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使用说明

合集下载

3.4 力的合成与分解—【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

3.4 力的合成与分解—【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

物理概念和规律: 一、力的合成1.定义:如果一个力的 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 ,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 ;如果几个力的 与某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 ,这几个力叫做那个力的分力.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 叫做力的合成. (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 ,作平行四边形,这两邻边所夹的 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种方法叫平行四边形定则.所有矢量的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 ,从第一个矢量的始端指向第二个矢量的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矢量的 .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样的 (3)两分力等大,夹角为θ时,,大小:F = ,方向:F 与F 1夹角为θ2。

3.共点力:作用于物体上 ,或者力的 相交于同一点的几个力称为共点力.4.合力与分力的三性5.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是作用效果上的一种 关系 (1)两个力的合成当两分力F 1、F 2大小一定时,①最大值:两力 时合力最大,F =F 1+F 2,方向与两力同向;②最小值:两力方向相反时,合力 ,F =|F 1-F 2|,方向与两力中较大的力同向; ③合力范围:两分力的夹角θ(0°≤θ≤180°)不确定时,合力大小随夹角θ的增大而 ,所以合力大小的范围是:(2)三个力的合成三个力进行合成时,若先将其中两个力F 1、F 2进行合成,则这两个力的合力F 12的范围为|F 1-F 2|≤F 12≤F 1+F 2.再将F 12与第三个力F 3合成,则合力F 的范围为 ,对F 的范围进行讨论:①最大值:当三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为F max=F1+F2+F3.②最小值:若F3的大小介于F1、F2的和与差之间,F12可以与F3等大小,即|F12-F3|可以等于零,此时三个力合力的就是零;若F3不在F1、F2的和与差之间,合力的最小值等于最大的力减去另外两个较小的力的和的绝对值.③合力范围:F min≤F≤F max.6. 计算法求合力时常用到的几何知识(1)应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解,用于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垂直,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的情况.(2)应用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求解.(3)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用于矢量三角形与实际三角形相似的情况.二、力的分解1.定义:一个力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来等效替代,这几个力称为那一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的过程,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把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F1和F2.3.分解依据通常依据力的进行分解.(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时,有.甲乙(2)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时,有唯一解.丙丁(3)已知合力以及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时,有下面几种可能:a b c d①当F sinθ<F2<F时,有.②当F2=时,有唯一解.③当F2<F sin θ时,.④当F2>F时,有唯一解.4.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几个实例实例分析地面上物体受斜向上的拉力F,拉力F一方面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前进,另一方面向上提物体,因此拉力F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F1和竖直向上的力F2.F1=F cosα,F2=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具有沿斜面下滑趋势的分力F1,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F2.F1=mg sin α,F2=质量为m的光滑球被竖直挡板挡住而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板的分力F1;二是使球压紧斜面的分力F2.F1=mg tan α,F2=质量为m的光滑球被悬线挂靠在竖直墙壁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球压紧竖直墙壁的分力F1;二是使球拉紧悬线的分力F2.F1=mg tan α,F2=质量为m的物体被OA、OB绳悬挂于O点,重力产生两个效果:对OA的拉力F1和对OB的拉力F2.F1=,F2=αcosmg质量为m的物体被支架悬挂而静止,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拉伸AB的分力F1;二是压缩BC的分力F2.F1=,F2=αcosmg(1)定义:将一个力沿着的两个方向分解的方法.如图所示.(2)公式:F1=F cosθ,F2=F sinθ.(3)适用:正交分解适用于各种运算.(4)优点:将矢量运算转化成坐标轴方向上的运算.(5)正交分解的目的:将力的合成化简为同向、反向或垂直方向的分力,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解决的运算,“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6)正交分解的基本步骤(a)建立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轴和y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b)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图2­6­7所示.图2­6­7(c)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即:F x=F1x+F2x+…F y=F1y+F2y+…(d)求共点力的合力合力大小F=,合力的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α,则tan α= .针对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F1、F2及它们的合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F一定与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不同B.两力F1、F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两力F1、F2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受的力D.两力F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2. 如图所示,物体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共点力F1和F2的作用,其大小分别为30N和40N,它们合力的大小为()A.10N B.50N C.70N D.1200N3.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15 N,F2=9 N.它们的合力不可能等于 ( )A.9 N B.24N C.25 N D.15 N4.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 kg的重物,∠CBA=30°,如图2­5­8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g取10 N/kg)( )图2­5­8A.50 N B.50 3 NC.100 N D.100 3 N5.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当它们的夹角为90°时,合力为F,则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2F B.2 2 FC.2F D.F6. 在按照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力计可以不与木板在同平面内B.作图时可以用细绳的长度作为两个分力的大小C.确定某个分力时,只要记录测力计的读数,不要记录测力计的方向D.确定某个分力时,需要同时记录测力计的读数及细绳的方向7. . 用如图的四种方法悬挂一个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是()A.B.C.D.8. 同时作用在某物体上的两个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6N和9N,其中9N的力在逐步减小到零的过程中,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一直减小D.一直增大9. 如图所示,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拉伸到0点,它们示数分别为F1和F2.接下来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A.将橡皮条拉伸到O点B.拉力大小等于F1﹣F2C.拉力大小等于F1+F2D.沿F1和F2角平分线方向10. 如图所示,物体在四个共点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撤去F1而保持其他三个力不变,则此时物体的合力F()A.等于F1,方向与F1相同B.等于F1,方向与F1相反C.大于F1,方向与F1相同 D.大于F1,方向与F1相反11.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2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4N,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A.1N B.3N C.5N D.7N12. 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3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3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应用牛顿定律推导出适用于两球碰撞模型的动量守恒定律,能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

