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火炉炉温均匀性规定

合集下载

炉温均匀度标准

炉温均匀度标准

一、热处理炉炉温均温性标准的概念
热处理工艺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对热处理炉进行温度监控和控制,而炉温均匀性是影响热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处理炉炉温均温性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炉膛内各个位置的温度保持均匀,且与设定温度偏差不超过一定值。

二、热处理炉炉温均温性标准的具体要求
不同行业和产品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有统一的要求。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要求热处理炉炉温均匀度应满足标准的要求,即炉膛内任意两点温度差不应超过±5℃。

在钢铁行业,对于一些特殊工序,甚至会要求温度差不能超过±2℃。

除了温度均匀性外,也有一些其他的炉温标准。

例如,对于某些精密零部件的热处理,可能会要求热处理炉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都非常高,此时可能需要使用具备更高温控精度的热处理炉。

三、如何实现热处理炉炉温均温性标准
实现热处理炉炉温均温性标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炉膛设计、加热器选型、温度控制器的精度、炉内温度实时监控等等。

此外,还需要严格执行热处理工艺规程,对热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记录,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检测方法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检测方法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检测方法炉温均匀性测量:在热稳定前和热稳定后,用校准过的现场测试仪表对炉子的有效工作区进行炉温均匀性测量以确定工艺设备内的温度分布状况的一种测试方法。

常见炉温均匀性检测依据的标准:GB/T 9452-201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GB/T30824-2014《燃气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测试方法》、GB/T 30825-2014《热处理温度测量》、API Spec 6A《井口装置和采油设备规范》、AMS 2750G《高温测量》、AIAG CQI-9 《热处理系统评审》、ASTM A991/A991M- 17《钢制品热处理炉温度均匀性测量标准试验方法》、GJB 904A-1999《锻造工艺质量控制要求》、GJB 509B-2008 《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BAC 5621《波音工艺规范-材料处理温度控制》、HB 5354-1994《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HB 5425-2012 《航空制件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炉温均匀性检测需要依据热处理炉的有效加热区尺寸、精度等级、炉型确定需要多少个测温点:热处理炉精度等级划分和TUS测试周期:炉温均匀性检测权威机构: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简称OACT)位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家集校准、检测、培训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第三方服务机构。

OACT成立于2010年3月,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下属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投资设立。

2011年4月获得CNA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认可编号CNAS L5056。

目前通过CNAS认可的检测和校准项目涉及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几何量、热工、力学、化学等七个计量专业领域。

OACT秉承严谨、专业、精确、先进的计量理念,信守“质量为本、客户至上、科学公正、止于至善”的质量承诺,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测试技术,竭诚为每一位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校准检测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检测操作规程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检测操作规程

7.相关记录
炉温均匀性检测计划表 《RCLL-001》
炉温均性检测记录表 《RCLL-002》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炉温均匀性测量记录表
炉子名称
设备 编号 设备 型号
车间
检测日期
假定有效加热区尺寸 /mm
装载量及气氛
设定温度/℃
测量结果
时间
温度传感器真实温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施条件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偏差 结论 检测者 备注
审核者
批准者
6.3.5 准备 TUS 炉温均匀性检测表按照热电偶排布进行排列记录,进行准备。
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热处理炉温均匀性测试作业规程
共2页
第2页
6.3.6 准备工作就绪,依据产品的热处理工艺设置仪表的工作参数,热处理炉开始工作,当控温仪仪表或 TUS 热电偶中任意一个测量 点温度达到测试温度公差下限前,数字记录仪开始记录数据,每 5 分钟记录一 次,所有热电偶测量的数据(测量间隔最大不超过 5 分钟),应至少连续记录 6 组数据。数字记录仪的数据记 录格式如附件炉温均匀性检测记录表。
实施条件
编号: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偏差
结论
合格
检测者
备注
标准(偏差): ±10℃
审核者
批准者
炉温均匀性测量记录表
编号:
炉子名称
炉子 编号 设备 型号
车间

炉温均匀性调节

炉温均匀性调节

二、直行温度
2.直行温度的评定
由于火道温度始终随着相邻炭化室的装煤、结焦、出焦而变化,所
以用其昼夜平均温度计算均匀系数K均来表明全炉各炭化室加热的均匀性。
K均

