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
消渴(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一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阴虚燥热患者病室宜凉爽通风。
三、定期检验空腹和饭后2小时的血糖和尿糖变化。
四、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
五、观察患者饮水,进食量,尿量及尿的颜色和气味,观察患者的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和皮肤情况,做好记录。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1、患者突然心慌、头晕、出虚汗、软弱无力等低血糖现象时。
2、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至呼气右烂苹果气味的铜症中毒时。
3、出现神昏,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等症状。
一、对重症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严防口腔溃疡和褥疮发生。
二、若有皮肤瘙痒、疖肿和中风等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三、降糖药物的用药类别、时间、途径和药量,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
四、做好饮食调护、热者控制主食量。
五、轻者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
六、加强情致护理。
、七、做好出院指导。
不寐(失眠)不寐又称失眠,是内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而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
一、按照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温湿适宜,光线宜暗,避免噪音,清楚异味,床铺舒适、干燥。
三、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寝前不做激烈的运动,不久看电视、小说,避免过度兴奋。
四、教会患者做“放松功”,以及其他帮助入睡方法,如默念数字等。
五、无脏腑器质性病变患者,应适当增加体力活动,促进气血阴阳的调和剂脏腑功能的恢复。
六、观察患者睡眠情况并做好记录。
七、中药汤剂服用,实证宜偏冷服,虚症者宜热服,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
八、饮食宜清淡可口,忌辛辣、肥腻等品。
晚餐不宜过饱,临睡前不宜进食,饮浓茶、咖啡等。
有条件时可于睡前饮适量牛奶。
九、做好精神护理:协助解决患者思虑的难题。
十、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
胃脘痛(胃炎、胃溃疡)胃脘痛是以上腹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首先,中医内科护理的常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状态和疼痛程度等方面的观察。
2.疾病宣教: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护理原则等,帮助患者了解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的饮食调理原则,护士需要调整患者的饮食,选择适宜的食物和饮料,帮助患者维持营养平衡并促进康复。
4.康复锻炼: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
中医内科康复锻炼多采用气功、太极拳等中医保健方式,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
5.中药治疗:护士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协助进行中药治疗。
包括制药、调剂、煎药、饮药等工作,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同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此外,中医内科护理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方法:1.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调节经脉,达到疏风散寒、通络活血的效果。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时,需要熟悉人体经络和反射区域的位置,采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对患者进行按摩治疗。
2.吸痧刮痧:中医吸痧和刮痧可以通过活血散瘀、驱风祛湿、理气通络的作用,促进疾病康复。
护士需要熟悉吸痧和刮痧的技巧和方法,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部位,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3.中草药熏蒸:中医内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草药熏蒸。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中草药,进行蒸炖或熏蒸治疗。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在熏蒸过程中的安全,并负责草药的调制和管理。
总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工作包括病情观察、疾病宣教、饮食护理、康复锻炼和中药治疗等。
在中医内科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疗和护理原则,同时掌握中医特有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旨在运用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护理。
本文将介绍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标准,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验。
一、患者入院前准备1. 患者档案: 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前完善其医疗档案,包括个人信息、病史、过敏史等重要内容。
2. 体格检查: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二、手术准备1. 无菌操作: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洁净操作习惯,严格执行手术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安全。
2. 术前准备: 护士需要为手术患者配备合适的手术椅、器械和药物,并确保手术室条件符合手术要求。
三、术中护理1. 术中协助: 术中,护士应配合外科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包括协助提供所需的器械、药物等。
2. 监测与保障: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3. 疼痛管理: 护士应注意术中患者的疼痛感受,及时使用中医药治疗或者其它疼痛管理技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四、术后护理1. 个体化护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术后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休息和活动等方面的要求。
2. 感染控制: 护士应妥善处理术后伤口,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感染的发生。
3. 术后宣教: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准确的术后护理宣教,包括如何照顾伤口、注意事项、饮食建议等,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和遵循医嘱。
五、康复护理1. 康复评估: 护士应通过康复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需求,并及时与相关治疗团队共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2. 康复指导: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运动方法、生活习惯调整等,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六、护理记录与评估1. 护理记录: 护士应详细记录每次护理过程、结果和患者病情变化等信息,以便医护人员获取必要的病情信息。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有:
1. 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询问和观察,了解病情发展和病史情况。
2. 检查患者的脉搏、舌苔、身体温度和体重等生理指标,判断病情并作出治疗决策。
3.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饮食调理。
4. 运用中医经络理论,通过推拿、艾灸、拔罐等手法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5. 调理患者的饮食,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营养摄入的平衡和多样性。
6. 对患者进行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改善患者体质。
7. 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8.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度劳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9.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10. 提供预防和康复知识,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
好的饮食习惯。
中医科常规护理
中医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二、颈椎病护理常规三、肩周炎护理常规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五、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六、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七、面神经炎护理常规八、滑膜炎护理常规一、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