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守恒条件),会分析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2.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1.动量守恒定律。

2.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1.动量守恒的条件。

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让学生回忆、提问:动量、冲量、动量定理的相关知识。

动量:p=mv冲量:I=Ft动量定理:Ft=mv-mv’二、新课教学(一)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改变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物体A、B,质量分别是m1和m2,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2>v1。

当B追上A时发生碰撞。

碰撞后A、B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

碰撞过程中A所受B对它的作用力是F1,B所受A对它的作用力是F2。

碰撞时,两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时间很短,用Δt表示。

根据动量定理,物体A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它所受作用力F1的冲量,即:F1Δt=m1v1′-m1v1物体B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它所受作用力F2的冲量,即:F2Δt=m2v2′-m2v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F2,两个物体碰撞过程中的每个时刻相互作用力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有:m1v1′-m1v1=-(m2v2′-m2v2)m1v1′+m2v2′=m1v1+m2v2这说明,两物体碰撞后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前的动量之和,并且该关系式对过程中的任意两时刻的状态都适用。

那么,碰撞前后满足动量之和不变的两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呢?两物体各自既受到对方的作用力,同时又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5共点力平衡—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3.5共点力平衡—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3.5共点力的平衡〖教材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单独成章节来学习,是混杂在其它章节内容里分散学习的,正交分解法,也是首次在课本中出现,与初中的知识是没有任何的联系的。

我们要运用等效替代法,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力按作用效果来分解,引入正交分解法,在此之前先要讲述力的平衡的几种情况,这样正交分解法就可以说成四力平衡,不会太难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能够解释平衡状态的含义,并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否平衡。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实验和练习归纳出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能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使用正交分解法。

难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应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并辅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三个人两根竹竿,扛一块大石头,谁更累呢?或许都一样吧。

教学设计说明:把课本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

我们把这块石头的受力分析可以简化,会和课本甲乙丙丁四个图,那个比较接近呢?也许是乙和丙吧。

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力为G的木棒在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

根据每幅图中各个力作用线的关系,可以把上述四种情况的受力分成两类,你认为哪些情况属于同一类?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根据:平行没有交点。

我们上节课把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叫做共点力。

课本说甲丁就是共点力,根据定义我们容易看得出来丁是共点力,但是甲怎么看出来的?根据作用线相交于一点,我们把甲的作用力的线沿反方向延长,即可看得他们相交于一点。

在生活中常见的共点力很多,如挂足球。

那么顾名思义非共点力,就是它们的作用线是平行的,没有交点。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教材解读精选全文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教材解读精选全文

