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阴阳位属思维对中医学的启
论《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当下启示
论《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当下启示《周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化之根,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象数思维象数思维,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数字等象数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段把握认知世界的联系,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
象数思维将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生命人心的规律看成是合一的、相应的、类似的、互动的,借助太极图、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象数符号、图式构建万事万物的宇宙模型,“象数”不是单一的、单纯的人或事物的符号模型,而是涵括了天、地、人即宇宙万事万物的符号模型,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全息性。
象数思维以物象为基础,从意象出发类推事物规律,以“象数”为思维模型解说、推衍、模拟宇宙万物的存在形式、结构形态、运动变化规律,对宇宙、社会、历史、人生、人心、生命……做宏观的、整合的、动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普适性、包容性。
象数思维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尤其是对中医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理论探讨,中医学均离不开“象数”思维。
可以说,象数思维涵盖并体现了中医学整体、中和、变易、直觉、虚静、顺势、功用等思维的特点,是中医学思维方法的核心。
象数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表现在藏象、病机、诊断、治则、本草、针灸等各个方面。
象数思维的主要特征;通过“象”和“数”来表征或蕴示某种事理,以此来认识和把握外延界限模糊的同类事物。
《周易》中的象:阴阳之象、卦爻之象《周易》中的数:天地之数、自然之数、奇偶之数、河图之数、洛书之数2、象数思维的基本环节:立象尽意,取象比类,由象达理(观物、取象、运数、类推)乾坤两卦:观物:观察天和地取象:抽象为乾坤两卦运数:用数阐释乾刚健、坤和顺之理比类:与君子相比较乾为父、为马、为首、为西北等。
坤为母、为牛、为腹、为西南等《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与中医阴阳理论
《周易》与中医阴阳理论廖太阳 201401004139 临床医学院 14骨伤2班《周易》是富于哲理性的先秦经典巨著,主体内容是以对立统一的阴阳学说为基础,包含着自发和朴素的辩证思想,故被后人加以运用、继承、发扬光大。
《周易》中的阴阳学说是非常丰富的,它蕴含着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以及阴阳的消长转化作用。
此后,出现了《内经》等经典医著,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周易》阴阳理论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发挥和运用,指导着中医理论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内经》以《周易》理论为指导,论证了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思想内容。
由此,阴阳学说成了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一,《周易》学的阴阳论,启示和归纳了中医学的人体解剖组织属性《灵枢·寿夭刚柔》说:“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
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在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在关于阴阳消长转化方面,《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等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阳病阴治,阴病阳治”,故“善诊者……先别阴阳”,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辨别“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特别要注意的是: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里、寒、虚三纲属阴,表、热、实三纲属阳。
由此可见,中医对于疾病的诊治,无不以阴阳为基本纲摘要中医阴阳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起源于《周易》,发展于《内经》。
从对《周易》卦爻阴阳理论与中医理论之源流的研究中发现,《周易》学的阴阳论,对中医学的人体解剖组织属性、中医经络理论、疾病诊治以及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整体观起着重要的启示和归纳作用。
第二,《周易》学的阴阳论,启示和归纳了中医经络理论《周易》学阴阳八卦论的乾(阳父)统领三阳———长阳、中阳、少阳,坤(阴母)统领三阴———长阴、中阴、少阴。
