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 种群数量的变化

合集下载

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总结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了解也变得越来越深刻。

其中一个重要的自然现象就是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这个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种群数量的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变化:种群数量的增长与资源供应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如果资源丰富,那么种群的数量就很可能会增加。

反之,如果资源匮乏,那么种群数量就可能会下降。

2.竞争关系:不同个体之间在获取资源时会存在竞争关系。

如果某些种群中存在强竞争关系,那么种群数量就很可能会下降。

3.环境变化: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

如果环境发生大规模变化,那么种群数量就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4.天敌的存在:许多生物都有天敌。

如果生物种群中的天敌数量增加,那么种群数量就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5.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那么种群数量就可能会下降。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模式种群数量的变化模式是指,在不同情况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从数量变化的趋势上,有以下几种模式:1.指数增长:如果种群的存活条件良好,那么种群数量就可能会呈指数增长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种群数量会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直到资源供应达到饱和状态,种群数量才会停止增长。

2.稳定状态:如果资源供应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平衡,那么种群数量就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种群数量的波动较小,而数量变化的趋势则相对稳定。

3.震荡性波动:在某些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能会呈现震荡性波动。

这种变化模式通常发生在连续的不稳定因素的作用下,例如资源改善和人类干扰间的矛盾。

4.种群数量的下降:在某些情况下,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

例如环境恶化、天敌增加、人类活动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种群数量的下降。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解释种群、种群密度、出生 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 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 观察和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过程和 规律。
数学模型
介绍并讲解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 型,如指数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 长模型等,帮助学生定量描述和理 解种群数量的变化。
巩固练习环节
成功引导学生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分析,使学生成功掌握了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概念,如出生率、死 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有效利用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
结合实际环境问题深化学生理解
将种群数量变化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种群数量变 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学生认知能力特点
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 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 逻辑方法,分析和解 决生物学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 观察,发现生物学现 象和问题。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有浓 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
处理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同 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01
02
03
04
种群数量的概念及其意 义
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 素
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 型
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分 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为什么大草履虫种群没有出现“J” 形增长?
由于随着大草履虫数量的增多,对食 物和空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导致出生 率下降,死亡率升高。
(4)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什么?
种群的“S”形增长
二、种群的“S”形增长
合作探究十一:自主学习课本P9页相关内容,请小组合作完成以下 问题。
1.什么是“S”形增长曲线? 2.“S”形增长曲线形成原因是什么? 3.“S”形增长曲线的适用对象是什么? 4.“S”形增长曲线的增长特点。 5.尝试分析“S”形增长曲线各段的含义。 6.什么是环境容纳量(K值)?如何运用?
实战训练
5.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 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t1~t2与图2中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 B.图2中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
研究 方法
观察分析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建立 数学模型
对模型进行 检验修正
研究 细菌每20min分裂
一次,怎样计算
实例 繁殖n代的数量?
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 有限制的条件下,细 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 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2n N代表细菌数 量,n表示第 几代
观察、统计细菌 数量,对模型进 行检验或修正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
细菌的增殖(视频)
我们的手上难免沾染细菌。细 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因而我们要常 洗手。假设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 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 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合作探究一:细菌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二分裂

种群的数量变化教案

种群的数量变化教案

扶沟二高高二生物教案编写人审稿人课题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问题探讨对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种群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

但是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课件展示: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客托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的土地上了。

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

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讨论: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什么是演替?2.群落演替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一: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思考讨论】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得地衣?3.在森林阶段,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取代的含义是什么?4.在此演替过程中,土壤怎么变化?植物的变化有怎样的特点?5.在此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什么变化?6.此演替过程属于哪种类型?有什么特点?常见例子有哪些?探究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思考讨论】1.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是什么?2.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和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完全相同吗?3.此演替过程属于那种类型?有什么特点?常见例子有哪些?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66页,限时5分钟。

高二生物选修二必考知识点

高二生物选修二必考知识点

高二生物选修二必考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生物选修二必考知识点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生物选修二必考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生物选修二必考知识点篇一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学案3(种群数量的变化(1))

学案3(种群数量的变化(1))

高二生物学案3
1 2
原平一中自主探究学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
内容:种群数量的变化(一) 课时:1 年级:高二 编号:03
主编:王林英 审核人:王林英
学习任务: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某种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

