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1-10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1-10章)1.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生产者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①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3.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7其他因素。
其中,产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关键的因素。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因为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的变化导致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5.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有点弹性公式和弧弹性公式两种:前者表现的是一点上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后者表现的是两点之间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7.需求价格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需求价格点弹性表明的只是一点上的弹性,因此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分为三种情况:①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称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②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时,称为需求单一弹性;③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称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
②商品的重要性,一种商品如果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就小或缺乏弹性。
而一些非必需的高档商品,像贵重首饰、高档服装等,其需求弹性就大。
③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就缺乏弹性。
经济学基础知识题库
经济学基础知识题库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1. 基础概念1.1 什么是“稀缺”?回答:稀缺是指需求高于可用资源的状况。
1.2 什么是“机会成本”?回答: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个经济决策所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的代价。
1.3 什么是“边际收益”?回答: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1.4 什么是“市场失灵”?回答:市场失灵是指当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时出现的现象。
1.5 什么是“外部性”?回答: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影响。
2. 供给和需求2.1 什么是“需求曲线”?回答:需求曲线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所需求的商品数量。
2.2 什么是“供给曲线”?回答:供给曲线反映了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所提供的商品数量。
2.3 什么是“市场均衡”?回答: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相等时所达到的均衡状态。
2.4 什么是“弹性”?回答:弹性是指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2.5 弹性的种类及其经济意义?回答: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价格弹性。
弹性的大小代表着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对价格或收入变动做出的反应程度。
3. 生产、成本和利润3.1 什么是“生产函数”?回答: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因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3.2 什么是“短期”?回答:短期是指生产者只能改变某些输入因素,另一些输入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生产。
3.3 什么是“长期”?回答: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通过改变所有输入因素来进行生产。
3.4 什么是“固定成本”?回答:固定成本是指与生产规模无关的成本。
3.5 什么是“边际成本”?回答: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商品所需增加的总成本。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1. 基础概念1.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回答:GDP是一国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1.2 什么是“通货膨胀”?回答: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1.3 什么是“经济波动”?回答:经济波动是指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或经济活动总量的变化。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外汇与汇率
外汇的概念和分类;汇率的定义;汇率的标价方法和报价方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
第十六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丁具的定义和种类;并能够对金融体系的变化做出解释;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走势做出基本的判断..
考试内容
一、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定义;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二、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基本功能;构成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金融市场的分类..
五、剩余价值的分割
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
六、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是否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征;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是否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总结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社会经济制度。
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4.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
6.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诠释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
8.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财政9.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理解公共物品融资与生产的制度结构,诠释市场效率,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诠释财政的基本特征,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掌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和主要任务,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
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第二节市场供给第三节均衡价格第四节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一节无差异曲线第二节预算约束第三节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第二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第三节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第一节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第二节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一节市场失灵的含义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第四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经济增长第二节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第三节经济发展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第一节价格总水平第二节就业和失业第三节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第二节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第三节财政的基本职能第四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1第十二章财政支出第一节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第三节中国的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第四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第十三章财政收入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第二节税收第三节税负转嫁第四节国债第十四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第二节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第三节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第四节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第五节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十五章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类型第二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第三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十六章财政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第三节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七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均衡第四节通货膨胀第十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第二节货币政策第十九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第二节金融市场第二十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一节金融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监管理论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第二十一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第一节汇率制度第二节国际储备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第四节人民币跨境使用2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二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第一节统计学第二节变量和数据第三节数据的来源第四节统计调查第二十三章描述统计第一节集中趋势的测度值第二节离散程度的测度第三节分布形态的测度第四节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第二十四章抽样调查第一节抽样调查基本概念第二节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第三节估计量和样本量第二十五章回归分析第一节回归模型第二节最小二乘法第三节模型的检验和预测第二十六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一节时间序列及其分类第二节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第三节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第四节平滑预测法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第一节会计基本概念第二节会计目标第三节会计要素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第五节会计基本前提第六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七节会计法规第二十八章会计循环第一节会计确认第二节会计计量第三节会计记录第四节会计报告第二十九章会计报表第一节会计报表的概念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五节会计报表附注第三十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3第三十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第二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二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第一节”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第二节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第三十三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一节物权概述第二节所有权第三节用益物权第四节担保物权第三十四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一节合同概述第二节合同的效力第三节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第四节合同的担保和保全第五节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第六节违约责任第三十五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司法和公司概述第二节公司的设立于公司法基本制度第三节公司治理结构第四节公司的股份(权)转让和股份公司的股份发行第五节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第三十六章其他法律制度第一节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第二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第四节反垄断法律制度第五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六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4。
