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1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言赏景短文,全文一百五十余字,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自读课。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大意。
另外,作为一篇记游散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志趣。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简练,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西湖的雪后奇景,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运用对比手法,在文中通过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鲜明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
师生对关键词痴“和独”的解读,自然还会得出世俗所不能理解的情怀”与超脱于尘世万象的情怀”,从而理解文中更丰富的情感。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作为一篇文言自读课文,学生能够把握叙事线索,快速阅读文章,并能围绕文章的叙事线索理清楚文章大意。
学生七八年级已经学过多篇写景抒情类散文,学生基本能掌握品辞绘情”的游记类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具备通过分析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张岱的性情。
二、说教学目标1、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景语句。
2、品味描写雪景的句子,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学习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四、说学情《湖心亭看雪》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借助注释和字典基本能掌握文中的重要词句。
在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学习的经验基础上,学生能关注到文中的景和情。
学习难度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会更强一些。
但是本文的精髓————万籁俱寂、天地苍茫、天人合一的景物描写和文中“痴”的进一步解读,学生还是需要引导体会的。
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讨,老师引导、点拨为主。
五、说教法学法1. 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单元教材分析】1.与其他单元比较:《湖心亭看雪》位于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主题是“游目骋怀”,包括《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3篇写景游记散文,1篇诗词组合。
部编版教材在八、九年级进入文本阅读之后,共安排了七个古诗文单元,从“人文主题”看,本单元与八上第三单元的“山川美景”内容相近,都是“游目”自然的写景名篇,但八上第三单元作品所抒之情相比较更单纯一些,通过描写美景,抒发赞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之雅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而本单元的作品则更侧重“骋怀”,让情怀在景物描写中尽情展开,彰显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和深厚炽热的家国情怀,是语文教材“立德树人”的肥沃土壤。
2.本单元分析: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
本单元所选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志趣抱负。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寻找推动自我行动的现实力量——中华民族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乐感文化,先忧后乐、进退无惧的家国情怀。
(2022新课标对诗文的学习有明确的循序渐进的规定,通过三年学习,到本单元时,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自主诵读,依据所学知识和课下注释感知文章大意,已经基本掌握文言词语的认知规律,但需升级对文言虚词的认知。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单元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
3.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4.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课文分析】《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文章以简洁凝练的笔墨描写了雪后西湖的独特风光,在苍茫广袤的冰雪世界中,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文章表面看似写景,实则下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
作者出身仕宦家庭,却一生未做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教案赏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
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
“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
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
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
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
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初更时分,晚上八点左右,寒气倍增之时也。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观看雪景的美丽景色和心情。
通过对雪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同时,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也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
但部分学生对于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作者的心情和感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生活的感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悟,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心亭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作者的心情和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6.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上册13《湖心亭看雪》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湖心亭看雪》,下面我 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 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教学提示】 白描手法: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画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 作手法。
7.写景句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三个“与”字,是否显得重复拖 沓? 明确:三个“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 大景象。去掉的话,好像物与物之间有了界限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 天地苍茫的意境。
《湖心亭看雪》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 看雪的经过,描画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 者的故国之思,也反应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 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全文语言精 练传神,结构精致典雅,笔墨XXX自然,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 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域。
在本次教学中,以朗读穿插全文,既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文言 语感,同时通过朗读把握文意,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 能力。探究性问题比较详尽,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整个教学过程由言到文,层层推动,符合学生掌握的规律,并 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 1、重能力训练,缺少对文言基本知识的把握,不利于基础较 差的学生学习。 2、朗读不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品读的时间有些少,部分问题, 老师讲授代替了学生思考。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清代作家张岱。
本文以作者在湖心亭观雪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幽静清雅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文章笔调清新,用词精炼,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典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文中的一些字词和句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生僻,需要重点讲解。
同时,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文本内涵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背诵,字词句的理解,文本内涵的把握。
2.难点:作者情感的抒发,文本背景的了解,文中意境的体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播放相关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湖心亭看雪》。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认为重要的字词,并尝试翻译。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字词句和语法结构。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雪景的喜爱,感受文中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式。
