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HT-1100 TUS热处理炉温均匀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炉温均匀性测试报告

炉温均匀性测试报告

炉温均匀性测试报告一、引言本文旨在对某炉的温度均匀性进行测试并生成测试报告。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评估该炉的温度分布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

二、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该炉的温度在整个加热区域内的分布是否均匀。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确定该炉是否适合用于特定工艺的加热需求。

三、测试步骤1.准备工作:确保炉内没有加热物体,炉门关闭严实,炉温达到设计工作温度。

2.选择测点:在加热区域内选择一系列均匀分布的测点。

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能够充分覆盖整个加热区域,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安装温度传感器:在每个测点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并确保其与炉壁保持良好的接触。

4.记录数据:开始记录温度数据,并持续记录一段时间,以确保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分析数据:将记录的温度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6.评估均匀性:通过分析数据,绘制温度分布图,评估炉温的均匀性。

7.撰写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撰写测试报告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测试结果及分析经过以上测试步骤,我们得到了以下测试结果:1.温度分布图:根据记录的温度数据,我们制作了温度分布图,图中显示了炉内各个测点的温度情况。

2.温度差异:通过对温度分布图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整个加热区域内,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区域的温度较高,而其他区域则相对较低。

3.均匀性评估:根据温度差异的分析结果,我们评估了炉温的均匀性。

结果显示,该炉的温度分布不够均匀,存在一定的温度偏差。

4.原因分析:我们分析了导致温度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炉体结构设计、加热方式、传热介质等,以确定改进的方向。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结论:该炉的温度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部分区域的温度相对较高,而其他区域则较低。

2.建议:针对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建议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加强炉体结构的优化,改善传热方式,提高炉温的均匀性。

3.改进措施:具体的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优化加热元件的布局,增加炉体隔热层的厚度,改善传热介质的流动方式等。

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规范公司产品热处理作业流程,保证作业过程符合国家安全和环保要求,稳定并提升产品热处理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的整体热处理(正火、退火、回火、调质)、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真空热处理及产品的深冷、抛丸处理和热处理质量检验。

三.安全环保通则1.作业人员应熟知热处理现场危险源,执行五防(防火、防爆、防烫、防毒及防触电)预案;正确使用灭火器,过期灭火器不得使用、及时更换。

2.炉内检修需两人作业,必须切断电源,降至室温,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3.进入作业场地应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作业时人员不得离岗,定时巡查。

4.作业人员应规范使用起重设备,持证上岗;使用前要检查设备及吊锁具安全状态,杜绝带病使用,严禁超载使用。

5.危化品(煤油、甲醇、液氨及液氮等)要单独存放、专人管理,远离火源;危化品换装应在停电、停炉无火源环境下操作。

6.现场工件(工装)应定置存放,摆放应整齐平稳,不宜过高过宽,不得侵占安全通道。

7.废液应及时回收处理,禁止直排下水道;废料应分类回收并放置在不同的回收箱。

8.作业前应检查设备的电、水、气、油管路及阀门、升降、排气装置,完全正常方可开工。

9.设备不得超载、超温使用,工件出入炉要切断电源,不得带电作业。

10.入炉工件(工装)应干燥,工件出炉应仔细观察吊杆(工装)状态,无隐患方可升炉,人员与工件应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防止高温辐射、烫伤及砸伤。

11.淬火油槽周围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淬火作业人员与油槽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防止油温升高而起火飞溅伤人。

12.作业后做好物料、工件及工装的整理,摆放平稳后清扫设备、现场。

四.作业准备1.设备检查A)机械系统(炉体/炉盖/炉胆/底板/风扇),电气系统及水循环(冷却塔)系统。

B)温控系统(热电偶/测温仪表/记录仪/指示灯)。

C)起重机、吊具(铁链/钢丝绳/吊杆)及工装。

D)淬火槽(油槽/水槽)、搅拌装置及淬火介质(储量/浓度/温度)。

热处理车间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车间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车间热处理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本指导书旨在为热处理车间的操作人员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确保热处理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本指导书涵盖了热处理作业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安全措施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二、作业要求1. 作业环境要求- 温度:热处理车间应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确保作业人员的舒适度和作业效果。

