结构和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2、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具有一定的结构 (3)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4)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无尾猬
马 达 加 斯 加 岛 是 狐 猴 的 乐 园
非洲马达加 斯加岛的环 尾狐猴喜欢 全家在一起 玩耍,享受 “天伦之乐”
马达加斯加岛神秘动物Fossa
由于马达加斯加岛的森林限制,fossa是岛屿上最大的野
保 持 它 在有 树一 上条 行很 动长 敏的 捷尾 和巴 平, 衡这 。样 可 以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湿润区
待育肥家畜
草原牧区
带
错
交 牧
深加工产品
饲草料
东部农区
农
农副产品
草原牧区-农牧交错带-农区 生态—生产关系模式图
开拓有用边缘: 1、人类生存环境的布置 2、城市分布 3、农作物间作套种 4、桑基渔塘 控制有害边缘: 1、蝗虫的控制
珠江三角洲基塘
74.3
52.0 25.4 3.6 6.0 0
7.8
5.0 4.4 2.0 0 30.0
18.7
38.0 39.6 41.0 74.0 54.0
0
3.7 26.4 19.0 13.0 16.0
0
1.3 3.2 33.4 7.0 0
高山冻荒漠 (云南西北部)
二、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
1、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2、多度: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3、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 分比,即投影盖度。 4、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5、高度:常作为测量植物体的一个指标,测量时取其 自然高度或绝对高度,藤本植物则测其长度。 6、重量: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 7、体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
龙 脑 香 (
Dipterocarpus tubinatus Gaertn.f.
)
加里曼丹岛的长鼻猴
苏拉威西岛(面积:17.94万km2)
所属国:印度尼西亚
苏拉威西岛同时拥有原始的有袋类的袋貂和先进的 灵长类的几种猕猴,而岛上更出名的珍贵物种有长 着奇特獠牙的鹿豚和个体十分矮小的倭水牛。在密 林中则能看到世界上种类最多的鼯鼠、独特的鼯猴、 飞蜥、飞壁虎、飞蛇和飞蛙等轻松地从一棵树转移 到另一棵树。 在苏拉威西岛上生活着全世界公认最美丽的蝴蝶。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外貌 二、群落的水平结构 三、群落的垂直结构 四、群落的时间结构 五、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六、岛屿效应 七、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一、群落的外貌
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 (1)植物的生活型; (2)组成物种; (3)植物的季相; (4)植物的生活期。
二、群落的水平结构 1、定义: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 格局,生物种群在水平上的镶嵌性,也称作群落的 二维结构。 例如:斑块状镶嵌 2、导致水平结构的复杂性有三方面原因: (1)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 (2)环境异质性 (3)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例如:陆地群落中植被的水平格局的主要决定因素
2、MacArthur的平衡说
岛上无留居种时,任何迁入个体都是新的,因而迁入率高, 随着留居种数加大,种的迁入率就下降;灭亡率则相反, 留居种数越多,灭亡率也越高。 迁入率曲线和灭亡曲线交叉点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 根据平衡说,可预测下列四点: (1)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2)这是一种动态平衡,即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的种所代 替; (3)大岛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的种; (4)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