周易阴阳和中医理论
周易阴阳和中医理论“阴阳”的探究传说在黄帝时代,我们的先人就注意掌握“日月之行”和“阴阳之气”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认识到了“相其阴阳”和“燮理阴阳”的重要性。
然而,这些阴阳观念还只是一种形象的直观,还没有抽象成哲学范畴。
是成书于商周之际的《易经》,才第一次把阴阳观念升华到哲学的高度。
如《易经》开篇的《乾》卦,以龙的变化飞腾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曰:“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明确指出在事物向上发展的过程中,当事物发展到极端时会走向反面。
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具有阴阳交感的思想。
但从“泰”、“否”、“既济”、“未济”等卦的卦象来看,所利用的只是天地水火的自然趋势,是阴阳理论形成的先行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其哲学意义主要表现为两种相对势力彼此之间互为消长、循环交替,以及互补相济的关系。
整部《周易》是透过对卦爻符号特征的淦释,以揭示阴阳变化之理的。
所以,《庄子》一书中才有“《易》以道阴阳”的说法。
《周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强调了阴阳不仅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种基本要素,而且也是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现象的功能属性,明确地肯定事物之中一阴一阳两种力量或因素,既统一又对立,乃是事物变化‘旧新”、“生生”不已的内在根据。
如《易经》既济卦的卦象,“水在火上,既济。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强调水火双方相克共存,相互制约。
既济的卦象是下离上坎,即火在下,水在上,呈以水救火的形象。
或者水猛而火微,火很快就被水浇灭,或者是火烈而水少,水很快被火烧干。
《周易》阴阳说表明事物的“阴阳”双方不但是相对的、变动的,而且也是不可分割的。
太极“亦阴亦阳”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即是阴也是阳,也有阴也有阳。
“阴阳说”的“无中心观”提示我们,宇宙万物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什么中心,事物皆为阴阳两仪相互作用、易化而形成的系统整体。
周易的阴阳思想
周易的阴阳思想经济与管理学院 104140282 施云飞内容摘要: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阴阳二气的特性形成了天地阴阳是《周易》的基本理念,但究竟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呢?《易经》的阴阳观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用《矛盾论》的观点看《周易》阴阳观的实质中医与《周易》中的阴阳观念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等,然后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中都有提到阴阳。
阴阳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宗教、历法、中医、建筑,占卜等。
阴阳理论是《周易》的基础,复杂艰深的《周易》思想,其实就奠定在阴阳两个小小的符号基础之上。
《庄子·杂篇·天下》里说:“《易》以道阴阳”,意思就是说《周易》是讲述“阴”和“阳”的道理的书。
《周易》书中的六十四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
“阴阳”二字在《周易》经文里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它的全部文字都是紧紧围绕着阴阳变化这一主题展开的。
从逻辑上来讲,先有阴阳思想,然后有八卦和六十四卦,最后才有《周易》卦辞、爻辞;八卦和六十四卦是由阴阳思想创造出来的模型,《周易》卦辞、爻辞等文字都是对“六十四卦模型”进行说明的。
“动静”、“刚柔”、“起伏”、“进退”、“明暗”、以及“雌雄”、“男女”这些相对概念,都是对阴阳所做的简单阐释,但却不是“阴”和“阳”的本初含义。
东汉的文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中第一次对阴阳有比较明确的解释:“阴”是暗的意思,“阳”是高或明的意思。
但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给出的解释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因为“阴”和“阳”这两个字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广泛使用了,比如《诗经》和《尚书》里都很多次出现这两个字。
中国古代先哲们在最初的文化创造中,非常注重直观,他们往往用最简单的概念直接把握住本质世界。
《易》思维对中医临证的启示
•
附:十二消息卦
六十四卦中十二个阴阳消长顺序意象明显的卦,配 农历十二个月、十二个时辰的阴阳消长变化。
说明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人的一生(生、长、壮、老、已) 前半生卦:阳气自下而上渐增的过程-息 复 、临 、泰 ,大壮 、夬 、乾 后半生卦:阳气自下而上渐减的过程-消 姤 、遁 、否 、观 、剥 、坤
(3)肝肺升降外翼旋
左半圆温升赖肝木之升,右半圆凉降依肺金 顺降。
总:坎阳发动, 心阴下滋,中土枢转动,肝脾 温升,肺胃凉降。 轮失其转:配偶失谐、同组离心、交感不再。