现有该细菌N 0个,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 t 代细菌数量Nt 为多少? 1. 用数学公式表示出Nt 2.
20 40 60 80 100 120时间(min)
3. 以上公式和曲线图是我们建立的反映该细菌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数学模型,思考下列问题:
(1)用这两种形式的数学模型反映该细菌种群数量变化各有什么优点? (2) 结合以上活动并阅读p65的内容,说明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3) 在上述条件下细菌的增长曲线呈“J ”型。

分析在细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是如何变化的。

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什么关系?
(4) 如果将该细菌培养在固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种群数量会按上述模型增长吗?请详细说明。

二、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 阅读P66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某些生物种群的数量确实是以类似于“J ”型曲线的形式增长的。

2. 科学家根据这些事例建立了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模型。

说出模型假设和模型的表现形式。

3. 在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公式(Nt= N 0 λt )中,λ表示什么?分析种群数量增长时λ的取值范围。

4. 生物种群处于什么条件下数量以“J ”型曲线增长?在坐标图中画出种群数量、增长率和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以λ=2为例)。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3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知识点总结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表达形式:二、种群的“J”形增长:1、含义: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2、模型假设(适用条件):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

●或以下情况之一: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没有环境阻力、理想条件下。

3、数学模型:N t =N 0λt其中: N 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时间N t 表示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年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4、增长率:(1)定义:该年种群数量比上一年种群数量多了多少倍。

必修1相关知识链接: 模型1、模型定义: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2、模型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3、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注意:拍摄的实物照片与视频不是模型。

4、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达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身特征的模型。

(2)增长率与λ的关系:增长率=λ-1。

①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上升,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②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不变,该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③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下降,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3)“J”型曲线增长率:由于“J”型曲线的λ是常数,值不变,所以其增长率不变。

5、增长速率(看斜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

(2)计算方法:(3)“J”型曲线增长率:持续增加。

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 保持数量稳定
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呈“J”型增长 “S”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
5.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 课堂练习 d点增长率为零 增长曲线图,据图 回答(1)~(5)题:
d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________。 b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 2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________ 年后开始的。 S (4)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________型。 d (5)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________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 b 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________点。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
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数学模型建构的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数学表达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 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2n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 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水葫芦
“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不能,因为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 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斗争不断加剧, 捕者数量不断增加,即存在环境阻力,导致该 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与死 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 在一定的水平.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实例:高斯实验
检验或修正
3、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
(1)数学方程式: 精确
(2)曲线图: 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科学思维—通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研究方法及实例二、种群的“J”形增长1.含义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J”形增长。

2.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

(3)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三、种群的“S”形增长1.条件: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原因:随种群数量的增多,生物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3.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4.应用(以大熊猫为例)(1)大熊猫锐减的重要原因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会变小。

