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汇总及课后练习
⼈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记⾦华的双龙洞》知识点汇总及课后练习3 记⾦华的双龙洞.⼀、⽣字词:1、多⾳字:曲 qū曲折 qǔ乐曲转zhuàn 转圈zhuǎn转弯2、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宽敞蜿蜒——曲折明艳——明丽观赏⼀⼀欣赏依据——根据3、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狭窄昏暗——明亮4、词语解释:盘曲:盘旋曲折。
明艳:明亮鲜艳。
⽓势:⼈或事物表现出来的⼒量和态势,本课指⼭⾼⼤宏伟的样⼦。
时⽽:有时候。
突兀:(⼭)⾼⾼耸⽴。
森郁:形容树⽊茂盛繁密。
蜿蜒:弯弯曲曲。
名⽬:事物的名称。
颜⾊各异:颜⾊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观看欣赏。
⼗来进:房屋分成⼏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进。
⼗来进就是从前到后⼗来个庭院连在⼀起。
变化多端:端,项⽬。
变化多样。
⼆、句⼦理解:⼭上开满了映⼭红,⽆论花朵和叶⼦,都⽐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这是⼀个⽐较句,拿满⼭开遍的映⼭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的结果是⼭上的映⼭红“有精神”。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的,这⾥借⽤,形容花的长势好。
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红,为什么⽐不过⼭上开的呢?⼭上的映⼭红根深叶茂,沐浴着⼤⾃然的阳光⾬露,植株⾼⼤,花朵⼤⽽繁多。
盆栽的⼈⼯培育娇嫩⽽不茁壮,⽐起⼭上的映⼭红就显得逊⾊了。
②“⼀路迎着溪流,随着⼭势,溪流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
⼊⼭⼤约五公⾥就来到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出来的。
”这⼀段有两句话。
作者抓住溪流进⾏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
因为⽔有源,既然溪流的⽔是从双龙洞⾥流出来的,作者的⽬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个“迎”字点明了⽔流的⽅向与作者⾏进的⽅向刚好相反。
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临其境之感。
最后⼀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一、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③、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④、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概括能力、背诵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字。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二:合作交流1、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2、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4、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5、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品读体验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说。
(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
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金华的双龙洞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北部的埭溪乡境内。
双龙洞山势险峻,洞幽奇深,长达300米,曲折蜿蜒,穿山而过,巍峨壮观。
双龙洞的形成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贝丘文化时期。
据传说,双龙洞的名字来源于洞中两只长龙的形象。
传说,在古代,此处是一座龙宫,宫中修炼了两只青龙,因战争的缘故,宫殿毁坏,两只龙便藏身于此,久而久之,演变成了现在的双龙洞。
进入洞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昏暗的光线和阵阵潮湿的气味。
眼前的一幅幅石壁画,揭示着这里厚重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是 "钱币图",一共画了99枚铜钱,代表着富贵金钱和长久幸福。
画面色彩鲜艳,刻画细致,就连历经千年的岁月依旧清晰可见。
沿着狭窄的石拱桥一步一步往前走,逐渐进入了气氛非常凝重的地下宫殿。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古代士兵的周密布防、精密战术和生死决斗的场景。
石头上还留存着那个年代的人的文字和图案,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士兵勇敢无畏,以及人民军队的威武之姿。
继续向前,又来到了龙庭之上。
在这里,各种石钟、石鼓、石柱装点着整个殿宇,彰显着古代文明和艺术的辉煌。
在龙庭上还保留着一尊大型的龙头,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神秘和奇妙。
在双龙洞中,还有一个最为神秘的角落,那就是位于洞口处岩壁上的石龛。
据说,在神秘的漫漫历史中,曾经有一位神秘的仙人利用这个石龛修炼了仙术,最终实现了长生不老的愿望。
如今,这个传说仍然广为传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寻觅。
总的来说,双龙洞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相结合,成为了集观赏、游览、研究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自然风光迷都能在这里得到非常好的满足和享受。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行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水。
在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
作者以溪流为线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游记这种文体,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双龙洞的景观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认识“浙、桐”等 7 个生字,会写“浙、桐”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 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2.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松原市扶余县新源镇小学邢淑波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计划学时二课时学习内容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学习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语文学习方法,来品味课文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努力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知识与技能:1、准确地认识课文的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生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把握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按一定顺序记述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和表达思想感情。
解决措施: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腕,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刻画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高兴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从而体会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象。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复习字词,通过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课文内容,从而理清文章脉络,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第二部分:游览启程,品读课文。