经济与管理知识考点归纳
经济与管理知识考点归纳经济与管理知识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决策和规划。
本文将对经济与管理知识的一些重要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为大家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1.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商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需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市场中各个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规则。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3.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4. 毛利与净利毛利是指销售收入扣除直接成本后的剩余部分,而净利则是在扣除所有费用和税后的盈利。
第二部分:管理学基础知识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指的是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权责关系。
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2. 领导与管理领导是指对组织成员产生影响力,引领他们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是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资源以达成目标。
3.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对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成绩的评估,可以用来激励员工、改进工作和调整战略。
4. 决策与风险管理管理者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各种决策,包括战略、战术和运营层面的决策,并要能够合理评估和管理决策带来的风险。
第三部分:经济与管理实践案例分析1. 亚马逊的商业模式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对象。
2. 腾讯的创新管理腾讯在互联网行业中不断进行创新,其管理理念和组织文化也备受关注,可以作为管理学习的一个案例。
3. 联合国的全球治理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组织,其在全球治理、协调国际事务和促进和平等方面的作用是经济与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以上就是对经济与管理知识的一些重要考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引言: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个体、组织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以及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又系统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概述1. 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工具。
2. 经济体系与经济制度- 不同经济体系的比较和特点。
- 主要经济制度的分类与特点。
3. 基本经济问题- 研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
- 供求关系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1. 个体行为与市场- 边际效应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 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2. 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品的概念。
-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计算和比较。
3. 市场结构和竞争-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 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影响。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手段。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1.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
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 经济增长理论和影响因素。
3.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就业和失业的测量方法和政策应对。
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和影响。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5. 货币与货币市场- 货币与货币的功能和货币市场的作用。
-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相关原理和工具。
结语:经济学基础是每个经济学学习者的入门课程。
通过本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大纲能为经济学基础教学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框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更高级领域和应用。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提纲共33页word资料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学基础1、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及劳动力的支出;(生产最基本的要素)(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
(未经加工的和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2、社会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1(2▲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常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4、社会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5、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1)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3)只在一个社会阶层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6、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7、社会经济制度演变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8、自然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高考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归纳总结引言:高考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于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地整理经济与社会科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点,以便考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答题水平。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是高考经济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总结。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的介绍。
2.供求关系与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以及市场失灵等相关内容的阐述。
3.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的分类、生产要素的报酬以及生产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归纳。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和调控的知识点。
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总结。
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指标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2.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区别、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等相关知识点的归纳。
3.货币与货币市场货币的职能、货币供求机制的调节以及货币市场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总结。
第三部分:微观经济学知识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支之一。
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总结。
1.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弹性、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变动以及需求与供给的决定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点归纳。
2.市场结构与竞争市场结构的分类与特点、垄断与垄断竞争的形成机制以及市场竞争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总结。
3.效益与成本效益与成本的概念、效益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以及效益成本分析等知识点的归纳。
第四部分: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是高考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与文化、政治与法律、人口与城市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总结。
1.现代社会与社会变迁现代社会的特征与发展、社会变迁的原因与影响以及社会转型的模式等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2.政治与法律政治制度与政权、法律的特点与功能、社会公平与正义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归纳。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一部分经济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巿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必须注意,需求与通常所说的需要是不同的。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可见,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1)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但是,人们的消费偏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缓慢地变化的。
(2)消费者的个人收人。
消费者收人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人。
收人的增减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人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反之,收人减少,则会导致需求减少。
(3)产品价格。
这是指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等。
一般来说,在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5)互补品的价格。
所谓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等。
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6)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于某一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判断。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就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就会推迟购买。
(7)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其中,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高三经济与社会知识点
高三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经济与社会是高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它的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
以下是高三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1. 经济学概述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规律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则是由中央计划部门制定计划并对资源进行分配的经济体制。
3.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而生产关系则是指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作方式。
4.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5.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市场状况,而价格则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指标。
