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教材分析本节的重点有两个:一、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有成因联系的要素,气候是长时间内天气物理状态的变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明显,学生对气候变化有亲身体验,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比天气的影响更长久和深远,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制约。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很多,本节主要介绍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四个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机理。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②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③理解比热的概念;④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的差异;⑤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不同对气温的影响;⑥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⑦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
2.技能目标:①学会比热实验的操作;②学会观察图形。
3.情感目标:①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比天气的影响更长久和深远;②气候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①重点:气候和天气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比热的概念。
②难点:理解海陆地性质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季风的形成机理。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比热的演示实验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复习:让学生来描述今天的天气。
引入:1.设疑激趣:(1)有一个某某人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过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诉他何时到何地能看到雪吗?(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任答,只要合理即可)(2)为什么不看天气预报,你也能很快地告诉他呢?(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是稳定的,是根据多年天气状况综合出来的,不必看每天的天气预报也可以推测出的)板书:一、气候问:(1)你能描述你居住地区在四季的气候特点吗?(2)气候特征在几年、几十年内会有很大的变化吗?板书: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主要用气温和降水等要素来描述。
(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问:它与我们前面所说的天气有何不同呢?思考:请大家帮忙找出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判断的理由是什么?①夏季多雨②晴转多云③雷雨交加④夏热冬冷⑤雪花飘飘⑥终年高温总结: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练习巩固:下面是小明同学的一篇日记,请说出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某某多山滨海,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作业设计 (新版)浙教版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课堂笔记1.气候(1)含义:指某一地区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和极端状况。
(2)基本要素:和降水。
2.影响气候的因素(1)太阳辐射:①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不均匀,是形成气候差异的原因。
②我国南北气候不同,表现为温度。
(2)海陆性质差异:①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砂石的,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
②海洋比陆地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比内陆地区更。
(3)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①气温随地势的升高而,一般来说,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 000 m,气温会下降约。
②迎风坡:水平运动的湿润气流受山地阻挡而上升,遇冷凝结,导致空气湿润,降水,植被茂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单调。
③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
3.季风(1)含义:季风是指在大范围区域,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2)形成的原因:季风是由于海洋与陆地的差异形成的。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夏季风;冬季相反。
(3)分布: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在我国,冬季盛行季风,夏季盛行季风和西南季风。
分层训练A组基础训练1.下列选项中属于气候范畴的是()A.小雨夹雪 B.晴空万里C.四季如春 D.台风2.中国的冬季北方明显比南方寒冷,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A.纬度位置 B.距离海洋的远近C.离冷锋的远近 D.地形3.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其原因是()A.海水的比热大 B.海水的比热小C.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大 D.海水的蒸发量大4.相对于天气而言,气候反映的大气状况是()A.短期而多变 B.短期而稳定C.长期而多变 D.长期而稳定5.北半球中高纬度的陆地上,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出现在一年中的()A.1月7月B. 7月1月 C.2月8月 D.8月2月6.下列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B.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7.在对流层,地面高度平均每上升100米,理论上气温平均下降约()A.0.1 ℃ B.0.6 ℃ C.1 ℃ D.6 ℃8.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影响 B.海陆比热差异C.气压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9.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复杂 D.洋流作用10.下列季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气压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气压C.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推移而显著变化D.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11.我国的下列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A.海南省的西沙群岛 B.杭州市C.北京市 D.内蒙古的海拉尔12.我国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差不多,但是气温却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A.地势高 B.多雪山冰川C.离海洋较远 D.地形起伏大13.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到A、C两地避暑的原因是()A.A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处沿海降水多B.A处在山顶,海拔高,气温低;C处在海边,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C.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D.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14.读诗《大林寺桃花》,回答下列问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3)学会运用气象资料分析气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气候现象的形成;(2)运用地图和气象资料,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气候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气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3)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究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气候现象的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1)影响气候因素的相互作用;(2)气候现象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气象资料、地图、多媒体设备等;2. 学具:笔记本、笔、气象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气象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2)提问:什么是气候?气候有哪些特征?2. 探究气候的定义和特征(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教师总结气候的定义:长期稳定的天气现象;(3)强调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3. 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举例说明各因素在实际中的作用。