4.诊治法时
“太阳病欲解时, 从巳至未上” “阳明病欲解时, 从申至戍上” “少阳病欲解时, 从寅至辰上” “太阴病欲解时, 从亥至丑上” “少阴病欲解时, 从子至寅上” “厥阴病欲解时, 从丑至卯上”
顺时服药,借药物之时象
《古今医统大全》春 宜吐 夏宜汗 秋宜下 冬周密 《侣山堂类辩》 春宜用升 夏宜用浮 秋时宜降 冬时宜沉
5.太极-四象-八卦释藏象
《灵枢·阴阳系 日月》:“心 为阳中之太阳 , 肺为阴(阳)中 之少阴, 肝为阴中之少 阳, 脾为阴中之至 阴, 肾为阴中之太 阴。
例1 坎水太阴肾系象: 水、冬、子夜、阴中之太阴,后天八卦配坎卦 , 方位在北
《易》思维对中医临证的启示
广州中医药大学 潘 毅
一、太极-四象-八卦思维
《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本意太极图
简化太极图
古太极图
太极无形-形而上,阴阳有象-形而下
四象图
后天八卦 《易传·说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 役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例2 震木少阳肝系象 肝象:木、春、晨、阴中之少阳,后天八卦配 震卦 、参巽卦 。方位应东及东南;先天八卦 东方为离卦 (火),可作阴阳特性参考
象思维在中医学应用举凡
象思维在中医学应用举凡刘凡;鞠静;陈泽林【摘要】象思维源于《周易》,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广泛应用于古代中国的各个领域.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于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寻求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唯有援易入医.象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和认识论,其核心是以构建具体事物为载体,通过阴阳、五行、八卦等模型去推知抽象事物,目的在于宏观把握、执简驭繁,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全息性.本文通过《周易》、《黄帝内经》等经典的论述,结合岳美中、干祖望等多位名中医的临床案例,讨论象思维与藏象理论、中医诊断方法、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络腧穴理论及中药应用的联系,以分析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7)002【总页数】4页(P128-131)【关键词】象;象思维;中医;应用【作者】刘凡;鞠静;陈泽林【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1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东方文明有别于西方文明的世界观与科学观,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差异也就是认识问题角度与研究问题方法的差异,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于中国传统思维方法的基础上,例如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取类比象的象数思维等等,而这些思维方式实质上就是由《周易》所创立和代表的中华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
寻求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唯有援易入医,以易训医,才能揭示中医理论的实质,而这也正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必由之路。
[1]笔者选取象思维这一切入点,试图分析探讨其在中医学理论、临床各个方面的建构与应用。
1 象思维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推崇“象”,如《周易》观象制器、天文历法观象授时、汉字象形起源、诗词审美意象、中医藏象学说,即所谓“尚象”。
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说:“盈天下而皆象矣。
《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律,莫非象也,而《易》统会其理。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医解读
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摘要] 中医学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
儒家思想之周易,道家思想之老子庄子对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等学说的成立有着深刻影响。
[关键词] 中医学周易老子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儒家文化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然《周易》为儒家经典之一,为六经之首,其原理、思想以及范畴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道家文化主要以老子庄子道家思想为道教的正源,尊老子为宗。
中医学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其思想体系中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潜移默化,逐步形成了当今的中医学,故中医学的渊源离不开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一下以《周易》及道家思想为代表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说明《周易》是学习中医的必修之课。