- 通风:热处理车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作业过程中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

- 照明:热处理车间应有充足的照明设施,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区域。

2. 作业设备要求- 热处理炉:热处理车间应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热处理炉,确保能够达到所需的温度和压力要求。

- 控制系统:热处理炉的控制系统应准确可靠,能够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等参数。

- 测量仪器:热处理车间应配备各类测量仪器,如温度计、热电偶等,以确保对作业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准确测量。

3. 作业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热处理作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

- 操作人员应熟悉热处理炉的操作流程和控制系统,能够熟练操作和调节热处理炉。

-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三、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检查热处理炉的温度计和热电偶的准确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检查热处理炉的控制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 检查作业区域的通风和照明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2. 加热操作- 将待处理的工件放置在热处理炉的合适位置,注意工件之间的间隔和布局。

- 根据工件材料和要求,设置热处理炉的温度和保温时间。

- 启动热处理炉的加热程序,确保温度逐渐升高到设定值,并保持一定的保温时间。

- 监控热处理炉的温度和时间,确保符合热处理工艺要求。

3. 冷却操作- 在热处理结束后,根据工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冷却速度。

- 将热处理后的工件放置在冷却介质中,确保工件能够均匀冷却。

- 控制冷却时间,确保工件达到所需的冷却状态。

四、安全措施1. 个人防护- 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安全鞋、护目镜等。

炉温均匀性测试作业指导书(更新)

炉温均匀性测试作业指导书(更新)
3.2生产部协助设备部进行炉温均匀性测试,对相应需要测试的设备进行协调生产,安排时间进行炉温均匀性测试。
3.3技术部门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检查是否在合格范围内。
4、炉温均匀性检测过程
4.1测试热电偶分布情况及编号
H
炉前
L
W
共需要9只测试热点偶进行测量,对每只热电偶按上图进行编号后再安装在料盘相应位置。
5、修订状态
版本
修订原因
修订内容
修订日期
修订人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受控状态:
发行日期:
实施日期:
1、目的:为了在设备进行大修后,或年度检测炉温均匀性的过程中能够操作规范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加热炉设备需要进行炉温均匀性温均匀性测试的设备进行计划提出,并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同时也有设备部门进行炉温均匀性测试进行操作与测定。
5、测试热电偶和测试仪表均需在校准合格期间内。
6、达到测试温度后,应在该温度段保持时间至少30Min以上。
4.5测试过程
①将待测试设备炉内气氛放空,同时打开前门;②将测试料盘找出;③将测试热电偶按照要求分别用铁丝绑在相应的测试位置;④将测试料盘吊在升降台上;⑤用推拉车将料盘先推入前室;⑥打开中门,将推拉车打向手动,手动缓慢推料盘;⑦将料盘推入后室后,关闭中门;⑧选定测试升温工艺,同时接好热电偶与测试仪表之间的连线,开始测量。
4.2各炉膛加热尺寸
UBE-600Kg型的有效加区为W600×H600×L1200(mm),
UBE-1000Kg型的有效加热区为W760×H800×L1200(mm)
4.3温度偏差标准
可控气氛多用炉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偏差≤±15℃,回火炉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偏差≤±10℃(JB3999);

炉温均匀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炉温均匀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有限公司热处理炉均匀性测试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实施时间:1、目的:生产中使用的热处理炉TUS(温度均匀性)和使用仪表及热电偶满足公司生产需要以及符合客户需求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热处理炉产品所使用的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测试。

3、职责4.1 公司热处理工程师根据客户要求负责热处理工艺编制和最终确认。

4.2 技术部与生产部门按照产品热处理工艺选择需要的热处理设备,设备的仪表类型也必须经过国家法定检定机构校检并符合客户要求。

4.3由公司热处理工程师主持相关技术人员对热处理炉进行TUS测试。

4、热处理温度均匀性热处理炉内工作区温度达到稳定化后相对于设定点温度的变化,工作区内任两点的温度偏差不应超过热处理工艺对温均匀性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用于正火的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14℃,回火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8℃)。