本实验为课标要求的必做实验。
(1)能依据已有知识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2)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获得实验数据,分 析数据,形成结论。 (3)能撰写实验报告,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 等交流本实验的探究程与结论。 (4)坚持实事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 修正错误。
(1)实验思路 从动量守恒定律条件出发,不仅可以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适用性的 认识,也是本实验方案设计的前提。
01 课标要求
选择性必修1 的学业要求
选择性必修1 课标要求的学生实验 1.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4.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01 课标要求
第三章 机械波 1.波的形成 2.波的描述 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4.波的干涉 5.多普勒效应
选修3-5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 动量和动量定理 3 动量守恒定律 4 碰撞 5 反冲运动火箭
第四章 光 1.光的折射 2.全反射 3.光的干涉 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5.光的衍射 6.光的偏振激光 课题研究 索引
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振动或摆动的特点,建构简谐运动、单摆等物理模型。能运用这些模型分析 问题,通过推理得到结论,对相关现象作出解释。会用系统的思想和守恒的思想分析物理问题。能恰 当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能从运动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不同角度思考 物理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2)会分析具体实例中的碰撞特点及类型。 (3)会用动量、能量的观点解决生产、生活中与一维 碰撞相关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章节综合与测试)

【新教材】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章节综合与测试)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

有些学生初中物理基础薄弱。

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

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物理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1、深入钻研新教材。

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

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

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物理应用;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物理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3.1重力和弹力(第2课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3.1重力和弹力(第2课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3.1 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详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通过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来对重力和弹力的划分来引入弹力的知识。

通过放大法让学生观察到有机玻璃和桌面的的微小形变。

拓宽学生的认识,在课中加入许多的动态图更加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的概念比较多,实验也多,所以整体的内容比较多,需要精细化安排。

学生对弹力有一定的认识的,但是不知道拉力、压力和支持力与弹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清楚弹力的产生原因,无法理解弹力的方向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的专业术语。

因此这节课要利用动图增加课题趣味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好弹力的大小方向,产生条件等知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知道胡克律。

科学思维:通过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培养学用“放大”的实验方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解物体的形变,从而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科学态度与责任:养成用科学的质疑的态度去学习知识的习惯,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并辅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假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弹簧、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课件展示推、拉、提、举的生活场景。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相互作用无论是对物体推、拉、提、举。

它们都是在物体接触时产生的力。

还有就是列车的牵引,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它们都是在物体接触时产生的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列车的牵引,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

接触力: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生的力。

教学设计说明:从自身实际出发,懂得相互联系,延伸到物体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借机进行感恩教育。

结合前面学习的重力,发现重力是不需要和地球接触的,还有磁力也是,也就是说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4 自由落体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2.4 自由落体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2.4自由落体运动〖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具体的实例,又是一个特殊的实例。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的物理模型,在实际生活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使得一些重的物体下落得非常快。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在空气阻力较小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这样我们这节课的实验就很重要。

通过概括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前面学习的运动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推导能力,进而认识到运动的本质。

课后有伽利略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他人生轨迹,这都将会是学生们重要的精神粮食。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自由落体运动逐差法求加速度。

〖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讲解法、多媒体教学等。

〖教学准备〗牛顿管、金属片、石头、纸片、打点计时器、纸带、重物、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站在高层建筑物上,让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你认为哪个物体下落得快?(课件展示比萨斜塔动图)比较难以看得出来。

在教室内拿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将其中一张揉成一个团。

让纸团和另一张纸在同样的高度落下,看看哪一个下落得快?很明显是揉成团的比较快。

结合实验及生活中的经验,讨论:什么因素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可能是空气阻力的作用。

物体下落的运动是司空见惯的,但人类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差不多两千年的时间。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1 第1章运动的描述1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1 第1章运动的描述1

⒊ 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⒋ 方向:这一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
5.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作瞬时速率
6.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六.平均速率
定义: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 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 v s,s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
t 标量性:平均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1.速度和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2.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3.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4.在x-t图像中,根据什么来描述速度
展,评
展评
项目
物理意 义
速度
描述物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 量,是矢量.
速率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是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决定因 素 方向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时刻或 经过某位置时的速度,它能精确 地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 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方向 物体的位移方向
物体此时的运动方向,即物体在 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联系
对应关 与一段位移(时间)相对应,是过程量 与某一时刻(位置)相对应.是