《周易》包含《易经》和《易传》两部著作,《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
它以象征阳的“—”(又称“阳爻”)和象征阴的“--”(又称“阴爻”)为基本符号,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
周易与中医学
二是理学派——以胡瑗、程颐、朱熹、蔡 元定、王应鳞为代表,以儒解《易》,以 《易》说儒,统治中国思想达七百年之久。 胡瑗著《易解》,程颐著《易传》(《伊川 易传》)。朱熹集象数与易理学派之大成, 著《周义本易》,并把“河图”、“洛 书”、“太极图”、“伏羲八卦次序”、 “伏羲八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 “文王八卦方位”、“文王六十四卦卦变” 九图列于书中。这些著作均是对王弼易理 派的发挥。
周易源流
本经:积累以前经验,周末成书。
传:十翼之间有理论相矛盾之处,非一人 所做,可能为孔子的弟子所为。春秋战国。
历史原貌中的作者群
«易经»的作者群,主要是周王朝和列 国中的一批掌占卜的卜、史官吏;经过 几代人,众多卜吏的艰辛努力而创作出 «易经»这一巫筮符号文化系统;主要侧 重于象数理占。
研究历史
清代易学研究中,著名的有四家:
一是吴派惠栋,对汉易的训释和传播起了 很大作用。
二是杨州学派张惠言,对两汉到魏晋南北 朝多数名家的易著和其它著作所引《易》 文进行了更大范围的辑录与整理,注明出 处,或作考证和疏释。其中,辑录整理了 虞翻的易学著作七部,最为完备。。
研究历史
三是杨州学派焦循,他结合虞翻和荀爽二 家之论解《易》,有所独见。四是胡渭, 他专门考辩宋人“河图”“洛书”的原委
周易源流
周易源流
周易源流
周易源流
《周易》的性质 1.卜筮之书 象、数、理、占 2.哲学之书 理:道,昭示宇宙规律之道 阴阳、运动、循环、整体
《周易》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观念之 中,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一分为二的观念;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生生之谓易” 的运动变化及恒动的观念;“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象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比 类的观念。
论《易经》卦象原理对中医阴阳学说形成的影响
论《易经》卦象原理对中医阴阳学说形成的影响【摘要】阴阳概念的产生追本溯源是导源于《易经》,是易经用观物取象的方法将“阴阳”这个代指性符号上升演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哲学范畴,而成为中医阴阳学说的渊源;《易经》卦象变化的万物交感原理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确立了阴阳双方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唯物辩证关系;《易经》卦象变化的“物极必反”规律揭示了阴阳双方是不断消长变化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易经》卦象变化的“中和平衡”原理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结果。
《易经》卦象这些基本原理为中医阴阳学说的构建起到了框架作用,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易经;卦象;中医;阴阳学说;影响《易经》的卦象原理用在医学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如《左传・昭公元年》“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就是采用了《易经》蛊卦的卦象原理对“蛊病”进行人体疾病的病理分析和预后的判断。
自此以后,历代不少医学家们对医易之结合作了诸多的探究,丰富了中医学的内涵,其中就《周易》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之关系而言,更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笔者通过对《周易》之悉心研习,颇感获益匪浅,启迪尤深。
为使习《易》之所小成能彰示于同道,故此不揣浅陋,将《易经》卦象之原理对中医阴阳学说形成的影响加以剖析,旨在明确《易经》卦象的阴阳观念是中医阴阳学说之导源,《易经》关于阴阳的基本原理为中医阴阳学说框架的构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医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限于本人学识水平,文中或许有失偏颇之处,倘有谬误,望讫斧正。
1 中医的“阴阳”概念起源于易经八卦的观物取象原理“观物取象”是指通过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观察,根据各种物象而拟取之,用以喻示深刻的哲理[1]。
《易经》全书,无论是卦、爻象系统或是卦、爻辞系统,都通过卦、爻符号的形式和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象征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和人事的休咎,正如《周易·系辞》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2]。
(完整版)中国医学史题库