热处理炉等级与温度均匀性范围要求:5、温度均匀性测试(TUS)进行TUS时,如果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热处理炉的装载状态,一般情况下在满载情况下进行测试,装载的产品必须是依据公司工艺文件进行热处理的产品。

当下一次进行TUS时也必须是和前一次测试时的装载状态且产品与上一次相同。

5.2 温度均匀性测试(TUS)步骤5.2.1通常情况下,在进行TUS时热处理炉必须是室温状态下;如果热处理炉刚进行过生产有一定温度(例如:此时炉内温度是500℃),则下一次进行TUS测试也必须和此次情况相同(500℃)。

5.2.2 热电偶(传感器)的处理。

TUS测试进行之前,热电偶测量端必须用直径不超过13mm(0.5英寸)并且不超过待热处理产品的最薄处、与产品材料一致的长60mm,内部加工出与热电偶直径一样大小深40mm圆孔的圆棒,置于热电偶测量端进行保护。

5.2.3 测量点的选择与位置图5.2.3.1测量点及热电偶的选择本公司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测试,采用10点进行测量,9 TUS+1控温热电偶。

罩式退火炉炉温均匀性测量

罩式退火炉炉温均匀性测量

罩式退火炉炉温均匀性测量王莹莹;杨鹏远【摘要】就罩式退火炉炉温均匀性的测量进行了介绍,对罩式炉炉温均匀性的测量目的、测量点的选择、检测方法及测量结果数据分析和评定进行了论述,对实际生产运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计量技术》【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罩式退火炉;炉温均匀性;温度测试仪;N型热电偶【作者】王莹莹;杨鹏远【作者单位】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 116005;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 116005【正文语种】中文热处理炉的炉温均匀性是指各测量点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的最大温度偏差[1],一般用“炉温均匀性”来表示。

炉温均匀性测试(TUS)一般使用温度传感器检测。

目的是确保待处理原料组织尽可能地处于同一温度,防止零件变形。

当热处理设备为新购、大修、电阻丝更换等时必须进行炉温均匀性测试,对于合格的设备也要定期进行均匀性测试[2]。

炉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一般参照GB/T 9452—201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进行。

热处理炉按炉温均匀性分为6类。

本文所测试的罩式退火炉主要用于轴承钢、弹簧钢的球化或软化退火处理,要求炉温均匀性允差为±10℃,属于Ⅲ类热处理炉,正常的测试间隔为每半年测试一次,测试一般在炉子空载条件下进行。

本文采用智能温度测试仪对罩式退火炉的炉温均匀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测试炉体为德国洛伊公司生产的电加热保护气氛强对流罩式炉,工作温度:600~850℃,最高温度:900℃,保温阶段和控冷阶段温差:±10℃。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检测装置由温度传感器、补偿导线、检测仪表及测温架等组成。

本次测试从尽量减少各环节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和经济便捷的角度出发,采用自带补偿导线式热电偶直接与温度测试仪连接,不需使用单独的补偿导线。

热电偶、检测仪表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应提供修正值)。

2.1 热电偶的选择在炉温均匀性测试中比较常用的是K型和N型热电偶,K型热电偶在高温下长期使用时,由于合金成份的变化或由于在中子辐射过程中元素的蜕变而发生成份不均匀,会引起热电势的缓慢漂移。