状态量
大小
(1)瞬时速度是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都是矢量.国际单位都是m/s.(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这段时间内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没 有直接关系.
②若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就表示质点静 止
③若图线是一条曲线,就表示质点做变速运动

1.下列有关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表述
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B )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1节磁场对通电导线力(3)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1节磁场对通电导线力(3)

1.电流方向不变时,磁场反向,安培力反向.
2.磁场方向不变时,电流反向,安培力反向.
一、安培力的方向
探究安培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
安培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都垂直.
研究安培力的问题要涉及三维空间
一、安培力的方向
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
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
与电流方向垂直
【答案】D
【解析】电流放入磁场中,不管电流与磁场是否垂直,安培力均垂直磁场
和电流所确定的平面,即安培力总是垂直磁场方向,安培力总是垂直电流向.
2.长度为20cm的通电直导线放在匀强磁场中,电流的强度为1A,受到磁场
作用力的大小为2N,则磁感应强度B为 (
A.B=10T
B.B≥10T
C.B≤10T
动,当通以如图所示电流后,cd导线将(
)
a
A.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靠近ab
B.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离开ab
C.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离开ab
D.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靠近ab
c
d
b
【答案】D
【解析】安培定则可知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是以直线电流为圆心的同心圆,
再由左手定则判断出D项正确.
判定方法:左手定则
什么情况下两条导线相互排斥?
一、安培力的方向
F
F
电流方向相同
电流方向相反
同向电流相互吸引
F
F
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二、安培力的大小
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
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时
=
二、安培力的大小
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成角时

4.1 牛顿第一定律—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4.1 牛顿第一定律—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

4.1 牛顿第一定律〖详细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都有所接触,内容大致是一样的。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纠正一些片面的东西,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更加的具有科学性。

牛顿所进行的不光是总结概括,更多的是创造性的对惯性和力的概念的提出,同时明确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及其之间相互转化等。

学习本节课内容要正确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科学思维: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会识别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科学探究:体会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史实回顾,增进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2、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

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小车、小球、斜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前面学习的第一、二章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称为运动学;第三章研究的是物体的受力,称为力学。

问题: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分支叫做动力学。

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很重要,设计各种机器,控制交通工具,研究天体运动等,都离不开动力学知识。

本节我们开心学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二、新课教学初中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你能说说它揭示了物体运动遵循怎样的规律吗?滑冰运动员如果不用力,他会慢慢停下来。

这是否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呢?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溜冰,加强代入感。

长期以来的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狗拉车和骑自行车。

观察发现要使一个物体运动,必须推它或着拉它;自行车要前进,也必须用力,不用力就会停下来。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1.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

2.会用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难点】会用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一、实验思路教师:两个物体在发生碰撞时,作用时间很短。

根据动量定理,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很大。

如果把这两个物体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虽然物体还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外力的作用,但是有些力的矢量和为0,有些力与系统内两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相比很小。

因此,在可以忽略这些外力的情况下,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使两个碰撞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我们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

应该尽量创造实验条件,使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

二、物理量的测量研究对象确定后,还需要明确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和实验器材。

问题:想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根据动量的定义,很自然地想到,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前后各自的速度。

教师:那么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直接用天平测量,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呢?学生回忆之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

最后教师总结可行的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

(一)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本案例中,我们利用气垫导轨来减小摩擦力,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量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以通过在滑块上添加已知质量的物块来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本实验可以研究以下几种情况:①选取两个质量不同的滑块,在两个滑块相互碰撞的端面装上弹性碰撞架,滑块碰撞后随即分开。