7.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做好课后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一个“痴”字,展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文章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 一体。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描绘了所看到 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 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4.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 草一样的微小)
5.词语释义
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是日更定矣: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
完了,结束。
在苍茫天地之间,那长长的横跨西湖中间的苏堤,也 只是一道淡淡的凸痕罢了。那湖心亭在作者眼里仅成了一 个点。而比起湖心亭来,作者的小船更小了,不能称“一 叶”了,只能称“一芥”。看来“一芥”比“一点”更小 了。而小船中的人当然比小船更小,又拿什么来比呢?唯 有用“粒”来形容其小了。读到此处,我们自然不难想见 作者独行于茫茫雪夜中所感到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 之一栗”的人生彻悟。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学习目标
1.掌握“更定、毳衣”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朗 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 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解读全文主 题思想和作者的精神世界。
作者介绍
张岱( 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 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 事著述,穷困以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12 湖心亭看雪 PPT(附教案、说课稿)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 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 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 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 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 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 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 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 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 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点此下载
感谢 倾听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教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9日星期五
到亭上,有 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 沸。见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 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
来到湖心亭,竟然 看见还有两位游客,铺 着毡席,相对而坐。一 个小仆正在煮酒 ,炉 火正旺,水也正沸。见 到我,他们喜出望外, 说:“这个时候,在湖 上怎么会碰到像你这样 的人!”随即拉我共饮。 我很高兴,硬喝下三大 杯而后告别。打听他们 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 人,现客居这里。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几笔就可 勾勒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 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 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 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 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白描手法写人范例: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 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 的圆规。”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山
望海潮
杨万里
柳永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 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 三四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 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明王朝灭亡后所写,是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九班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育古文的阅读理解力量。
2.品尝写景美句,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反复诵读,感悟之痴。
【教学重点】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和肤浅的故国之思。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让同学回忆积累的有关西湖的诗句。
老师预设整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苏轼,“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等诗句。
依据同学回答,老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顺缠绵。
可是假如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读音障碍读中清(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吐字清楚)1.找两个同学读课文,同学起来评价,指出问题再朗读;2.生依据多媒体课文停顿划分,听课文示范录音,留意朗读的语气;3.同学依据录音齐读课文。
三、文章大意读中通同学依据自己预习状况找出理解不了的地方小组争论,组内理解不了的地方,提出问题,全班解决。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第一段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了后面又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和一个舟子呢?究竟是几个人去的?2.“天与云与山与水”这三个“与”用的太重复了,有点拖沓,改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或“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好不好?明确:不好,修改后的句子把四种景物断开了,而原句三个“与”把四种景物相连融合在一起,造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天地苍茫的浩大气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说课稿(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湖心亭观雪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宁静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文章用词典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这篇课文,他们可能对一些文言词汇和句式结构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学生可能对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理解,但还需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结构,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
2.教学难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结构的理解,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运用投影仪,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句式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雪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结构。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
张岱
表扬
方怡情、李学焜、杨瑷玮 杨沣力、谢婷娜、孙骏威 唐思捷、苏小雅、杨新爱 陈星宇、汪逸凡、张思雯
学习目标
• 1.朗读背诵课文,能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2.学习白描手法。 • 3.理解文中作者的痴意,体会作者淡薄孤寂,钟情
山水的情怀。
一读湖心亭看雪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另一方面,张岱之“痴”还缘于他心中挥之不去 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主旨
• 本文通过写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 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 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 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 痴行痴景痴人痴心,雅情雅趣永存世间!
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理解 这个“痴”字? “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舟子说作者“痴”,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痴”的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的“痴”。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状态。
赏析语言
1.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及/下船,舟子/喃喃( gèng
)z曰:“莫说/相公痴,更( qiǎng
)有/痴似相公者!”