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颈椎病护理常规【概念】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评估要点】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单项评定,亦可从症状体征以及影响ADL的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其中,针对疼痛程度,可以采用VAS划线法,针对颈椎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方盘量角器进行颈椎屈曲、伸展、侧弯、以及旋转度的具体测量。
【护理措施】(一)颈椎病患者的睡枕要求: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其中睡眠姿势影响尤大,如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二)纠正颈姿: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故长期伏案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因为两者都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影响颈椎的稳定。
中医护理常规
李文
图片版权:伊面
中医一般护理常规
• 1.患者进入病区后,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 重患者应安置在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附近 病室内。 • 2.病室应当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 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 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内恒定。 •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 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 卧位、半卧位、头低足高位等。病情轻者 可舒适活动。
•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 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在执行治疗 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 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 •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 8.入院24h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 他标本的采集并及时送检。 •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接和床 头交接相结合。
• 三、中药护理 • 1.本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中药汤药宜温服 。 • 2.饮食宜清淡,忌肥甘之品和酗酒。遵医嘱用鲜 茅根汤、金银花代茶饮;或用麦冬、菊花、鲜生 地泡水代茶饮,以滋阴清热,减轻口渴症状。 • 3.适当控制主食,副食以新鲜茎叶类蔬菜为主, 如芹菜、油菜、油麦菜、白菜、苦瓜等,具有清 热、解毒、利水、通便之功效。 • 4.增强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①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定时,正确服用降糖药。 ②确保在饭前15-30分钟准确注射胰岛素。 ③正确存放胰岛素,未使用的胰岛素应储存2-8℃的冰箱内保存。 6.病情危重时,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神情变化,观察呼吸深度 、气味等。 7.饮食有节 ①定时定量进餐,遵医嘱进食。 ②严格限制单糖视频,无糖糕点、营养品也应少食。避免饮用酒精、 含糖饮料。 ③新鲜茎叶类蔬菜可多吃。应避免使用肥甘、油腻、炙搏之品。 ④血糖控制不良时,禁食水果;血糖控制稳定后,可遵医嘱于两餐之 间少量摄入,但要相应减少主、副食以保证血糖稳定;平日以西红柿 。黄瓜替代水果。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胸痹护理常规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控制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科主任,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次日起改为每日1次常规测试。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量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持续正常3d后改为每日1次或遵医嘱执行。
(4)手术患者从术前1d起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d;如有发热,按第3条或遵医嘱执行。
体温正常后改常规测试。
(5).危重、大手术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或遵医嘱执行;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认真实施。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2).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进行,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3).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出血于大便的关系。
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0.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1.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12.遵医嘱准确给药。
正确实施外治熏洗法,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新患者连测3天,每天测量4次,正常者每天一次。
体温超过37.5度每天测量4次,超过39度,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改为每天1次。
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护理措施1、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辩证施食,合理调配,五位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需严密观察和记录。
5、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治疗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6、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7、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8、健康指点: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多活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一节心悸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克不及自主的一种自觉病症,包括惊慌、怔忡。
惊慌多因惊恐、愤怒而诱发,病情较轻,惊慌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是并未吃惊,而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病情较重。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加强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3、坚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4、心悸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少食多餐,心悸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
6、静脉输液时,应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服药之前应测脉搏、心率,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发现心律失常则暂停用药,通知医生后遵医嘱执行。
7、若用汤药时,药物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服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8、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9、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预防感冒,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除烟酒及浓茶咖啡。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
第一章患者住院护理常规第一节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新患者入院准备。
2.热情迎接新患者,核对患者手腕标识带或核对病历首页,引导新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
入院手续办理完毕,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
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和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标准和保管患者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或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给予入院指导。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5.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按要求书写三测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