医学史第一章一、选择题1.人类发现并使用矿物质药的时间大约是(A)。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母系社会 E奴隶社会前期2.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疗保健方法是( D)。
A按摩 B武术 C体操 D导引 E气功3.“穴而处,下润湿伤民”出自( C)。
A《老子》 B《左传》 C《墨子》 D《周易》 E《周礼》4.远古时期治疗方法(E )的出现与火的使用有关。
A止血法 B按摩 C导引 D针刺 E热熨法二、填空题1.《皇帝内经》一书中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用“导引按跷”的方法,可见当时的舞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了。
2.中国最古老的医疗用具是砭石。
3.早期的外治法有止血法、按摩法、热熨法。
4.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5.针法是有意识地用一些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用来减轻疼痛;灸法是对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6. 火的使用为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法,如热熨法、灸治法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7.先秦著作《山海经》记载“河罗之鱼……食之已痈”。
三、名词解释导引:导引是一种医疗保健形式,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的。
砭石: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最早的医疗工具,可以用来刺病和排脓放血。
针法:针法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对人体的某些部位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
灸法:灸法是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火的使用对人类卫生保健的意义答:①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②使人类的饮食结构由“生食向熟食”转化;③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④为某些原始治疗方法,如热熨法和灸治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章一、选择题1.(D)载“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A《老子》 B《庄子》 C《礼记》 D《周易》 E《周礼》2. “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职责的是(B)。
A疾医 B食医 C疡医 D兽医 E医师3.记载“土薄水浅,其恶易媾”的文献是(B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思维模式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医思维方式是建构中医理论体系过程中理性认识的方法。
它以思想、判断、推理等方式反映人体的基本关系及其规律性。
它是基于长期的医学实践,运用古代中国哲学和方法,采用古代天文学、日历、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思维模式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发展历程:阴阳理论和五要素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理论——简单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基础。
阴阳是抽象的概念,代表了事物的相反性,也可以代表两物内在的统一。
阴阳产生了人们对太阳的认识,向阳为阳,背光是阴。
人们将从自然界的一般阴阳中延伸出来,使其成为一种多重性,可以用于生命、经济、文化、医药、政治等方面的哲学观念。
在中医中,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发热、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的疾病为阳光;而慢性、退行性、缺乏性、功能衰退的一类疾病属阴。
阴阳调和,适应阴阳变化,了解阴阳变化的真相,以求诊断和治疗疾病。
人们对5项要素的理解来自于观察自然的想象力,水、火、木、金、土5个最基本的材料。
五行理论是利用事物的5个要素属性分类和生克法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
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
五脏内关系:肺肝,肝脾,心肺。
中医的阴阳理论引进5项要素,以阴阳分类为依据,解释身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用5个要素来解释内脏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五行和阴阳构成了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合理之处:现在人们提到这5个元素的阴阳,把它和中医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好像阴阳是中医药的代表。
事实上,阴阳理论只是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