nán
gèng
整体感知
听录音跟读
1.朗读指导
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 要流畅自然,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 忌硬背。
三赏雪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微课教学设计——湖心亭上夜西湖,风流才子痴相公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诵读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欣赏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二)过程与方法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二、重点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1、诵读背诵课文。
2、欣赏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二)教学难点:1、把握叙事、写景、抒情的关系。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方法:1、沉潜涵泳,吟咏诵读鉴赏法2、联想想象,批注阅读体悟法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作者的孤怀雅趣和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的两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作家梁衡所说的《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西湖胜景的佳作,被称作是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岱的世界,去《湖心亭看雪》。
(二)知人论世多媒体显示: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通茶艺茶道,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文学著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快园道古》等,还有史学著作《石匮书》。
(三)“奇人”、“奇事”、“奇景”、“奇趣”——赏析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走进张岱的精神世界。
1.雪夜奇趣“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明·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设计意图]引用资料,为引导学生理解张岱的孤怀雅趣做铺垫。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湖心亭看雪》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生”,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反映人物的心情和思想。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张岱在湖心亭观赏雪景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课文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湖心亭雪景的宁静、壮美,展示了作者的高洁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寓意有一定的理解。
但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较难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和点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难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难句的理解:课文中有一些生词和难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2.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学生可能对此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讲解、朗读等方式,传递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词和难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领悟人生哲理。
4.讲解与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2湖心亭看雪》赛课教案_2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组讨论赏析西湖雪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字细细品味语言,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写作与朗读结合的方式,爱上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赏析雪后奇景。
教学难点: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课时:共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去年,浙江的冬天有如神助,下了好几场大雪,请问你们有没有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在南方,下一场好大好大的雪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三百多年前,有位古人在冬天的夜晚独自一个人前往西湖看雪,他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今天,我要带你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板书:湖心亭看雪)。
二、整体感知。
检查课前预习作业①、读准字音,读通读顺文意。
②、结合课本注释,借助词语手册,以及根据平常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疏通文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同学们喜欢朗读吗?我读书的时候,上语文课最害怕我的语文老师叫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时的我觉得在这么多人面前情感流露是一件特别难为情,特别不好意思的事儿。
现在,我开始欣赏那些会朗读的人,觉得那是一件能够展现自我的事儿。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朗读者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这是央视名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的一段朗读,让我们学习她的朗读技巧,从她的朗读中受到启发,爱上朗读,学会朗读。
(播放视频)2、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董卿的朗读中受到什么启发,得到什么借鉴,并结合具体内容讲解如何才能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品文的味道。
指导朗读的时候,可以学生个人示范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模仿好的学生朗读等方式进行。
环节一:发挥学生的模仿精神,点出朗读者的必备条件,例如:①、把握语气(视频中的董卿是缓缓道来,朗读文字仿佛在诉说一个绝美的故事。
)②、仪态(视频中的董卿仪态大方,表情得体)③、放出声音,精神饱满(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不能展其雄伟之概”。
《湖心亭看雪》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清代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湖心亭观雪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宁静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文章用词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
但本文的语言较为典雅,一些字词的用法和意境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家国情怀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重点字词的学习。
2.难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释课文的难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雪景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湖心亭看雪》张岱超然物外家国情怀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公开课)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黄梅县小池二中刘咏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
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
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冰雪世界。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夹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文言文,本文在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
二、说学情心理层面:由于本次活动用的是陌生的学生,师生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感,学生在心里会有一点好奇,又有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引入要充满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用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评价语精心营造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氛围,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放声读,大胆说,积极想,让个性张扬,使智慧绽放。
知识层面:《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我们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的深层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目标,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12 湖心亭看雪(名师教案)
12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点燃诗情,走进西湖西湖很美——你看,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出了西湖的清新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绘出了西湖的娇羞美;杨万里的“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道出了西湖的冷调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
【设计意图】诗词入情入境,是最能快速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方法。