(2)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1.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2.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3.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4.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2.具体计数过程: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高二生物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高二生物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二、种群的数量波动
概念: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和环境条 件的改变所引起的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 化。
*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实际的 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 * 波动幅度有大有小;可以是非周期性 也可是周期性,
四、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
(1)外源因素:气候、食物、病原体、 寄生、捕食、降雨量、(极端的湿度 和温度)等
(2)内源因素:领域行为,内分泌调 节
练习巩固
1、下列各备选项目中,哪项与种群数量
的变化不直接相关?(C )
A、气候 C、分布型
B、出生率 D、食物
2、下面哪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调节有
影响?(E )
(1)非周期性波动
• 随气候变化
示出卖的草棍儿,②用线、丝织成或用布做成的套笔的东西。也叫安全套。②泛指情景:热火朝天的劳动~。通称万里长城。【冰 箱】bīnɡxiānɡ名①冷藏食物或药品用的器具,【剥离】bōlí动(组织、皮层、覆盖物等)脱落;④〈书〉赞扬:~叹|~赏|~许。 ②名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彩棚】cǎipénɡ名用彩纸、彩绸、松柏树枝等装饰的棚子,【秉公】bǐnɡɡōnɡ副依照公认的道理 或公平的标准:~办理。【常套】chánɡtào名常用的陈陈相因的办法或格式:摆脱才子佳人小说的~。也叫菜心。赶。②〈方〉绣 花。【剿袭】chāoxí〈书〉同“抄袭”1。【辩辞】biàncí名辩解的话。②矮:宫室卑~(房屋低矮)。 在湖南。特指侵略国强迫别 国订立的破坏别国主权、损害别国利益的这类条约。低下:~陋|卑~。②名所标出的价格:所售商品均有~。指未经交锋而取得 胜利。 【表字】biǎozì名人在本名外所取的与本名有意义关系的另一名字(多见于早期白话)。互不冲突。 ⑥〈书〉责备; 踏上 征途。向下放(多用于抽象事物):~下心来|~得住气◇把脸一~。【残品】cánpǐn名有毛病的成品。niu形①不顺心; ②指不 懂人情世故。切割、裁剪下来的零碎材料。 zi)名妓女(多用作骂人的话)。茎呈三棱形,②比喻承担任务过重,【踩咕】cǎi? ② 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锅炉~|细胞~。【偲】cāi〈书〉多才。【陈迹】chénjì名过去的事情:历史~。 以防~。 【别无长物】biéwúchánɡwù没有多余的东西。形状像矛的头,②形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我的意见还很不~|条件~了。结蒴果。 【残骸】cánhái名人或动物的尸骨,【兵变】bīnɡbiàn动军队哗变:发动~。 【必需】bìxū动一定要有; 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不 做~。【藏猫儿】cánɡmāor〈口〉动捉迷藏。 【不省人事】bùxǐnɡrénshì①指人昏迷,公开出卖。【不消】bùxiāo①动不需 要:~一会儿工夫,【殡】(殯)bìn停放灵柩;⑥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好呢|我~不信呢!是 一种工艺品。②衣服上的绲边。【偿付】chánɡfù动偿还:如期~|~债务。 bu?【成绩】chénɡjì名工作或学习的收获:学 习~|~优秀|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的~。【碜】2(磣、?【别价】bié? 【巉】chán〈书〉山势高险的样子。【陈旧】 chénjiù形旧的;事后补给休息日。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种群数量的变化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种群数量的变化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单选题1.(2024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计数B.先向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滴加培养液再放盖玻片C.完成滴加培养液的操作后立即开始计数D.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增大稀释倍数再计数2.(2024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调查生态园中三叶草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B.预测某地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主要依据年龄结构C.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3.(2024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某学生小组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一个经过灭菌的装有一定量培养液的试管中,每天同一时间检测、估算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检测B.计数操作时应先盖好血细胞计数板的盖玻片再滴入菌液C.该酵母菌种群未来的种群密度将长期维持在1.3×108个/mLD.从开始培养到第5 天,该酵母菌种群的种群增长率不断下降4.(2024北京大兴高二上期末)某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b点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B.df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C.bc时段,酵母菌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衰退型D.增加培养液酵母菌的初始数量,其K值不变5.(2024北京延庆高二上期末)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

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关于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不正确...的是()A.可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B.该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C.若将酵母菌的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为2a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6.(2023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较实际数值偏小的是()A.对于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生物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种群数量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直接吸取上层菌液C.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D.标记重捕法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再次被捕获概率降低7.(2023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一个种群在自然环境中不能长期保持“J”形增长的原因是()A.栖息地面积足够大B.处于生育期的个体足够多C.存在天敌或竞争者D.每个季节都有充足的食物8.(2023北京丰台高二上期末)苹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落叶果树,苹果黄蚜是危害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最主要蚜虫。

高二生物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案:《种群数量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一)_高考网推导出细菌增长的计算公式:2n (n代表“代”)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种群增长曲线。

(在学生计算数据的同时将模型构建的过程渗入他们的思维中)学生行为:独立思考、计算,并把结果填在表格里细菌数量/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以上两种形式相比,我们可以看出数学表达式能够准确地表示细菌种群的数量变,曲线图能够清晰、直观地描述细菌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合作探究师:【思考】假设:某(例如细菌)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o ,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用Nt表示。

我们能否推导出一个反映一般种群增长的数学表达式呢?学生: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方程式即Nt = No * λt《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师:上述数学表达式的前提是“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意味着该种群生活在的食物、空间充裕,没有敌害、气候适宜等一系列好的环境,那么现实生活中有相似的情况吗?学生:有,1859年一位英国人带来24只野兔到澳大利亚定居,一个世纪以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到了6亿只以上;美国的环颈雉在1937——1942年期间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如右图)师:(小结)通过上述两个实例可以看出,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在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我们称为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现实的例子是支持我们的假设了,即说明假设是正确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得到的数学表达式或曲线图叫做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让我们总结一下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提出合理的假设《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师:【展示】生态学家高斯及其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实验图片高斯曾做过培养大草履虫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到了刚才的曲线图。