(M

A机 ) (M 2M

Hale Waihona Puke A焦 )式中 M——焦炉燃烧室数(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
A机、A焦——机、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 20 ℃(边炉 ±30℃)的个数。
装煤后炉头降温过多,使炉砖开裂变形,需定期测量炉头温度。炉头温 度的平均值与该侧的标准温度差值应小于±150℃。当推焦炉数减少,降 低燃烧室温度时,应保持炉头温度不低于1100℃。炉头温度不能过低, 但也不能过高,若炉头焦过火,会造成摘取炉门后焦炭大量塌落,给推 焦造成困难。 2、小烟道温度为什么不能高于450 ℃? 答:小烟道温度过高,燃烧废气会带有大量热量,造成能量损失。
表3 正常结焦时间、煤气流量、烟道吸力与直行平均温度的关系
炉型和孔数
煤气流量/(m3/h)
烟道吸力/Pa
直行平均温度/℃
65孔大型焦炉
±200~300
±4.7
±2~3
36~42孔大型焦炉
±100
±4.7
±2~3
25孔小型焦炉
±50
±2.9~4.9
±5~7
二、直行温度
(4) 检修时间 检修时,焦炉均已装煤,且大多数处于结焦前期,所以炉温 趋于下降,下降的幅度与检修时间有关,检修时间越长,下降幅度越大。如检修2 小时,炉温下降量约为5~8℃。结焦时间较长时,检修时间也长,炉温波动大, 为减少对直行温度准确性的影响,应将较长的检修时间分段来进行。
温度制度及其调节

滚筒式回火炉的技术指标

滚筒式回火炉的技术指标

滚筒式回火炉的技术指标滚筒式回火炉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热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

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滚筒式回火炉的技术指标着手,介绍其主要特点和应用。

一、温度控制精度滚筒式回火炉的温度控制精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的温度控制可以确保热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滚筒式回火炉的温度控制精度达到±5℃左右,有些高端设备甚至可以达到±1℃。

二、加热速度滚筒式回火炉的加热速度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工艺周期。

加热速度快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一般来说,滚筒式回火炉的加热速度在10-30℃/min左右,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三、回火温度范围滚筒式回火炉的回火温度范围取决于不同材料的工艺要求。

一般来说,普通碳钢的回火温度范围在500-700℃之间,合金钢的回火温度范围则较高,可达到800℃以上。

滚筒式回火炉能够满足不同材料的回火温度要求。

四、工作能力滚筒式回火炉的工作能力是指其最大处理能力。

根据生产需求,滚筒式回火炉的工作能力可以设计成不同规格和尺寸,以适应不同批次、不同尺寸的金属材料的处理需求。

五、燃料种类滚筒式回火炉的燃料种类多样,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燃料类型。

常见的燃料种类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城市煤气、重油等。

选择合适的燃料种类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六、环保性能滚筒式回火炉的环保性能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合理设计的滚筒式回火炉可以有效控制废气排放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炉体结构设计、燃烧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滚筒式回火炉的环保性能。

七、安全性能滚筒式回火炉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合理的安全措施和设备保护装置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滚筒式回火炉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八、自动化程度滚筒式回火炉的自动化程度也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测试方法及结果评定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测试方法及结果评定

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测试方法及结果评定关键字:炉温均匀性有效工作区炉温均匀性是指炉子有效加热区在一定时间内不同位置的温度相对于工艺设定温度的偏离程度,即各测试点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的最大温度偏差。

1、炉温均匀性测试的目的通过对热处理炉进行温场测试,确定出热处理炉的有效工作区(即满足热处理炉工艺和温度均匀性要求的允许装料空间)。

为制定热处理工艺提供依据,对提高热处理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炉温均匀性测试时机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测试通常分为初始测试和周期测试,新添置的炉子正式投产前应进行有效工作区的初始测试,确定合格的工作区、工作温度范围和炉子等级;热处理炉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较大的维修、变化或调整也应进行初始测试。

测试温度包括合格工作温度范围的最低和最高温度。

周期测试是根据炉子等级按规定的周期定期测试,测试温度是合格工作温度范围内的任意温度,一般可选择常用温度点进行测试。

3、炉温均匀性测试方法及实施条件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测试一般为空载测试,必要时也可装载测试。

装载测试时,可采用额定装炉量、额定装炉量的50%或工艺常用装炉量,一般应不少于额定装炉量的50%。

测试过程中炉子应保持正常生产时的工作状态,包括以常用升温速率升温、气氛炉保持在正常用气量和压力、循环风扇正常运行等。

4、炉温均匀性测试系统炉温均匀性测试系统通常由温度传感器、补偿导线、测试系统及测温架等组成。

4.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主要有贵金属和廉金属热电偶。

贵金属热电偶分度号为B、R、S,常用类型为S 型,工作温度范围(0~1600)℃;廉金属热电偶分度号为N、K、E、J、T等,常用类型为K、N型,工作温度范围(0~1300)℃。

N和K型热电偶由于使用温度范围宽,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抗氧化性能强,价格便宜等有优点,通常被广泛采用。

但由于N型热电偶克服了K型热电偶在(300~500)℃的镍铬合金的晶格短程有序而引起的热电动势不稳定以及800℃左右由于镍铬合金发生择优氧化引起的热电动势不稳定等不足,故一般选用N型热电偶。