让学生读文,把读、思、想、议结合起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文章表达的精妙,并得以内化。
我第三部分:感情朗读,感受美。
教师范读故意平淡,让学生评议,为学生别开生面地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情境,不动声色地将学生引入自由发展的天地里,使学生读出趣味,读出感情,醉在其中,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
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板书]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3、引读第2自然段。
3.记金华的双龙洞
3.说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
1.梳理问题。
自主提问题、小组梳理问题、全班梳理问题。
[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按路线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
2.学法指导。
3.自学,小组交流。
4.全班反馈。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可能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
3
10
20
4
2
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下来
学生自主梳理文章的层次
板
书
设
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
教
学
反
思
学生对本文的写作顺序理解比较好,只是在孔隙这部分的处理上有些含糊,通过讲解,掌握比较好。生字的指导很有必要。
金州区实验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案
小结:听了你们刚才的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
四、学习写字
1.自学生字,注意音、形、义。
2.重点指导:“簇、臀、擦、蜿”
3.师范写,生仿写
五、课后学习准备:
预习第4课。
1
10
18
8
1
板
书
设
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景色
洞口
外洞
内洞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水洞或溶洞吗?
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
(1)作者资料
(2)课文背景资料
(3)课文相关内容资料
2.导入新课:
(1)导语。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完美打印版)
2020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3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生字词:1、多音字:曲qū曲折qǔ乐曲转zhuàn转圈zhuǎn转弯2、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明艳——明丽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3、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4、词语解释:盘曲:盘旋曲折。
明艳:明亮鲜艳。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有时候。
突兀:(山)高高耸立。
森郁: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弯弯曲曲。
名目: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观看欣赏。
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
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样。
二、句子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
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
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
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
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
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多音字
zhuǎn(转折) 转 zhuàn(一转)
qū(弯曲) 曲 qǔ(歌曲) diào(调子) 调 tiáo (调节)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了作者游览______的经过。 ______的经过 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 照 游览顺序 ,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 、 游 外洞 、由 外洞 进入 内洞 、 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 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 洞的情况。 洞的情况。
河南省新密市实验小学 王丽平
罗甸 盘曲而上 杜鹃 油桐 一簇 或浓或淡 明艳 溪流 时而 突兀森郁 聚集 拥挤 孔隙 并排仰卧 臀部 稍微 撞破 一团漆黑 额角
蜿蜒 变化多端 石笋 石钟乳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内洞 外洞
金华
罗甸
作者简介: 作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 著名作家、教育家、编 著名作家、教育家、编 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 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 动家。 动家。
我会读: 我会读: 浙江 臀部 额头 蜿蜒 稍微
金华双龙洞洞口龙首局部
黄龙
青龙
避水金针
写好游记应做到: 写好游记应做到:
1、按游览顺序记叙,适当运 按游览顺序记叙, 用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清楚, 用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清楚, 结构严谨。 结构严谨。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细 致的描写。 致的描写。 在对景物的描写中, 3、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表达 自己的真实感受。 自己的真实感受。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第【1】篇〗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理念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教材小语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记叙了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全过程,作者的语言虽不华丽,却真实可感。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记金华的双龙洞》PPT课件
达标检测
七、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叙述,画一幅金华双 龙洞的景点游览图(10分),再介绍一下你印象 最深的两个景点(15分)
返回首页
制作说明
1. 本课件既可用于学生自学,也可用于课堂教学。
2. 本课件首页即课件主页,上面有课件十大板块的
文景探究—内洞
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 作者在内洞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什么感受? 内洞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洞顶双龙 有点儿像
石钟乳石笋 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泉水
靠着右边缓缓的流
黑 漆黑、昏暗、深黑 奇 形态多端,颜色各异 大 宽广、十来进房子大
返回首页 文景探究—内洞
欣赏内洞图片,你有哪些和叶圣陶爷爷相同或不同的感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PPT课件
学 走 课 学理文 课 学 学 达 习 进 文 习清景 文 当 习 标 目 作 朗 字顺探 总 导 写 检 标 者 读 词序究 结 游 法 测
返回首页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入山
洞口外洞
孔隙
内洞
返回首页
学习写法
你觉得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哪些 地方值得你学习?