②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使两个滑块连成一体运动。

如果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贴上尼龙拉扣,碰撞时它们也会连成一体。

③原来连在一起的两个物体,由于相互之间具有排斥的力而分开,这也可视为一种碰撞。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实现。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教材解读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教材解读
(教参中的教学片段)
对某个微粒的跟踪情况
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F-r 图像
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F-r 图像
现行版
修订版
经历构建理想化模型的过程
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 子直径的大小是一种通过 直接测量宏观量来间接测 量微观量的方法。
用照片呈现真实的实验情境
02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1.规范阐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加强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统计规律的学习
热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图像
“取某个速率的分子数” “取某速率‘区间’的分子数”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的图像
横轴: 分子速率v/(100 m·s-1), 横轴数值标注1、2、3 …
纵轴: 每百速率单位区间的分子 数所占百分比,纵轴数值 标注5、10、15 …
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教材介绍
01 课程标准 选择性必修3模块一级主题
“固体、液体和气体” “热力学定律” “原 子与原子核” “波粒 二象性”
01 教科书 教材章结构设计
热学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第三章 热力学定律
近代 物理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 象性
课程标准要求
删去 “了解液晶的微观结构……” 删去 “知道饱和汽、未饱和汽和饱和气 压。了解相对湿度。举例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 对人的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修订版
现行版
教材结构的单元划分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温度和温标
气体的等温变化
气体的等压变化 和等容变化
第三单元 固体
液体
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
研究物质在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形成物质观的基本思路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演示文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演示文稿
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第21页,共56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科学探究
(位移公式) (改变学习方式)
●教学的目标之一应关注得出公式的过程。
x=v0t+
1 at 2 2
第22页,共56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
新旧教科书对比
优化物理概念的教学
第23页,共56页。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材内容框架结构的设计
(3)怎样计算拉力所
做的功?
第42页,共56页。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类比重力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明确弹性势 能表达式取决于弹力做功的表达式。
●对弹力做功的表达式进行理论探究。
特点:弹簧的弹力做功也跟路径无关,用相同的 思路分析弹力做的功跟弹性势能的关系,对功能 关系的知识 进行了一次巩固和拓展。
电磁学(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力学(动量) 3-5
原子物理
热学 电磁学 光学
近代物理初步
第5页,共56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思想
一、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二、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做教师的好帮手
第6页,共56页。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
注重力学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注
重概念的科学性,规律的准确性,理论 的严谨性,技能的规范性。注重实验观 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
新旧教材内容不同处理的对比分析
第24页,共56页。
第七章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
重力势能
追 寻

探究弹性势能 功 的表达式
守 恒
能 关 系

实验:探究功与速
功率
度变化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材解读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材解读

安培力的方向、大 小 及应用
洛伦兹力的方向、 大 小及应用
必修第三 册
……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1.磁场 磁感线 2.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
磁场的概念,研究 磁场的工具
本章在必修第三册介绍磁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磁场与通电导线、带 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章共4节,第1节和第2节按照先讲宏观、后讲微观的 顺序分别介绍了安培力、洛伦兹力。第3节介绍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规律,第4节以质谱仪与加速器为例介绍了前面所讲的概念规律的应用。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教材介绍
01 本册教材总体安排
要落实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内容
• 磁场
第一章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第二章 电磁感应 第三章 交变电流
•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 传感器
第四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第五章 传感器
01 本册教材总体安排
核心素养 通过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场的概念。 通过对感应电流等相关问题的科学探究,强调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
完整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该包括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的内容。为 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教科书先在第1节介绍了如何判别感应电流的方向,即 楞次定律,然后在第2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主要介绍了感应电动势的 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定律的一部分,用它可 以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一致。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原选修3-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0/8/3
原选修3-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0/8/3
原选修3-4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0/8/3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高中物理教材编写——2019版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介绍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高中物理教材编写——2019版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介绍

教材研究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高中物理教材编写——2019版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介绍●张颖*摘 要: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以“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优化教材的组织呈现形式,为教和学提供便利”“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为编写指导思想,从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彰显教材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人教版 新教材介绍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的编写工作于2016年春季正式启动,并于2019年秋季开始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

编写组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总结、反思上一轮教材编写的经验和不足,着力提升教材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育人价值。

一、编写指导思想(一)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在内*张颖,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编辑室主任、副编审,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分册主编。

容选择、组织和呈现方面,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内容,努力呈现我国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新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