真空回火炉炉温均匀性技术设计

真空回火炉炉温均匀性技术设计

真空回火炉炉温均匀性技术设计
真空回火炉炉温均匀性是影响工件质量的重要技术参数,炉温均匀性高,工件回火后硬度均匀,回火光亮度一致。

因而,提高炉温均匀性是真空回火炉重要设计依据之一,回火加热在低温阶段,低温范围的温度控制较高温区难度大,设计更需精密。

真空回火炉炉温均匀性设计要点如下:
①炉胆设计应排除气流死角,根据等流量原理,气流应尽量以等流量等速流过气流流程,不要有过大的截面变化,以免造成流速、流量变化大,温度不均,湍流强烈。

②热交换器加热时不工作,减少吸热,WZH型炉热交换器处于提升位置,加热时气流流畅,保持气流温度均匀。

③调节导风板方位,使气流方向和流量最佳。

④回火加热时充气加压循环加热工件,是获得炉温均匀性的主要措施。

回火加热系低温加热阶段,热交换(传热)主要靠对流传热,气流不循环,不能实现好的炉温的均匀性。

⑤(石墨)加热元件布局均匀合理,气流经加热器后温度均匀。

⑥工件摆放合理,避免叠放或堆放,宜交错等距摆放工件,有利于气流均布顺利流过负载区。

确保炉温均匀的加热炉管理制度

确保炉温均匀的加热炉管理制度

确保炉温均匀的加热炉管理制度1. 引言2. 炉温测量为了确保炉温的均匀性,首先需要对加热炉内的温度进行准确的测量。

建议使用高精度的温度测量仪器,如热电偶或红外线测温仪,测量炉内多个位置的温度,以获取炉温的整体情况。

炉温测量应在合适的时间间隔内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温度异常问题。

3. 炉温调节基于炉温测量的结果,需要对加热炉的温度进行调节,以确保炉温的均匀性。

调节炉温的方法包括:调节加热功率:根据炉温测量结果和设定的目标温度,调节加热功率的大小。

如果炉温偏高,可以减小加热功率;如果炉温偏低,可以增加加热功率。

调节加热时间:根据炉温测量结果和设定的目标温度,调节加热时间的长短。

如果炉温偏高,可以缩短加热时间;如果炉温偏低,可以延长加热时间。

炉温调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保加热炉内的温度达到设定的目标温度,并且温度分布均匀。

4. 炉温均匀性检查1. 在加热炉内选择不同位置放置炉温计或热电偶,记录各位置的温度。

2. 将炉温计或热电偶放置在炉内的不同位置,记录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情况。

3. 根据记录的温度数据,绘制温度位置曲线,分析炉温的均匀性。

4. 如果发现温度差异较大的区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炉温的均匀。

炉温均匀性检查应定期进行,以确保加热炉的温度分布均匀,并且温度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5. 炉温记录与报表日期和时间:记录炉温的日期和时间信息,以便追溯炉温的变化。

炉温测量点:记录炉温测量的位置信息,以便了解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

炉温测量结果:记录炉温的测量结果,包括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

炉温调节情况:记录炉温调节的情况,包括调节方式、调节时间和调节结果。

炉温报表应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统计和整理,以便分析和总结加热炉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 炉温异常处理在加热炉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炉温异常的情况,包括炉温偏高或偏低、温度波动较大等问题。

对于炉温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检查加热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电源是否正常、传感器是否故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火炉炉温均匀性规定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制造部RX6-30-6C回火炉的炉温均匀性测定。

3 术语温度均匀性:热处理炉实际保温温度相对于工艺规定温度的精确程度,是指各测试点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的最大温度偏差空载试验:在不装入工件或代用品的情况下测定有效加热区的试验4 条件和周期4、1新添置的热处理炉首次应用于生产时。

4、2热处理炉经过大修或技术改造时。

4、3每年一次对回火炉进行炉温均匀性检测。

5 标准管理测试标准参考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检测方法,采用空载测试的方法,回火炉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升温和保温。

按照国家标准对箱式电阻炉采用9点测温,测试点的布置位置如下图所示。


Q/ITM2003-xx工程规范规定的温度作为工作温度范围,选560℃作为检测温度点。

温度均匀性在正常的保温时间内达到10℃即判定合格,满足工艺使用要求。

注:在进行测试的时候,炉温不得升到高于检测温度后再降到检测温度。

6 检测在检测相应的温度点是,所有的检测点温度达到温度均匀性允许的下限温度时开始打点记录,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持续时间1小时。

7 数据处理同一时刻各测试点测量值与测试温度设定值相比较,得出各点的温度偏差值,找出最大偏差值和最WTT差值,均不得大于温度均匀性允许的公差要求;同一个测试点的所有测量值与测试温度设定值相比较,得出各点的温度偏差值,找出最大偏差值和最WTT
差值,均不得大于温度均匀性允许的公差要求,数据记录表见下表。

编制校对会签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