高温测试热电偶

高温测试热电偶

CQI-9
2.0
3.1热电偶
Global Partner for Business Success
Page 10
CQI-9
2.0
3.1 热电偶
表3.1.5注解: 1. 包括用于控制用的负载热电偶传感器。 2. 非损耗性廉金属热电偶用于高于980ºC(1800ºF)的最大使用次数是
90次,其中应当包括热电偶测量的任何以前或以后的温度读数。 3. 如果用于TUS和SAT的非损耗性廉金属热电偶的使用次数没有具体的
-探测法B:测试仪器上显示的控制温度热电偶的未修正读数和一个 比较的温度测试系统(测试仪器和测试热电偶)修正后的读数乊间的 对比。
-比较法:在同一个工作区,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仪表,引线和热电 偶)的未修正读数,不任何其他永久安装监控系统(仪器、引线和热 电偶)的未修正读数乊间的比较,如过温控制系统。
Page 11
CQI-9
2.0
3.2仪器仪表
1. 通用仪器要求:仪表的选择应适合其拟定用途,幵应符 合或超过下表3.2.1中所示的精度要求。
2. 应通过记录仪记录每个控制区的温度。
3. 由外部提供校准的应该遵循ISO/IEC17025或其他相等 的国家级标准。由内部校准的应该遵循ISO/IEC17025中 的意图或其他相同等级的国家标准。
-测试热电偶(表3.1.3) -测试仪器(表3.2.1)
Global Partner for Business Success
Page 14
CQI-9
2.0
3.3系统精度测试(SAT)
SAT的方法: -探测法A:温度控制系统的未修订的读数(控制仪表、导联线和热 电偶)和测试温度系统(测试仪器和测试热电偶)修正后的读数乊间 的比较。

热处理炉均匀性测试规范

热处理炉均匀性测试规范

热处理炉均匀性测试规范(ISO9001-2015)1、目的:生产中使用的热处理炉TUS(温度均匀性)和使用仪表及热电偶满足公司生产需要以及符合客户需求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热处理炉产品所使用的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测试。

3、职责4.1 公司热处理工程师根据客户要求负责热处理工艺编制和最终确认。

4.2 技术部与生产部门按照产品热处理工艺选择需要的热处理设备,设备的仪表类型也必须经过国家法定检定机构校检并符合客户要求。

4.3由公司热处理工程师主持相关技术人员对热处理炉进行TUS测试。

4、热处理温度均匀性热处理炉内工作区温度达到稳定化后相对于设定点温度的变化,工作区内任两点的温度偏差不应超过热处理工艺对温均匀性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用于正火的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14℃,回火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8℃)。

热处理炉等级与温度均匀性范围要求:Temperature Uniformity1±32±63±84±105±146±285、温度均匀性测试(TUS)进行TUS时,如果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热处理炉的装载状态,一般情况下在满载情况下进行测试,装载的产品必须是依据公司工艺文件进行热处理的产品。