4. 探究气候现象的形成机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候现象的形成机制;(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重要作用;(3)总结气候现象的形成过程。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教师强调气候现象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3. 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气象资料、分析地图和气象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特征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气候(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A 、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B 、联系: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如: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
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A 、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例子: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A 、比热: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kg ·℃)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是什么意思?表示的含义--1kg 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比热表的阅读以及比热容的理解:⑴水的比热最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⑵ 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
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4]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在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的热量的时候,比热容大的物体其温度要升的慢(或降得慢)B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1>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比热容不同2>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3)季风对气候的影响A 、定义: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B 、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C 、风向:● 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 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D 、性质: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湿润多雨E 、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课件
说说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会对气候产 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质不一样, 陆地比热小,增温快,降温也快;海洋相 反,比热大,增温慢,降温也慢。
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 高。
-16℃
-8℃
北京气温年较差小 吐鲁番气温年较差大
28℃
西侧
北 东侧
长江三峡
黑龙江漠河
内蒙古草原
热带雨林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各地气候的差异?多样复杂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受纬度影响
太阳辐射 由赤道向 太 南北两极 阳 递减,形 光 成不同的 温度带。
N北极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S南极
66.50
23.50 00赤道 23.50
66.50
太阳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它是地球表层热量的 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不均匀,是 形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 。
气温:日较差较大,年较差也较大。
(三)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珠穆朗玛 峰是世界最 高峰 (高 度8844.43 米),山顶 终年被积雪 冰川覆盖。
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 1000假米设,有座气山温高就180会0米下,降山脚6℃温度。为
20℃,那么请问此刻山顶温度为多少?
9.2℃
同处北纬
30°的舟山
和重庆两个
城市比较:
重庆月平均
重庆
舟
气温是7月份
山
最高,舟山
月平均气温8
月份最高。
青藏高原
我国有一个地方1月 和7月的平均气温均 较低,你能找出在哪 里吗?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3. 能够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气候现象的形成;2. 学会运用地理信息工具,获取和处理气候数据;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作用。
教学难点:1. 各影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2.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气候数据和图表;3. 地理信息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地球上的大气层;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它有什么特征?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气候的定义和特征。
二、探究气候的形成(15分钟)1. 提问: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气候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 讲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 学生举例说明各因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案例,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2. 学生分析案例中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3.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讲解、案例分析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气候的定义、特征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年级上地理气候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地理气候的知识点地理气候是地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球气候的形成、变化及其影响。
在八年级地理学习中,地理气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气候的概念、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地理气候的知识点。
一、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内的天气状况,是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天气状态,包括温度、降水、风速、湿度等要素。
气候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各种生物、地质、水文和环境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纬度、海洋和大气等。
①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加速度、风向转移等现象,从而影响了气候。
②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和赤道热带气候带,其中太阳的直接辐射就是影响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纬度:随着纬度的变化,太阳辐射强度分布不同,从而出现各种气候类型。
④海洋: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来自海气交换和海流等,海气交换对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有着显著的影响。
⑤大气:大气是干燥线与湿润线之间的界限,是决定气候的主要要素之一,它可以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和降水情况。
三、气候带气候带是地球的同纬度带上,一定的气温和降水规律的区域。
地球上一共有五个气候带,包括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极地气候带和高山气候带。
①热带气候带:是纬度在23.5度以内的区域,气温高、降雨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两种类型。
②温带气候带:是处于23.5-66.5度之间,气候温和,寒暑分明,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温和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③寒带气候带:是处于66.5-90度之间,气温低、降水少,包括剧烈寒冷的冰冻区和半干旱荒漠区。
④极地气候带:是北极和南极的气候区,气温极低,年降水量少,极端的极地冰原气候带和寒温带雨林气候带是该带的最突出特征。
⑤高山气候带:处于山脉的高海拔山地区,受高度和山地面积的影响,气温下降迅速,降水空间和时间差异明显,特有的雪线现象及其湿润的积雪覆盖地形使之与其他气候区别开来。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PPT课件(初中科学)24张)
谢谢观看
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 地形雨。我国降水最多的台湾火 烧寮就有丰富的地形雨。
火烧寮
为什么迎风坡多雨而背风坡少雨?