2.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而经济波动则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的波动。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而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相对减少导致价格总水平下降的现象。
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而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第三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1. 社会学概述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 群体与集体行为群体是指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人群,而集体行为是指群体中的个体在某些情境下的共同行动。
3. 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总体,而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根据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而划分的层次。
《中级经济基础》核心考点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核心考点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需求曲线2.供给曲线线进行的为供给曲线的位移3.生产曲线形状4.总成本曲线(TC )、总可变成本曲线(TVC )和总固定成本曲线(TFC )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增长率上升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后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5.平均总成本曲线(ATC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本曲线(MC )6.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7.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要素供给曲线要素需求曲线8.劳动的供给曲线曲线9.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的干预10.储蓄—投资恒等式11.消费理论12.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1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5.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6.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17.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第二部分财政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4.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5.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6.税负转嫁的方式7.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8.国债9.税收分类10.增值税11.消费税12.我国政府预算体系13.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14.现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15.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1.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2.通货膨胀的类型3.通货膨胀的治理4.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和主要业务5.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是一国通货的唯一发行银行,因此,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
6.货币政策工具8.有效市场理论10.国际货币体系第四部分统计1.统计调查的方式2.描述统计5.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提示】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 市场需求、价格与均衡价格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的数量。
(需求构成二要素:购买的欲望<消费者愿意购买>和支付能力<消费者能够购买>)市场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预期:人们对某一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判断。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定义: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需求函数表明某种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数量的变动)。
函数公式:Q d=Q d(P)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商品),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方向相反。
需求与价格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
价格之外其他各种因素引起的需求的变动称需求变动(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的变动的两种情形:需求数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区分标准:影响需求的因素)。
例外(极少数商品或特殊情况下):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量之和。
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所有消费者个人对该商品的需求之和,既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第二节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供给:指某一时间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所有生产者供给之和。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供给函数公式:Q s=Q s(P)(二)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称供给规律。
供给的变动的两种情形:供给数量的变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和供给的变动(假定价格不变,位移)第三节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需求和供给都不是孤立地和市场价格发生关系,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全章节高频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全章节高频考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考点一:需求的含义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需求的构成因素2、影响需求的因素考点二: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2、最高限价(1)目标;(2)影响;(3)保障措施;(4)适用3、保护价格(1)目标;(2)影响;(3)保障措施;(4)适用考点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1、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考点四:外部性与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1、外部性后果2、外部性的分类3、干预措施考点五:消费理论1、消费理论(1)理论提出者;(2)理论假设前提;(3)边际消费倾向于平均消费倾向;(4)凯恩斯的消费函数2、生命周期理论(1)理论提出者;(2)理论观点;(3)消费函数;(4)结论3、持久收入理论考点六:经济周期有经济波动1、按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分为康德拉耶夫周期(长)、朱格拉周期(中)、基钦周期(短)2、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绝对下降的不同情况,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3、我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周期波动4、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考点七:奥肯定律、就业弹性系数、菲利普斯曲线考点八: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1、对进口贸易的干预2、对出口贸易的干预第二部分、财政考点一:财政支出规模及财政支出规模增长1、各工业国家财政支出规模普板趋势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考点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财政支出绩效含义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对象、内容3、原则4、方法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键6、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7、绩效评价程序考点三:影响负税转嫁的因素考点四:流转税1、主要特点2、增值税3、消费税考点五: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考点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特点2、分类3、规范任务考点七:财政政策的类型1、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2、按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划分考点八:财政政策的乘数1、税收乘数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3、平衡预算乘数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考点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1、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划货币层次2、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3、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高一道法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道法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科学。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初步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应用一些经济学知识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一道法经济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如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等。
而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如家庭、企业、市场等。
2. 资源与机会成本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无限的人类需求。
因此,个体在做出选择时,必然会面临机会成本的问题,即为了选择某种商品或活动所放弃的其他最有价值的商品或活动。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按照一定价格和数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需求是指购买方愿意按照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均衡状态。
第二部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 市场经济的特点与机制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自由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自由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价格灵活等。
2. 计划经济的特点与机制计划经济是指由中央计划部门统一安排和调控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特点包括资源配置由中央决定、经济计划实施等。
3.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消费者福利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而计划经济则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
第三部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类型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市场失灵的类型包括市场效率失灵和市场公正失灵。
2. 政府干预的方式与目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和干预。
政府干预的方式包括价格管制、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公平、提供公共品、调节资源配置等。
经济基础_第一部分_经济学基础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考点一:需求和供给的含义 含义 备注 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构成要素:1.购买欲望(愿意)2.支付能力(能够) 供给 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构成要素: 1.愿意2.可能 考点二: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消费者的偏好 (一般同向) 生产成本(反向)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同向) 生产技术 产品价格 (一般反向) 产品价格(同向) 替代品的价格 (“煤气和电”一般同向)相关产品的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汽车和汽油”一般反向)预期 (是指消费者的预期)预期(是指生产者的预期) 其他因素(国家政策、广告宣传、商品品种,质量等) 其他因素(国家政策、生产要素的价格)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是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 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Q供给曲线是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PS S ’Q (供给量)考点四: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中级经济师2024考试大纲
