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标准及环境监测规范和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规划、建设、改造、拆除或停止使用某一项目前,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环境管理工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是指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技术方法、评价标准和程序要求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是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
本文旨在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 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明确规定评价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评价范围、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等内容。
评价方法应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2. 评价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明确规定评价标准和限值要求,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限制、环境影响预警值等内容。
评价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能够保障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信息公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规定评价过程中的信息公开要求,包括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环境信息公开等内容。
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评价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1. 项目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项目范围的划定和界定要求,包括项目边界、影响范围、敏感区域等内容。
项目范围的确定应综合考虑项目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环境敏感性等因素,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环境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评价指标和监测要求,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噪声、振动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内容和标准限值。
评价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能够客观反映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
3. 风险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要求,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编制等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宏观背景分析、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35
(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掌握) ▪ 工程分析重点是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
▪ (3)总纲反映环评技术导则的共性部分,是 考试最易触及和案例灵活应用的
▪ (4)但总纲颁布时间早,已不适应目前法律 法规、有关政策和环评技术的要求,现修订中。
23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工作程序 (1)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熟悉) ▪ 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噪声标准值也分为五类。
17
注意:
▪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 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从严要求)。
18
(3)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 关系
▪ 环境质量标准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目标和依据;
▪ 两者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与核心内容,集 中体现了其基本功能,是实现其目标的基本 途径和表现。
16
(2)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熟悉)
▪ 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 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反之则宽松
▪ 高功高标,低功低标 ▪ 例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成三类(一~三类区),空气
质量标准分成三级; 例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五类(Ⅰ~Ⅴ类),地表
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标准分为五类; 例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分为五类(0~4类),区域
37
5、环境现状调查
(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熟悉)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 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此资料是本人用了一个月时间,对照网校讲义及教材整理出来的,全面而精简,重点突出。
学友们可以结合此资料复习,节约大量时间来复习实务,本次上传只是一部分,完整版共68页。
需要的同学请QQ39704807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环境标准体系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己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环境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二类区。
•标准分级;一类区适适一级浓度标准;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值•功能区分类:Ⅰ、Ⅱ、Ⅲ、Ⅳ、Ⅴ类。
•标准分级:五类。
•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功能区分类:0—4类。
•标准分级:五类。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制订工作方案;•第二阶段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
环境质量安全是影响社会及公共卫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指导原则出台,可以为有关部门采取合理措施,提供有效保障。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指导原则涉及环境监测,规范检测技术,促进环境质量安全,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社会的空气、水和土壤质量安全的方面。
首先,环境监测方面,应采取全面的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不仅要求环境保护和治理目标,也要求相关的技术措施,以确保环境质量安全。
其次,规范检测技术方面,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设立完善的检测技术体系,并开展相应的实验室研究和质量认证,以保障环境监测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再次,促进环境质量安全方面,应采用相应的评价和管理技术,加强环境空气、水和土壤质量的检测,制定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严格执行控制措施,以保障环境安全。
第四,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发展方面,应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结合政府部门、科技研究机构和各类企业等深入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以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保护环境的方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空气、水和土
壤环境质量的追踪和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地下水监测、植物污染物的监测等,以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社会的空气、水和土壤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是指导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依据,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建立完善的检测技术体系,加强环境质量的空气水质监测,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完整版)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总结
(完整版)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总结环境保护标准体系1.我国环境标准法规特点:国家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审批、发布;地⽅环境标准由省级⼈民政府组织制定、审批、发布。
2.环境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为主,地⽅环境质量标准补充制定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国家级标准和地⽅级标准同时执⾏。
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可以是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若与国家级项⽬相同的要严于国家级排放标准,执⾏标准时地⽅级标准优先于国家级标准。
⽽产品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的效⼒最⾼,有国家级标准的就不能再制定相同适⽤范围的⾏业标准和地⽅标准3.4.地⽅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做出规定的项⽬,可以制定地⽅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政主管部门备案。
5.国家环境标准与地⽅环境标准的关系:执⾏上,地⽅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6.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业性排放标准。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
7.环境标准的实施:县级以上地⽅⼈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总纲1. 环境影响评价⼯作⼀般分为2.环境影响评价原则:、⼯艺路线(施⼯⽅案)的环境可⾏性。
⽤因⼦进⾏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有关单位和个⼈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3.资源利⽤合理性分析:⼯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资源利⽤合理性分析。
根据建设项⽬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的相容性,明确⼯程占⽤区域占⽤的合理份额,分析建设项⽬的制约因素。
4.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态功能区划、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的直接和间接⾏为。
6.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法7.评价因⼦筛选8.9.10.评价⼯作等级的调整:对于某⼀具体建设项⽬,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1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选取: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68—2004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 on drawing environmentalmonitoring analytical method standards2004-12-09发布2004-12-09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1)4 标准中使用的一般要素 (2)5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的基本要求 (3)6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构成 (3)7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的技术规定 (4)7.1 封面 (4)7.2 目次 (4)7.3 前言 (4)7.4 标准名称 (4)7.5 范围 (4)7.6 引用标准 (5)7.7 术语和定义 (5)7.8 方法原理 (5)7.9 试剂和材料 (5)7.9.1 通则 (5)7.9.2 以市售方式使用的产品 (6)7.9.3 基准试剂 (6)7.9.4 水溶液 (6)7.9.5 确定了浓度的溶液 (6)7.9.6 指示剂 (7)7.10 仪器、设备 (7)7.11 样品 (7)7.11.1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7)7.11.2 试样的制备(或试样的预处理) (7)7.12 分析步骤(或测试步骤) (7)7.12.1 通则 (7)7.12.2 试料 (8)7.12.3 仪器的调试(或测试条件) (8)7.12.4 校准 (9)7.12.5 空白试验 (9)7.12.6 测定或测试 (9)7.13 结果计算 (9)7.14 精密度和准确度 (10)7.15 不确定度 (10)7.16 质量保证和控制 (10)7.17 特殊情况 (11)7.18 注意事项 (11)7.19 废弃物的处理 (11)7.20 附录 (11)7.21 参考文献 (11)8 方法验证 (11)8.1 通则 (11)8.2 方法的检出限与测定限 (12)8.2.1 检出限 (12)8.2.2 测定下限 (12)8.2.3 测定上限 (12)8.2.4 方法检出限与测定限的确定 (13)8.3 方法的定量测定范围 (13)8.4 方法的灵敏度 (13)8.5 方法的精密度 (13)8.6 方法的准确度 (13)8.7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14)8.8 方法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 (15)8.9 方法的稳健性(耐变性)试验 (15)附录A(资料性附录)从实验室间测试结果得到的统计数据和其他数据 (17)附录B(资料性附录)方法验证报告 (18)附录C(资料性附录)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测试报告的基本内容 (29)附录D(资料性附录)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编制说明的基本内容 (31)参考文献 (33)前言为使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技术准则和依据,以确保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再现性、准确性、可比性,推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制定本导则。