(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教材编写注重全面、准确地体现核心素养的内涵,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必需的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3教材解读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3教材解读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在形成电势能概念时,体现能量守恒的观点;在电容器充、放 能量在转移和转化中
电时,体现电场能与磁场能转化过程中守恒的观点;在带电粒 总量保持守恒。
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分析时,体现能量守恒的观点。
04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概述
科学思维 —— 科学推理、论证
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科学态度与责任
实事求是 实验: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多用电表的使用 社会责任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电容器的应用、FAST 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电动汽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家的品质 法拉第、南仁东
02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概述
02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概述
02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概述
03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具体说明
电场强度 模拟电场线 —— 描述
如果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这 个电场就叫作匀强电场。
03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具体说明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静电平衡 尖端放电
静电屏蔽
静电吸附
03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具体说明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 静电平衡
04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概述
课 3.1.6 观察常见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电容,观 标 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能举例说明电容器的 要 应用。 求
04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概述
电势能和电势
电势差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 的关系
电容器的 电容
带电粒 子在电 场中的
运动
04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能量:概述



物理规律表述变化的内

微观粒子的相互

作用与转化导致。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1 第1章运动的描述1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1 第1章运动的描述1

置坐标分别为xA=__ m,0xB=____ m,x5C=_____ m-.AB3间位移
ΔxAB=____ m,BC5间位移ΔxBC=_____ m,ΔxAB___-_Δ8xBC.(填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 大小 又有 方向 的物理量,例如:位移等. 2.标量:只有 大小 没有方向 的物理量,例如: 时间、温度、质量、路 程等. 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 算的术法加则减法, 矢 量 相 加 的 法 则 与 此 (填“相同不”同或“不同”).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解析 答案
(2)他从A点第一次走到D点时的位移和路程.
答案 2R,方向为东偏南 45° 2.5πR
解析 答案
例3 (多选)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均为20 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x甲=1 m,x乙=-3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负,其正、负号表示温度的方向
√D.温度计读数时正的温度一定大于负的温度,正、负不能代表方向
解析 答案
三、直线运动中位置和位移的表示
例4 如图6所示,一小球从A点垂直向上抛出,到达最高 点B后,返回落至地面C处,AB、AC间距离如图所示.
(1)若以A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B、C三点位
二、路程和位移 矢量和标量
(1)如图4所示,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上海,甲乘高铁直 达,乙乘飞机直达,丙先乘汽车到天津,再换乘轮船到上 海,三者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移是否相同?
答案 三者的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即都是从北京到上
海,初位置、末位置一样,即位移相同.
图4
答案
(2)①一个袋子里有40 kg大米,再放入30 kg大米,袋子中大米的质 量是多少? 答案 袋子中大米的质量是70 kg.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
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正确的科学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难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
实验误差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
教法: 1、类比、迁移法:类比以往学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次之前已做过较多的物理实验,多 次使用过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处理方法 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 据处理能力。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怎样 根据实验目的来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及 如何由实验方案来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
交流电源、铁架台(带铁夹)、毫米刻
度尺
1、自主交流合作 设计方案
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设置实验情境 选用实验器材 拟定实验方案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学生分组讨论进行
实验方案设计。然后师生对比分析,确 定方案。
2、分组实验 采集数据
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分组实验,学生4人一组进 行实验,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这就强调了体验验证过程的重要性,注重了 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理解了机械能
守恒定律的内容,本节内容的主要目的是给 学生增加实验探究与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 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 水平。
进行知识迁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2、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形成认知冲突,思考中提
炼方法,讨论中反思优化,进而构建新知;再由新 的问题驱动下一轮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 (必修1) □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必修1) □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必修1) □习题:从一张照片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必修1) □拓展:物体沿曲面下滑时重力做的功(必修2) □拓展:变力的冲量(必选1)
强化用共点力平衡解决问题
要点
物质的存在具有各种形式 不同物质具有各自的属性 宏观物体的属性与其微观结构有关
知识
运动:有各种形式,具有相应规律 相互作用:有各种方式、各自特点和规律 运动与相互作用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能 能量可以转移和转化 能量在转移和转化中总量保持守恒
物质的存在具有 各种形式
固体,液体,气体 电场,磁场,重力场
一、根据课标调整教材结构和内容 二、加强知识学习,适时提升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
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 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
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方面
物 理 观 念
要素
物 质 观
运 动 与 相 互 作 用 观
能 量 观