6.给予新患者入院卫生处理,如修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家属带回家。
7.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和指导。
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9.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
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做好住院期间全程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10.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病情危重时,及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
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
第二节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1.病区接急症患者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床单位及所需急救用物,并通知主管医师尽快到位。
2.医护人员主动热情迎接急症入院患者,迅速安置急症患者到病床,并与护送患者的医务人员了解患者下在输注的药物等,了解患者目前治疗、护理情况及效果。
危重患者的贵重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中医科基础护理常规中医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 .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
病室每日开窗通风,每周空气消毒一次,每日湿式清扫地面。
2 .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3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4 .指导患者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
老年患者活动时要防止走失。
5 .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6 .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干净。
7 .做好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工作,按职责完成各项工作。
8 .保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状态。
康复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重点评估患者失去和残存的功能,掌握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和功能恢复情况,以便明确护理问题。
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项原则指导康复护理工作。
2 .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室温在18-25度,相对湿度为50-60%,每日湿式消毒清扫地面2次。
3 .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给予饮食指导。
给不能自行进食者喂食或鼻饲。
给予高热、昏迷、禁食、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每日2次。
5 .遵医嘱及治疗师的计划,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6 .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目蜥口充分的休息。
7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8 .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齐和干燥,及时修剪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9 .入院后,测量生命体征,如高殛高热护理常规。
评估大小便次数,测量体重每周1次,记录于体温单上。
10 .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注意良好体位摆放,加强排泄训练。
11 .按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及肺部感染。
12 .保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1.观察和询问: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声音、呼吸、饮食、
排便等生活习惯和生理状况,同时还要询问病史、症状、脉象等信息,以
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脉诊:中医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判断患者的脉象变化,进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变化的信息。
3.舌诊:中医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舌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以辅助诊断患者的疾病。
4.辨证施治:中医护士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因等因素进行辨证
施治,例如通过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根据病情的不同,
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中药。
5.药物治疗:中医科护士根据医生的嘱托和患者的病情,配制中药方剂,按时给予服药,并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6.食疗:中医护士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给出相应的食
疗建议,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7.穴位按摩:中医护士可以进行穴位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调
节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患者的康复。
8.心理疏导: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
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9.康复指导:中医护士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康复指导,包括
生活习惯、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科护理的常规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具备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应给予热情接待,介绍入院须知,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的姓名,按病情安排病床,填写各种规定项目,并及时通知医生。
2、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并做出标记。
3、按医嘱通知饮食并做出标记。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三日,以后每日一次。
如入院体温在37.5℃以上,每日四次测量体温直至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改为每日测量1-2次。
如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重测。
5、新入院患者磅体重,量身高一次,并记录。
6、每日下午测体温同时记录大便情况。
7、患者入院次晨收集尿、粪标本送检(急诊例外)。
8、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整齐、清洁、安静及做好病人卫生。
9、向患者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健康指导及各种检查指导。
10、凡有输液患者要做输液巡视卡,每小时一次,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11、做到分药到口(中药、西药)。
中医科护理常规(2020年修订)
中医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中医科疾病的一般护理1.病室应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2.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生命征、舌象、脉象、四肢活动等病情变化。
3.疼痛急性期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对眩晕、活动障碍等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做好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宣教,休息时加床栏保护。
4.饮食调护: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给予相应的中医饮食指导。
5.给患者相关用药及服用中药指导。
6.提供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7.情志调护:关心患者,以康复的实例鼓励患者,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争取家属的支持。