古人用它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它与古代中国天文学、日历、气象学、农学等自然科学密切相关。
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医生只把其合理的部分广泛引入医药,用它作为推理工具。
自从中医理论机制产生后,《黄帝内经》逐步地把5项元素的阴阳融入医学实践中,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属于非常大的发展,让身体组织结构以及相关的疾病诊断运用在理论机制中。
周易阴阳位属思维对中医学的启示
3. 天地人位(上中下位):两种定位法: ①初、二爻地 (下)爻位;三、四爻为人 (中)爻位;五、
上爻为天 (上)爻位。 自然、三才、天人、脉、针
②初、四爻为地 (下)位;二、五爻为人 (中)位;三、上 爻为天 (上)位。 (同位、相应、贵贱)
4.阴阳位:凡初、三、五爻为阳位;二、四 、六爻为阴位。 得位的基础
肾为阴中之太阴动态图
肾配八卦图
援易以为说: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天癸)/气化。
水-冬、坎-坤(藏)、天一水-精(源)水流形、药
肾主水
地热-坎阳(暗)--离(明)-桂附
肾主纳气
纳-丹(穴)、坎-坤(藏)
反证、清-肺-五、药
肾为水火之藏 阴阳-位、量、质(油)、贵(卦主-刚中
)水中火、互求
肾主蛰守位 精、火(少、壮、君、相-龙-浅、寒)
上六 九五 九四 九三 六二 初六
药象: “以一药配之:根为下爻,梗为二爻,茎为三 爻,枝为四爻,叶为五爻,花实为上爻。睹于剥卦,上 爻一阳象硕果,便知花实应上爻也。药性之升降浮沈, 全视爻位为衡:草木唯牛膝之根下行入土甚深,如卦之 初爻,故牛膝下达足胫。木通亦下行,然不尽直入,虽 入下焦,不单应卦之初爻,能通行小便,是兼应二三爻 。杜仲是树身之皮 ,以近根者为佳;续断是草根,然入 土不深,故二物皆当应二、三爻,能治膝腿腰股病。食 茄治发胀,食葫芦治膨胀,因二物生于茎中,故走中焦 ,应第四爻,厚朴是树身之皮,枝上者不取、树身应中 爻三、四位,故厚朴理中焦之气。枳壳是树之果,是上 第五爻,故治胸中之气,杏仁亦然。至于荆芥穗、旋复 花、薄荷叶、金银花、白菊花,皆系草之颠末,应上第 六爻,故治头目诸疾···《易经》爻位之理于此可悟。 ” 《医易通说·爻位》
《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21 0 2年 6月 第 2 5卷 第 6期
T M e.ue2 1 o.5N . C R sJn 0 2V 12 o6
不 应 时针刺 则 引起变 证 。
4 小 结
展 奠定 了基 础 。
参考文献 :
“ 因时之序 ”本着 “ 阳五行 ” 阴 理论 基础 提 出机 体 的生 理 、 理疾 病 的传 变 、 疗 的 规 律 , 临 床 病 治 为 诊疗 提 供 了方 法 。 不 同 的季 节 具 有 不 同 的 病 邪 性
爻象, 以执 简 驭 繁 , 互 渗 透 、 织 , 明 阴 阳 变 化 规 律 及 天 相 交 说
地 气 交 , 物 滋 生 , 《 帝 内经 》 气 化 学 说 奠 定 了基 础 。 万 为 黄 的
关 键 词 : 易 ; 医理 论/ 析 周 中 分 中 图分 类号 : 2 6 R 2 文献 标 志 码 : A
一
性 质的事 物 。如此 卦 五柔应 一 刚 , 卦 反从 刚和 , 全
易》、 黄帝 内经 》 是 中华 民族 的瑰 宝 , 《 都 炎黄 智 慧 的 结 晶 。医学 同道 , 竞相 学 《 》 以 开 阔 医学 视野 , 易 , 追
溯 医道根 源 , 这对 中 医学 的发 展 无 疑 是个 促 进 。笔 者重 温《 易 》 受 启 迪 , 就 “ 理 ” “ 理 ” 周 颇 现 易 对 医 影
得 易 为用 。 《 帝 内经》 ”黄 吸取 了《 易 》 周 的哲 理精 华 , 形成 了 自 己 光 辉 的 医 学 思 想 体 系 … 。 因 此 , 周 《
也 。 该 卦象 柔 。② 刚 柔 相 应亦 同象 ; ” 即一 卦六 爻 之
中, 由于刚 柔之位 次 不 同而构 成彼 此相 应 , 从而 像 同
《易经》阴阳观与中医智慧——文摘+人徒知滋阴之可以降火,而不知补阳之可以生水+所谓“心火者,阴火也”
杨力提示
《易经》阴阳观奠定了中医理论的核心,没有《易经》阴阳理论,就没有中医学。《易经》的变易观奠定了中医的辩证论治。《易经》的整体观奠定了中医的指导思想。
总之,中国是系统整体思维之乡,在整体思维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易经》是我国系统思维的结晶,集中了我国系统思维的精华,是不能丢掉的。最后,我要强调一下,不要因为有人攻击《易经》的“天人合一”就有顾虑,恰恰相反,“天人合一”就是《易经》整体思维的基础,这是不能丢。中医的藏象论治也在于发挥了整体互动优势。下面,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参,即三,指《易经》、黄老及炉火。契,即契合。参同契,即《易经》将天地比做一个大宇宙,把人比做一个小宇宙,并把人体比做一个炼丹熔炉。参同契的核心,是通过十二消息卦的阴阳消长规律,提出了火候说,从而使《周易参同契》成为中国第一部炼内丹专著。《周易参同契》所创“内丹”理论成为道家内丹的圭臬,也成为中华养生的瑰宝。
第三,中医运气理论把《易经》强调的人与天、地相应作了重大发展。运气理论是《黄帝内经》对《易经》天人合一观的杰出发挥。运气学说的核心是通过运气气化揭示宇宙气化与人体气化的宏观整体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天道-气化-物候(包括病候)”的关系。运气气化是连接天道(宇宙运动)与物候(包括生物体,尤其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枢纽。运气理论的要旨就是通过气化理论把握天道对物候的影响,以及物修对天道的应答规律,从而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及预测。
《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指导作用论文