暖湿气流随风飘移,在遇到高山阻碍的时候,气流被迫沿着 山坡上升,而海拔高度越高温度越低,这就使得暖湿气流的温度降 落,于是开始水蒸气开始冷凝,产生降雨.
而逆风坡,绕过山顶的气流已经把大量的水降在迎风破,所以 气流比较干燥,降雨就少.
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减少, 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孤独的北极熊
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展、能量消耗较多、空气污染最严 重的特殊地区。这些特点使城市形成了一种气温较高、湿度较低、雾 霾增多的特殊气候,它使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 暖空气团,犹如海面上的岛屿,称为城市"热岛"现象。
季风是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示意图
世界上季风 区域散布很 广,其中以 亚洲季风最 强盛,范围 最广。
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 的夏季风(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分。
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 的冬季风(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章·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夏天炎热、冬天寒冷,这些季节变化都是当地气候(climate )的表现。
什么பைடு நூலகம்气候呢?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 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桂林的秀丽山水
新疆的沙漠
小兴安岭的林海雪原
太阳辐射在地表散布的不均匀,是形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D 3.下列对诗歌或语句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气候的概念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地理因素解释气候现象。
2. 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气候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气候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候的概念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难点:1. 气候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候现象的图片、图表和数据。
2. 准备案例素材,如世界各地气候特点的介绍。
学生:1. 预习教材,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
2. 收集有关气候变化的资料,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气候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
提问:“你们认为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2. 讲解气候的概念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明确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
3. 探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以案例形式展示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如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的气候差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等。
4. 分析气候分布规律:运用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因素解释气候现象。
如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赤道地区温暖,两极地区寒冷;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候的概念、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分布规律。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理解。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 能够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简单的气候现象。
二、教学重点:1. 气候的概念和特征。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3. 运用气候影响因素的知识解释简单的气候现象。
三、教学难点:1. 气候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综合效应。
2. 运用气候影响因素的知识解释复杂的气候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候的影响因素。
2. 使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气候现象讲解气候影响因素的作用。
3.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表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现象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气候影响因素的相关图表和动画。
3. 案例分析材料。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气候的概念和特征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气候?气候有哪些特征?二、新课讲解1. 讲解气候的概念: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 讲解气候的特征:气候具有稳定性、变化性和区域性。
3. 讲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状态,天气是短时间内的气象现象。
第二课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导入新课1. 提问: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二、新课讲解1. 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2. 讲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近海地区气候湿润,内陆地区气候干燥。
3. 讲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差异较大,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4. 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冷流降温减湿。
第三课时:气候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综合效应一、导入新课1. 提问:气候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二、新课讲解1. 讲解气候因素的相互影响: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2. 讲解综合效应:各气候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特定的气候类型。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教案编辑专员回应: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气候数据,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气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气候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影响气候因素的相互关系;(2)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原因;(3)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气候分析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 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分布规律;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气候数据,让学生亲身体验气候变化的趋势;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5.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相关知识,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2. 学生准备:预习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的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3. 教学资源:准备气候分布图、地形图、气候数据等教学资料;4.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气候现象,思考气候的重要性;(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地形等。
3. 能够分析气候现象的成因和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节气候的概念和重要性1. 气候的定义和特点2.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2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因素2. 海陆因素3. 地形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难点: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利用图表、案例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讨论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
2. 讲解气候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的重要性。
