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一剪梅》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
教学目标:
1、细读文本,品味意象背后的情感
2、整体感知,把握李词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解读文句,分析意象
2、解读词中的人物形象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李清照词中意象的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导入:
一:之前我们学习过思妇闺情诗这个专题了,古人很聪明地把相思之情化成景物,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些寄托了情思的景物被我们称为意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清照《一剪梅》,看看她是怎样运用意象使相思之情具体化,从而与众不同的。
二:之前我们学习过思妇闺情诗这个专题了,这些诗大都是男性所写。这些男性词人对女性外貌和心理的描写,无
论是浓抹重彩或轻描淡写,都只停留在肤浅的表层。他们只是从男性的角度对女性作一般的臆测而已,男子作闺音,不免产生终限一层之感。读唐宋词,我们会明显地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虽然歌者、舞者与歌词中的人物都以女性为主,而歌词的作者偏偏儿乎都是男性。今天我们来看一首女词人写的词,《一剪梅》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与太学生赵明诚
结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她婚后一二年,赵明诚远游之后,一种说法是去太学读书,易安的忆别之作。
这首忆别之词的词牌名叫做“一剪梅”源于
词体介绍: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
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一剪梅》,大家在听的时候要注意三个问题,字音,节奏,情感
大家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啊?我觉得咱们班同学会比他读的还要好,有没有人毛遂自荐?
咱们班同学读的比人家这录音还要好,但是还需要注意。有没有哪些是大家不理解的?-PPT
红藕:荷花的别称。
香残:这里指荷花的香味已经快要消散了。
玉簟:光洁似玉的竹席,席子的美称,簟的本义是竹席。罗裳:丝织的下衣、摆裙。
兰舟:木兰树做的船,船的美称。留恋处,兰舟催发
锦书:前秦人窦滔的妻子苏惠思念丈夫,就用锦织成回文诗赠给他。后来便称夫妻间的书信为“锦书”或“锦字书”。这是作者用的一个典故。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雁字回时:是指大雁排成人字或者一字的形状飞行,称作雁字。雁字回时就是说大雁排成一行往回飞。
月
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落花无可奈何花落去流水流水落花春去也
现在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大家再读读这首词,看看里
面写了哪些意象?找一找......找到了吗?大家一起来说有哪些意象..........PPT
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大家已经共同探讨了意象所指之意,那李清照是怎样运用这些意象表达她情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文本中继续品读。
首先看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答:视觉,嗅觉,触觉
荷花已经凋谢,它的香味也点点离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凉。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如此,首句便先声夺人,写凄凉而不见一“凄凉”字,含蓄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即就是“凄凉哀愁”。“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作者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瑟的景象,就免不了要触
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一般,当人们经受愁苦的折磨的时候,总是要想办法排遣一下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垂泪啼哭,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于是她就——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为了划船方便,也为了避免损坏高贵华丽又轻透的罗裳,于是,先解罗裳再上兰舟也就顺理成章了。独上兰舟,这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这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一样的,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紧接着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是一个倒装句,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词人因惦念丈夫行踪,于是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
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我们想,作者在雁字飞回之际,不见锦书,“无言独上西楼”,然而“独自莫凭栏”,眼前有景赏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独自发愁。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愁”字呢?作者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我们想,作者为什么在写“闲愁”之前,凭空来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呢?这其实就是周杰伦《菊花台》中唱的“花落人断肠”、李煜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写是为了承上启下,用自然界没有情感体验的落花流水来衬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闲愁”。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
“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
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西厢记》中莺莺的唱段:“我相思为他,他相思为我,从今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