8.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第二节泄泻【疾病概述】泄泻是因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常见证候要点:(一)寒湿困脾: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兼有外感时可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二)肠道湿热:腹痛即泄,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可伴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三)食滞肠胃: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夹有不消化之物,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四)肝气郁滞:腹痛肠鸣即泻,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泻后痛缓,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弦。
(五)脾气亏虚: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
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增多,夹见水谷不化,伴有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少华,肢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六)肾阳亏虚: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作痛,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一般护理】(一)生活起居调护:病室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排便后及时清理,开窗通风。
寒湿和脾胃虚弱者宜住向阳病室;湿热者室内宜凉爽干燥;肝气郁滞室温可偏凉,光线要柔和;肾阳亏虚者病室宜温暖,做好腹部保暖工作;若为传染性腹泻,则应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制度,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患者床位安排中医外科患者床位安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距离应充足,以便进行护理。
2.床位的地面应当平稳整洁,以便患者行动。
床铺上的床单应当干净无污染。
3.床自身应当充分稳固,床栏应当可靠。
兑够的安全扶手和安全带会给患者更深的护理信心。
4.床的朝向应当避免接受强烈光照和机械震动,同时还要保持通风性良好。
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监测中医外科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非常重要,包括:1.体温:应当在晨起以及吃饭前后测量患者的体温,特別是针对低烧等指标。
2.呼吸:调查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无口臭等。
3.脉搏:测量患者的脉搏是一个常规检查项目。
患者应当打开手臂,腕部和两侧均应当测量。
4.血压:在适当时间间隔测量患者的血压,记录下来以供后续监测分析。
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降温策略,包括:1.冷敷:患者额头等部位可以使用湿润和冷却的敷料降温。
2.换气:打开窗户和门,保持房间通风。
夏天避免日晒,减少室内热量。
3.剥光:更换石膏布和粘贴物时,裸露的肌肉会帮助患者降温。
饮食调理中医外科患者的饮食调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量:患者的热量摄取应该充足,每天饮食量应符合身高、体重和年龄等因素。
2.食物烹饪:应当注意食物烹饪安全和食物营养均衡,以避免给患者带来其他不方便。
疼痛管理针对中医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需要考虑如下几点:1.疼痛评估:减轻疼痛首先需要了解疼痛的程度、部位和疼痛类型。
2.疼痛缓解: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各种类似止痛药、药物泵和化学冻疮膏等辅助措施。
3.非药物治疗:包括理疗、针灸、按摩等疼痛控制的方法。
中医外科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患者床位安排、生命体征监测、物理降温、饮食调理、疼痛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照顾和关心。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中医科护理常规是指在中医科疾病的护理工作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和特殊护理的一系列常规操作。
中医科疾病主要以中医理论、中药治疗和中医针灸为主要手段,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1.了解病情:护士应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病史等,并与医生交流病情,了解病情的进展和治疗计划。
2.观察病情:护士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包括舌苔、脉搏、体温、呼吸、皮肤颜色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3.中药治疗:根据医嘱,护士要准确配制中药,并在治疗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病人的用药情况和药效反应。
4.针灸治疗:护士要配合医生进行针灸操作,包括准备针具、给病人进行穴位定位、进行针刺等,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病人的反应。
5.营养指导:中医治疗重视调理饮食,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给出合理的膳食建议,指导病人合理摄入药膳,保持营养平衡。
6.心理护理: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护士要通过耐心倾听、关心病人的所思所想,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7.康复训练:中医治疗强调的是整体调理,包括病后康复训练。
护士要安排病人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帮助病人恢复体力和功能。
8.卫生护理:护士要定期为病人进行身体清洁和床位整理,确保环境卫生。
同时,还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护病人免受交叉感染的风险。
9.安全护理:护士要密切关注病人的安全情况,包括防止病人跌倒、受伤,定期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10.病房管理: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合理安排病房床位,确保病人的就诊秩序和治疗效果。
中医科护理常规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护士们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并及时反馈病情,为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护士的细心观察和专业操作是中医科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患者住院护理常规第一节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新患者入院准备。
2.热情迎接新患者,核对患者手腕标识带或核对病历首页,引导新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
入院手续办理完毕,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
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和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标准和保管患者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或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给予入院指导。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5.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按要求书写三测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
6.给予新患者入院卫生处理,如修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家属带回家。
7.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和指导。
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9.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
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做好住院期间全程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10.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病情危重时,及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
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
第二节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1.病区接急症患者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床单位及所需急救用物,并通知主管医师尽快到位。
2.医护人员主动热情迎接急症入院患者,迅速安置急症患者到病床,并与护送患者的医..务人员了解患者下在输注的药物等,了解患者目前治疗、护理情况及效果。
危重患者的贵重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
3.根据医嘱和病情的需要,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输血通路、心电监护、采集各种标本等,协助床旁检查。
如是危重患者应做好急救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于床旁,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4.尽快对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情绪反应等,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明确主要的护理问题,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按要求书写三测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等。