在这里,连用三组与西湖相关的诗句,既符合语文课堂的独特意蕴,又能点明本篇课文的学习方向。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者课件出示: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
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
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设计意图】认识作者,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于了解文章主题是非常必要的。
知人论世,才能读懂读透文章,所以在这个板块,对张岱的“亡国之身”进行介绍,便于后面让学生理解“是金陵人,客此”的复杂情感。
三、自学交流,读顺读懂1.准确读,读准字音(1)自读,读准字音。
(2)互读,纠正字音。
(3)点读,强化识记。
课件出示:崇祯..(chónɡzhēn)更.定(ɡēnɡ)拏.(ná)毳.衣(cuì)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铺毡.(zhān)焉得更.有此人(ɡènɡ)余强.饮三大白(qiǎnɡ)2.顺畅读,把握节奏(1)指导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湖心亭看雪》说课精品PPT课件
——《湖心亭看雪》说课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以自然山水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在抒发情感的同
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上承八上第三单元和八下
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因此,本单元的文言文在继续培养
学生文言语感,加强语言和文化积累的同时,又多了学习写景方法,
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学互动起
来,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发展。
说 教
分层学习活动—— 自定目标,深入解读,培养思维深度
学
过
任务一 自读:我来制定我来读
程
任务二
根据目标再次讨论
任务三
小组全班交流
任务四
总结升华
任务五 抒怀:千里万里与君同
任务一 自读:我来制定我来读
1、结合注释,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解决自己不懂的字词; 3.小组各派一位同学上台板书,全班同学经过交流,判断筛选出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
小组自主突破,教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 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培养自 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本环节的设计重在体会文章炼字炼句的艺术, 既有独立思考又有沟通交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任务三
小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目标制定阶段,属于初读,本环节重基础的落实和巩固,疏通文意,学 生要去揣摩关键词,初步体会作者情感,找出自己想要探究的东西。
任务二
根据目标再次讨论
建议:1、回顾所学景物描写赏析的方法; 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抓住连接词和 数量词、描写角度等进行赏析; 2、在文中找依据,猜测作者的心情; 3、结合老师下发的资料,知人论世。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湖⼼亭看雪》虽只有⼀百五⼗余字,作者却以清闲淡雅的笔墨,把湖⼼亭的夜间雪景写得⽓象雄浑、恍惚迷离,深切地抒发了⾃⼰冰雪独抱的操守和孤⾼⾃赏的情怀。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崇祯五年⼗⼆⽉,余住西湖。
⼤雪三⽇,湖中⼈鸟声俱绝。
是⽇更定矣,余拏⼀⼩⾈,拥毳⾐炉⽕,独往湖⼼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与⽔,上下⼀⽩。
湖上影⼦,惟长堤⼀痕、湖⼼亭⼀点、与余⾈⼀芥、⾈中⼈两三粒⽽已。
到亭上,有两⼈铺毡对坐,⼀童⼦烧酒,炉正沸。
见余⼤喜,⽈:“湖中焉得更有此⼈?”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别。
问其姓⽒,是⾦陵⼈,客此。
及下船,⾈⼦喃喃⽈:“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教案 教学⽬标: 1. 熟读课⽂,积累⽂⾔字词,疏通⽂意。
2. 初步了解⽩描的写作⼿法。
3.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
2.初步了解⽩描的写作⼿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法与学法: 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具有⼀定情绪⾊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的情感体验,从⽽帮助学⽣更准确地理解课⽂。
2.讨论法与点拨法:本⽂⽂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读课⽂,把握⽂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把握⽂章的写作特⾊和语⾔风格。
学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章写景时使⽤⽩描⼿法的特点和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以及淡淡的哀愁。
2. 资料助读法: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平、思想及明朝灭亡、清朝建⽴的那段历史,以更好地把握主题。
3. 讨论、品读法:通过课堂讨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章的美点。
教学准备: 教师:查阅络资源,并将其整合在本节课的展⽰课件之中。
学⽣:1.搜集学过的或⾃⼰知道的关于描写雪景的诗⽂句⼦。
2.对照注释并查阅⼯具书,朗读课⽂,读准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教师随笔 ⼀、导⼊课⽂,激趣引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湖心亭看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
首先,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和能力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 朗读和背诵全文。
2.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确定为: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默读、齐读、自由读、品读,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做到理解成诵,感悟文章的内容。
三、说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鉴于此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些学法的设置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学会自主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上七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师: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被誉为“人间天堂”,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你记得的描写西湖的作品有哪些?
今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欣赏冬天的西湖,肯定另有一番滋味。
(了解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明亡后,他不忘故国,参加反清斗争,后入山隐居,著书以终。
他在回忆录中说:“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其作品多缅怀往日繁华生活,寄寓故国之思,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
本文出自《陶庵梦忆》)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注意停顿及红色字词的读音。
(先标注
在书上然后伴着优美的音乐来自读课文)
(1)请两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2.小组合作,自主参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解释红色词语,疏通
文意。
(老师已经给出了本课的重点字词请同学们注重注意,并标注在书上)
(1)一:上下一白(全)惟长堤一痕(一道)
(2)是:是日更定(这)是金陵人(是)
(3)白:上下一白(白色)强饮三大白(酒杯)
小结:概括每段内容。
(第一段写作者到湖心亭看雪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色;
第二段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
3.迅速找出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天气状况,并简要说说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记叙张岱晚上到湖心亭看雪及湖上奇遇。
)(三)品读赏析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字吗。
(他是个“痴”人。
)哪些方面可看出张岱很“痴”?
1、为痴行。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
这么冷的天。
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孤怀雅兴,超凡脱俗、孤芳自赏、清高孤傲、卓然独立。
)
2.品痴景。
1)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2)这雪景有何特色?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雪景吗?
苍茫、阔大、广袤无边、朦胧、缥缈、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3)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写景有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
用词形象有特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
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西湖雪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
正是在这种满世界白茫茫一片的雪
景的衬托下,眼前的具体景物都显得很渺小。
白描原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3.悟痴心。
背诵景物描写部分,说说这样的雪景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忧郁、惆怅、孤独。
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找出文中体现出作者游湖看雪心境的词语,说说作者“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独——与众不同喜——知己之乐痴——醉情山水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六)小结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阅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