试论《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指导作用【摘要】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需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从医易汇通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能的。
从阴阳学说看,用《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指导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是可行的。
《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启示就是按由八卦→四象→二仪→太极的步骤,先对西药进行较大范围的分类,再逐步缩小而归一。
【关键词】周易;西药中药化;四性《周易》两仪四象思想是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系辞传》)1982年,岳凤先先生提出西药中药化的论点。
所谓西药中药化,就是把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西药,放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学的内容,即通过研究,把西药用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中药的术语和指标来表述其特性,搞清其单独使用和配伍运用的规律,以指导中医临床用药。
本文拟讨论《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的指导作用。
1从西药中药化研究历程来看,西药中药化四性研究需要探索新的指导思想20世纪初,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本书共八期三十卷。
其第四期共五卷,重点记载常用中药和部分西药的应用经验。
20世纪六十年代《北京市老中医经验汇编》中载有姚正平先生言“考的松类西药,似为阳性药,具资助肺脾肾阳气的作用”。
[1]1982年岳凤先首次提出“西药中药化”的概念后,陆续见到有关西药具有中药样特性的报道,如穆达浩[2]报告阿托品为热性药,具回阳救逆等功效;金亚城[2]报道头孢菌素类西药具寒性,适用于热证患者;邹世昌[3]报道青霉素、甲氰米胍、雷尼替丁为寒凉性药,四环素、土霉素、阿托品为温热性药;杜力军[4]等从葛根黄酮的药理作用探讨其中药药性;岳凤先、吕士选[5]从中医药理论角度探讨利血平的药理作用等;陈天翔[6]对阿托品之性味、功效、升降沉浮等进行了讨论;陈康黔[7]报道硝苯地平作用于人体后可表现脉数、心悸、面红目赤等热象而显热性,尼群地平、尼莫地平作用比硝苯地平缓和,认为显温性,倍他乐克作用于人体后可发生脉缓肢冷、疲倦头晕等,认为其显凉性,心得安对β1、β2受体都有作用而显寒性;施和勋、傅文农[8]探讨了抗抑郁药的“寒性”药性。
《内经》取象思维方式及其对后世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
《内经》取象思维方式及其对后世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
丁世芹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07(27)11
【摘要】《周易》的取象思维方式对《内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①以取象思维方式为指导,形成了《内经》独特的理论建构体系;②取象思维方式贯穿于《内经》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的中医理论论证过程之中。
《内经》取象思维理论建构体系的重要方法有援物比类、司外揣内、揆度奇恒等,其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形成乃至后代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至深至远。
【总页数】3页(P7-9)
【关键词】《内经》;取象思维;援物比类;司外揣内;揆度奇恒;阴阳五行学说
【作者】丁世芹
【作者单位】濮阳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
【相关文献】
1.《黄帝内经》对鼻的认识及其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J], 余军
2.中医学的认知方法——取象比类法 [J], 王娇娇;周荣易;高卫萍
3.《内经》重阳思想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J], 郭冠华
4.《内经》的取象思维方式及其对后世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 [J], 王进明;于春海;李
延梅
5.《内经》疾病传变理论及其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J], 刘爱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为阴(阳)中之
少阴,
肝为阴中之少
阳,
脾为阴中之至
阴,
肾为阴中之太
阴。
医学ppt
19
郑钦安《医理真传》:坎为水,属阴,血也 ,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 ,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 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
“人禀天地正气而生,此坎离之所以为人生立 命之根。”
医学ppt
医学ppt
16
人的一生(生、长、壮、老、已)
前半生卦:阳气自下而上渐增的过程-息 量-位 复 、临 、泰 ,大壮 、夬 、乾