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的公告
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0.12.25
•【文号】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72号
•【施行日期】2021.04.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生态环境部公告
2020年第72号
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
术导则》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工作,现批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168-2020)
该标准自2021年4月1日起实施。
自该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废止。
该标准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查询。
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25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17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17版】一、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分级、分类)⑴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②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③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④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⑤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⑵地方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
①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②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⑶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2.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EIA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⑴《EIA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87—2002:适用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的新建、迁建、改扩建工程的EIA项目。
⑵《EIA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适用于水利行业的防洪、水电、灌溉、供水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EIA。
其他行业同类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⑶《EIA技术导则—石油化工CP》HJ/T89—2003:石油化工CP是指以石油和石油气(包括天然气和煤厂气)为原料,从事炼油、化工、化纤和化肥生产以及相关的储存、运输、科研等CP。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EIA。
环境保护监测技术导则
环境保护监测技术导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环境,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准确、可行的环境保护监测技术导则。
一、导则的目的和原则环境保护监测技术导则的目的在于规范和指导环境监测工作,达到准确、有效、可比较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导则的实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导则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标准化原则:导则应建立统一、通用的标准,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监测机构之间的数据可比较、可分享。
(三)全面性原则:导则应包括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环境监测的技术指导,从大气、水体、土壤到噪声、污染物等全方位的监测。
(四)可操作性原则:导则应注重实践操作性,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技术要求,使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二、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导则(一)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导则应包括大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
其中,包括各种不同类型污染物的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
(二)大气质量监测技术大气质量监测技术导则应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气象参数的监测。
其中,涉及到大气采样器、气象站、气象仪器的选择、布设,以及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三、水体环境监测技术导则(一)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导则应包括水体中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
其中,包括水质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
(二)水量监测技术水量监测技术导则应包括不同类型的水体,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的流量、水位、流速等主要参数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
其中,包括流速计、液位计、水质传感器等设备的选择、布设,以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四、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应包括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
环评课件(技术导则与标准及技术方法)
污染物排放标准》 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7.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二、(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 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三、环境质量标准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四)海水水质标准
(五)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六)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四、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四)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五)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六)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八)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九)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 (十)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十一)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十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储存、处置场 污染控制标准
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一、(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 及各自的特点
(6)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除上述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还需要统一的技 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
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 导则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分为各环境要素的 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各专项或专题的环境影响评
二、(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 标准之间的关系
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
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 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例如: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一、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分级、分类)⑴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和举荐性标准。
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②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依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操纵技术,并考虑经济承担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操纵的标准。
③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④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⑤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⑵地点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近年来为操纵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点已将总量操纵指标纳入地点环境标准。
①地点环境质量标准。
②地点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能够制定地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能够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⑶国家环境爱护部标准。
在环境爱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2.熟悉我国现行的要紧EIA技术导那么的种类及其应用范畴⑴«EIA技术导那么—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87—2002:适用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的新建、迁建、改扩建工程的EIA项目。
⑵«EIA技术导那么—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适用于水利行业的防洪、水电、灌溉、供水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EIA。
其他行业同类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⑶«EIA技术导那么—石油化工CP»HJ/T89—2003:石油化工CP是指以石油和石油气(包括天然气和煤厂气)为原料,从事炼油、化工、化纤和化肥生产以及相关的储存、运输、科研等CP。
环境质量标准
学科合作进行。
环境监测的分类
(二)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 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 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 监测等。
(三)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特点:
3.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就其对象、手段、时间和空间的多变 性;污染物繁杂和变异性;污染无毒性大、含 量低以及环境监测的特殊使命,其特点如下。 (1)生产性 (2)综合性 (3)追踪性 (4)持续性 (5)执法性
环境监测的原则
优先监测原则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 监测,环境监测应遵循优先监测的原则。 优先监测原则就是对下列污染物实行优 先监测。