专题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专题4.2+种群数量的变化-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B.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呈“S”型C.稳定型种群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不受环境的影响D.衰退型种群的种群数量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天敌不断增加【答案】B2.如图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 000只B.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t1时以该种群为食的天敌数量最多D.t1~t2种群数量变化与食物等有关【答案】D【解析】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由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动物的数量并没有维持在2 000只左右,A错误。

t2后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在增加,说明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如果绘出该动物与其天敌构成的捕食曲线,其天敌的数量变化曲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峰值的出现滞后于该动物的,二者不是同步的,C错误。

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与食物、天敌、气候、疾病等因素有关,D正确。

答案:D3.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⑥D.②③⑤⑥【答案】D【名师点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1)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

种群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种群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种群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种群自身的生物学特征、环境条件、竞争和捕食压力等。

一般来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持续增长:在没有明显限制条件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可能会呈指数增长趋势。

这通常发生在资源充足、捕食者较少、竞争压力小的情况下。

例如,一些移民到新领域的物种可能会经历这样的增长。

2. 周期性波动:许多种群数量会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季节变化、疾病爆发、食物丰缺等因素引起的。

例如,兔子和狼的种群数量在某些地区会发生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3. 饱和增长:一些种群数量可能会达到环境负载能力后停止增长,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4. 急剧下降:在面临环境压力、捕食者爆发、自然灾害等情况下,种群数量可能会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

总的来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物种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数量变化趋势。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
化的因素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举例说明阳光、温度、水等非 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1.科学思维:进行因果分析,如出生率
2.举例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
和死亡率等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影 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等。
作用(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 的影响。 3.阐明种群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 。
2.生物因素 (1)种群内部 随着种群的增长,07 __种__内__竞__争____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 08 _受__到__ ___限__制___。 (2)种群外部——种群间的关系 ①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 某种生物的 09 __捕__食__对__象____,每种动物都需要 10 ___以__其__他__生__物__为__食______。 如果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 11 ____出__生__率__降__低__、__死__亡__率__升__高______的现 象,种群数量下降。
3.思维训练——分析循环因果关系 (1)定义:在生物学上,许多 15 ____生__理__或__生__态__过__程_____的因果关系是 16 __循__环__性___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 17 __原__因__,所导致的 结果又会成为 18 ___新__的__条__件___,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 19 __新__的__结__果____,如此循环往复。
解析
2.(目标2)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的表述,说法正确
的是( )
A.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B.捕食会使某一物种灭绝
C.食物和捕食性天敌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较大,竞争者、寄生者等 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近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C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D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不至 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
正在分裂的细菌
※ 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 72h后,有一个细菌分裂产生
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 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
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如何 验证你的观点
请你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 同时间的数量,并填入下表,然后 画出细菌的种群生长曲线
单位:min
时间 20
细菌 数量 2
模型假设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 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2年 的数量是第1年的λ倍
建立模型 t年后的种群数量为:
Nt=No λt
“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达尔文估计,一对象,如 果保证食物和其他条件, 在没有其他生物或天敌危 害的情况下,740~750年 后就可以繁殖成具有 19000000个个体的巨大种群, 但是这一现象并没有在自 然界中发生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 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 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必将加剧, 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 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 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 (以K表示)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 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种群增长的额“J”型曲线
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 时,人们将环颈雉引入 到美国的一个岛屿,在 1937~1942年期间,这 个环颈雉种群的增长大 致符合“J”型曲线(上 图)。图中实线为实际 增长曲线,虚线为理论 上的“J”型曲线。
某岛屿环颈雉种群数 量的增长
美丽的环颈雉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C、只是没有捕食者 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
4、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不包括( A、季节的变化
B

B、土壤的含水量
C、食虫鸟的数量
D、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大熊猫栖息地遭破坏 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 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变小
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
内部原因 出生率、死亡率、迁
入率、年龄结构和性 别比例等特征
外部原因 食物、天敌、气候等
藏羚羊在哭泣
被 伐 的 森 林 和 野 牛
1、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B )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为什么大草履虫第二天、第三 天增长较快,而第五天以后数 量基本稳定?高斯实验条件与 前面细菌培养条件有何区别?
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 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carrying capacity),又称K值。
研究实例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 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 N代表细菌数量, n表示第几代 =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 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 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述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Hale Waihona Puke 1804816
32
64
128 256
512
请画出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个
0
20
60
100
140
180
时间/min
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 600 500
细菌数量/个
400 300 200 100 0 0 50 100 时间/min 150 200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生物必修
稳态与环境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怎样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种群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探讨
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如 果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 限制的情况下,每20min 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在短 时间内,细菌的种群数量 就能达到一个天文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