后半生卦:阳气自下而上渐减的过程-消 少-老,根-质 姤 、遁 、否 、观 、剥 、坤
医学ppt
17
四、易图之位
医学ppt
18
五.藏象之位
《灵枢·阴阳系
日月》:心为
阳中之太阳,
《周易》阴阳位属思 维对中医学的启示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潘毅
医学ppt
1
一、爻位
卦的基本单元是爻,阳爻,符号是
爻,符号是
;卦由
及
的组合叠合而成。
;阴 以不同
1.阴阳爻 阴爻 -- 阴性的事物或现象 阳爻 一 阳性的事物或现象
医学ppt
2
2.爻位数 从下往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
肾主纳气
纳-丹(穴)、坎-坤(藏)
肾为水火之藏
)水中火、互求
反证、清-肺-五、药 阴阳-位、量、质(油)、贵(卦主-刚中
肾主蛰守位 精、火(少、壮、君、相-龙-浅、寒)
土(复泰)潜敛,药灸,既济(动-中-正-应-和)
医学ppt
22
《吴医汇讲》:“水不升为病者,调肾之阳 ,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火不降为病者 ,滋心之阴,阴气足,火气随之而降。则 知水本阳、火本阴,坎中阳能升,离中阴 能降故也。”
医学ppt
8
若卦之九五、六二,则既得“中”又得“正” 称为“中正”。如《文言·乾》:“大哉乾乎!刚 健中正。”
子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第一章》)
中”德优于“正”德 ;健康-平、病、诊、治; 功能、关 系、治、养;儒家“执中行、守中道、达中和”-中庸 之道
பைடு நூலகம்
20
坎水太阴肾系象
肾象:水、冬、子夜、阴中之太阴,后天八 卦配坎卦 ,方位在北;先天八卦的北方为坤 卦 ,可作阴阳特性背景参考。
肾为阴中之太阴动态图
医学ppt
肾配八卦图
21
援易以为说: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天癸)/气化。
水-冬、坎-坤(藏)、天一水-精(源)水流形、药
肾主水
地热-坎阳(暗)--离(明)-桂附
得
,为失位、不得位、不当位
,多非吉之辞。(刚柔、位实、
不
正名、君子素其位)(气-淫,脉,望
不
-季、位,三焦传,病-虚阳、治、湿-
得
脾)
医学ppt
7
7.得中与否
“中”为中位,指二、五爻。第二爻为下卦 之“中”,第五爻为上卦之“中”。
“二多誉”、“五多功”。所谓的“中正” 、“得中”、“中吉”等判辞多就此两爻而 发,即持此“中”就可获吉祥。
爻。阳爻用“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
医学ppt
上六 九五 九四 九三 六二 初六
3
药象: “以一药配之:根为下爻,梗为二爻,茎为三
爻,枝为四爻,叶为五爻,花实为上爻。睹于剥卦,
上爻一阳象硕果,便知花实应上爻也。药性之升降浮
沈,全视爻位为衡:草木唯牛膝之根下行入土甚深,
如卦之初爻,故牛膝下达足胫。木通亦下行,然不尽
水气
医学ppt
12
10.比:朋比、亲近之意,指相 邻两爻的关系。
相邻两爻,若阳爻遇阳爻、阴爻 遇阴爻,为“无比”,多凶;
相邻两爻,阳爻遇阴爻、阴爻遇 阳爻,阴阳相遇,则相求,为 得比,多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中西,脏-腑、功配、针药、麻杏、病因 、病机、治、养(劳逸、动静、形神)
承-亲比 --多有利 军配、桂芍、麻桂
乘-逆比--多有吝
医学ppt
13
11.贵贱之位 爻分贵贱,一卦之中,
五爻为贵位,二爻为 贱位。
贵阳贱阴、阳主阴从 -质、量-治变-重病精、气、神
医学ppt
14
二、卦象之位
未济
既济
否
泰
医学ppt
咸
15
三、卦布之位
六十四卦中十二个阴阳消长顺序意象明显的卦,配
农历十二个月、十二个时辰的阴阳消长变化。
医学ppt
10
9.承与乘 均用以说明阴爻与阳爻间
的关系,均建立在阳爻刚、
阴爻柔,刚者强势有力,柔
者谦恭顺承的处世方式哲学
思考上。
①承:有承上启下之意。
一卦之中阳爻在上,阴爻
在下,那么阴爻对上面的阳
爻就叫承。承也叫从,又称
柔从刚。肝、柴芍、既济、杏桃
医学ppt
11
②乘:有乘虚而入 之意。
一卦之中阴爻在上 ,阳爻在下,那么 阴爻对下面的阳爻 叫乘。乘好比臣民 欺侮君主。
直入,虽入下焦,不单应卦之初爻,能通行小便,是
兼应二三爻。杜仲是树身之皮,以近根者为佳;续断是
草根,然入土不深,故二物皆当应二、三爻,能治膝
腿腰股病。食茄治发胀,食葫芦治膨胀,因二物生于
茎中,故走中焦,应第四爻,厚朴是树身之皮,枝上
者不取、树身应中爻三、四位,故厚朴理中焦之气。
枳壳是树之果,是上第五爻,故治胸中之气,杏仁亦
外应: 肾与冬气、夜气、太阴之气、藏气、 寒气、黑色、咸味、北方相通应。
医学ppt
5
4.阴阳位:凡初、三、五爻为阳位;二、四 、六爻为阴位。 得位的基础
5.同位:初、四爻同位,二、五爻同位,三 、上爻同位。 应之基础
医学ppt
6
6. 阴阳得位、不得位
爻分阴阳,位亦分阴阳.
阳爻居阳位(初、三、五爻
位)、阴爻居阴位(二、四
、上爻位)为当位、得位、
不
正位,多吉辞
得
当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
然。至于荆芥穗、旋复花、薄荷叶、金银花、白菊花
,皆系草之颠末,应上第六爻,故治头目诸疾···《易
经》爻位之理于此可悟。” 《医易通说·爻位》
医学ppt
4
3. 天地人位(上中下位):两种定位法: ①初、二爻地(下)爻位;三、四爻为人(中)爻位;五
、上爻为天(上)爻位。 自然、三才、天人、脉、针
②初、四爻为地(下)位;二、五爻为人(中)位;三、 上爻为天(上)位。(同位、相应、贵贱)
人禀天地正气而生,坎离之所以为人生立命之根
医学ppt
9
8.应:遥相联系、呼应的关系。
通过同位爻的阴阳遥相呼应来显 示。应,就爻位言,即初爻与 四爻应;二爻与五爻应;三爻 与上爻应。
相应:凡以上配属,一爻是阴, 一爻是阳,异性相吸,是应, 是和,多吉。人、艺、天地、脏腑、
方
无应:在应的关系中,两爻均属 阴、或阳,不和,多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