(二)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年)
饮用水包括自来水(取自江、河、湖的地表 水)、井水及深井水。饮用水的标准是以维
第1章 绪论
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 和类型 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 和类型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环境标准
1.1 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和类型
关于环境监测: 涵义:监视 测定 监控 性质:综合性 连续性 追踪性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环境监测的概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 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 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 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 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 公证数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第一节环境标准概述一、环境标准的定义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一)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三)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四)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五)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六)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分三类: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第二节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结构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
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特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2.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关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1概述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是由环境保护部门或相关技术组织制定的,用于促进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的准则。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大程度地发挥环境监测对于诊断环境问题、调控环境污染、有效地管控环境污染和评估环境质量的作用。
2目的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准确性,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管控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质量。
它还可以保证监测活动的整洁性和优质性。
3体系框架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设定、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建立、监测任务的实施管理、数据采集仪器设备的管理、环境数据的处理、报告的编制、结果的验证、结果的评价以及审查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
4效果
声明遵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有助于系统地提高监测质量,降低污染风险,改善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环境安全
稳定,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保的水平。
另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公众对政府环境政策的支持和配合意识,为环境治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不定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资源来自网络第91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采用的环境影响评价识别方法有______。
A.矩阵法B.网络法C.指数法D.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叠加图法正确答案:A,B,D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第92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因子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应包括反映建设项目特点的生态因子B.应包括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生态因子C.应包括反映建设项目特点的常规、特征污染因子D.应包括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特征污染因子正确答案:A,B,C,D预测和评价的因子应包括反映建设项目特点的常规污染因子、特征污染因子和生态因子,以及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污染因子、特殊污染因子和生态因子。
第93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直角坐标网络)设置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距离源中心≤1000m时,网络等间距设置,间距50—100mB.距离源中心>1000m时,网络等间距设置,间距100—500mC.对于邻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不同代表高度上预测受体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络设置,在高浓度分布区,其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100m正确答案:A,B,C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络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络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50m。
第94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应当分析的内容有______。
A.分析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B.分析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与当地污染源排放的关系C.列表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不同取值时间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D.列表给出各取值时间最大质量浓度值占相应标准质量浓度限值百分比和超标率正确答案:A,C,D监测结果统计分析:①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各取值时间最大质量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成质量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并评价达标情况。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知识总结
技术导则的应用:在 实际项目中应用技术 导则,总结经验和教 训,不断改进和完善
技术导则的推广:通 过培训、研讨会等方 式,推广技术导则的 应用,提高环保评估 的水平和效果
PART FIVE
定义:环评标准是指在环 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对环 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规范 和指导的技术标准。
作用:环评标准是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 可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 确性。
● a. 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b.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评价成本; ● c. 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 d. 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细致
技术进步:随 着科技的发展, 环评标准将更 加科学、准确
和全面
国际合作:随 着全球环保意 识的提高,环 评标准将更加 注重国际合作
和交流
公众参与:随 着公众环保意 识的提高,环 评标准将更加 注重公众参与
和意见征集
PART SIX
目的:环评技术导则是为了指导环评工作,而环评标准则是为了规范环评行为
提高环境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价的时效性 和实用性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
推动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化 和智能化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交 流与合作
挑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 挑战: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对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的影响 机遇: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为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机遇:国际合作与交流,为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的国际化提供了机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一)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定义、结构、分类及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要素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生态环境 标准体系的主体,它们是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环境基础类标准是生 态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环境监测类标准、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构成生态环境 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生态环境 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
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结构
生态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国家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生 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统一编号GB、GB/T、HJ或HJ/T。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在 全国范围或者标准指定区域范围执行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其他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编号DB。地方生态环境标准 在发布该标准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或者标准指定区域范围执行 有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 准的地方,应当依法优先执行地方标准
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类
(5)生态环境基础标准 为统一规范生态环境标准的制定技术工作和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具有通用指 导意义的技术要求,特制定生态环境基础标准 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包括生态环境标准制定技术导则,生态环境通用术语、图 形符号、编码和代号(代码)及其相应的编制规则等
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类
(6)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为规范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技术要求,制定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壤、固体废物、化学品、核与辐射安全、声与振动、 自然生态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管理技术指南、导则、规程、规范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属于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与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技术法规是指法律明确授权环保部门制定的具有特定法律效力的含有技术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属于行政立法的范畴。
(1)环境质量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后者可统称为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保护标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环境技术法规,其他的监测方法标准样品、技术规范等标准是为实施这两类标准而制定的配套技术工具。
环境监测规范和技术导则的目的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