5.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
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和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核准和保管患者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或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6.给予入院指导。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室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7.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入院卫生处置,如修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家属带离医院。
8.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和指导9.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0.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
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缓解紧张情绪,做好住院期间特殊检查、治疗、手术阶段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
12.可疑传染病例,应按隔离原则进行处理。
第三节患者出院护理常规1.办公室护士接到患者的出院医嘱后,通知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出院日期及办理有关出..院的手续。
2.注销各种治疗护理卡,将填写好的出院通知单、出院带药单、疾病诊断证明书,送出入院结算中心。
3.按出院病历的顺序要求整理病历,病区质控员进行病历终未质量控制并在病历首页上签全名。
4、出院前,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包括病情观察、用药、饮食、活动、家庭康复训练、复诊时间、自我照顾指导等。
5.协助患者整理物品,收回医院用物,诚恳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热情护送患者出院。
6.按要求进行床单位终未料理和消毒。
7.对于病情不允许出院或家属自动出院的患者,应予以耐心解释、劝阻和说服,如说服无效,应请患者或附合法定要求的代理家属在病历中签名后方可出院。
对于病情许可且医嘱可以出院而不愿出院的患者,应进行说服,如说服无效,应通知家属或患者所在单位办理患者出院手续并接患者出院或与医务科联系且在征得家属或单位的同意后,将出院患者护送回家。
8.做好患者的病情追踪观察和真情电话回访工作。
..第二章分级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1.对病情危急、随时需要抢救、各种复杂及新大型手术、各种严重损伤和监护室的患者应予特别护理。
2.设专人昼夜看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救药品、器材准备齐全,随时准备抢救。
3.设立特别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出入水量,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严格交接班。
4.制定护理计划,适时提出护理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5.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位整洁,做好口腔、头发和皮肤护理;保持各导管通畅;按时翻身,进行预防压疮护理,防止并发症。
6.向患者提供合适的饮食,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7.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或其他体们性神经损伤。
8.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健康。
9.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1.对危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各种内出血、外伤、高热、昏迷、肝肾衰竭、休克、瘫痪、惊厥、早产、晚期癌症等患者应给予一级护理。
2.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护士提供患者生活上的各种需要,应做到饭、水、便器、药物、治疗五到床头。
3.严密观察病情。
按要求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提出护理问题,落实各项有效沟通,观察用药的效果及反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5.落实各项生活护理。
随时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位整洁,保持各导管通畅。
6.协助或督促患者按时翻身,根据病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
7.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8.根据病情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设床栏以防止坠床。
..9.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感染。
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1.对患者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生活不能自理、年老体弱或收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子痫等患者予二级护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内适当活动。
3.协助并指导患者参与各项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衣被等清洁,防止并发症。
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特殊治疗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5.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6.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1.轻症患者、一切慢性病、择期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妊娠、各种疾病及手术后恢复期或等待出院、可下床活动、生活能自理等患者应予三级护理。
2.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衣、被等清洁,防止并发症。
根据病情参加一些室内集体活动。
3.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巡视患者,了解用药反应,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所需。
4.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5.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第三章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并请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制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遗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六、每日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仪式完成各项检测。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神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是指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光差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风温多因人体正气虚弱,或过分劳倦,起居不当,感受风热毒邪所致。
以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多痰、烦渴、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心、肾。
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气管炎等。
一、护理评估:1、脉搏、呼吸的变化。
2、嗽、咯痰的程度和性质。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热闭心包证、气阴两虚证、邪陷正脱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风湿初期,注意保暖防寒;邪入营血者,有条件安置在单人病室,避免强光刺激。
发热期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3、气息喘促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并遵医嘱吸氧。
4、汗出过多者,用毛巾擦干,及时更换湿衣和床单。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咳嗽、胸痛、汗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及量。
..2、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等症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邪陷正脱、体温骤降、汗出肢冷、面色苍白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邪热内陷、津气枯竭、皮肤等部位出现斑疹活瘀斑连成大片、色紫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实热证可偏凉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
五、饮食护理:1、饮食以清淡、一消化、富营养为主。
2、高热多汗烦渴者,可给予生津清热之品;饮食宜流质或半流质,少食多餐,忌食肥腻、辛辣、硬固、海鲜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