中级经济师2024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税收、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2.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均衡价格,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掌握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3.生产和成本理论。
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市场结构理论。
理解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依据,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式。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理解资源配置的标准和帕累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经济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特征,掌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掌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
9.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掌握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的含义和相关指标,理解就业、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宏观经济治理的内涵与新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6分)【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考点2】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考点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考点4】市场与市场体系★【考点5】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考点6】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如森林)和经过加工的(如布匹)。
(3)劳动资料(手段):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两对矛盾)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1)人的要素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经验等。
(2)物的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关联】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对比】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因为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①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②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
【注】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③分配和交换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私有制、公有制)(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①奴隶制生产关系(奴隶主)②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地主)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①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③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4.社会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辩证统一)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i.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ii.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i.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ii.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经济基础、上层建筑(1)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2)建立在经济基础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注】两者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是矛盾统一的关系(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相同)。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两对矛盾)(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三)社会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客观),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各个社会都放之四海而皆准。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客观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3.社会经济规律的类型(1)人类各个社会阶段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例】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
(3)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例】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
【单选题·2014】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B.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性质C.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完全对立的【答案】C【解析】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选项A错误。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选项D错误。
考点2: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一)社会经济制度概述1.社会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公有;私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2.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3.社会基本矛盾(两对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4.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5.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1)原始社会制度(2)奴隶社会制度(3)封建社会制度(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5)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二)三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科技革命(1)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2)意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了主导地位。
2.第二次科技革命(1)标志: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
(2)意义: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1)标志: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2)意义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危机的根源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3.危机的作用一方面造成生产力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作用。
【单选题·2015】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科学技术进步C.国家政权更迭D.人们意识形态改变【答案】A【解析】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考点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1.概念: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基本特征:自给自足。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概念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2.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一般基础)。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根本条件)。
3.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5.社会主义社会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原因在现阶段,广泛存在着社会分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单位还是具有各自利益的经济实体,各种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2.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1)简单商品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以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商品生产者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不同的消费需要。
(2)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代替了分散的个体劳动,商品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资本家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增值资本。
【多选题·2016】关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
A.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总和B.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C.商品经济存在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D.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社会分工E.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答案】ABD【解析】原始社会是自然经济,不是商品经济,所以商品经济并不是存在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C说法有误。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的说法有误。
考点4:市场与市场体系(一)市场的概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1.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
2.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市场。
(二)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1.商品市场(1)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
(2)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
商品市场制约要素市场(为生产商品服务)。
2.要素市场(1)包括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
(2)资本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3)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三)市场体系的功能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经济联系功能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主体之间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和载体。
3.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通过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波动,调节不同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
4.信息产生与传递功能使各市场主体根据获得的市场信息调整自身的经济行为。
5.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以价格表现)。
【单选题·2017】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商品与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了其具有()功能。
A. 经济联系B. 社会评价C. 信息产生和传递D.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答案】B【解析】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考点5: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多选题·2012】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是发达的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C.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E.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案】BC【解析】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A的说法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