按游览顺序写,移步换景。 游览顺序和泉水来路两条线索交织。 见闻与感受相结合。 善于抓住景物特点。
达标检测
共7大题,总分100分,80分达标,90分优秀。 经过前面的学习,相信你一定棒棒哒!
一、在正确的读音上面打“√”(12分)
超链接,每个板块播放完后可通过点击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堂笔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堂笔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
这篇课文呢,就像是叶圣陶爷爷带着我们一起去游玩金华的双龙洞一样。
1. 课文的路线描写课文一开始就写了作者出发的地点是浙江金华,这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呢。
作者是怎么去双龙洞的呀?他先到了金华城,然后从罗店上山。
沿着山路走,就能看到山上有好多花呀,还有油桐呢,正开花,白花花的一片,那景色想想就很美。
作者写这一路的风景,让我们感觉就像自己也在那条山路上走着一样。
走着走着就到了洞口。
这个洞口呀,很有特点,它像桥洞似的,很宽。
在洞口抬头看,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的那些石头啊,就像要掉下来似的,可吓人又很有趣。
进了洞之后呢,里面更是别有洞天。
要进入内洞,得先经过孔隙。
这个孔隙可窄了,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而且船还得是仰卧在船里才能进去,从这个孔隙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那种惊险刺激的感觉。
在内洞呢,就像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有各种各样形状的石钟乳和石笋,什么双龙啊,还有别的奇特形状,作者把它们描写得栩栩如生,就好像这些石头都有了生命一样。
2. 作者描写的手法作者在描写的时候,用了很多生动的词语。
比如说“突兀森郁”来形容山,一下子就把山的那种高大险峻、树木茂盛的感觉写出来了。
还有“蜿蜒”这个词,形容溪流的样子,让我们能想象到溪流弯弯曲曲的姿态。
他在描写孔隙的时候,那种细致入微的写法特别棒。
他写自己在小船里的感受,“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这样的描写把孔隙的窄小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我们能学到的东西从这篇课文里,我们能学到写游记的方法呢。
要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这样读者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游玩的路线。
而且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写出来,就像叶圣陶爷爷一样,把双龙洞的景色、进入孔隙的惊险、内洞的神奇都写得那么好。
我们还能学到一些描写景物的技巧。
比如说对景物特点的把握,像山的高、洞口的宽、孔隙的窄、内洞的奇,这些特点抓住了,再用合适的词语和句子去描写,就能把景物写活了。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精选1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精选18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1大家一定都听过双龙洞吧!对!就是那一条青龙,一条黄龙的洞穴。
而双龙洞就位于浙江金华。
它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洞形成于约一亿年前,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海拔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酷似龙头,故名“双龙洞”。
外洞宽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驻足。
而今天,老师就带领我们一起去领略了一下双龙洞的美景。
整篇课文把双龙洞说得惟妙惟肖,从金华到罗店,再从罗店上山到外洞,然后从外洞找到流出泉水的孔隙,最后从孔隙进去就到了内洞。
这一路看过来,可真是饱满了眼福呢!而内洞更是美不胜收。
不仅形状变化多端,颜色还是各种各样的。
很值得我们去欣赏。
而在这个路程中,我最喜欢的,也是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寻找泉水流出孔隙的过程和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这整个过程都使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孔隙很小,但是还是可以让平躺着仰卧两个人宽度的小船自由进出。
再也无法容下第三个人了。
而且船的两头都会系着绳子。
工人随意拉动绳子,小船就可以自由地进进出出,不用担心。
不过在从外洞进入内洞或者是从内洞出去外洞的过程中你都会感觉到上下左右的山石朝你挤压过来。
还会感觉只要乱动,就会碰伤擦伤哪里。
不过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就抵达岸上了,就可以进入内洞了!这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小片段。
相信你也和我有同感吧!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2一路郁郁葱葱,不时有几只鸟儿哼着欢快的曲调儿迎接我们的到来。
山上映山红都谢了,只留下几棵色彩各异的灌木丛。
沙土也不再是粉红色,而是棕色,我们大为失望,因为这和叶老作家写的路上的景色真是天差地别。
来到双龙风景区人口,迎面扑来的是一块大岩石,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仔细一看,哇!原来是叶老作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再往里走,气温越来越低,和外面艳阳高照比,里面像掉进了一个冰洞,似乎血液都要被凝固了。
这冷气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随着冷气,向前大约走了10来米,就来到双龙洞口,洞口有一左一右两条龙,导游说:“左手这条酷似龙的石头是有生命的,它还会不停的生长,还会不停地滴圣水,而右边的这条石龙,它已经死了,所以它不会再死滴圣水了。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PPT完美版
目 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重点难点解析与辅导 •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 知识拓展与跨学科融合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金华双龙洞地理位置及特点
地理位置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北山林之中,距 金华市区约15公里。
历史文化
双龙洞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 墨客游览探胜之地,留下了许多珍贵 的诗文和摩崖石刻。
洞穴特点
双龙洞是一处典型的岩溶洞穴,具有 多层洞厅、多支洞和丰富的岩溶地貌 等特点。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等 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作者叶圣陶生平及成就