密度,比热容,电阻率,折射率
质 观
不同物质具有各 自属性
质量,劲度系数,电阻 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
物质宏观属性与 其微观结构有关
分子动理论,气体压强微观解释 原子核式结构,能级,氢光谱 原子核组成,基本粒子
瞬时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平
运动:
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有各种形式,具
无限小的时间间隔,无限多的位移之和,带来了质的变化! 物理量的运算可以用几何量的运算来替代,认识观的变化!
系统化、多样化渗透极限思想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必修1) □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必修1) □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必修1) □习题:从一张照片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必修1)
强化用共点力平衡解决问题
强化用共点力平衡解决问题
强化用共点力平衡解决问题
之所以把共点力的平衡视为核心知识,是因 为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具体问题时,需要选择 相互作用的对象、分析相互作用的物理量、列出 相互作用关系的方程,这是一种分析物理问题基 本而且重要的思路。这种核心思路和视角,普遍 用于力、电、热等问题的分析,是概念和规律的 提炼,是运动与相互作用观的重要内容。“共点 力的平衡”是高中物理这一思路的起点。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必修1)
系统化、多样化渗透极限思想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 (必修1) □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必修1)
系统化、多样化渗透极限思想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必修1) □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必修1) □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必修1)
一、根据课标调整教材结构和内容 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删去一些难度较大或非主干内容 有的内容要求有所提升:
课标增加了“体会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 方法”“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 题”
教材对极限方法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系统化的布局 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系统化、多样化渗透极限思想
系统化、多样化渗透极限思想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必修1) □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必修1) □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必修1) □习题:从一张照片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必修1) □拓展:物体沿曲面下滑时重力做的功(必修2)
系统化、多样化渗透极限思想
教科书栏目设置
一、根据课标调整教材结构和内容 二、加强知识学习,适时提升物理观念 三、凸显科学方法教育:从“幕后”到“台前” 四、发展学生模型建构的能力质疑创新的意识 五、科学探究:注重问题导向和情境设置 六、科学态度与责任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
限于课时,删去一些难度较大或非主干内容,如
机械波,电磁波,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
有相应规律
干涉、衍射与偏振,光的波粒二象性;
原子核的衰变,裂变和聚变




牛顿第一定律
基于核心素养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物理教材修订
编写团队
主 编:彭前程,黄恕伯 核心编者:“三结合”编写团队(人教社物理室, 中学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大学教师)
北京市、云南省、浙江省、武汉市和大连市 近百位一线教师参加研讨和试教
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
编写原则
聚焦核心素养,彰显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
物理学科 核心素养
教科书概览
• 删除“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关系” • 解读:如果实验用类似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装置,一是
改变力、质量来做实验繁难,二是实验的具体作法与探究匀 变速直线运动雷同,此次没有把它列入学生实验,内容中也 不作要求 • 删去“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 • 解读:多用电表只要求会使用,不要求原理。而多用电表的 使用已放在“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实验中,内 容中不再单独列出 • 删去“逻辑电路和集成电路” • 解读:限于容量,删去部分过于偏重技术的内容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
• 删去“了解惠更斯原理,能用其分析波的反射和折射” • 限于课时,删去难度较大、中学应用不广泛的惠更斯原理 • 删去“用激光观察全息照相” • 解读:许多学校没有条件 • 删去“了解液晶的微观结构” • 删去“知道饱和汽、未饱和汽和饱和气压。了解相对湿度。
举例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对人的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 解读:限于课时,降低要求,删去一些非主干知识 • 删去“初步了解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 解读:限于篇幅,删去难度较大的内容
现行课标: 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
力度平衡条件…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 新课标:
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用共点力 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题
教科书: • 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并,弱化解题的训练 • 增加用共点力平衡的分析问题的实例
强化用共点力平衡解决问题 现行教科书 新编教科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