3. 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讲解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4. 利用图表和案例,展示各因素对气候的具体影响。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候现象的成因和变化。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气候概念和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和沟通能力。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和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2.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气候科学的专业认识。
八、教学资源:1. 气候影响因素PPT课件。
2. 相关气候案例和图表。
3. 户外考察所需器材。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反思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
3. 听取学生反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不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5. 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节能减排,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影响着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 地形地势: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高原的抬升等。
3. 重点知识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
- 气候的变化规律:气候的变化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地球轨道的变化、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气候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气候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全班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但在此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点评他人成果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有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给出具体、准确的点评。
教学总结: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存在困难,以及在评价他人成果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有力。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讲解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对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17讲义 第8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⒉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⒊理解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⒋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的不同对气温的影响⒌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⒍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举机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难点:比热的概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四、教学过程(一)气候⒈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与天气的概念进行区别)[思考]天气与气候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⒉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二)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复习]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地球表面分成五个温度带。
[讨论]我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哪几带?[分析]海南和漠河的气候特征(三)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提出问题]夏天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要凉爽得多,夏天的内陆和沿海气温有较大的差异,为什么?[实验]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过程]1、实验器材:烧杯(质量要尽可能相同)一对,温度计一对,带铁圈、铁夹的铁架台一对,酒精灯(火焰大小要一致)一对,石棉网一对,天平;水和煤油等。
2、把两个同样的烧杯放在天平的两盘中,分别向杯内倒入半杯水和半杯煤油,并使天平平衡,水与煤油的质量相等。
按图2-50所示装配好装置,然后用相同的酒精灯(实验时,为了使酒精灯加热效果相同,必须把石棉网调到相同的高度)加热,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里吸收相同的热量。
两杯的初温应该是相同的。
如果不同,可用酒精灯稍加热进行调整。
3、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是水中还是煤油中的温度升高得快?[结论]1、实验表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
科学 八年级上 第二章 2.8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主导因素)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里所描述的是气 C 候受下列哪一个因素的影响(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2、写出下列气候现象的主要原因: (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炎热如夏,主要原因 。 纬度位置不同 (2)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原因:________. 地形不同 海陆分布不同 ⑶杭州的气温年较差比塔里木盆地要小,原因:________ 3、(1)比较A和B两地的气温高低A 高于 B, 判断理由是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 B (2)比较B地和C地降水是 B 地多。 A
小结
气温 冬季 气压 风向 气温 夏季 气压 风向
陆地 低 高
海洋 高 低
陆地吹向海洋 高 低 低 高 海洋吹向陆地
1、季风:不同季节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
例如: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
夏季盛行东南风。 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思考:为什么冬季风寒冷干燥和夏季风温暖湿润? 2、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材料分析:我国雨量 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 上的火烧寮,这里年 降水量最多达6558毫 米,而在它的背侧降 水只有1000毫米左右。
火烧寮是迎风 坡,故多雨。
积雪冰川
北坡
相南 差北 如两 此侧 之的 大植 被
地形还会影响…
南坡 风向
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的比较
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 被迫沿迎风坡爬升,在山的背风坡 气流下沉。
最 基 本 的 气 候 带
23º 26'N
多
0º 23º 26'S
赤
道
热带
南温带
少
66º 34'S 90º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科学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读图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了解祖国和家乡、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思想情感。
二、重点、难点:
.地形对气温的和降水的影响。
.季风的形成。
三、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复习:1.气候的概念。
.比热含义、单位。
.石比热不同对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气候的影响。
[合作探究]
一、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读图】观察课本图2-52。
⒈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
气温会下降约6℃。
⒉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
【讨论】为什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二、季风
⒈季风的概念。
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季风的形成。
【讨论】
⑴同一纬度的大陆和海洋,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别是哪个高?
⑵这种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气压高低分布有什么影响?
⑶大陆和海洋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变化对风向产生什么影响?
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对比内容陆地海洋季风气候性质
冬季气温
气压
风向
夏季气温
气压
风向
[随堂检测]
季风形成的原因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
A.海水比热大
B.陆地比热小
c.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D.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小
我国的下列地区,气温的年较差最小的是
A.海南省的西沙群岛
B.杭州市c.北京市D.内蒙古的海拉尔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天气环境c.人类活动D.气温不同
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处长年吹东风,则:
B对A的相对高度为米。
A和B相比,气温较高的是地。
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c地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