文学成就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描绘现实生活和揭露 社会黑暗著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自然景观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视觉体验。
视频播放
02
播放与双龙洞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旅游宣传片等,让
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双龙洞的风貌和特色。
网络互动
03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
随时提问、发表观点,教师也可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效果提升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彼此对双龙洞的看法 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表达能力。
详略得当的描写
对于重要的景点和特色,作者进行 了详细的描绘,而对于一些次要的 部分,则简略带过,使文章重点突 出。
生动的语言运用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 言,将金华双龙洞的美丽和神秘呈 现得淋漓尽致。
描写手法及语言运用
01
多样化的描写手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多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吉水县文峰小学曾头兰教学要求:1、了解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制作一张游览示意图。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
“记”是什么意思?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
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
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
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
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
一组板演。
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
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
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
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时,要使用文章的句子。
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第三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过程1、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
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2、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
“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
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2、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
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3、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板书:孔隙)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
课文链接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 作家、教育家。本文节选 自《小记十篇》中的《游 了三个洞》。
课文导读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明白词语的意思。 3 边读课文边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词语 4 给文章分一下划分一下段落。
课件PPT
层次梳理
强兵是打出来的。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3、懂得低头,才能出头。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4、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
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来自课件PPT孔隙一段的写作特点: 通过描写船小及作者的感受写出孔隙的特点。 (借其他事物描写本事物)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一点儿,准会撞破
。 额角,擦伤鼻子
课件PPT
出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 出了洞。
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去 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现象。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件PPT
课文妙解
外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
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 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 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 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课件PPT
“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从以下几方 面可以看出来: (1)船大小的描写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宏基小学杨玉梅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通可课文。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给课文分段。
3、学习课文前三段,感受山路的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山路上的风景,激发美的享受。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自然段。
3、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三)、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