当下一次进行TUS时也必须是和前一次测试时的装载状态且产品与上一次相同。

5.1 温度均匀性测试的设备:序号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精度/等级/不确定度0.02%1 多功能热工校验仪2 数字式记录仪0.1%3 K型铠装热电偶WRNK-196A 1级4 数字式温湿度表福禄克FLUKE 971 U=1.4%RH (k=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发编号:
苏州宝强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制订部门 质量部
文件编号 版本 页次 修订日期
WI-HT-1100 A1 1/2 2017.05.26
TUS 热处理炉温均匀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确保使用的热处理炉 TUS(温度均匀性)和使用仪表及热电偶满足公司生产需要,并保证其稳定性,特制定此作 业标准;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使用的所有网带式连续加热炉; 3.定义 TUS 炉温均匀性测试:furnace temperature uniformity surveys 热处理炉内工作区温度达到稳定化后相对于 设定点温度的变化,工作区内任两点的温度偏差不应超过热处理工艺对温均匀性的要求,我司对于淬火炉区温度差 异为±15℃ ,对于回火炉区温度差异为±10℃ 4.职责 4.1 热处理部 4.1.1 负责日常热处理炉操作,设备点检及维护,协助技术人员进行 TUS 检测; 4.2 质量部 4.2.1 负责对于 TUS 测试温度计及热电偶的保管及使用,定期进行外校; 5.作业程序
质量部
TUS 测试计划 制定
相关部门
说明
每年年底由质量部负责制作出下一年度 TUS 炉温均匀性检测计划,并交由管代进 行批准; 所使用的,用于 TUS 炉温均匀性检测的设 备,温度计及 K 型铠装热电偶由质量部负
记录
TUS 炉温 均匀性检测 计划
确认温度计计 热电偶
责定期送外校验,确保其精度
依照作业指导书,在正常生产过程中, (如
报告存档
设备维修
编号
A1
日期
2017.05.02 新规制定
修订内容
修订者
向华勇
核准
审查
作成
向华勇
分发编号:
TUS 热处理炉温均匀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准;
文件编号 页次
WI-HT-1100 2/2
5.1 TUS 炉温均匀性检测一般于每年,年底 12 月份之前排出下一年度检测计划,并提报给管理者代表进行审核批 5.2 用于 TUS 炉温均匀性检测所使用的设备及仪器,应每年定期对其精度进行校验,确保其符合要求; 序号 1 2 设备名称 热电偶温度计 K 型铠装热电偶 生产厂家 富兰克仪器仪表 型号 F-8855 精度/等级/不确定度 ±1℃ 0.1%
5.3 温度均匀性测试(TUS)步骤 5.3.1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 TUS 时热处理炉必须是室温状态下;如果热处理炉刚进行过生产有一定温度(例如: 此时炉内温度是 500℃) ,则下一次进行 TUS 测试也必须和此次情况相同(500℃) 。 5.3.2 热电偶(传感器)的放置(我司为连续加热网带炉) ,一般检测为左中右放置热电偶进行测量(如下图) 检测时确保炉内为正常工艺,且处于满载状态下; 5.3.3 准备温度计,并在热电偶上做好位置标记(左中右)并将插线口按照 T1-T4 顺序插入温度计; 5.3.4 依照网带炉传送速度,结合炉内总行程距离,计算出热电偶测量头进入测量区的时间; 5.3.5 准备 TUS 炉温均匀性检测表按照热电偶排布进行排列记录,进行准备; 5.3.6 准备工作就绪,依据产品的热处理工艺设置仪表的工作参数,热处理炉开始工作,当控温仪仪表或 TUS 热电偶中任意一个测量点温度达到测试温度公差下限前, 数字记录仪开始记录数据, 每 5 分钟记录一次所 有热电偶测量的数据(测量间隔最大不超过 5 分钟) ,应至少连续记录 15 组数据。数字记录仪的数据记 录格式如附件 TUS 炉温均匀性检测记录表; 5.3.7 数据的处理与结果的判定 5.3.7.1 在测试结束记录下所有测试数据,找出所有 15 组数据,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与测量 点温度和测量点温度与最小值之差则为该热处理炉在当前测试点温度下的公差。 5.3.7.2 如果当前测量点温度下热处理炉温度公差满足热处理工艺要求为合格,可按工艺要求进行热处理 产品的生产。 (淬火炉区±15℃,回火炉区±10℃) 5.3.8 如果当前热处理炉温度达不到要求,则将全部数据进行整理存档,以便于设备部门对该热处理炉进行维修 和调整;只有当 TUS 测试合格后,才可以投入产品正常生产。 5.3.9 TUS 正常应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5.3.10 所有检测的数据及报告都应按照 QP-QA-1000 文件内规定进行保存; 6.相关记录 TUS 炉温均性检测记录表《QP-QA-1102》 TUS 炉温均匀性检测计划《QP-QA-1101》 7.参考文件 文件及资料控制程序 《QP-QA-1000》
炉温均匀检 测
客户没有特别要求) 一般设备在满载状态下 进行检测(备注:当下一次进行 TUS 检测 时也必须是和前一次测试时的装载状态且 产品与上一次相同)
TUS 炉温 均匀性检测 记录表
炉温均匀性检 测报告出具 OK
NG
原因分析/ 决策
正常检测没有异常开具 TUS 检测报告(发 生异常时也同样需开出检测报告) 发现温度 异常偏差, 需提报给部门及热处理部相应主 管进行原因分析, 找出问题是因设备问题还 是检测仪器原因并作出判断; 所有 TUS 检测报告都需要按照, QP-QA-1000 文件要求进行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